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陸軍官校復校與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下)

為了接續軍事幹部的培養,民國39年8月2日,第四訓練班奉命併編為陸軍軍官學校。(取自陸軍官校網站) 賈忠偉 孫立人於受命擔任陸軍訓練司令之後,於民國三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在南京國防部附近的香靈寺,成立訓練司令部(陸訓部),並到天津、北平、青島、廣州、南京,以及鳳山等地視察,發現鳳山最適合練軍。 但要在鳳山練新軍,最初並未得到蔣中正的同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點太遠,孫立人為此特地向蔣解釋指出:「訓練軍隊之處,一定要適合下列條件:一、交通要方便,水、陸皆可通行;二、兵源要充足;三、練兵不能太急切;四、要有新兵,不能只將現有軍人調回受訓。」但蔣仍不同意。後來再經多次秉商,最後決定將原有的三個訓練處擴增為七個訓練班,而孫立人則把重心放在台灣。 前面提過,第四軍官訓練班:是在民國三十六年十月一日於台灣鳳山成立,隸屬於當時仍留在成都的陸軍軍官學校本校,並於同年十一月十七日開學,成為當時全國各軍官訓練班最早開學者。 總計在第四軍官訓練班存在的三年內(一九四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五0年九月),所訓練的部隊軍官【幹訓總隊(幹訓班)之校官隊∕受訓五週、幹訓總隊之尉官大隊∕受訓九週、特科總隊∕受訓時間不定、儲備軍官訓練班、女青年大隊】、軍士(受訓九週)、體幹班及入伍生(受訓約半年)等,約四十六萬六千兩百四十二人。單計第四軍官訓練分班之學生大隊∕後改為學生總隊(為了讓學生總隊接續原有之軍官訓練班,因此受訓期別是從第十五期開始排序,總計受訓期別為十五至十九期,共五期,每期受訓時間不定,約十七至二十六週),共培育出七千九百四十三名畢業生。 唐鐵仕(上校退役、曾參與過仁安羌戰役、擔任幼年兵總隊第七中隊中隊長)發表於《中外雜誌》之《孫立人鳳山練新軍》一文中指出,第四軍官訓練班第十五期受訓時間為十七週,主要成員大部分是從青年軍二0五師調來,之後四期(十六至十九)受訓時間均改為二十六週。訓練期間負責示範的是一支經由新一軍教導總隊訓練完成的四百二十二名學生示範隊,由於他們出操的時候都是穿著紅短褲、上身打赤膊、頭戴斗笠,因此被當地百姓稱之為「斗笠軍」,這也成為鳳山新軍的特有標記。 隨著中華民國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於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九日,在台北舉行中華民國遷台後首次政務會議,正式揭開了兩岸分治的歷史序幕。 為了接續軍事幹部的培養,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0年)八月二日,第四訓練班奉命併編為陸軍軍官學校。同年十月一日,國防部正式核定第四軍官訓練班正式改編為「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之番號同時撤銷【國防部(卅九)堅塹字第四二三號】。 其實陸軍軍官學校原本復校的時間應該在三十九年的五月之前,但因當時擔任陸軍總司令及台灣防衛總司令的孫立人以「部隊作戰與訓練不能分」為由,要求兼任官校校長,這個舉動讓蔣中正感到不安與猜忌,因此下令延遲官校復校時間,一直拖到韓戰爆發之後,蔣中正才正式下令將第四軍官班改組為陸軍軍官學校。 參考資料: 一、容鑑光主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史簡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七十五年元月一日)。 二、朱浤源:《台灣新軍的搖籃: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一九四七—一九五0)》,(中研院社科所八十二年十一月)。 三、唐鐵仕:《中外雜誌》之《孫立人鳳山練新軍》,(二00七年∕七月號∕八十二卷∕第一期),頁一三四至一三七。 四、寺田近雄(廖為智譯):《日本軍隊用語集》,(麥田出版社),頁一00至一0一。 (作者為文史作家)

