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1成低體重 百分之1極低體重

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4日捐贈2台「重症加護型新生兒保溫箱」給北醫附醫,攜手打造早產兒的第一個家。(北醫附醫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生兒人數逐漸遞減,早產兒比例卻未減反增。依據國健署111年出生通報統計資料,台灣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出生體重未滿2500克的低體重新生兒;每100名更有約1名是出生體重未滿1500克的極低體重新生兒。 為了細心呵護每一個新生命,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4日捐贈2台「重症加護型新生兒保溫箱」予北醫附醫,攜手打造早產兒的第一個家。 北醫附醫舉辦捐贈儀式,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董事,同時也是北醫大兒童腦瘤團隊召集人黃棣棟教授表示,台灣已經是少子化社會,孩子是未來的珍貴資產,盼與北醫附醫醫護團隊並肩努力,捐贈2台重症加護型新生兒保溫箱,讓需要的孩子們獲得最需要的醫療資源,健康長大。 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表示,根據國健署112年公布之出生通報統計年報顯示,台灣的早產兒(小於37週)出生率從97年9%逐漸上升至110年的10.61%,其中低體重新生兒出生率由7.66%上升至10.56%、極低體重新生兒出生率由0.8%上升至1.06%,早產兒出生率有逐年上升之趨勢。施俊明感謝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捐贈重症加護型新生兒保溫箱,提升早產兒的照護品質。 北醫附醫兒科部主任張璽表示,一般正常的新生兒體重大約落在2500至4000公克,早產的新生兒因心肺等器官發育尚未成熟,與足月生的新生兒相較,較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問題,需要醫療團隊的密切照護,重症加護型新生兒保溫箱除了可以提供溫暖的仿子宮的環境外,執行醫療處置時只要將蓋子升起即可變成新生兒處理台,不須移動新生兒,讓新生兒可以接受妥善的醫療照護。

Read More

〈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 〉中藥針灸搭配運動/睡眠/均衡飲食 助轉骨

每年的寒暑假總是「轉骨」的高峰,父母親都會帶孩子來診間詢問如何才能長高,通常較少的課業壓力以及充足的睡眠休息,都是讓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一般來說,當男女生開始出現第二性徵,男性約11至15歲出現喉結及陰毛;女性則約10至13歲出現乳房增大及初次月經,就可以開始轉骨。而傳統轉骨方並非「一藥吃到底」就有效果,中醫除了提供最基本的轉骨湯包,另外也會依據個人體質,經由辯證論治後,為孩子量身打造。 此外,家裡長輩希望孩子、孫子能更好,總會有秘傳藥單,要燉一隻公(母)雞幫孩子補一補,但其實現代人營養足夠,只需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不必吃補也能長高長壯。如果長輩盛情難卻,建議味道煮的薄淡一點,把它當成一道菜而不是一帖藥,可降低藥物的偏性,同時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喜愛。 若孩子不敢吃中藥,亦可提供針灸轉骨,以及評估孩子身形、外傷或側彎的徒手調整,還有一項較為特殊技術「小兒轉骨無痛脈衝脊骨矯正術」,都可供選擇,每週可調理1至2次增進療效。小兒轉骨術初次治療會先評估孩子目前身形需要調整的位置,使用美式整脊AMCT先將脊椎做全盤檢查,接著鬆開筋骨緊繃處還給骨頭健康生長的空間,同時使用脈衝槍刺激生長板及生長所需之經絡穴位,最後運用手法將骨關節復位。此小兒轉骨術融合經絡學說、穴位刺激、肌筋膜調整及傷科手法,濃縮精華後使用在孩子的身上。過程中沒有侵入性治療,只需要放鬆休息無伴隨疼痛。 提醒家長,休假期間可督促孩子規律作息,增加運動、提早睡眠、均衡飲食,除了有助長高,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讓家長們成為孩子的最佳後盾。 (作者/台南市承恩中醫診所醫師莊嘉豪)

