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六力 3成長者至少1項異常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健康老化則靠「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評估,國健署推動「量六力」服務結果發現,至少1項以上異常的長者約6.6萬名,異常率近3成。 世衛(WHO)指出,維持6項內在能力「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是延緩長輩功能衰退的關鍵。國健署據以發展並推動我國「量六力」服務,但依據112年醫事機構的服務結果顯示,22.7萬名長者中,發現至少1項以上異常者約6.6萬名,異常率近3成。 為提升量六力服務的可近性,國健署已建置「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民眾透過手機進行量六力評估,目前好友數約17萬人。長輩居家可整合性評估身體功能6項內在能力,結合日常生活圖像設計,搭配國語、台語、客語及英語4種語音,方便居家操作評估。 今年上線兩大亮點功能,包括「一機守護全家長輩」、「連結免費直播課程」。 「一機守護全家長輩」新增為一機註冊5名長者,透過切換功能,可保留不同長輩資訊。 國健署並與WaCare遠距健康合作,集結醫師、營養師、藥師、心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六力領域專家直播授課,自評六力若有異常,系統會主動推播近期的衛教與運動課程,也可直接查詢相關課程,讓長輩聰明「六力護健康」。

Read More

腎結石頑強 軟式輸尿管鏡取出

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丁原田表示,患者的結石位置較特殊,因此施作軟式輸尿管鏡手術來取出結石。(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9歲謝姓女子因血尿伴隨發燒、惡心、下背痛等發炎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在輸尿管與腎臟連接處,長了1顆約1公分的結石,為了處理結石問題,她嘗試過體外震波及一般輸尿管鏡手術,但頑強的結石不但「震不碎」,還移動到腎臟內部而「夾不出」,最後在泌尿科醫師建議下,施作可彎曲的「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才將這顆「頑石」取出,恢復狀況相良好。 謝女說,由於家裡開工廠,身為「老闆娘」的她,經常忙於工作而忘了喝水,才會讓結石有機可乘。去年9月她開始出現發燒、惡心、血尿及下背劇烈疼痛等症狀,期間她做過「體外震波」與「內視鏡手術」,都難以處理結石問題。 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丁原田表示,體外震波對於太過堅硬的結石,效果有限,因此「震不碎」的例子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而當體外震波手術效果有限,不少患者也會施作一般的內視鏡手術,然而由於患者的結石位置較高,且介在腎臟與輸尿管之間,石頭容易在兩邊跑來跑去,難以定位,當結石又跑回腎臟深處時,一般的內視鏡就會「夾不出」,此時,如果患者不想切開腎臟捱一刀,就需施做可彎曲的「軟式輸尿管鏡」手術,讓內視鏡一路從輸尿管深入腎臟,無論結石在輸尿管或腎臟內部,都能夾出解決病灶。 丁原田指出,軟式輸尿管鏡是近幾年才普及的內視鏡手術,過去如果像謝小姐這種結石長在腎臟深處的案例,往往得在背後開小洞,進入腎臟取石,不但疼痛,術後也需要1週的恢復間;但軟式輸尿管從尿管進入,術後只需休養2天,時間較短,因此臨床上有愈來愈多患者,都選擇軟式輸尿管鏡來處理腎結石的問題。 丁原田提醒民眾,想預防泌尿系統的結石,平時一定要多喝水,不憋尿,飲食也盡量以少鹽清淡為原則,才不會養出「頑石」;而當出現劇烈腰痛、惡心發燒時,也不要強忍,盡速到大醫院就醫找出病因做處理,才不會讓結石破壞泌尿系統的健康。

