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送愛泰北 850人次就醫

嘉基跨國義診活動送愛到泰北大谷地,有850人次前往就醫。(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基督教醫院和清邁基督教醫院日前在清邁府大谷地村行政中心,舉辦3天的醫療義診活動,共有850人次的民眾前往就醫,玉山銀行響應特別捐助新台幣30萬元與國際扶輪社提供一台人工智慧心率不整檢測儀。韓泰輝村長代表村民表達對兩家醫院的感謝,讓村民能夠有機會獲得高品質的診療及關懷。 泰國北部大谷地村是泰北最大的華人村落,由當年國共戰爭時雲南撤退而來的國軍與遺族開闢而成,目前有2萬多人以雲南籍華裔占絕大多數,若再涵蓋附近10多個少數民族村落,則超過3萬人。因為地處偏遠,住民又以外來和少數族群為主,泰國政府將此地劃為自治區,醫療與衛生資源相當缺乏。 嘉基醫療隊由具豐富國際醫療經驗的醫師陳志成領隊,由嘉基與清邁基督教醫院組成包括8位西醫師、兩位中醫師,以及多位護理師、藥師、醫學生、行政人員和家屬共44人的醫療隊之外,還有35位台灣文化大學華岡團契的學生和15位康橋中學學生和家長組成志工隊加入服務行列,堪稱大谷地村有史以來最盛大的義診活動。 嘉基劉中賢副院長和護理部郭雅慧主任藉此次服務機會,透過恩惠中學安排,向150名中學生介紹助學方案,希望藉由幫助當地年輕人習得醫療及護理相關專業,能服務鄉里或透過專業改善家境,獎助大谷地青少年中學畢業後前往清邁基督教醫院學習護理,或到台接受醫相關課程訓練。鼓勵他們心懷願景,用心學習,開創人生。

Read More

美糖果沙門式菌汙染 台未進口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美國帕爾默糖果公司(Palmer Candy Company)生產的多款產品及原料遭沙門氏菌汙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其列為最高風險之「I級」要求業者召回,衛福部食藥署12日指出,經查台灣地區並無進口該廠糖果及原料之紀錄。 美國帕爾默糖果公司疑似產品乃原料遭沙門氏菌汙染,而公告回收各式白色糖果產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8月6日提升為最高風險「I級」召回。 食藥署指出,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2位,人體誤食沙門氏桿菌後會出現下痢、腹痛、寒顫、發燒等症狀,且高燒會維持在攝氏38到40度,一般症狀持續2到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一般感染後的死亡率在1%以下。 食藥署指出,經查驗食品輸入紀錄,確認沒有相關回收產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早在5月份就已發布帕爾默糖果公司產品回收資訊,當時食藥署就發布國外消費紅綠燈警示,提醒民眾赴美國旅遊時,應避免購買及食用問題食品。

Read More

〈中華副刊〉見證與記憶── 隱地筆耕70年,爾雅出版50年

由中華民國筆會與文訊雜誌社聯合主辦的「見證與記憶——隱地筆耕70年,爾雅出版50年」,8月31日(週六)午後兩點到四點,邀請席慕蓉、陳義芝、李進文、凌性傑對談,隱地為特別來賓、筆會會長廖咸浩及文訊社長封德屏致詞引言,活動由筆會秘書長楊宗翰主持。地點在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近捷運古亭站2號出口)。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8/31免費報名網址: https://kishuan.org.tw/activity_detail1555.htm,詳細資料請見中華民國筆會網站 http://www.taipen.org 及紀州庵文學森林網站 https://kishuan.org.tw/ 。

Read More

〈中華副刊〉鳥仔囝 你蹛佇佗位

■離畢華 青狂雨來ê時陣 你佇佗位閃雨 風颱天來ê時陣 敢有所在通好避風 阮bat看過你展翼衝上天頂 佇白雲面頂快樂的鳴啼 也捌看過你佇樹枝之間 歡喜的跳舞 佇南邊彼片青翠ê樹林 一隻烏貓袂輸一tê烏雲 趖上樹數想欲食阮 狗吠聲!拍獵ê人鬆開狗鍊 據在伊踮阮的樹仔跤踅玲瑯 銃聲!伊用貪心當作銃仔 相準準對阮相準準