Read More

左乳全切除 自體腹部自由皮瓣重建乳房 外觀自然

奇美醫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表示,乳癌病人乳房切除自體組織重建手術,取之於己,用之於己,不易排斥感染,術後乳房形狀與自然乳房相似。(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48歲婦女自我檢查左側乳房有硬塊,醫師檢查為2期惡性腫瘤,進行乳房全切除手術,取下自體腹部自由皮瓣經顯微吻合手術,再將自體腹部脂肪回填至乳房切除後的組織缺損,經6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後7天出院,治療後乳房柔軟度自然,回歸正常生活。 奇美醫學美容中心暨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表示,目前乳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仍以乳房切除為主,而罹癌的壓力與心理創痛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加上面對殘缺的身體更是難以招架。然而現今醫療進步不僅可進行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同時也能進行自體乳房重建手術,能讓病人重獲新生恢復健康,更能保持完整的乳房樣貌。 陳俊嘉指出,乳房切除後的重建上,以立即性的重建可得到最好的結果。重建主要可分為自體組織重建及義乳重建兩種手術方式。然而,要重建一個自然又漂亮的乳房是一項具相當挑戰性的手術。 以自體組織重建來說,目前深下腹壁動脈穿通皮瓣手術重建自然的乳房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技術,它不會犧牲腹直肌,重建後也因未傷及腹部肌肉而減少術後疼痛情形,病人可早期康復。 陳俊嘉說,自體組織重建手術後,乳房的形狀與自然乳房相似,但手術過程複雜,時間花費也較長。術後照護相對簡單,供應皮瓣的部位會有輕微腫痛,但會逐漸減輕,約1週左右會消退。腹部的傷口約7~10天內癒合,使用傷口凝膠覆蓋不需要換藥。期間應禁吸菸、飲酒、咖啡、辛辣等,以減少皮瓣的壞死風險。術後2週後可按摩幫助恢復柔軟,同時腹部穿戴束腹,可助於腹部緊實。 陳俊嘉表示,奇美醫近期在深下腹壁動脈穿通皮瓣手術重建自然的乳房時,使用ICG術中皮瓣血流探查,及術後植入式都卜勒血流偵測,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及術後照護上的舒適性。術後病人對重建後的對稱性、自然及柔軟度均感到非常滿意。

Read More

顳顎關節微創內視鏡 助恢復咀嚼

醫師郭仕斌表示,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技術有助改善頑固型顳顎關節難症,不再受關節障礙之苦。(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顳顎關節疼痛直接影響到咀嚼功能等日常生活,台南新樓醫院牙科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郭仕斌說,包括耳前關節區卡卡聲或軋軋聲、咀嚼困難、開口困難、顎骨運動受限制、關節區疼痛、牽引痛等,都是顳顎關節疾患常見症狀,致病來源通常與情緒、工作壓力、夜間磨牙、牙關緊咬、習慣吃太硬或太堅韌的食物等原因有關。 郭仕斌說,新樓醫院於2011年開始發展顳顎關節疾病臨床研究,除成功整合晨間血清皮質醇、核磁共振、錐形電腦斷層掃瞄器等診斷工具,製定出精簡的診斷流程圖,同時整合顳顎關節治療,包含專門技師製作人體工學咬合板、視情況合併使用類固醇注射、玻尿酸注射、液態高濃度生長因子注射治療、關節腔沖洗術等。另於2016年以「解決張口受限暨關節盤異位─創新診斷與治療顳顎關節障礙之心境界」為題,獲國家品質標章(SNQ)認證。 他說,有10至20%病人在經過咬合板及關節沖洗注射等治療後,仍存在頑固型顳顎關節盤移位,甚至進展成退化性關節炎,導致嚴重疼痛以及咀嚼(張口)功能障礙。為幫助病患改善頑固型顳顎關節難症,郭仕斌到美國馬里蘭大學醫院口腔顎面外科訓練課程,帶回「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技術」,助患者解決困擾。 郭仕斌指出,在過去一年,有些病人過去曾在多處反覆做過咬合板治療、關節沖洗及注射依然無效,在經過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後,透過數個針孔大小的微創傷口,將移位的關節盤復位並去除沾黏,並將發炎且微血管怒張的關節內膜汽化燒融,最大程度改善關節問題,讓病人不再受關節障礙之苦,恢復正常飲食咀嚼功能。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代文豪:契訶夫