Read More

頸部腫塊 罕見副神經髓鞘瘤

醫師張耕閤表示,若頸部有任何不適,切勿掉以輕心。(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46歲陳先生近半年來在左側頸部鎖骨上方發現1顆逐漸長大的腫瘤,醫師透過頸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深頸部有1顆2.5公分的腫瘤,經化驗並無惡性細胞,隨即安排切除,手術過程中驚見腫瘤與神經緊密纏繞,每當接觸腫瘤邊緣,陳先生的手部便會跳動,隨即使用顯微鏡小心翼翼將腫瘤與神經分離後切除。最終病理報告顯示確定此腫瘤為副神經髓鞘瘤(許旺氏細胞瘤),是一種非常罕見且良性的腫瘤。陳先生術後經歷神經修復過程中的刺痛困擾,尤其在睡眠時手部不時刺痛而無法安眠,透過藥物緩解,症狀得以明顯改善。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醫師張耕閤指出,副神經髓鞘瘤的發生並不常見,其峰值發生率是在人生的第4至第6個10年,無明顯的男女差異。值得注意,副神經髓鞘瘤有可能轉變為惡性,此時被稱為惡性周邊神經鞘瘤。 惡性周邊神經鞘瘤是相對罕見腫瘤,占所有軟組織肉瘤5-10%,這是惡性、局部侵略性軟組織肉瘤,具有很高的轉移傾向。當神經保護膜周圍細胞在其DNA中發生突變時可能導致癌症,使得細胞快速增殖並在其他細胞正常死亡時繼續生存。

Read More

興大發現新核苷酸訊號分子

興大食生系副教授陳曄研究團隊,發表兩項重大成果,4個月內有兩篇相關成果刊登於《自然通訊》。(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曄帶領的研究團隊,投入細菌與病毒抗衡機制研究10多年,發表兩項重大成果,發現前所未見的新型核苷酸訊號分子─環雙嘧啶核苷酸,有助新型抗生素之藥物開發,對抗超級細菌,並從中發現細菌的抗病毒防禦蛋白與人類的抗病毒免疫蛋白結構相似度極高,解密人類免疫系統的演化起源。4個月內已有兩篇相關成果刊登於《自然通訊》。 陳曄指出,核苷酸訊號分子是基因體的組成分,也是所有生命體皆廣泛使用的訊號傳遞方式,從細菌到人類,核苷酸訊號分子皆調控許多重要的生物功能。在細菌中,核苷酸訊號分子能夠幫助細菌更快速地抵禦病毒的侵襲;而在人體,核苷酸訊號分子在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的發病機制以及癌症免疫療法中扮演重要的調控角色。 細菌和病毒作為地球上存活最久的物種,兩者互相抗衡持續億萬年,細菌因此演化出了不同的「分子武器」以抵禦病毒的感染。興大團隊發現當病毒入侵細菌時,細菌內會產生新型的核苷酸訊號分子─環雙嘧啶核苷酸,此分子就像警報器,在敵人入侵時發送訊號,啟動自我毀滅防禦機制,使被感染的細菌與入侵的病毒同歸於盡,阻斷病毒的感染。 研究團隊也發現細菌抗病毒防禦蛋白與人類的抗病毒免疫蛋白具有高度的結構同源性,顯示人類先天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應起源於古老的細菌防禦機制,對於人類免疫系統的演化起源提供了革命性的新觀點。以上2項研究成果,在2023年8、12月刊登於「自然通訊」。 興大食生系副教授陳曄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表兩項重大成果,4個月內有兩篇相關成果刊登於《自然通訊》。(記者徐義雄攝) 抗生素濫用而導致許多抗藥性的細菌產生,世界衛生組織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人類健康最大的威脅之一。若抗藥性問題持續惡化,到2050年預估每年將有1千萬人因為抗藥性問題而死亡。目前上市的抗生素幾乎皆以殺菌為導向。 陳曄表示,未來可透過阻斷細菌防禦系統的信號傳遞,削弱細菌的防衛能力,去除武裝的致病菌將大大降低存活和致病能力,但又不至於因為殺死細菌而導致抗藥性的產生。此次研究成果為未來的臨床試驗提供學理基礎,研發不會引起抗藥性的新型抗生素,作為對抗超級細菌的一大利器。

