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看貓

■陳冠良 你洗澡的時候 日光的花灑熱烈澆灌 隔著玻璃,窺看你 私密肢體動作輕鬆展演 難度巔峰的瑜伽 你舔腳掌的時候 熱切得像那是 再也不可多得的肉泥 我不清楚你的棲身地在哪裡 有沒有愛心餐 這已是第幾次再見鍾情 你又在固定位置的時候 睡得無邪,有時 佇坐猶佛,如如不動 我也一點不意外停頓腳步 成為一名貪看的癡漢 舉高鏡頭,把今天的你 豢養進手機裡 偶爾我們彼此經過 我喵言喵語 險險四肢著地 你戒備對峙一眼就飛步竄遠 欲留不及而錯愕的哀傷 像告白未果 還立即被封鎖了Line 註:記出沒住屋附近,常常遇見卻從不讓人親近,嬌瘦的小橘貓。

Read More

膠囊內視鏡 1-3天排出體外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現代人承受高度生活壓力及過於精緻化的飲食,增加罹患腸胃道疾病的風險及出血的機率,除了傳統的內視鏡,如今也可使用膠囊內視鏡看清腸道內部情況,檢測之小腸範圍更大,且1至3天可排出體外,讓腸道檢測更輕鬆無負擔。 台北市立聯醫陽明院區院長陳冠仰指出,小腸長度約6公尺,占了消化道總長度3/4,但小腸罹患惡性腫瘤比率卻只有1/10,使得小腸在腸胃道診查上排序,落在胃部及大腸之後,2000年以色列的Given公司運用太空科技開發膠囊內視鏡,病人吞下具有攝影鏡頭的膠囊,以每秒拍2張照片之頻率,用無線傳輸技術將資料載入紀錄器,可錄下整個腸道內部畫面。 土城醫院副院長蘇銘堯表示,目前膠囊內視鏡已發出360度拍攝鏡頭,可無死角的記錄下每一吋的腸道,且膠囊攝影機本身的記憶容量也大增,患者也不需要再背著記錄器,只要沒有電力不足而無法錄影,或是腸道狹窄、變形、沾粘阻塞使膠囊卡住無滑動,其成功診斷率可達7到9成。 蘇銘堯指出,膠囊內視鏡由患者自口部吞食,在腸道內約拍攝1萬5千張照片,腸胃科醫就必須逐一檢視,看看腸道內出現哪些異常,這是非常花時間的工作,目前AI軟體發展快速,已開發出根據腸道顏色、形狀來判斷是否有病變的軟體,可標示出疑似病變的區域,但大部分醫師仍會親自再看一遍,以免有漏網之魚。 食藥署表示,傳統內視鏡檢查須吞嚥相當長的軟管,容易造成患者強烈的嘔吐感,而膠囊內視鏡外觀大小似藥丸,內含攝影機,吞食後通過腸胃道系統可進行8小時的腸道攝影,經1-3天排出體外。過程中,患者可自由移動,影像透過無線方式傳輸到配戴的記錄器,膠囊內視鏡完整通過腸胃道系統,可檢測之小腸範圍更多,也可可提升病灶檢出率。 食藥署指出,使用膠囊內視鏡須避免同時使用高頻電磁波產品,以免干擾影像傳輸,膠囊內視鏡亦可能滯留體內,須由專業醫生評估患者是否適用,如使產生不適,或未於預期時間排出,應立即與醫生聯絡接受診斷。

