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運:上半年每股盈餘1.56元 靜待春燕佈局永續

長榮國際儲運法說會,由董事長邱顯育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國際儲運公司董事長邱顯育於法說會中指出,今(2023)上半年,營收73.14億元,營業淨利10.84億元,每股盈餘1.56元。 邱顯育談到,公司發展將靜待春燕,佈局永續,隨航線陸續復航與國外旅遊恢復,交通車趟次前七月較同期成長約25%。國際貨運承攬方面,隨著高港七櫃中心八月投入營運,將提高倉儲業務彈性,擴大長榮物流在台灣市場的覆蓋率。 在公司營運策略方面,提供專業運輸一條龍服務:結合船邊作業,轉運,內陸運輸,複合式倉儲物流作業。而提升服務規模上:透過子公司長榮物流整合集團資源效益,延伸服務內容,提供客戶陸海空客運相關服務。低碳運輸方面:推動低碳運具成立新能源小組,關注新能源市場與政策動態。另外,在永續轉型方面:建立永續文化,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與社會關懷。

Read MoreRead More

海委會預告海洋污染防治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草案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維護海域潔淨、促進海洋生物多樣性及資源利用永續性,海洋委員會依海洋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十二條規定,設置海洋污染防治基金(以下簡稱本基金),專供全國海洋污染防治與應變措施、清除、處理及其他有關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之用,依預算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擬具海洋污染防治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草案。 海洋污染防治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草案其要點如下:本基金設置目的及本辦法訂定依據,本基金類型及主管機關,本基金之來源及用途,本基金管理會之設置、組成、任一性別比例、任期、職務異動出缺之補聘(派)、幕僚人員之派兼等規定。本基金管理會之任務、會議召開、決議及出席相關規定。 本基金之存管方式,本基金為增加收益之運用方式、預算編製與執行、決算編造、會計處理、決算賸餘及結束時之處理方式,及施行日期。

Read MoreRead More

臺北關通信標售貨物開標地點改於通關大樓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表示,為妥適保管押標金,並使相關作業符合關稅法、國庫法、及出納管理手冊等規定,已自今(112)年起,該關通信標售充公私貨及進口逾期貨物押標、開標作業地點改於該關通關大樓(桃園市大園區航勤北路21號)辦理。 臺北關進一步表示,開標後,該關提供多元方式無息退還押標金,投標人可選擇親至該關通關大樓領取支票,或於押標時填具同意書,授權該關以雙掛號方式郵寄支票,亦可於押標時檢附存摺正面影本,將退還之押標金直接匯入指定之本人帳戶。民眾如有相關疑問,歡迎電洽該關法務緝案組(電話03-3834265分機445)。

Read MoreRead More

長榮海運營運策略 創造價值鏈加速減排籌畫智能貨櫃

長榮海運法說會由總經理謝惠全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於法說會中談到,備戰2024因明年航運市場展望,除非市場供給需求面發生重大扭轉,否則仍是供需失衡充滿挑戰的一年。而該公司將採取營運策略,包括與公私夥伴關係創造價值鏈:配合客戶需求加速減排計畫,提供電子商務服務GreenX平台,無紙化提單,籌畫智能貨櫃。與第三方認證公司合作,提供減排證明。加強參與R&D產官學研合作創造價值鏈,研究零碳及低碳替代燃料,綠色走廊合作及綠色金融。 謝總經理也提到,其他營運策略還包括降低永續風險:氣候治理與低碳轉型,永續供應鏈管理,數位化引領ESG的新航運戰略,公正和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價值鏈中的人權和環境。在目標承諾全面盤查:長榮海運承諾運營船隊於2030將二氧化碳排放率降低50% (以2008為基準年),2050碳中和,邁向淨零碳排,在有科技支持前提下。 在行動戰略方面包括:新造船符合EEDI Phase III 節能減碳要求,甲醇雙能源船舶替換化石燃料船舶。以數字化協助脫碳化,加速認證流程、協同系統加速新能源行動。關鍵碼頭建置,加速綠色供應鏈效能,節能減碳,産官學研夥伴關係合作參與。 ESG的新航運戰略方面:設立永續經營專責單位,永續報告書 包含TCFD及SASB法則揭露,2021全面碳盤查取得ISO及GHG認證,加入Smart Freight Center GLEC平台,WNI CII 監控系統,2022建置內部溫室氣體資料收集平台,2023風險管理 TCFD TNFD CDP,加入SBTI科學減量目標倡議,ISO14067 碳足跡認證,ISO14083,籌畫內部碳定價機制。