Read More

缺藥逾200項? 僅9項無替代品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薛瑞元22日指出,外傳目前有200餘項藥品短缺,但食藥署統計,其中僅9項藥品並無替代品,大多數缺藥消息都是因民眾堅持要使用特定廠牌藥物,用藥與健康高度相關,堅持要某些廠牌藥物「就是等死」。 薛瑞元表示,藥品不應有品牌忠誠度問題,尤其國產藥之品質並不差,別因為品牌迷思而影響健康! 薛瑞元進一步表示,國內大部分缺藥,都是民眾堅持要用某廠牌的藥品,不管是病人還是醫師仍有對於原廠藥的迷思,如果這樣子就叫缺藥的話,那台灣非常危險。他說,如近期「紅海危機」,航運受阻,因為運輸不順,國外的原廠藥就會送不過來,一定會造成缺藥,如果跟健康有關,還是堅持要某些廠牌「只能等死」。 食藥署表示,近年因疫情、俄烏戰爭、以哈衝突、通膨等因素,藥品短缺為全世界共同面臨之議題。為保障民眾用藥權益,衛福部透過跨部門合作設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自成立以來,食藥署共接獲600餘件藥品短缺通報案件,經調查評估多為無短缺或有建議替代藥品,僅9項為國內無替代藥品,食藥署已即時徵得8項替代藥品專案製造或輸入,其餘1項刻正徵求中。 食藥署指出,因應傳染疾病用藥需求增加,食藥署針對抗生素、呼吸道緩解藥品、腸胃藥品等,去年即度函請相關藥品許可證持有商,預先盤點及整備相關藥品及其原物料之庫存,增加相關藥品之供應,以確保臨床端藥品供應無虞。 食藥署強調,莫鼻卡藥品供應情形,該類藥品屬麻黃素類製劑,因原料因素及臨床用量增加因素,目前控貨中,短缺期間,建議依醫師評估以不同成分複方藥品替代。人工淚液供應短缺一事,食藥署已即時協助評估替代藥品並穩定供應中。氧化鎂藥品則核准專案製造替代藥品,目前國內氧化鎂每月合計生產達3千萬到4千萬顆,可滿足臨床需求。

Read More

家庭藥箱大掃除 過期藥需回收

整理家庭藥箱,過期藥物不能亂丟,做好藥品回收,才不會汙染環境。(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迎接春節別忘整理家庭藥箱,多數家庭會存放藥品、保健食品以備不時之需。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學科藥師沈逸婷提醒,保健用品、藥品、都有使用期限,要常汰換,避免失效、過期或誤食。 專業藥師指出,藥品不能留著慢慢吃,趁著春節大掃除,應該好好整理藥箱。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學科藥師沈逸婷表示,「藥品也有『有效期限』和『使用期限』,有效期限是藥品未開封,而且保存良好的狀態,可使用的最後期限,藥品包裝上看到的日期;『使用期限』是指開封後,還能使用的效期,根據藥品種類、開封時間計算,不是包裝標示的期限」。過期藥物也不要亂丟,可以洽詢醫院診所回收。 沈逸婷說明,服用藥物的準則就是按照醫師指示、定時、定量吃藥,才是治療的根本,尤其是抗生素類的藥品,一定要吃完整個療程,才能完全治癒且避免出現抗藥性。除非發生過敏症狀,或無法耐受的不良反應,否則病人貿然任意停藥,傷身又可能讓病情加重,得不償失。「吃藥沒有假期,長期服用慢性病用藥病人,春節期間千萬別忘記服藥,才能安心過節。」 台中慈濟醫院沈逸婷藥師,耐心提醒病患服藥時間和方式,確保用藥安全。(記者徐義雄攝) 如果慢性處方箋領藥日,剛好落在春節期間,2月8日至14日,可以提前從1月29日起到原處方開立的醫療院所、健保藥局領藥備用。春節假期間務必定期量測血糖、血壓並紀錄,在春節後回診,提供醫師和藥師評估。

