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清德容得下童子賢的核能環保夢?

夏日炎炎,各地卻頻傳停電,再加上核三廠一號機即將停機除役,更令人擔心缺電問題。(本報資料照) 夏日炎炎,各地卻頻傳停電,再加上核三廠一號機即將停機除役,更令人擔心缺電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供電情勢,立法院國民黨團將於七月八日排審核電延役修法,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再次呼籲將核電的發電比重提高到三成。核電不僅是穩定的供電來源,目前國際上認為核電是乾淨能源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童子賢剛剛出任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只是,賴清德總統容得下他的核電環保夢嗎? 童子賢最近一次發表他對核電的看法,是在六月二十六日的國鼎論壇。國鼎論壇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李國鼎而舉辦,而李國鼎被尊為台灣的科技教父,現在所謂的「護國神山」台積電、「護國群山」以及在台灣遍地開花的科學園區,正是在李國鼎的極力推動之下,才能從零開始奠定基礎,再一步步發展到蔚然成蔭,如今已讓台灣成為舉世矚目的科技供應鏈要角。然而,即使黃仁勳看好台灣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發展潛力,也擔心台灣的「電力限度」會是一個挑戰。 再整理一下童子賢有關於核電的觀點:太陽能發電是不穩定的間歇性能源,應與核電相互搭配;幾十年來電腦、網路、晶片、材料都在進步,現在為什麼不能規劃比核一、核二、核三時代更進步的技術;盛產天然氣的美國,還保有百分之十九的核電;台灣發電的黃金比例是三成核能、三成綠能、四成火力發電。由此觀之,童子賢的觀點明顯牴觸了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 問題是,童子賢牴觸了民意嗎?五月二十三日「菱傳媒」披露全球知名乾淨能源民調機構Radiant Energy Group的民調結果,百分之八十三的台灣民眾支持核能;六月二十四日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不贊同「非核家園」的比率百分之四十五點八,高於贊同的百分之四十二點四;七月一日公布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百分之六十四點一的民眾認為有必要修法讓核能延役。以此來看,是民進黨的「非核家園」,還是童子賢的主張牴觸了最新的民意呢? 在童子賢一再表態挺核之後,賴政府的態度也頗為耐人尋味。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未來的核能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且不論「今天的問題」是民進黨一手造成,如果核三廠一號機、乃至於預計明年停機延役的核三廠二號機可以在運轉安全的前提下修法延役,怎會是「未來的核能」?卓榮泰還以二00二年立法的《環境基本法》第二十三條中的「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力挺民進黨政策;但是別忘了,賴清德當行政院長的時候,也曾起用核電登板救援,難道當時沒有《環境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嗎? 也看一下童子賢有關於供電與環保的觀點與主張:台灣若綠能比重超過三成,將會為環境帶來很大的衝擊;太陽能板使用壽命約二十五至三十年,未來太陽能板廢棄物也會成為大問題;如果不去談核能的話,台灣有百分之八十的能源都在燃燒二氧化碳。對於太陽光電產生的環境危害,相信許多台南七股民眾都有切身之痛,否則他們不會一再走上街頭抗議吧! 對於童子賢挺核,總統府的回應是「尊重但沒授意」,有人對此解讀為童子賢是在為重啟核電鋪路,甚至認為是他與賴總統在唱「雙簧」。無論如何,童子賢的出發點是希望在供電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點,就看民進黨能不能接受了!

