海關建置線上申請復查機制 提供民眾多元申請救濟管道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為提供民眾多元申請救濟管道,海關已於關港貿單一窗口建置線上申請復查機制,民眾可先在線上申請復查後,於期限內補送復查申請書至受理機關,則此線上申請日須為機關受理復查日期,不僅可以減少申請復查逾期情形,也能避免時效爭議。 關務署說明,依現行關稅法第45條及海關緝私條例第47條規定,復查申請必須依規定格式,以書面向海關提出。為完備線上申請復查機制相關規範,於112年6月21日已配合修正發布「海關復查委員會審議注意事項」,特別提醒民眾,於線上提出申請雖具「聲明不服」效果,但須於翌日起3日內補送復查申請書,才算完成現行法律規定的申請形式,逾期未補送則視為未申請。 關務署最後表示,關港貿單一窗口建置之線上申請復查程式,已貼心置入詳細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相關資訊可至關港貿單一窗口網站「簡易申辦」-「復查申請/閱卷/陳述意見」專區查詢下載。

Read More

S&P Global最新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2.6% 與上月持平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29)日發佈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在國外經濟方面,國際預測機構S&P Global於11月15日最新預測,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率2.6%,與上月持平。主要國家中,除中國大陸、日本各上調0.2、0.1個百分點,歐元區、南韓持平外,餘均下修。 在國內經濟方面,由於全球終端市場仍疲,以及比較基數偏高,我國10月出口年減4.5%,惟產業鏈調整庫存效應漸顯,製造業生產指數年減幅續收斂至1.9%。民間消費方面,受惠雙十連假與百貨週年慶集客效應,加以新車熱銷,推升10月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各年增5.1%、11.1%;綜計1-10月兩者營業額均創歷年同期新高。 展望未來,雖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與年末全球銷售旺季,各國際品牌消費性電子新品接續上市有助於挹注接單動能;惟全球通膨及升息滯後效應、美中科技戰、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不確定因素恐抑制外銷接單及國內生產動能,後續發展需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零售及餐飲業受惠週年慶檔期延續、雙11購物旺季、天候轉涼帶動禦寒商機,加以國內外會議活動及商務應酬回流,預估營業額年增率將續呈增勢。

Read More

花慈×國軍桃總簽約醫療合作

花蓮慈濟醫院與國軍桃園總醫院簽署MOU,聯手提升醫療、學術及教育品質。(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與國軍桃園總醫院院長戴明正2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兩院將共享資源與經驗,共同推動醫療科技的創新研發與應用,特別是在急性醫療和社區醫療領域;並計畫有系統地進行醫護人員的交流與培訓,持續提升雙方的醫療專業。 國軍桃園總醫院成立已超過70年,目前照護範圍已拓展至平鎮、龍潭、大溪、八德等地區,以及新竹縣新埔與關西;具有完善醫療設備,在急重症照護上深具專業經驗,除門診、急診、住院醫療外,也提供長期照護醫療與服務。同時服務國軍,也守護在地居民健康。 花蓮慈院是東部唯一醫學中心,成立至今已邁入38年。除了在惡性腦瘤、胰臟癌等癌症新藥研發上屢有突破,近年因應疫情在淨斯本草系列的研究、雲端落地打造無圍牆醫院的成果豐碩;。