Read More

〈中華副刊〉因果獨奏 每天放煙火的城市

花 文/葉雨南 圖/胡采炘 「安靜是迷途的。」老捲昨天又迷路了,他曾是受災戶,但她母親和她說過:「捲啊!你七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迷路了。」現在一個月裡他迷路的次數總會超過十次,五十歲了也一樣真誠迎接迷思,家住在瀑布旁邊,瀑布旁邊有一座李子鐵塔,他每天都會摘一顆李子,但每摘一顆李子鐵塔就會變得矮一截。 「康蒸海你怎麼又被裁員了?」老捲彎下腰,他的腰曾因一場地震,閃出了更多絕望的距離,當年他的腰被瓦片重擊到無法動彈時,每天都在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但總是都會遇到:「那些地質的本身、怎麼樣去判斷何謂形成?這樣基本的問題。」但往往基本的更像是蒸籠裡出身何謂出生的深度。康蒸海是老捲的兒子,曾是製作蒸籠的師傅,但因堅持一定要在蒸籠裡加上大量的酒釀味,且要求使用的酒年份一定要超過五十年,製作蒸籠時,他會仰頭瞧看龜裂的縫隙,沒有步驟,是他為傲的流程,仰頭的方向是火侯或者失去的拿捏,每天製作蒸籠的方法都在變,也不允許任何人接近「舞酌間」。 舞酌間是蒸籠的醫院、蒸籠的承擔,明明這舞酌間是不被允許任何人進入和參觀的,因某次的地震,舞酌間在當時葬送了二十人的命脈,且這二十人全部都是蒸籠師傅。 「什麼樣的神情能讓真相凝固?」 「微醺或蒸發。」 「為何有裂痕?」 「康蒸海,你的神情,讓你不斷失去工作。」 「何謂工作?」康蒸海正要讓大量的酒倒在自己的劉海。 「你怎麼還無法認清?」 「爸!你自己不也像個不斷重新塑造撕斷過空間的蒸籠?」 「工法、作以人類冷靜不是?」 「我們蒸籠師傅,有宿命論的。」 「誰沒有宿命論?康蒸海你不要因為酒意而放縱。」老捲麻痺的雙腳又朝瀑布走得更近,他連續摘了十二顆李子,瞬間朝地的十二顆李子像鋪排成反省文明的煙火藏住自己無法背對傷痛的籽,有幾顆李子些微褪色,那幾顆李子的籽貫穿身形,彷彿拔河,但老捲已不再有河的心態,變的是,他迷路的步伐是喉腔在進行哽咽時,交錯的違反地心的純樸。 「明天去找回自己吧」 「工作不是找回自己。」 「那難道糜爛就能找回自己?」 「康蒸遠在死去前一個小時,整身汗味,他和其他人都早已知道異狀,其他人都早已逃跑,他卻堅持留在舞酌間雕塑蒸籠。」 「你不需要提蒸遠,蒸遠比你還要微醺,你們兩兄弟都是迷路之人。」 「你才是迷路之人吧?到現在還不知道舞酌間的正確方位。」 「那你每天一定要放煙火,不也是一種迷途的宣示?」老捲其實知道蒸海會堅持在「蘭遇」,不遠離記憶,而是駕馭記憶,是因為想要讓自己的良心還有辦法呈現蒸龍般的蜿蜒。 