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2劑疫苗 10月嬰仍染腸病毒重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還在流行期!疾管署1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10個月大男嬰,曾自費接種2劑腸病毒71型疫苗,但仍克沙奇A2型併發重症,為全國今年第5例腸病毒重症個案。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第32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1381人次,較前一週1萬1506人次持平,仍處流行期,疫情傳播風險持續;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 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防疫醫師鄔豪欣表示,該男嬰7月下旬因出現嗜睡、發燒等情形就醫,當日收住加護病房,住院中曾有肺水腫及休克情況,經檢驗研判為克沙奇A2型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個案曾自費接種2劑腸病毒71型疫苗,但仍感染克沙奇A2型,幸經治療已出院,是首例自費接種疫苗還出現重症的個案,提醒家長腸病毒71型疫苗對於71型防護效果佳,但對於其他型別的腸病毒並不具交叉保護效益。 羅一鈞指出,暑假出遊時別忘持續落實個人防護措施,請家長協助孩童正確肥皂勤洗手,避免傳染病威脅。

Read More

大苑子南投店青茶 腸桿菌超標40倍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3日公布現場調製飲品及冰品店家稽查結果,經抽查384家冰店及冷飲店之474件產品,發現有5件飲料及冰品未符合微生物衛生標準,其中一款青茶被驗出腸桿菌科超標40倍,另有一件酸梅湯原料的農藥殘留不符規定。 食藥署指出,氣溫炎熱為維護民眾食用現場調製飲料及冰品之衛生安全,食藥署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度現場調製飲品及冰品稽查專案,查核現場調製飲料業者及現場調製冰品業者384家,抽驗冰品及飲品共474件。 食藥署表示,發現有1件酸梅湯原料農藥殘留不符規定,並有1家食品業者登錄不符規定、2家未投保產品責任險及1家食品原料逾有效日期。另依連鎖飲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查核,有26家業者總糖量、總熱量等標示不符合規定,不合格業總累計裁罰122萬元罰款。 食藥署表示,5件飲料及冰品未符合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其中,大胖子茶飲專賣店之大苑子南投店的文山青茶超標最高,腸桿菌科標準為10CFU/mL,抽驗產品被檢出410CFU/mL,超標40倍,南投衛生局已依違反食安法裁處3萬元罰款。 嘉義縣朴子市的萬齋心茶坊則違反2項規定,包括紅茶茶葉原料原產地、古丁阿薩姆紅總糖量及總熱量不符合標示規定。雲林斗六的清涼冰果室產製的紅豆冰棒及OREO冰棒也被驗出腸桿菌科超標。 食藥署指出,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窖藏、永康區的木子樑室等2家業者,都因產品之總糖量、總熱量或咖啡因含量標示不符規定而被處以3萬元罰款。 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遵守食安法相關規定,未投保產品責任險最高可處300萬元罰款。貯存逾有效日期食品或原料最重可處2億元罰款。未辦理食品業者登錄、飲料或冰品不符合衛生標準,經命限期改正而屆期不改正,依食安法最重也可處以300萬元罰款。

Read More

整脊致椎間盤突出 21歲男險癱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推拿、指壓、按摩後發現脊椎異常痠麻,要留意可能是傷到脊椎了!一名搬家工人某次在按摩師按壓下背時,突感右腳痠麻,連油門也踩不了,就醫才發現椎間盤突出已嚴重壓迫神經,幸經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後改善,恢復健康。 21歲搬家工林姓男年子,常需彎腰負重因此常腰酸背痛,每月定期按摩2-3次。某次師傅加碼為他整脊,林男忽然感覺右腳一陣痠麻,「像是有電流流過」。當日林男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彎腰搬重物時,下背感覺異常、無法伸展,右腳也軟腳無力,發現是椎間盤嚴重壓迫腰椎神經,但因林男擔心開刀會有副作用,先尋求中醫治療。怎料過幾天林男右下肢無力加劇,連開車都無力踩油門,經轉介到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門診就醫。經過一連串檢查,神經外科醫師許詠鈞證實,林男腰椎第5節周邊椎間盤突出、脊椎神經壓迫導致右下肢無力。 林男的椎間盤並未滑脫,椎間盤突出或破裂,透過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即可改善,不需要打鋼釘或是放置其他植入物。許詠鈞也提醒,若因推拿或外力造成脊椎不適,不宜迷信不開刀、拖延治療造成脊椎神經永久性損傷,應積極就醫藉由準確的核磁共振掃描找出病因,別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Read More

