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不遠千里 尋筆有講究

各式筆桿造型,一來穠纖合度、別具美感,二來實用好拿,能夠永久傳家,在在是學問。 文/胡厚飛 攝影/張憲儀  身為工程背景出身,本人正是標準的「工具控」,若是工具不對,做事就渾身不對勁、不順手。我是如此,更何況整天拿著筆的文人呢?  毛筆作為文人日常書寫工具,所謂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已經充分說明了工具的好壞牽動結果的成敗。換句話說,毛筆的選擇會影響到書法水平的發揮。 古代工具控代表 ──歐陽詢PK王羲之  自從開始沉浸在書法世界後,常聽到一句話:「善書者不擇筆。」這句話看似挺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卻又覺得過於武斷。  一開始我不懂,只覺得歐陽詢這話頗有一番見地,直到開始練字後,才知道為什麼越是書法大家,便越重視選筆和用筆,甚至,有的大師用的都是專門訂製的毛筆。  毛筆是古人的日常書寫用品,想要寫得順手,講究一點是必然的事。翻閱了一些古籍,我發現不論是王羲之、柳公權、黃山谷、蘇東坡到趙孟頫,歷史上的這些書法大師,都留下不少尋筆的有趣事蹟,由此便可知曉尋得一支好筆的難度。  王羲之曾明確指出,寫得一手好字與毛筆之間的關係,善書者不但擇紙筆,還要精選紙筆。舉例來說,寫草書,要使用彈性強一點的筆,書寫速度快,選用表面滑的紙,行筆流暢、有勁。寫隸篆,書寫速度慢,可選柔性一點的筆、厚而吸水性強的紙,紙筆若是不對,絕對寫不出好筆韻。  根據史料記載,王羲之本身就會製作毛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自己給自己訂做毛筆。由此可見,王羲之絕不是一個寫字不擇紙筆的人,反而是對紙筆要求很高的一個人。把時間拉近到現代,張大千、臺靜農等人都相當重視「擇筆」的功夫,筆的好壞,更是直接影響作品的整體表現。 古今大師千里尋筆, 行走江湖執筆為刃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在〈試筆〉一文提到:「明窗淨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  唐代採以兔毛所製的筆為上選極品,專門進貢獻給皇室貴族,人生可遇不可求,號稱「紫毫」,就連「詩魔」白居易都寫過一首樂府長詩,以筆為刃,藉由〈紫毫筆〉來稱頌文人氣節與風骨的難能可貴:「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毫雖輕,功甚重,管勒工名充歲貢,君兮臣兮勿輕用,勿輕用,將如何?」  一支優質毛筆,對文人雅士的重要性,不亞於武林高手的神兵利器。然而,許多藝術家、書法家仍只是片面了解毛筆,對於真正理解材料與工序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  有幸,我在建國花市碰到張文昇老師現場揮毫,深受震撼,輾轉找尋到他的毛筆工作室,每週固定與張文昇老師見面談書論藝,從字體,一路談到毛筆,藉由他的分享,更加熟悉了毛筆之間的差異性。  要說對毛筆的熟悉度,張大千肯定是近現代書畫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一生與筆墨為伍,對於用筆極為講究。曾為了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毛筆,跑遍了各地尋求毛料與筆工,並且製定了不少的專屬毛筆。據說,張大千特別喜愛用上海楊振華所製之筆,每次訂製必定以大中小五百支起跳呢!  張大千眾多的毛筆收藏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在日本訂製的山馬毫筆與費心收集牛耳毫的「藝壇主盟筆」。根據謝家孝《張大千的世界》一書,張大千在倫敦聽到朋友告知一種相當不錯的貂毫水彩筆,便萌生到日本收購這種毫料,訂製毛筆的想法。然而,經過一番探查後,發現這並不是名貴的貂毛,而是來自黃牛耳朵內的毫毛。這種毫毛需要兩千五百頭黃牛,才可以蒐集到一磅的牛耳毫,由此可知,毫毛製成的筆相當珍貴啊! 善書者不擇筆? 歐陽詢也精挑毛筆  王羲之出身在名門望族,書法名家輩出,用的筆也多是珍貴的材料,相傳大書法家鍾繇和王羲之都是用鼠鬚筆。這種筆的儲墨效果一般,筆毛卻很挺健,寫出來的字挺拔有力,骨力雄強!因此,深受王羲之的喜愛,甚至絕世佳品〈蘭亭序〉都是由「鼠鬚筆」所寫成,讓後世人對這支奇特毛筆的興趣不曾停止。  說出「善書者,不擇筆」的歐陽詢,真的不挑選順手的毛筆嗎?事實上,歐陽詢不僅精擇毛筆,還是初唐名家中具有獨特品味的一位!歐陽父子以險折拗硬的風格聞名書壇,深受後世書家的歎賞,我想,或許和他們「父子獨得之秘」的狸心筆有不小的關係!  《負暄野錄》提到歐陽通以狸毛為心,外面包裹著兔毫製成筆。兔毫是毫穎中最為健勁的毛筆,把它作為副毛使用,這支筆的強勁銳利可想而知。  由此可見,歐陽詢仍然有自己選製毛筆的習慣,而且刻意選擇最適合他強硬風格的硬毫筆。 (本文摘錄自博思智庫《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一書)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我在南鐵東移

