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罷樑案,賴政府介入操作斧跡斑斑!

賴總統日前到基隆廟宇參香,此時親征基隆為「罷樑」的意義不言可喻。(本報資料照) 自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他非但沒有以國家元首高度團結全民,卻放任執政黨惡鬥在野黨,導致國內政治風波不斷,至今仍難平息。民進黨屢屢打破「當家不鬧事」的民主常規,一再幕後鼓動、炒作罷免案,從過去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到現在如火如荼的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明顯就是綠營不能接受選舉結果的惡例。 罷免權是憲法保障選民罷免各級民選公職的權力,亦是唯一可由選民針對民選公職是否適任而自主發動的政治權力,應是選民監督被選舉人的最後救濟手段。但為避免罷免淪為政黨相互報復的不當過程,初始罷免權之設計相當嚴謹,目的就是要讓行使權力的運作過程給予選民足夠時間思考。不過,當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大幅放寬罷免案的各項條件與要求,美其名是還給選民罷免權,實際上卻是踏上了仇恨政治的惡性循環。 自從謝國樑於二0二二年當選基隆市長開始,基隆就陷入仇恨報復的民粹激情氛圍,罷免謝國樑的聲音從當選之日起就開始在基層盛傳。對此,前任市長、亦是現任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恐怕難脫責任,因為他輔選的民進黨籍候選人蔡適應敗在國民黨挑戰者手上,致使自己的仕途亦遭受影響;支持林右昌的基隆團體遂開始私下串連,直至謝就任滿一週年後就正式浮上檯面。 發動罷免謝國樑的團體以他違反市民利益、違法處理市府產業等理由運作罷免案連署。基於不造成藍綠對決的局面,加上法院判決對市府有利,謝國樑一開始就希望低調以對,以認真從事市政建設讓市民感受到他的真心。然而,眼見連署情況不佳,極可能無法成案,民進黨市議員遂加入炒作,民進黨中央也開始大肆宣傳。林右昌三番兩次到基隆鼓吹為罷樑團體壯聲色,連中選會主委、也是前基隆市長李進勇都插上一腳,對於查核作業時間及合格標準對基隆市選委會下指導棋,兩人的用意再明顯不過! 正當罷免案備受社會關注之際,前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竟因他擔任桃園市長任內的土地重劃案涉嫌收賄而遭收押,震驚全台灣。為了擔心罷免案遭轉移焦點,賴總統日前到基隆廟宇參香,雖只是公開宣示掃黑肅貪,但主帥選擇此時親征基隆的意義不言可喻,至此,從黨主席、秘書長到中選會主委都來了,民進黨介入罷樑案的證據確鑿,謝國樑及國民黨已經沒有低調應對的時間,近期也展開「固樑大作戰」。 罷免謝國樑另有個更深層的政治意涵,就是民進黨為了明年二月罷免在野黨立委的操作暖身。掌握行政權的民進黨不甘失去過去八年完全執政優勢,屢屢阻擋、扭曲在野黨推動的國會改革法案。由於少數在野黨立委當時以些微票數當選,也讓民進黨認為有發動罷免的機會,進而翻轉立院席次不過半的現況,為賴清德鋪好執政及連任坦途。因此,現在的罷樑案更儼然成為民進黨為明年發動立委罷免大戰的前哨戰。 國民黨基隆市黨部的看板寫得很清楚:「反惡罷、挺善樑」,就是要讓基隆市民了解民進黨不接受兩年前市長選舉結果的反民主心態。謝國樑主持基隆市政的好壞本應受到公評,如果選民認為不適任,下次選舉就會以選票讓他下台;然而,如果民進黨試圖操弄假訊息、炒作動員,甚至以國家機器介入以遂行罷免,就已違反民主精神,基隆選民就應釐清真相,避免遭到誤導。

