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難相處 當心老年憂鬱上身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經統計,長者憂鬱症盛行率為16.7%,較一般人憂鬱症盛行率10%來得高;一般人總認為長者出現憂鬱情緒是正常的,而未加以理會。台南市衛生局說,若發現家中長者難相處,須留意可能是老年憂鬱症造成,建議就醫檢查。 「小真」最近發現阿公最近變得很懶,都不出門,白天一直睡,原本愛去社區打乒乓球,也已經好久沒去了,且很容易生氣,常抱怨晚上睡不著,全身痠痛都看不好,也吃不下,且動不動就說老了沒用、死掉算了。小真想關心阿公,不是碰壁就是被惹怒,不知如何跟阿公相處。 衛生局說,老年憂鬱症有以下幾個症狀,包括焦躁、易怒,吃太多或沒有食慾;想法悲觀,覺得人生沒希望;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難入眠、太早醒或睡太晚;出現輕生念頭,甚至嘗試結束生命;專注力降低,記不住事情,很難做決定;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到內疚、無助;經常覺得身體痛、頭痛、痙攣,或出現莫名的消化道問題,看醫師也不見好轉。 像案例小真的阿公不是變懶,是失去動力;又出現易怒、失眠、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甚至想結束生命,已經符合至少5項老年憂鬱症狀,應盡早至身心科或老年精神科就診治療。

Read More

〈中華副刊〉源氏物語松風帖(下)