Read More

嬤上腹痛 揪罕見十二指腸壺腹癌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80歲阿嬤因右上腹痛,到員榮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是罕見的十二指腸壺腹癌,經以達文西手術切除後,恢復情況良好。 員榮醫院指出,該患者因右上腹痛,由家人陪同到員榮醫院員生院區,由院長、胃腸肝膽科醫師郭武憲診治,經抽血、進行斷層掃描,發現患者膽管、胰管都有擴張,因有黃疸情況,再進行內視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壺腹有腫瘤,將總膽管跟胰管阻塞住。 郭武憲在總膽管內放置引流管解決黃疸問題,並進行切片檢查,發現細胞有異常,可能是零期癌或癌前病變,之後轉診員榮醫院一般外科駐診醫師、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副院長黃挺碩。 黃挺碩表示,患者經檢查後確定是十二指腸壺腹癌,隨即安排達文西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這種手術傷口小,術中出血量少,可提升淋巴廓清率,降低術後疼痛並減少住院天數,適合高齡患者,目前該患者門診追蹤。 黃挺碩說,壺腹藏在消化道裡,位置就在胰管與總膽管最末端2公分之接合處,開口於十二指腸壁。胰臟分泌的消化液與肝臟產生的膽汁在此匯集流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 黃挺碩表示,壺腹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發生原因至今不明,初期症狀與一般的腸胃不適很類似,容易被忽略,很難早期發現,且腫瘤長在不易手術地方,若淋巴轉移5年存活率僅25%至40%,該患者十分幸運並未轉移,5年存活率約80至90%。 黃挺碩提醒,約有7成壺腹癌患者會出現黃疸症狀,如患者有黃疸、尿液如紅茶顏色,應盡快到腸胃肝膽科檢查。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藝文快訊

中華民國筆會季刊《譯之華》論壇:與病共存:文學如何字療 中華民國筆會舉辦「筆會季刊《譯之華》論壇」,今年第二場於7月21日(日)午後兩點到四點,請作家李欣倫與吳妮民對談,主題為「與病共存:文學如何字療」,由筆會會長廖咸浩主持。地點在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捷運古亭站2號出口)。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7/21免費報名網址: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89664c157abf80f 或搜尋Beclass線上報名系統「筆會」,詳細資料請見中華民國筆會網站http://www.taipen.org。