Read More

為愛無距 紅絲帶響應愛滋防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我國愛滋疫情自2018年起已連續6年呈下降趨勢,為支持愛滋防治,疾管署29日舉辦2023世界愛滋病日「為愛無距 攜手共進」活動,透過新創愛心手勢,以愛心尾端交叉呈現紅絲帶意象。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2030年愛滋防治目標為「95-95-95」,也就是95%的感染者知道自身愛滋感染狀態、95%的感染者已服藥、95%服藥的感染者達到病毒量測不到;而我國目前已達「90-95-95」優於全國平均。 疾管署今年透過新創愛心手勢,以愛心尾端交叉呈現紅絲帶意象,邀請民眾一起響應,亦象徵用愛來關懷與支持愛滋防治,期許透過多元管道凝聚社區力量,深化民眾對愛滋防治的正確觀念。也邀請貴賓一同改以共同撐起紅色保護傘方式進行紅絲帶排列,藉以象徵結合社區力量消弭歧視,也呼籲民眾落實安全性行為,保護自己與伴侶健康。 疾管署提醒,由於推估國內仍有約10%感染者未知自身感染狀態,為創造健康、友善的環境,減少歧視,讓更多人願意主動接受愛滋篩檢,將於2023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辦理愛滋自我篩檢試劑免運費活動,活動期間民眾於網路購買自我篩檢試劑(含血篩或唾篩),可享免物流費之優惠(如使用免費試劑電子兌換券購買者,仍需支付45元物流費),增加服務資源可及性,讓民眾從預防、篩檢到治療,皆能接受到所需的服務與資源,期盼達成「95-95-95」目標,及全球愛滋防治愛滋3零(零新增、零死亡、零歧視)願景。

Read More

河豚真毒! 食藥署:含千倍氰化鈉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不吃河豚就是避免中毒的最好方式。(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29日指出,食藥署已採檢上週南投發生之食用河豚死亡事件肉品檢體,檢驗結果下週就可得出,現行食安法中明訂不得提供有危險之食材,至於是否要建構處理河豚廚師證照制,則仍有待討論。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部醫師何楊指出,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毒性約為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加熱亦無法將毒素破壞,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之中,部分貝類及章魚也含有毒素,民眾食用海鮮應要特別注意。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部醫師何楊指出,部分貝類及章魚也含有劇毒,民眾食用海鮮應特別注意。(記者傅希堯攝) 何楊表示,通常於食用河豚後10至45分鐘就會出現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則甚至導致死亡,死亡率約為61%,目前無解毒劑,所以只能進行支持療法,所以只要出現嘴麻就一定要送醫院處理。 林金富表示,食藥署已採取到相次事件之河豚肉食餘檢體,將比對DNA確認魚種及毒素,結果預計最快下週一可以得出。 至於是否比照日本河豚處理證照制,林金富表示,河豚被稱為與天堂最近的美食,日本雖實施廚師證照制度,但食用河豚中毒事件仍時有所聞,可見證照制並非中毒之關鍵,最重要的仍是要餐飲業者不供應河豚,民眾避免捕捉及食用河豚,尤其河豚種類繁多,光靠肉眼不易辨識品種,不吃就是最好的預防中毒方式。

Read More

疾管署闢謠 八大場所未強制戴口罩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適逢秋冬流感好發時節,疾管署29日除提醒民眾接種疫苗保護,但也闢謠指出,「12月1日起八大場所強制戴口罩」在網路流傳,其實是錯誤資訊,請民眾勿信誤轉傳。 疾管署表示,有關近期社群軟體、網路流傳「十二月一日起 8大場所強制戴口罩」之錯誤資訊,疾管署今嚴正澄清,該內容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防疫措施,為過時資訊,與現行措施不符。 依據疾管署署今年8月15日起實施之戴口罩規定,目前應戴口罩場所為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以及老人福利機構之室內空間,其餘則有建議戴口罩之情境或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請民眾勿上當誤信,亦請勿轉傳與散布。 疾管署重申,有關防疫相關政策、規範等資訊應以該署公布為主,並可至該署官網查詢 ,勿輕信社群軟體、網路流傳消息。另提醒民眾,收到來路不明防疫訊息須多加留意、查證,切勿轉傳散播。

