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由元好問的雁丘說起

▉程奇逢 被稱為COVID-19的疫情,從冬天到冬天,整整一年,給全世界帶來無盡的痛苦,日月無光,哀聲遍地。 昨天終日大雪,雪霽,朋友發來一微信,「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這是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中的幾句。開頭三句,盡人皆知,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原詩有序,元好問16歲時赴太原應試,途中遇一張網捕雁者,他網到一雁,把它殺死,另一隻逃脫,卻不肯離去,悲鳴不止,後竟自投於地而死。元好問聽了十分悲哀,買下兩隻大雁,葬于汾水之上,壘石而識,號曰雁丘。這首中國詩詞的瑰寶《雁丘詞》也因此而生。 在疫情下讀這首元曲,竟別有一番感慨。元好問是由雁而及人,我不由得由人而及雁。 春秋兩季,雁行南北飛遷,飛行中的大雁,紀律嚴密,老雁引領,長幼有序。 民間傳說,大雁情深意長,雌雄相配,無論哪隻先死,剩下的一隻孤雁,不再找其它伴侶,所以有「雁孤一世,燕孤一時」之說。唐王勃《滕王閣詩序》:「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大雁與人無杵,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要捕之食之? 人類從爬行到直立,到學會使用石器、長矛、弓箭,進而製造槍炮,開始以強勢物種的面貌宰製這個地球,對任何動物生殺予取,而不顧及生物圈本身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巨大完整的生命系統這一事實。當「科技」進一步發展,人類甚至對地球本身進行榨取、污染、損毀。 然而,野生動物既然是地球生物圈的一員,他們也會對人類施以對抗報復。最常見的就是瘟疫,傳染病。病毒恐怕是地球最古老的居民,它可以直接殺死人類。各種存在久遠的動物也會與病毒合謀,以病毒宿主的身份加入對人類的戰爭。整個近代史上,人類的殺手天花、瘧疾、霍亂、麻疹、流行性感冒,都是從動物的疾病演化而來的傳染病,1959年就有了人類感染來自猴子的愛滋病病毒的記錄。 傳染病對人類巨大的殺傷,殷鑒未遠。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西班牙大流感就殺死了2100萬人,遠比大戰中士兵平民死亡的總數為多。黑死病(腺鼠疫)在1346至1352年間殺死歐洲1/4人口,薄伽丘的《十日談》為那次瘟疫作了旁證。美國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在殖民者到達美洲後的一個世紀,當地人口減少了95%,主要是被殖民者帶來的天花等疾病殺死的。 元好問葬雙雁,立雁丘,寫《雁丘詞》,「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我覺得他用這種極具儀式感的方式,已替人類向那隻被殺的大雁和那隻殉情的大雁道了歉。然而,當此全世界疫情肆虐之時,隔著800年的時光,向雁丘回望,我仍懊惱不已,人類似乎並沒有真正懺悔他們的傲慢與無限擴張的野心。如果這次疫情能夠迫使人類謹守生態平衡,對大自然保持永遠的敬畏,則幸甚。 ▉王鼎鈞 元代文學家元好問看見獵人捕雁,雁殉情而死,「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當代畫家李山不吃肉,畫很好,人憔悴。他並不信佛,素食的理由是追求公平,他也有一問:「它也是一條命,人憑什麼把它吃掉」? 我曾和他討論「食物鏈」,高級動物吃低級動物,低級動物吃植物,植物吃肥料,弱肉強食!可是人死以後,屍體分解,變成肥料,由植物吃回來,天道循環,無論吃和被吃,也算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李山兄好像用不著生那麼大的氣? 2020這一年,新冠狀病毒在全球各國流行,它最後破壞患者的肺,使人死亡。 從電視看世界,醫院爆滿,殯儀館爆滿,火葬場爆滿,拿體育館和學校教室當病房,公園改作停屍間,農田下面是千人塚。這飛來橫禍又一次印證了環保專家的警告,人對大自然掠奪破壞,不能節制,大自然要用種種災害反撲。專家言之有據,不過仍然有人懷疑,人類在用兩隻手撲蝴蝶的時代就有瘟疫,在一刀只能殺死一隻雞的時代就有旱災水災,那時候大自然又憑什麼生那麼大的氣?許多人懷疑「反撲」是戲劇性的說法,難道病毒也有意志,有情緒,也臥薪嘗膽、生聚教訓? 人類在工業時代選擇保留了漁獵時代、畜牧時代、農業時代的飲食習慣,這種發展出乎人性。人有缺點,人性掛帥終有一天出問題,中國古聖先賢開出的藥方是抑制人性,逆水行舟。到了西方,病人不合作,看看這一次新冠病毒大流行吧,死亡率節節升高,由每十九分鐘死一人到每三十三秒鐘死一人,教你戴口罩你偏不戴,教你別參加宴會你偏參加,教你別到風景名勝區旅行你偏去人擠人,現世報就在眼前,人散以後有人病,病患中有人死,居然有那麼多人視死如歸! 西方聖賢說,順應人性而生的問題,不能用逆反人性來解決,仍要順應人性求出路,他們主張把強暴犯送進戀愛訓練班,反對施以宮刑。人性只注意眼前的利益,不注意久遠的利益,只注意個人的利益,不注意全體的利益,這就說到排碳。現代工業排出太多的碳氣,使氣候變化,終有一天人類無法生存。這也是人性造成,你要他減少排碳,不會成功。那位曾經蟬聯世界首富的大資本家說,他已捐出數十億美元,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既能減碳,又能使資本家賺錢。如果他們能順應人性,發明出一種東西來,把它滲進汽油裡,混進煤碳裡,使燃料完全變成能量,沒有碳氣排出來,現在每一加侖汽油大概能使汽車行駛27公里,到那時每一加侖汽油能使汽車行駛32里。有此奇貨,商人自然爭著賣,工廠自然搶著用,減碳輕而易舉。 說時快,那時慢,千呼萬喚,對付新冠病毒的疫苗總算研發成功了,這玩意兒既能防疫又能賺錢,正是上應天理、下順人情的奇貨,但願一針下去,省卻防疫的一切清規戒律,等閒結束了顛倒眾生的新冠時代,人性鬆綁,人心大快。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在黃昏飲一杯梅酒