Read More

〈中華副刊〉 因果獨奏/沉陷之夏

和平島觀浪 文/葉雨南  圖/盧俊翰 「立體或現實的維生呢?都已經腐蝕了嗎?」 「能夠遇見的都遇見了,當然已經腐蝕了。」 「那被定義的傳統呢?科技或炫技呢?還在觀測中嗎?」 「布暖,你身為無夢之人,別說夢話了。」 「姚恰似,妳養的風聲跑走了,竟放些風聲?」 「那是沒有系統可以更新了,你不繼續低鳴?」 「我在彷彿中,怎麼低鳴?」 被催眠的微恙都醒了過來,布暖家中無門,他的門早已緊縮成一滴淚的大小,那淚是阿卡小心關掉的,阿卡是他長久流過的淚滴,布暖會替自己流過的淚滴命名,春天時流的淚滴是綻卡、夏天流過的淚滴則是阿卡,因為春天萬物都會擅長滿意,他才取為「綻卡」,夏天人類的思想彷彿立體溶化後的瞬間,他就直接稱為「阿卡」,秋季人類欣賞枯萎,他常常在秋季拜訪陀螺鎮,陀螺鎮的人大部分都是秋季出身的,他秋季不會流淚,所以秋季的淚總無名可取。 陀螺鎮是姚恰似的出身地,姚恰似是隧道施工人員,她進行隧道施工時,都會規定自己一定要站在有煤氣燈的地方,那煤氣燈,沒有媒,燈裡都是蟬聲,那蟬聲像世界誕生時還僅有的柔軟的聲音,煤氣燈為何沒有媒?姚恰似五歲的時候,當時這個隧道太多的煤氣味,只要有縫隙的地方都有煤氣燈,當時的煤氣燈如果以人類的身高來算,大概是一百三十公分的規格,隧道裡有三頭牛,一頭黑牛在隧道左側,但牠眼睛是全盲的,一頭紫牛在隧道左側有窗簾的位置,這窗簾的名字是風聲,是姚恰似的母親,在姚恰似出生一個月後,覓訪一年後從一條河的右側遇見,河無液體,鐵絲狀、失戀的味道、秒針的銜接,一顆藍色蒜頭貼著一塊隱憂,窗簾材質像被催眠又醒了過來的大地,是陀螺鎮的當地特產;微小的窗需要憐憫嗎?姚恰似直到現在都在憐憫:「沒有人能完整沉睡過。」她在裂開的煤氣燈前伸出右腳,右腳像釘書機準確地掙扎無人的動機,黑牛往她伸出的右腳奔馳,盲彷彿釘書機剩下割捨的格律,那些按照既定排放歲月的順序想辦法壓抑,不是舞,而比較像測量、比較像:「等?」送了熱飲的布暖說著。布暖是把維生帶來的其中之一,但維生腐蝕了:「那不是維生,是時空的避開,形狀的定義。」姚恰似臭臉應答布暖。布暖和姚恰似認識十年了,布暖一直到現在都是製糖師,他的製糖技術是在陀螺鎮學的,陀螺鎮的任何事物都是甜美的,只有風特別的鹹,原本陀螺鎮的風也是甜美的,但沉陷之飴徹底進化了。沉陷之飴是布暖製作的糖,可以用仰式的動作定義這顆糖的形狀,也能以自傲的思想來催促這顆糖。這顆糖能減少人類作夢的機率,太多人喜歡作夢:「有夢之人,事情懷抱太多凋謝。」他有時候會在姚恰似的隧道裡製糖,糖碰到生鏽的鍋底時,會有浮水印徘徊的轉折,眷戀、問好、再見、沉陷多夢的那日。 「是進化了,沉陷觀測釘在隧道呢喃。」 「喻不見了,那人類還在比什麼?」姚恰似躲開黑牛進而伸出左腳還有閉起右眼,模仿布暖的低鳴說著。 「沉陷之飴進化成沉陷觀測釘,糖被遠和近取代了。」 「但這不是文明嗎?」 「不太算是文明。」 「不太算?沉陷觀測釘在漆黑處,能主導風聲。」 「道地的風聲?」 「你是在說話還是在觀測?」 「每次我坐在煤氣燈底下,紫牛都會來,但牠現在不見了。」 「不見了?沒有人真正不見。」 「你是製糖製到腦海的迴路剩下流沙了嗎?」 「我製的糖,連妳母親都稱讚呢!妳那永遠笑不出聲音的母親。」 「布暖,你知道為什麼我母親笑不出聲音嗎?」 「因為她學不會祈禱。她曾和我說這隧道的前世是夢,但明明沒有前世。」 「這隧道是阿卡發現的。」 「眼淚怎麼會發現隧道?」 「當然會!阿卡有形,這不是恐懼,而是人類不願意認清。」 「那阿卡現在去哪了?」姚恰似跳到煤氣燈上方,為煤氣燈擦拭灰燼,這裡的煤氣燈每兩天會消逝一次,如果要維生它的精華,就要懷抱沉陷觀測釘。 「阿卡在沉陷。」 「在思考的意思?」 「眼淚怎麼會思考。阿卡是在找自己的榮耀。」 颱風以煤氣燈的形式亮起,這天的隧道剩下一頭黑牛,牠的盲重疊了地心和任何想像巧合自然迎刃著晚霞的空格。 布暖回到家中,阿卡出現,五分鐘後,阿卡離別了,水的承受彷彿悲憫在整合腦海有無影像揮發。布暖開始在家中廚房製糖,廚房放著一顆沉陷之飴,唯一的一顆,教他製作沉陷之飴的人,其實是姚恰似,但她永遠都不會知道的,生鏽、呼喚、包袱,煮熟的陀螺。布暖的鍋底浮著一顆煮熟的陀螺,應該說是陀螺形狀,但不一定是陀螺,不太會有動靜,彷彿糖分過多的解釋,在他右手腕攪拌陀螺時,自己也開始些微的搖晃,這是舞,是無門的家,才能構造出來的步驟、步伐、迷路了太多年的願景。 颱風捲過陀螺鎮,當然陀螺鎮無恙,不是因為定義,是阿卡回來了。 維生了什麼呢?布暖死去的妻子,養過一隻貓,名叫「阿卡」,阿卡是布暖的妻子在陀螺鎮的河川上游撿到的,和她們維生了五年,颱風的尾音,把「阿卡」帶走了。 電話在展現壓抑,彷彿夏季是季節中莫名多霉的孤傲。 「阿卡回來了!」 「哪一個阿卡?」 「那隻只會迷路的貓。」 「喔!妳妻子以前沒有跟妳說嗎?」 「沉陷之釘,在陀螺鎮的颱風天,只要有低鳴,那隻貓就會迷路。」 「但那隻貓拯救過陀螺鎮。」 「所以阿卡是英雄?」 「英雄是拯救?」姚恰似還是忍不住跳了支舞,這是沉陷之舞,左腳要往前踏三步,用力地、憤怒地,額頭要看向永遠,身軀挺直,右手的沉陷之釘離開手掌,鑽出夢的圖案。 「真的有沉陷之舞。」布暖流著淚,阿卡出現,視線是漆黑的。 「已經開始觀測了,隧道以外的內在。」姚恰似右手折斷煤氣燈,阿卡的淚腺擋住她說:「人類啊!別沉陷在自己的揹負了。」 睜了眼,釘子觀測著那些有形的漆黑,布暖的手臂有夢流過的血痕、有隧道裡自由抬頭的紫牛留在影像裡的觀測,在彷彿中消化,又重新製起了糖,但他的鍋底前方,是姚恰似的淚。