Read MoreRead More

食藥署:近2年都沒有進口豬肝豬腎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0日指出,今年元旦至10月5日業者自美國進口豬其他可食部位共202批,共計3637.7公噸,其中內臟3批、共48.51公噸,目前僅交貨0.2公噸,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檢出含萊克多巴胺肉品;110年度迄今,未有進口豬肝或豬腎的輸入紀錄。 食藥署表示,輸入豬肉產品都會經跨部會機關邊境查驗與檢疫,符合規定始得輸入,進口資訊於每工作天公布於豬肉儀表板上,迄今皆未檢出萊克多巴胺,豬肉儀表板是包括國產豬跟進口豬都會公布。 至於立委所質疑,今年元旦起至10月5日美國進口豬其他可食部位產品流向問題,經藥署指出,經查詢系統,今年到目前為止進口美豬有202批,共計3637.7公噸,已交貨有1060公噸,占進口量的29%、庫存約2578公噸,占比71%,其中豬內臟計3批,包含1批豬子宮及2批豬心,共48.51公噸,已交貨0.2公噸,其餘48.31公噸都仍在庫存中。 此外,110年度迄今,未有進口豬肝或豬腎的輸入紀錄。

Read MoreRead More

青光眼5年內未控制 惡化增2倍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根據國外研究青光眼病人若在5年內沒有接受穩定的治療,視力惡化的比例是有接受治療病人的2倍多,醫師提醒,台灣約有7成病人會自行停藥,多數病人甚至於治療第1年便自行停藥,這恐導致離失明更近一步。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葉師榕表示,青光眼是一種退化性的視神經病變,在不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致病原因;而青光眼主要危險因子,除了高眼壓與視神經盤不穩定的血流供應之外,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年長者皆是高危險族群。 國外研究指出,病人若在5年內沒有接受穩定治療,視力惡化的比例是有接受治療病人的2倍多;根據統計,台灣約有7成病人會自行停藥,其中大多數病人甚至於治療第1年便自行停藥,這恐導致離失明更近一步。 葉師榕表示,青光眼疾病初期,在視野缺損輕微時,病人大都無感,直到有大面積的視神經纖維損傷,才會感覺到視覺功能有異,導致不可逆的視覺功能損傷,甚至失明。所以越早發現,越能保留最多健康的視神經纖維,避免失明。 「眼壓高,可能有青光眼嗎?眼壓不高,就沒有青光眼嗎?」葉師榕指出,高眼壓雖是原發性青光眼的危險因子,但眼壓並沒有絕對的安全值,不少患者在被診斷為青光眼時,其眼壓是在正常的範圍內。 葉師榕進一步指出,無法單純依據眼壓高低判定病人是否有青光眼;且人的眼壓和血壓一樣會有高低起伏。 因為每個人視神經對眼壓耐受度不同,加上視神經血流循環不同,有些人眼壓高於20毫米汞柱,視神經依然健康;但有些人即使眼壓低於20毫米汞柱,仍會產生青光眼視神經病變。 葉師榕呼籲,面對青光眼,毋須恐慌,最重要的是積極治療、規律用藥。配合醫師長期追蹤的大部分病人,較可能延緩青光眼病程之惡化與保存較多的視覺功能。