翻譯/林水福 源氏覺得明石之君的樣子,實在太嬌貴了。連侍女們都忌妒了,明石之君才勉強膝行出來,藉著几帳半隱身體的她的側臉,氣質高雅極具魅力。那種溫柔的優雅情狀,說是內親王也無不相稱的地方。 源氏掀起几帳的垂絹,與她親切話別。前驅者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源氏只得起身告別。走了幾步,突然回過頭來,看到明石之君強作鎮定出來送行。 源氏正當盛年,俊美無比。以前較為瘦削,現在稍胖了一些,與身高相稱。連到裙襬處都滿溢高雅氣質!這或許是明石之君情人眼裡出西施吧! 在須磨明石那時候被罷官的藏人(譯註:空蟬丈夫伊予介與前妻所生之子,右近將監)現在復職了,兼靫負尉(譯註:左右衛門府的判官),今年敘從五位。跟當年大不相同,滿臉神氣,要接源氏的佩刀,到他身邊來。看到簾幕內有一個明石熟識的侍女,就裝模作樣地說道: 「我絕沒忘記那時候的事。只是顧慮多,今早醒來想起明石浦的風,卻不知怎麼給妳寫信。」 侍女答道: 「像白雲高聳的山一樣的、這大堰山村的寂寞,不亞於明石浦的荒涼住處,就像古和歌所詠〈松樹亦非昔日故友〉(譯註:見《古今和歌集 雜上 藤原興風》),沒有認識的人。謝謝您的慰問,不勝欣慰。」 男的那時候對這女子並非完全沒有意思,聽到這樣的回答,感到掃興,便敷衍道: 「那麼,下次有機會再來看妳。」 就回到源氏身旁。 源氏裝扮整齊,要往車子那邊走過去之前,前驅者已高聲么喝。自己車子的後面位子上,坐著頭中將和兵衛督。源氏後悔似地說: 「這麼簡陋隱蔽地方都被你們找到了,真無趣!」 頭中將回答: 「昨夜月亮好美,沒能趕上陪伴您覺得很可惜,所以今天早上趕早撥霧前行來迎接。山上的紅葉季節還早,野外秋草的花正盛開著。某某朝臣去放鷹狩獵遲到了,現在不知怎麼了?」 源氏說: 「今天還是到桂院吧!」 往那邊而去。 桂院突然要辦饗宴,手腳忙亂,召喚養鵜人,他們的對話,讓源氏自然想起明石漁夫的口音。到野外放鷹打獵的朝臣,將獵得的少許小鳥綁在荻樹枝上當作禮物送過來了。 酒過數巡之後,要到河邊散步也危險,就在桂院盤桓一整天。 各人作漢詩的絕句,到了月亮皎潔時候,開始管弦音樂會,真是熱鬧!弦樂器方面,只用琵琶、和琴,笛子則挑選這方面傑出者,吹奏適合秋天季節的平調調子,涼風從河面徐徐吹來,饒富情致。 月亮高高升起,所有風物在清澄月光下皆清晰可見時候,四五個殿上人聯袂而來。他們都在宮中皇上身邊,參加管弦音樂會。那時,皇上說: 「今天是六天的齋戒結束,源氏理應進宮的呀,到底怎麼啦?」 聽說源氏逗留桂院,便派人來詢問。該使者就是藏人弁。冷泉帝的信中有云: 月棲河川之故里, 亮光皎潔心悠閒。 真叫人羨慕呀! 源氏托使者上奏,未能入宮之歉意。他覺得比起宮中的管弦音樂會,或許是場地的關係,這裡樂器的音色更令人感動,醉意更加深濃。 桂院這邊並未準備犒賞禮物,於是派人到大堰明石之君那兒問道: 「有沒有不太貴重的禮品?」 明石之君將手邊現有的東西湊合,裝入二個衣裳櫃子裡。藏人弁趕著回宮,源氏從其中找出女裝一襲披在他肩上送他。給冷泉帝的答歌道: 桂里近月徒虛名, 朝夕濃霧不見月。 言外之意希望冷泉帝能行幸到這裡。源氏接著口中吟哦古和歌「生活在這裡」(譯註:見《古今和歌集 雜下 伊勢》)的一部份,想起在明石眺望淡路島吟哦古和歌的往事。那是凡河內躬恆的和歌(譯註:指《新古今集 雜上 躬恆》),躬恆在淡路遙遠望月,看不真確,而今晚自己看到的月亮卻覺得很近,是因為地方不同的關係嗎?席上有人不勝感概,帶著酒意哭了起來。 源氏詠歌道: 時來運轉返京城, 淡路朦朧月相同? 頭中將也接著吟道: 月影暫為浮雲蔽, 今宵清輝照萬方。 右大弁(譯註:亦有作右大弁者)有點年紀了,已故桐壺院時候就在朝,深獲信賴。他緬懷故主賦歌一首: 月捨雲上之住處, 隱入何處山谷間? 許多人各有所詠,一一載明過於繁瑣,就略而不述了。 源氏與親近人的交談,話興大作,詼諧有趣,大家都希望能夠千年留在他身邊聽他講話。源氏也想像紫之上說的繼續逗留到「連斧頭都要腐爛」,但情況不允許,只得匆匆回去了。 各人把賞賜得來的衣裳披在肩上,站在庭院中,霧中人影忽隱忽現,五彩繽紛,彷彿庭院的花草,格外美麗。 近衛司,音樂分面有名氣高的舍人,舞樂方面有叫東遊的名手等,許多人隨侍在側,意猶未盡,便唱起神樂曲「其駒」(譯註:見《神樂歌 其駒》)等。大家脫下自己穿的衣服,披在舍人們的肩上,那色彩宛如秋風中翻飛的紅葉。大隊人馬要回京的喧喧嚷嚷,連大堰明石之君那邊遠遠都能聽到,對源氏的離去頗有落寞感,惘然若失。 源氏沒給明石之君寫信就出發離去,也深深自責。 源氏回到二條院之後,稍加休息,然後說山中情況給紫之上聽。 「超過了預定的日數,實在不應該。被那些喜歡玩的傢伙找到了,硬是把我留下來。今天早上真是累壞了!」 說著,跟紫之上一起進入寢所。 紫之上如往常有點不高興的樣子,源氏裝作不知道,開導她說: 「跟身分不對等的人比較,是很沒意思的喲!自己是自己,不要理會就行了。」 天黑時候,準備入宮,源氏轉向旁,不讓人瞧見,急急忙忙寫著東西。似乎是寫給大堰那邊的信。從旁邊看著,也看得出寫得情意綿綿,又跟送信使者悄悄說了好多話,服侍紫之上的侍女們似乎都很怨恨。 那一夜,源氏本來預定留宿宮中,由於紫之上不開心,為了哄她,深夜退出宮中。之前送信的使者已經將回信拿回來了。源氏不想瞞著紫之上,在她面情展信閱讀,信中沒有會讓紫之上不高興的句子,就說道: 「哪!這封信妳撕毀吧!艾呀,真是麻煩!這樣的信要是被人看到了,會說和我的年紀不相配呀!」 說著,將身體靠在矮几上。心裡思念著大堰的那個人,茫然注視著燈影,什麼也沒說。信紙雖然攤開著,紫之上卻也不看。源氏說道: 「故意裝作不看,妳那眼角讓人不安哪!」 莞爾一笑,散發出無限的魅力。他輕輕靠近紫之上身旁,說道: 「其實啊,我這一趟在那裡也見著可愛的女兒,既然連孩子都生了,可見前世的因緣非淺。然而,小公子在那邊養育著,我擔心的地方也不少,說實話,我正為此操心呢。妳跟我一起想想,由妳做主。怎麼樣?妳幫我扶撫育,怎麼樣?孩子已經三歲了,看她天真無邪、無辜的樣子,我不忍心拋棄她。我想在她那小小腰身上穿裙子,要是妳不覺得失禮,三歲著袴的儀式時,請妳替她打結好嗎?」 紫之上說道: 「您總是認為我妒忌,胡亂猜測。您那麼見外,我才故意裝作不知道。我最喜歡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這是多麼可愛的年齡呀!」 臉上稍許露出笑容。紫之上生性喜歡小孩,想接過小公子,親自撫養。 這麼一來,源氏又傷腦筋了。真的要把小公子接到這邊來嗎? 要到大堰那邊不是件容易的事。等到嵯峨野御堂念佛時候,每個月只能見二次面。比起牛郎織女一年只能見一次面,還勝一籌。明石之君雖死了心,不敢有什麼奢望,又如何能不痛苦哀怨呢?