Read More

〈社論〉美肯定馬習二會 賴清德應順勢遞橄欖枝

美國國務院肯定馬習二會降低緊張和促進兩岸關係。(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結束第二次中國大陸參訪之行圓滿返台。此次和平之旅的重頭戲當然是在北京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第二次會面,終於為台海對峙帶來新契機,期盼能確保台海和平穩定。準總統賴清德應拋開個人意識形態的堅持,好好把握這機遇,順勢在就職演說向對岸遞出橄欖枝,進而掃除長年籠罩在台灣上空的戰爭陰霾,推進過去八年低盪緊繃的兩岸關係。 馬提到,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未來雙方應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進而求同存異、擱置爭議與共創雙贏,追求和平發展;並強調兩岸若爆發戰火,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承受之重」;兩岸中國人有足夠智慧處理爭端,避免走向衝突。 習則訴求民族主義,指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心結不能化解,制度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國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他還說,將採取更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兩岸交流,邀請台灣同胞到大陸走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去寶島看看。 馬習這次會面並沒有碰觸敏感的兩岸政治爭議,純然以兩岸都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角度切入,除了傳達一家人就沒有無法解決不了問題的觀點,更是著重在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基礎。由此角度來看未來,若兩岸能獲致某種政治默契、拒絕台獨路線破壞台海現狀的意圖,台灣與大陸根本沒有兵戎相見、落入衝突循環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民進黨依舊以黨派私利看待馬前總統的苦心。行前有所謂的國安人士抹紅馬習二會的時間點是中共刻意安排,為了向美日峰會與台灣關係法四十五週年叫陣,無非是想扭曲馬尋求兩岸和平的重大意義,是綠營典型的反陸認知戰。再者,陸委會指稱馬前總統「未能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實屬遺憾,還批評他掉入中共的「陷阱」。外交部更以強烈字眼回應,認定中共對台脅迫行徑才是台灣人民關切之處,「而不是無法代表台灣主流民意的任何論述與主張」。 若說這些說詞都是民進黨酸葡萄心理的真實反應,目的是轉移賴清德難以打破當前兩岸僵局的尷尬處境,並不為過!賴清德表示將延續蔡英文政府的「抗中保台」策略,以「四大和平支柱」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無非是想打安全牌以避免逾越紅線,因為他不敢違背蔡英文定下的兩岸路線,更無心改善兩岸關係,為台海緊張局勢降溫,畢竟可管控的對峙既可操弄朝野分裂,亦有利於鞏固政權。 事實上,習近平當然知道馬前總統已沒有公職身份,此時在北京舉行二會的用意之一就是向新政府喊話,以軟調性訴諸於民族情感。換言之,如果賴清德願意拋開永遠無法實現的台獨夢,回歸中華民國憲法之兩岸定位,依此提出與「九二共識」同等份量的兩岸論述,而不是打擦邊球,定然能打破兩岸僵局,恢復台海和平穩定。 美國國務院在回應馬習二會時表示,「美國鼓勵降低緊張和促進兩岸關係的方式,支持雙邊在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上持續對話」。既然美方都支持實質接觸,賴清德更沒理由退卻。在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之際,新政府應補上另一支柱,藉著馬前總統開闢的便橋,以大破大立之勢重啟兩岸對話,才能爭取台灣安全與台海和平。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陸軍官校復校與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上)

第四軍官訓練班第一任班主任為孫立人將軍。(取自「屏東有影」網站) 賈忠偉 原本在抗戰勝利之後,國府計畫大幅裁減兵源,好全力展開國家重建工作,但不幸爆發了國共內戰。為因應戡亂戰爭所需的大量基層幹部,國府因此在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五日於首都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八月,在全國各地先後成立七個軍官訓練班,用來儲訓因內戰所產生的大量基層軍官缺額。 新成立的陸軍訓練部司令由陸軍副總司令孫立人中將兼任,司令部最初設在南京國防部(位於原中央軍校舊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所在地)附近的香靈寺,這七個訓練班依序是: 一、第一軍官訓練班:是在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於北平市(今北京市)成立的軍官訓練班。十月正式更名為:第一軍官訓練班,班主任為徐幼常、副主任為吳澤道。 二、第二軍官訓練班:是在民國三十六年十月一日,將西安督訓處(原第七分校)改組為:第二軍官訓練班,班主任為劉釗銘、副主任為李鐵醒。 三、第三軍官訓練班:是在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一日於瀋陽市成立的:第三軍官訓練班,班主任為宋希濂、副主任為易瑾。 四、第四軍官訓練班:是在民國三十六年十月一日於台灣鳳山成立「陸軍軍官學校台灣軍官訓練班」,不久就易名為:「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隸屬於當時仍留在成都的陸軍軍官學校本校,於同年十一月十七日開學,為當時全國各軍官訓練班最早開學者。第一任班主任為孫立人將軍,之後由唐守治、陳麗華、辛鍾珂等擔任。 五、第五軍官訓練班:是在民國三十六年四月,原新疆(迪化,今名為烏魯木齊)軍官訓練班(原陸軍軍官學校第九分校)奉命改組為:第五軍官訓練班,班主任為劉嘯凡、副主任為姜明文。 六、第六軍官訓練班:是在民國三十六年十月間於漢口成立,班主任為陳素農、副主任為韋鎮福。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冬,第六軍官訓練班移至廣州,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秋再移至海南島,改組為海南分校。 七、第七軍官訓練班:是在民國三十六年十月間於江蘇徐州成立。但組織狀況不詳。 之後隨國共內戰加劇,各軍官訓練班因此在民國三十七年冬,逐漸奉命裁撤或遷移,只有位於台灣的「第四軍官訓練」能持續辦理招訓事宜。 高雄鳳山在日據時期稱為高雄州(縣)鳳山郡(縣轄區)鳳山街(鎮),當時駐守在這裡的日軍為(獨立)混成第一百旅團;所謂混成旅團是以步兵為主體,再由其所屬師團配屬砲兵隊、通信隊、戰車隊等使之能單獨作戰的旅級戰鬥單位。 根據朱浤源教授在<台灣新軍的搖籃: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一九四七—一九五0)>文中指出,第一百旅團的主要防守區是在高雄,高雄一帶除了左營軍港為海軍大本營外,亦有機場多座,分布於岡山、高雄、阿蓮(以上為海軍機場)以及小港、鳳山、屏東(以上為陸軍機場)、更有多種重要軍事倉庫(燃料、兵器、彈藥、糧秣、被服、船舶兵器等軍事物資)坐落於高雄之岡山、鳳山等地,其中又以設於鳳山地區的倉庫面積最大,重要性當然不在話下。 日本投降之初,負責南台灣接收的陸軍第六十二軍(軍長黃濤),其所轄的第一五一師駐地就在鳳山(一五一師駐高雄、一五七師駐台中、九十五師駐嘉義);第六十二軍是在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七月改編為三旅(每旅兩團)的整編師,八月奉調離開台灣,於秦皇島登陸,投入東北剿共任務。   (作者為文史作家)

