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職場 員工錯失恐懼症

本報綜合報導 10月10日是國慶日,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總害怕錯過工作訊息,英國最新研究證實,錯失恐懼症和過載資訊無形中影響心理健康,過度的數位化職場恐搞垮員工。 這項研究由英國諾丁漢大學心理學院和醫學院研究者進行,透過線上研究平台招募參與者,共有140人參加,皆居住在英國,至少每天使用1次技術工具工作,透過問卷了解參與者在數位化工作場所中受到「陰暗面」的影響,如壓力、過載、焦慮和錯失恐懼症。 研究指出,「錯失恐懼症」加上過載的資訊,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和感覺累垮的主要危險因子。錯失恐懼症是對錯過重要、更新資訊,及建立關係和互動機會的焦慮感,當員工擔心錯過資訊和資訊過載,更可能受苦於壓力和虛擬問責,這個結果刊登於今年8月SAGE Open期刊。 新北市土城醫院暨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分析,Line等通訊軟體讓人際溝通幾乎需立即回覆,在講求效率、重視資訊管理及數位化工作的職場,更可能因資訊超載和擔心錯過訊息的恐懼與焦慮,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崩潰,生產力恐下降,或離職率上升。 據2023亞洲心理健康指數報告,87%台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在數位化工作環境,員工可用條列式檢視工作身心狀況,如工作效能下降或一直覺得吃不消、悶悶不樂,對之前感到喜歡的事物興致缺缺,或經常感冒等,都是健康警訊。 葉雅馨提醒,雇主要能接受員工的已讀不回,下班後不傳工作訊息,緊急有時效性的工作可先跟員工討論,確認建立一致的工作互動管道與文化,有助於降低員工怕錯過訊息的焦慮感,透過觀察員工工作表現變化,適時給予幫助,避免員工在數位化工作中累垮。

Read More

最慘龍年 國慶寶寶熱潮不再

記者陳柏翰、陳金龍∕綜合報導 國慶寶寶熱潮降低,北部醫院10日當天接生數多僅個位數,龍年光環失靈;醫師分析,現今社會以小家庭為主流,照護小孩的人力不足且房價高、教養費用也高等因素,都是少子化的原因。 據統計,截至10日下午4時,台北長庚、林口長庚及土城醫院各自迎接5名、8名、1名國慶寶寶;國泰醫院(含總院、汐止國泰、新竹國泰)生了8名國慶寶寶;輔大醫院則迎接2名國慶寶寶;台安醫院有1名國慶寶寶。 而台中茂盛醫院昨日上午迎來7名龍年國慶寶寶,下午還有4名自然產的孕婦待產中,生氣蓬勃,醫院為國慶寶寶穿搭上喜氣洋洋的紅色龍年圍兜,將嬰兒室布置小國旗,護理師忙著幫龍寶寶洗澡、餵奶、換尿布,相當忙碌、喜氣洋洋。 台灣連4年呈現「生不如死」的現象,2021年出生人口15萬多人,2022年13萬多,去年也是13萬多,少子化現象嚴峻。內政部統計,今年至9月出生數為9萬7733人。茂盛醫院統計,今年至9月接生的寶寶人數為1378人,是台灣史上最慘的龍年。 茂盛醫院院長、試管嬰兒名醫李茂盛指出,從醫近40年,預期今年會有龍年效應,但很可惜,今年龍年快接近尾聲,看起來龍年效應沒有發生,預估今年新生兒人數恐將和去年差不多,約在13.2萬至13.5萬人之間,與龍年最大出生潮1976年逾42萬名新生兒相比,明顯降低,對國安問題是沉重壓力,若政府再不積極處理,未來5年內新生兒人數會掉到12.5萬人。 李茂盛分析少子化的原因,其一,家庭結構裂解,現以小家庭為主流,照護小孩的人力不足;其二,房價高,買不起,就不敢生小孩;其三,教養小孩的費用高,若是買了房子,教育費就會不夠用。 從醫近40年的李茂盛遇過龍年最大出生潮是在民國65年,超過42萬個新生兒誕生;他坦言,從來沒想到現在國人連龍年都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

