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理減重 飲控+運動助攻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肥胖人口在全世界有顯著增加的趨勢,而肥胖更是與其他疾病的產生息息相關,打擊肥胖和減重已逐漸成為許多國家及民眾的重要課題。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鍾晨光強調,中醫藥能幫助減重,再加上自身飲食控制、運動習慣的養成,讓身體能保持健康的狀態。 鍾晨光表示,肥胖的定義指「身體脂肪過多,超過正常範圍,且影響健康」。對於肥胖的判斷,臨床上會以BMI以及腰圍作為參考,18.5≦BMI<24為正常、24≦BMI<27為過重、27≦BMI則符合肥胖的標準;腰圍則是男性大於等於90cm、女性大於等於80cm,即代表腰圍過粗,表示腹部肥胖。雖然BMI不能作為肥胖的診斷唯一標準,但因容易測量,故能讓大眾在BMI範圍超過正常值時作為提醒,並適時就醫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在醫療院所能透過測量身體組成等更精確地判讀肥胖並提供完善的減重療程,包含飲食控制、運動、藥物、手術等相關減重方式。 他說,中醫認為「肥人多痰、肥人多濕」,痰濕留於體內更是各類疾病的溫床,常見的肥胖類型包含脾虛濕阻、脾胃濕熱、肝氣鬱結、腎虛水泛及氣血虧虛等。臨床上除了經由西藥、減重手術等方式幫助體重控制以外,中醫藥亦能提供減重上的幫助,透過中藥的使用來改善體質,並增加身體代謝,進而恢復身體正常的機能。此外,亦有穴位埋線的方式來幫助減重,藉由醫療的介入幫助體重控制確實能達到減重的效果,但是,「維持」體重才是最終目標。

Read More

超高齡社會來臨 失智者防走失定位器將納輔具

衛福部長照司19日舉辦「113年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明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次長呂建德19日指出,衛福部已推出「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3.0」,結合長照及社福醫療系統建立一體化服務,並強化社區之失智友善據點服務能量;長照司長祝健芳指出,防止失智者走失之定位器,也將納入安全輔具之列。 衛福部與失智症協會共同舉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衛福部指出,截至6月底有超過23萬3000名失智家庭照顧者可獲得支持,已有19.6%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及態度友善。我國自103年始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成為亞洲第2個訂定國家層級政策之國家。 衛福部照顧司長祝健芳指出,防失智者走失定位器將納入安全輔具之列。(記者傅希堯攝) 呂建德指出,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即將突破20%,在超高齡社會下,目前失智症盛行率約7.99%,65歲以上失智者約35萬人,而全部失智者約36萬人。衛福部全力推動《失智症照護綱領》修正,未來會在失智症篩檢、照顧、防護相關政策上,協調勞動部、教育部、金管會、退輔會等10部會,將安全網修訂得更加完善,照顧全台失智症家庭。 呂建德表示,失智症照護政策綱領3.0最快115年實施,重點包括結合居家、社區、機構以及社福醫療等,建立一體化服務;強化社區服務據點;加強失智友善照顧據點服務能量,並規劃安寧療護和居家照護。 祝健芳指出,目前社區整體照顧體系已有1萬4346處、117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541處社區服務據點,未來將繼續強化專業人員照護知能,針對不同程度的退化,或合併情緒症狀者提供全面性的照顧。而防失智者走失的定位器也將納入安全輔具之列。  