Read More

〈社論〉餐廳食安襲全台,乳酪的洞一路漏!

監察院早就點出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衛生編制專責人力單薄的問題。圖為台中市食品稽查人員前往餐廳進行稽查任務。(資料照) 餐廳中毒或送醫案件頻傳,三月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全台灣腹瀉通報竟達十四點五萬人,第一季中毒通報案件與人數更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儘管行政院長陳建仁在寶林案後還誇口食安案件已從系統性問題轉為個案問題,但層出不窮的個案恐怕更凸顯整個食安把關漏洞一路漏到底的大問題。政府應徹底檢討層層漏洞出現的原因,儘快把一層一層的漏洞堵住,避免食安漏洞從中央到地方、從地方到業者繼續一路漏下去! 觀察最近這幾個月的飲食業者食安案件,不難發現是消費者「踩雷」、甚至是付出生命代價之後才爆發開來,這更證明所謂「食安五環」作出的「加強食品安全衛生保障,讓食品安全成為我國的驕傲」、「讓全民與消費者都能夠監督食品安全的詳細環節,並有充份資訊瞭解每一個食品可能發生的狀況」等承諾都只是一堆空話! 用「瑞士乳酪理論」形容,「食安五環」這五片乳酪不僅每一片都有漏洞,而且這些漏洞還從第一片貫穿到第五片,食安問題才會不斷發生。進一步而言,雖然食安法規堪稱齊全,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行政部門執行缺失絕對難辭其咎! 事實上,監察院早就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糾正食安問題的行政缺失。遠的不說,二0一0年二月監察院針對地方政府食品衛生人力、經費俱缺,糾正三縣市與衛生署,當時就指出「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現有人力不足,也未尋求替代方案;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衛生編制專責人力單薄,又異動頻繁」,「行政院長期輕忽我國食品衛生安全業務,也未設法解決食品衛生安全預算及人力不足問題」。問題在於,當時監委點出的缺人又缺錢的問題,到現在幾乎都沒有改善! 二0二一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劑美豬進口,當時地方政府加強稽查卻爆出稽查人力不足的問題:台北市六十名稽查人員要查近三萬家食品販售與餐飲業者;新北市三十七名稽查人員要查一萬五千家餐飲業者;嘉義市九名稽查人員要查近三千家食品販售與餐飲業者。稽查人力本就不足,工作十二個小時是常態,不爆出離職潮才怪! 二0二二年桃園市政府舉行「日本食品開放進口本府因應措施」專案報告,當時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說「桃園食安稽查大隊擁有四十名人力,為六都前段班」;今年爆發蘇丹紅事件後,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行政院會中直指「地方稽查人力不足,若全面投入稽查將會排擠原本該稽查的食品安全項目」。如果連六都前段班都要喊人力不足,很難想像其他縣市會有足夠人力。 地方政府稽查人力不足,中央政府也同樣不足,二0二一年說要增加五人,到今年卻僅增加一人。寶林案發生之後,行政院召開食安會議,副院長鄭文燦裁示將檢驗量能提升、補足稽查人力列為長期精進作為。從二0一0年到二0二一年再到二0二四年稽查人力始終不足,十四年如果不夠長期,鄭文燦的「長期」要到什麼時候才算?還是民進黨政府又要靠「馬維拉」救援? 這幾年監委點出的食安缺失還包括:二0二0年監委發現四十七萬五千多家次食品業者僅百分之二登錄食安控管「食品雲」;二0二一年糾正衛福部對違規食品廣告監督不力;二0二二年針對恐致癌「縮水甘油脂肪酸酯」訂定限量標準會議竟沒有會議記錄,要求衛福部改善。由此觀之,食安五環的第一道大漏洞就出在衛福部吧!