Read More

反應變慢疑巴金森氏症 竟是長新冠

經內科陳惠萱醫師表示,靜脈營養注射可以快速給與組織器官需要的營養,增進身體免疫力。(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一名63歲莊太太半年前起行動遲緩、反應變慢,被診斷懷疑是巴金森氏病,採藥物治療但效果不彰。前往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就醫,醫師問診得知這些症狀是感染COVID-19後才出現,判斷可能是「長新冠」。透過一系列治療,包括藥物調整、生活習慣改變以及靜脈營養療法。莊太太的狀況有了顯著改善,巴金森氏症的藥物停用,睡眠品質有所提升。 陳惠萱醫師指出,問診過程中發現莊太太發作的表現很不典型。巴金森的症狀可能以動作遲緩、手抖、肢體僵硬、步態不穩來表現。一般來說,神經退化造成的巴金森氏症通常會緩慢惡化,莊太太的症狀出現的很突然,且退化很快,藥物反應不佳,這些症狀都是在感染COVID-19後才開始出現,判斷有可能是長新冠。 COVID-19或其他病菌感染後,會釋放細胞激素,引起神經發炎、消耗營養素,影響細胞內粒線體功能,導致神經系統及其他系統多種問題。部分患者感染後仍有睡眠障礙、頭痛頭暈、心悸、腸胃道不適等後遺症。欲改善症狀需從最根本的作息、睡眠、壓力的調適做起,個案同時請營養師設計抗發炎飲食照護,配合施打靜脈營養。4、5次治療後,莊太太的症狀大為改善,恢復到感染前的健康狀態。 靜脈營養注射就是將維生素、礦物質和多種抗氧化物混合液,經由周邊靜脈注入人體,快速有效地補充失衡的營養、水分、下降氧化壓力並調整免疫功能。這對於食慾不佳、慢性疲勞、虛弱、手術前後、慢性病、認知功能不佳、慢性疼痛、手腳麻痠痛等症狀的調適,經評估適合後都可以應用。 陳惠萱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COVID-19感染與神經系統有關,可能出現多種神經學表現,包含此案例的類似巴金森氏症表現。

Read More

控糖保腎有3招 助擺脫腎臟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洗腎病人在透析前1年有40%患有糖尿病,國健署呼籲,導致腎臟病的風險因子主要為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控糖保腎3訣竅」有助擺脫腎臟病。 依據國健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8歲以上民眾自述經醫師診斷患有糖尿病且合併有腎臟疾病的人約有10%,另根據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洗腎病人在透析前1年有40%患有糖尿病,顯見血糖控制不好,會導致腎功能變差,影響代謝功能。 導致腎臟病的風險因子主要為3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國健署表示,要察覺腎臟有沒有生病,必需透過驗血及驗尿,呼籲應掌握保腎的「控糖保腎3訣竅」:1.定期接受健康檢查;2.建立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的習慣;3.糖尿病患者應定期就醫並遵照醫囑規律服藥,才可避免因長期血糖過高而導致早期腎病變。 國健署表示,免費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亦稱為成人健康檢查)。惟有定期篩檢,早期發現並早期對腎臟病及早介入管理,改善會引發腎臟病的相關風險因子,並配合醫療團隊提供之衛教指導,才有機會逆轉腎功能。