 詩/圖 林益彰 南國的孩子,南國 你為什麼能明白 眼淚是從心跳流下 如遠岸的潮汐 靜靜靜靜地聆聽 那幅橋下未竟的言語 南國的孩子啊,你好嗎你 如何才能明白,黑夜再 怎麼深長也無願徵收白天 太陽望向星星或月亮 月亮牽起星星指著太陽 時時時時代,終入砍伐的掌紋 依憑鳳凰花,離別的年輪 斑斕這遍面具所胚芽的天堂 不會有在或不在了,南國孩子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大人的挑食

 文/湯長華 插圖/國泰 幼時餐桌上出現草魚,家裡就有一個小孩可能可以吃到那條魚的魚卜,如果大人決定讓我們吃的話。外婆會熱鍋下油,爆香蔥薑蒜豆豉,把魚卜丟進去。看著那白色氣球在鍋裡滋滋作響,好像下一秒就要爆開,我既心急又緊張,不過還是抱頭走開,深怕它炸開把熱油爆得我一臉。可那白色氣球,真不是普通的好吃,口感煙韌 (註1)又有黏性,就像吃完一碗軟嫩肥透的肉燥飯,一邊咂嘴,雙唇上留著令人意猶未盡的微微糊膩感,加上辛香料與豆豉的提味,我總是在嘴裡慢慢咀嚼,懷著一絲惆悵吞下肚。 我問大人這叫什麼? 他們說魚卜 (ㄆㄛ 輕聲 註2)。 長大後到香港打邊爐,才知道人家那兒魚卜是一小山一小山的叫,震驚之餘,覺得人生錯過太多。 家裡還有一種食物上桌時,外公會問哪個小孩想吃?如果老大舉手說要吃,老二就會抗議:「妳上次吃過了!」 總之爭論不休。那東西跟魚卜一樣,一隻動物只有一個,爽脆彈牙。 雞冠。 稍微大一點,開始懂得跟大人搶東西吃。 外公胃不太好,外婆時不時準備一個大豬肚,裡面塞滿滿胡椒粒,用牙籤封口,加入耐心燉熬成一鍋噴香豬肚湯。我們爬上餐桌旁椅子,看外公用刀劃開雪白豬肚,胡椒粒嘩啦啦滾出來。小孩一人分得一小份,偶爾沒掏乾淨,一邊吃豬肚一邊咬碎幾顆胡椒粒,辛香衝鼻。趁熱把湯喝完,感覺四肢毛孔微微冒出白煙,即刻通體舒暢。 秋冬季節變換時,豬肚換成豬肺,搭配雪白杏汁。 盛上一碗,鼻尖飄來帶點川貝枇杷膏的香氣,嘴裡是柔軟帶爽脆,我瞪大雙眼揪著蒼白豬肺上粗大的血管橫切面,吃驚地在心裡猜想,這到底是哪個器官?