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磻
斑馬若是悶悶不樂,為此感到厭煩的獅子也會覺得無趣,離牠遠去。
〈月影下,人生足別離〉
不懂珍惜自己的人,早該被蒼天當作生物鏈的瑕疵品丟棄。
人能獲取的生命經驗,無論多寡,都是實踐覺悟之道,也是成就這一生最光耀的勛章。對人生一知半解,就不該有活受罪的疑惑,因為生命不完美,所以才需要活著去完成。
櫻花代謝如常,人命亦復如是。月影下,花開花落,愈能見著生命的喜悅光芒。人應當在領受櫻花綻放的美好深處,下意識珍視生命,然後還必須在茫茫世間的短暫生存,感悟有緣遇見生與死的必然。
屬於京都比叡山延曆寺下屬寺院的伊崎寺,是座千年寺院,位於琵琶湖東岸,流傳僧人從高七公尺的一塊木頭跳板,雙手合十,縱身躍入琵琶湖,祈求人類和平,隨後,再由停泊湖面的船隻接應上岸;這是天台宗僧人修煉卒業的傳統儀式,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
跳水儀式的正式名稱「棹飛」,「棹」為「人生」之喻,屬於捨身的修煉,是為了報恩、救助他人、犧牲己身,一心向佛的修行,以跳入水中為象徵,完成輪迴含義的重生儀式,日本佛教界視為終極的覺悟之道。
竭盡心力修煉是尊貴的,要是受不了修煉之苦,中途放棄,最是麻煩了。
明白自己的能力限度,做不到就放棄,若是別人不允許你放棄,那是對方會錯意,不自量力而勉強行事,是自己錯謬。因此,遇上有人「好言相勸」,不要後背對方,還摀蓋耳朵,那是一種羞辱行為。
為了修身養性而煩惱有什麼用,只要付諸行動不就好了,敷衍、搪塞什麼的,別無意義。想到要安心,就去靜一靜;想要雲遊,就去走一走,不需藉口,更不要把自己搞得像無知懦夫。面對煩憂,最好的方法是挖空、閉鎖它,絕情拋棄它。你有很多時間追尋,哪來閒空心煩,遇上每件事都要真誠以對,像僧人跳水修煉,面臨麻煩,就去靜心;沒有希望,就去創造。胸無大志混日子,是不可能成為像樣的大人。
〈沾了一身落花殘葉〉
人生好比鞦韆,在痛苦和歡樂間來回擺盪,時高時沉、忽急忽緩;而人必須以能承受的氣力走過由歡樂和痛苦、喜悅或悲戚鋪設的路。
被歲月牽著走,唯有秉持智慧和虔誠的出離心,人生路行來才會舒坦。電影《小丑》有句歌詞:「笑比淚更沉重」。生死尋常,何須以殘酷手段終活?苦惱紛亂,鬱悶穿心,能活到七、八十歲,不就該對沉重生命付諸一笑?
不快樂並非表示不要快樂,但不快樂會使人喪失動能,失去理解音樂之美,感受戲劇奧義,或捧讀文學名作,接受心靈震盪,為之落淚的感動元素。
斑馬若是悶悶不樂,為此感到厭煩的獅子也會覺得無趣,離牠遠去。
人的一生終究需要演繹簡單生活,即使浪跡天涯,奇蹟或精采也不會時常發生在同個人身上。
經書說:「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見其現在因。」如若悟出過去、未來因果,便不該悲歎。日本戰記文學,描述平安王朝平家與源氏兩個家族,為爭奪政權而掀起一場災禍戰事的《平家物語》,有句話:「岸邊櫻已落,池上花盛開。」撥開繁茂的春花夏草,五蘊世間,所見景物俱感新鮮!
活著就會老,腦袋可不是為了戴帽而存在,若生活遭遇煙塵包圍,要用心找尋能為自己照亮行路的明燈。人生好似走在吊橋,時刻搖搖欲墜,面對揣揣不安,要有樂在其中的非凡氣魄。因為有悲歡離合,有危機四伏的不安,才顯露歲月奈何。記著,就算全世界都在下雨,你的笑容一樣可以是陽光。
缺乏纖細思維的人,會對纖細過敏。我的一生,過度敏感,總是比想像中嚴重,惟恐憑空造作,為自己一生碌碌無為而感到愧疚不已。
上蒼曾如此誠心庇佑人們的所有作為嗎?庇佑人們行為的並不是上天,那也不是天的份內事,是人心中的信心庇佑自己,是人的善念拯救自己,信心和善念才是生存在苦海人間的護身符。
〈厭世者以秋色向黃昏道別〉
人不是「總有一天會死」,而是「隨時會死」,既然生而為人,就該面對死亡。人生不過是一場空無,要什麼?急什麼?