Read More

兒童黴漿菌用藥暴增1.3倍

食藥署副署長陳芳昨表示,已提早準備包括肺炎黴漿菌使用之抗生素等秋冬藥品。(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國面臨7呼吸道傳染病大流行,特別是能用於治療兒童黴漿菌的懸用粉劑,azithromax藥水一度爆缺貨。食藥署29日指出,今年有可能因為新冠疫情解封關係,用量比去年增加了1.3倍,一度供不應求,但早在8月食藥署已展開秋冬整備,針對包括抗生素、呼吸道緩解、腸胃用藥、解熱鎮痛藥進行盤點,並提早進貨增加生產,目前國內學名藥都已大量輸入跟加倍生產,不會有缺藥問題。 食藥署強調,早在8月2日就已針對秋冬可能流行病要求各藥廠及代理商盤點藥品,包括抗生素、呼吸道用藥、腸胃用藥及解熱鎮痛等藥劑預做準備。 陳惠芳指出,大陸目前出現黴漿菌等呼吸道疾病流行情況,台灣地區也發現病例,尤其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台灣一年四季均可見感染案例,好發於春、夏之交及秋天,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國內整體呼吸道疫情已7週下降,黴漿菌占比也偏低、小於1%,僅能說是低度流行。 針對黴漿菌兒童用藥azithromycin懸液用粉劑,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明,這款藥品的適應症為細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中耳炎和性傳染病等,國內共有2張藥品許可證尚在供應,分別為原廠藥及國內學名藥。 陳惠芳表示,去年健保平均月用量約4680瓶,今年增加至8050瓶,臨床需求增加,原廠藥品雖與去年相比增加輸入1.3倍,仍供不應求,8月通報短缺並採控貨供應,同時在10月底大量輸入,總計庫存達到約2.7萬瓶,另國內學名藥也增加生產2到3倍量。 至於成人azithromycin口服錠藥品,陳惠芳指出,國內共有7張許可證,今年健保平均月用量約20萬顆,現在庫存130萬顆,足夠使用5到6個月,12月預計輸入或生產共2萬顆,短期若有需求都可以應付,沒有短缺疑慮,仍會隨時偵測供需狀況。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楊博文指出,以抗生素Amoxicillin/Clavulanate複方藥品為例,一般錠劑膠囊劑今年健保平均月用量約100多萬顆、口服液劑約2萬5200瓶,從9月起陸續生產或輸入,12月到明年1月也會大量生產或輸入,應無短缺疑慮。