Read More

復胖 脂肪細胞記憶搞鬼!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減重是個讓人洩氣的過程。經過好幾個月的努力終於瘦下之後,肉肉仍可能再回到身上。科學家發現,這有可能是「脂肪細胞記憶」在搞鬼。 《衛報》報導,減了又胖、胖了又減「溜溜球效應」背後因素很多,但新研究直指「肥胖組織」是罪魁禍首。科學家發現,脂肪「記得」過去的胖,並阻撓降低體重的企圖。 研究人員之所以把矛頭指向生物記憶,是因為他們檢視了一群肥胖受試者在減重手術前後的脂肪組織,並進一步用從未患有肥胖的健康人士脂肪當作對照組。 分析發現,肥胖會影響脂肪細胞,改變這些細胞對食物產生反應的方式,時間可能長達數年之久。進行試驗時,這些細胞吸收養分速度更快,成長速度也更快。 研究資深作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范麥安說:「我們的研究顯示,剛減肥之後很難維持體重的原因之一,在於脂肪細胞記得它們過去肥胖狀態,且很可能一心想回到那個狀態。」 「這個記憶似乎使細胞準備好對糖或脂肪酸更快速做出反應,方式也可能更不健康。」 科學家在期刊《自然》刊登的研究中,描述曾經肥胖的老鼠在接受高脂飲食時,如何比其他老鼠胖更快,顯示新陳代謝出現變化,使牠們更容易變胖。 然而,要怪不能只怪脂肪細胞。研究人員懷疑,類似記憶也存在於腦細胞之中,影響動物食量大小和能量消耗的多寡。 研究第一作者辛特說:「從演化角度來看,這是說得通的。由於從古至今糧食匱乏都是很常見的挑戰,人類和其他動物已適應去捍衛體重,而非流失體重。」 研究成果或許有助於改善體重管理計畫,而細胞的肥胖記憶也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消逝。辛特說:「瘦下來或健康體重維持時間夠長,或許就足以抹去(細胞的)記憶。」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蕭蕭.文化隨筆 陽光只一抹卻驅遠了陰霾無數