Read More

大義覺迷》中國成為愛心大國是很容易的事!

中華民族本就是一個愛心滿滿的民族,而現在又是世界富強之國,非洲總人口近13億,與中國相近,讓我們一對一的來幫助他們吧!說不定有一天非洲人的膚色會由黑變黃呢!(圖片取自/舊鞋救命step30) 作者/王建煊 中國自鴉片戰爭起,百年來受盡列強欺辱,慘不忍賭,但痛苦終於度過。現在的中國接近是世界最富強的國家,美國已經不夠看了,這是美國近年十分憂心的問題,因此跟中國對幹的事愈來愈多。 這個有14億人口,世界強國的出現,究竟是世人之福,或世人之禍?要看這個世界強國,他們心中究竟存著甚麼樣的抱負及願望。如果富強的中國一如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欺凌他國,強大的中國將是全人類的災難;但是如果強大的中國愛心滿滿,富強的中國,將為全人類帶來福祉。 我所創辦的基金會20多年前曾在大陸捐建希望小學,辦中學,當時的口號是:「要使中國由人口大國成為人力資源大國」,現在刻在校園牆上的口號是:「要使中國成為愛心大國」。 中國要成為愛心大國輕而易舉,試想中國14億人口,若是每人每天愛心捐款1元人民幣,一天就是14億元,一年365天則有5,110億元,如果每天2元,一年就有1萬多億元,折合新台幣4.5萬億元,可以幫助世界上太多貧困的人口,助貧的速度是非常之快。 最近我在新北市林口的街上,看到一個大大的廣告牌「舊鞋.救命」,我就進去跟他們聊了一下。原來在非洲肯亞及烏干達等地,居民80%生活赤貧,每個孩子須走60至90分鐘路去上學。沒有鞋子穿,赤腳讓泥土中的沙蚤侵入皮膚,全腳皮膚變黑變爛,十分恐怖,嚴重的甚至要截肢。沙蚤是住在沙子裡一種很小很小的蚤類,肯亞有140萬人遭沙蚤侵襲。當我在這家慈善機構裡與服務人員聊天,問問題時,就看到很多人來捐鞋子,這使我立刻聯想到有14億人口的中國,如果響應捐「舊鞋.救命」的愛心工作,每人三年換一雙鞋,每年至少可捐四億雙舊鞋,因此只要一年,非洲孩童為沙蚤所苦的難題就全解決了。14億人口富強的中國,如果愛心滿滿,確實會是全人類的福祉。 2014年3月承蒙郝廣才先生贈其大著《今天TODAY》,內容十分精彩;其中有一篇提到非洲苦難的孩子因為沒有蚊帳,平均每30秒鐘,就有一個小孩因患瘧疾而死亡。 (圖片取自/總統府@flickr) 有位名叫凱瑟琳,年五歲的小女孩,看到電視播此新聞,愛心大發,參與了對非洲孩童捐蚊帳工作,也感召眾多人響應,包括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的基金會捐了美金300萬元,比爾蓋茲基金會且出錢拍了一部《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紀錄片。凱瑟琳出名了,因而有機會親往非洲,看到非洲孩子在蚊帳上寫「凱瑟琳」;這些救命蚊帳,被稱為「凱瑟琳蚊帳」,那個村莊則被稱為「凱瑟琳蚊帳村」,這又使我想到14億人口,富強的中國,如果也能多參與一些這樣的救命活動,這對曾受百年屈辱的中國人,該是多麼容易,且又飽受世人讚美的事呀! 我這篇文章中提到非洲沙蚤及瘧疾傷害非洲生命的事,大家看了,心中一定不是味道,我們能幫助他們嗎?答案:肯定能!因為中華民族本就是一個愛心滿滿的民族,而現在又是世界富強之國,非洲總人口近13億,與中國相近,讓我們一對一的來幫助他們吧!說不定有一天非洲人的膚色會由黑變黃呢!   親愛的中華兒女,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吧!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社論〉獨派當家深綠擔綱,兩岸關係會好嗎?