星夜 文/圖 林明理 安東·帕甫洛維奇·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1904),是十九世紀末俄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作家;其作品注重描寫俄國底層人民的生活與同情,藉此反映出當時社會統治階級的殘暴現況及對醜陋社會現象的嘲諷,也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農奴,嚴父慈母;因而他寫道:「我的天賦源自父親,但我的靈魂源自母親。」他在進入莫斯科帝國大學醫學系時,完成了處女作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這是一篇針砭時弊、諷刺社會的佳作,能發展成像音樂那樣的充滿吸引力,以致他的名聲遠播。 大學畢業後,他的創作轉向描寫勞動者的困苦,變得更清楚明晰。畢業時,他認為:「醫生是我的職業,寫作是我的業餘愛好。」更進一步,對黑暗的現實探索,繼續發表戲劇創作,與小說的創作相媲美。此階段的作品傾向樸實無華、文筆細緻,能製造出獨特與思想深刻的效果,作品更具有了強烈的社會性批判精神。 三十歲時,契訶夫隻身來到政治犯流放地庫頁島進行考察。就在他三十三歲那年,因照顧病人時感染了當時是不治之症的肺結核,健康出現狀況,因而轉往尼斯休養。四十七歲時,他發表了劇作《萬尼亞舅舅》,這是契訶夫一生的代表作之一,曾多次在莫斯科藝術學院上演。之後,他決定獨自前往烏克蘭東部旅行,歸來後,他完成中篇小說《草原》,被俄國科學院授予「普希金獎」。他的小說也在彼得堡皇家劇院演出。 當契訶夫四十八歲時認識了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高爾基(1868-1936),兩人很快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他繼續發表了《短篇三部曲》,內容則體現了契訶夫除了注重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反映社會現實外,他認為,一部作品「越是嚴密,越是緊湊,就越富有表現力,就越鮮明。」因而,高爾基曾說:「俄羅斯的短篇小說是契訶夫、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創立的。」 直到四十歲,契訶夫當選為俄國皇家科學院名譽院士,隔年他結婚後,健康就每況愈下,四十四歲那年,便英年早逝了。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之後,葬於莫斯科。他的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善於透過對生活表層進行深思,將人物與物體的動作、現實與隱蔽的動機結合在一起,表現出自我風格的標誌與藝術象徵。」而他所有的作品有著「文短氣長」的簡潔之美。他就像一隻雄鷹,緩緩的穿越一片高山與原野、溪流,呈現出一種崇高的氣氛……因而被譽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之一。迄今,在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契訶夫,這名字,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Read More

每晚睡7-9小時 降22%憂鬱症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迎接新的一年,除了學業或工作上的表現外,心理健康必然是值得納入的新目標,根據研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健康睡眠和經常的社交連結,同時避免吸菸和久坐行為,可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董氏基金會引述2023年9月發布於《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的研究,該研究由劍橋大學及復旦大學學者所組成的團隊,以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中近29萬人的數據進行分析,其中有1萬3千人罹患憂鬱症,進行9年的追蹤。 結果發現,「良好的睡眠」(每晚睡7到9個小時)是最具影響力的,可降低22%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包括單次憂鬱發作和難治型憂鬱症;其次為「從不吸菸」20%、「經常性的社交連結」18%、「規律運動」14%、「低至中度的久坐行為」13%、「健康飲食」6%。 進一步探討參與者DNA並給每個人一個基因風險分數發現,無論一個人的基因風險分數高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憂鬱症都有其重要性。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達到預防憂鬱症的效果。其中好的睡眠對降低罹患憂鬱症的影響最大,主因是睡眠可調控壓力反應HPA軸的穩定性、海馬回振盪及交感神經系統等神經反應,還會影響免疫發炎有關的細胞因子、發炎指數及皮質酮的數值。這些都會誘發憂鬱症發作。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不少研究已證實孤獨和缺乏社會支持會增加感染風險,且免疫功能會下降,建議從生活上建立經常性的社交,想避免久坐可多利用設定鬧鈴,起身動一動,喝個水、看看窗外,或邊看邊做伸展操。可以漸進先設定一個容易達到的目標,在愉快中建立習慣,建立好的生活方式,這是預防憂鬱症的基本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循環

■章家祥 輕輕,我將你織成一個循環 從指尖溜過的心意 纏繞成山海的模樣,以及 土壤的氣息,綴上一縷虹彩 家鄉的暖洋上升襲來 想親口唱一首青翠的山野 裊裊繞上手心手背,往前方的 時間延伸,漫漫苧麻芳馨 交織在太陽月亮的分際 如你的膚質,細嫩而金黃 如同麥子婀娜,將自己恣意 擺動,遠浪拍打上岸 碎裂成花,再撫平 如此平坦汪洋 再次循環