「蘭遇」這城市每天都規定一定要放煙火,城市一個月只有二十天,一天十八個小時,每天晚上九點康蒸海都會穿著龜裂的風衣,站在拔河隊的中間,開始思索等等十點整要放什麼形狀的煙火,她的妻子鳳紉之,從小無父親,居住在深山的熊撫養長大的,是蘭遇拔河隊的創辦人,她們不是用繩子拔河,應該說原本她們是遵循傳統的繩子在使力,但後來改成切過塊的長條肥皂,肥皂的左右兩側都一定要挖一個洞,那個洞用一條一條牽牛花形狀的抹布纏住,抹布的中間用毛筆寫著「雷聲」兩個大字,寫完後會用水桶倒一半的水讓字跡只凸顯一半,兩邊的拔河隊伍要拉扯抹布直到字跡完全不見後,只要隊伍有兩個人還站得穩,就是勝利的隊伍。 「火既然要熄、要滅,何不讓它出現形式?」這是康蒸海堅持在一個月只有二十天的「蘭遇」,每天都要施放三十分鐘的不同形狀的煙火,每次施放煙火時他會帶一個小型蒸籠,先點燃蒸籠的間隙,讓點燃的程度達到足以出現偽裝的蒸發,再用「蘭遇」特有的李子水去掩蓋。 「蒸海,妳不覺得灰燼太多了嗎?」鳳紉之在肥皂右側,持續鍛鍊灰燼以外的濕冷。 「人要去面對煙和火的矛盾,不能逃避的。」 「我每天施放的煙火,不是情緒、不是藝術,只是在讓每一雙迷路過的眼睛重新找回正確的方向。」 「施放煙火有這麼偉大?」鳳紉之感覺蒸海加速傲氣的琢磨了。 「不是的。每一刻出現的聲音都像垂直的鸚鵡,重覆一樣的亮度卻無法重覆真正有形或無形的悼念。」 「悼念?施放煙火是悼念?」 「你還無法從蒸遠的理想中僵直的走、踏實的活嗎?」 「那是在悼念文明,灰燼?灰燼總要有個樣子吧!人類都開始嚮往怠惰了,留在某個短暫範圍內的供給,不能是一種理所當然地下墜嗎?」 「你粥吃得太多了?還是酒喝過頭了?」鳳紉之突聞到火的拜訪,她覺得等等施放的煙火不會順利進行,停下鍛鍊的姿態說:「今天就先別施放煙火了吧?」「你也好久沒陪父親去摘李子了,每天施放煙火,那你只是在展現你對儀式有多麼地熟練而已,老捲眼睛也不好了,每次他迷路都會不小心繞到我們拔河隊這邊,我們的隊員當然都會告訴他正確得方向,久了我才發現,他根本沒有迷路過,他只是留在沉溺的迷路矛盾裡徘徊。」 「不可能!迷路已經變成他的專長了,他甚至想要推廣迷路這樣的理念,紉之,你就別去分析這樣比灰燼更難以訴說的事情了吧!」 「蘭遇」拔河隊上空的煙火還是進行施放了,今天是施放蟒蛇形狀的煙火,表達著矛盾的巨大,但原先排列穩定的煙火突然失去控制,燃點往紉之的右肩膀滂沱地脫落,大幅度燒傷的面積正不斷醞釀和疼痛運算生死,迷路中的老捲出現在紉之旁:「康蒸海,你別讓自己的沉淪,也形成無法矛盾的煙火了。」 楓葉如針,刺住了眼前的擋風玻璃。失去妻子的康蒸海,一樣每天在「蘭遇」施放煙火,不同的是,他相信老捲從來沒有迷路過,他發現真正迷路的是他自己,那些煙火流出的想像、那些老捲迷路的場景,縮短了、縮短了煙推開火的獨自,他也開始迷路了,他迷路的第一天,遇到正在摘李子的老捲說:「今天晚上我施放的煙火是閃電形狀和句號形狀的冰點。」

