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腹痛 血尿 檢出尿路結石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女性長期有腹痛情形,近期因發現解小便有血尿,加上家裡有癌症家族史,擔心會有尿路癌症問題因而就醫求診,檢查後發現為尿路結石與狹窄情形。醫師提醒,雖然常見血尿原因,不外乎為泌尿道感染發炎,然而當肉眼看得見血尿,卻沒有任何不舒服症狀時,就要警覺是否有泌尿道癌症的可能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陳生文表示,尿路感染發炎所引起的血尿,通常會伴隨解尿不適,灼熱刺痛,感染嚴重時甚至會有發燒畏寒情況。而尿路結石所引起的血尿,有時病人會有腰側或腹部酸痛,伴隨排尿時的血尿,比較小的結石可以藉由多喝水排出,若是較大的結石,可能就必須要靠手術方式來改善。 當肉眼看得見血尿,卻沒有任何不舒服症狀時,就必須要當心了。陳文生說,首先可以想看看有沒有吃了會導致尿液變色的蔬果,例如紅龍果,或者是女性陰部出血誤以為是血尿?有沒有做超乎體能負荷的劇烈運動所造成的肌紅素尿?若是無法排除上述原因,就必須要更近一步檢查,來排除泌尿道癌症的可能性。 陳文生提醒,當出現血尿的時候,民眾先不用緊張,可先觀察看看有沒有相關排尿症狀;最重要的是,不要忌諱求醫,讓泌尿科醫師詳細檢查,及早重拾健康。

Read More

颱風打亂門診 衛福部無法統一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凱米颱風來襲打亂了民眾掛號看診,衛福部次長林靜儀25日指出,各部立醫院將會視當地情況協助病患就醫看診,但每個每個醫院及醫師診次頻率都不同,並無法規定齊一的作業程序。 台北榮總指出,因應凱米颱風來襲造成24、25日門診停診,考慮病人就醫需要,針對這2天已掛號的病人,如病人要掛原看診醫師,但該診已額滿則掛號櫃檯、電話預約專線均會協助掛號,如該診已關診,則由櫃檯提供加號單,請病人至診間請護理師協助加號。 林靜儀指出,連續2天颱風假使各醫院門診累積不少未看病的病人,各部立醫院都將會視當地情況協助病患就醫看診,但因不同醫院的所在位置不同,且每個醫院醫師診次頻率都不同,並無法規定出齊一的作業程序。