Read More

<開講>掌握二十屆「三中全會」後須精讀文件

張競 中共從7月15日至7月18日於北京召開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本次會議主要議程將包括總書記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向全體中央委員會提出報告,並且針對繼續落實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大陸現代化進程之會議核心主軸,審議相關政治文件。 對於研究中國大陸政治脈動與社會發展之專業社群人士來說,如何能夠掌握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議程運作軌跡與會議議題議事內容,顯然必須從詳讀二十屆「三中全會」相關政治決策與會議文件,以便勾勒出本次「三中全會」進行中共中央決策過程全貌,並理解重要政策核心關鍵內涵,以便掌握中國大陸未來政治發展動向。 基本上,就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來說,將有下列四項政治文件與會議文書值得深入研讀;首先當然就是總書記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預計在會中向中央委員會全體委員與候補委員,所將提出之工作報告。 此份由習近平所宣讀報告,原則上是中央政治局集體決策與集體領導體制下之產物,其所代表並非習近平個人政治意志與企圖,而是統合中央政治局所有成員所分管黨政體系下各個政務面向,回顧檢討既有政策,並前瞻未來政務規劃構想之總結報告;整個報告內容對掌握理解當前與未來近期政策取向至關緊要。 習近平在三中全會所宣讀報告,原則上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決策與集體領導體制下之產物,其所代表並非習近平個人政治意志與企圖。(路透,資料照) 其次就是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核心議程所要審議,並且業已透過6月27日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初步審議之《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本次為期4日之「三中全會」議程中,此項文件必須透過全體會議宣讀全案草稿,並經分組討論研究,最後再完成內容修訂與文字修潤後,再藉由全體會議完成審查議決程序。 會後完成決議之文件全稿,將再經中央書記處既定簽呈核定行政程序後,透過新華社新聞通稿發佈全文,然後再依公文文書處理程序,令頒下屬黨政機關,以利其辦理集體學習活動,期能統一思想共同落實決議指導。 再者就要提到搭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草案,將在全會中針對此項文件草案同時提出之說明稿。儘管此份說明稿在「三中全會」中,不須再經過任何審議程序,會後亦不被列入正式政治文件清單;但是由於此項說明稿將會詳細說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草案彙編過程。因此對於掌握理解中共製備政策文件流程而言,其中資訊極度關鍵。 此外由於「三中全會」所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係屬中共黨內決議文件,後續諸多政務事項與結構性體制改革,仍須由國家政務體系付諸實現。因此透過此項說明稿,理解掌握在中共以黨領政政治體制下,黨政機關如何相互應對配合運作,更是解讀中國大陸黨政運作最重要竅門所在,因此該說明稿不但會在會後對外公佈,甚至有時還能找到其外文譯稿,從此就可理解其參考價值相當之高。 當然二十屆「三中全會」核心議程既然是專注於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草案,自然就必須理解中國大陸深化改革整個發展脈絡,儘管深化改革可遠溯至十一屆「三中全會」所決議之改革開放政策,但在習近平主政時期內之深化改革全貌,還是要依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來進行比對,如此才能充分解讀整個深化改革在習近平主政時期之發展脈絡與關鍵重點。 二十屆「三中全會」會後必然會透過新華社,以新聞通稿規格發佈會議公報;會議公報是中國大陸黨政體制下所有正式政治集會必備之會議文件,更是撰述黨政歷史記錄必須援引之正式文件。儘管有許多專業社群人士將此等黨政會議公報,貶抑為流水帳風格之記錄文件,但所有認真嚴肅研究中國大陸政經情勢之學者專家,無不強調中國大陸黨政集會會議公報是研究作業必讀文件。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原刊登於《中共研究雜誌社》https://iccs.org.tw/NewsContent/210)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社論〉川普遇襲、民粹對立與賴清德鼓動青鳥