壓力大睡不好 釐清原因翻轉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長期忽略壓力所造成的健康問題,可能致使睡眠品質不佳,亦容易導致心血管、免疫系統或消化系統等慢性病風險提高。醫生提醒,可先觀察釐清壓力情形,並透過規律作息、運動、想法轉念3招翻轉改善。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醫師蘇聖傑表示,長期的壓力狀態會促使交感神經頻繁作用,讓身體就好像一輛不斷踩著油門加速的車子,也會讓副交感神經失靈,進而影響心血管、消化及免疫系統方面的健康。 除了健康檢查以外,蘇聖傑表示,也可以用兩個方法檢視與監測壓力狀態。首先,可以透過觀察睡眠品質了解壓力情形。醫學實驗顯示,若老鼠一整晚沒有進入睡眠狀態,隔日壓力荷爾蒙即會明顯升高,這表示大腦處在警覺的狀態,導致睡眠品質下降;而睡不好,也會反過來增加壓力,並降低對於壓力的處理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另外一個實用的方式,則是穿戴能監測心率變異性的裝置,如運動手表。壓力會導致心率變異性(HRV)降低,心率變異性是指心跳間隔的時間差異,也就是呼吸之間的速度變化,當處於壓力狀態時,呼吸變得急促,這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的調節作用。 為了促進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可以透過刻意地練習呼吸,例如禪修、靜坐冥想、太極瑜伽等方式,延長吐氣的時間,這樣有助於平衡自律神經系統,減輕壓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規律作息、運動、正念,可翻轉易感壓力體質,蘇聖傑指出,睡眠充足和適當休息可減輕身心壓力,而規律的睡眠、飲食和活動也很重要,規律的作息可以幫助維持身體的生理節律,節律的穩定性有助於調節荷爾蒙和神經系統,使身體更能應對壓力。

Read More

美糖果沙門式菌汙染 台未進口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美國帕爾默糖果公司(Palmer Candy Company)生產的多款產品及原料遭沙門氏菌汙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其列為最高風險之「I級」要求業者召回,衛福部食藥署12日指出,經查台灣地區並無進口該廠糖果及原料之紀錄。 美國帕爾默糖果公司疑似產品乃原料遭沙門氏菌汙染,而公告回收各式白色糖果產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8月6日提升為最高風險「I級」召回。 食藥署指出,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2位,人體誤食沙門氏桿菌後會出現下痢、腹痛、寒顫、發燒等症狀,且高燒會維持在攝氏38到40度,一般症狀持續2到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一般感染後的死亡率在1%以下。 食藥署指出,經查驗食品輸入紀錄,確認沒有相關回收產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早在5月份就已發布帕爾默糖果公司產品回收資訊,當時食藥署就發布國外消費紅綠燈警示,提醒民眾赴美國旅遊時,應避免購買及食用問題食品。

Read More

舒眠麻醉非零風險 須專科醫師把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近年部分診所標榜提供「舒眠麻醉」,可能反讓病患輕忽了麻醉風險,醫師提醒,「舒眠」是商業用語,做的就是鎮靜麻醉,需要靠著麻醉專科醫師的把關,才能達成舒適又安全的目標。 台灣麻醉醫學會施明宏醫師指出,其實舒眠麻醉就是鎮靜麻醉,大都是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的麻醉方式。臨床上,會依據不同手術需求來調整鎮靜深度。 由於舒眠麻醉常被輕描淡寫為「就像睡一覺」,但施明宏強調,這是指在各項監測措施都到位的情況下,可以讓病人舒適度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例如可以自主呼吸、不用插管、術後可縮短甦醒時間、減少喉嚨痛或頭暈嘔吐等。需要靠著麻醉專科醫師的把關,才能達成舒適又安全的目標。 台灣麻醉醫學會宣導民眾要為自己的麻醉安全負責,應主動要求「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施明宏提醒,由於近年來非麻醉專科醫師執行鎮靜麻醉頻傳意外,衛福部為了維護病人安全,立法規範特定美容醫學手術的全身麻醉或鎮靜麻醉,應有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在場、親自執行麻醉,僅有輕、中度的鎮靜麻醉,才有條件開放可由受過鎮靜麻醉訓練認證的非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而且執行麻醉和操作手術的醫師,也不能是同一人。 此外,施明宏表示,法規明定麻醉醫療行為必須由醫師執行,麻醉護理師是麻醉團隊的一份子,在醫囑下輔助執行醫療業務,比如在大型醫院手術室,一個麻醉專科醫師需要同時負責3-4間手術室,這時就必須麻醉護理師輔助執行,過程中替麻醉專科醫師隨時緊盯著各個病患的狀況並回報,緊急狀況時可協助抽取不同種類藥物,但仍無法取代麻醉專科醫師的角色。 因此,施明宏建議民眾,簽署麻醉手術同意書之前,除了主動確認是否有麻醉專科醫師,亦可要求院方提供麻醉專科醫師的姓名、證書字號供查詢,這是民眾可行使的權利,也是院方不能迴避的問題。