Read More

腸癌研討會 專家交流治療趨勢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陽明交大醫院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24日在宜蘭礁溪寒沐酒店舉辦第14屆國際醫療研討會,邀集國內外頂尖專家學者,以「大腸直腸癌治療新趨勢」為主題,探討大腸直腸癌在診斷、治療及預防領域的最新突破與發展趨勢。 陽大附醫腫瘤醫學中心主任王緯書說,30年前大腸直腸癌患者若不做化療,平均餘命僅6個月,做化療也頂多1年。歷經醫學科技發展,現採跨專科治療,加上標靶藥物治療進步,腫瘤明顯縮小比例可達6、7成;即使是轉移的第4期病患,有3成經標靶縮小腫瘤後開刀拿掉病兆,加上輔助性化療後治癒,都能順利回到工作崗位。 陽大附醫指出,隨著醫學科技的迅速發展,對於大腸直腸癌在早期篩檢、跨專科治療及綜合治療策略等方面,取得顯著的進展。此次研討會邀請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教授Jurriaan Tuynman、日本東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醫院主任關口正宇、北京大學附設腫瘤醫院主任武愛文,以及國內多位大腸直腸專科專家,深入探討最新診療趨勢和未來的挑戰與發展。 研討會議程涵蓋早期篩檢、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和放射線治療等多方面的內容與相關進展;並透過專家學者的經驗分享與討論,促進學術交流與創新思維的激盪,尋求更好的診斷、治療與預防解方。 陽大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此次研討會不但促進醫療界對於大腸直腸癌最新治療趨勢的共同認識與實踐,更吸引超過百位學員參與。

