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侯昂廷衛教高血壓防治。(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一名有多年糖尿病及高血壓的女性患者,自覺尿量變少及下肢浮腫,雖已定期服用高血壓及糖尿病藥物,然而血壓自我量測時收縮壓仍不時大於140mmHg。醫師發覺患者除了合併慢性腎臟病的共病外,亦有心臟衰竭及甲狀腺低下的情況,這些也會造成血壓的變化。經過藥物調整及治療,症狀顯著改善,血壓也回到標準範圍。
衛福部新營醫院家醫科醫師侯昂廷指出,高血壓會慢性而長期的對血管造成傷害,增加心臟負擔以及心血管風險,包括心臟病,腎臟病、主動脈剝離,甚至中風。醫師建議,控制高血壓除藥物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造成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因此積極改變飲食型態、規律運動,戒菸減少飲酒量以及運動,都能有效預防高血壓。
國健署統計,全台灣40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38.3%趴,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中,除了強調居家血壓量測的重要性外,也將以前的高血壓標準從140/80mmHg下修為130/80 mmHg。
侯昂廷表示,有些患者即使已長期規律服用降高血壓的藥物,仍無法控制好血壓。此時會建議至家庭醫學科門診接受進一步諮詢及評估,以排除是否有其他影響的因素導致的血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