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國家海洋日航海大會師帆船賽開始受理報名 總獎金加補貼高達新臺幣100萬元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4第五屆國家海洋日慶祝活動訂於113年6月15日(星期六)於高雄港16號、17號碼頭舉行,海洋委員會為推動復振航海文化力,113年起除辦理「促進地方政府推動海洋事務計畫—海洋文化思維主流」領域補助外,更啟動為期4年以「船」為載體、「出航」為核心架構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海洋委員會表示,臺灣因航路而連結國際,重返海洋須從文化扎根,從生活做起,今年藉由國家海洋日於高雄港外海舉辦「航海大會師—帆船賽」,邀請國內外帆船好手踴躍報名共襄盛舉。 本次帆船賽事在高雄港16、17號碼頭及高雄港外至柴山外海(左營軍港南邊)進行,不僅免收報名費用,同時將提供參加競賽活動帆船包含補貼油料、運費及人員等費用,帆船規格60呎以上補貼4萬元,45呎以上至60呎3萬元,30呎至45呎2萬元,30呎以下1萬元,總補貼金額高達60萬元。 賽事獎金部分,前三名分別頒發獎金新臺幣10萬元、8萬元、5萬元獎金及獎盃一座,第四名至六名頒發獎金新臺幣3萬元,第七名至十名頒發獎金新臺幣2萬元,並參與頒獎典禮共享榮耀,同時海洋委員會也貼心為每一位帆船賽完賽選手製發紀念徽章及航海大會師專屬精美紀念品一份;賽事結束後在活動會場更特別安排交流饗宴,邀請全體完賽選手一同交流分享、聯繫感情 本賽事自即日起至本(113)年5月24日17時止受理線上報名,報名連結及競賽規程請點擊報名網站, 歡迎國內外各路帆船好手及帆船愛好者呼朋引伴,於今年6月15日(星期六)齊聚高雄港愛河灣,一同參與本屆國家海洋日航海大會師帆船競賽盛事,在盛夏的海風及艷陽下揚帆啟航。

Read More

DNV/台船簽訂氨燃料2500TEU 原則性認可合約

DNV/台船簽訂氨燃料2500TEU 原則性認可合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DNV挪威驗船協會昨(十五)日在該協會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共同舉辦之﹁航運業脫碳及能源轉型研討會﹂中舉行簽訂以氨氣為燃料2500TEU DNV原則性認可合約,由DNV集團高級副總裁暨大中華區主席科萊(Norbert Kray)及台船公司副總經理周志明代表雙方認證。(見圖,李錫銘攝) 本次研討會,DNV 有關主管就研討會主題提出報告,其中全球散貨船市場開發總監Morten Lovstad針對能源轉型和未來燃料指出,價值鏈中的推動脫碳因素非常重要,影響了與每種船舶類型和貿易相關的解決方案,歐盟正在實施措施,增加低溫室氣體強度燃料的使用,並對使用高溫室氣體強度燃料進行處罰。國際海事組織已經確立目標,但尚未完全決定採取哪些措施,碳中性燃料價格非常高,而且可用性仍然非常有限,因此現在更注重能源效率措施以減少消耗。 他對於散貨船目前市場狀況和未來新造船燃料選擇總結如下: 市場需求旺盛,但船舶供應量不足, 預估散裝貨船的需求強勁,尤其是受小宗散貨、穀物和鋼鐵產品推動的小類別市場。 短期內鐵礦石煤炭需求也將維持高位,鋁土礦正逐步彌補鐵礦石和煤炭需求的下降。在環保法規壓力下,可能會迫使船隊持續緩低速航行因而降低整體船隊生產力。 有30% 的現成船船齡超過 15 年而且燃油效率不高,環保法規正加速船舶拆解,意味著未來幾年散裝貨船市場需求上升,未來五年市場會面對新造船需求壓力,尤其是從 去年第二及三季即開始出現 Kamsarmax 和 Ultramax訂單,其中高達80%的訂單下在中國船廠。Handymax 和 Handysize預估從今年第 2 季開始,高達 70%訂單會下在中國船廠。而大型capesize和newcastlemax的訂單需求,主要還是在於主要承租人(礦業公司)的固定租期。 90-95% 的帶吊散裝船和 Kamsramax 訂單仍會以傳統燃料為主;新船相較於 10 年船齡的船舶,燃油效率高出 20-30%。由於新造船市場需求逐漸上升,因此新船價格不太可能下降。 DNV 全球貨櫃船市場開發總監Jan-Olaf Probst,對於貨櫃船目前和未來燃料選擇的發展方向提出三個主要重點: IMO國際海事組織發布低閃點燃料使用指南後,船東開始訂購使用低閃點新燃料的船舶;IGF 規範發布後,開始出現以液化天然氣為燃料船舶以及從 2021 年開始出現使用醇為燃料船舶訂單;2025年以氨為燃料的規範即將出來,訂單是否會循液化天然氣和甲醇的發展模式,仍須取決於相應的主機、發電機、鍋爐等配合發展。 從3000 至 24000TEU…