Read More

兒童血癌3症狀 早就醫可治癒

醫師葉庭吉提醒,孩子反覆高燒超過1週、貧血或異常出血時可能是血癌初期症狀。(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常見的兒童癌症,發病高峰落在2~5歲間。醫師提醒,血癌治癒率超過8成,當孩子反覆高燒超過1週、貧血或異常出血,應盡快就醫。 台灣每年新增400多兒童癌症個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3成最多。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吉指出,白血病的發病高峰落在2~5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癒率可達9成以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癒率也可達8成以上。 葉庭吉表示,馬偕1981年開始組成專門團隊治療癌症病童,目前門診追蹤最久者已經40、50歲,結婚生子踏入不同人生階段;之所以要持續追蹤,主要是接受他人骨髓移植後,也許會有些慢性發炎的狀況,一旦發現問題,就能盡快轉給成人相關科別進行後續治療。 他提醒,當孩子出現反覆高燒超過1週、貧血或異常出血等症狀時,應該提高警覺,及早帶孩子就醫檢查;若孩子抱怨骨痛且影響日常生活、淋巴結腫大超過1公分,或軀幹及四肢有多發性出血點或異常瘀青,都可能是血癌初期的症狀。 馬偕兒童醫院下午舉辦成立10週年音樂會,讓兒癌家庭共享溫馨歡樂的假日午後。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致詞提到,音樂會主持人小蓁也曾是馬偕抗癌小病友,如今小蓁能站在舞台上,要感謝馬偕,不止照顧孩子,更照顧家人。 葉庭吉強調,兒童癌症的治癒率相對較高,家長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計劃,幫助孩子對抗病魔。由於兒童癌症的治療過程漫長,對這些家庭來說,醫院幾乎成了第2個家,盼透過舉辦音樂會撫慰治療中家庭,並提醒民眾重視兒童癌症議題,早期發現治療,有望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醫師專欄〉見黑影就開槍

■吳重達 一名75歲老先生在兒女簇擁下,自己快步走入診間;醫師則看到一位很有精神,雙膝內彎呈「O」型腿,關節有點無法完全伸直,有些「鴨子走路」樣子的健康老人。 老先生務農,天天工作,沒有任何慢性病史。問他為何到診?老先生說是被年輕人帶來的。問他有何不舒服?回說「沒有」。站在後面的兒女說話了,「父親有退化性膝關節炎,死都不肯治療!應該要手術,怎麼說都不聽」。 醫師問什麼手術?回曰「換人工關節」。家屬已押著老先生看了好幾個地方,都被告知老先生有嚴重的膝退化性關節炎,必須趕快做人工關節置換。問題是,老先生抵死不從,彼此鬧得不愉快,就到「大醫院」尋求仲裁。 責任重大的醫師先深呼吸冷靜一下。觀其關節外形是標準的膝退化性關節炎;再就膝關節相關症狀、功能詳問當事人。老先生走平路沒有問題,一天內上下自家二樓也沒不舒服,還可以蹲著做農事;雖然偶爾會有勞動後膝關節酸痛感,休息後也就好了,不需吃止痛藥。 X光顯示,老先生雙膝有5度左右內翻,關節面出現3~4級的退化性病變。若只看影像,任何醫生(包括醫師在內)都會建議做人工關節置換。問題在於,要治療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影像,不是看到黑影就該開槍。 醫師再問老先生接受手術意願,得到堅定的「不」後,深吸一口氣轉而面對家屬。醫師的看法是,「老先生是少數、不常見,卻幸運只有很少症狀,膝關節功能仍大致保留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珍惜、保持現狀,持續觀察即可」。醫師了解家屬孝順的心意,就等那天症狀惡化,需要開刀時再來開都不遲。 經再三解釋後,家屬終於接受醫師的意見,老先生也帶著微笑離開診間。 (作者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敏惠高齡咀嚼吞嚥中心 香港師生取經

敏惠醫專成立「高齡者咀嚼吞嚥暨口腔保健中心」,積極推動長者口腔保健,吸引香港都會大學師生取經。(敏惠醫專提供)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缺牙會影響咀嚼功能,世衛建議,口牙保健是長者維持健康的基本要件。柳營區敏惠醫專成立「高齡者咀嚼吞嚥暨口腔保健中心」,以預防醫學的做法推動長者口腔保健活動,吸引香港都會大學師生前來取經。 敏惠醫專校長葉至誠說,吞嚥能力如同身體其他功能一般,會隨著年齡增長退化,即便是沒有任何疾病的長者,有時也會出現吞嚥功能的障礙;如果牙口功能不好,吞嚥障礙比率會增加,因為口腔無法把食物嚼得夠碎,可能引起吞嚥困難或障礙,增加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咀嚼不只是幫助食物磨碎、更容易被消化吸收,也可刺激腦部的血流量增加,刺激海馬迴,延緩認知功能退化;若因牙口問題影響咀嚼應積極治療,同時也可以調整食物質地,以免加速退化。 他表示,敏惠醫專為增進長者健康,成立「高齡者咀嚼吞嚥暨口腔保健中心」,攜手高雄小港醫院自學理及臨床的心得,以預防醫學的做法,推動長者口腔保健活動,達成活躍老化的目標。 5年來,敏惠醫專培育在校學生及照護專業人員進而服務長者,成果獲肯定。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學院師生35人日前到校,藉共同研習及實務操作,借鑑這項增進長者健康的作為。 敏惠指出,咀嚼吞嚥功能退化易導致長者老化厭食,進一步造成長者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甚至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提高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加速失能、臥床,形成惡性循環。 長者的口牙保健對健康影響深遠,台灣目前長者的平均的留齒數低於先進國家,對健康生活所帶來的衝擊甚為明顯。基於預防醫學的觀點,如何增進咀嚼吞嚥、口腔保健等,都相當重要。

