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屆航海節模範船長/海員名單揭曉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航海節籌備會發布今年第七十屆航海節模範船長及模範海員當選名單,其中模範船長包括曾慶華等五位、模範海員馬亞聖等十八名。 模範船長部分:曾慶華(達和航運)、劉士毅(長榮海運)、顧文安(陽明海運)、郭宥緯(新興航運)、趙靈芝(萬海航運)等五位。 模範海員部分:馬亞聖(四維航業)、吳耀庭(裕民航運)、翁愷志(裕民航運)、朱可伋(萬海航運)、李念學(萬海航運)、楊寓富(萬海航運)、胡青松(長榮海運)、陳文化(長榮海運)、陳俊龍(長榮海運)、林瑞和(長榮海運)、王騰(新興航運)、姜宗宏(大統海運)、孫紹寧(大三商航運)、劉仲傑(陽明海運)、陳嘉麟(陽明海運)、黃彥彬(陽明海運)、簡鈺峰(台塑海運)、王政傑(台塑海運)等十八名。

Read More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與善心人士共同捐贈300萬元 協助輔大醫院提升弱勢兒童醫療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左)與海洋大學教授吳榮貴(中),代表共同捐款300萬給輔大醫院,由輔大醫院院長黃瑞仁(右)代表接受。(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與安舜華女士畫作公益遺願善款代表人海洋大學教授吳榮貴,24日共同捐贈300萬元予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用於引進小兒加護病房及新生兒中重度病房專用的彩色超音波影像系統及補助弱勢家庭的小兒患者醫療費用。捐贈儀式在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舉行,出席的貴賓包括輔仁大學副校長謝邦昌、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海洋大學教授吳榮貴及多位響應安舜華女士畫作公益遺願的善心企業家及好友,共同見證這感人溫馨的時刻。 在捐贈儀式上,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表示,人生何時最幸福快樂,就是有能力有時間有資源時,願意公益分享的時候;非常感謝張榮發慈善基金會、吳榮貴教授及響應安舜華女士畫作公益遺願之善心人士慷慨捐贈,這筆捐款對於醫院及兒童病患意義重大,不僅能幫助經濟弱勢的小兒患者家庭,還能夠提升醫院的醫療設備品質。新的彩色超音波影像系統將大幅提高小兒加護病房和新生兒中重度病房的診斷和治療能力,讓更多孩子能夠得到及時、精確的醫療照護。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提到,基金會一直以來致力於幫助弱勢族群,這次能夠與善心人士一起為慈善公益出力,感到社會到處充滿著溫暖。相信這筆捐款將對經濟弱勢家庭的小兒患者帶來實質的幫助,讓他們在最需要的時刻得到及時的醫療照護,對於提升醫院兒童就醫的診斷和治療也至關重要。 曾任交通部航政司司長及中國海專校長的海洋大學教授吳榮貴表示,妻子安舜華老師在退休前曾任教於基隆海事高級職業學校,並且熱愛國畫,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國畫作品。儘管妻子去年已蒙主寵召,但自己於去年7月15日安老師畫展開幕式時透露她的遺願,將這些畫作贈送給願意捐款幫助罹患癌症或重症兒童醫療的善心人士。非常感謝15位善心人士的響應,也特別感謝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的加碼支持,使這份溫暖得以藉由輔大醫院救助兒少醫療的方式來傳遞出去,讓安老師的遺願在大家的愛心支持當中更為擴大與傳承。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相信透過社會大眾的共襄盛舉,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和關愛,不僅能為無數家庭帶來希望,也將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期盼這份愛心能夠激勵更多人參與公益,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溫暖每一個無星的夜闌

■綠蒂 眼見璀燦的煙火是假象 耳聞空谷滾雷的迴音亦不真實 觸手可及的風景是虛擬的映象 記憶被選擇過濾後的是失誤 世間再無所謂真實的面貌 短暫駐留在玫瑰花瓣上的晨露 飄盪在風中信誓旦旦的諾言 投映在千江水上的千江月 窖藏數十年未曾遞出的思念 卻是從未消失地 都在 稀微地溫暖了每一個無星的夜闌