外婆說杏汁豬肺湯很潤的,不過豬肺很難洗,叫我千萬別浪費,好好吃完。 從前人不讓孩子吃雞腳,說會撕書(功課會不好)。小學妹帶我去她家附近的夜市,買了人生第一袋滷雞腳。我好好坐下,聚精會神的啃,熟練的吐出一小截一小截光溜溜的雞腳骨。之後挑戰鴨掌,不過外面賣的白雲鴨掌大部分都去骨了,根本不費吹灰之力。看到弟弟連雞腿都啃不乾淨,或是看見妹妹把隔餐的土魠魚戳碎拌飯吃,我在心裡不斷搖頭,這些都不是我的菜。 如此飲食習慣漸漸走火入魔。吃東西專挑邊邊角角,所有大塊單純的肉,於我如浮雲。 寧願在大雪天或大熱天跟朋友坐很久的車到另一個朋友開的越南河粉店,來上一碗熱辣辣的牛肉湯,還有把湯粉蓋滿見不到底的片片蜂巢狀金錢肚、牛百葉。 去七股吃西瓜綿虱目魚頭,一次三到五個不等,慢慢把碟子鋪滿一根根吮(tshng)乾淨的魚骨。 半夜肚餓衝去老市區一個邊抽煙邊煮麵的女人那吃滷菜,必點滷雞肝(通常很快賣光),搭配她特製但其實也沒那麼特別不過很夠味的新鮮辣椒醬,肥嫩雞肝在舌尖散發出特有的濃郁甘味。 每個禮拜到相熟的魚店喝魚腸湯,偶爾台南湧進太多觀光客,老闆娘不好意思地跟我說,魚腸湯賣完了,頓時氣急攻心,盯著菜單十分鐘什麼也不想吃。 有段日子,去工作室之前,我總先繞到附近,跟個瘦瘦的女人買她的豬雜。 豬皮、豬腸、豬肺、豬小肚、豬咽管,包一大碗加了白蘿蔔熬煮的熱湯,一倒出來整間廚房都是獨特的豬味,美妙的台灣豬味。 偶爾沒機會去找瘦女人,就繞到黃昏市場找一家三兄弟買滷味,發現他們有賣滷豬肺的那天,我簡直像中頭獎。其中一個兄弟拿起一大塊豬肺:「妳告訴我豬肺想切多少錢,我幫妳切。」我:「你這一整塊都切給我,我好久沒吃豬肺了。」 他一定覺得碰到瘋子,而當晚我也沒把豬肺吃完,太膩。 漸漸的,我認出身邊愛吃「腹內」(pak-lāi)的朋友。這人看到下水湯必點,那人只吃菜市場阿香做的腰子,某人必定只跟某個阿婆預訂親手製作帶有大腸頭的肥短糯米腸,另一個只吃某上海女廚炸的肥腸,人海茫茫中我們相識,聚會吃飯像舉行某種有默契的秘密儀式,各自守護心中在意的那份莫名的堅持。 作者註 1:煙韌,粵語形容食物彈牙有韌性。 2:魚卜,粵語,即魚鰾。

