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志工自比為一群快樂的傻瓜,為弱勢家庭義務修屋從不喊累。(勞工局提供)
【前言】
台南市做工行善團行善天下,修出一間間「有情有疼心ㄟ厝」,他們默默的做,善的力量太大,一起行善的志工已經達到五百多人,公部門和工會攜手,走過十多個年頭,修繕好的房子也達到二百六十間,而且這股力量還從台南往外擴散,許多縣市受到激勵,紛紛也成立做工行善團。本專題連續四篇分享這股暖流,將介紹做工行善團源起,助人的志工和受幫助的朋友,兼論義剪的行動、二手家具倉庫,所有故事都是帶著愛心往前走,這是台南另類最美風景,歡迎讀者一起細細品味。
一次職災慰問 開啟修屋行動
台南市勞工局結合工會志工組成的「做工行善團」,十多年來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到五月底完成二百六十戶弱勢家庭房屋修繕。志工們在付出過程中,感受到以自己專業幫助弱勢,進而創造人生價值的快樂,由最初數個工會團體、志工二十多人,陣容逐步壯大為十個愛心團隊、志工三百多人,假日經常可看到全家做工行善去。
勞工局長王鑫基說,做工行善團的源起,是民國一0二年底,到南區慰問吳姓職災勞工時,看到令人心酸的居住環境,起意認為應幫忙改善才有助於養病,善念一起,勞工局結合大台南總工會、勞工志願服務協會、木工業職業工會,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啟動弱勢家庭房屋修繕,十多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工會和志工加入,包括台南市泥水業、電氣業、油漆工程業、金屬建築結構及零組件製造業、鋁製品製造裝配業、餐飲業產業工會等工會志工伙伴及正懿企業等十個單位,參與的志工更從原先的二十幾人到現在壯大為三百多人。
各修繕工會志工由一人志工、或夫妻二人志工組,接著子女也跟著加入變成家庭志工組,目前已有五十九組家庭志工,假日的修繕案場,經常可看到全家人攜手參與。
志工們拿出各自專業功夫、看家本領接棒修屋,雖是再平凡不過的「做工人」,照樣能貢獻自己的力量,透過「匯聚做工人的愛」攜手成就不平凡的事;看到弱勢家庭因有了遮風擋雨的新家而感動,從中體會創價人生的快樂,也以「見苦知福」的身教,深深影響著下一代,讓年輕一代學會對現況知足感恩。
王鑫基帶著勞工局專委莊政憲和勞安福利科長吳素珍,走過每個修繕施作案場,團隊創意設計一個木牌——「做工行善團有情有疼心ㄟ厝」,在每一完工的家戶門前,掛上標誌,象徵志工大愛精神和對弱勢族群的關懷。
做工行善團這個公益平台,不僅修屋,還擴及美容美髮等相關工會志工加入,十一個團隊二百多人,一起為身障、弱勢義剪。
弱勢房屋修繕已做了十多年,義剪服務八年,除疫情嚴重期間外,愛的行動沒有中斷,並募集愛心物資,逢年過節再度上門關懷訪視,適時發掘問題尋求解決,多年來服務熱情不僅沒有冷卻,還形成善的循環;弱勢房屋修繕不僅走過台南市卅七區,還延伸到高屏、嘉義、雲林和南投等地,這樣的善念和義舉並將逐步擴及全台。 (記者陳佳伶)
七十多歲的李緞帶著柴刀到竹林砍竹子,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用。(記者盧萍珊攝)
深入六甲山區 解決李阿嬤困境
家住六甲區大丘里北勢坑的李緞,九年前與孫女相依為命,住在屋頂漏水且廚房僅靠二支竹竿頂著、地板也裂開的簡陋房裡,經勞工局的做工行善團現場會勘後,大批志工幫阿嬤修繕,還送來二手的書桌、床組、衣櫃等,讓嬤孫有個棲身之處,九年來每逢端午、中秋及過年前夕,行善團都會送來應景的粽子、月餅及物資,讓阿嬤十分感動。
九年前有人在行善團的臉書留言,六甲山區有一對嬤孫居住的環境很破舊,希望行善團可以協助修繕,第二天由勞工局長王鑫基與行善團志工一起前往,只是阿嬤住的地方相當偏遠,車子沿著山區的蜿蜒小路行駛,路過一處處竹林,根本看不到盡頭,讓人懷疑真有人住在這裡嗎?