文/蕭蕭 圖/陳之麟 冠頂啼金 抒情有勁,韌性長存,傳統詩歌長流裡,抒情一直是詩的本色。 一般而言,詩就是以精煉的語言,響應自然而產生的節奏,用以抒發內心所思所感,顯現「美的覺醒」的藝術。 孔子在《論語》〈為政篇〉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大約就指出詩的最高標向——人內心深處的「思」。「思」的涵義不拘限在思想的純理性思維,而是涵括了所有「心之所之」的活動,舉凡思理、意志、感覺、情緒的波動,愛憎的回應,美醜的抉擇,都在其中,「心之所之」的第二個「之」字當動詞使用,胡適之的「之」,是「自少『之』多,自微至著」的「之」,是《詩經》:「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鄘風.載馳》)那個有所行動的「之」,心之所往,人的心靈所有的知覺活動、下意識行為,都在詩的觀察、感應、回饋裡。 其後,晉朝陸機的〈文賦〉:提出兩句話「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原是為了釐清「詩」與「賦」的分野:詩因為要抒發情意的悠長,所以特別要求文詞隨著情意而綺麗、細緻、委婉、綿密,賦必須詠嘆事物,所以必須近距離仔細觀察「物」,期能達成清朗、爽利、明亮。「詩緣情」的說法,因為陸機這兩句話逐漸獨立於「詩言志」之外,走成了寬廣大道。 劉勰以「情者文之經」(《文心雕龍.情采》)一槌定音,白居易發展出以情為根的生態系統,詩有了自己的根、自己的苗、自己的花、自己的果實:「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簡明的言詞,清澈的繫連。清朝袁枚更直接,詩生於情,「不可解之情」才會有「不可朽之詩」(「且夫詩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後有必不可朽之詩。」——《小倉山房文集.答蕺園論詩書》)。那麼肯定而有決斷力的話語,情所不可解的地方,竟然是必不可朽的詩降生的溫床。 因此,回想起唐朝,正經八百的韓愈,談到有風有雅有頌的《詩經》也用了「奇葩異卉」的「葩」來形容詩的華麗,《易》奇而法,《詩》正而葩(〈進學解〉),韓愈就是這麼說詩的,正而葩。 台灣新詩一百年了,從追風(謝春木、謝南光,1902-1969)的日文新詩〈詩的模仿〉四題:〈讚美蕃王〉、〈煤炭頌〉、〈戀愛將茁壯〉、〈花開之前〉(發表在1924年4月《台灣》第5年第1號)作為起跑點,前二首是歌詠之作,一則稱美蕃王,一則頌讚煤炭;後二首,談戀愛、說花開,顯然抒情為其主旋律,愛與美為其嚮往的理想境界。如果以這四首詩當作臺灣新詩的初始面貌,這一百年來雖然一開始有語言的障礙與跨越,西方文學新潮的沖激與震撼,其後迷漫戒嚴時期的晦澀煙霧,後現代主義的跳脫聲浪,但其中仍維繫著一股抒情的美聲,浪漫的情愫,隱約在最庶民化的基調裡。這一韌性長存的抒情底蘊,或許可以遠紹五四新月派,近承藍星、葡萄園、秋水諸詩社,繼續唱向未來的藍天綠地…… 其中,隱定這種抒情風格,一路行來吟遊如一的,是八十歲時出版《十八.八十》(普音文化,2020)的綠蒂(王吉隆,1942-),我曾為這本《十八.八十》詩集,析分「十」、「八」二字,作為立論「抒情」的根基:「有愛、有著永遠不能抵達彼岸的想望,這顆翱翔的心,是『十』字橫一為東西、豎丨為南北,中間交集的那一點。從這一點、這顆翱翔的心、這顆永遠嚮往彼岸的心,綠蒂走出他縱橫的人生,八面玲瓏的通衢大道。欣賞著自己綠蔭的新詩果那麼豐茂,蒂結的浪漫根那麼紮實。∕『八』字則是背離、分馳的徵象,八十年的路有愛也有哀傷,有榮耀也有挫敗,走出相對比、相錯接,相對而更豐富的旅程。」 四年後的十二月,行健如昔的綠蒂,筆健亦如昔,抒情有勁的韌性亦如昔,他推出嶄新的作品集《隱匿的黃昏》。其中〈千山獨行〉一詩,或可見證他「抒情有勁的韌性亦如昔」的行事風格、行文特質。 〈千山獨行〉的標題,是以「千山」之繁複、起伏,襯托「獨行」之孤特,「沒有名師∕毋須高徒∕書寫以自己的文字美學」「沒有敵人∕毋須朋友∕助人可以怡然自得」,沒有上下的傳承,也沒有左右的繫連、恩仇的激盪,浪漫主義者毫無來由的自信,橫空出世,唯我獨尊的氣勢,似乎可以比擬一百年前追風所讚美的蕃王,八十年前紀弦的〈狼之獨步〉:「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不同的是,紀弦以狼為喻,綠蒂親自現身。不同的是,紀弦「恆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搖撼彼空無一物之天地」,綠蒂則以一輩子的文學書寫為念,且具有相當得意的自傲與自信,我以「自己的文字美學」書寫,我「書寫」而形成自己的文字美學。不同的是,紀弦「使天地戰慄如同發了瘧疾;∕並颳起涼風颯颯的,颯颯颯颯的」而「過癮」,綠蒂卻行有餘力還能「助人」而怡然自得。 〈千山獨行〉前兩段寫靜態的空間對比下,上下左右的孤獨。其後第三段則寫動態的時間之來與去,忽忽老與少,而以「不識」「不知」去展現那種無視、蔑視(彷彿紀弦詩中的「彼空無一物之天地」)所撐起的尊嚴:「不識馳馬迎風的少年英姿∕也不知老之將至的暮晚」。 接下來的兩段,先回看自己「佇立時∕肅穆聳立如參天古木」,再看啟程時的遠方、後方,「起程時∕無視遠方的蒼茫無際∕無視身後的蕭寒易水」,這種「無視」未嘗不是心中的「無懼」,當然也反映了現實的感傷場景,那場景是「陰霾無數.陽光卻只有一抹∕一隻五色鳥飛去.整個春天就遠離」,「就是星光滿天∕也未有一顆屬於你的召喚」,陰霾無數,春天遠離,見不到唯一歸屬的星光! 這場景是感傷的,但以自己的文字美學書寫的詩人,憑著自己八十歲逆風迎霜的歷練,確信浪漫主義者的感傷不過是過眼的雲煙,「隨風泊雲∕千山的陰晴均無顏色∕純淨得猶如初心」。一切的一切,回歸純淨,回歸到初心,千山而無色。 這一脈相承而互有起伏的抒情長流,綠蒂靜靜睨著。所有的一切,永遠都是剛結的蒂,剛成就的果。 天地間,永遠都是:陽光只一抹,卻可以驅遠陰霾無數。