Read More

粽毒案敏感度炎上 急診醫學會緩頰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台東小米粽中毒一案,衛福部長邱泰源說要檢討急診醫師敏感度,引發基層醫師不滿。急診醫學會在臉書發布聲明指出,邱泰源僅是「以前輩身分提醒」急診醫師相關風險。 近日原民立委盧縣一在立法院質詢台東小米粽中毒一案,詢問邱泰源為何急診醫師第一時間未發現中毒跡象,導致後續傷亡。邱泰源則回覆,農藥中毒案件減少,可能導致年輕一輩醫師「防範性」不足,衛福部會整體檢討。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後續表示,部長所謂「檢討」只是說太快,衛福部會以發布醫界通函的方式,提醒第一線醫師注意收治病人有無中毒跡象。 對此,急診醫學會聲明,急診是醫療體系中極具挑戰性的環境,醫師需在短時間內面對各式症狀,在眾多診斷中找出答案,非常有挑戰性,這也是急診醫師專業價值所在。此外,由於毒藥物中毒症狀多樣,與許多疾病表現有許多相似之處,若患者無典型中毒症狀,或無明確毒藥物接觸史,或特定群聚事件,醫師要在第一時間鎖定中毒為病因非常困難。學會感謝邱泰源部長在立法院備詢時,以醫界前輩身分提醒急診醫師處理農藥中毒病人的風險,關心急診醫師執業安全,也感謝偏鄉急診第一線的付出,學會未來將會與政府部門共同研擬,如何系統性改善醫療不足的情況,也請社會持續支持及投入給急診及偏鄉緊急醫療更足夠資源。

Read More

更年期女性漏尿 就醫不到2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健署110年調查,40~59歲的已停經女性中,有8.3%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時出現漏尿情形,間接影響生活品質,但多數選擇隱忍,尋求醫師治療僅有19.6%。醫師呼籲,絕大部分尿失禁都是可以治療,切勿諱疾忌醫。 響應每年10月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國健署9日舉辦「更年期健康『泌』碼‧5招向漏尿Say No」記者會。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劉蕙瑄指出,約70%女性會出現更年期不適症狀,逾半婦女在更年期面臨尿失禁問題,然而僅19.6%患者會尋找醫師求助。 劉蕙瑄表示,更年期女性漏尿,超過半數是泌尿道問題,其中5成是尿失禁、膀胱過動症。泌尿道問題發生的原因可能是更年期荷爾蒙改變、老化或慢性病使膀胱控制退化,肥胖也可能造成骨盆底肌衰弱。 更年期女性尿失禁,臨床通常會以棉墊測驗漏尿嚴重程度。劉蕙瑄說,絕大部分尿失禁是可以治療,壓力性尿失禁可以透過肌肉訓鍊、尿道手術,急迫性尿失禁個案除了肌肉訓鍊,還有藥物治療可選擇。 國健署提供5招幫助更年期女性擺脫漏尿不適:1.控制體重、生活規律;2.骨盆底肌、肌力訓練,勤做「5、5、10口訣操」,找個舒服的坐姿或站姿,慢慢收縮骨盆底肌肉,感覺像把肌群向上提起,每次收縮「5」秒鐘、再來放鬆「5」秒鐘、「10」遍當作1回合、每日3回。 3.適當飲水、定期排尿,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每天的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2000毫升。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4.避免刺激性的食物:減少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酒精)的攝取,以減少膀胱刺激。5.保持清潔、避免感染,分泌物多時以溫水清洗,保持乾燥;性行為前,將陰部清洗乾淨,避免細菌從肛門帶到陰道或尿道。