Read More

舒眠麻醉非零風險 須專科醫師把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近年部分診所標榜提供「舒眠麻醉」,可能反讓病患輕忽了麻醉風險,醫師提醒,「舒眠」是商業用語,做的就是鎮靜麻醉,需要靠著麻醉專科醫師的把關,才能達成舒適又安全的目標。 台灣麻醉醫學會施明宏醫師指出,其實舒眠麻醉就是鎮靜麻醉,大都是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的麻醉方式。臨床上,會依據不同手術需求來調整鎮靜深度。 由於舒眠麻醉常被輕描淡寫為「就像睡一覺」,但施明宏強調,這是指在各項監測措施都到位的情況下,可以讓病人舒適度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例如可以自主呼吸、不用插管、術後可縮短甦醒時間、減少喉嚨痛或頭暈嘔吐等。需要靠著麻醉專科醫師的把關,才能達成舒適又安全的目標。 台灣麻醉醫學會宣導民眾要為自己的麻醉安全負責,應主動要求「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施明宏提醒,由於近年來非麻醉專科醫師執行鎮靜麻醉頻傳意外,衛福部為了維護病人安全,立法規範特定美容醫學手術的全身麻醉或鎮靜麻醉,應有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在場、親自執行麻醉,僅有輕、中度的鎮靜麻醉,才有條件開放可由受過鎮靜麻醉訓練認證的非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而且執行麻醉和操作手術的醫師,也不能是同一人。 此外,施明宏表示,法規明定麻醉醫療行為必須由醫師執行,麻醉護理師是麻醉團隊的一份子,在醫囑下輔助執行醫療業務,比如在大型醫院手術室,一個麻醉專科醫師需要同時負責3-4間手術室,這時就必須麻醉護理師輔助執行,過程中替麻醉專科醫師隨時緊盯著各個病患的狀況並回報,緊急狀況時可協助抽取不同種類藥物,但仍無法取代麻醉專科醫師的角色。 因此,施明宏建議民眾,簽署麻醉手術同意書之前,除了主動確認是否有麻醉專科醫師,亦可要求院方提供麻醉專科醫師的姓名、證書字號供查詢,這是民眾可行使的權利,也是院方不能迴避的問題。

Read More

〈中華副刊〉聆聽節氣趣故事,徜徉民俗文化園

──讀三耳秀才《我們的節氣》有感 ■張勇 讀三耳秀才《我們的節氣》,猶如置身於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中;品三耳秀才「節氣趣故事」,彷彿徜徉在五彩斑斕、春意盎然的民俗文化園裏;悟獨具特色的二十四節氣,好像又回到農耕文明時代、回到生命的初始點。 我們跟著作家,小步慢走,感受立春、雨水、驚蟄、春風、清明和穀雨……農事、農村和民俗與時令節氣息息相關,猶如我們的左右手,一呼一應,前後照應,有因有果,皆是美好的相約相遇,又是物我守望、心靈高度契合之神奇感悟,更是與美妙碰撞出耀目火花的瞬間律動。 《我們的節氣》這本童書共四個大篇章和二十四小節組成,和春夏秋冬相對應,又和二十四節氣相迎合,這難道不是另外的一種浪漫和詩意?這難道不是自然和人文的奇妙結合?這難道不是儒釋道哲學思想等先賢哲人探天問地孜孜以求的真諦? 是的,回想先民的生存、生活和風雨、晴雷、寒暑、幹濕等大自然的關係如此之親密,如果看作是父母與兒女的關係一點也不誇張,反倒覺得妥帖極了,舒服極了,這也詮釋了節氣的密碼,更驗證了農事活動的千年規律,這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農耕文化史,刻錄了一個民族精神的演進,永久性地注入了民族的基因中,成為生生不息的自強生命動力源,也是華夏文明最牢固的精神文化紐帶。 這本書以三耳秀才作為家長代入故事,作為節氣作家、非遺傳承人的三耳秀才一家三口,充滿了節氣感、時令感,同時幽默風趣的三耳秀才也是個十足的老小孩,自稱「講節氣,就得意,四季流轉天地氣」;把「小作家留痕,大作家留名,作家就是贏家」作為座右銘,這樣的筆法,顯得迂徐婉轉、生動活潑,富有節奏感和生活感,姐姐趙小燕、弟弟李大力,加上這姐弟兩人的朋友孫湉湉、錢壯壯,三耳秀才形象生動地稱趙小燕「春神句芒」、錢壯壯「夏神祝融」、孫湉湉「秋神蓐收」、李大力「冬神禺強」,把「趙錢孫李」這幾個人物意象化,讀者自有會意,卻又不點破,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意象化手法,顯得親切有趣,可見其匠心獨具之所在。 這樣深奧複雜的精神內涵、文化意蘊,作家卻從日常的生活入手,以少年兒童的視角審視,用生動形象的故事為載體,隨著二十四節氣的轉換,移步換景美輪美奐,精彩極了,無以復加。假設我們回到少年,和這樣的一群少年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徜徉往返、樂其不疲,該是一副多麼怡然自得的溫馨畫面,在這樣的氛圍中,無形之中自有一股民族民俗文化的感情情愫貫穿其中,熠熠閃光,閃耀在盛開的民俗文化的枝頭,顯得無比的自豪。 當下市場上以節氣時令為主題的童書很多,記得有位知名作家說,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寫?我們來看三耳秀才怎樣來寫節氣的——以立春為例,這是他們旅行的第一站,在五更涵書齋裏,三耳秀才給兩個熊孩子講的牛就給姐弟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牛最初不是用來耕田的,是用來祭祀的;牢剛開始是關牛的,也不是現在用來關人的;從「鞭打春牛」習俗,再到古代皇帝的「耕耤禮」「一畝三分地」「三推三返」,寫得一波三折,非常適合少年兒童的心性心理和好奇心,是一場生動活潑的節氣課,少年兒童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對節氣的認知和學習,讀起來生趣盎然,絲毫不覺得枯燥乏味。 《我們的節氣》給小小少年一場有聲有色的時間哲學課蒙上了一層浪漫瑰麗的色彩,嬉戲於阡陌地頭、藍天物候間,忘情於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的節氣輪回中,沉醉不知歸路,這是一幅怎樣的二十四節氣清明上河圖! 這樣來閱讀這部充滿童稚童趣的節氣故事書,想起來就不由地衷心感喟先民從事農業農耕和農事的偉大和神奇,這種偉大和神奇來源於最樸素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實在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