Read More

失智症新藥leqembi 過審 可阻斷類澱粉蛋白堆積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19日指出,藥廠開發的leqembi新藥,可阻斷類澱粉蛋白在腦中堆積,是真正對失智症具有療效的藥物,該藥已通過新藥審查,適用於初期及中期的失智患者,每年藥費約70萬元,目前健保尚未給付。 徐文俊表示,台灣地區約有36萬人受失智困擾,其中56.88%為阿茲海默型失智。過去對失智或阿茲海默症患者之治療藥物,只能延緩患者認知的退化,使病情惡化的速度變慢;新藥品leqembi則可以治療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是很重要的突破。 徐文俊指出,leqembi是首款通過審查上市的新藥,其藥理機轉可阻斷類澱粉蛋白在腦中繼續堆積,甚至可以移除已堆積於腦中的類澱粉沉澱。類新藥經18個月的臨時試驗,證實可以減緩、甚至停止病理變化,雖然無法挽回已經凋零、死亡的腦細胞,但可以延緩其他健康腦神經元死亡。 徐文俊指出,leqembi每2週以靜脈注射打到體內1次,部分個案甚至可完全移除類澱粉沉澱;但也有造成腦水腫、腦出血的副作用,出血嚴重有致命可能,使用上要很小心,但致死比例極低。如患者同時帶有2個APOE4基因,使用此藥的副作用會較高,台灣通過的藥證要將此類患者排除。 徐文俊表示,目前健保並未給付leqembi新藥,患者用藥前應先進行基因比對、腦脊髓液檢查、類澱粉蛋白胜肽檢驗。這些自費檢驗約7萬~8萬元,確認確診失智或阿茲海默症並適合使用此藥,接下來每2週注射1次,1年的藥費約70萬元。 徐文俊指出,新藥出現後失智或阿茲海默症已非不治絕症,整個社會對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看法也將有不同局面,呼籲出現失智症狀的民眾,要提早就醫。

Read More

近3成民眾因肥胖而容貌焦慮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肥胖不僅有健康危害風險,亦會影響情緒、交友與生活品質。網路調查顯示,近3成網友表達肥胖導致外貌焦慮,近5成自卑難過。醫師提醒,肥胖是「身心健康的隱憂」,民眾應正視風險,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達50.3%,社群數據分析公司QSearch近日公布2023年「肥胖輿情分析報告」,近3成網友表達肥胖導致外貌焦慮,近5成自卑難過,顯示肥胖影響情緒、交友與生活品質。 美容醫學醫師林昀嬃指出,報告顯示,約7成民眾會參考網友意見控制飲食及健身減重,甚至網購減重藥物。然而,台灣現有減重藥物皆為處方藥,自行使用若出現非預期狀況民眾難以自行排解,而模仿他人經驗減重也可能因不適合而效果不彰。 林昀嬃表示,肥胖是身心健康的隱憂,民眾應正視風險,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減重門診會透過「關鍵4步驟」,針對個人狀況與生活型態制定減重計畫,讓減重兼顧成效與健康。 1.了解個案日常作息、掌握身體狀況,從飲食、習慣、作息、壓力,全面評估肥胖原因,制定減重計畫;2.測量身體數值,避免僅關注體重,卻忽略具健康風險的內臟脂肪。 3.健康管理計畫,達到減重加減脂,針對腰圍以及內臟脂肪這類具健康疾病風險的減重需求,更需要全面以飲食、運動及藥物輔助。林昀嬃表示,飲食及運動減去內臟脂肪需要長期的習慣維持,的確不容易,因此門診中也會適時使用能降低內臟脂肪多於皮下脂肪、能減少脂肪吸收的的減重藥物,協助患者健康達標。 4.定期追蹤回診,測量體重、體脂率、腰圍是否改善,並滾動式調整減重目標與計畫,只要減輕原體重5%開始,就能降低共病風險,7~10%甚至能逆轉新陳代謝症候群。