Read More

〈社論〉旅遊橙燈,證明賴政府無心為兩岸降溫

福建省的馬祖踩線團如期來訪,算是近年來兩岸關係難得的正向發展。(中央社) 陸委會突然在六月二十七日調升陸港澳旅遊警示為橙色燈號,建議國人「避免非必要赴陸港澳旅行」,還多此一舉地說並非強制性措施。對此,各方普遍反應是賴清德政府根本不樂見兩岸關係走向和緩,甚至有坐等對抗以收鞏固政權之效的意圖,尤其旅遊業者更是罵聲連連,認為民進黨當選前後言行不一,為權勢地位不顧人民生計,此乃「政治凌駕民生」的最惡劣案例。 很顯然,陸委會發布旅遊警示的主因,明的是為了反制中共當局稍早頒布的「懲治台獨意見」。但是,賴清德上任短短一個多月,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對抗,雙方毫無恢復對話跡象,連一般人民都頗有感受。眼見兩岸極可能正面對撞,執政黨既無法保障人民安全,也不願消除兩岸風險,形同綁架全民為其台獨主張付出代價。這種作法充分反映賴清德的鬥雞性格,犧牲的卻是台灣整體利益和全民福祉,更遑論化解兩岸歧見。 猶記得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樂見兩岸重啟觀光旅遊及接納陸生來台就讀,讓旅遊業者看到一絲曙光與希望。再者,陸委會近期批准希望來台參與「台北國際夏季旅展」的大陸業者申請,而福建省的馬祖踩線團如期來訪,都算是近年來難得的正向發展。如果雙方都能放下政治分歧,逐步從非政治敏感的文化、旅遊等層面推進往來,不失為讓台海降溫的好路徑! 誠如在野黨對賴政府的沉重呼籲,兩岸不能只剩下「政治喊話與軍事對立」,更痛批賴政府聲稱要追求和平共榮,卻放任衝突升級,再回頭恐嚇自己人民,對急遽惡化的兩岸現狀實在很難卸責,陸委會此時突然升高對陸港澳旅遊警示燈號,豈不打臉賴清德?平心而論,中共當局對台祭出「懲治台獨意見」為警告,民進黨遂拋出旅遊警示作為報復,均屬不成熟的對抗手段。如果雙方主政者仍一意孤行,台海恐仍難以平靜。 國人當然關心國家安全及中共當局對台威脅,也支持政府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與國軍戰備的各項政策,但並不贊同民進黨以對抗方式處理兩岸事務,認為備戰固然重要,唯避戰、謀和更應是主政者的最優先選項,畢竟如此才能有效消弭潛在衝突因子,進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民共兩黨本來就沒有互信基礎,自詡「務實台獨」的賴清德更難與北京獲致基本共識。兩岸關係在蔡英文主政期間急轉直下,但至少蔡前總統在就職演說承諾以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賴清德卻連遵憲的基本態度都付之闕如,兩岸關係當然不可能轉危為安。倘若對立狀況持續下去,台海是全球最危險地區之一的警示也無法擺脫,這絕非台灣人民的期望。 台灣越是民主自由,民進黨的恐共心結卻是越來越深,實在是對民主制度的一大諷刺!更令人憂心的是,民進黨藉著無端抹紅反對黨的低劣手法,還屢屢縱容綠營公職人員恣意攻擊不同政治意見人士,連在野黨力推的國會改革法案都遭抹紅為附從中共制台,這不但是在抹煞社會公允討論兩岸關係的理性環境,更使得台灣朝野與兩岸之間陷入更激烈的對抗。 賴清德不但無心改善兩岸關係,更意圖犧牲台海和平以遂行自己的台獨意念,最終卻淪為大國對抗的籌碼而不自知。倘若賴清德還記得自己的就職演說,就應該嘗試化解兩岸歧見,至少讓兩岸旅遊能夠朝向開放的方向前進。

Read More

〈社論〉大陸官媒記者盯梢台媒是向心案翻版?

沈伯洋(中)聲稱對於「中國的手伸入政論節目」,他其實早在兩個多月前就知道,檢調單位為什麼不追查他的消息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大陸官方媒體記者竟然介入台灣政論節目,還在攝影棚盯梢?綠媒爆料此一消息之後,立即成為熱門話題。然而仔細推敲,卻發現疑點重重,究竟真相如何?許多台灣民眾都想知道真相。 根據綠媒報導,有資深媒體人爆料,大陸國台辦在今年初陸續接觸台灣數家電視台,表達希望以「在中國商業利益」為交換,由電視台製作帶狀政論節目,其中一家允諾合作,自今年起另製新節目播出;在台辦要求下,每週由製作單位開會討論腳本時,置入台辦指定角度或主題,錄影棚現場還有新華社駐台記者盯梢,確認節目達到國台辦要求,發揮「以台制台」效果。 隨後,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證實確有其事;民進黨立委沈伯洋也在臉書上發文,聲稱對於「中國的手伸入政論節目」,他其實早在兩個多月前就知道。一時之間,中共當局對台灣媒體的滲透,似乎已經是鐵證如山。但被影射的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公開指出,他們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已經問過所有來賓,並調了電視台所在大樓所有監視器,都沒有看到新華社記者;他並且質問放話的人,「這個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狀況下,來這邊說三道四?你就把人給我找出來」。 兩方都言之鑿鑿,當然有一方造假。在沒有確實可靠的證據下,一時也很難判定孰是孰非。不過,從經驗法則來看,確實有很多疑點。 首先,既然年初國台辦就已跟台灣的電視台聯絡,還不止一家,何以國安單位和NCC一無所悉?難道《反滲透法》通過後毫無作用?其次,照綠媒報導,涉案電視台每週都按照國台辦指定角度或主題製播節目,新華社記者都到場盯梢,最簡單的求證方式就是把年初到現在所有的該節目錄影調出來,看看有哪些是符合國台辦角度?同時,該節目的來賓和電視台工作人員,不只藍綠都有,甚至還有白橘,檢調單位大可全面調查,詢問究竟有誰看到新華社記者? 再者,沈伯洋既宣稱他在兩個月前就已知道其事,檢調單位為什麼不追查他的消息來源?還有,被指涉案的新華社記者在整個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如果真有其事,為什麼不在他罪證確鑿的時候將其逮捕或驅逐出境?非要等他離開台灣之後再公開?究竟是要避免兩岸關係因此惡化?還是害怕禁不起查證對質? 就事論事,政論節目傳播大陸官方觀點是否得宜?固然有待商榷,但只要不違法,就不能將其定罪,因這屬於言論自由範疇。至於新華社記者參與台灣電視製作,並在現場監督指導,如果真有其事,當然不妥,理當即時制止,但國安、檢調及NCC何以始終沒有警覺?也不處理? 事實上,真正關鍵的問題是,這件事究竟是確有其事?還是信口開河?是故意「養案」,拖到現在才要處理?還是從頭到尾都是假消息,純粹要藉此製造恐怖氣氛? 二0一九年自稱「中國間諜」的王立強向澳洲情報組織表示,自己是向心夫婦的下屬,並指向心夫婦為大陸軍事、行政、黨務機構發展組織,企圖以資金介入操控台灣選舉結果;民進黨政府隨即以涉犯國安法及洗錢罪將向心夫婦限制出境,並且大肆渲染,但事後澳洲認定王立強根本不是間諜,而是犯「嚴重詐欺」罪;向心夫婦被控罪名也都在台灣以不起訴了結。這次的事件會不會是王立強案的翻版?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你們有考慮過「鄭經」的感受嗎?(下)