川普在此次槍擊事件受傷之後,還對著群眾舉起右手高喊「戰鬥」,此舉固然可視為振奮自己與鼓舞群眾,但恐怕也會激起部份狂熱支持者的報復心態。(路透) 美國總統選戰方酣,卻傳出捲土重來的川普遭到槍擊事件,包括川普的對手現任總統拜登在內,全球普遍譴責暴力,但許多評論也認為此一事件將導致美國政治對立更為加劇。近十幾年來全球瀰漫民粹氛圍,這不啻給了鼓吹仇恨、乃至恐怖暴力行為的孳生溫床。台灣雖然已是鞏固民主社會,但也深陷政治對立的泥淖,川普遭到槍擊事件背後的意義更值得台灣引以為鑑,以避免政治對立更趨尖銳以及伴隨而來的負面效應。 近十幾年來民粹主義儼然成為一股席捲全球的浪潮,所謂「民粹」雖然沒有嚴謹的學術定義,但此一「觀念」大致可描繪為人民與精英的對立或分裂。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可能產生民粹的趨向;民粹反對多元主義,通常宣稱自己是人民的代表,但是卻可能成為反民主的力量。激進的民粹主義者可能採取暴力、仇殺的行為,全球因此遭到譴責、判刑、報復的案例不勝枚舉。在網際網路發達的社會,民粹的散布更為普及而快速,甚至威脅民主社會的政治秩序。 著有《民粹主義:牛津通識讀本》的政治學者穆德觀察,左派民粹主義者通常會將民粹主義與某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結合起來,右派民粹主義者則通常會將民粹主義與某種形式的本土主義結合起來。近年來美國政治極化趨勢益趨嚴重,無論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展現激烈手段:川普支持者攻占國會山莊、民主黨的前眾議院長裴洛西在國會當著川普的面撕毀川普的國情咨文。而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偏袒、縱容白人至上主義等等趨向,就被認為是具有右派民粹主義徵象。 川普的右派民粹主義風格,加上他的挑釁式言行,不但可以助長自己的聲勢,也對他的支持者散發出強烈的感染力。他在此次槍擊事件受傷之後,還對著群眾舉起右手高喊「戰鬥」,此舉固然可視為振奮自己與鼓舞群眾,但恐怕也會激起部份狂熱支持者的報復心態;甚至,還有川普的政治盟友與鐵粉將此次槍擊事件歸咎於拜登的支持,或是受到拜登言詞的煽惑,這不但無異於火上加油,更推升了兩黨的對立情緒。 根據社會學者齊默爾、寇舍的研究,當兩個團體衝突程度越嚴重的時候,兩個團體各自內部的團結程度也會越為升高。照此論述,民主政治、尤其是兩黨制的民主政治當中,挑起兩黨對立可望具有鞏固各自黨內選票的效果。這彷彿也成為政治人物挑起、激化與對手陣營對立的理論基礎,也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在民粹主義作祟之下,兩黨會從對立演變為衝突,甚至脫序了! 問題在於,這是我們要的民主政治嗎?政治學裡的名言:民主政治是以數人頭代替砍人頭;進一步而言,民主政治追求的是尊重、包容、妥協、合作,正如印度聖雄甘地所言,無法包容的本身、就是一種暴力,也是真正民主精神成長的障礙。民粹主義,尤其是暴力相向、冤冤相報的民粹主義,卻正是與此一民主精神背道而馳! 反觀台灣,蔡英文執政時所謂的「轉型正義」、「不當黨產」、軍公教年改等等作為,撕裂了台灣社會。當前賴清德總統面對雙少數困境,立法院內爭吵、肢體衝突不斷;民進黨輸了立法院,即採取釋憲手段試圖爭取有利於己的法律制高點,但也拉高了朝野對立態勢;賴總統近日更出言,若政黨沒有接受大法官釋憲,「青鳥會飛出來」,這不是的鼓動民粹對立嗎?

Read More

<開講>正確定位 掌握脈動—解讀中共二十屆三中

張競 中國共產黨將於15日至18日於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基於中國大陸所堅持「以黨領政」政治體制,因此中國共產黨各項政治集會,自然就會成為全球各方觀察中國大陸政治脈動與社會發展關鍵節點。 中國共產黨將於15日至18日於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工作報告。(路透,資料照) 假若對比歷年來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共產黨政治集會程度,顯然依據媒體報導、學者評論與專家分析之力度與密度來看,北京政局發展確實是逐漸成為全球關注不容忽視之焦點。誠然中國大陸國力崛起是最基本因素,但在近年來北京對於國際事務不再是消極應對,而是轉趨立場堅定積極表態,甚至在處理切身利益時,更會密切主導有所作為;因此更讓其他國家更加重視中國共產黨各項關鍵政治集會。 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正式召開之前,就已經成為多個媒體報導評論,並且推估此項政治集會所研議政策方針,將會對國際社會與特定區域或是國家,產生何種衝擊與影響?甚至還有繼續延伸此等臆測,提出如何因應北京政策之應對方案建議。 不過由於國際社會知識界對於中國大陸黨政體制與政治文化,普遍缺乏具體認識,因此針對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所發表之相關媒體報導評論與智庫研析報告,經常是在投射本身主觀期待與渴望,而非依據客觀證據按步就班提出合理研判。 正因如此,國際社會普遍認定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勢必將會分析當前經濟形勢,處理各項發展問題與困境;甚至無視新華社新聞通稿所強調,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還是堅持會議重點將是經濟,而非置重點於深化改革議題。 誠然深化改革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但兩者涵蓋範圍與針對重點,其實落差甚大並不相同。特別是中國大陸黨政決策機制與政治運作上受政治文化所左右之潛規則來說,中央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最高權力機構,其所作決策必然影響經濟發展,特別是體制性改革方案,更對經濟發展會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但將其集會議事格局窄化成專門處理經濟問題,此乃見樹不見林之誤解與偏見。 筆者已經多次公開呼籲,本次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會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改革、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決定》草案,而此項政治文件則是應對十八大三中全會所決議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發展與政策變化有其脈絡可循,不去理解整個前世今生發展變化歷史軌跡,自然就難以提出合理推論。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此次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改革、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決定》草案,最後是否將會影響對台戰略方針與外交政策?基本上從以往涉及深化改革政策作為,多半是指向內部體制來看,著墨應當相當有限。所以狹義來說,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應當不致於讓北京處理兩岸關係與對外政策,產生讓人訝異變化與調整。 但就廣義來說,中國大陸與國際社會密切接軌,兩岸互動儘管受到台北主政者強力約制,但雙方民間與商貿密切往來勢頭很難輕易扭轉。因此大陸各項體制改革是否將影響全球並衝擊台灣社會,仍然值得戒慎恐懼密切關注,絕對不能光從表面涉台文字不多或是甚少論及國際規範,就認為中國大陸內部體制改革,其將不會具備重大影響之外部效應。 台灣各界專業社群若要精準解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首先必須擺脫成見正確定位,方能無誤掌握北京政壇政治脈動。兩岸互動往來如此相依,政局判斷與政策解析仍是公私部門不可迴避之重要功課! 歡迎批評指教!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10412)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社論〉國會改革釋憲,憲法法庭不能預設立場

