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大貢丸 男呼吸順暢不打呼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一名35歲男性因為打呼嚴重,做完睡眠呼吸檢測,診斷中度呼吸中止症,安排懸雍垂軟顎成型術,切除「大貢丸」(指扁桃腺)後,呼吸便能通暢地流過鼻腔和氣管。 嘉義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健祐在臉書專頁「黃健祐耳鼻喉醫師」指出,該位男性的喉嚨狀況,可以看到原本的懸雍垂偏厚,兩邊扁桃腺也是占據了很大的空間,這個程度在分類上算在第3級,睡眠呼吸檢測為中度,剛好在效果顯著有改善又不會太多術後不適的範圍,因為太重了開刀效果就不理想,太輕了似乎又不一定要開刀,於是也安排了懸雍垂軟顎成型術切除。 醫師黃健祐提到,扁桃腺為一種免疫器官,其實在2歲之後,它的功能就被身體其他淋巴組以及免疫系統所取代,剩下的功能在2歲之後,只有在感冒扁桃腺炎,口臭扁桃腺結石,或是可怕的成人扁桃腺癌,才會被注意力到。事實上,扁桃腺是可以整顆完整切除,並且對人體毫無後遺症的一個器官。 黃健祐說,患者的兩顆扁桃腺偏瘦長,目測大約3.5公分,手術後,醫療團隊僅用5針做好所有的縫合和懸吊,就創造了非常寬廣且有張力的空間,足以讓患者平躺時,呼吸可以通暢地流過鼻腔和氣管。

Read More

食藥署預告 捐血放寬年齡上下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穩定國內用血供需平衡,食藥署最新預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草案,放寬捐血者的年齡上下限,讓70歲以上長者、16歲以上未滿17歲者也能夠捐血。 食藥署預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草案,修正重點包括:放寬或調整捐血者年齡上限、體重及體溫之規定;增訂蟲媒、食媒、血液傳播相關傳染性疾病、牙科手術及服用抗凝血藥物之應暫緩捐血或不得捐血之情形;酌修捐血量並定明捐血間隔相關規定;酌修文字並於附表之捐血者血液檢驗項目新增核酸檢驗。 在年齡方面,現行規範捐血者必須是「17歲以上,65歲以下,一般健康情況良好。」修正後打破上限,70歲以上仍可捐血,但超過65歲者,應有2年內捐血紀錄;超過70歲者,並應得醫師同意;在下限部分也有放寬,規定捐血應滿17歲,但如果是16歲以上未滿17歲者,只要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亦可以捐血。 暫緩或不得捐血情況共22項,包括患有活動性結核病、心臟病、消化道潰瘍出血、腎臟病、感冒、急性感染、傳染病、過敏疾病、須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等。針對「與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發生性行為者」的捐血限制,將暫緩期間由2年調整為1年。 另外,草案也重新規範體重限制,改為「除捐分離術血小板、白血球或血漿者,應達50公斤外,其他捐血者,應達45公斤」,不再像過往一般區分男女性體重。 食藥署表示,捐血者健康標準自民國95年發布以來都沒有修正,此次修正就是為了跟上國際標準,另一方面也是因應國內人口老化,希望擴大捐血來源。 食藥署指出,草案將預告60天,收集各界意見,若外界沒有太大異議,預告期滿之後就會儘速啟動公告上路。

Read More

網售誘惑 電子糖果包藏電子煙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萬聖節即將到來,但網購的「電子糖果」卻可能是假冒的電子煙產品。國健署提醒青少年遵守電子煙「3不政策」:不嘗試、不購買、不推薦;家長也應留意孩子的購物行為,避免觸法和危害健康。 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由107年1.9%上升至3.9%;高中職生由107年3.4%竄升至8.8%,推估超過7.9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 因此,112年3月22日修正施行的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煙,使用者最高處新台幣1萬元,提醒青少年「3不政策」(不嘗試、不購買、不推薦),以免觸法。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大部分電子煙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將引發成癮性的問題,並影響青少年的大腦發展,甚至對胎兒的大腦及肺部發展造成損害。 此外,電子煙中還含有許多致癌化學物質,可能增加罹癌風險。韓國一項針對超過3萬位名高中生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電子煙者罹患氣喘的風險是不曾使用電子煙者的2倍以上,且電子煙可能是影響氣喘的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也指出,電子煙對健康有負面影響的證據越來越多,且亦無法證明其有助戒菸。 菸草業者利用口味和酷炫包裝吸引年輕族群,偽裝成糖果誘使購買。為了規避查緝,業者常將產品圖片替換成糖果、點心或暗語,誘使購買或當作交換禮物。