Read More

〈中華副刊〉那些年,那些借書給我的老師

文/潘玉毅  圖/陳兆聖 小夜曲 時光如流水,會沖刷掉很多記憶。但也有一些像小溪裡的石頭,穩穩地落在那裡,彷彿扎下了根。讀書時候,借書給我的老師,就是我記憶河流裡的那些石頭。很多年以後,十件事情裡有八九件都記不起來了,但是那些與書有關的故事,卻依然清晰如昨。 第一個借書給我的老師應該是小學時候的潘長先老師。老師之中大多數也來自本村,好幾位都姓潘,學生在稱呼的時候為了區分,管最年長的叫潘老師,其他幾位則取他們名字裡的其中一個字,遇到字相同、音相近的,再加上「大」或「小」,比如大英老師,英老師。而潘長先老師自然也被叫作「先老師」。偶然的機會,我和幾個同學在先老師家的閣樓上發現了他讀書時候留下的書籍,有《格林童話》,有《中國近代史》等等。那個時候學校裡沒有專門的圖書室,只有在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像變魔法似的拿來溜溜球、毽子、繩子和各類棋子,還會拿來一些書,其中以童話故事、科普讀物和連環畫居多,像《十萬個為什麼》、《燕子李三》、《神跤甄三》、《七劍下天山》……相比於那些粗淺的讀物,老師家閣樓上的藏書無疑更加豐富,也更加吸引我。於那時的我而言,小小的閣樓不亞於一個館藏豐富的圖書館。 等到上了初中,借書的對象就更多了。我問班主任金新華老師借過書,而且借過四本,一本是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一本是趙忠祥的《歲月隨想》,一本是從維熙還是張潔的小說,書名記不得了,另一本則更模糊一些,只知道是青春小說,書名和作者皆已忘卻。但這些書裡的內容我分明還有印象,特別是當年閱讀時的感受,至今仍覺真切。我也問教社會課的葉娟珍老師借過書,不過多是一些雜誌,印象最深的是《文史知識》。通過這本雜誌,我知道了古代圍棋分成九品;知道了淝水之戰背後的故事和那個「穩如老狗」、嫻雅明斷的謝安;知道了朱敦儒的《鷓鴣天》和別人嘲諷他的兩句詩,從「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到「如今縱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這人生當真是無奈;還知道了一首詞,大意是詞人的一位朋友自學算命,算到自己命不久矣,於是散盡家財,瀟灑人生,結果死期到了,人卻沒有死掉,只得典衣沽酒……值得一提的是,葉老師教課之餘,偶爾也會寫稿。有時雜誌上就有她的文章,便覺得十分羡慕,心想自己哪一天也能像她一般發表就好了。那時候,作業、試卷是刻在蠟紙上用油墨印刷的,怕她不肯借書給我,我很心機地把這個活攬了過來,所以,那些年,同學們沒少做我刻寫的題目。我甚至還在週六上興趣課的間隙,問實驗室的管理員老師借過書。有一次,我們做「葉脈書簽」的實驗。我完成得較快,興沖沖地準備打道回府,出門時,卻見他拿著一本《悲慘世界》在實驗室門口靜靜地看著。這本書我沒看過,於是便湊上前同他套近乎。他自稱是金老師的學生,與我算是師兄弟。有了這層關係,我便正大光明地從他手裡把書順走了。印象中,後來還問他借過《清平山堂話本》。這些書和借書給我的老師給我的初中歲月增添了無限樂趣。 如果說小學升初中是從村裡來到鎮上,那麼初中升高中則是從鎮上走到了市里。我就讀的是一所新成立的學校,我們是首屆學生。學校是有圖書閱覽室的,故而問老師借書的次數便少了,甚至還因為在課堂上看《水滸傳》,被沒收了一本去。當然,只是次數少了,並不是沒有。比如從崔開軍老師處我借過《唐詩鑒賞辭典》和《宋詞鑒賞辭典》,特別是前一本,借了又還,還了又借。之所以如此折騰,是因為書很厚,許多典故我都沒有聽過,故而看得很慢。也不知道老師見我久不歸還,心裡是否會感到不快,本著「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原則,我反反復複借了好多次。後來,崔老師許是看出了我的顧慮,便對我說:「沒關係,你慢慢看,看完了再還我。」於是,我的老毛病又犯了,覺得老師那麼好,我也得幫點忙才行,自告奮勇幫著改了兩回作文。如今想想,那時的字又醜,點評又不到位,純屬添亂。但回憶很美好。 今年是母校成立20週年,數月前,我翻改舊文,寫了一篇〈三山二十年,我們的愛不曾舊老〉。前幾日,又有同學應班主任龔老師要求,統計班裡同學的資訊,沒來由地,我又想起了那段借書而讀的時光,以及借書給我的高中老師,又從高中老師聯想到以前的老師。想起時,我滿心感激,因為是他們保留了我對於讀書和學習的熱情。由讀而寫,時至今日,依然不曾懈怠。