Read More

〈中華副刊〉詠黃騰輝畫作〈楓葉紅於二月花〉

楓葉紅於2月花(清境楓紅時) 2024 80×65cm 詩/楊風 圖/黃騰輝 草原青青 那片綿羊咩咩啃食的綠草 轉黃了 紫紅色的夏枯草花早就謝了 馬醉木啊,馬醉木! 那紅褐色的菓實,纍纍 纍纍,纍纍—— 而當寒霜染白虎杖的紅菓子 第一片楓紅迎風飄落了 彷彿一轉眼 楓樹就染紅了青山 碧空如洗,彷彿青天也彤紅了 古詩人杜牧說: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二月 山坡上那一大片紅咚咚的櫻花 怎比得上秋天的楓香豔紅!

Read More

探索醫療創新 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

海內外3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奇美醫院,參加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暨亞太潛水與高氣壓醫學學術會議,透過跨領域探討交流共同推動心腦血管及高壓氧醫學的研究發展。(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來自海內外300餘位專家學者24日齊聚一堂,參加奇美醫學中心主辦的「第14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暨「第5屆亞太潛水與高氣壓醫學學術」會議,以「融合專業,創新未來」為主題進行交流,共同推動心腦血管及高壓氧醫學的研究發展。 奇美院長林宏榮表示,有鑑於跨領域交流與合作可以促進科學研究的進步,改善醫療的品質和效果,對於解決複雜的醫學難題具有重要意義。奇美極力促成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與亞太高壓氧醫學學術會議,兩會並行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和展示最新學術成果的平台。 奇美醫學研究部顧問林茂村教授指出,此次會議各地區不同領域專家針對主題,以各自的獨特見解,探討如何透過整合不同的專業知識,解決當前醫療界面臨的挑戰。透過跨領域的合作,不僅能改善醫療保健的質量和效率,還能為病人提供更為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會議內容涵蓋心腦血管科學基礎與臨床前沿研究、再生醫學、幹細胞應用與修復策略、高壓氧療法之臨床應用與潛力,並聚焦於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與預防、環境與藥物的心血管毒性及多體學分析技術於心腦血管疾病篩檢之應用。 在為期3天的會議中,大會並募集150篇論文摘要,安排27場講座、18場專題研討會、青年優秀論文獎競賽、海報論文展、醫療儀器展示和生醫分析設備展示,以不同形式讓與會者進行充分探討和交流。 林宏榮表示,在提升醫學學術研究水平上,奇美為帶領南部腦心血管科學研究之翹楚,於院內設有研究大樓,擁有17個高規格研究室,每年進行約250~280件醫學研究案,同時也發表約250~300篇的研究論文(研究成果)於知名醫學期刊。其中,每年在國際SCI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達180~200篇,為全球醫學界提供研究參考資料。