Read More

鉤端螺旋體感染 廚師洗腎

本報綜合報導 一名57歲廚師莫名發燒、畏寒、輕微腹脹,且越來越嚴重,就醫發現腎功能異常到洗腎程度,還有肺水腫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現象,病況危急轉入加護病房,竟是少見鉤端螺旋體感染。醫師指出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不常見,今年到5月中旬全台總共7例。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鉤端螺旋體感染產生的感染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指出,好發於熱帶地區,主要宿主包括鼠、犬、豬、牛、羊、馬等動物,為人畜共通病,在台灣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第4類傳染病,發生國家遍及全世界,以中國、韓國及東南亞病例較多。 王登鶴表示,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不常見,今年到5月中旬全台總共7例,因此容易被醫師輕忽,患者臨床症狀包括高燒、全身痠痛、乏力、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等,病情再嚴重者,會併發肺出血、黃膽、胸膜炎和腎衰竭。 鉤端螺旋體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王登鶴說明,病原會存在於動物的腎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感染,進一步汙染水源、土壤等周圍環境,再伺機經由動物皮膚傷口、結膜與被汙染尿液或食物接觸而感染宿主。 王登鶴提醒,皮膚有傷口、戲水、接觸囓齒動物的人較易被感染;農夫、漁民、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汙水或垃圾處理廠的工人都是易被感染的族群,嚴重時將有致命的可能性,死亡率高達5到10%;若出現發燒、肢體疼痛、合併黃膽或急性腎衰竭時,應該懷疑有鉤端螺旋體感染的可能性,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 他舉一名57歲男性廚師為例,今年1月中旬起發燒到攝氏38.1度、有畏寒現象、輕微腹脹,到急診就醫時發現腎功能低下,已到了要洗腎程度,同時肺水腫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現象。王登鶴說,這名廚師本身有高血壓並接受藥物控制,過去追蹤腎功能都是正常的,因腎功能迅速惡化加上發燒、肝功能異常,才懷疑可能是鉤端螺旋體感染,當下給予對鉤端螺旋體有效的抗生素、插管使用呼吸器及洗腎透析,數日後症狀漸漸改善痊癒,腎功能也完全恢復正常。

Read More

以價制量未發生 急重症檢傷逾15小時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近日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上路一年成效,醫療改革基金會24日指出,其中在分級醫療效果方面,健保署忽視COVID-19疫情造成就醫量下滑,用低標來當作比較年度,未完整討論疫情發生前狀況。 健保門診藥費、急診部分負擔調漲,去年7月1日起上路。根據健保署23日公布實施成效,大醫院門診每人平均部分負擔較111年增加新台幣299元,基層門診就醫件數占率,實施前後自70.17%升至70.39%,增加0.22個百分點,達到分級醫療效果。 對此,醫改會認為,部分負擔新制的推動及其乏善可陳的政策效果,正突顯過去政府決心不足、不願打開天窗說亮話的算計,批評新制「以價制量效果沒有發生」、「對分級醫療無效」、「急(重)症急診壅塞不能解決」。 醫改會24日在臉書貼文指出,大醫院門診每人平均部分負擔較111年增加新台幣299元,但現在門診就醫次數卻還是民國108年以來的新高,較108年度增加0.9次。 另,醫改會指出,基層占率比COVID-19疫前還來得低,健保署忽視了COVID-19疫情造成的就醫量下滑,並用低標來當作比較年度,卻不完整討論疫情發生前的狀況;健保署東拼西湊、調整參考年度,就是為了突顯政策有效的假象,這不是保險人應有之舉,誠實為上策,不用勉強說政策有效。 至於健保署稱「在大醫院急診輕症病人有減少,所以有改善急診壅塞」,醫改會則表示,從同一份數據來看,可發現醫學中心急重症病人的暫留急診時間是近年最長,檢傷一級達到15.43小時,已遠超出小於8小時的健保品質建議,減少輕症病人湧入急診室造成擁擠,不會等於改善急(重)症急診壅塞的問題。 醫改會呼籲,健保署在新制上路1年後的現在,應更深入的監測減少了多少必要或非必要醫療,與民眾規律就醫的變化,在資料的解讀上,應更為謹慎,政策設計應避免重蹈覆轍。