日本寺院流傳不少生死名言,稱「禪那」,要人頓悟死亡之前人人平等;親人會離開,自己也會死去;時間不等人,因此「你也會死」;活著時,身心時常受創、遭人背叛,比其死亡,這種傷害算是小事,所以,除了死亡,其餘都是擦傷。
旅行日本,常見「禪那」,領受人的生存,必須跟社會往來,與人接觸要懂得感恩,常說感謝,所以說「你覺得『謝謝』的相反是什麼?」以及感覺日子過得不好,那是因為不認識自己,只懂欣賞看得見的優點,不肯承認未見的缺失,因而要勉勵自己「這樣很好,辛苦你了。」
還有,人喜歡計較獲得多少?失去多少?經常灰心,認為自己一無所有,這時要告訴自己「活著,已是賺到了。」生活遇障礙,障礙如高牆,有人當它阻隔、難過的關卡,所以「翻過的高牆,會成為人生盾牌。」
身體很衰弱,特別是遇上失去重要的人、被失敗擊潰,彼時,周遭不管什麼,都想牢牢抓住,不讓自己倒下去,這時候,需要骨骼協助撐起一片天。支撐自己的骨骼越多,就會形成支撐起快要倒下去的人,強壯的力量。
活著,會貼近生死,所以要學習領悟。
當心情低落,靈魂疲憊,厭世感相繼而來,內心苦悶,有人會捧起書冊,陪坐夏日樹蔭;要不閱讀,要不散步,身體、靈魂總有一個在行動,只能這樣,不必勉強去做不情願的事,如學藝之人,技藝未達精熟,要暗自苦練,深藏不露,一旦學成,才現身眾人,這實在是令人豔羨的作為!
身體存在,就是不能承受遭病魔俘虜之辱,人的肉身做不回原來的自己,好比最初會來到天地世間,是因不得不來;最終離去冷暖人間,也是因不得不走。
老而厭世,能從身體回流的東西會變少許多。
〈我們都是硝煙歷史的一粒塵埃〉
飛鳥低空掠過,意圖俯瞰水影,頗為困難,只因兩眼專精注視前方,無暇顧及其他。翱翔天際的大鷹,能嗅覺地面的腐肉,卻無法看清為捕捉牠而設下的陷阱;人也一樣,可以憑恃才智規劃未來,但對就近身旁等候他的災難,如眼盲一般,看不清楚。
生死如浮雲,災難從不選擇人準備好的時刻降臨;離開的人是不會理解被留下來的人的心情,偶而試穿艱困的人沉重的舊鞋,便知艱難的步伐有多麼辛苦。
英國西敏寺大教堂地下堂的墓碑林,有一塊名揚四海,鮮少有遊客不去參謁,沒有姓氏,沒有生卒年月的墓碑,上面刻了一段發人深省的文字:
當我年輕時,我的想像力從沒受到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進入暮年,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最後願望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突然意識:如果一開始我僅改變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然後誰知道,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閱讀碑文,深刻體悟,露水短暫命,隻影無援,取捨應有時。只有活著,就不會輸,只要左右腦袋仍在,很快又能燦爛。然,有人就算撕裂了嘴,也不願面對事實。
活著的時候,時間過得特別快,從出生那刻,早已面臨不知幾時到來的死亡。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人的一生都在為尋找幸福的答案才苟活,過去,只是存在的證明。
生命匿伏的慾望,包括富貴、權勢,只要稍微放把火就燃燒殆盡。而人類大半是為滿足慾望才興起與他人之間的爭戰,只要鬥爭一起,就會製造仇恨,仇恨又生仇恨,然後繼續戰鬥。幾千年了,人類就是用你爭我奪的形式存活下來,你我一樣,都是這段硝煙歷史的一粒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