Read More

三重、新北單車網路扶輪社贈屏基救護資源

國際扶輪3490地區三重扶輪社、新北單車網路扶輪社,捐贈屏基救護車及自動心肺復甦機。(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國際扶輪3490地區三重扶輪社、新北單車網路扶輪社,24日慨捐屏東基督教醫院價值高達318萬元的救護車及自動心肺復甦機,為屏東急重症搶救增添救命利器;屏基院長吳榮州感謝善行義舉,提升救護量能及品質。 24日在三重扶輪社長王金燦、新北單車網路扶輪社長黃清森率領下,三重扶輪社副社長杜昆進、社長當選人陳柏名、前社長劉榮輝、胡振德、新北市單車網路扶輪社創社社友張仁海、台北集賢扶輪社前助理總監李麗燕、土城中央扶輪社前社長江顯皎、三重北區扶輪社森田孝利、台北大學教授王正立、周貴美、翁淑玲、植野博德、黃尚仁等一行人25人專程南下見證捐贈儀式。 而屏東在地的屏東、里港、阿緱城、東港、恆春、恆春恆馨、屏東和平、屏東東區、屏東菁英等9個扶輪社也出席共襄盛舉,場面溫馨隆重。 扮演這次捐贈案推手三重扶輪社前社長劉榮輝,為出身屏東的企業家,關心家鄉緊急醫療救護資源,得知屏基2年前1輛救護車曾發生引擎起火意外,退役後一直未能添置新車,因此多方奔走募資,獲得扶輪社友熱烈響應。 王金燦表示,這次的捐助集結了眾社友之力,回饋社會並造福鄉里,未來扶輪社仍將持續關注偏遠地區醫療設備資源,提供必要的協助。 吳榮州感謝三重扶輪社及新北單車網路扶輪社友看見屏東急重症病人的需要及對屏基醫療救護工作的鼓勵與肯定。 屏基急診部主任王建銘指出,屏基急診量占屏東市急診量46.9%,每月就診病人超過6千人次,且每5位病人就有1位是需要搶救的急重症,遇到心肺功能停止的病患,透過自動心肺復甦機,將可提供穩定的心肺復甦按壓,提升急救成功率。 捐贈典禮後,一行人參訪三地門共融生活中心,實地了解屏基在原鄉的醫療及長期照護工作並體驗原民小物手作課程。

Read More

HIV測不到=無傳染力 ZY世代逾半不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24日發布「雙世代性健康觀念調查報告」,發現Z世代(18歲~27歲)Y世代(28歲-43歲)雙世代竟高達6成5性行為並未每次防護,僅2到3成做過性病篩檢,並有逾5成不知HIV感染只要測不到病毒,就不具傳染力。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針對Y世代與Z世代的雙世代性健康觀念的調查報告,回收有效問卷1068份。調查中發現,無論哪一世代對於HIV疾病相關認知依然不清;近7成(62.5%)雙世代仍有「HIV感染者就是愛滋病患者」的錯誤觀念;甚至有3成8雙世代以為觸碰過HIV感染者使用的物品就有傳染風險。 調查發現,仍有超過5成(55.8%)雙世代不了解「測不到病毒就不具傳染力」的觀念、高達7成(72.8%)沒聽過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顯示仍有待持續溝通。有些感染者可能自己對U=U也有些誤解,不清楚所謂「測不到病毒」的標準。 台灣愛滋病學會秘書長林冠吟醫師解釋,測不到病毒並非是病毒清零,感染者穩定治療後,持續6個月體內病毒量小於200個∕毫升,就不具傳染力。但若進行篩檢仍然是陽性。 雙世代性健康觀念調查報告中發現,有超過4成(45.1%)雙世代表示可接受無感情基礎性行為,然而「覺得反正不會懷孕」、「覺得伴侶沒有性病疑慮」,有超過6成5的雙世代性行為「並未每次都採取防護」措施,其中,「每次都不防護」高達22.1%! 有趣的是,調查中也發現近3成(27.9%)Z世代曾自行做過性病篩檢,顯著高於Y世代(21.2%);在得知親友感染HIV,Z世代(33.5%)表示「不會特別改變自己對待對方的行為」也顯著高於Y世代(27.4%)。顯示,年輕一代的性病篩檢意識確實更好,且更友善具包容力。