外界一味強調卓榮泰(右)擅於協調溝通,而忽視其行政首長歷練不足、缺少統籌全局能力及前瞻視野的弱點。(中央社) 在外界預料之中,賴清德宣布由卓榮泰組閣,相關人事也將陸續發布。除了明顯可見「賴家軍」的色彩之外,幾個關鍵位置都是獨派當家,這不僅顯示賴清德用人唯親的強勢作風,也預見他未來會對大陸採取更強硬的態度,這對兩岸關係當然會是雪上加霜! 從已披露的人事看來,將出任閣揆的卓榮泰在二0二四大選中,擔任賴清德競選總部全國總督導,內定副院長的鄭麗君是國政顧問團召集人,可能接總統府秘書長的潘孟安則是競選總部總幹事。他們都是賴清德的輔選功臣,色彩鮮明,唯賴之命是從,任用他們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不過,陳水扁二000年執政的首任閣揆,是任命國民黨籍的唐飛;蔡英文二0一六年上台後第一任閣揆,則是任用無黨籍的經濟學者林全。這固然與民進黨缺乏人才有關,但也說明陳水扁和蔡英文的起手式,都是希望以政治性不強的執政團隊,降低朝野衝突,緩和兩岸關係。 但賴清德卻在任期開始,就選擇旗幟鮮明的綠營人馬組閣,固然不無處理朝小野大局面的考量,卻忽略當前國家需要與兩岸局勢之嚴峻;一味強調卓榮泰擅於協調溝通,而忽視其行政首長歷練不足、缺少統籌全局能力及前瞻視野的弱點。這對想要以信賴團隊為核心,貫徹個人意志,確保國政運作順暢的賴清德,顯然是一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內定國防部長由現任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調任,外交部長吳釗燮則回任國安會秘書長。表面上看,他們在蔡英文時代都已長期受到重用,賴清德再度任用似乎只是「蔡規賴隨」,意在維持過渡時期的穩定。不過,深入探討,這兩項人事安排都不免有可議之處。 首先,文人國防部長若不是與軍方有深厚淵源,就是對軍事有深入研究,或是當時國防發展與其專業密切有關。當前兩岸情勢緊繃,國防壓力與日俱增,而軍隊訓練、戰力卻每況愈下,演習意外與軍紀事件頻傳,新任國防部長必須在短時間內就能全面整頓,有效提升士氣,但律師出身的顧立雄與軍方素無淵源,對國防也涉獵不多,如何順利推動國防改革?又有什麼資歷與威望足以擺平各軍種之間紛爭? 至於吳釗燮,在外交部長任內邦交國接連斷交,被國人視為最不適任的部長之一,回任國安會秘書長就能使國安工作做得比以前更好嗎? 更嚴重的是,吳釗燮與顧立雄以往不僅都對中國大陸採取敵視態度,而且立場十分強硬;再加上未來可能在國際事務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蕭美琴,都早已被中共當局公開定位為「台獨頑固分子」,如今他們又被賴清德重用,除了意味賴清德政府的國安、國防、國際事務全由「台獨頑固分子」擔綱,也曝露賴清德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妥協,而是準備要與大陸當局硬碰硬。可以想見,原本就對賴清德「務實台獨工作者」疑慮甚深的中共當局,將會對賴清德更有戒心,兩岸關係的改善自然也越來越難。 另外,從吳釗燮與顧立雄的新職也可以看出,美國對於賴清德國安團隊的重要人事,影響力極大。在美陸關係競爭已成主調、時有傳出摩擦的情況下,台灣勢將成為美陸對抗的焦點,持續「倚美抗中」路線的民進黨政府,當然會承受更大的壓力。這固然是賴清德的抉擇,卻會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承擔後果!