Read More

〈中華副刊〉石磨的故事

牆上的石磨 文/攝影 宋玉澄 約十歲的時候,隨著父母搬離眷村,卻像進入另一個世界,連周遭的語言也不同了;印象深刻的是在臨近春節前的日子,平日人煙稀疏的井前小廣場,熱鬧的像個市集。 石磨,是像恆星的主角,人們圍著轉動,孩子們在外圈也跟著石磨圍繞。石磨,哪裡來的?不知道;甚麼時候消失,也沒注意;日後猜想應是一戶閩南人家的用品,過年期間搬出來,讓住民們免費共用。 那時,總興奮地跟著媽媽。看著媽媽搖動石磨,並不時的在石磨的洞孔裡,灌浸泡過的糯米。灌糯米,是我的工作,卻搶著要磨磨;只是人小心急,磨的太快,米粒太大,不及格。但看著磨口流出汩汩的白色米漿,是昔時從未見過的奇物,總覺得這個石磨像玩具般的神奇,也是村裡難得的歡樂景象。 石磨,由兩個圓扁形石頭,上下兩層(盤)重疊組成,多由岩石雕琢打磨而成;下盤固定也較大、邊緣有凹槽、還有一個凸出的出口嘴,一體成形,造型優雅;石磨上盤可轉動;或許是因整個結構外觀皆由石頭構成,故稱石磨,是常見的樣式,也叫片式石磨。與另一種輥式石磨有別,輥式石磨通常體積碩大,多由獸力拖動;俗稱石碾、或石碾子,配件比片式石磨多;如果沒有底盤,就是一個輥石,可以當作輾壓器具。民國四十幾年,金門的道路多由一具直徑約一人高的輥石,夯實地基,形狀類如現今壓路機的前輪,曾擺放在路邊;不知現在是否仍然安在? 石磨,據說是戰國時魯班創制;也有人認為是當時工匠們的集體結晶。古時稱磑,漢時才改稱石磨。算來應有兩千餘年歷史,是真正的老古董,看過多少朝代興替衰亡。它的動力,一般來自人力,也有如騾的獸力;晉朝時,聰明的中國人,更發明以水力推動的水磨。 石磨,創造了食物多樣性與增加了許多的烹調方式,是條巨大伏流,默默影響著華人的飲食與樂趣;算是一件流傳在民間不張揚的國寶,當然那是在承平時期。據《資治通鑑。唐僖宗中和三年》記載:「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在饑荒時,以人為糧,碓磨食之,是人間地獄的真實寫照。 時至今日,人民生活富足便利。笨重緩慢的石磨,已退出生活舞台,就如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農曆正月初十的石磨日,也稱為石頭節,早已不被人們重視與記憶一般;可是,仍有人惜舊念古,把石磨砌崁在外牆,像是對它的致敬。最有創意的是在一位朋友家,把石磨當作洗手台與茶桌桌面,讓人發思古幽情!

Read More

應酬常菸酒 42歲女急性中風

小惠感謝醫師林志明(左)、張梓恩(右)及彰基醫療團隊的救命。(記者曾厚銘翻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42歲的小惠(化名)去年底從北部南下彰化訪友,閒談中竟突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幸於黃金時間內送至彰基醫學中心治療,現恢復到完全看不出來曾經中風。 彰基急診部副主任醫師李宗翰提醒,近來中風年輕化,一般來說小於45歲的中風,依衛福部統計,比例從10幾年前的5%,到最近幾年已經超過15%,尤以年輕病人經常忽略高血壓、糖尿病的控制,以及過多使用菸草和酒精、缺乏體育活動,另外高環境汙染和氣候的急遽變化都是造成中風的因素。 為小惠執行取栓術的彰基影像醫學部醫師張梓恩表示,小惠屬於前循環之左側中大腦動脈完全阻塞導致之缺血性腦中風,綜合影像與病況評估後判斷符合取栓適應症,故經過靜脈溶栓治療後,立即安排小惠接受取栓治療。取栓過程順利,阻塞的血管幾乎完全打通,使腦部灌流恢復,能降低腦細胞的損傷並有助於功能恢復。 從事業務工作的小惠說,自己平日為了應酬而吸菸、喝酒,少有身體不適的狀況,因此儘管事情發生前1、2個月感覺左邊頭脹脹的,但仍不以為意。她說,倒下的那個時候,雖然眼睛睜著,但其實早就失去意識,醒來已經是在加護病房了。 張梓恩表示,取栓治療之健保給付自2023年11月起,前循環由8小時開放至24小時,但還是提醒民眾盡早就醫,越早恢復腦部灌流,越能降低腦損傷。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天台抽的菸 像支老畫筆

■黃士洲 星光點燃回鄉的路 冷風是火車不斷急駛的聲音 假如…… 那高樓林立的點點窗燈 是纍纍的金黃稻穗 那嘈雜的車水馬龍 便是鎖住童年的魚蝦蛙鳴 那紅磚道是父親巡視的田埂 綠意行道樹宛若汩汩溝渠的故事 那不再一閃一閃的豐潤路燈,是 收集孩子追逐螢火蟲的透明塑膠袋。 腳趾縫流出小河 菸灰——墜落