Read More

反覆血尿 鹿角狀腎結石 雙鏡聯合震碎

鄭姓患者(左)回診時,積極與緯醫師鄭嘉討論術後預防及飲食。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平時飲食清淡、生活作息規律的63歲鄭先生因「反覆血尿」,在診所來回檢驗與服藥,沒想到尿液檢查數值卻持續異常。後至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就診,影像檢驗在右側腎臟處發現5公分的典型鹿角狀腎結石。為徹底清除結石,醫師採用「雙鏡聯合碎石手術」打碎並取出結石。鄭先生術後第2天出院,腎臟內無剩餘小石頭,傷口恢復迅速無痕。 鄭先生在市場賣菜,一忙常來不及上廁所,也少喝水,排尿量因此日漸減少。當出現血尿時,也無任何痛感,沒有尿酸過高或尿路結石病史。 醫師鄭嘉緯進行腹部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才看見右側腎臟已被巨大結石塞住,且腎盞與腎盂也已積水,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飲食型態可能是形成結石重要因素,若未及時找出血尿原因,嚴重可能導致腎臟失去功能。 鄭嘉緯表示,軟式輸尿管鏡已成腎結石手術為主流之一,「雙鏡聯合碎石手術」結合「經皮腎臟造瘻碎石術」與「軟式輸尿管鏡手術」優點。利用經皮腎臟碎石術的高效碎石與取石能力,並發揮軟式輸尿管鏡靈活性,進入傳統硬式腎臟鏡難以到達或容易造成大量出血的角落。 手術當天,醫療團隊使用兩組影像系統,搭配X光機和高能量雷射系統,以上下包夾方式手術。手術結束時,在腎造瘻處注入止血凝膠,幫助傷口癒合,減少置放引流管,縮短住院天數。 由於術中出血量少,術後僅需使用組織止血劑和傷口凝膠封閉腎臟孔洞,因此外觀無引流管且無需換藥,術後第2天即可出院。