Read More

<中華副刊><2020文藝雅集>序 愛的綿長

廖玉蕙 2020年4月,與孫女蔡知渝、蔡知諾,於時報文化公司拍攝新書出版宣傳小短片。  封德屏  不管兩代之間或隔代的祖孫,親情總是綿長如縷、歷久彌新。受惠於父母,親恩難忘,並身體力行澤被孫輩的,不知凡幾。我想這也是當今這個時代值得稱頌、彌足珍貴的傳統。  我自己的體驗很深刻。爸爸70歲那年搬來和我住,不是因為他需要我照顧,而是來幫我照顧兩個稚子。 兒子滿六歲要上一年級,女兒也要進幼稚園。《文訊》經常加班,母親看在眼裡,不等我開口,倆老就商量做了安排,爸爸住我家,幫忙照顧,讓我們夫妻可以安心工作。  爸爸軍人出身,身體硬朗,做事勤快。媽媽小爸爸十歲,45歲就當上外婆,從此一路沒歇息。我們幾個女兒、媳婦像約好似的,從大姊的女兒出生,一直到小妹的么兒落地,15年間11個內外孫陸續報到。媽媽一視同仁幫每個女兒、媳婦,做完月子帶孩子,直到上幼稚園。偶或小孩出生有些緊密重疊,我們姊妹兄弟就彼此協調。每年逢寒暑假,孩子們就回到清水老家,由爸媽集體照顧,那裡是他們的度假勝地。 溫小平 2019年夏天與孫子張以勒、孫女張以琳到台東旅遊。  我們都是離鄉北上求學、就業,等到成家有孩子後,爸媽就搬到台北。說是想全家團圓,免得我們牽掛,其實是他們放心不下,想多幫我們一點。的確,我們四個姊妹,不是公婆早逝,就是公婆年紀大或遠在外縣市。媽媽當時在妹妹家,照顧兩個小小孩,我因專職工作,重責難卸,為讓我無後顧之憂,所以委由爸爸入住我家。  當時沒有週休二日,倆老為了女兒分開,週六下午才回到他們景美的家,嘴裡笑說牛郎織女一週見面兩天,聽了其實有點愧赧心酸。 爸爸在我家住了十年。起初我還信誓旦旦地說,等我回家做飯燒菜,但爸爸實在不忍孩子們餓過頭,就煮上飯、洗好菜、燉好湯,只須我回來炒三兩樣菜。後來見我逾時下班越來越嚴重,乾脆一人全部包辦,還為我預留了飯菜。爸爸不像媽媽擅長烹飪,常和媽媽通電話,內容多半不離燒菜、烹調的方法。  這樣的全心付出,一直到兒子16歲上高中,女兒13歲上國中,爸爸才搬回景美,圓了牛郎織女朝夕相處的美夢。那時爸爸已80歲。 許多孩子的童年記憶,都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慈愛的照顧、陪伴,還有一些引人垂涎的飲食。我們家孩子早已成人,至今念念不忘的仍是外公的油豆腐鑲肉,和冬天裡一鍋鍋不同食材的廣式煲湯。 陳憲仁 2020年6月,與孫子陳泊安在台中烏日自宅下象棋。  我的這些回顧,應是很多人共同經歷的剪影。  同樣是親情,同樣是濃郁的愛,個人的體會,最大不同是當年為人父母者,難免管教嚴格,規矩甚多;而今日照顧孫輩,態度、心境已然不同。一旦晉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度過了打拚事業,工作家庭兩頭燒的艱難階段,多已退休在家,優遊創作,或旅遊養生,可以閒雲野鶴般安享老年。如果可能,相助事業工作正忙碌的兒女,進退更有方,能駕輕就熟地育養下一代,心情轉為瀟灑恬適,少了年輕時的焦躁急促,多了成熟人生的耐心自在。孫兒繞膝簡直就是退休生活的最佳調劑,怎麼看,怎麼可愛!  台北街道上,幾次偶遇作家朋友帶著孫兒玩耍散步,總是有說不盡的家常笑談,聽不完的生活趣事,完全冰溶了這些大作家、大學者平日嚴肅的形象。更可貴的是,他們也不吝於分享含飴弄孫的快樂心情,偶爾為文,描繪出令人稱羨的祖孫情。  緣此,在10月23日「2020文藝雅集」舉辦的同時,我們邀請66位作家、藝術家、學者參與,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當作家變成阿公阿嬤──祖孫情照片特展」,每張照片搭配百字的圖說。因場地及經費所限,我們只能小規模邀約。用照片記錄下祖孫互動的瞬間,相信,這瞬間將化為永恆,祖孫情滿滿的愛、滿滿的感動,將刻印在人們記憶深處。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夕落之前

 詩/攝影 閑芷 我想起遙遠的你 像天邊的星子 緩緩落進凝視的眸子裡 那是我們相遇的印記 燒起回憶的枝椏,熊熊地 熱烈地點亮夢的版圖 旅人有夢,如我有月光 等待著你的夕陽 把所有的欲說還休都放下 放到海的盡頭,或者 漸漸亮起繁華的橋墩旁 總有最後一盞燈喚醒黎明 或者安撫流浪的黑夜 你踩著餘暉而來 整片海洋為你搖擺 暮色之前的探戈

Read More

<中華副刊>縈迴

 詩/攝影 永緣 在無重量的字詞底下 靜索餘韻 海天一線,招潮蟹也在思量 以幾度仰角,遠眺 失聯的彼岸 雲朵常在藍天 捲起雪白逗號 往憶舊的南方飄去 伊人離去的白沙灘 棕櫚樹靜默倒影 連歸鳥也知道,一日將盡 鋪寫情詩,刪去如果 (如果)海韻聲聲,低迴 (如果)長浪襲來 但求留下一枚逗號 悄悄上岸