▉李子 陪丈夫去參觀建材展,簽到時送了一瓶梅酒。黃昏,我坐在三樓陽台,品嚐梅酒的酸甜,咀嚼堅果的酥脆,詩集陪我進入蒼芒暮色。 回憶爸爸年輕時愛喝酒,每晚飯後都要喝一杯,配點花生米,在燈下寫功課的我們喜歡爸爸喝了酒後微醺的笑容,偶而,我們去要點花生吃。平時他可嚴肅了,他坐上主位才可開飯,飯桌上不准聊天,有時弟弟一個搞笑動作,我們只能掩嘴偷笑。 爸爸需要出門應酬,有時很晚了,我們都上床了,聽到他一路唱歌進家門,就知道他喝醉了,爸爸酒品不錯,不生氣不罵人,只會變得話多變得愛唱歌,台灣民謠、日本歌謠,一首接一首,好像他置身一個夢幻的國度,又彷佛回到童年那般的純真歡樂。 爸爸是長子,一份薪水要養父母弟妹,還有我們一家八口,爸爸的堂弟們各個讀好書坐辦公室,而他則靠一手工藝,電銲鑄鐵敲打,換了一家溫飽。媽媽連續生下三女後,大弟的誕生讓他決定自己創業。 創業維艱,爸爸帶著徒弟到日月潭大觀電廠工作,一去數月,在沒有電視、手機的民國五0年代,深山寂聊的夜晚,師徒二人閒來無事喝喝小酒解悶,也許就是這樣養成飯後小酌的習慣吧! 一次爸爸休假回家,興奮說起蔣總統伉儷來視察水庫,他看到蔣夫人的風華絕代,深感榮幸。 有一回爸爸喝完喜酒,在回家路上突然鬼打牆,機車繞了半天找不到回家的路,酒意甚濃的他居然在馬路邊睡了一覺,醒來後爸爸從此不再喝酒。 我在陽台黃昏喝一杯梅酒,暮色四攏,社區開始有下班放學的車馬喧囂,當天空暗到讀不進去詩句時,我讀天空的雲朵,讀爸爸當年飯後飲酒的笑容,酸酸甜甜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走動的親師情