憲法法庭10日召開國會改革相關修法釋憲案準備程序庭。(中央社) 憲法法庭日前召開國會改革相關修法釋憲案準備程序庭,聲請方代表與立法院代表針對「暫時處分是否必要」進行激烈辯論;聲請方與立院代表各擁立場,本來就在預料之中,不足為奇;但從開庭過程到大法官的提問,都隱約透露這些大法官似乎已心有定見、預設立場,令人對未來釋憲案結果能否公正?不得不高度懷疑。 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之後,行政院以窒礙難行及違憲等理由提出覆議,經過表決立法院仍維持原決議,依照憲法規定,「行政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然而,民進黨卻蓄意拉長戰線,由民進黨立院黨團、行政院、總統、監察院兵分四路,分別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就事論事,只要符合憲法規定程序,憲法法庭當然應該受理。問題是,由於目前十五位大法官中,包括司法院長許宗力在內的七位大法官,今年十月底任期屆滿,憲法法庭在今年五月三日才對外公告,原定五月二十一日辯論的禁止選前公布民調案,七月九日辯論的受刑人勞作金案,「因待審案件多,討論費時,恐無法在十月底前審結」,所以延期。既然待審案件多,為什麼大法官們一點都不擔心本案「討論費時」?難道他們篤定十月底前一定可以審結?還是說民進黨的黨政高層已經下令,必須在十月底前結案? 其次,《憲法訴訟法》第十七條明白規定「除裁定不受理者外,憲法法庭應將聲請書送達於相對人」,但代表立法院出席的黃國昌指出,憲法法庭並未將聲請書送達立法院,開庭前一天下午他們才被允許閱卷,連行政院及總統、監察院的聲請是否受理?憲法法庭何時評決?透過何種程序受理?他們都完全不知道。試問,這樣對立法院公平嗎?其訴訟權益受到充分保障了嗎? 再就實體而言,民進黨立院黨團等向憲法法庭聲請暫停處分,但《憲法訴訟法》六十五條明白規定,國家最高機關,「因行使職權」,與其他國家最高機關發生憲法上權限之爭議,「經爭議之機關協商未果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機關爭議之判決。試想,總統尚未行使國情報告職權,又根本就沒有與立法院協商,憲法法庭受理不是很奇怪嗎?同樣的,行政院針對其中二十六條的修法內容聲請釋憲,卻根本沒有具體說明如何行使職權出現問題,如此符合憲法訴訟法六十五條的精神嗎?監察院亦復如此。 更令人不解的是,本來應抱持中立立場的大法官們,提問的角度與重點,卻幾乎完全站在聲請方的立場。例如,「行政院覆議不成後,若認為法案違憲,如何執行與解決困境?」「如果總統拒絕立法院邀請國情報告,立法院如何因應?是否會以人事提名權審查反制?」提出這些問題的大法官顯然是明知故問。 憲法增修條文明文規定,行政院提出之覆議案,經立法院決議維持原案後,行政院長只能接受。退一萬步講,即使個案認定違憲或權利受侵害,也應依憲法訴訟救濟途徑,豈有覆議無功就聲請釋憲之理?如此憲法規定豈非具文? 再者,總統若拒絕國情報告,是否違反憲法規定?基本上是法律問題;立法院要如何反制?則是政治問題。針對暫時處分,大法官考慮的重點,應該是「憲法保障人民權利或重大公益是否遭受難以回復的重大損失」,而不是憑空想像總統會被尚未適用的法律侵害職權吧!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海基會沒有兩岸關係的政策權