Read More

〈中華副刊〉體檢

■丁口 壓舌板觀察咽喉的厚度 歲月的夢洩洪於每根白髮絲 足印踏入清晨的識別證 每條細節聽見不同的口音 你的住處是我們的落款 醫生輸入醫學專有名詞 不曾遇見的風中棉絮 從臉頰往下檢查甲狀腺 輕輕安撫患者心情的緊繃 心跳的頻率是血管相連寬度 你詢問過往的青春是場夢境 眼睛眨眨通過視力密碼 衣飾放置於椅子測量體重 身高是昔日的高傲氣昂 腰圍展現肌肉的強度 確認再確認,四十歲後 運動顯示你的體能與精神 握力數值是少年得志的履歷表 從眼眸到嘴形展現活力 健康秘訣藏在我們對話音量 挽起袖子於檢驗櫃檯抽血 針頭進入肌膚抽取各種項目 紅血球與白血球對摺年紀 血液流入三月春暖花開 棉花輕輕壓過你的淚與汗 心電圖是你無法理解曲線 白袍症引發心跳過速 慢活為先生女士的優雅姿態 訴說職場打拚的氣魄 詮釋生命下半場的幸福

Read More

59歲男打雙疫苗後亡 待釐清

記者戴淑芳、鄭鈞云∕綜合報導 基隆市一名59歲民眾17日上午接種流感及COVID-19疫苗,現場雖無不適,返家後下午出現胸悶等不適症狀,送醫後仍不治死亡。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19日表示,接種疫苗後1小時發生心絞痛,非疾管署認定和疫苗直接相關可能副作用,後續還要等待調查、解剖等進一步釐清。但目前尚未收到該案的疫苗不良事件、疫苗受害救濟申請,若收到會全力協助。 基隆巿衛生局長張賢政指出,這位市民死因是否和施打疫苗有關?仍待司法解剖,以及後續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釐清。市警局及衛生局已於18日協助家屬啟動司法相驗申請,並送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的病歷資料調閱。衛生局將持續關懷家屬,關心後續審議進度。 羅一鈞指出,「左流右新」開打後,同時打流感和COVID-19疫苗後通報死亡個案僅有一案,是一名40多歲機構男住民,有心律不整病史,也有同時服用潛伏結核治療藥物,10月下旬接種「左流右新」後4天內均無異常,第5天後被發現無生命跡象,通報接種後不良事件,由衛生局依程序對家屬進行追蹤關懷,未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截至18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0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78.5%),剩餘138.6萬劑;COVID-19疫苗則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27.8萬人次,為去年同期(49.8萬)的2.6倍。

Read More

抗生素非萬靈丹 自行停藥有風險

本報綜合報導 網路調查顯示,受訪民眾中有2成以為治療病毒感染而使用抗生素。醫師提醒,民眾常把抗生素當萬靈丹,或認為藥吃多不好而自行停藥,可能都會導致抗藥性風險,應遵守醫囑使用。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全國家長會長聯盟19日響應世界抗生素抗藥性認知週主題「教育、倡議、立即行動」,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注意抗藥性問題,並發布全台首份中學生為對象的抗生素教材,盼將正確知識帶進校園。 藥廠台灣輝瑞與媒體合作進行抗生素民眾識能調查,8月起於網路上收集926筆測驗結果顯示,被問及「什麼情況下會使用抗生素?」有7成民眾表示是為了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2成是想要治療病毒感染,5.7%是為消炎止痛,2.6%是想增強免疫系統。 民眾認為抗藥性產生原因部分,10.2%民眾認為是不當使用,9.6%認為是沒有完整服用處方療程,2.5%認為是藥物交互作用,77.7%則正確回答出「以上皆是」。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民眾常見迷思包括誤以為抗生素是萬靈丹,可以治療所有感染症狀;但抗生素不僅對病毒性感染無效,服用不必要抗生素還反而會破壞體內正常菌叢,削弱免疫系統。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說,不少民眾認為藥吃多傷身,症狀稍改善就自行停藥。例如最常見的泌尿道感染,常有患者自以為好了就停藥,但這有如斬草未除根,不僅會復發須再次吃藥治療,甚至因此發生抗藥性,還要換更後線抗生素。 王復德說,希望各醫療院所加強抗生素藥物標示,並提醒民眾在診間主動詢問醫師,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服用注意事項及天數,減少抗藥性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天道是最樸實的人道