■每真 開學初,走訪班上的學生家裡,一方面想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一方面想與家長建立初步關係以利未來親師溝通順暢。 偏鄉田野小徑,學生騎著腳踏車在前頭引路,我開著車慢慢跟著,還好,學生是最棒的導航員,讓我能精準的到他們家做家訪的工作。家長笑容可掬的歡迎老師,我簡單的介紹自己,阿嬤殷切的娓娓道來:「這孫子兩歲就跟著我,我承諾我兒子要把他的小孩帶大。......」我給阿嬤一些肯定與鼓舞,也告訴她我的職責。 隔天,又是另一戶偏遠地區,阿公懇切的與我聊孩子的樣貌,單純又善良,回家時阿公拿兩袋龍眼乾給我,說是自己烘焙的。盛情難卻的收下。 又到一戶農家家訪,孩子帶著媽媽來迎接我,到了透天厝,他拿著飲料請我喝,聊聊家裡的狀況,我說明班級經營理念,回家時家長又拿了自種的絲瓜給我。 放學載著孩子一起回家,車行過許多農田、小徑蜿蜒著,經過一座小魚池,看到三合院。父母離婚,媽媽帶著孩子回娘家住,媽媽到遠地工作,一週回家一次,女孩和弟弟都由外公外婆看顧,外公很健談,誇讚孫女跑步很厲害,升國中時很多學校爭相邀請她去讀,最後選擇就近讀書......。交流了一些對孩子的管教想法,外公拿了四甕自己做的醃漬綠竹筍,要我帶回家,我的推辭仍被阿公的熱情所折服,阿公對自家的產品很有信心,也教了烹煮的方式。 接新的班級,開學二週,利用放學時間家訪,十五個孩子除了兩個外縣市的孩子外,其他的陸續家訪完畢,聽到孩子們許多不同故事,有些故事讓我想掉眼淚,單親、隔代教養,看到孩子天真的笑容,我收起憐憫之心,也決定展現笑容,和孩子們一起創造屬於他們的青春故事。