Read More

睡覺張嘴呼吸 當心暴牙找上門

牙醫師張青萍表示,舌肌的鍛鍊能從小改變一個人的五官,甚至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很多人誤以為舌頭只是用來辨別食物味蕾的利器,殊不知舌肌的鍛鍊能從小改變一個人的五官,甚至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牙醫師張青萍說,舌肌是身體最強的肌肉,其力量如果沒有擺在正確位置加以控制,將會對口腔周圍的組織產生不良的影響,其中暴牙最常見。 隱形牙齒矯正一定要先糾正張嘴呼吸不良習慣。(記者陳金龍攝) 衛福部就曾委託北醫大編撰「齒顎矯正治療參考指引」,希望幫助民眾更加了解正確矯正觀念,其中舌肌正確位置訓練也就格外重要。牙醫師張青萍要大家不要忽略舌頭,它可是充滿神經和血管,由8塊肌肉組成,如果位置擺放不正確,長期放在下顎,睡覺習慣用嘴巴呼吸,久而久之便造成上顎牙弓縮成V字型往前凸而產生暴牙。此外,嘴巴呼吸不像鼻子有一層過濾器,張嘴易病從口入,直接把許多細菌、吸入汙染源。 張青萍說,舌頭放的置位什麼才是正確,很簡單,就是吞口水時的位置,緊貼上顎,可以透過每天彈舌60次,或是舌頭圓周運動,從上排牙齒的左後方開始繞整個口腔1圈,這些方法的確可以調整舌頭位置、訓練口周肌肉並矯正口呼吸。記得,需要持續每天做,否則效果不佳,尤其矯正暴牙後的你,晚上睡覺張嘴呼吸惡習不改,暴牙依然會找上門。 那麼睡覺不自主張嘴呼吸該如何矯正,張青萍認為,凝聚潛意識力量很重要,一定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嘴唇輕閉把舌頭貼緊上顎,再慢慢的用鼻子將空氣吸入腹部,不斷反覆做,習慣成自然。至於舌肌訓練,可以將舌頭兩側捲成「U」字維持20秒。其次,舌尖吸住上顎,再用力彈舌20次,記得,彈舌時舌頭不可碰到下顎,且要發出響亮彈舌聲。

Read More

夏日戰痘 清潔保濕防曬不可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夏日氣候又濕又熱,皮膚科門診觀察,青春痘病人會明顯增加2-3成,醫師提醒,戰痘除了尋求專業醫師治療協助,也要注意溫和清潔、單純保濕、做好防曬3大重點。 皮膚專科醫師周宛儀表示,不同位置長痘原因不同,長在額頭的多是受安全帽、帽子、瀏海、流汗影響;兩頰則是口罩、霜類產品或卸妝油;下巴是含氟牙膏、口罩、安全帽帶、托腮、趴睡、生理痘、多囊性卵巢、刮鬍不當、奶製品、含糖飲料;髮際則與流汗、護髮或髮型產品有關;而成年人最常見的,就是化妝品或口罩造成。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胡倩婷說明,青春痘的成因跟內分泌、日常飲食作息、氣候等有關,這些因素很有機會影響到皮脂腺的分泌變得更加旺盛,加上毛孔堵塞就更容易造成發炎,形成青春痘。而皮脂腺其實就是出油的根源,所以如何利用新型雷射來控制皮脂腺是一大關鍵。 皮膚專科醫師林亮辰則指出,經過新型雷射3次治療並追蹤12週後,發炎程度從4下降到1.9、發炎型痤瘡減少62.3%、皮脂分泌量減少50%。顯示戰痘在新型的光電雷射加上傳統藥物輔助合併,會是未來讓青春痘治療更多元且客製化的治療新趨勢。 同時,正確的保養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於是否能戰痘成功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周宛儀指出,在清潔保養上,要注意溫和清潔、單純保濕、做好防曬3大重點,清潔要以不乾澀為主;保濕要在有乾的地方或擦藥會刺激的地方,再局部擦清爽單純的保濕品;防曬時,日照厲害時先遮蔽,等痘痘穩定時,再使用清爽的防曬避免阻塞毛孔。 胡倩婷表示,WHO世界衛生組織已認定青春痘是一種慢性疾病,而青春痘治療已愈來愈多元進步,從口服、外塗到新型雷射的治療加入輔助治療,相信這個是一個未來趨勢,提供更全方位的治療方式,以傳統加上新型光電雷射搭配,為患者帶來更全面更多選擇的可能。  