Read More

克服同卵雙胞胎危險 她喜迎2寶

莊女(左2)日前帶著2名寶寶回醫院,感謝醫師陳穎中。(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6歲莊女於去年初懷孕,且被告知是雙胞胎,夫妻倆原本非常開心,準備迎接雙寶到來,不料醫師卻認為莊女懷的是同卵雙胞胎,因共用胎盤且在同一個羊膜腔內,有可能出現不良影響。多名婦產科醫師都勸她放棄懷孕,最後在懷孕約4個月時,由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陳穎中,接手莊女產檢及生產,經過醫療團隊努力,母子3人均安,讓莊女的雙胞胎「一個都沒有少」。 陳穎中表示,懷雙胞胎聽起來雖然是好事,但萬一是同卵雙胞胎共用胎盤(單絨毛膜單羊膜雙胞胎),會有較高的機率會出現「雙胞胎輸血症候群」,這意味著雙胞胎因為共用胎盤,或是胎盤靠得太近,以致於胎盤連接胎兒的血管相互流通,而其中1個胎兒會成為供血方,會不斷輸出血液給另1名受血兒,如此會造成供血方的寶寶發育不良、羊水太少而死亡,而受血方的寶寶也會因為羊水過多、血液量大而心臟衰竭,對2個寶寶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而據統計,因輸血症候群的雙胞胎的死亡率,可高達60%以上。 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陳穎中接獲雙胞胎共用胎盤的案例,幸好最後母子3人均安。(記者陳金龍攝) 由於危險性高,加上莊女懷孕初期出血次數頻繁,曾被多名醫師建議放棄懷孕,讓莊女很挫折。莊女表示,陳穎中醫師是她的神隊友,不僅對她的疑惑有問必答,懷孕初期的各種不適症狀,也都能幫她緩解。由於這次的懷孕風險高,醫師也像朋友一樣不停鼓勵、安撫她,希望能盡最大努力,讓肚中寶寶們「平安降落」。 陳穎中說,他能理解其他醫師不願接手的原因,因為風險的確很高,因此在過程中也跟莊女充分解釋可能的問題,為了預防「輸血症候群」,莊女的產檢由每月1次,變成2週1次,一旦有狀況,就需立即動手術。幸好產檢數值一直都在正常值內,直至去年10月底終於產下1對健康男嬰,母子3人均安。

Read More

SMA用藥 8/1起放寬給付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不必再去大陸就醫了!健保署共擬會決議放寬給付SMA醫療費用,健保署將爭取於8月1日正式開放使用脊髓注射劑、口服藥兩款藥物,預計每人每年藥費約700萬元,而本次增加之受惠病患約250人,預計健保花費為20餘億元。 健保署表示,SMA是基因變異導致神經肌肉退化的罕見疾病,患者會不斷退化,影響坐立、行走、說話和進食等活動的肌肉,甚至會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目前台灣地區之SMA病患人數約400人,先前健保開放運動功能評估在15分以上者可接受用藥,約150人符合資格;如8月1日起取消健保給付限制,改為全面給付之後,則所有病患都有機會用藥。 被民進黨提名為不分區立法委員的罕病律師陳俊翰於2月11去世,他死前呼籲健保署研議SMA藥物擴大給付,6月20日召開之共擬會決議通過寬給付SMA醫療費用,健保署將全力爭取8月1日起生效。 SMA之治療有用脊髓注射劑、基因治療與口服藥等3種,針與口服藥物健保給付條件類似,是對運動功能已喪失,藥效不明顯,且有上肢運動功能指標(RULM)大於等於15分為給付條件,約140人獲治療。本次取消給付限制的是用脊髓注射劑及口服藥,要價達4900萬元的基因治療相關之給付規定則維持現狀。 健保署表示,SMA脊髓注射劑及口服藥健保給付取消限制後,新增約250名患者受惠,預計健保花費為20餘億元,考量患者可能有藥品不耐受問題,所以開放使用脊髓注射劑患者,終生可以轉換1次改為口服藥治療;同時,因SMA藥價高昂,當藥物對病人無效時,也將有停止支付用藥之下車評估機制。