Read More

〈社論〉美陸抗衡難解 台灣應尋求最佳生存之道

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表示,AUKUS潛艦協議可能有助於嚇阻中國大陸。圖為去年3月AUKUS三方會議。(路透,資料照) 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日前在華府智庫座談會表示,由美國、英國及澳洲共同推動的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潛艦協議,可能有助於嚇阻中國大陸,新潛艦能力將促進台海和平及穩定。自該聯盟成立以來,三方都避免將AUKUS與台海情勢相連結,坎貝爾現在卻罕見地公開觸及這敏感議題,無論是否代表美國的政策轉變,已掀起不小議論,也引起北京的強烈抗議。 隔日,北約也與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舉行外長會談,劍指俄羅斯、中國大陸、北韓與伊朗對全球秩序與區域安全的威脅及挑戰。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更表示,將邀請日韓澳紐四國領袖出席七月在華府召開的北約高峰會,代表了北約將其安全合作觸角正式擴展到印太地區,同時更象徵「民主vs.威權」新時代的來臨。 美國總統拜登在上週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通話中提到,美國不尋求與中國大陸的「新冷戰或脫鉤」,但陸方早認定此時此刻已進入從未訴諸於文字的「新冷戰」,只不過現階段已從過去的美蘇軍事對抗轉變成以高科技競爭為主、軍事競賽為輔的新型態。很顯然,雙方對冷戰定義與議題認知天差地別,雖不見得必然走上以軍事衝突收場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歸路,唯兩強權的競爭與對抗勢將牽動國際政治版圖的劇烈變化。 康貝爾向有「印太沙皇」之稱,在上述座談會裡講得很清楚,維持區域和平安全與穩定的最佳方式,不是美國單打獨鬥,「而是深入且具建設性地與盟友夥伴們合作」。他強調美國將會引進印太地區以外的國家積極參與印太事務,並指出無論是在台海或南海,世界各國比過去更願意站出來發聲,並採取實際行動,這有助於威懾。 二戰以來的東亞秩序一向以美日安保條約為基礎,美國並打造第一島鏈作為嚇阻共產主義擴張的最前線。隨著中共當局加快軍事擴張,印太國家的軍事準備與經費亦攀升到歷史新高,以美日為首的軍事聯盟也與菲律賓、澳洲與紐西蘭等國逐步展開各方面軍事合作,從情報交換、軍售到聯合軍演等,與中國大陸抗衡的勢態日益清晰,主要目的就是遏制習近平挑戰、甚至改變現行國際秩序的意圖。 習近平一心想帶領中國大陸達到大國地位、恢復民族復興的目標,因此改變鄧小平定下的「韜光養晦」路線,還不惜毀棄自己曾向歐巴馬表達不會南海軍事化的承諾。一系列戰狼外交與軍事擴張雖強化其影響力,不過也讓大陸的國際負面形象惡化,迫使各國無不提高對北京意圖的警覺。從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本月二日發布的「東南亞態勢報告:二0二四」即可看出,大陸在經濟和政治與戰略對東南亞的影響力首度超越美國,但多數人對其抱持負面看法。 很顯然,中共政權得以藉由其經濟力影響各國決策,不過還是很難打破「安全靠美國」的傳統。究其原因,中共獨裁的專制體制是讓各國依然維持與美國安全合作的主因,而其外露的霸權心態更是關鍵,戰狼外交終究難以令人信服。 民進黨應了解,各國雖對中共當局保持警惕,卻從未放棄與北京對話。對話不等於投降、接觸不等同賣台,即將上任的賴清德不該再以自己偏頗的意識型態看待中華民國憲法之下的兩岸關係,不能再有「美陸對抗必有利於台灣」的錯誤心態,才能在兩強之間找到最佳生存之道。

Read More

〈社論〉重創言論自由還紀念鄭南榕,真諷刺!