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因涉貪汙等罪遭檢方聲請羈押,此事件對政壇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中央社) 桂宏誠 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因涉貪汙等罪遭羈押,此事件對政壇帶來了不小的震撼,媒體也因此對海基會的功能多所報導與評論。例如,有媒體認為海基會董事長的人選,關係著兩岸是否得以恢復交流。甚至於,還有媒體認為海基會在兩岸關係方面有政府的「授權」,所以絕非是個「冷衙門」,或者認為海基會是聽命於陸委會的「下屬部門」。 上述由媒體傳達給新聞閱聽者的訊息,要不是錯誤就是不算精確。先簡單說個基於事實的定論,海基會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只有例行業務的功能,誰當董事長或是沒有董事長,都不會造成不一樣的影響。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海基會,在鄭文燦之前有哪些人擔任過海基會董事長?且在他們任內對兩岸交流有哪些事蹟及貢獻?如果這些問題答不上來,我們又有何理由相信,海基會董事長的人選對兩岸關係很重要? 事實上,由於民進黨執政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也否認「九二共識」的兩岸互信政治基礎,不僅海基會人員根本進不了大陸,甚至與大陸對口單位的海協會也幾乎到了中斷聯繫的地步。例如,若有台灣人在大陸出了意外,以往海基會可請大陸的海協會回報狀況及協助,現在海基會卻只能商請當地的台商協會組織協助。 更需要說明的是,海基會是基金會而不是「衙門」,當然也不存在是否是「冷衙門」的問題。而且,海基會既然不是戲稱為「衙門」的政府機關,也就無所謂得到政府的「授權」。政府機關中所謂的「授權」,是上級機關把法定職權授予給所屬下級機關執行或包括決定。 海基會並不是陸委會的「下屬部門」,但是由陸委會監督其業務的推動。這情形就如同各個基金會依其設立目的的業務,都各有監督其業務推動及經費運用的主管機關,但卻不能以「下屬部門」來理解。 事實上,兩岸開始積極交流後,對於因此衍生關於兩岸人民權益的事務,兩岸政府需要簽訂如何處理的協議。然而,若由政府對政府的簽定協議,就會產生兩岸變成「兩國」的爭議。在此背景下,兩岸才分別成立了海基會和海協會,由非官方的中介團體擔任「白手套」,受各自的政府「委託」行使涉及兩岸事務的公權力。 新上任的海基會高層可能還不知道,海基會只是受政府「委託」行使公權力的「非政府組織」,政府依法須將委託海基會處理的事項訂立在契約中,以及公告契約的內容。因此,在海基會的網站上,也可查到「各機關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統籌委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處理大陸事務事項一覽表」。 由此可知,海基會董事長並無兩岸關係的政策權,至多以其個人的聲望,所擁有的也只是「影響力」。此外,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海基會是基於「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所設立,而民進黨執政期間的海基會,因兩岸關係冰封甚至對抗,就只剩下處理例行性事務的功能了。 (作者為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台美關係大內宣,蓋不住美國一中底線