Read More

<中華副刊>心匠自得為高

 文/石紫 書法/張亮  人入中老年,我欣賞藝術絕不止是它客觀的呈現。  那陣子每天早上我到廣場運動,總看見一斷臂青年用大筆沾水在地上寫字......因為書與畫我們認識了。  張亮是天津人,他到北京做客,斷臂人不懼他人目光,他用水筆在地上寫書法,為了練字,為了省錢,為了只剩獨臂的命運;年輕人的字筆直,剛強,果斷,書法抓我眼,看久心很靜,漸漸便識得他的書法。  世界是喧鬧的,我們無法逃到山中去,但是可以鬧中取靜,看書法就是一法。難怪諸葛亮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喜歡嗎?」廣場有人問我。沒有斬釘截鐵回答「喜歡」的我,不是青年寫得不好,而是我年長甚多,偏愛書法的古拙之美。他的書法有體,猜想青年的筆墨審美能力有相當訓練。  斷臂青年書法有力,力量就在線條上,一目了然,更有技巧上的天真,聯想風雨吹淋、波浪翻騰時,似乎沒有盼頭了,但他寫出的書法,傳遞了求生的力量。他的字雖稱不上神品,也算逸品,因為技巧讓人體會一種新精神,我更另眼相看他不幸變成斷臂人仍堅持書法,字裡行間讓人看到從沒放棄生命的追求與夢想。  美是一種整體,源於自然,一種永恒不變的是內在的平衡,重心穩妥地居於筆勢之內,這道理,相信張亮比我更明白。在王季遷的「畫語錄」書裡看到他說書法美學的時代性,同一個「天」字或「地」字,比例卻不同;宋代寫得較方,明代寫得偏長,但不能因為發現了現代藝術之美,就說古代的美不是美;靜觀是充實的、是內省的、是自由的,張亮多年用心書法及筆觸,難怪現場總有老行家低語:「年輕人,好呀!人格涵養越高,作品越好。」  斷臂人更讓我聯想米芾:「心匠自得為高」,這一語道破藝術創作的天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咖啡‧色‧物語〉與無名氏的一杯情

文/離畢華 圖/盧兆琦  愛情是盲目的。戀愛呢?  譬如練「煎」情熱。  他就和一般男子無異,有深咖啡色的皮膚和一顆顆令人無法對焦的眼睛。半瞇著的眼睛也是深咖啡色,像在思考什麼。他兀自坐在粉紅色城門牆邊,城門邊上一個類似門房的拱門內,裡面塞了一間咖啡店。與其說是咖啡店不如說是賣拉茶的,因為一進門最先灌入鼻腔的是加了生薑的甜味,其次才在充斥各種花香調的體香劑裡,夾帶了咖啡香。黝黑的胴體穿了一件鮮綠的合身襯衫,弧形下擺一樣跟西方國家年輕人一樣露在藍色牛仔褲外面,亮點是他笑開來是露出白雪雪的牙齒,森森的。  沒見過如此悠哉的店小二,坐在店門外納涼並和同伴談天,在櫃檯點了咖啡,才見他施施然反身進到櫃台後,斯條慢理的開始煮水磨豆。沒試喝怎知深淺?  不知深淺如何論說愛與不愛?  拆開沒有註記身分的包裝,幫他脫下不知品牌的西裝、解開泛著油亮絲綢感的領帶……。交出去吧,敞開所有的感官去接收愛與被愛的訊息,因為知道僅只一次,過了今夜,甘醇與苦澀都是美好。  拆封當下,一股冬雪剛化、草地上躺著腐朽枯木,壓著土地上的地衣,發出既清新又略為成熟的氣息,比北印更北邊的味道。把這氣味磨成粉,像堆積屋角準備生火用的鋸木的屑。  或許是美式快速戀情般僅只一次,所以他品嘗後就顯得心不在焉,他的香氣如此短暫,僅能回味那個當下。  入口,舌尖正想追著那一分曾經的香醇,他卻急急抽離,表情寡淡無味,令人小小失望。如果暗夜寂寞,如此草草打發了倒也銀貨兩訖。  這麼短暫又淡薄的溫存,不知名姓也好,少了無謂羈絆,免得傷胃。離開艾芭麗奈村(Abhaneri)時,偏西的日光還是很強烈,以致很難分辨那堆等待修復的古建築頹圮的石堆裡有幾位從事勞動的人。  總之,都是同胞,都是手足,都是陌生人。像店裡頭那杯咖啡一樣陌生的滋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扇子場景