Read More

<寒露節氣>中醫籲滋陰潤燥養肺健脾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即將進入「寒露」節氣,氣溫轉變明顯,白天略熱而夜晚卻漸涼,秋涼天氣變化不僅影響生活,還對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中醫建議民眾透過滋陰潤燥和養肺健脾,調理身體及調養氣血,減少受季節變換引發過敏與秋冬流行性感冒及呼吸感染道的頻率。 朴子醫院中醫科李昌諴博士表示,「寒露」介於秋分與霜降間,氣候特點是早晚寒涼,日間仍然有些炎熱,使得人體的抵抗力面臨挑戰。中醫理論認為「秋主肺」,建議: 1.飲食調整:多攝取潤肺的食物,如梨、蘋果、百合、芝麻等;減少辛辣和燒烤食物,以免傷肺。秋冬季節料理可加入生薑、蔥白、蒜,驅風散寒、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建議增加白色食物的攝入,如杏仁、白米、白菜、白糖、白粥等,有助於加強脾肺功能。 2.保持水分:秋季天氣乾燥,應多喝水,保持身體的水分充足,以防陰液損傷。 3.適度運動:可以選擇如散步、太極、健走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早晚並添加衣物,適應氣候變化。 4.情緒調整:中醫認為「肺主憂」,在氣候變化之際,容易出現悲觀、憂鬱等情緒波動,適合進行放鬆活動,如運動、熱敷、沖溫水及浸泡溫水足浴、按摩療法、針灸等,來穩定情緒加強身體氣血循環。 李昌諴強調,秋季是人體調養的重要時機,藉由飲食、運動及情緒管理,能有效減少因氣候變化而引發的健康問題,提升抵抗力。

Read More

糖友末梢神經病變 鼠咬趾不自知

本報綜合報導 一名90歲老翁長期罹患糖尿病需要洗腎,日前家屬發現老翁雙腳趾頭流血,但老翁卻沒感覺,送醫發現傷口疑有被老鼠咬傷痕跡。住院治療後,無其他併發症才出院。 大甲李綜合醫院外科醫師許明賢表示,該90歲男性罹患糖尿病也在洗腎,長期下來導致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反應遲鈍。日前家屬在家中意外發現,行動不便的患者腳趾頭流血,傷口有疑似被咬傷過的痕跡,懷疑有可能是被老鼠咬了一口,趕緊送醫。 急診護理師看到患者的腳趾頭在滲血,進行傷口包紮。進一步檢查,發現左腳腳趾有3處傷口,右腳腳趾有3處傷口,在右腳第三腳趾甚至出現不規則的缺損傷口,懷疑被老鼠咬傷,醫師擔心恐出現漢他病毒的症狀,建議患者住院觀察與治療。 許明賢指出,被老鼠咬傷的案件很少見,萬一被帶有病毒的齧齒動物咬到,很有可能遭受感染,最常見的便是老鼠的漢他病毒,潛伏期大約數天~2個星期,一般症狀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惡心、嘔吐不同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因此給予藥物治療。 患者家屬透露,家中曾出現老鼠,懷疑老翁是被老鼠咬傷。老翁罹患糖尿病多年,平時在其他醫院洗腎,行動不便,未料在家中疑似被老鼠咬傷,還好治療後沒有其他併發症,也沒有其他不適情形,飲食也恢復正常,住院多日後,已經能坐在輪椅上,順利返家。

Read More

境外麻疹+1 北部男曾遊富國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8日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是今年4月以來境外移入首例,曾赴越南富國島旅遊,已掌握接觸者154人,預計監測至10月17日,即日提升越南麻疹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我國今年累計12例麻疹病例,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7例為境外移入,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2例。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9月14日至18日赴越南富國島旅遊,9月23日至29日間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多次就醫,9月29日出現紅疹,再次至醫院急診,當日即安排住院隔離治療,經通報檢驗確診,已於10月5日出院返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接觸者追蹤管理。 目前掌握接觸者154人,為同住家人3人、非同住家人6人、就醫接觸者145人;接觸者中1人曾出現咳嗽症狀已檢驗陰性排除,其餘均無疑似症狀,預計監測至10月17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非洲盧安達累計56例馬堡病毒出血熱病例,其中12例死亡。疾管署8日表示,已將當地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為第一級:注意(Watch),如需前往請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及接觸醫院病人,目前也有瑞德西韋備用。