Read More

兒童5遲5軟 中醫早療可捏脊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幼童發展遲緩看中醫也有效!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指出,台灣地區每年新增1萬2千名發展遲緩兒,中醫使用藥物、針炙雙管齊下,並建議家長給予遲緩兒「捏脊」按摩,可協助幼兒脊柱發展。 張晉賢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展遲緩兒發生率約為6%至8%,台灣地區去年出生13萬5571名嬰兒,推估發展遲緩約1萬2000人,而發展遲緩是指在認知、語言及溝通、心理社會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有疑似異常的情形,須經由專業醫療評估確認。 張晉賢指出,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已知基因遺傳及環境因素的影響為最大,而環境因素包括後天營養、家庭環境刺激等。發展遲緩的治療只要以早期療育為主,包括物理或職能治療,以及感覺統合刺激,藉由活動訓練,促進兒童的神經發展以及強化肌肉訓練,來改看遲緩的程度。 張晉賢表示,一般來說3歲前是發展遲緩的黃金治療期,提早診斷治療,效果可提高10倍以上。 傳統中醫學也有類似發育障礙之描述,也累積了許多治療發展遲緩兒童的經驗。在《小兒藥證直訣》中談到「五遲」就是中醫對小兒發育遲緩的觀察,有立遲、行遲、語遲、髮遲、齒遲等;「五軟」則是指小兒頭軟、項軟、口軟、手足軟、肌肉軟。這5種發育遲緩和5種肌肉萎軟的疾病都屬於小兒發育障礙病症。 張晉賢指出,中醫在治療上述「五遲」、「五軟」等兒童發展遲緩,主要有兩種策略,一為「藥物」,二為「針灸」,自古以來中醫將這些情況分屬不同臟腑的虛損,臨床上使用通竅、醒腦、健脾、補氣、滋腎等相應的藥物來治療。 針灸對於減輕臨床症狀具有價值,特別是能夠解除或緩解肌肉痙攣造成的疼痛,也可針對不同病狀和需求,選取頭皮真相對應的區域,如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等還搭配治療。針灸能刺激人體一定的部位,激發經絡之氣,調節臟腑氣血功能,達到防治疾病,使機體康復的一種醫療方法。 除了針灸及藥物治療外,平時在家裡也可以幫小朋友「捏脊」。捏脊的操作方式:用雙手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無名指3指的指腹對應用力,捏住小兒脊柱兩側肌肉,從正中間旁開兩指節的寬度(以小孩子的食指及中指的寬度測量),拇指在後,另3指在前,3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點。從尾椎骨處開始,和緩地向上推移,至頸部後為止,協助幼兒脊柱發育。