Read More

到府照護癌友 7醫院試辦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癌症發生人數逐年增加,但隨著全球醫療科技的進步與國家癌症防治政策的落實,癌症5年存活率已逾6成,為適時提供癌友及其家庭的協助,國健署補助7家醫院試辦以家庭為中心照護,由心理師、社工等組成團隊,提供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 國健署長吳昭軍24日在記者會表示,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全國罹癌者5年存活率從民國94-98年的50.2%,提升到民國106-110年的62.1%,存活率的提升,也意謂著癌友們與癌症共存時間延長了。如何讓癌友面對治療過程、經濟負擔、繼續治療、適應日常生活的改變與重回職場的調適等,都是癌友持續抗癌的動力與關鍵因素,發展慢性病照護模式刻不容緩。 為適時提供癌友及其家庭的協助,國健署113年補助7家醫院註發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以醫療機構為中心,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模式,發揮關懷的量能,積極協助癌友回歸社區。 國健署今年補助的7家醫院,在台灣北中南部皆有名單,分別有馬偕醫院、亞東醫院、羅東博愛醫院、光田綜合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成大醫院、高雄榮總醫。

Read More

肺麟癌4期 老婦雙免疫治療2年改善

80歲楊婆婆罹肺麟癌4期,經過雙免疫治療2年不用再吃癌藥,特於癌症分享會獻花給胸腔暨重症科主任莊子儀(右)及放腫科主任郭于誠(左)。(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80歲楊婆婆在女兒陪同下,出席中國醫大新竹附醫癌症分享會。4年前因喘和咳血,被診斷為右中葉肺鱗癌合併骨轉移第4期,經過化療與免疫治療,加上雙免疫藥物,4年來病況已經改善,目前穩定治療中,不用再吃任何腫瘤的藥物,她和女兒24日特別送花感謝胸腔暨重症科主任莊子儀和放腫科主任郭于誠。 莊子儀表示,4年前楊婆婆因為喘和咳血被診斷罹患右中葉肺鱗癌合併骨轉移第4期,陸續接受放射治療,以及化療和免疫治療,後來改用雙免疫治療,整個療程歷經兩年結束。結束前,莊子儀安排正子斷層掃描,發現原本3.8公分的腫瘤已經沒有惡性腫瘤的活性,代表在經過治療後,自身的免疫力已經提升到可以控制並殺死腫瘤,於是決定停止所有癌症治療,後續只要透過電腦斷層持續追蹤即可。從每3個月追蹤1次到未來6個月追蹤1次,目前也沒有任何復發跡象,現在連1顆抗癌藥都不用吃。 郭于誠指出,當初楊婆婆一度表示不想連累家人,想要順其自然就好,郭于誠主任跟楊婆婆說「真正的順其自然是用盡全力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無作為」,「不要輕易放棄治療,我們一起努力。」1年後,楊婆婆病情獲得控制,從原本只能躺在床上的病人,變成盛裝出席癌症分享會的主角,她的故事影響許多徬徨無助、本來已經決定要放棄的人,大家都燃起希望,也相信自己可以像楊婆婆一樣,重新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莊子儀強調,免疫治療的健保給付過去以免疫標記PD-L1大於50%以上的晚期肺癌病人為主,今年新的給付範圍,擴大到晚期肺麟癌免疫標記PD-L1落在1-49%之間,可以申請健保免疫治療和化學治療。至於雙免疫治療,目前並無健保給付,屬於自費選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