文/圖 柔之  今夏比往年還來得熱,用扇子的場景愈來愈多,用的次數也愈來愈頻。  最早讓人想到用扇子的場景,是炎熱天等公車的時候。為此,我還特地去生活百貨店買了一柄紙扇,外出等公車時,感覺熱而出汗就拿出來搧,消熱氣止汗。有時也有其他乘客加入搧涼。公車亭下坐著搧扇子的乘客,似乎喚起了甚麼。  好像回到了過去,人們過著自然生活的場景,特別是夏夜,坐在戶外乘涼,手中搖著蒲葵扇,大大滿滿的風吹著臉頰、頸間、甚至背胸,悠閒中享受著暢涼。  後來又換了一把檀香摺扇,輕輕的搧,搧出淡淡的香氣,好似涼風帶來花香,令人靈魂甦醒。咖啡館裡也有搧涼的時候,這是我個人獨特的經驗。咖啡館內開著冷氣,何以要用扇子搧涼,原因是人太多,又喝著熱咖啡,聲音也太躁,心上不涼快,所以不由自主就拿出檀香扇搧起來,至少有一股淡香風吹著心頭,頓生涼意,也就不在乎人多聲眾了。  跳舞也有用扇子的場景;跳敦煌舞韻時,我們都手持一把團扇,隨著古典音樂跳著各式的轉身和手姿,而畫出揮團扇最美的弧度,當然也有輕風劃過空氣,搧出涼意。圓面的白團扇,畫著綠荷葉,粉紅荷花,出塵入境,意境淡遠;輕輕搧著,好似真有荷風送香飄來。  另有一把絹扇是朋友送的,原是素絹扇面,是用來題詩作畫的素材。朋友好作畫,在扇面做題畫詩,我也學著:花可以自畫,詩卻要從詞譜裡挑選。朋友剛好養了盆海棠花,我便臨著花描畫起來;邊畫邊還要考量畫面的結構布局,另又選了一首詠海棠花的題畫詩:「一枕松風春睡足,夕陽紅過海棠花。」為了畫面的布局勻稱,詩要寫在恰到好處的地方,才顯得平衡有致,如同藝術品。待扇面字畫都完成了,才覺得「美」並不是那麼困難獲得。  另有一種扇子的場景是靜止凝住的,那是夏日去參觀文物展覽館看到的宮扇──一把絳紅色宮扇,輪廓有八個花瓣狀的弧形,圈起來像一朵花。扇面繡著含蓄雅致的花鳥圖,布局工整勻稱,花與鳥顯得精美細緻,不同一般常見的團扇,大概是古代宮妃所用。記得我當時寫了篇〈夏日團扇風華〉記述之。即使只是用眼睛參觀,也宛如執起「一柄清涼在握,揮動現代夏日的鏗鏘有致。」  扇子也不全然是搧涼實用的價值,有時竟是象徵性的「散」意。在英劇「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中,舊俄貴族帶著中國摺扇逃難到英國,英俄貴族之間的情誼,卻以一把美麗的中國扇聯繫了起來。一把把寫了詩詞,畫了畫的扇子攤在桌上;貴族們因過去的離散而更彌珍貴的舊情誼,在欣賞扇子時,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令觀眾動容:典雅的中國扇,恆久的情誼,這是我看過最美的扇子場景,雖然是在電影的銀幕裡。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過境

詩/攝影 簡玲 在一個停電的小鎮落腳 喝杯半涼的鹹茶 反覆摸黑我的前半生 光明之前 寫一封信給洪荒的自己 告訴這些年境況 現在,很想妳 思念的植被披覆 遠而近,娓娓道出 語境過盡,擷取姣好字句 投遞未知的新頁 如果流年莞爾翻轉暗戀 恰好剪一朵光,給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