蔡英文總統出席鄭南榕追思會強調言論自由成了台灣重要的民主燈塔,但NCC關閉中天新聞台過程中,傳出總統府密謀介入。(中央社) 四月七日蔡英文總統、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出席鄭南榕追思紀念會,蔡英文強調當天是國定言論自由日,言論自由成了台灣重要的民主燈塔;賴清德則表示守護言論自由的同時,也要慎防資訊作戰。表面上,蔡英文和賴清德的這些談話都值得肯定;但實際上,過去這八年民進黨完全執政卻以政治力重創言論自由。兩相對照,蔡英文、賴清德紀念鄭南榕顯得格外諷刺! 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石,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但一向標榜保障言論自由的民進黨,在二0一六年完全執政之後卻忙不迭地侵凌言論自由。正因如此,二0二0年七月監察院針對台大教授蘇宏達被「查水表」案通過的調查報告指出,警察機關大量移送散布謠言案件,法院裁定不罰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二點二,要求警察機關「應遵循憲法保障言論自由『明顯而立即的危險』之界限」,以免侵害言論自由及造成寒蟬效應。 當時監察院言者諄諄,但民進黨卻聽者藐藐,「查水表」依舊不斷上演:二0二三年三月網友貼文「政府不要大陸的蛋,但大陸出口雞蛋給澳洲,再轉出口給台灣」被移送,法院裁定不罰;二0二三年九月邱毅貼文「民進黨利用蛋荒籌措選舉經費」被移送,法院裁定不罰;二0二三年九月徐巧芯貼文「超思進口的雞蛋可能致癌」被移送,法院裁定不罰;二0二四年一月網友轉傳「屏東一四六,票匭倒票底板下有多張選票」影片被移送,法院裁定不罰。一件一件的案例被法院裁定不罰,言論自由也一點一滴地被侵犯。 民進黨政府公然餵養網軍、綠營網軍及側翼動輒出征異己,惡行罄竹難書,殺到眼紅時連黨內人士都不放過。楊蕙如、林秉樞、林瑋豐、李柏璋等人已不堪聞問,綠營網軍卻「生生不息」:去年十月女大生質疑賴清德如何杜絕貪汙,父女一起被網軍肉搜辱罵;出身自綠營家庭的YTR Cheap抨擊「罵民進黨會被抄家、會被調查祖宗十八代」,果然立刻遭到出征;YTR Bump揭發詐騙案,也難逃被出征。只許我有言論自由,不許你有言論自由,卻又是孰令致之? 民進黨政府更以國家機器侵凌言論自由,強行關閉中天電視新聞台,就是「代表作」,不僅在野黨群起反彈,連阿扁都看不下去。此案過程中傳出總統府介入密謀關閉中天新聞台,總統府雖澄清疑遭駭客入侵竄改文件,但檢方卻以「查無入侵來源」簽結,莫非是總統府也會放假消息?再說,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關閉中天新聞台的處分,已遭台北高等法院撤銷,儘管NCC上訴,但NCC的獨立性以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都已受到嚴重傷害。 借用阿扁為中天新聞台發聲時在臉書上的留言,強調新聞自由是民主價值:「阿扁的政治理念很簡單,就是民主多元、制衡與包容。台灣不能只有一個聲音」。他還援引美國第三任總統、美國《獨立宣言》起草者傑佛遜的話:「倘若由我來決定應該是報紙不干涉政府運作,還是政府不干涉報紙運作,我立刻可以決定後者比較好」。令人憤怒的是,民進黨顯然選擇了前者。 當時,阿扁還貼上他與鄭南榕的合照,強調「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代價」。對照起NCC主委陳耀祥在立法院面無愧色地說出「沒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鄭南榕如果有知,恐怕也得向陳耀祥和民進黨討回被沒收的言論自由吧!

Read More

〈社論〉行政院長不只要會做人,更要會做事!

賴清德政府的首任閣揆,一般預料清明假期之後即可明朗。(中央社,資料照) 賴清德政府的首任行政院長呼之欲出,就傳出的人選來看,新任閣揆人選似乎並不注重開創新局的能力、整頓亂象的魄力和振興經濟的本事,而是著眼於協調溝通或與在野黨對抗的戰力。這顯然意味賴清德是要把閣揆當成貫徹自己意志的執行長,並且隨時要在在野黨面前當戰狼。 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三任總統當選後,新任行政院長人選在三月都已決定,這次卻拖到四月還未揭曉。原先被外界點名可能出任閣揆的六、七個人,目前僅剩卓榮泰與林佳龍呼聲最高,一般預料清明假期之後即可明朗。 按照憲法規定,閣揆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其表現關乎國家安危與人民福祉;因此歷任總統都是針對國家需要,盱衡時勢潮流,挑選心目中最適任的閣揆人選。過去七年多來,蔡英文任命四位閣揆,任期雖有長短不同,但任內普遍都是弊案頻傳或風波不斷,內閣施政滿意度長期都不及格。在這樣的情況下,賴清德理當挑選既有擔當又有魄力,既具前瞻視野又能務實進取的人出任閣揆,才能突破當前困境,重建人民信心。 然而,針對閣揆人選,賴清德近日一再強調,要善盡對社會說明政策的義務,好的政策要能推廣出去,在野黨不正確批評一定要全力反擊;要清楚論述並傳達政策,也要把錯假消息有效澄清,「絕對是未來內閣重要的責任」。 「知情」的民進黨人士也分析,新閣揆人選必須具備三項特質,包括內外部溝通能力、行事穩健具有可預測性,以及在國會朝小野大政治生態下,既能化解在野黨砲火且不能輕易被擊倒。顯而易見,賴清德要的行政院長, 正面宣導政策、駁斥在野黨批評、澄清錯假消息的能力最重要,溝通協調的能力次之。 從表面看,卓榮泰確實符合這些條件。曾任議員、立委、行政院秘書長、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全國競選總督導的卓榮泰,口才便給,反應靈敏,不像蘇貞昌那麼霸道,又比林全和陳建仁圓滑;二0一九年「蔡賴之爭」時,身為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更保持中立,使蔡英文極為不悅,以致原來被英系視為「自己人」的卓榮泰,在二0二0年之後慘遭冷凍。 更重要的是,卓榮泰在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是行政院秘書長;當時不僅行政院的內部事務,據傳就連不少檯面下的事情,賴清德都交由卓榮泰處理,雙方的互動就已十分密切。這次大選前後,卓榮泰又經常陪著賴清德東奔西跑,足見他獲得賴清德充份信任,這當然是他可能出線的最主要原因。再加上他在民進黨內被稱為「中生代大師兄」,儘管未必是各派系最能接受,但也不是各派系最不能接受的人選。 不過,六十五歲的卓榮泰,長期擔任幕僚工作,不僅沒有部會首長的資歷,也從未出任過縣市首長,這意味他缺乏足夠的行政首長歷練;過往資歷中也看不出他有宏觀視野與開闊格局,更從未展現過他在逆境、危局中的韌性與抗壓能力,而這些卻都是閣揆必備的條件與必經的挑戰。 話說回來,這或許正是賴清德選擇他的原因。賴清德不樂見一個雄才大略的閣揆,而是希望一個言聽計從的閣揆;他要求的閣揆是擅於擺平黨內,勇於跟在野黨對抗,卓榮泰就是最佳人選,至於有無能力處理國計民生?顯然並不是賴清德挑選閣揆最重要的條件!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能源政策不改 台灣前景堪慮