美國在台協會新任處長谷立言面見賴清德總統,明白提到美國的「一中政策」。(取自美國在台協會官網) 台美關係應該是中華民國最重要的對外雙邊關係,不僅攸關台海和平穩定,更是我國面對中共壓力的後盾。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歷任總統皆傾全力維繫與華府的溝通管道與互信,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是否誠實以對抑或是浮誇矯飾。對此,民眾須謹慎分辨,雖然不該被中共的認知戰混淆,亦不該盲目聽信掌權者的說詞! 剛離任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在任內最後一次記者會提到,美國力求擴大與台灣在共同利益和價值的合作,也將持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社群,上述種種與美國的「一中政策」相符;她還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依舊堅如磐石、具有原則並獲跨黨派支持,也完全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及長久以來的承諾。 針對台海現況,孫曉雅建議台灣「別因為中國大陸的挑釁言行而驚慌失措,但也別對這些風險麻木」,提醒台灣與其夥伴國須找到一條穩健道路,避免陷入歇斯底里或自滿。關於甚囂塵上的「疑美論」,孫曉雅表示在民主社會健康的懷疑論是有好處的,美國也不會要求國際夥伴盲目信任美國,還是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擔憂。當然,她也點出台灣「疑美論」的最大癥結點,在於部份論述遭中共認知戰的假訊息刻意混淆,強調這是民主國家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事實上,台灣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執政的民進黨不願誠實面對台美關係的侷限性以及國際現實,仍冀望延續蔡英文執政時代的誇大文宣手法,來掩飾台灣面臨的台海風險正在持續升高,甚至刻意誤導國人對台美互動與兩岸關係應有的正確認識。賴清德總統及外交部長林佳龍分別贈勳給孫曉雅,也熱忱歡迎新到任的AIT處長谷立言,但他們卻把兩位美方代表的忠告當成馬耳東風,甚至刪除谷立言的重要談話內容,這豈是正當政府應有的行為? 谷立言在面見賴總統時提到,「美國會持續大力支持台灣自我防禦能力。我們對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有著共同而且長遠的利益。」「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這也符合美國長久以來的《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一中政策」。當孫曉雅三年前到任拜會蔡英文時,並未提及美國這項官方立場,但前後兩位美方駐台代表竟在不到一個月時間之內重複兩次美國的「一中政策」,究竟是想傳達什麼訊息給賴政府?箇中嚴肅之處已昭然可見! 更該被檢討的是總統府處理新聞稿的鴕鳥心態與扭曲作法,竟將谷立言提到的「一中政策」竄改為「政策」,這番操作應受到國人的嚴厲譴責,在野黨更該追究相關官員責任。民進黨常譏諷中共誤導他人談話,難道現在賴政府正效法中共的認知戰嗎?這絕非是單純聽錯或中文稿潤飾等說法就可以搪塞過關,總統府刪除「一中」兩字除了是要迴避賴清德本人不想聽到如此刺耳的話,甚至蒙蔽國人之外,實在找不出其他原因。 美國固然將台海和平穩定視為對西太平洋區域安全的重大關切,也反對台海任一方片面改變兩岸現狀,鼓勵兩岸對話以降低歧見、減少風險,卻從未公開承諾會軍事介入台海衝突。民進黨近年蓄意激化兩岸對抗態勢並炒作中共打壓台灣,片面誇大美國支持台灣的認知,其實對國人正確看待台美關係及台海現狀有害而無益。孫曉雅及谷立言的談話不啻是對賴政府的當頭棒喝!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富人不用繳稅,受薪階級情何以堪!