鄭經經略台灣之餘撰有詩文數百篇集結成冊於《東壁樓集》中,不乏展現明朝忠義的傲骨作品。圖為鄭經畫像。 (取自維基百科) 鄭昭明 六、心繫大明江山:鄭經經略台灣之餘亦好文學,撰有詩文數百篇集結成冊於《東壁樓集》中,此間不乏展現明朝忠義的傲骨作品。略述如次: (一)「復仇雪恥知何日,不斬樓蘭誓不休 」《悲中原未復》; (二)「蛟龍翻浪舞,乘潮拜白鼉。無限秋景色,起詠大風歌 」《臨江》; (三)甚至在其逝世前一年《題東壁樓景自敘》詩作中,仍舊以「前明舊臣」自稱:「西郭樓台近水濱,青山白雲相與鄰。試為閣中誰隱者,昔日先朝一漢臣」。 鄭經詩文中,誓言「收復明室,恢復中原」的悲壯屢見不鮮。已深切表達故國情懷。倘今人誦讀玩味鄭經的詩文,卻還要硬解為「東寧王國是獨立的政權,與原來的南明政權毫不相關」,顯係背離鄭經個人真正內心思維的錯誤解讀。 承前所述,可發現民進黨當局在表述鄭氏家族治台歷史,往往改用「鄭氏王朝」、「鄭氏政權」、「東寧王國」等稱謂,刻意忽略「明鄭」一詞,實則在掩護宣揚「分離主義」的真正意圖,不可不辨。分述如次: 首先「明鄭」一詞正確標舉的是「鄭成功奉明正朔在台灣建立的政權」,與大陸的南明政權是「從屬關係」;雖由鄭氏執掌權綱,實際上是明祚的延續。而鄭經的治理手段,除採陳永華的建言外,均沿用其父鄭成功的作法及意志。 其次用「鄭氏王朝」,係將視為鄭氏「個人或家族」政權。吾人讀史可知:凡封建體制都是「家天下」;執政當局稱為「鄭氏王朝」,就是希望將之解釋為「朝代肇建之始」,也就是認為與原來的朝代無關,試圖割朝裂代。 最後是別有居心者試圖偷換概念,將「東寧王國」重新型塑為「新而獨立的國家」,刻意引導群眾錯誤認知;甚至提出鄭經「開朝換代、獨立建國」的無稽之談。 以上偷樑換柱的說法將會產生三個負面效應:其一,誣蔑鄭成功(鄭氏家族)開台係出於「私心」;其二,無視鄭經對內經略台灣,對外宣揚大明威儀,對上(明宗室)待之以禮的史實;其三,漠視鄭經心懷中原,希望恢復大明江山的孤臣孽子之情。這不但錯誤解讀歷史,更包藏著割裂中華歷史紐帶的禍心! 「東寧」一詞始於鄭氏入台,民進黨當局一方面打壓鄭成功父子與「東寧臥龍」陳永華奉明正朔,攜手經略台灣的重大貢獻,繼而對鄭成功復台週年祀典採冷處理態度;另一方面又重新型塑並高舉「東寧王國」係「台灣第一個與大陸隔海對抗的漢人政權」,作為建構「新兩國論」的論述基礎。凡此種種,終於使東寧王國這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在近四百年後的今天橫空出世!這種指鹿為馬、混淆視聽的謬論若不去除,台灣島內族群的分裂與對立將永無寧日。 今年是延平王鄭成功誕辰四百週年,我們緬懷之餘,更應詳細體察嗣王鄭經當時的「外部形勢」與「內心思維」,從巨觀到微觀的完整面向,才能正確理解鄭成功祖孫三代經略台灣、面向海洋、胸懷大明江山的苦心孤詣與壯志雄心。絕不能坐視別有居心之流惡意曲解「東寧王國」蘊含的真意,只為了幫當權者擦脂抹粉,愚弄黎民百姓,遂其分離主義的終極陰謀。最後,我們必須再問一次:這些「所謂的教授們」:這樣的歪曲史實,胡言亂語…套句現今常用的話:「你們有考慮過『鄭經』的感受嗎?」 (作者為台灣鄭成功文化協會理事長)