一行人來到北勢坑阿嬤家,看到屋頂舖設的黑瓦已漏水且塌陷,廚房地面也嚴重龜裂,屋頂更以二根竹竿撐住。志工們評估後,認為廚房土質鬆軟,決定將廚房改到另一側,並將原來的灶拆除改設瓦斯爐,方便阿嬤烹煮三餐。另原廁所僅有簡易的馬桶,志工們也加裝洗臉盆、鏡子及燈具,而原先屋頂的黑瓦全數換成鐵皮,解決坍塌及漏水困擾。
看似簡單的工程卻讓志工們吃盡苦頭,不只載貨的車輛陷在山坡坑洞,最後求助吊車吊起,因房子位處地勢較高、道路狹窄,預拌混擬土車根本無法進入,志工僅能改以搭架,將水泥吊掛方式送達,再用傳統的人工攪拌,增加施工困難度,且施工期間正巧遇上雨季,還要與老天賽跑,加快速度在一個月內完工,讓嬤孫有個遮風避雨的住家。
七十多歲的李緞每天身揹柴刀、蚊香,穿梭在竹林裡砍竹子,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看到志工們群力協助修繕房子十分感謝。而這份修屋相識的情誼並未因房子完工而中斷,行善團持續在端午、中秋及過年前夕上山,與阿嬤話家常、送上應景物品,延續得來不易的情分。 (記者盧萍珊)
做工行善團義剪團隊深入各地,以專業功夫和愛心做義剪服務。(勞工局提供)
溫情義剪 打理亮麗容顏
勞工局做工行善團除了為弱勢家庭房屋修繕,一0四年起也結合美髮業等十一個相關工會,為身心障礙者、老弱定期提供義剪服務,還為不便外出的職災勞工提供到宅義剪,這支美麗的義剪團隊,以專業功夫和愛心,傳遞不間斷關懷和溫暖。
勞工局長王鑫基說,基於為弱勢解決問題的心情,推出「溫情義剪、亮麗容顏」計畫,結合美髮業等相關工會志工參與,定時定點提供義剪服務。
參與志工包括台南市婚禮設計服務人員職業工會、新娘秘書產業工會、男子理髮職業工會、文化創意美學職業工會、理燙髮美容業職業工會、理燙髮美容業職業工會、美髮美容技術指導員職業工會、美姿禮儀造型職業工會、美容業職業工會、人體彩繪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髮業職業工會,目前共有十一個工會二百多人加入愛心義剪團隊。
這支美麗又具愛心的隊伍定期啟聰學校、仁愛之家、台南教養院、菩提林教養院、新營醫院、美善基金會、美善崇美工作坊等等地方,提供義剪服務,並擴及不便外出的職災勞工和家人,提供到宅服務。
勞工局專委莊政憲說,工會志工們都相當有心,除了疫情嚴重期間在一一0年四月至十月暫停約半年,義剪團隊服務的腳步不停歇,由一0四年起到一一三年五月底,共服務四百八十五場次、有四千七百九十九人次志工投入,接受義剪服務的弱勢者超過二萬一千多人次。 志工方藝錡也分享,為心智障礙青年義剪時,他們會寫小紙條熱情的表達對「漂亮姐姐」和「帥氣哥哥」志工的感謝;還會複印明星圖片溝通,告訴志工想要類似髮型和造型,當完成造型時,他們的臉上會有超開心的笑容;得知思思念念的志工因工作北調,恐無法再來參與義剪,淚水在眼眶打轉,那種不捨的神情,讓她迄今難忘。
有名接受義剪服務的心智障礙女生,為了符合捐髮條件,三年來堅持不染髮、不燙髮、讓髮長超過十五公分以上,等到留到足夠的長度,請志工夥伴幫忙剪下頭髮捐做公益,問她不會捨不得嗎?小女生霸氣的說「這樣做,可以幫助他人」,這種善的循環,也讓志工們深為感動。 (記者陳佳伶)
做工行善團施工團隊在永康區陳姓阿嬤家中修繕。(吳秉原提供)
一則求助留言 讓永康嬤孫安居
在勞工局及做工行善團協助下,永康區大灣路陳姓阿嬤的老舊房舍屋頂漏水問題終於解決,房間換上鋁門,浴室舖貼地磚防滑,室內牆壁經過粉刷。和阿嬤同住的吳秉原相當感謝做工行善團的善心,讓阿嬤和他不再為屋頂漏水所苦。
八十多歲的陳姓阿嬤是中低收入戶,和外孫吳秉原住在一間老舊平房,陳姓阿嬤的臥室屋頂漏水已有好些年,天花板已被水浸爛,但卻苦於手頭不寬裕,無力請人維修。
外孫吳秉原於一一二年六月,看到了市長黃偉哲的新聞報導,裡面介紹做工行善團正在幫助弱勢修屋。吳秉原在網路臉書社群查閱了做工行善團,想了很久,終於鼓起了勇氣在粉絲頁留言,詢問能否得到幫助。當時並沒有抱太大期望,只簡單描述他與外婆家裡的漏水情況。
令吳秉原和外婆頗感意外的是,臉書連繫後的隔天上午馬上獲得回覆;再隔兩天,勞工局科長莊政憲及團隊助理已經到家門口進行了第一次場勘。吳秉原表示當時真的很驚訝!
「第二次場勘是七月初,一群志工一大早站在我們家門口,就開始安排工作日期,以及解說可以幫忙我們的地方。」吳秉原說,他跟阿嬤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修繕團隊已經安排好三次的假日時間施工。
志工們利用假日休息時間出來幫忙,吳秉原在施工期間也想要幫點忙,卻連掃地的機會都沒有,他只能盡力騰出家裡所有的空間,讓志工們能夠更輕鬆一點施工。
接著,吳秉原開始關注做工行善團的臉書,發現他們假日沒有休息,全力在幫助弱勢族群修繕房子,一天不只是跑一個地方而已,一整天可能跑了三、四個地方,精神令人敬佩。
陳阿嬤及外孫真的很感謝及感恩做工行善團的志工,吳秉原表示,未來也想像志工們一樣,會努力把這份善意循環下去。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