Read More

站著就喘 換肺動脈瓣膜救命

張小姐為法洛氏四重症患者有先天性心臟病,台大醫院以心導管手術為她更換心臟瓣膜,也是台大醫院第100起心導管更換瓣膜手術。(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28歲張小姐在6個月大時就被認定「法洛氏四重症」患者,先天有心臟血管問題,雖在5歲進行開胸手術,但去年情況惡化,光是站著就會喘,就醫才驚覺是嚴重肺動脈瓣逆流造成心臟擴大3倍,心衰竭指數上升,經台大醫院進行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這也是台大醫院第100例的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 台大小兒心臟科教授王主科指出,法洛氏四重症好發於東方人,台灣地區約每150個兒童就有1名患有先天心臟病,其中5%的兒童為法洛氏四重症患者,這因是第22對染色體變異的疾病,患者的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跨行、右心室出口狹窄、右心室肥大4種心臟構造異常,早年這些兒童的死亡率非常高。 張小姐在6個月時被診斷患有法洛氏四重症,5歲時曾接受開心手術,成功矯正心臟異常,但在成年後因為嚴重的肺動脈瓣逆流導致右心室擴大,張小姐表示,去年底回診時,她是連站著都會喘,後經台大以心導管微創治療完成置換瓣膜手術。 王主科表示,傳統開胸手術住院需要10天到2週,且會有很大的的疤痕,而台大醫院在104年引進免開刀的經心導管肺動脈瓣膜置換術,之後引入自膨性瓣膜,病患住院4天就能出院,傷口小且復原快速,但過去這種手術需要自費100萬元,對家屬而言負擔沉重,幸健保署自110年12月已通過由健保給付。 台大小兒心臟科醫師林銘泰表示,張小姐植入的是由豬心膜製成的人造瓣膜,放置後血液立即就不會再回流到右心室,患者相關症狀也就立刻獲得改善,此類人造瓣膜的使用壽命為10年,因此張小姐每10年都要再進行1次人造瓣膜替換手術。 王主科表示,法洛氏四重症患者經矯正手術後,仍有3成在未來需要更換心臟瓣膜,呼籲小時候開過刀的法洛氏四重症患者,不論是否有症狀術後每年至少定期追蹤1次。

Read More

PRP注射療法 翁擺脫足踝疼痛

鄭先生接受PRP注射療法後,已經不痛可以正常走路。(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83歲鄭先生雙腳踝關節退化導致疼痛,隱忍多年後,兩年前自費更換右腳人工踝關節,但已無力再負擔左腳踝更換費用。鄭先生採納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呂傳欽的建議,改以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成功治療,正常走路不再疼痛。呂傳欽指出,肩關節、膝關節等慢性疼痛,採保守治療可考慮PRP注射療法。 鄭先生是位泥水匠,30年前在工地不慎受傷,右小腿骨折,忍痛遲遲沒有就醫,走路重心在左腳,長年累月左腳踝退化,重心再換到右腳,導致右腳踝也退化,雙腳踝疼痛更加寸步難行。不得已至他院骨科自費更換右腳人工踝關節,左腳踝問題未解,走路依然疼痛不穩,止痛藥劑量越吃越重,輾轉到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尋求止痛方法。 醫師呂傳欽檢視鄭先生核磁共振影像,診斷左腳踝為退化性關節炎,關節腔內軟骨磨損以致間隙變窄;左腳踝關節兩端皆有骨髓水腫。呂傳欽考量病人經濟狀況,建議嘗試PRP療法先緩解疼痛。1個月期間,針對鄭先生的骨髓水腫、踝關節內側與外側注射PRP,直到第3次注射後,左腳踝已感覺不到疼痛,至今超過半年也仍不痛,走路完全正常。 醫師呂傳欽指出病人核磁共振影像上,可見左踝關節的關節腔狹窄,關節兩端骨頭有骨質水腫現象。(記者徐義雄攝) 「PRP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可刺激患部組織修復及再生。」呂傳欽解釋PRP療法流程:抽取自身血液約10至15C.C.,經離心後抽取上層的血小板血漿,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病人患部組織,一般可2至4週施打一次,療程約3到5次不等,取決病況嚴重程度。鄭先生現在每天到公園散步,他滿意說「負擔變小,不用再手術,非常值得。」 醫師呂傳欽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PRP至病人患部。(記者徐義雄攝) 呂傳欽表示,PRP療法可促進身體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修復,應用於神經受壓迫及關節內的軟骨或半月板受損來減輕疼痛,部分病人可因PRP療法而免於手術。PRP療法目前未列入健保給付,療效因人而異,通常第一次注射後數天就能感覺到療效。血小板功能障礙、急性或慢性感染疾病、肝臟慢性疾病,以及正在接受抗凝血治療的病人,不適合PRP療法,必須由醫師評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