Read More

隆乳植入物致淋巴癌 台有2例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歐美近年有隆乳女性疑因植入物致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台灣累計2例個案,皆使用同款已遭下架產品。食藥署15日指出,隆乳使用的乳房植入物為第3等級醫療器材,由矽膠彈性外殼填充等滲透壓生理食鹽水,或填充具黏彈性的矽膠組成,民眾植入前應審慎考量。 台北榮總外科部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蕭福尹表示,國際研究顯示,有乳房植入物患者發生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風險可能增加,確實有關聯性,多數是曾使用過粗糙面義乳個案,但整體發生率非常低,僅2千分之1至8萬分之1,平均8到10年間發生。 食藥署指出,乳房植入物為長期植入人體之醫療器材,植入前應充分了解風險,並審慎評估對自身帶來的影響。另有研究顯示,有乳房植入物患者發生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的風險可能增加。

Read More

3高男棄藥吃保健品 竟腦中風

大甲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峻誠說明患者中風後積極復健治療,1個多月來已逐漸恢復健康。(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一名47歲男子,明知有3高卻不按時服藥,聽信朋友的話,一年花40多萬購買保健食品替代藥物,吃東西也不忌口,害自己腦栓塞中風,左半邊癱瘓,經過血管內血栓移除術、「重覆經顱磁刺激療程(rTMS)」及積極復健,1個多月來已逐漸恢復健康,他以自身經歷提醒3高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囑,別害自己失去健康。 大甲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峻誠表示,該患者在3月底被家人送到急診室,左半邊癱瘓,已經超過中風黃金治療3小時,無法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從頭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發現腦血管栓塞,電腦斷層研判腦細胞沒有完全壞死,馬上轉院到台中榮總進行動脈取栓手術,術後再轉回來繼續治療與復健。 張峻誠指出,患者中風徵狀出現後再送到醫院,時間長達近12小時,還好患者很幸運,腦血管栓塞後,旁邊的細微小血管還有協助送血運作,讓他腦細胞還能存活,「這機率真的非常的小!」患者在取栓手術後,每天安排手、腳復健,同時接受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 張峻誠說,重覆經顱磁刺激療程是不侵入性治療,透過磁場誘發微小電流刺激大腦皮質,藉由連續且規律重複性刺激,使失調神經細胞恢復正常機能,藉此提升腦中風後,手腳動作、吞嚥、語言及認知功能的回復,在中風早期治療可塑性愈高,該患者同時搭配復健與重覆經顱磁刺激療程,明顯改善中風後遺症。 黃姓患者說,朋友在賣保健食品,為了幫他做業績,平均一個月花3萬多買保健食品,一年花了40多萬元,平時服用保健食品,根本沒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吃東西不忌口,也常喝酒,一次到工地上班聯絡公事時,卻突然發現自己左側手腳無力。

Read More

兒科住院醫師 完訓每年獎12萬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衛福部15日指出,已公告「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計畫」以留住兒科年輕醫師,獎勵領執業登記於醫院,且民國112年8月1日後在職且接受畢業後醫學訓練(PYG)兒科醫師,以及第1至3年之兒科住院醫師,申請期間為5月9日至6月8日。 台北榮總主動為兒科等5科住院醫師加薪,衛福部表示,針對兒科醫師提出獎勵計劃,凡完成9個月兒科訓練課程,並進入第2年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者,發給9萬元;兒科住院醫師,每完訓1年,發給12萬元。 衛福部表示,這是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中的一環,希望鼓勵年輕醫師選擇兒科,並提高留任、久任兒科意願,獎勵金是由醫院提出申請,但費用全數撥給醫師,不可以轉為醫院薪資發放,預計7月起陸續撥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15日指出,北榮部分專科招募住院醫師較為困難,經評估後,6月1日起提高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急診5大專科住院醫師薪資,每月加薪6000元,並採取滾動式檢討希望留住人才。 陳威明表示,北榮去年起陸續調高醫事人員薪資,以因應國內醫療人力短缺問題,特別是藥師、護理師,112年人事支出比111年增加6.5億。今年1月起,全體員工、包括行政及契約人員均調漲4%。