Read More

醫師呼籲落實定期監測 腎移植 最終4成死於心血管疾病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隨著醫療技術與藥物的發展,腎臟移植成為腎友恢復健康與正常生活的選項。然而,醫師提醒,末期腎臟病變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比一般人更高,即便換腎也無法完全改善,有近4成換腎病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呼籲腎病患者移植後也要顧好心血管健康、落實定期監測。 1名29歲女性,懷孕時發生嚴重的腎絲球腎炎,導致腎功能完全喪失,生產後只能開始洗腎,所幸因與父親腎臟配對成功而獲得移植,腎移植至今已經超過20年,目前狀況良好,只有因年齡增長而有輕微的高血壓。 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秘書長李志元指出,根據健保署所公布的數據顯示,腎臟移植10年存活率平均高達79%,高於洗腎患者的22.9%,兩者相差超過3倍。能有如此成效的原因,可歸功於國內移植手術擁有完整的整護體系,包括跨領域、跨科別的照護。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則指出,越年輕的患者接受移植,長期存活的好處也越大。但在腎臟移植後,根據統計,將近4成的移植病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台灣腎臟醫學會腎臟移植推展委員會主委陳呈旭說,腎臟移植雖然幫助末期腎病患者重獲新生,但由於末期腎病造成體內的鈣磷代謝異常,日積月累下,會造成血管鈣化;而腎功能衰竭又更進一步造成了水分滯留,加重心臟負擔,即便移植後腎功能獲得改善,但曾經受末期腎病影響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仍未解除,因此更應加強自身健康管理。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治療足底筋膜炎