未來台灣的護國神山是什麼?還能有類似輝達/黃仁勳(右二)、台積電/張忠謀(中)這樣的人物或奇蹟嗎?(中央社,資料照) 李貴敏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在AI狂潮之後,下一個投資的標的是市場上最沉寂的電力股。該報導指出:現在由於AI引爆的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加上美國政府的各種製造業回流法案,以及供暖和交通的電氣化,未來電力的需求將顯著上升。 就此,美國著名的電商平台—亞馬遜也已付諸行動,並斥資六點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0七點五億元)進駐塔倫能源(Talen Energy)的資料中心園區,也獲得九百六十MW全天候供電的核能。 其實,亞馬遜多年前早已訂下要在二0四0年完成淨零碳排目標,也指出「風能和太陽能都依賴天氣條件,為了補充這中間的不足,我們需要投資其他領域的清潔、無碳能源,其中一個項目就是這次與塔倫能源達成的無碳能源協議」。 畢竟,亞馬遜、谷歌及微軟等大企業雖已大量投資太陽能和風能計畫,但風能和太陽能的間歇性缺失,也使得這些支持無碳能源的大公司認知能夠「全天候」供應且可靠運作的零碳能源才是解決之道。所以,隨著AI市場的擴大和雲端運算耗能增加,亞馬遜等大廠也立刻改弦更張發展新核能。 眾所周知,AI的深度學習、運算、優化和研發十分耗電。不論是讀取、傳輸和處理相關數據,或是執行數十億到數萬億次的浮點運算來進行訓練和優化等計算需求,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電,並產生大量熱量,而有額外的冷卻系統;自然成為耗電巨獸之一。 據媒體報導,OpenAI的ChatGPT每天需要超過 五十萬瓩時(MWh)的電力,來回應約二億個請求。果真如此,幾乎等同相當於我們核三廠一號機裝置容量九十五點一萬瓩的一半?換言之,如果台灣在AI世紀不缺席,也要全力發展AI的話,缺電的問題將更加嚴重。這也是外國商會近年來一再提醒行政單位「能源政策」錯誤的原因之一,畢竟,AI發展必備的各類晶片,在日、韓、美歐迎頭追上前,仍仰賴台灣廠商供應。 面對產業下一波的主流AI發展,各國無不盡全力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產業界更深知光是光電、風電無法支撐AI發展的需求,所以SMR等新核能已成為國際大廠重要選項。反觀民進黨政府,卻無視國際現實和AI世紀的電力需求,緊抱著「非核家園」的神主牌而漠視不理。 上世紀,當台灣發展電子資訊產業時,就規劃和興建高科技業所需的核能發電廠,也讓台積電等高科技公司有充足的電力,無後顧之憂的全力衝刺。如今,我們明知AI世紀的來臨和電力需求,卻祗想拿支解破碎的矽盾繼續忽悠人民? 上一代的前輩,為我們打下了護國神山的基礎,讓台灣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上發光發熱。如今的執政黨和政府官員們除了沸沸揚揚的政治口水,留下了什麼給國人?兩岸危機和電力不足等政治算計的後果,除了拖垮經濟和未來的科技發展外,也摧毀了年輕族群的夢想。死抱著非核家園的民進黨政府和政治人物對得起國人嗎? 未來,台灣的護國神山是什麼?還能有類似輝達∕黃仁勳、台積電∕張忠謀這樣的人物或奇蹟嗎?我們的下一代還能在國際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嗎?   (作者為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