Read More

〈中華文薈〉簡昌達 逸彩‧風華

池塘野趣 ■林立晨 簡昌達(1962–)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曾任台灣國展、台陽美展、全國油畫展、中部美展評審委員。1979年17歲首次參加第34屆全省美展獲得入選,此後多次於全國油畫展、台陽美展等國內外比賽展覽頻獲獎項並受邀在世界各地參展。 簡昌達的繪畫風格大致由印象派向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邁進。他青年時期曾為台灣前輩藝術家楊三郎入室弟子,亦曾師從李石樵等大師,創作遵循著傳統技法:草稿、小作、大畫的嚴謹過程,積累了紮實的寫實功力。他更擅長以瑰麗的顏色和流暢的筆觸捕捉光影的變化,傳遞印象派直觀的美感。2000年「光與色」個展是簡昌達印象派階段的成果展現,之後為求突破寫實繪畫的侷限,簡昌達開始尋求不同的表現形式,此時抽象表現主義給予了他新的窗口。抽象繪畫打破具象繪畫的限制,以純粹的線條、色彩、構圖傳遞情緒與內在世界,給予觀者更多想像空間。經由藝術家陳顯棟先生指導,簡昌達開始嘗試使用移植、拼貼、並置等後現代手法創作,將景物造型予以格放、簡化,並根據主觀色彩、互補色系搭配等原理創作,不再拘泥於寫實繪畫,風格呈現瀟灑多變的樣貌。 秋林村落 正如美國抽象表現藝術家瓊·米榭爾(Joan Mitchell)曾說:「我從記憶中的風景擷取靈感,我記住它給予我的感受。我不是在反映自然,我試圖畫出它留給我的東西。」米榭爾經常重複畫一個主題,如同反覆吟誦一首詩,傳遞風景給予她的個人感受。相較於具象繪畫直接描繪眼睛所見的景物,抽象表現主義強調藝術家受到外在環境的啟發與內在情緒呼應,將眼所見與心所感融會貫通,給予繪畫更多聯想的自由。簡昌達在2009年「心靈風景」個展、2010年「景色無邊」特展、2020年「四季歲彩」個展等一系列展覽中探索寫實與抽象的交融性,逐漸衍生出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本次於台中大墩文化中心第一展覽廳舉行的「逸彩.風華」個展,展出作品六十餘件,畫作內容可大致歸類為三大主題:「四季風景」、「日月光華」、「生活況味」,兼具印象派與抽象繪畫的優勢,呈現瑰麗多姿的山川人文景緻,也展示畫家有趣的生活點滴。 王國維《人間詞話》將藝術分為「造境」與「寫境」兩類,並稱「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有經驗的藝術家能熟練地運用造境與寫境,將其所見的現實風景與心中風景融合。「四季風景」是簡昌達的造境藝術,將其所見日出、雲海、雪山、樹木等風景一一重組再現。 雙喜迎春 四季山景揉合了簡昌達對台灣五大山脈的印象,「春山圖」(50F)構圖形似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峻峭的山峰佇立於畫布中央,前景樹林鬱鬱蔥蔥,中景清溪流動,引導觀者視線穿梭於山林之中。「夏山圖」(60F)取用玉山印象,以濃重的翡翠綠構築山形,天空則以自然流淌的顏料表現風捲雲流的氣勢,縱向山脈肌理與橫向天空筆觸形成兩股拉扯的張力。「秋山圖」(50F)靈感源於大霸尖山登頂,橘紅色的楓林烘染氣氛,山頂之外是奔騰蓬鬆的雲海,空中流霞輕盈舒展,布局輕重有致,顏色細節豐富。「冬山圖」(60F)巧妙利用乙烯、膠等材料特質,藉由顏料的流動、龜裂、沈澱與擴散表現玉山冬雪厚重的肌理,山巔宛如一顆晶瑩剔透的鑽石,簡練的構圖展現台灣第一岳的靈秀巍峨。 簡昌達的山景更自由地揮灑色彩,作品「紅色山脈」(200×100cm) 大膽地用大片紅色渲染火燒雲下的九份老街、山脈與遠處的深澳海岸。作品「春夏之境」(80F)描畫初夏雨後放晴的森林,畫面上方遠山被金黃色的陽光壟罩,下方綠樹成蔭,金色與藍綠色呼應,空間遠近分明,令人神清氣爽。「湖畔春雪」(30F)描繪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初春,高矮不同的山峰層次遞進,融雪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銀色光芒,山坡上各種花卉植物綻放,繽紛的色彩將視覺引導向畫面中心的村莊與湖泊倒影,元素雖多而不雜,畫面愜意和諧。 紅櫻語彙 櫻花與楓林亦是簡昌達的畫中常客,兩種景色通常是連綿一片的色彩,如何在相近的色彩中展現自我的繪畫風格,是所有藝術家的挑戰。