Read MoreRead More

〈耳鳴暈眩保健〉頑固掏耳 耳道出血又耳鳴

病患耳道內破皮帶鮮血還有肉芽腫,碰觸會痛;且耳膜破了,上面還出現數顆血腫。(圖/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40幾歲婦人總覺得兩耳深處很癢,每天都習慣於洗澡後,使用棉花棒去掏耳吸水。某日洗澡後,右耳感到悶脹,聽聲音像隔著一層膜,以為是耳垢膨脹堵住,改用金屬耳扒去挖,卻突然感到一陣劇痛,趕緊停手。隔日早上,右耳感到悶熱且流出一些帶血黏液,一張口就疼痛,還會聽見相當雜亂的「嗡~嗡~嗡」響。因為右耳能聽到的聲音相當地微弱,與人交談時,得側頭用右耳專心去聽。 患者來到診間,發現她的右側耳道入口紅腫,耳道內破皮還帶著鮮血,裡面還有一塊肉芽腫,一碰就痛;不僅耳膜破了,上面還出現數顆血腫。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廣泛性出血性外耳道炎」,大多起因於不當掏耳,器具不斷地摩擦外耳道及耳膜,上皮破裂,微血管出血,積滯於皮下形成血腫。接著,微生物菌種入侵,大多是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皮下組織發炎加劇,結締組織聚集,耳道長出肉芽腫,干擾聲波傳遞,出現「耳塞效應」,患者感到耳悶,出現傳導性聽力障礙及代償性耳鳴。 治療此病,以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為主。醫師會設法清除掉外耳道上的血塊,擦上優碘藥水或抗生素軟膏,以免血液凝固成堅實的硬塊,阻塞外耳道。治療期間,必須保持耳道乾燥,勿碰到水,更要避免掏耳,以免感染擴大。該患者接受治療1週後,右耳疼痛及耳悶緩解;3週後,病症完全消失,右耳聽力恢復。此病若不治療,外耳道持續發炎,細菌侵犯外耳道底下的軟骨膜,會變成惡性外耳道炎;若向外擴展到耳殼,恐衍生耳殼軟骨膜炎,治療會更為棘手。 需注意的是,會在頑固掏耳後,發生耳悶、聽障或耳鳴的狀況很多,例如耳道異物(如棉花)滯留、耳道深處耳垢栓塞、摩擦性耳膜血腫、耳黴菌感染…治療策略迥異,有類似病症者,趕緊就醫。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TCAC廚藝賽 南應大獲獎率百分百

南應大餐飲系學生團隊在2023台灣TCAC國際廚藝美食挑戰賽,廚藝精湛,獲獎率百分百。(南應大提供) 台南應用科大餐飲系專技副教授洪世國,專技助理教授陳智鴻、蔡安鎮指導學生參加2023台灣TCAC國際廚藝美食挑戰賽,以精湛廚藝贏得評審高度肯定,共計拿下2金、7銀、7銅、2佳作及全場最高分獎盃,獲獎率百分百,全校師生深感與有榮焉。 台灣TCAC國際廚藝美食挑戰賽,是國內唯一由「世界廚師協會」認證的廚藝競賽,邀近40位、14國家專業級評審,更吸引全台灣超過250位優秀餐飲菁英參與賽事,南應大餐飲系學生團隊獲得金、銀、銅等共19個獎項。 其中蔡彰宸、吳哲愷在中式烹調、亞洲炒鍋挑戰賽組贏得1金、1銀;張宗佑、吳哲愷獲得西式現場烹調肉類1金、1銅;蔡彰宸、吳哲愷、洪偉晉獲得中式烹調、中西合璧組1銀、1銅、1佳作;張育藤、洪偉晉獲得經典義大利麵組2銀;林頌閔獲得西式現場烹調植物肉組及家禽類組1銀、1銅;吳哲愷、張育藤獲得美國米創意素食料理挑戰組、西式現場烹調海鮮類組2銅,其中蔡彰宸在中式烹調、亞洲炒鍋挑戰賽組,還贏得全場最高分獎盃。 王建登在西式現場烹調海鮮、肉類組及靜態展示組共贏得2銅、1佳作,另外由翁偉豪、張雅淳及蘇建華、周姿琦組成的兩個雙人團隊也在現場糕點贏得下午茶套餐組2銀。 南應餐飲系主任蘇宏文表示,參賽是一種自我挑戰,除有助於提升自我專業技能,同時更需要過人的毅力,因為在練習過程中除需要一再地反覆製作外,也要具備因應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增加技術的熟練度,爭取最佳成績。 校長楊正宏表示,學生參與國際技能競賽,除能與各國選手相互觀摩切磋外,更可藉機向業界及社會大眾展現個人所學,及高超的廚藝技能,學校亦可藉此展現卓越教學成果,將持續投注經費培訓優秀選手,落實學校發展文化創意及國際化的目標。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ad More