Read More

翁騎車暈倒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惹禍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8旬老翁,日前騎腳踏車時突然一陣暈眩而不慎跌倒在地,原以為是在戶外被太陽曝曬熱昏頭,經送往醫院檢查後,發現老人竟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隨即安排住院治療。醫師提醒,如果出現臉色蒼白疲勞、不明原因發燒不退、莫名的瘀青、骨頭疼痛等症狀,建議就診。 衛福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65歲以上的男性長者,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忽視,因此許多患者多是透過健康檢查等意外發現。不過由於病程發展相當快速,須儘快接受治療,才有機會獲得控制。 陳筠方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是因為骨髓母細胞產生癌變,導致骨髓中芽細胞大量增生。患者進而出現貧血,如疲倦、臉色蒼白、頭暈無力,以及凝血功能下降,身體異常瘀青、流鼻血、牙齦流血等症狀。 治療方面,醫師會根據病人的整體狀況來做治療的選擇,醫療科技持續進步,患者有化學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標靶治療及CAR-T等不同的治療方式可選擇。60歲以下會安排強度較高且密集的治療方式,並且會考慮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年紀較大且身體機能較不佳的患者,則會採取相對緩和性的治療及輸血,達到病情控制並且改善生活品質。 南投醫院表示,依據衛福部國健署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白血病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第9位、女性為第12位,診斷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占了超過3成。

Read More

9成藥局小商家 電費可凍漲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電自16日起調漲電價,每度電平均上漲約0.3元,但住宅、醫院、餐飲業等民生相關類別用店凍漲,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24日表示,經向經濟部爭取後,9成以上藥局符合公告的一般小商家凍漲資格,電費將不會調整。 電價審議會通過16日起,產業電價產業電價平均漲幅12.5%,而最高漲幅達14%,整體平均電價每度從3.4518元提高到3.7556元,預估僅台積電一家業者,就要增加近百億電費支出,但住宅、醫院、餐飲業及小商家等民生相關類別用電則予凍漲。 黃金舜今指出,這次調整電價公告中,藥局雖未列入醫院等凍漲之列,但大部份藥局都符合一般小商家之電價凍漲條件,除了另行與台灣電力公司簽訂高、低壓電契約者,其餘9成以上藥局均符合凍漲資格。 經濟部指出,電價審議會綜合考量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決議本次住宅、小商店約1452萬戶約占95.2%,累進電價各級距不調整,未調足部分由政府編列預算撥補。民生內需產業,如食品、攤販集中市場、量販店、超商及超市凍漲;農漁、幼兒園至大學及社福團體,漲幅部分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循年度預算程序編列支應;同時針對用電或產值衰退的產業,採凍漲或減半調漲。

Read More

石崇良肯定新制效果 CT/MRI檢驗研議納部分負擔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我國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上路迄今1年,健保署長石崇良24日指出,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比例增、慢性處方平均藥費減,顯示有正向效果;將研議是否調整CT、MRI等檢驗檢查部分負擔。 去年7月1日起健保門診藥費、急診部分負擔調漲。健保署日前公布實施成效,大醫院門診每人平均部分負擔較111年增加新台幣299元,基層看病比率增加,達到分級醫療效果。 石崇良表示,相較過去一年的就醫資料,與推動部分負擔調整的目標,目前可看到一些短期效應。其中,分級醫療方面,能看到在基層就醫的慢性病人增加,為正向發展。 慢性處方箋藥費部分,過往每張慢箋藥費呈成長趨勢,但實施後與民國111年來做相較,藥費下降,雖然不多,但仍有效果。 另,在調整急診部分負擔、保留醫學中心量能部分,石崇良指出,也看到不同程度的下降;付費公平性上,雖未達到健保法規定的20%,但目前醫學中心約16%、區域醫院約2%、地區醫院只有7%,在不同層級醫院就醫確實有不同部分負擔,也有引導分級醫療效果。 石崇良說,長期仍會繼續觀察、適時調整。推動分級醫療需要多重工具,部分負擔差異化只是其中一項,將持續推動家醫計畫,讓民眾就醫朝整合式發展,同時透過資訊系統雲端化,整合病人資料供基層家庭醫師使用,讓民眾到基層就醫所得照顧比醫院更完整,引導病人往基層去。 他也提到,目前僅針對一般就醫費用收取部分負擔,但去年規劃時,原本還包含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費用,例如CT、MRI等,將視情況繼續往前規劃。 當時是考量很多民眾「拿了藥沒有吃」,因此從藥費部分負擔開始推動,引導正確就醫習慣;檢驗部分,雖然費用確實有成長,但因為很多是屬於必要檢驗,如糖尿病患需要定期驗糖化血色素,若收了部分負擔,反而減少必要檢驗,也是不必。 他說,在檢驗檢查中CT、MRI成長相當快速,將以促進分級醫療、珍惜醫療資源兩大目標,檢視三級醫院有無過度成長情況,並研議是否納入下一階段部分負擔。