Read More

〈中華副刊〉飛進玻璃屋的鴿子

■林綠斐 今天,星期一,戲院冷清的日子。 R站在他的桌前,等著客人前來,為他們撕票。 A廳裡,現在裝著一個翹課的國中生、兩個看起來像是業務員的男人、一名孕婦帶著一個小孩、幾個老頭兒、一位殘障人士。 仰頭,是與五樓打通的挑高空間,在大台北市裡,這樣的建築已是少見,只有將人壓得低低的天花板,這樣開闊的視線,若不是在這樣的地方,還真見不到,喔!也許飯店的櫃檯大廳可以。 對邊的牆上,高高掛著一個亮黃色的鐘,現在是早上的10點半,客人多已進場,R看著窗外,突然一隻鴿子從四樓半開的玻璃窗外,輕巧地飛身進來,他心中一驚,見身上染著淡藍色,參雜著幾縷白羽毛的鴿子,飛上五樓的欄杆上,R驚愕地看著牠,才發現,牠也正盯著他。 R的雙手不自覺地揪住胸前的衣服,鴿子像是一種感應,猛地縱身俯衝而下,R驚呼出聲,防衛性地往後退了一小步。 鴿子身子靈巧,在他面前輕鬆自若地旋身,在中庭裡,轉了一個美麗的圈圈,又再度飛上欄杆上。 「那是什麼?」站在他身邊的亞印問。 亞印跟他是同事,都是負責收票的工作人員。他們的位置就在電梯一出來的左方正中央,一張大桌子,桌後置了椅腳上有滑輪的兩只辦公椅,這就是他們上班的位置,一人負責收、撕一廳的票。 此時,四隻睜大的眼,正目不轉睛地望著鴿子的動態。 「應該是鴿子吧!」那樣大的身軀,美麗自信地飛翔,R說,似喃喃自語。 「鴿子?牠飛進來做什麼?玩?」 牠也許只是好奇,好奇在這個玻璃屋裡,到底裝了些什麼?好奇這兩個人站在這裡做什麼?R心裡想,但沒有說出口。 牠進來了,想找這裡的人玩,牠逗著他們,就像他們是被養在透明屋裡的小寵物。 突然,鴿子飛向窗口,像是進來玩過一遭後,便要翩然離去。 R眷戀地看著牠。 鴿子振翅,飛高,不往外飛,反倒向裡邊飛進,直衝另一邊的透明玻璃,另一邊沒有窗口,只有一大片的玻璃,R的心瞬間抽緊,滿心驚駭地逐漸張大嘴! 定格,畫面靜止,一切都在凝神以待。 R沉靜的臉上,默默地淌下淚來。 鴿子不知道,另一邊寬闊的天空雖是真的,但是在那片自由天空之前,是一片將會致牠於死的玻璃,鴿子有力的翅膀,啪!啪!啪!振翅作響—— 碰!一聲沉悶的撞擊,撞擊在R的心裡,化成全身停不住的顫抖。 鴿子—— 沿著玻璃—— 順勢滑了下來,落在—— 旋轉樓梯上。 R張著大眼,一口氣提上心頭,快速跑過去,見著,狠狠倒抽一口氣! 「牠怎麼了?受傷了嗎?那一聲可真響。」亞印固守崗位,徒勞地伸長脖子,好奇問著。 玻璃上黏了一塊灰色的羽毛,像是用血作為黏劑,將自己的生命,硬生生在這不該來的地方上,留下印記。 R蹲下身,審視著鴿子的傷勢。 他試圖以雙手捧起牠受傷的身,牠需要休養。 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靠近,不料,卻仍是驚動這隻驚弓之鳥。就在R的雙手指尖僅差零點零一的距離就可以碰觸到牠時,牠瞬地驚醒,乍然拍動翅膀,往另一個方向躲去。 R想也不想,本能地隨著牠的飛行路線追去,直到——牠停在唯一的窗口,回過身,面向著他。 「你要走了嗎?」R出聲問。可是你受傷了,你自己知道嗎?知道嗎? 鴿子當然不會回答他,R心底知道,牠看了他一會兒—— 倏地,轉身飛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