包括台灣在內,綜所稅或類似的個人所得稅都採取累進稅率,通常採取累進稅率可以降低所得分配不均。圖為民眾申報綜合所得稅。(本報資料照) 蔡文立 財政部日前公布的一一一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料顯示,有三百一十八戶綜合所得超過兩百萬元的申報戶不必繳稅,甚至還有十四戶超過五百萬元、四戶超過一千萬元、兩戶超過兩千萬元的申報戶不必繳稅。有錢卻不必繳稅,這些人想必暗爽在心內;只不過,一般的薪資所得者不但賺不到那麼多錢,而且賺到的每一塊錢薪資都被稅捐機關摸得清清楚楚,該繳多少稅一毛錢都閃不掉,他們看到有錢人不必繳稅真是情何以堪呀! 今年綜所超過兩百萬元的免繳稅申報戶,比去年還多了七十九戶;財政部分析其原因,在於二0二二年稅制優化,調整四大扣除額,高所得者大多利用「捐贈」、「醫藥費」等列舉扣除額「節稅」,更容易達到免稅門檻。另外,財政部根據一一0年的綜所稅申報情形指出,所得淨額超過四百五十三萬元、適用百分之四十最高稅率的高所得申報戶雖僅占全部申報戶百分之零點八五,卻繳納了百分之四十五點五應納稅額。言下之意,高所得者對綜所得稅還是「惠我良多」。 當然也有些高所得者的所得來自於薪資,但一般受薪階級的薪水更是「螞蟻雄兵」。根據財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薪資所得占各類所得總額的比率大致在百分之七十一、二左右;顯然,包括高所得者在內,薪資所得才是綜所稅稅收的大戶。只是,一般受薪階級有沒有那麼多「節稅」手段呢?這讓人想起股神巴菲特的那句話:「我的稅率比我的秘書還低」! 一般來說,不想繳稅,或是想少繳稅,大致上可以靠節稅、避稅、逃稅三種手段;其中,逃稅非法的,避稅、節稅通常都屬合法。巴菲特的稅率比他的秘書低,想來就是很會善用節稅、避稅等手段。 從人性面來說,不想繳稅或想少繳稅算是合乎情理。二0二一年美國財政部的一份報告指出,最富有的百分之一的納稅人,二0二0年的欠稅稅款大約有一千六百三十億美元,占六千億美元欠稅稅款總額的比率大約為百分之二十八。台灣每年大概查獲三萬多件逃漏稅案件,補繳的稅款在五十億元到七十億元之間。還是那句話,受薪階層的每一塊錢薪資都被稅捐機關摸得清清楚楚,他們想逃漏稅幾乎是不可能。 話說回來,國家有各種人事、國防、教育、建設、社會福利等等支出,得靠稅收支應,綜所稅稅收多而穩定,被稱為「稅收女王」;但另一方面,賦稅還具有改善所得分配差距的功能,也就是「賦稅正義」的精神。一般而言,包括台灣在內,綜所稅或類似的個人所得稅都採取累進稅率—所得多者多繳稅、所得少者少繳稅,通常採取累進稅率可以降低所得分配不均;例如,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採取累進稅率的個人所得稅制,稅後基尼係數就比稅前低了百分之二十五。 反觀台灣,綜所稅雖然也發揮了調節所得分配的功能,但長期以來其效果未卻見提升,以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觀察,近十幾年來降低所得分配差距的效果大致都在零點一四倍左右;但是,二0一七年之後所得差距倍數卻越來越高。從改善所得分配差距的觀點來看,綜所稅確實該加加油了! 附帶一提,綜所稅最高稅率是百分之四十,但有研究顯示,台灣最有錢的百分之十的人,實際繳的稅款還不到其所得的百分之五。綜所稅稅率超過百分之五的受薪階級們,你們情何以堪呀!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Read More

〈社論〉推進性平,別讓中華女籃國手期待成空

中華女籃藍、白姐妹鬩牆,兩隊球員手臂上貼著黑色肌貼發起「黑色行動」,抗議中華籃協對男女國手的出場費大小眼。(中央社) 第三十四屆瓊斯盃籃球賽日前率先由女子組開打,九日在球場內的焦點是中華藍、白姐妹鬩牆,但兩隊球員手臂上貼著黑色肌貼引人注目,她們發起這場「黑色行動」,為的是抗議中華籃協對男女國手的出場費大小眼。中華男籃國手力挺女籃國手自願調降出場費,他們力挺同工同酬的精神令人敬佩。台灣雖然在性平方面的國際評比表現不錯,但距離真正平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每個領域都有責任為台灣的性平而努力! 中華女籃國手發起的這場「黑色行動」,不但獲得在場觀眾聲援、中華男籃國手力挺,更應受到各界按讚;畢竟她們爭取的不僅僅是男女國手每場出場費不應相差兩千元,而是同工就應同酬的性別平等。事實上,同工不同酬的現實在台灣不只出現在籃球場上,而是普遍存在於許多職場領域,中華女籃國手這股柔性的「黑色力量」更是為台灣所有女性而迸發! 根據勞動部發布的資料,今年男女「同酬日」落在二月二十三日,這代表著男女薪資差距達百分之十四點七,女性要多工作五十四天才能與男性獲得同樣的薪酬。二0一一年台灣的「同酬日」落在三月三日,二0一九年縮小到二月二十一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同酬日」倒退嚕到二0二一、二二年的二月二十七日,二0二三年雖然進步了四天,但兩性薪資差距仍待持續縮小。 造成兩性薪資差距的原因頗多,但從產業別觀察,根據勞動部的調查,台灣女性就業主要集中於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營造業;以製造業為例,薪資較低的「成衣及服飾品」當中,女性就業人數占百分之七十六,而薪資較高的「石油及煤製品」女性就業人數僅占百分之十二,顯示相對於男性,女性仍集中於薪資較低的行業。 擴大來看,類似現象不只出現在製造業,整體而言女性從事的行業或職業多屬較為低薪,女性擔任決策階層人數亦不及男性。近年來台灣產業發展失衡嚴重,高科技電子產業一枝獨秀,但高階主管當中男性就占了百分之八十九,男性員工薪資也比女性高出約百分之十。再者,根據半導體產業專家觀察,大學理工相關科系學生的性別比例差距,也延伸到半導體職場上的男女組合。賴總統在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時,是否也應考慮就業性別人數差距以及同工同酬問題? 儘管《性別平等工作法》明列「性別歧視之禁止」,其中包括「雇主對求職者或受僱者之招募、甄試、進用、分發、配置、考績或陞遷等」、「雇主對受僱者薪資之給付」都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但今年三月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女性遭遇求職(應徵)歧視,即使錄取後還高達近百分之七十四遇過同工不同酬。由此來看,不僅是企業應該落實《性別平等工作法》,政府也應善盡督導的責任。 事實上,促進男女職場平等有助於經濟成長。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項報告顯示,如果各國的性平表現可以如同該區域表現最佳的國家,二0二五年全球GDP可以增加十二兆美元。所謂「女人撐起半邊天」,麥肯錫證明此言不虛! 有別於走上街頭聲嘶力竭地抗議,中華女籃「黑色行動」堪稱一股沉默的力量。期許這股力量可以導引出同工同酬、提升女性職場永續性、完善女性就業環境等等結果,讓台灣性別平等更獲尊重,使這股沉默的力量更勝千言萬語!