■范方啟 老子的《道德經》對天道是這樣詮釋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意思是說,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一遠一近,看似矛盾,實則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遠並非遙遙不可及,你可以理解為一種信念一種追求,只要不懈努力,就會達到天道的境界。在東方的哲學領域,天道和人道始終是一致的,天道是本,是最樸實的人道。 「天道酬勤」,其義不言自明,天會偏愛勤奮的人們,多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更多的回報,機遇和靈感只垂青於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清末梨園中的「三怪」,對勤學苦練做了很好的注腳。 瞎子雙闊亭,自幼學戲,更酷愛戲劇藝術,不成想一場大病使他雙目失明,一個瞎子還怎麼唱戲呀,可是雙闊亭不甘就此放棄,他所能做的是更加的勤奮學習,苦練基本功。這個在台下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瞎子,上了舞臺表演卻寸步不亂,演技之超群,讓人深深嘆服。 跛子孟鴻壽,幼年身患萎縮症,身長腿短,頭大腳小,走起路來很不穩便,像常人一樣表演顯然不可能,可他揚長避短,成為聞名梨園的丑角大師。 啞巴王益芬,天生不會說話,打小看父母演戲,著迷於戲劇藝術,無人教授,他便每天起早貪黑練功,常年不懈。藝成後,一鳴驚人,成為戲院裡有名的武花臉,被戲班子奉為導師。 天道在回報勤奮的人的同時,對於那些只求安逸的懶惰者也在暗暗地懲罰著。王安石寫過一個叫做方仲永的人,4歲的年紀就揮豪賦詩,上蒼給了他難得的天賦,可惜的是他沒有好好地利用,終日遊手好閒。這個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神童,終因缺乏務實的精神而一事無成,不能不令人扼腕長歎,給後人留下的只有深刻的教訓:要獲得成功,缺乏一個勤字,是斷斷不可能的。 「天作之合」,是上蒼的又一份厚意。 相傳商王文丁殺了周族首領季厲,商周關係惡化。季曆之子姬昌繼位後,蓄聚兵力,伺機為父報仇。與此同時,位於商王朝東南的夷方也先後同孟方、林方等部落舉旗叛亂,反對商朝。眼看腹背受敵,帝乙決定將胞妹嫁與姬昌,採用和親的辦法來緩和商周矛盾,穩定全局,希望唇齒相依的商周兩部落之間彼此不計前嫌,親善相處。姬昌認為滅商時機還未成熟,為了穩住商王,同時爭取充足時間,同意與商聯姻。這場婚姻被後人看做是上天的安排,因為有商作孽在前,一場缺乏誠意的政治婚姻最終沒有挽回作孽者滅亡的命運。天道,更需要誠意做擔保。 幹了一輩子的壞事的宋朝有名的奸佞蔡京,一生瘋狂斂財,可再多的金銀財寶,也不能避免他餓死荒野的命運,天怒人怨,必然會招致天理難容。 上天賦予我們明澈的天空、新鮮的空氣、清麗的河水、豐富的寶藏,我們應該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愛護大自然的給予,不應該只會索取,不停歇的索取,到頭來只能招來上蒼的懲罰。全球的氣溫變暖,各種自然災害頻頻光顧,抬眼望蒼穹,你難道沒有看到一張發怒的面孔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