簡昌達的造景藝術賦予畫面更多的故事性,例如作品「紅櫻語彙」(60F)以強烈的紅色圍繞在畫布四周,彷彿一個櫻花隧道,而中間的留白成為視覺焦點,引導觀者走入隧道一探究竟。紅色的櫻花像旋轉的鏡頭,給予畫面晃動的效果,白與黑色穩定畫面結構,同時也暗指流水與樹木。簡昌達也擅長以不同比例的寒暖色搭配表現楓林之美,舉畫作「日光紅楓」(50P)為例,畫家運用各種淺黃、艷橙、深紅、湖綠及白色,搭配不同的色階、明暗、厚薄肌理表現楓林的多彩多姿及日光丘陵龍頭瀑布的水勢。 旅行寫生是簡昌達獲取靈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他源源不絕的素材來源,山川樹木、城市人文,簡昌達在一次次繪畫中不斷地感受、探索、演練,將技巧千錘百鍊,終臻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日月光華」是簡昌達常使用的另一系列題材(符號)。在東方意象中,日意味力量、能量、生命力、熱情和創造力等陽性的特質,同時象徵上升、希望和光明。例如作品「朝陽」(50F)、「昇之華」(100F),畫面中的太陽代表蓬勃向上的意涵。月亮則代表著柔和、感性和神秘的陰性特質,象徵著情感、靈感、團圓;日與月有時也代表不同的時段交替或時間的流逝。 簡昌達在作畫時會刻意放大日與月的視覺效果,二者在他觀察風景時給予他特別深刻的感受,尤其是光線隨著時間挪移對景物產生不同的色彩渲染與氣氛烘托,在畫作「冬日暖陽」(30F)裡,金光粼粼的湖水倒映碩大的太陽,驅散冬日的冷冽,暖金色調與黑色的樹林,交織一幅閒適安逸的鄉村生活。「月光組曲」(80F)畫面中一輪明月給予全畫點睛之筆,觀者可以依照內心的想法詮釋,單純地欣賞造型與色彩,或者將色塊線條解讀為湖水倒影與山林樹木,藉由觀者的解讀完成作品的最終意涵。 球場一隅 光與色也是簡昌達長年研究的課題,從印象派時期直觀地捕捉光線色彩,到抽象繪畫中分析、解讀光色的原理,再以特殊媒材和肌理展現光色絢麗的變幻效果。藉由兩幅描繪秋日樹林的作品可以理解畫家對於同一主題不同光與色的表現手法。林間秋陽(50F)擷取九寨溝的瀑布、五彩池、秋林等的色彩元素,在畫布上重新構圖配置,基底以多層次而清亮的顏料疊加,使色彩穿過半透明的黑色薄膜顯現,猶如光線穿透樹林,其間掩映活潑的紅色、橘色、綠色,示意九寨溝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繽紛色彩。另一件作品「曦之燦爛」(50P)更為寫意,描繪雨霽乍晴的秋天清晨,畫面四周被鮮艷的紅色、紫色、黑色包圍,唯有畫布中央及上方透出一抹白金色光芒,猶如打開一扇窗口,讓人有撥雲見日、豁然開朗之感。 日與月常懸高空,凡人輕易可見,但在藝術家的眼中,日與月有各種不同的面貌與意涵。梁啟超評:「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虛幻,惟心所造之境為真實。」譬如同樣一枚圓月,在情侶眼中是美滿,在旅客眼中便有鄉愁,因為心境不同,所賦予的意義與境界便不相同。在過去二十年裡,「日與月」相關的題材總是反覆出現在簡昌達的畫作中,至少包含了四種意涵——可以是風景中的自然現象,也可以是畫家記憶的再現,暗示某一段時間的心情氛圍與時間的流淌,或者是一種象徵符號,代表新生、朝氣、思念等內涵,也可以只是純粹的抽象的色塊,讓畫面在有機與無機之間取得平衡的美感。 第三類作品「生活況味」,記錄了藝術家生活中有趣的見聞、靈感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例如作品「微醺」(100F),簡昌達表示這件作品可以從色彩與線條來欣賞抽象畫之美,但也有觀者聯想這是一支搖晃的酒杯,上面點綴著櫻桃與冰塊。畫面背景與前景微微傾斜的線條,在畫布三分之二處交叉,打破畫面的平衡,配合白色、紅色的明亮色塊,造成畫面晃動的暈眩感,彷彿微醺狀態下的放鬆愜意。受到弦樂演奏啟發而創作的「弦音組曲」(40Mx2),企圖以色彩的濃淡疏密來喚起觀眾的視覺共鳴;紅色氣勢張揚,白色鬆弛舒緩,間隙點綴的色彩靈動,視線由右下角的深紅色朝左上角漫延,再透過造型的引導回到原點,形成一個完整的視線迴旋。    (節錄) 簡昌達簡介  1962年生,台灣屏東人,北京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畫面偏好米黃基調,擅用灑脫、重疊的筆觸,肌理明顯,接近即興、印象派的揮灑,2009年開始融入嶄新技法,創造出獨特的意象風格。現任專業畫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