Read More

機械手臂清除10顆肌瘤 她成功受孕

本報綜合報導 32歲林姓女子婚後備孕1年苦無進展,檢查發現子宮內外有約10顆肌瘤,最大直徑甚至達9公分。經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在不傷害子宮內膜狀況下徹底清除肌瘤,術後半年傳出懷孕的好消息。 健保署9月將46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費納入健保給付;其中,包含婦癌分期手術、子宮頸癌全子宮根除術、全子宮切除術、次全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切除術、陰道懸吊術、重度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切除術等7項婦科手術,更是婦科首次有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納入健保給付。 林口長庚醫院婦科腫瘤醫師陳威君說明,約1/3生育年齡婦女曾罹患子宮肌瘤,其臨床表徵包含過量或延長月經或子宮出血的典型症狀、骨盆壓迫與疼痛症狀,以及生殖功能異常。 子宮肌瘤可能影響受孕機率以及受精卵著床位置,若要處置又擔心傷及子宮,影響生育功能。若為單顆體積較小的肌瘤,可以腹腔鏡手術處理;而「複雜性子宮肌瘤」位置較深也較難清理,不適合使用腹腔鏡。 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可以多角度轉動、操作靈活,能完整摘除肌瘤,也能更細緻、精準的縫合,減少手術出血,有助患者術後恢復;且因可放大到極高倍率,更清楚且立體的視野,有助醫師仔細剝離腫大或有病變的組織,避免傷害周邊的血管或輸尿管,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確度。 陳威君說明,傳統開腹手術可能在腹部造成從恥骨到肚臍的巨大傷口,微創手術則只需要幾個洞,患者住院時間可以從7~14天大幅縮短,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更只需要1~4天,對患者術後生活品質大有幫助。健保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給付,可為患者節省2萬~7萬元不等費用。

Read More

部分負擔新制週年 基層就醫上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23日公布部分負擔新制上路一年帶來4個面向的初步成效,包括慢性病人於基層診所就醫率上升,急診壅塞獲得改善,並避免藥品浪費。整體部分負擔增加健保收入52.7億元。 健保署表示,為落實分級醫療、引導民眾正確就醫,去年7月1日調整健保就醫部分負擔。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藥費收取上限由200元調整為300元,醫院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比照前開一般藥品處方箋計收部分負擔,第2次以後調劑則維持免收;另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急診部分負擔各調升為750及400元。 健保署表示,部分負擔新制實施一年後,觀察出現4個面向的初步成效,第1項是促進分級醫療:基層門診就醫件數占率,實施前後自70.17%上升至70.39%,增加0.22%;慢性病人於基層診所就醫率,則自38.85%上升至43.46%,增加4.61%。 而改善急診壅塞也見到成果,各層級醫院急診輕症(檢傷分類4、5級)占率皆較疫情前一年下降,降幅自2.27~6.43%。 在避免藥品浪費也有見到成效,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平均藥費自111年884元,降至今年842元。 改善付費公平性及健保財務也出現效果,整體部分負擔增加健保收入52.7億元。部分負擔占醫療費用比率皆較實施前上升,醫學中心自13.9%上升至16.1%,區域醫院自10.4%上升至12.2%,地區醫院自5.6%上升至6.7%,基層診所維持不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