Read More

〈中華副刊〉感謝如此善意相待

■琹涵 最終,學長依舊遠逝,留給我們無盡的哀思。 仔細想,像他這樣的才子其實是不多見的。文武雙全,才情多方。吹口琴,下象棋,寫古典詩,全都得獎,還喜歡足球、田徑賽…… 我和學長是怎麼開始聯絡的呢?大學時,學長高我們四屆,同屬中文系。因緣來自後來他娶了我的室友,還是我大學的同窗。交情自然有些不同。 我們都在教育界服務,可是,我在台南,他們在桃園,相距遠,加以彼此都忙,後來我調回台北任教,在更久以後,我們相繼退休。這一來,應該比較空閒了,卻驚聞學長罹癌,情況不好,然而,到底命大福大,居然逃離死劫,其實是妻子賢慧,全心照料有功。 那時候,我正忙著替班上同學做新的通訊錄,幾年以後又重新修訂了一次,常有電話聯絡,有時候,是我的同學來接,有時候是學長。 我寫散文,學長寫駢體文。當然,後者的難度高多了,有時候,我們在電話裡交換一些看法,多半是文學。我年年出書,還不只一本,每次出書,就趕緊給學長伉儷寄書。學長看書快而且認真,逐字細讀,逐段推敲,且多有高見。我常要在電話裡聆聽他的心得,有時候他覺得某段或某句不好,甚至建議我該如何改寫,可見有多麼的用心!有時我接受,有時沒有。畢竟我們為文的風格不同,他剛強,我柔弱。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如此看重你的文字,希望你更有進步,單憑這樣的心意,多麼令人感動! 我們打的第一通談詩論文的電話是在2009年11月。往後,每周會有幾次聯繫。每次,學長都客氣的說:「多有打擾,不好意思。」實則受惠的是我。 學長研習駢文多年,出自駢文大家成惕軒教授門下,那時還在讀大學,後來學長用功日勤,大有精進,終究成了海峽兩岸知名的駢文家。積稿豐富,車載斗量,居然都未出版,而駢文的用詞高深,也很難交由他人處理。後來在友朋的不斷催促之下,幸好這些年來,他出了兩本駢文選集,洛陽紙貴,享有盛名,在台灣早已無人能出其右了。 學長的癌症治療,就在即將滿五年時復發,電話裡的聲音聽來還好,未見有任何異樣。由於我們除了在大學校園中曾經見過,然而時空都太遙遠了,至今不曾見面,我也以為,只是單純的談文論藝,這樣的友誼更符合我希望的簡單。 今年春天我忙著出書,書寄出時,我竟然接到學長辭世的訊息,心中的悲痛無以言宣。我知道,再也不會有人像他那樣看重我的寫作,一心冀望我能越寫越好,在寫作的長途中,我失去的是難得的良師益友。 十多年來,我由衷感謝他曾經在寫作的路上如此殷勤指導和善意相待。 我曾經讀過蘇東坡的〈昭君怨〉,是送別故人柳子玉的一闋詞: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意思是:是誰在吹弄優美的笛聲?驚醒了我今夜難得的好夢。新月彎彎,離愁如煙瀰漫了整個江上。 該是道別的時候了,卻依然有所眷戀而不願離去,但是等到明天深春時節,風吹花飄零更是惹人離情依依,飛舞的花絮為我追送友人遠去的小舟,江水卻像是全然不知我的心意似的,自顧自地奔向東去。 這詞優美哀傷,卻又如何能全然道盡我們心中送別時的傷痛與淒惶? 學長一生長於富貴之家,加以娶妻賢德,注定了此生的幸福安樂。留下的著作是他對紅塵最美的祝福。 願學長一路好走。