Read More

〈社論〉調高最低工資,應關注制度建立及弱勢

僱用較多部份工時員工的行業,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多半偏低,例如包含美容美髮在內的服務業為36.1萬元。(資料照。示意圖,非本文當事人) 勞動部於二十六日召開最低工資諮詢會及審議會聯席會議,由於此次會議為《制定最低工資法》施行之後首度舉行,因此備受勞資雙方矚目。提高最低工資關乎許多弱勢勞工的生計,因此如何調整首應關注這群勞工。其次,建立具有說服力的調整制度,更是《制定最低工資法》上路之後應積極處理的問題。 制定《最低工資法》是蔡英文競選二0一六年總統時提出的政策支票,但一拖七年多,直到去年年底才立法完成,民進黨為今年年初總統、立委大選造勢的政治斧鑿痕跡格外明顯。 再者,就制度面而言,《制定最低工資法》雖比過去調整基本工資提升了法律位階,但仍有若干問題尚未解決;例如,《制定最低工資法》除列入「應參採」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擬訂調整幅度之外,另列出十項「並得」參採資料,但這十項參採資料孰重孰輕?卻沒有明確規範。以二0二一年十月調高基本工資而言,經濟成長率所占權重為三分之二;但二0二三年十月調高基本工資時,經濟成長率所占權重卻降到二分之一。為何如此轉變?外界看得一頭霧水。 質言之,十六日開會時與會委員關切「應參採」指標的問題,尤其是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的參採標準為何;但《制定最低工資法》列入的「並得」參採資料還包括勞動生產力、平均薪資年增率、經濟發展狀況、各業勞工工資、最低生活費等項目。未來如果每次調整最低工資時參採項目及其權重變來變去,爭議恐將一再上演。 事實上,台灣基本工資制度始於一九五六年,當時是在蔣中正總統要求改善薪資過低問題之下,政府開始每年考量是否應調高基本工資,其首要用意即在於提升弱勢勞工生活。 國際勞工組織於一九七0年議決的第一三一號公約,也在第三條明確指出,決定最低工資標準除須符合國情外,尚須考慮「勞工及其家庭之需要」、「經濟因素」兩項要素。就此而言,蔡政府雖連續八年調高基本工資,但現行基本工資月薪為二萬七千四百七十元,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只要扶養一個人就低於六都和台灣省的最低生活費,這種最低工資恐流於為德不卒了! 再就台灣的經濟型態而言,二0二二年中小企業就業人數九百一十三萬多人,占全體比重約八成,但中小企業的薪資卻低於大企業。以二0二二年觀察,經濟部發布的《二0二三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製造業中小企業平均月薪三點九三萬元,低於大企業的四點八萬元;批發零售業中小企業平均月薪三點八三萬元,低於大企業的五點二九萬元;就調查的所有產業而言,中小企業平均月薪三點九一萬元,低於大企業的四點九八萬元。就此而言,不僅最低工資,解決台灣低薪問題也應著重扶助、鼓勵中小企業。 更進一步而言,近年來台灣產業失衡更加嚴重,產業間薪資差距持續擴大;二0二0年薪資最高百分之十與最低百分之十的落差為四點零倍,二0二二年擴大到四點一二倍;全年總薪資中位數五十一點八萬元,但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學校)及其他服務業卻僅約三十六萬元;而在疫情衝擊之下,部份傳產和服務業也淪為「慘業」。從改善所得分配差距的角度來看,如果能拉高這些「慘業」的最低工資樓地板,不但或可改善低薪問題,也有機會縮小所得分配差距。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你們有考慮過「鄭經」的感受嗎?~淺論當前正重新型塑的「東寧王國」在思維上的重大謬誤(上)