Read More

日坐逾10H 年輕人痔瘡血便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20多歲男子近3、4個月排便後馬桶滿是血漬,伴隨疼痛影響生活品質,求醫檢查後確認是痔瘡所致,一問之下發現,男子從事設計工作,疫情以來長期在家工作,一天坐10幾個小時鮮少走動,痔瘡快速惡化,最後只好接受內外痔全切除手術,重拾健康人生。 收治病人的北醫附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偉表示,痔瘡是肛門靜脈壓力增高、血液回流不良引起的局部組織腫脹;誘發痔瘡的原因如長時間坐著或站立、攝取水份、蔬果不足、排便時久坐馬桶、缺少運動、肥胖與懷孕等,常見症狀包括疼痛與異物感、肛門周圍搔癢、排便後出血、肛門腫塊與分泌物。 王偉指出,痔瘡依嚴重程度可分為4級,痔瘡未突出肛門為第一級,排便後痔瘡突出肛門、自動縮回為第二級,若需外力協助推回為第三級,而這名年輕男子的症狀已是第四級,痔瘡突出肛門,無法推回,每次排便都會流血腫痛、坐立難安。 進一步詢問發現,男子因工作關係,原本就常埋首桌前,疫情以來調整為居家上班,不同於到公司上班,男子在家工作,一上班就坐在桌前,下班也是移到客廳沙發,少了上下班通勤、在公司開會、與同事討論、用餐的走動時間,長時間久坐造成痔瘡惡化。 王偉表示,無論是何種級別的痔瘡,若想減輕症狀,基礎保養與生活習慣都需調整,謹記「二不二要」原則,包括不要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肛門壓力易上升,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不要拉長排便時間,有便意再去廁所,避免如廁時長時間使用手機。同時,每天要攝取1.5至2公升的水分且要多吃蔬果、全穀類等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便秘。 若痔瘡出現疼痛、腫脹、出血等急性症狀,建議可以溫水坐浴緩解症狀,肛門患部完整浸泡在溫水中,每次10分鐘,一天可重複多次,坐浴後以紙巾或毛巾吸乾,避免多餘的擦拭造成刺激不適。 王偉提醒,若症狀遲遲未見改善,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及早就醫,經醫師評估與自身狀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包括口服、外用藥物、橡皮筋結紮術、微創HET冷凝手術、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內外痣全切除手術都是臨床上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PRP治療關節炎 促進組織修復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馬偕醫院骨科主任鄭智庭指出,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增加和運動風氣盛行,關節炎和運動傷害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目前醫學界常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治療關節炎、韌帶發炎等症狀,是注射富含生長因子的自體血小板植入受傷部位,而促進組織修復的治療。 鄭智庭表示,PRP是將抽出來的自體血液,經由特殊分離技術,萃取分離出富含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再注入受傷發炎部位,以產生組織再生及修復的治療方式。PRP蘊含多種生長因子、細胞因子以及調整發炎和修復的相關因子,血小板會透過自身細胞受器接受傳遞訊息,並通知其他細胞共同參與,進而啟動修復機制,促進組織復原。 目前PRP醫療為健保不給付項目,而各醫院收費並不相同,一般在1萬5千到2萬5千元左右。 鄭智庭表示,目前可以採用採用PRP方式治療的病症,在韌帶、肌腱發炎方面,包括肩膀旋轉肌腱炎或輕度撕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部韌帶或肌腱炎,膝關節韌帶、半月板輕度損傷及重建修補後,跟腱炎、足底筋膜炎、以及肌腱,韌帶斷裂手術修補後。 在四肢關節炎方面,包肩、肘、腕、手、膝、踝、足等處的輕度關節炎都可使用。同時,亦可用於輕度骨折或骨折術後癒合期,以及癒合困難的傷口。 鄭智庭指出,PRP操作簡便,具不錯療效的治療方式,但當患者有惡性腫瘤,血液或自體免疫疾病,發燒或急性感染期間,注射部位有感染,嚴重關節炎、肌腱或韌帶嚴重損傷或斷裂就不適合使用。每位病患情況不同,建議患都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選擇最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智慧運動機能監控 助提升實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運動員因運動表現上的瓶頸就診,希望透過專業評估來了解自身在運動時相對肌力表現較弱的地方。專家指出,透過「智慧化運動機能監控系統」可即時的了解運動中肌力的改變、關節角度的變化和平衡力,有助提升醫療團隊對運動功能評估的能力 小愛(化名)是一名很有實力的網球選手,她在各大比賽都有不錯成績,但冠軍總是差臨門一腳。後來至運動醫學門診接受智慧化運動機能監控系統的評估後,醫療團隊發現小愛的上背肌力不足及足踝外側穩定度欠佳,經過物理治療師針對不足之處加以訓練後,小愛的成績終於更上一層樓,如願獲得冠軍獎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運動健康管理科主任陳盈勳表示,智慧化運動機能監控系統是一套多功能的生物力學監控系統,該系統配備了多種身體感知器,包含肌力檢測儀、關節活動度檢測儀和本體感覺檢測儀等,能即時記錄各項參數,並通過藍芽連接到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的App應用軟體。