Read More

天氣變冷 高血壓婦 頭暈/偏頭痛/手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66歲女性,吃血壓藥及血脂藥控制已3年,近3個月因天氣變冷,頭暈每天發作,且伴隨有偏頭痛,半夜有時手抖,就醫時不僅血壓超標,且診察後發現還有排便不順問題。經中醫師給予科學中藥乙字湯及柴胡疏肝散,服藥1週後頭暈頭痛好轉、血壓也降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高血壓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之一,且有逐年攀升趨勢。 高血壓症狀初期並不明顯,且症狀因人而異,常見有頭暈頭痛、肩頸僵硬、心悸、胸悶、容易疲倦等,若忽略不治療,未來可能有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等風險,所以一旦發現,積極控制血壓能降低死亡率,除西醫使用的降血壓藥物外,中醫根據個人體質做調養,也能控制血壓問題。 在中醫治療上,謝旭東說,會從高血壓產生的眩暈,常從治肝著手,除了疏肝理氣活血外,滋腎養陰也是辦法之一。 此外,也需考慮其他會影響血壓的因素,像上述個案容易便秘,而便祕讓身體代謝廢物無法排除,濕氣變重,血壓也容易升高。因此,透過藥方乙字湯通腑瀉熱,能將身體的代謝廢物一掃而空,再搭配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氣,有助改善頭暈頭痛症狀,血壓自然下降。

Read More

心理師合法執業? 衛福部可查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藝人賴佩霞涉違法廣告心理諮商,遭台北市衛生局開罰,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4日指出,若不確定心理師或機構是否合法執業,可上衛福部醫事人員查詢系統確認。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黃柔嘉表示,要找到經政府認證、合法的諮商資源,建議學生可以向學校輔導室或諮商中心申請,部分地方也有心理衛生中心,可透過電話或上網申請免費心理諮商資源。 市面上也有很多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及精神或身心科診所,或大醫院精神科也可能有相關服務。

Read More

螺旋槳斷腿 潛水教練3月後可行走

基隆長庚整形外科醫師藍靖宇說明逐步搶救潛水教練吳玳慶左小腿斷肢的手術過程。(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潛水教練吳玳慶去年8月左小腿被漁船螺旋槳截斷,被緊急送往基隆長庚醫院急救,而沉入海底的斷肢被尋獲後,晚了半個小時才送達醫院,基隆長庚緊急進行斷肢縫合手術,經各科醫師12小時接力努力而接回斷肢,僅3個月,不須持枴杖就可行走,吳玳慶4日分享重生喜悅,希望短時間內能重拾潛水教練工作。 41歲的吳玳慶表示,事發當天,他帶著一位學員進行訓練,受海流影響漂入航道,看到漁船來時,他第一時間把學員用力推開,受反作用力讓他更漂近漁船,身上的氧氣瓶都貼著船殼滑動,接著左小腿就被漁船螺旋槳完全截斷,在水中他可以清楚聽到大動脈噴血的嘶嘶聲,他立刻用呼吸管勒緊斷肢止血,並游水50公尺上岸求救。 吳玳慶表示,他被送往醫院時,其他的潛水教練還在海底找尋他的斷肢,他到醫院半小時後,斷肢才送到基隆長庚。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指出,醫院立刻進行斷肢縫合手術,急診科、麻醉科、影像科、骨科及整形外科的通力合作,經12個小時手術而功植回斷腿。 整型外科醫師藍靖宇指出,醫療團隊在吳玳慶的右腿取出一根靜脈,切成5段接回左斷肢5處重要血管,再縫合肌腱、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盡全力讓斷肢長回後也能恢復各項功能。 藍靖宇表示,吳玳慶手術後恢復得非常好,且完全配合進行復健,僅3個月就可以不用枴杖行走,而斷肢的阿基里斯腱雖用最粗的手術線縫合,目前評估仍未恢復強度,還需更多復健與手術治療,未來有機會可以再從事潛水工作。 藍靖宇指出,若不幸遇到斷肢意外,一定要牢記3大重點,爭取時間,以利手術順利。第1是「控制傷害」,斷肢傷害伴隨血管損失,必須加壓止血,建議以乾淨衣物直接加壓肢斷處。 第2是「保存肢體」,若環境不允許立即沖洗殘肢,不用刻意找水源,只要以乾淨塑膠袋裝妥殘肢,再放入冰水中保存,千萬不要直接讓殘肢接觸冰塊,以免組織受損。 第3點「儘速就醫」,斷肢治療黃金時間為4到6小時,缺血時間越長,肌肉、組織損害越多,可能造成未來功能恢復不理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