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推估,在新冠肺炎疫情已朝穩定可控方向發展下,各國國境陸續解封,今年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可望恢復2019年運量的40%-60%,在航空業穩定回溫下,樂觀情境2025年可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準。
百年大疫重創航空產業,相較疫情發生前,我國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急遽減少,在最低的2021年僅有102萬人次,為疫前(2019年)的2%不到。
民航局長林國顯指出,為協助航空產業度過疫情難關,政府自2020年至2022年,陸續推出紓困1.0、2.0、3.0方案、110年第1季及第2季、紓困4.0方案、111年上半年及下半年紓困措施,共計約417億元,大幅減輕航空產業之資金負擔,以利業者維持營運並避免裁員,並有助於產業儲蘊營運資源,也因為業者保留元氣,因此疫情一趨緩,就能立即提供服務能量給國際旅客服務。
尤其是華航與長榮兩家國籍航空公司,在疫情期間也因「貨」得福,受惠於全球貨運暢旺與運價高漲,連續三年維持獲利。在政府協助紓困,業者保持元氣,國籍航空業者也能自立自強維持自身能量下,民航局統計,自2022年10月13日檢疫措施鬆綁,並自12月10日起取消入境人數限制後,旅客人數已逐步攀升,以今年1-3月為例,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已達743萬人次,成長相當快速。
此外,林國顯表示,雖然受限於航空公司機組人員能量、國內外各機場之地勤能量等尚需時間恢復,今年1月至3月國際載客人數已恢復2019年同期的51%,隨著航空公司能量逐漸恢復,全球民眾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後續恢復腳步可望加快。
民航局推估,今年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可望恢復至2019年運量的40%-60%,明年恢復至2019年運量的65%-80%,至2025年即可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為了因應航空業持續回溫,民航局表示,除了持續督促國籍航空公司儘速補足人力缺口、提升準點率,長期也會加速推動各處機場建設。讓民眾在疫後恢復正常生活時,也能持續提供高品質旅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