鄭經所謂「建國東寧、別立乾坤」的說法,和鄭成功於1661年所說「東都明京,開國立家」是同一個意思。圖為鄭成功雕像。(本報資料照) ■鄭昭明 近期台南市政府熱鬧舉行台南四百年的系列活動,該系列活動兼顧了回顧府城歷史與繼往開來的雙重意義,並再次將府城推向國際舞台、活絡觀光與經濟活動,市府的規劃立意甚佳。但在歷史回顧上,部分人士如陳耀昌、李筱峰之流,卻有心歪曲歷史,企圖傳播錯誤史觀,本會(台灣鄭成功文化協會)期期以為不可。希以一己之力指出這些「所謂教授」撰文的實際企圖,以正視聽。 陳耀昌等人主要論點如下: 一、一六六四年延平王鄭成功薨逝之後,鄭經改「東都」為「東寧」。府城台南就是東寧的「首都」。所以「東寧王國」是十七世紀獨立於清帝國之外的王國,亦是台灣人的建國紀。之後於永曆二十三年鄭經復明珠書提到:「建國東寧,別立乾坤」。所以這段歷史不宜標為「明鄭」,或「明鄭政權」,因為台灣從來不是明朝的領土。 二、鄭經繼位後,持續發展國際貿易,當時洋人稱之為「The king of tyawan (Taiwan)台灣國王」,在一六七0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負責人Henry Darces稱呼他「Your Majesty(陛下)」,在在都顯示當時台灣島上的政權是一個獨立有別於中國的政權,並且是第一個在台灣建國的漢人政權。 針對上述論點,本會想分別從當時的「外部主客觀形勢」與「鄭經內心思維」等觀點出發,提供大家從巨觀(外部形勢)到微觀(內心思維)的完整面向,對這件事才有清楚而正確的認識。 一、建設抗清基地:鄭經這裡所謂「建國東寧、別立乾坤」的說法,和其父鄭成功於一六六一年所說「東都明京,開國立家」是同一個意思。所以說「建國東寧」實則指係鄭成功時代在台建立的抗清基地,而不是鄭經才「東寧建國」;況且鄭氏兩代均自稱「本藩」,是以所建的「國」,質言之也是「藩鎮(諸侯國)」而已。 二、堅持奉明正朔:鄭成功政權在法理上屬於南明政權,先後被賜予國姓「朱」,還受封忠孝伯、招討大將軍、延平王等官職爵位。鄭經繼承了其父的統治權與官職爵位,稱「招討大將軍世子」,繼續奉永曆為正朔,即便得知永曆皇帝死訊後依然如此:「是年,永曆訃至,世子猶奉其正朔,稱永曆十七年」。 三、慎用外交身分:鄭成功一貫自稱為「本藩」,更喜自稱為「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而荷方則稱鄭成功為「國姓爺閣下」,也認定鄭成功是隸屬於明朝的官員。鄭成功去世後,鄭經繼承了其官職頭銜,續以「招討大將軍世子」名稱面對海外。史實所載可知鄭經對於英荷等國的角色雖為「獨立運作的政治實體」,但那畢竟是明宗室(中央政府)已不復存在,不得不為的權宜之計。 四、堅守明室朝綱:鄭成功在廈門時期曾獲永曆帝特准設置六官,官可至一品,職可達六部主事。永曆十七年(一六六三年),鄭經迎寧靖王朱術桂來台,以宗室之禮待之,遇有冊封要員的重要儀典,必請寧靖王等宗室觀禮以維宗藩體統。面對滿清,明鄭始終以「大明中興」或「反清復明」為其政治願景,實質上並無「獨立建國」的客觀事實。 五、見機力圖再舉:一六七三年三藩之亂爆發,鄭經見機不可失,率部支援起事,期望作戰順利一舉匡復大明。無奈鄭軍連年征戰,師老兵疲糧餉俱空,敗戰後只能放棄既有據點退回台灣。可知鄭經在台灣勵精圖治,一心仍以匡復大明為己任;一旦反攻機會來臨,鄭經也能克紹箕裘,亦有經略中原的雄心壯志。 (作者為台灣鄭成功文化協會理事長)

Read More

〈社論〉外援保台?台灣不應有過高期待!