Read More

颱風天 不要再吃泡麵了!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颱風來襲,許多人在家裡耍廢、追劇和吃零食,再來碗香噴噴的泡麵,但專家提醒,吃太多泡麵,恐會充滿罪惡感。營養師則建議在家健康煮,吃得健康又省錢。 對於颱風天吃泡麵,元氣中醫師王大元在臉書粉專貼文表示,吃太多泡麵,可能會因為過鹹、過油和大量澱粉而累積濕氣,讓自己頭昏腦脹、惡心想吐、渾身不舒服。 王大元表示,在中醫理論裡,濕氣代表囤積了不好的雜質毒素,會傷害脾胃、肝腎等系統,除濕的最佳方式,就是增加自己的代謝循環,所以適量運動是首要考量,即使在家裡,也可以做一些微微出汗的運動,像是超慢跑、波比跳或健身環等。 此外,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天攝取的鈉含量應該小於2400毫克,患有高血壓或限鈉飲食的腎功能疾病者更需減至1200毫克,但是很多泡麵一碗超過2000毫克、油脂含量幾近30公克,一碗就快超過一日攝取量,因此,王大元建議,泡麵的湯少喝、油包少放才能吃的比較沒負擔。 至於吃完泡麵,是否「有充滿幸福的感覺呢?」,王大元則說:「我是覺得會充滿內疚罪惡感啦。」 對於颱風天在家吃泡麵,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泡麵又叫方便麵,是在不方便的時候拿來充飢的,且現在泡麵都會添加其他澱粉,不單純是麵粉。 颱風天既然在家,許惠玉表示,如果有開火就該健康煮,以白麵條、冬粉來取代泡麵,現成調理包和牛肉罐頭也不錯,但是鈉和糖含量高,記得多加蔬菜來稀釋重口味,例如牛肉罐頭加入紅蘿蔔和洋蔥,煮紅燒牛肉麵,不用再額外調味。 此外,許惠玉也建議,在颱風天可準備一些冷凍食品如青豆仁、三色豆,或是比較耐放的洋蔥、紅蘿蔔、南瓜、乾香菇、海帶、盒裝豆腐、豆干,可以變化口味,反倒不建議吃火鍋料等加工食品,有較多添加物,營養價值也不高。

Read More

耳悶塞 氣球擴張術暢通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在美國矽谷工作多年的工程師,幾年前罹患鼻咽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然而,近年來雙耳卻持續有悶塞、脹痛情形,就醫檢查後診斷為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個案在接受耳咽管氣球擴張成型術後,耳悶塞不適症狀明顯大幅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表示,耳咽管為調節中耳腔壓力的重要構造,介於中耳與鼻咽部之間,在成人長度約為3.6至3.8公分。 耳咽管氣球擴張成型術為近年來針對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新發展的治療方式,適用於慢性(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病患。 朱峻緯指出,在鼻內視鏡導引下,將獨特設計氣球導管置入耳咽管內給予固定壓力,將耳咽管狹窄部分撐開,恢復暢通。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疼痛少,為安全之治療新利器。

Read More

境外屈公病+1 自菲入境男發燒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出現首起屈公病境外移入確診病例。衛生局指出,個案為20多歲外籍人士,經疫調17日出現發燒、肌肉關節酸痛等症狀,18日自菲律賓入境,在小港機場發燒篩檢站抽血檢驗,同日至診所就醫,19日實驗室檢驗結果屈公病陽性,隨即安排住院觀察。 衛生局指出,防疫團隊已於確診案通報第一時間針對居住地50公尺範圍執行地毯式強制孳生源檢查及噴藥滅蚊等緊急防治工作。 衛生局表示,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都是透過帶有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感染,潛伏期2~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包含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肌肉關節痛及出疹等。 另外,高雄17、19日各新增1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目前累計14例。其中,17日新增個案為40多歲本國籍民眾,6~13日有新加坡、馬爾地夫旅遊史,16日至診所就醫時雖有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但診所醫師未於病歷登載TOCC問診結果,也未進行登革熱NS1快篩通報;個案隔天因症狀未緩解赴另家診所就醫,同日確診為登革熱第2型,社區暴露風險共計4天。第1間診所遭罰1萬元並輔導院所加強通報。