Read More

〈滄海集〉與琴同行

林淑卿 天飄著雨,驅車來到台南後壁本協庄,踏入主人家客廳,印入眼簾的是牆上掛滿了傳主自製的二弦琴,紋路自然優美。 七十九年次的林宗範,年輕的外表,內裡卻住宿著一位熱愛傳統文化的老靈魂。國小三年級,他看見伯公製作二弦琴,有樣學樣,也為自己製作一把琴。 無師自通努力鑽研製琴,養成期冗長,二十多年來,他堅持用風吹日曬後,退役牛車的櫸木製琴,櫸木製作的琴,音色穩定。並成立了月琴工作室,致力推廣傳統樂器文化。 林宗範堅持傳統製琴的好手藝,受到「中華文化總會」選入匠人魂之列,蔡英文總統親自頒發錦旗,肯定他的製琴功夫。 林宗範自學彈唱月琴,因住家後面一片墓塜,經常目睹出殯隊伍及牽亡歌團,跟著吟唱,久而久之便朗朗上口。為了追尋更貼近傳統身段、服裝、唱腔,自願彈琴,一路跟隨牽亡團老師傅學習,高中畢業後成立「風中燈牽亡歌團」。牽亡歌團在台灣興盛期,差不多在民國五十年代,起始於台南「麻豆」十八嬲,發揚於「善化」、「下營」,只要打著二地之名,所到之處備受尊重。 牽亡歌早前,是迎神賽會的陣頭表演,從喜事演變成喪事儀式是從「善化」開始。牽亡歌接引亡者至地府的黃泉路上,再到地獄接受審判,以吟唱安慰生者宣洩哀傷情緒,勸孝盡忠、警惕人心。 牽亡歌的主要人物之一「尪姨」,是位女性靈媒,還有法師、老婆、小旦。 以前他們的服飾有別,一場吟唱下來,需要三小時,日漸式微的牽亡歌,時至今日,服裝不分,吟唱時間也縮短為一小時。翻閱林宗範案上的牽亡歌,更了解尪姨靈媒的角色義涵。 「地府花園市尪姨:亡魂行到花園口,汝就趕緊跳過溝,面前一欉見笑草,楊桃開花結五溝。 老婆:亡魂行到花園邊,遊賞百花好景緻,在天之靈來保庇,保庇好花來投枝。 小旦:行到花園的路途,緊求花公跟花婆,栽花換斗求好花,庇佑子孫好結果。 法師:牽亡行到花園界,看見百花招招開,好花一年開一擺,好花出有好人才,亡魂遊賞百花隨本壇娘媽對這來。」 牽亡歌的殯喪儀式,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轉移,土葬改為火化進塔,以及對吟唱語言的不熟悉,時下年輕人,即將看不到,學不到,以前殯喪儀式的濃厚人情味,也將隨之不見了! 林宗範父親林俊良先生,對於孩子一路堅持走一條,跟時下年輕人不一樣的路,持著的看法是:「只要不行歹路,做他興趣的事情,我都支持!」 不管是製作弦琴,抑或彈吟牽亡歌,林宗範堅持為日形凋萎的傳統文化,挑擔起使命感。初始的接觸,注定一生的相伴,他精亦求精,更捨不得放下,那就拾階而上,為祖先留下的傳統文化,努力邁進吧!

Read More

〈滄海集〉五七五臺灣俳句菁英會3

〈詩友〉/ 顏曉曉 虛擬喜相逢 同杯暢飲俳句歡 鍵盤敲打心 〈文字〉/游鍫良 螞蟻爬上眼 刺激心識再發光 鋪陳力道強 〈 花海 〉/南橋思 斜陽照錦簇 風華姿色拋美目 總在回眸處 〈巡檢員〉/史材鐺 行舟文學海 遊歷山水字樹林 巡版顧俳園 〈 輕快 〉/Y.Chen 水舞綠波漾 和煦風暖心舒暢 歡欣共向陽 〈舞之韻〉/林明樹 嫵媚創新影 凝目迴旋景色生 姿韻意無窮 〈走過〉/張威龍 濤聲洗流光 白雲去留無意想 浮生滿風霜 〈 花毯節 〉/Linlin 繁花綻笑顏 蜂蝶穿梭躍樂章 譜一曲馨香 〈法華經〉/德清 清芬一朵蓮 從心底綻放莊嚴 留香唇齒間 〈題畫〉/林正義 境心兩相契 尋落辭句卻遲疑 鸝花怎賦詩

Read More

〈滄海集〉貝魯特黃昏的蘑菇雲

—2020年8月4曰下午6時,貝魯特港大爆炸事故 張堃 傍晚時分 轟然幾聲驚爆 從電視機的螢光幕 炸開了一片地中海的天空 夾雜著灰暗的恐懼色系 旋即凝聚了血褐色的一朵蕈狀雲 如猙獰巨獸般 盤踞在港灣的上空 隨著縷縷硝煙,隨著此起彼落的慘叫聲 隨著來回奔馳救護車的嘶啞呼嘯 隨著鏡頭掃過 嶄新的廢墟 才醒覺 這決非電影場景 也決非嘉年華會的煙火 更決非紀念原爆的記錄片 難道是殘忍沒有人性的惡作劇? 否則,恐怖襲擊 怎麼無人出面承當 難道是假新聞? 不然,怎麼新聞報告 一再重覆的禍首硝酸鞍 不見聖經記載 可蘭經也未明列? 無論真相大白,還是 假相已經模糊難辨 傍晚浮懸在貝魯特天邊的蘑菇雲 终是黎巴嫩難忘的驚悚夢魘 現在,貝魯特東城的基督徒 和西區的穆斯林 都在一起追思禱告 不管死者去了哪一個天堂 在濃煙雲層之上 他們全都永生 回不來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色斷想