■陳俊銘 我們的腳共有26塊骨頭(其中趾骨14塊,蹠骨5塊,蹠骨與踝關節間有7塊形狀大小不一的骨頭)、35個關節、,一百多條韌帶及無數的神經與血管。趾骨與蹠骨位於腳的前三分之二,後三分之一則是那7塊大小不一的骨頭(腳跟的跟骨就是其中之一),而足底筋膜是位於蹠骨與跟骨之間的一片筋膜。 我們全身的體重,跟骨需負擔25%(第一蹠骨占10%,其餘第二至第五則分別占3.75%,重量負擔越多的地方也就是疼痛越容易發生的地方),因為它的精密我們才能有站、跑、跳、爬及平衡的功能,足底筋膜一方面維持足弓,使腳底成一弓箭形,拉緊跟骨和足部,維持足部彈性,承受壓力。 當附著在跟骨起點的足底筋膜因長時間承受重量及牽力過大,會漸漸累積導致疲勞發炎,所以會有疼痛,患者通常自訴在後腳腳底嵌入跟骨的筋膜底部,感到宛如刀割般的尖銳疼痛,疼痛會在站立、剛睡醒或久坐之後而逐漸惡化,病程久則演變成骨刺,負重行走時,跟骨滑囊,跟底脂肪墊,及腳底肌膜,會受骨刺的擠壓和刺激,也會導致發炎引起疼痛。 當發炎發生,又得不到恰當的休息和治療,症狀當然會加劇,最後可能因行走時姿勢,著力的不當,引起其它如腰、髖、膝、踝等併發症。 足底筋膜炎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兩腳發生機率一樣,好發在需要經常步行、站立、負重或使用方式不對者,所以體重過重,穿高跟鞋皆容易發生。 中醫治療足底筋膜炎可用熱敷、藥蒸、針灸,配合獨活寄生湯、芍藥甘草湯、疏經活血湯,丹參,木瓜,赤芍等,大部分患者可獲得改善。 但也有部分較嚴重的患者,因為足底筋膜退化發炎較厲害,反覆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考慮用中醫小針刀,針對足底筋膜發炎沾黏處于以剝離、破壞,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可達到很好之療效。 適當的休息,避免同樣的、重複的刺激,平時配合泡腳,足底肌膜伸展運動,可緩解足底筋膜炎疼痛,並預防惡化。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睡不到5小時 肌肉減少 不利減重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基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臉書粉專「安欣瑜醫師」發文分享,減重除了少吃多動,睡眠也很重要!醫師呼籲,睡眠不足跟肥胖有很大關係,想要減重的人,切記要有良好的睡眠,每日應該要睡足7小時。 醫師說,據研究顯示,睡眠時間較短、每天睡不到5-6小時的人,身體會有5種變化,包括: 1.食慾增加:控制食慾的關鍵荷爾蒙飢餓素會增加,瘦素減少。 2.想吃高油糖食物:睡不好會活化大腦控制飢餓感及食物選擇的區域,食物帶來的愉悅感會更加強烈,導致會更想吃高碳水、高油糖的食物。 3.想吃消夜:睡太少時,會更容易在晚上吃東西,而且食物產熱的效益會減少,即消化食物所耗費的能量,導致體重上升。 4.肌肉量減少:若想透過減少攝取熱量來減重,卻又睡眠不足的話,容易先減掉肌肉,而非脂肪。 5.增加久坐不動的行為:在中年人身上發現,若前一天睡眠不足的話,更容易在白天久坐不動,減少熱量消耗。 安欣瑜表示,大部分的研究都顯示,靠飲食和運動瘦下來的人,恢復到原始體重的機率極高,因此除了調整飲食外,充足睡眠及減少壓力等,長期來說,對於體重管理非常重要。 許多人都在為減肥做出努力,但是最終卻適得其反、攝取過多熱量。 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粉專也發文分享,充足的睡眠對減肥也有幫助,依據外國實驗證實,充足的睡眠確實有助於減重。其實「躺著就能瘦」,呼籲想減肥的民眾一定要有足夠睡眠,才能讓減肥事半功倍。睡眠不足可能是肥胖或減肥不見成效的因素之一。

Read More

夜間低血糖 2/3長輩至少出現1次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最近的美國老年病學會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2/3的長輩出現至少一次夜間低血糖(<54mg/dl)。因此,醫師提醒民眾在忙著降血糖的同時也要注意「夜間低血糖」,夜間突發低血糖恐是更可怕的隱形殺手。醫師提醒4種人要小心最容易突發夜間低血糖,可能引起昏迷,甚至也有「一覺不醒」致命危機!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欣寧表示,夜間低血糖可能造成病患半夜失去意識、「一睡不醒」。過去臨床上就曾看過病人在住院期間,半夜睡夢中突然失去意識、叫不醒,檢查發現是夜間低血糖,所幸及早發現有搶救回來。她也提醒民眾注意,不少民眾在睡夢中猝逝,原因不一定是心臟病,也要小心可能是夜間低血糖。 黃欣寧說,醫學界發現有4種人是夜間低血糖的高危險群:1.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色素偏低者;2.睡前常進行半小時以上的中強度運動者;3.睡前打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4.白天容易有低血糖的人。 黃欣寧提醒,低血糖的常見症狀是頭暈、手抖、冒冷汗、心悸等,但是長期糖尿病的患者因為感覺神經不敏感,這些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低血糖保護機制變得很差,可能會跳過不適症狀,直接以「意識症狀」為表現。 特別在睡夢中進入深層睡眠,交感神經的反應差,因此很容易一出現低血糖就直接意識昏迷,一定要特別小心。 黃欣寧說,糖尿病控制良好、糖化血色素降低雖然可以預防糖尿病長期併發症發生,但是糖化血色素偏低,也可能造成身體的損傷。而睡前進行中強度運動超過半小時,較易發生「延遲低血糖」,因此也有夜間低血糖的風險。 黃欣寧說,醫界建議睡前施打胰島素前,應該先檢查血糖值。施打前測量血糖過低,最好先吃一點澱粉食物再施打。而白天容易有低血糖的人,更要小心夜間低血糖的發生。此外,運動後人體需要及時補充熱量,重點就是要「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澱粉類食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