Read More

女抗癌成功移植凍卵 順產女嬰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來自醫學期刊案例25歲已婚未曾懷孕女子,罹患霍奇金氏淋巴瘤4期,化療前取下一側卵巢冷凍保存,31歲時表達懷孕意願,醫師判斷癌復發率低,將她冷凍卵巢解凍接受自體移植,5個月後恢復規律排卵週期,前後9.5個月自然懷孕成功分娩體重3720克健康女嬰。 奇美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温仁育指出,現今癌症治療技術日新月異,許多癌症的治療預後良好,也意味著有更多癌症病人在克服疾病難關後,未來會希望生兒育女組成家庭。 世界各國重要癌症學會指引皆建議,有生育需求的癌症病人應接受生育保存諮詢。其中,卵巢組織冷凍進行自體移植是一項能夠為因癌症,或是非癌症治療附帶而使將來有高度不孕風險的所有生育年齡(含青春期前後)罹病者保存生殖能力的先進技術。 早在2004年,比利時聖呂克大學醫院便成功幫助癌症病人利用癌症治療前冷凍的卵巢組織進行自體移植,並誕下一名世界首例活產女嬰。美國生殖醫學會在2019年12月正式宣告是一項可行的生育保存技術,不再視為實驗性質的技術。截至2022年,全球已累積超過萬例卵巢冷凍案例,以及300例以上利用自體卵巢移植後成功誕生的活產新生兒。 有鑑於此,為確保台灣能順利推展卵巢冷凍進行自體移植技術,避免因國際落差造成病人醫療權益之缺損,奇美醫師温仁育專程前往比利時聖呂克大學醫院,向世界首例的醫療團隊學習此核心技術,並將此技術引進台灣,造福有此需求之病人。 温仁育表示,早期介入和適當的生育保存措施,除可提高女性的生育選擇,更能讓她們在面對疾病時保有希望與未來的可能性。而卵巢組織冷凍的適應症包括癌症、骨髓移植治療、高風險卵巢早衰。生育保存首先適合經腫瘤科醫師評估後有良好的5年存活率者,惟目前都未列入健保給付。

Read More

疫苗打氣兩極 流感創新低新冠翻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公費流感、新冠疫苗同步在10月1日開打,一週打氣出現兩極,疾管署8日公布,因颱風假影響,流感疫苗接種數為去年同期約65%創新低;新冠疫苗則逆勢增加,為去年同期的2.2倍,應與兩疫苗同時開打及陪同者可提前接種便利性有關。 根據疾管署統計,從10月1日公費疫苗正式開打以來,截至10月7日為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約73.1萬人次,疫苗接種率約11.3%,為去年同期110.1萬人次的6成5;公費新冠疫苗開打一週接種約17.9萬人次,則是去年同期8.1萬人次的2.2倍。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今年是首度同步開打「左流右新」,不過,受到上週颱風假的影響,有部分縣市被迫延後開打,因此,流感疫苗接種進度人數較去年同期略低;而新冠疫苗則受到「左流右新」兩種疫苗同時開打的效應,增進了民眾接種意願和便利性,尤其今年還開放陪打者可以提早打新冠疫苗的措施,接種逆勢增加。 羅一鈞說,本週起各地接種服務恢復正常,疾管署預估流感疫苗單週接種可破百萬人次、新冠疫苗單週接種則可突破20萬人次。 不過,羅一鈞也提醒,東北季風來襲氣溫轉涼,流感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恐提前升溫,請長者幼童等11類第一階段對象把握時機踴躍接種。另陪同第一階段對象接種之民眾,倘陪同者為第二階段對象,亦可於當下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早獲得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

Read More

雙北爆登革熱群聚 降雨不利防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8日表示,雙北本土登革熱群聚一週增10例,個案數已明顯下降,惟颱風過後、東北季風仍帶來連續降雨,積水恐不利後續噴藥等防治工作。另登革熱病媒蚊之一的埃及斑蚊今年夏天在雲林北港現蹤仍待觀察,能否順利過冬是主要關鍵,國衛院持續監測到明年春天。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國內上週新增1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居住於新北8例(新店區及中和區各4例)及台北2例(文山區及大同區各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男性6例及女性4例,發病日介於9月22日至10月4日,與前公布群聚個案屬同一群聚事件,均感染登革熱病毒第二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群聚案累計67病例,無重症及死亡病例。風險區域仍為中和新店交界處之三介廟及天山公園周遭、中和興南市場,另文山區高風險菜園亦已立牌拉警戒線管制。惟群聚個案均感染登革熱第二型病毒,須注意非典型症狀(容易有腹瀉、惡心、嘔吐等腸胃症狀),且重症及致死機率較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