Read More

〈中華副刊〉金門慢,台北筷

■夏婉雲 這是台北的日常。週六,晴朗,溫暖,詩的饗宴活動,光彩安和地鋪張著。晚上並向九十歲詩人向明舉杯,擺開桌椅,三三兩兩談詩,微甜的酒閃著柔潤的光,我獨自暫歇在一角,思緒還沈在今早的古寧頭裡,台北人活在金門,心思全留在那兒遊走。 細軟坐椅,細嚼慢嚥煙燻鴨胸沙拉,詩人們言談皆溫暖可愛,品嚐蟹肉焗烤山藥,或法式烤田螺,侍奉你的岩燒紐西蘭牛排,來一杯洋甘菊柚子茶,將柚香西米露冰淇淋送入口,金門沒有這些細緻味;心思想起上週,偶然的機緣要出書,到那兒去汲取金門的養分。 隔天週日,台北的天空非常詩人,上午紀州庵有演講,下午爾雅書房有五本詩選新書發表會,賓客盈庭。流動的臉在快速的轉動,金門沒有急弦的歌詩,沒有忙忙惶急,只有慢車道;金門人從來不急,我也跟著活在慢的步履裡。 來到天然台湘菜館添一杯紅酒,享受左宗棠雞乾辣椒,嚐一口如意湘蹄、剁椒魚頭;我說:「如果外面天寒,我們就喝高粱吧!」金門沒有這些湖南辣味,卻是我所愛,我過著金門的步調。活在七十年前的潮汐,心思還在古寧頭戰史館槍林彈雨中,機槍攻擊機帆船,退潮的船隻全陷在東一點紅,咻咻咑咑。我決意將金門這本集子,其中一個專輯題為「七十年前的軍魂」。人在湘菜館,精神猶徘迴在某天的古寧頭潮汐、在睿友文學館,台北的文學活動潮來潮往,一個下午,金門的睿友文學館只我一人。 心緒還漫遊在金門的屐痕中,想著昨天還在北山古洋樓、水尾塔、李光前將軍廟參觀;前天還走在太武山、忠烈祠,軍魂如魔,在那兒幽幽放光。 金門有戰爭、有僑鄉、有宗族、有閩南建築。既汪洋恣肆又細巧精緻,那色彩、那氣息、那畫面,總能躍然多姿;重要的是金門人情濃郁,增加了酒菜香味。在偶然的一個機緣、一個夜晚,我發現了你。   (本文出自夏婉雲《鱟的啟示錄》秀威出版社提供)

Read More

耳攣縮自體軟骨重建 她開心當嫁娘

女子耳朵攣縮變形,整型外科醫師呂明川利用患者肋軟骨,精雕細琢成如真的耳廓,種入原耳朵皮下,有如真耳。(記者陳金龍攝) 女子左耳攣縮變形。(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0歲女子小時候左耳廓遭細菌感染,導致耳朵攣縮變形,結婚前想要一個完整美美的耳朵,求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整型外科醫師利用患者的肋軟骨,精雕細琢成如真的耳廓,種入原耳朵皮下,有如真耳,患者如願成為美麗新娘。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整型外科醫師呂明川說,這名女性從小左耳廓缺損,幾乎沒有耳廓的正常形狀,刻意留長髮遮蓋,在新冠肺炎流行這幾年來,更吃盡苦頭,無法耳掛口罩,又不容易買到用線綁的特殊口罩,戴口罩成為一件辛苦的事,在盛夏烈陽下,也從沒戴過太陽眼鏡,因為左耳沒有耳廓,可以支撐太陽眼鏡的鏡腳。 呂明川指出,患者就診時,可以看出她期待的眼神,尤其渴望在結婚前能有一個完整的耳廓,拍婚照時就不用閃閃躲躲,想留下最美的各角度婚照,建議進行外耳廓重建手術,她欣然同意。 呂明川表示,重建外耳廓是一項很精致又困難的手術,要先將患者原先攣縮變形的耳軟骨切除取出,再從患者體內取出約10公分乘4公分的肋軟骨,將該肋軟骨精雕細琢成與患者正常右耳的大小形狀相似,精準與右耳同高同位種入皮下,完成第一階段「種耳」手術。約3至6個月後,患者需再做第2階段手術,將埋種在皮下的耳朵皮瓣掀起,將重建的耳廓立起來,成為一個如真的立體耳朵。 呂明川指出,耳朵缺損的原因,有先天性小耳症、外傷、車禍、細菌感染等,他也看過小孩被狗咬掉耳朵,或打架咬傷耳朵的病人,利用患者自體肋軟骨重建耳廓,是目前先進的重建手術,讓患者再次擁有完整的耳朵外型,手術後患者的反應都不錯,最重要的是給他們重啟新人生和社交信心。 醫學統計,在台灣每5千至6千名新生兒,可能會有1名小耳症寶寶,如果經專科醫師評估需做外耳重建來改善外觀問題,呂明川建議,最好在10歲時接受外耳重建手術,提早讓小孩有健全的心理發展,減少同儕異樣眼光,建立起生活的自信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