Read More

〈中華副刊〉碎片之聲——寫給烈火加薩

■馮平 碎片像一隻蟲,爬過他的記憶,咬出一道道影像——是雲在地上的重金屬搖滾。於是,他把碎片吃下去,一隻又一隻,像喝一罐一罐碳酸飲料。他將要從碎片中長出來,是妖人,或是神人? 碎片像一場夢,收集童話中最殘忍的粉末,是城堡一切人設物設天設瓦解後,殷紅的太陽從剖腹挖腸的廢墟中,尋找神聖的祭物,卻聞到了邪惡帶著超現實主義的焦黑的味道。 碎片像一根針,像在進行一場繪畫:鳥正在墜落,鹿拔蹄跨欄,樹選擇殉道,曬熟的金麥奉獻給大地,以及那年秋風秋雨中的空氣……等等這些,都從針尖的青色墨汁上渲染開來,而只稍一碰,就把雞鴨貓狗和鳶尾花,連同正在煮飯的人推倒,像一座聖山骨牌的瀑布流去。 如果把億萬個碎片丟出去,就可以看成一條夜空中的銀河。據說河裡有黑洞,那裡什麼都有,什麼都沒有。如果銀河暴裂,眼睛裡就都是碎片,都是閃光中的一把灰塵。此時若還有腳,腳下的正是破碎的地址;此時若還有手,手上的也是不完整的頭臚。 記憶回來時,人生也回來了嗎?假若散開再散開,人生又去哪裡了呢? 今晚在岸上,應是無聲的幽晦之境,卻聽見碎片串成一陣風鈴。原來,原來—— 碎片就是自己的身體。

Read More

〈中華副刊〉鬧鐘

■蘇家立 露水就這般孤伶伶摔碎了,四周空靈,彷彿一幀幀靜照鑲嵌,彼時天氣甚陰,墜著無可名狀、冷冷悽悽的驟雨,掩過它迸裂時的最後一絲掙扎。 印象中,妳從未準時起床:枕邊的鬧鐘如同虛設,非得要使勁拍打鐵門,惹得左鄰右舍探頭一窺,交頭絮語,產生莫需有的誤解:「討債公司來了!」而露出疲憊但雍然依舊的倦容,如一條未接穩的電話線──妳只會說些不著邊際、聽來就是謬論,卻格外有說服力的狡辯。但我喜歡那霎時萌生的沉默,任憑它鑿挖我們之間未必豐滋的渠道。 曾約定過早上八點叫妳起床,然後待到正午打點一切後再離開。妳望著我做早餐的身影,啥都不做,默默坐在乾淨的餐桌旁,慵懶地打著呵欠、指頭反覆纏繞著亂髮,同時很沒禮貌地搖晃椅子,並發出惱人地呻吟。隨後妳什麼也不說靜靜吃掉溢出奶油的三明治,很習以為常地收拾好桌面,輕輕扯了我的衣襬一下,旋即躺回柔軟的床,將棉被蓋上,徹底隔絕來自俗世的喧囂外,什麼也不做。   於是我成了這個小小世界的主人,該如何打發這時間?我看書、整理環境、買菜、對著無趣的肥皂劇冷笑、修補漏水的水管……除了將妳自夢境喚醒,我有太多的事可做──也曾想過竄入妳的夢中,學會那散漫的生活,又或許在夢境裡,高懸著數不清的問號,它們閃閃發亮,垂釣著未知的明天,而誘人的餌,是一幅幅被鉤子穿透的、有關妳破碎的回憶。 碎月在子時特別皎潔,因為很像妳的睡相:一邊屈起細長的身子,一邊緊抱著素色枕頭,而妳盜汗的體質使棉被有如夜空淌著剎逝的流星。我扮演著流星的角色,早已時間錯亂,必須在正午前削除所有光亮,替寢室換上乾淨的窗簾後,鐵門通常會自動開啟,要求我趕緊離去,別留下任何道別,即便是發酵過頭的「午安」。 而這段空總算能夠好好休息。倚著鐵門外側冰冷的牆壁,擱著自己遭城市眾多規則烙印的身軀,我覺得無比幸福:像一顆在葉面滾動的露水,期待著數個小時後的甦醒,爾後,接納終將崩潰的宿命──露水就這般靜悄悄地混入雨勢,但迫降的地面不如想像中蔓生著嫩草,綻裂青春的那刻,有點疼卻心甘情願。 在模糊的記憶中,我從未擁有過一個能妥善運作的鬧鐘。當我成為妳的時鐘時,總是忘記雙手是該插在口袋,還是抽出一隻溫度較低的,輕輕掠過妳凜凜的水額?妳床頭櫃上的鬧鐘表面霧濛濛的,窗戶未關緊,或許剛葬送了幾滴遠來作客的冽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