Read More

剖腹產後止痛 硬脊膜外達9成減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針對剖腹產後止痛方式,產婦通常有3項選擇,其中脊膜外病人自控式止痛為國人最愛。成大醫院麻醉部產房醫師賈琬婷說,硬脊膜外病人自控式止痛效果高達9成,是產婦首選考量;像美國人大多數會選擇脊髓腔內嗎啡注射術,主要是可縮短產後下床時間。 賈琬婷分享案例,35歲林姓產婦胎位不正,經評估安排剖腹產,手術前1週至麻醉前評估門診諮詢,林女稱很怕術後疼痛,希望了解各種止痛方式及優缺點。經麻醉科醫師說明後,決定選擇硬脊膜外病人自控式止痛,術後在半身麻醉藥效逐漸退去時,病人即開始自行按壓止痛幫浦,止痛效果良好。 她說,針對剖腹產後止痛,常使用3種方式,包括1.靜脈注射病人自控式止痛,透過靜脈注射,病人可自行控制止痛藥物的給予。優點為給藥方便快速,不需額外放置導管。常見副作用包括頭暈、惡心和嘔吐等,可減緩手術後約6-7成疼痛,但還需要配合其他止痛藥物,以達到更好效果。2.硬脊膜外病人自控式止痛,即術前施打半身麻醉時,同時在腰椎置放硬脊膜外導管給予止痛藥可減緩疼痛約9成,較不易有頭暈或惡心感,使用期間管路需留意照護,避免導管滑脫;另外,病人可能暫時有下肢麻木或肌力下降現象,需注意跌倒風險。3.脊髓腔內嗎啡注射術,在剖腹產施打半身麻醉時加入低劑量嗎啡,提供大約一天良好止痛效果,術後第二天改使用傳統口服、靜脈注射的止痛藥或長效型肌肉注射止痛藥,副作用與靜脈注射嗎啡類似,有頭暈、惡心嘔吐或皮膚搔癢症狀,但皆會隨著第二天藥物代謝而緩解;此方式可減緩疼痛約8成。 賈琬婷說,剖腹產後的傷口疼痛及宮縮疼痛多樣化,需搭配不同類型的止痛藥物,多管齊下才能達到理想的止痛效果。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最重要的是術前與麻醉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麻醉及止痛計畫,確保產前、產中至產後都能得到完善照護。

Read More

外傷倖福重聚 見證無縫銜接急救

外傷倖福者聯盟大會於高醫舉行,倖福者現身與團隊溫馨重聚。(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外傷及重症外科每年皆邀請重大外傷度過生死關卡的病友(倖福者),與當初參與援救接力過程的跨領域團隊重聚;外傷倖福者聯盟大會15日於高醫舉行,會中,兩名倖福者現身與團隊溫馨重聚、同時也呼籲政府提供更多強化外傷照護的資源。 49歲的陳姓倖福者,遭遇毒販違規駕車高速撞擊,抵院時因傷重導致大量失血而心肺休止,經外傷團隊急救並置入主動脈復甦性血管球囊閉合術爭取援救時間,得以進行後續救命的手術,歷經數月照護,雖少了一條腿,出院後裝上義肢可行走。 另一位病友沈小姐,則是遭逢車禍事故造成心臟破裂,由旗山醫院轉入高醫處置,轉院途中心臟休止數次,一路CPR進入急診,並立即進行緊急開胸手術。1個月後,她帶者已癒合的開胸傷口順利出院,成為無縫銜接急救團隊合作的奇蹟見證人。 值得一提的是,遠傳電信特別選在倖福重生大會,捐贈高雄市消防局5G緊急救護設備,包含5G遠距診療平台、軟硬體設備與服務,打造高雄首輛「5G救護車」,並與高醫共同擘劃院前救護與院後醫療之無縫銜接急救生態。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表示,因應遠傳捐贈的5G救護裝備,外傷團隊亦開台灣首例,開通現場救護與外傷團隊即時溝通數位渠道,亦於急診建置「外傷緊急救護智能工作站」彙整數位訊息以提升緊急救護品質,希望能串聯前後線,打造最佳化的急救工作動線。