Read More

大義覺迷》說尺子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我們用它來衡量別人,更要時常度量自己。但是談何容易,因為別人或自己,利害關係是十分不一樣的!(圖取自Pixabay) 作者/王建煊 對青年學子來說,大陸每年的高考,幾乎對人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高考就是我們台灣的大學聯考,高中畢業生都要經過這項考試才能進入大專院校來讀書。能否擁有大學畢業文憑,又與日後的就業及人生有著莫大關係。大陸今年高考,參加的人數達1342萬人,創歷史新高。其中不到一半的人可以進本科院校,畢業後擁有學士學位,戴方帽子,其他的則無,因此有不少人會在第二年重考。 大陸高考近年都會公布國文作文滿分的試卷。有一年國文作文題目:「說尺子」有篇獲滿分的作文,確實寫得很好。文章中說:尺子就該是最公平的,但在不同人的手裡,卻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考試成績由100分降到98分,挨一頓揍;從55分進到61分卻得到一個吻。 「說尺子」獲滿分的作文。(圖取自網路) 作文中又提到一個曾經在大陸發生過的小例子,話說有位大嫂,冬天起早熬熱粥,供窮苦人食用。一日一位老漢發現中有一粒沙,吐出大罵,將粥潑在這位大嫂身上。這時有人說老漢不該撒野,但是也有人指責大嫂不該摻沙子。薄情讓我們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文章中提到載了19名乘客的中巴,掉進水塘,金姓村民,在冰冷刺骨水中,救出19名乘客,但自己卻因泡在冰水中太久了,患上肺病,舉債治病,借貸無門,病死家中。19名倖存者無一人探病,更無人為他送終。冷漠讓我們的尺子訇然寸斷,留下無盡的遺憾。我們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我們用它來衡量別人,更要時常度量自己。 這篇高考「說尺子」作文滿分,還講了好多其他例子,讓人讀了感慨萬千,想到人性,真不知從何說起。讓人感慨的尺子,在台灣社會裡,不也是經常發生嗎?但發生了又怎樣?沒怎樣! 就以現在天天新聞,熱鬧轟轟的監察院,有29個委員,個個手中都有一把尺,這把尺是用來量政府官員,而絕不會用來量自己。監察委員因為手握一把尺,所以走路都有風。有次監察委員赴一個部會巡查,當著該部部長及眾人的面,大聲的斥責一位局長說:你給我小心點,下次再給我碰到,要你好看。這個委監察委員為什麼這麼威風?因為他手中有把尺,而且這把尺甚富彈性,要怎麼量你都可以。除了白痴,大概都會想到廢不了的,因為這把有彈性的尺,太好用了。握有這把尺的人,除非白痴,是絕不會廢除監察院的! 法官手中都有把尺,這把尺在某些法官手中也是有彈性的,有錢判生,無錢判死,這是從前眾所皆知的事。 立法委員手中也有尺,執政黨及在野黨委員手中的尺,也是甚富彈性,同樣的事發生在己黨或他黨,量出的尺寸會絕然不同的。同樣的事,發生自己身上和發生在別人身上,尺是會熱脹冷縮的。大陸高考作文滿分的這篇「說尺子」結語時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我們用它來衡量別人,更要時常度量自己。但是談何容易,因為別人或自己,利害關係是十分不一樣的!你說不是嗎?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