■黃克全 46.你以為愛情必須有個對象?不,不是的,愛情的滋生是緣於某句話,某個眼神,某些似有若無的雲煙。甚至,某個錯誤。眼神、雲煙、錯誤會留下,成為發動力量的主體。 47.寫詩,寫小說都為了紀念自己,然而,竟也都是為了拋忘自己,拋忘自己的哀苦和歡樂。為甚麼要拋忘歡樂呢?因為,歡樂終究也要走向虛無幻滅。 48.我們不只靠吃喝玩樂活下去,還靠人生觀。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我們經常活得很,很辛苦,很失敗。 49.只有在愛中沒有失敗,即使愛常使我們頭破血流,傷痕累累。 50.人生可笑,我們不得不哭;人生可悲,我們不得不笑。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電動牙刷

■李治中 阿姨在浴室門口喊:「快來刷牙,差不多要睡覺囉。」阿凱快步跑到阿姨跟前,接過一個刷頭,同阿姨一起走進浴室。 我從一旁見著,心裡困惑,那個刷頭看起來並沒有可握的柄啊。更晚一點的夜裡,我假裝上廁所,走近浴室的洗手台前。 那是一個我沒見過的東西,立在架上,像個小型的、纖瘦的石膏像。我拿起來握在手上,沉甸甸的,上面有幾個按鈕,底部一個孔座則似乎是充電用的。架上另外擺了三個刷頭,底部套著的線圈,顏色各異,推測是使用者用來彼此區分。 我猜想,這大概就是——電動牙刷吧。感覺是個好東西,也好想用用看,握著竟不想放下了。 回到床上後,輾轉難眠。一直覺得阿凱一家和我們家哪裡不太一樣。如今,這所有的不太一樣,凝縮成具體的電動牙刷,直挺挺地彷彿就立在眼前—— 阿凱的媽媽是母親的大學摯友,爸爸則在外商公司工作。年紀略小於我的阿凱從小跟著父母到處跑,在歐洲各國都待過一段時間。上回阿姨和我們分享阿凱小時候在歐洲唸幼稚園的趣事,還讓阿凱當場表演了幾句法文。上台北與阿凱一家碰面,或者暑假他們一家來宜蘭我們家裡小住幾天,家裡總會收到鵝肝醬或者其他新奇有趣的東西。 一次,爸媽開車帶著我們,去到一家飯店和他們碰面,記得是個有華麗大廳、黑西裝服務生以及寬敞電梯的地方。一陣子沒見了大人們興致很好,一路閒聊到深夜,阿凱爸媽於是建議我們訂個房間,留在飯店過夜,說是服務好,且價格比起國外也真是便宜多了。 媽媽跟阿凱媽媽問了價格,轉身與爸爸小聲討論後,謝過他們的好意,帶著我們離開飯店,驅車前往教師會館。也不知是出錯還是怎麼了,會館只準備了兩組牙刷給我們一家四口。蒼白、難用、揮不去的廉價感,是我用了該牙刷、住了該會館後留下的印象。 十二年後,我大學畢業開始工作,領到第一份薪水,除了添購衣物,應著某種召喚,也網購了一組電動牙刷。牙刷送到後,我立馬拆開包裝——和記憶中的款式非常雷同,我緊握著走進賃居處共用的浴廁,開燈,關上門,摸索了起來。 按電動牙刷內建的設定,每三十秒有一次較大的震動,上下左右,完成一次刷牙是精準的兩分鐘。我刷了一次,咋咋嘴,嫌不夠,又兩分鐘,用舌頭觸觸牙齒,然後再兩分鐘……不必再費勁地每兩顆牙左右刷二十下,按鈕按下,無數微細的震動開始,只需讓刷毛一一貼過每顆牙齒,優雅而從容。 電動牙刷每分鐘上萬次的震動在口腔裡帶出一種獨特的嗡嗡聲,一種好迷人好讓人陶醉的聲音。我感覺一種更省力的、更好的生活似乎就要開始。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尋常人生多美好