Read More

遵醫囑自我照護 可降低氣喘發作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基醫學中心胸腔內科15日攜手彰基兒醫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在彰基舉辦「世界氣喘日-防禦氣喘,滴水不漏」記者會,促進國人對氣喘的認知,全面提升氣喘預防。副院長林慶雄說,過去氣喘難治癒,台灣也很多這種情形,但是現在已可以控制的好。 林慶雄醫師說,有一名奧運選手也是有氣喘毛病,但現在有很多很好的藥物,是可以過著正常人一般的生活。至於要如何做到?第一要配合醫師、第二要自我照護。尤其,病友一定能要夠自我照護。 彰基兒醫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林侃璇、彰基胸腔內科黃國揚2位醫師,以小兒及成人氣喘在記者會上向民眾進行健康講座,強調對於兒童氣喘患者而言,一般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過程包括:打開藥瓶蓋、手口協調深吸氣吸入、閉氣等步驟,但這些步驟複雜且困難,若搭配面罩型吸藥輔助器,可更有效地完成吸入藥物,確保藥物穩定投遞到肺部,減少藥物在口腔和喉嚨中沉澱,從而提高藥效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彰基說,氣喘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影響著成千上萬人們的生活品質。「氣喘教育賦權」意味著給予患者及其家人更多氣喘相關知識和自主權,學習管理疾病及識別何時尋求醫療協助,才可以有效降低氣喘發病率及死亡率。

Read More

健保擴增癌症治療醫材 金屬膽道支架下月納給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15日指出,為持續提升癌症治療品質,6月起將再擴增給付新醫材「金屬膽道支架」,運用於緩解惡性膽道阻塞。預估1年約4千多名癌友受惠,健保挹注約1.7億點。 健保署表示,惡性膽道阻塞的發生原因可能為惡性腫瘤生長導致膽道狹窄,或惡性腫瘤轉移造成膽管壓迫所致,患者可能出現黃疸、皮膚癢、腹痛、發燒、食慾不振等症狀。 臨床上,治療膽道阻塞,採手術切除腫瘤,亦可使用引流管將膽汁導引至體外,或置放支架將膽汁引流至腸道,緩解病人不適症狀。 健保署指出,膽道支架材質可分為塑膠膽道支架和金屬膽道支架;為提升癌症照護品質,該署委託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進行醫療科技評估,結果顯示,在無法切除或臨界可切除的惡性肝外膽道狹窄病人,「金屬膽道支架」相較健保原給付塑膠膽道支架具較佳的支架暢通率、延長暢通時間,同時可降低再介入次數,提升臨床療效及品質。 因此,今年3月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參考醫療科技評估結果、國際指引與專家意見,同意於今年6月1日起將金屬膽道支架納入健保給付範圍。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說,未來第3期、第4期不限癌別患者,若出現惡性膽道阻塞欲使用金屬支架,將可不需自費新台幣4到6萬元;擴增給付新醫材「金屬膽道支架」後,健保署預估每年約4000多名癌友受惠。

Read More

罕見雙子宮 台大微創術助孕

台大醫微創子宮鏡手術矯正「完全性子宮中膈」,解決先天性子宮畸形問題,成功讓33歲陳小姐順利懷孕。(台大醫院提供) 記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指出,習慣性流產及早產的女性中,高達25%的人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其中又以子宮中膈的占比最高,對於流產的影響也最大,台大醫院開發微創子宮鏡手術進行子宮中膈切除,成功讓33歲的陳小姐順利懷孕。 33歲的陳小姐,從小到大沒有經痛過,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子宮可能有任何問題;但結婚後經歷長時間備孕,吃了不少中藥仍然不孕,後來到不孕門診諮詢才發現體內有2個子宮腔、子宮頸及陰道,導致備孕時一直不順利,經轉診到台大醫院接受手術後,才3個月就成功懷上孩子,如今也已懷上第2胎了。 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楊博凱指出,先天性子宮畸形是源自於胚胎時期的子宮發育異常,包含了諸多解剖學上的表現,從子宮中膈、單角、雙角子宮,甚至可能出現子宮完全無發育,或合併陰道結構異常,約有5%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其中又以「子宮中膈」占比最高,對於流產影響也最大。 台大醫院指出,為解決子宮中膈對於習慣性流產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往多以開腹手術完成子宮中膈切除來降低流產風險。由於開腹手術侵入性高,近年來已經進步到以微創子宮鏡手術來完成子宮中膈切除。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楊政憲表示,如陳小姐這樣擁有兩套完全獨立、並行的通道,從陰道貫穿至子宮腔,包括陰道中膈、雙子宮頸等的「完全性子宮中膈」患者,通常在性行為時會固定從其中一邊進去,因此長時間下來,除非排卵都是排在其中某一邊,否則懷孕機率就會較常人還低,且也較容易流產。 台大醫院指出,台大婦產部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團隊,在過去16年已治療58例完全性子宮中膈病患。隨著手術經驗的累積,團隊發現藉由將兩側子宮頸做極度擴張,可以在子宮中膈下端產生貫穿的通道,此創新的微創手術技術,大幅降低手術困難度及增加手術成功率,受到國際肯定,國際婦產科微創手術期刊JMIG也刊登台大開發的這項技術,對罹患完全性子宮中膈的病患是一大福音,也是醫學上的重要貢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