Read More

7成肝癌由B肝起 民團籲放寬抗病毒治療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約有1萬3000人死於肝病,B型肝炎病毒在亞太地區尤為普遍,且約7成的肝癌患者由B肝病毒引起。民團指出,雖然B肝病毒難以根治,但現有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安全有效且抗藥性極低,國際B肝治療指引均建議患者長期使用;呼籲我國跟上國際指引,放寬B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 社團法人台灣肝炎資訊網關懷協會表示,台灣B肝口服抗病毒藥自民國92年10月納入健保給付,並逐年放寬治療門檻。然而,B肝治療條件至今仍嚴格且複雜,除非專職治療B肝的醫療人員,大多民眾不容易清楚。 根據113年4月1日更新之健保給付規定中,E抗原陽性患者除非已有肝硬化、肝癌或其他特別情況,一般只能服藥治療至e抗原轉陰後加強1年,之後健保不再給付。 另,e抗原陰性患者最多給付3年,之後需停藥或自費治療;停藥後若病毒復發,再度符合治療條件者可重新治療,但若復發不嚴重則無法再以健保治療。許多患者因此選擇自費繼續服藥,但也因此無法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需終身自費。 此外,台灣啟動B肝治療的條件嚴格,至今仍有6~7成慢性B肝患者,包括許多肝臟已發炎或輕度纖維化患者,並不符合健保治療規定。在最新的健保給付規定中,e抗原陽性患者必須肝發炎指數ALT超過正常上限兩倍,且病毒量高於20,000 IU/mL,或肝纖維化至第3級(F3,嚴重纖維化)才能開始治療;e抗原陰性患者亦有相似限制,需肝發炎足夠嚴重或有明顯肝纖維化才能治療。 關懷協會指出,WHO於今年3月更新B肝治療指南,最重要的是降低治療門檻,擴大治療對象,在以下情況下,WHO建議應開始抗病毒治療,包含1.肝纖維化達F2等級者、2.B肝病毒量超過2,000 IU/mL且ALT值超過正常範圍者、3.有相關共病者(如D肝、C肝、愛滋病毒感染或新陳代謝疾病)、4.ALT值持續不正常者。 雖然B肝病毒難以根治,但現有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安全有效且抗藥性極低,國際B肝治療指引均建議患者長期使用。臨床試驗證實,長期保持血液中病毒零檢出可顯著減少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並對肝纖維化有部分逆轉功能,同時能避免病毒的生活傳播及母嬰垂直感染。 關懷協會說,許多中年以上慢性B肝感染者無法得到政府健保給付治療,導致肝癌多年來仍為國人第2大死亡原因。B肝是肝癌主要原因,治療B肝可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若台灣全面開放所有B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幾年後定能降低肝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長期下來亦能減少治療肝病的健保支出。

Read More

台灣物種多樣性基因體發展學會成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加強落實物種保育及應用,學界、產業界23日合作成立台灣物種多樣性基因體發展學會(TBGDS),將建置多樣性基因體資料庫、嫁接產學研資源整合。 國內首個以落實保護台灣物種多樣性基因體特色、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台灣物種多樣性基因體發展學會」,23日在中研院舉行成立大會,標誌台灣物種多樣性研究將向前再躍進。 學會首屆理事長、國內遺傳及演化學權威、中研院士李文雄表示,基因體是物種演化根本,物種多樣性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台灣不但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更有高比例特有種及亞種。 他指出,自2000年人類基因序列解碼工作初步完成後,透過基因體解碼成為獲取物種特性進行各項研究的主要方式。但迄今科學家們對物種基因體序列資訊的了解仍然不足,須持續投入研究。 李文雄說,TBGDS將專注物種與基因多樣性的解碼研究,成為嫁接產學研資源整合與串接平台,並確保特有物種DNA及基因資訊不外流,鞏固台灣在國際生物研究領域的競爭優勢。 學會未來將著手建置物種多樣性資料庫,盼資料庫可協助學者研究培育抗熱、抗寒等物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