拜登與習近平對於如何化解台海衝突各有堅持,反映了解決兩岸歧見的難度。(路透,資料照)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向拜登總統否認有攻台計畫,拜登則多次強調會軍事介入台海衝突,雙方各有堅持也反映了解決兩岸歧見的難度。中共是否會動用武力解決兩岸爭端,不僅攸關台海和平穩定,更是足以改變世界秩序的頭號大事,因此近年來成為國際社會關切印太區域安全的最受矚目焦點之一,使得兩岸衝突風險的相關議題竟然變成國際政治顯學。 華府知名智庫傳統基金會與蘭德公司近期分別公布研究報告,均認為中共短期內不可能攻台,主因之一是「習近平要鞏固領導威信,但犯台可能會破壞此目標」。傳統基金會報告指出,賴清德主政下兩岸緊張情勢會持續升高,但中共囿於國內外環境挑戰,會謹慎處理台灣問題。蘭德報告除說明美國對台海風險的準備,還針對日本、澳洲、英國及加拿大在面對兩岸衝突時的各項考量,認為這四個美國盟友不太可能以軍事手段直接介入台海戰事,至多配合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制裁措施或提供後勤援助,以免遭受中共報復。 台海將於二0二七年爆發衝突的說法,最早可能是來自美軍的判斷,因為其時恰逢解放軍建軍百年及習近平第四任期的開始。更何況,習近平曾多次要求共軍做好對台戰爭準備,還嚴厲警告打擊台獨不手軟,再加上共軍近年在台海周邊海空演訓常態化,很難讓人相信他對攻台毫無想法。台灣固然要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但更不能放棄以對話溝通化解歧見的任何機會。 值得台灣注意的是,美國雖然時時提防共軍動向及對台威懾行動,但其他國家能否真正為台海衝突使上力,台灣民眾應該從蘭德報告的提醒有所警覺,也該質疑民進黨的大內宣。每個政府必然從自身的國家利益考量對外關係,美國及北約至今拒絕軍事介入俄烏戰爭就是最好證明,台灣不能對外援有過高期待。 反之,台灣民眾應好好思考並要求賴清德總統,在強化國軍戰備及自我防禦能力之際,賴政府應該如何恢復兩岸溝通對話管道,從根本化解歧見、為台海降溫方為上策,而不是玩弄話術搞鬥爭,放任兩岸敵意螺旋上升,再藉此炒作「抗中保台」以維繫其政權。 若進一步對比,中共不願放棄對台武統與美國維持台海戰略模糊的根本動機有驚人相似度,就是不讓獨派勢力趁勢攪動台海現狀,因為一旦北京放棄武力或華府改採清晰立場,就會陷入該不該動手或應不應介入的大國衝突風險。因此,美國派AIT主席羅森伯格在台灣大選前後多次來台不是沒有原因,目的就是要確保賴清德不會逾越紅線,也讓北京看到美方約束獨派的努力。 環太平洋軍演近期展開,台灣想參與的期望再次落空。事實上,從台海和平角度來看,這是美國平衡台海的明智決定,避免兩岸有錯誤解讀,既不會引發北京不滿而報復,也不會給台北不切實際的期待,反而不利於美國在印太地區打造同盟陣營以制約中國大陸的長遠計畫。 各國對台海問題的研究近年幾乎都聚焦在軍事衝突及風險管理,已經甚少提到鼓勵兩岸對話或以和平方式解決歧見等,這是否代表各國政府對台海終將爆發衝突的悲觀預測,抑或是對中共欲挑戰現行國際秩序的預防性警告,朝野都應嚴肅以對,不要讓國家淪為強權賽局的棋子。戰爭或和平就在掌權者的一念之間!

Read More

大義覺迷》貪腐無能處處在!