以巴戰火 台灣替代用藥未受影響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日前向以色列發射5000餘枚火箭彈,造成以國民眾死傷,也使以國各項生產面臨停頓,食藥署統計,目前核准由以色列製造藥物許可證共7張有效,分別為皮膚局部治療、巴金森氏症等學名藥品,7種都有替代用藥,不致對患者造成影響。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由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發射超過5000枚火箭彈襲擊以色列,並派軍進入俘虜並射殺民眾與軍人,以色列國防軍隨後向哈馬斯盤據地進行空襲還擊,戰事爆發後以國的科技、製藥業受嚴重影響,甚至全球石油、黃金價格都受波動。 食藥署指出,經主動盤點,國內核准在以色列製造的藥物許可證共9張,但實際有效僅7張,全部都是學名藥,主要為皮膚感染的局部治療藥品,如真菌感染的癬症、濕疹等,另外還有原發性巴金森氏症、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症等用藥,台灣目前都有同成分、同含量∕劑量、同劑型之「三同藥品」,即都有替代用藥。

Read More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台USR計畫團隊 乘風破浪奪冠

南台跨系組成USR學生團隊,參加教育全國海洋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勇奪大專組冠軍。(南台提供) 南台科大跨系、跨組、跨部組成「乘風破浪-Wave Rock」萌芽型USR計畫學生團隊,進行波浪能轉換器的設計製作,參加教育部2023全國海洋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創新構思與實作精神深獲肯定,勇奪大專組冠軍,展現南台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果。 南台「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實驗室,由機械系老師陳宥任跨系、跨組指導機械系學生楊子萱、蔡邑欣、謝旻臻,及資工系學生李佳紜組成「乘風破浪」團隊,進行波浪能轉換器的設計與製作,參與全國海洋能源創意實作獲獎。 團隊同學楊子萱表示,此次參賽作品「對稱點吸收式雙饋永磁波浪發電機」,是以去年實驗室團隊之初步成果進行改良,為能有所突破與創新,耗時數月及多次之設計變更,除修改浮力結構,也針對不足之處調整尺寸,完成競賽作品。 蔡邑欣同學亦分享,團隊利用暑假時間密集實作,雖遭遇困難,但在團隊良好運作下都順利解決問題。另也對賽事簡報環節做了萬全準備,比賽過程中不論是向委員簡報、接受提問,或是裝置實測計分時,作品的呈現都發揮水準,奪得冠軍,團隊都很有成就感。 南台「藏碳蘊漁」USR計畫主持人陳宥任表示,學生採用實驗室開發之自製軸流式永磁發電機,並以3D列印製作浮筒等結構,除了實作精神深獲評審肯定,簡約的整體設計更具備商業潛力。此次參賽成功串聯不同背景學生,良好團隊合作成果,值得嘉許。 藏碳蘊漁團隊致力於發展可應用於魚塭場域之綠電方案,跨足風能、小水力及此次參賽之波浪能,期待未來可建置完善魚塭微電網,降低養殖戶用電成本,同時鼓勵學生以發電機實作成果積極參與競賽,培養解決問題能力、促進跨域合作。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