■王如斯 我在安寧病房擔任志工已兩年,眼中吸入許多陌生,沉重的人生畫面。曾有人問我,兩年來學到甚麼?我的答案很簡單、也很俗氣,那就是「知足」,而且越普通的事,我越知足,例如吃飯,如廁、行、立、坐、臥,在靈堂前恭恭敬敬為父母送行,而不是讓老人家持著木棍、淚眼哭乾地往棺木上重重一擊,以示責備「膽敢撇下父母先走,不孝!」,這些事看似尋常,卻非人人皆能行之無礙。 他才三十歲出頭,因食道癌末期入住安寧病房,學生時代是籃球校隊、畢業後從事餐飲業,他的生命就像一艘搭載著掌聲、加油聲,及各式美食的船隻,繽紛多彩又色香味俱全。 罹病後他一直由母親照顧。初入院時他尚能吃些柔軟的食物,生活也能自理,鹹粥跟冰淇淋是他的最愛,縱然每一口都是挑戰,但吞下的每一口也都是成就。吃完後拍拍肚皮、打個飽嗝、甚至放個屁,對他都是病況還不太壞的象徵,更是隱藏在黑暗幽谷裡的一線光。他的母親曾偷偷問我:「他能吃能喝,不大像是末期,醫生是不是看錯了?」我只能拍拍她的肩,微笑以對。 聖誕節時,病房舉辦音樂祝福,當樂團到他的病床前為他唱歌祝福時,他的母親緊握他的手,彷彿害怕隨時會失去他。在安靜聆聽時,母親不時悄悄拭去眼角的淚水,他偷偷地看看母親,將母親的手握得更緊。其實他的年紀跟樂手們相差不多,但因重病的輾壓,讓他們看起來彷彿相差了一個世代。我想像著他當年叱吒球場的英姿,以及烹煮、品嚐各式菜餚的盡職與專業,任誰都想不到,他的生命航程竟如此短暫。 漸漸地,他更形削瘦,宛如一具穿著衣服的巨型骷髏。癌細胞在黏膜、淋巴、骨頭蔓延,自行行立坐臥、如廁、沐浴已是奢求,無法進食,只能靜靜地吞嚥痛苦、無法平躺入眠,那會令他呼吸困難。他堅持不讓母親幫他洗澡,但勉強答應我們志工協助他沐浴,縱然已疼痛到全身顫抖,卻仍難掩臉上的靦腆害羞。那日幫他洗澡時,他對我說:「我現在連走路、上廁所、吃東西都不行了,更不能躺著睡覺,一躺下就不能呼吸。眼看著就要讓我媽媽這個白髮人送黑髮人,我是大不孝,如果照古禮,我媽媽是要用棍子打我的棺木的。」浴室外傳來他母親的聲音:「你放心!我不會打你的棺木,我只會感謝上天讓我們這輩子可以做母子,我會很堅強!」但我知道,藏在堅強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不得已。事後他的母親對我說:「他確實不孝,讓我的心這麼痛、為他流這麼多眼淚。」但不孝子的內心何嘗不是也藏著巨大的悲哀、無奈、與恨? 夕照如血,他終於卸下病痛及曾有的風華、裝著大家給他的祝福,啟程前往彼岸。他的母親告訴他,他可以躺下睡覺了,好好睡吧!睡醒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了。 送走他後,我去超商買了咖啡、甜點,咨意享受咖啡的香與蛋糕的甜。我想起我的媽媽照著自然律比我先離世,沒有讓我變成令她哭斷腸的「不孝女」。我想到自己可以自理生活中的一切,甚至還有餘力服務他人。等下回到家,我要好好泡個澡,躺下好好睡一覺,尋常人生多美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