非洲及緬甸之貧困,主要並非物產不豐,而是因為政府貪腐無能。講到這裡,我們不禁為台灣感到憂心忡忡,現在每天打開報紙,政府無能處處在,怎麼辦呢?(圖/作者攝) 作者/王建煊 我們一講到貧窮、戰亂、災害種種負面現象,立刻就會想到非洲。其實,據研究非洲是人類古文明的發源地,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多種稀有礦產,動物奇觀及大自然風景更是令人心嚮往之;可是一提到非洲,大家心中出現的畫面卻都是慘不忍睹的。原因雖然有一籮筐,但最主要的還是政府貪污腐化、缺乏教育、觀念陳舊,最後倒楣的都是苦難的老百姓。 這種現象,亞洲的緬甸也是如出一轍,只要你能想到的,緬甸都有。2009年5月,緬甸名列全世界最高壓、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可是緬甸原本不是這樣的,緬甸1948年獨立時,曾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現在國內有三分之一人口陷入貧窮。 我們在緬甸設有慈善基金會,做那些項目?甚麼項目他們都需要,其貧窮現象可見一斑。上星期我在〈大義覺迷〉裡曾寫到有慈善機構在非洲捐鞋,使無鞋可穿而被沙蚤侵害,腳潰爛,以致需要截肢的人得到幫助。非洲貧窮的地方與緬甸一樣,幾乎都樣樣需要外界慈善捐助,所以該機構在非洲許多國家,除捐鞋外,其他愛心項目也是多多,多多! 例如在緬甸及非洲很多國家普遍缺乏乾淨用水,他們從池塘及河川挑水回來,許多水髒到不忍卒睹,但他們卻直接飲用,因為無錢買燃料燒開水。天天喝這種污染的水,不生病又到何時?生病無錢醫治,就只有等死。我們乃為他們打水井,抽地下水,乾淨又方便,當地人視慈善機構為大恩人;緬甸人講到臺灣就豎大姆指,我們真是與有榮焉。在非洲,當地人不知他們總統是誰,但卻知道有個台灣,是他們的恩人;所以,在我們有能力時一定要盡一切努力去幫助那些苦難的人,有時看起來只是小小的付出,但卻被窮苦人視為耶穌,是上帝! (圖/作者攝) 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80%以上的人信仰佛教,信仰基督教的不到10%;非洲情況好一點,非洲人口超過8億,3億多人是穆斯林,2.5億是基督徒。在緬甸及非洲傳基督福音並不容易,但如果我們愛心滿滿,福音工作的進行就容易得多。我這樣講並非鼓勵大家去收買信仰,主要是因為基督福音的根本是愛,因為神愛世人,耶穌才降生人間;有愛可以走遍天下,無愛就寸步難行,基督信仰更是如此。 前面提到非洲及緬甸之貧困,主要並非物產不豐,而是因為政府貪腐無能。講到這裡,我們不禁為台灣感到憂心忡忡,現在每天打開報紙,政府無能處處在,怎麼辦呢?我家訂了好幾份報紙,但每天只花十幾分鐘就看完了,因為越看越生氣,越看越失望,台灣真的會追隨緬甸與非洲,步向衰落痛苦的深淵嗎?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社論〉讓博愛座也成為台灣一道美麗的風景!

設置博愛座或優先席是基於「利他」的出發點,也的確有許多人真心誠意地願意幫助他人。圖為台中市的博愛座宣導貼紙。(本報資料照) 最近又爆出幾起博愛座爭議,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為求社會和諧,將把博愛座修法列為優先處理項目。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博愛座的數量可能面臨僧多粥少的問題,更何況台灣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人數持續增加,對於博愛座的需求還會上升。在數量可能供不應求的條件之下,如果每個人都能用同理心對待他人,無論是博愛座或是優先席,都可成為台灣一道美麗的風景。 博愛座在台灣存在多年,文史工作者張哲生分享一則民國六十五年四月二日《聯合報》的報導,標題為「發揮蔣公仁慈精神,公車上普設博愛座」,內文提到當時台北市兩千六百九十九輛公車都設置兩個博愛座,希望市民乘車時能主動讓座老弱婦孺。此一報導不但點出台灣設置博愛座的濫觴,也說明了設立的精神與讓座的對象。 事實上,許多國家、地區也設有博愛座或優先席,但如何使用卻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例如,倫敦地鐵每個人都可坐優先座,但年長者、孕婦優先,看來疲累不堪、隨身行李太多的民眾也會被讓座。日本雖有優先席,但或許是不想麻煩別人或擔心讓座會對他人失禮,要求他人讓座的情況並不多見,但民調顯示九成民眾曾經讓座。 其實,如何使用博愛座或優先席,各個國家、地區大同小異,也都造福了許多確實有此需求者,但如同台灣一般,爭議事件倒也沒斷過:香港的「關愛座」淪為「批鬥座」,中國大陸也有網民認為強迫要求別人讓出「愛心專座」是「道德綁架」。無論如何,設置博愛座或優先席都是基於「利他」的出發點,也的確有許多人真心誠意地願意幫助他人,但資源並非隨時都能夠適足分配,爭議就可能隨之而起。 台灣在台北市公車率先設立博愛座之後,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由大眾運輸工具業者自發性設置,也沒有限制一般乘客不能坐博愛座。現行設置博愛座的法源,是民國一0二年修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時,在第五十三條明定相關規範。當時,提案立委蘇清泉提出的版本是博愛座數量應高於總座位數的百分之二十,但通過的版本是「不低於總座位數百分之十五」。自此之後,大眾運輸工具業者必須依法設置博愛座。 至於設置博愛座的對象,該法明定為「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但是,除了目視可直接辨別為「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之外,倒也沒規範誰不能坐博愛座。檢察官陳雅詩指出,「有些乘客自外觀不一定看得出是身心障礙者,因此民眾不宜因其外觀不符合『老弱婦孺』,就貿然驅趕」,此一說明可供社會大眾參考。 陳雅詩還指出,不禮讓博愛座雖然沒有處罰規定,「但是如果因此衍生辱罵、拉扯等行為,就會涉及刑事責任,民眾仍應注意以免觸法」。事實上,確實曾有民眾因博愛座爭議對他人辱罵、攻擊而遭法律處罰的案例,這是因小失大了! 衛福部將針對博愛座提出修法,但法律難免有其灰色地帶。近日台北捷運文湖線以廣播宣導「博愛座年齡不是唯一標準,請發揮同理心、愛與關懷」;一位基隆地方法院法官在一起博愛座爭議的判決書中寫著:「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亦要為對方考慮」、「自己真心誠意善待他人者,他人自然會尊重自己,自己怎樣對待他人,他人也會怎樣對待自己」。簡言之,如果大家都能發揮同理心,就更能展現博愛座的精神。

Read More

〈社論〉北京對台法律戰將致兩岸敵意螺旋上升

  朱立倫重申中國大陸對中華民國沒有任何司法管轄權,也說兩岸敵意螺旋上升是「最不幸的發展」。(取自國民黨臉書) 中國大陸國台辦於二十一日突然召開聯合記者會,發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份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表示中共當局將根據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對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台獨份子追訴法律責任,還強調不僅有權對這些人缺席審判,甚至還能透過其他國家與中共當局之間的引渡協議,遣送涉及破壞國家統一人士到大陸起訴受審,達到威懾台獨的目的。 由於這是大陸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協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及司法部共同發布的措施,顯見中共當局非但完全沒有與賴政府恢復接觸溝通的意願,更企圖藉著法律及行政兩個手段雙管齊下,全面封殺北京眼中的台獨頑固份子,也對私下同情台獨運動的支持者給予強烈警告。雖然國台辦緩頰表示,該意見只針對極少數台獨人士,不涉及廣大台灣同胞,但此等肅殺氛圍頗有感染力,更會變成民進黨遂行仇共民粹激情的理由,實屬處理兩岸僵局的兩面刃! 陸委會就說,不接受北京當局威脅與恫嚇,「無助於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海基會也表示,任何傷害兩岸關係的事都要儘量避免。民進黨內許多人恐怕暗自竊喜,認為這是反擊國民黨的切入點;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就刻意將北京當局此舉與國民黨反對覆議案相連結,認為坐實了「中共同路人」之名。柯建銘這種惡劣的政治操作,完全暴露民進黨不抹紅就不會搞政治!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就嚴正駁斥柯建銘的不實指控,重申中國大陸對中華民國沒有任何司法管轄權,也說兩岸敵意螺旋上升是「最不幸的發展」,希望雙方相互節制。事實上,朱立倫說出了兩岸人民的真實心聲,就是期盼兩岸主政者能以和平為念,減少對彼此的仇恨與傷害。 賴總統宣示就任中華民國總統,雖提到願維持台海現狀,但迴避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甚至以「中國」稱呼對岸,卻希望中共當局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豈非自相矛盾?他有意藉著「新兩國論」表明「務實台獨」,全然無視於當前台海風險,反而加深民共兩黨猜忌,這也是促使中共當局祭出法律戰的原因。 正因為兩岸關係遲遲未能改善,而台海緊張態勢亦難降溫,使得台灣成為全球最可能爆發衝突的最危險熱點之一,此一標籤至今無法消除。鑑於民共兩黨相互不信任,中共當局對蔡英文及賴清德政府不斷祭出各種威脅手段,包括政治、外交、軍事及經貿等。早有觀察家警告,接下來北京極有可能使出法律戰,從在國際社會強化「一中原則」論述到追究台獨份子等,都看到北京對兩岸關係漸行漸遠的焦慮感。 平心而論,中共當局此時推出追究台獨的政治手段,對兩岸關係的長遠影響難以預料,也讓主張台海和平穩定的人進退維谷。北京應了解,主張中華民國並非支持台獨,況且台灣沒有政黨膽敢為了統一而自我放棄主權。中共欲以自身意識形態強加於台灣,更非解決兩岸歧見的良策,所謂只針對極少數台獨勢力的解釋實難服人。 解決治絲益棼的兩岸難題無法一蹴即成,也不可能違背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自由意志。雙方掌權者既不能一意孤行要求對方無條件接受,更不該自恃民意而得意忘形,應該逐步找回互信基礎、恢復溝通機制,才能化解兩岸分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