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動物園動物教育活動企畫 徵件至四月十七日止

壽山動物園再次攜手「設計未來式」活動,廣邀各大專院校展實力秀創意。今年除商品開發外,更新增以動物教育活動為主的企畫組,徵件至四月十七日止。(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壽山動物園再次攜手「設計未來式」活動,廣邀各大專院校展實力秀創意。今年除商品開發外,更新增以動物教育活動為主的企畫組,徵件至四月十七日止;入選團隊可獲新臺幣十萬元補助金、商品開發與銷售流程培訓課程,歡迎全台各大專院校青年學子踴躍報名。 觀光局表示,積極推廣動物保育教育,壽山動物園也將動物園紀念品作為生命教育的工具,透過設計推展動物保育知識,並藉由徵件比賽活動鼓勵青年學子發揮創意,將動物園的理念融入商品開發,讓文創商品與動物保育教育激盪出更多可能性。 觀光局說,壽山動物園今年再度與高雄科技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合作,延續去年競爭激烈的商品開發組別;還新增以辦理動物教育活動為主題的企畫組,希望藉由這次「設計未來式」,透過青年學子的視野與創意,設計開發更多傳達動物教育的文創商品,讓動物園不只是兼具教育、休憩與約會踏青的公共空間,也是購買饒富動物保育知識教具和動物主題商品的好去處。 壽山動物園補充指出 ,本項計畫去年獲選商品計有「動物造型陶瓷芳香」及「動物積木多功能置物盒」,在學校團隊的輔導下,作品已開始量產陳列在動物園「白舍」禮品店內主題貨架上。其中「動物造型陶瓷芳香」是以動物園內台灣黑熊、犀牛、水豚造型發想製成陶瓷擴香,圓潤的模樣可愛爆表,滴上擴香精後散發香氣,兼具視覺與嗅覺的紓壓體驗,深受遊客喜愛。「動物積木多功能置物盒」則利用台灣梅花鹿、台灣黑熊、孟加拉虎、蘇卡達象龜與查普曼斑馬造型製成積木,同時在設計上也讓積木具備置物盒、筆插、單字學習、動物食性認識與記憶桌遊的功能,是寓教於樂的桌上型實用小物。 觀光局表示,本次徵件至四月十七日截止,不限個人或團隊之大專院校在學學生皆可投件。每組至多可提二案,將由專家審查十隊進行培育,另由遊客票選與專家評審,於開發組與企劃組各選出一隊獲十萬元補助金,將有助學生深入學習商品開發專業知識與技術,累積實務經歷。

Read MoreRead More

高雄市議會讚頌母親 21日衛武營明華園演出「賣藝王家」

高雄市議會訂於四月廿一日晚間七點於衛武營榕園廣場,舉辦「今年母親節 媽咪心花開」揪阿母來看戲 親子共賞好戲藝文活動。(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為感謝、讚揚媽媽的偉大奉獻,高雄市議會訂於四月廿一日晚間七點於衛武營榕園廣場,舉辦「今年母親節 媽咪心花開」揪阿母來看戲 親子共賞好戲藝文活動。 議長康裕成、副議長曾俊傑暨全體議員邀請市民朋友帶著親愛的媽媽,欣賞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的精彩好戲「賣藝王家」。 高雄市議會表示,「賣藝王家」由傳統戲劇無敵小生孫翠鳳、第一丑角陳勝在、當家花旦鄭雅升等一級陣容演出,是一部適合全家大小闔家觀賞的溫馨感人喜劇,歡迎市民朋友揪阿母共度美好夜晚。 高雄市議會說,活動當天開放市議會及忠孝國中汽機車停車場,開放時間:上午八點至晚上十點,請市民朋友多加利用;活動現場拍照、打卡、按讚,即可獲得精美小禮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與,和議會一起愛媽媽。

Read MoreRead More

婦車禍腦傷 低溫療法改善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低溫療法運用在到院前心跳停止後救回的病人身上,已有很好的回饋與成果,去年(112年)健保署公告,新增將難治型顱內高壓病人接受低溫療法納入健保給付,期望透過低溫療法的應用,提高重度創傷性腦損傷及腦出血中風病人在急性期的康復機會。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加護病房主任鄭恩宗表示,有位腦傷病人是1位40歲的女性,因發生車禍造成嚴重的腦傷和顱內出血送至急診,神經外科團隊為其進行顱內減壓、清創手術,並放置顱內監視器監測腦壓,發現病人的腦壓仍無法下降,因此使用低溫療法為其治療。在使用低溫療法1週後,病人腦壓下降且狀況改善,兩週後順利拔管並轉至一般病房接受復健治療。由於病人腦傷非常嚴重,雖然意識還沒有完全清醒,但已可以張眼且四肢能動、有反應,目前已順利返家並持續進行復健治療。 頭部發生外傷後,腦內出血及損傷組織腫脹都會造成顱內壓升高,導致頭部血液不足、腦組織壞死,嚴重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死亡。過去,傳統治療的成效有限,而現今的低溫療法能一改過去的困境,以降低病人的體溫,達到減少腦組織代謝率及對氧氣需求的方式,減輕發炎、腦水腫及神經細胞受損的問題,來幫助腦傷病人降低腦壓、減少腦組織的損傷範圍,並提升康復的機會。因此,針對嚴重腦損傷病人,除經由手術及藥物治療之外,後續搭配低溫療法,就能有效防止傷害程度進一步惡化。 鄭恩宗主任表示,現在低溫療法已納入健保給付,加上對腦傷病人有不錯的成效,對病人及家屬都是一大福音。不過,頭部外傷的嚴重度在受傷的當下就已確定,損壞的腦組織是無法再復原的,因此提醒民眾,頭部的保護仍是非常重要,如此才能幫助自己遠離傷害威脅。

Read MoreRead More

中年婦泡芙人 健檢揪胰臟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5歲楊姓婦人有抽菸習慣、平日愛吃精緻甜點及高油脂、油炸食物,體態看起來不算肥胖,這也讓她認為長久的生活飲食習慣都不需要做任何改善,沒想到,健檢發現她肌肉量偏低、體脂肪來到35%,就是所謂的泡芙人,還檢出罹患胰臟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根據楊姓婦人對於自身狀態的感覺敘述,即便是直到看到健檢意外發現胰臟有異常,身體也沒有太明顯的不適症狀,頂多偶爾會感覺腹部有些微悶脹感,但也覺得那也只是吃飯吃多了,才會使肚子脹脹的。 不過,初期胰臟癌的症狀大多為沒有明顯表徵,即便有症狀,又會因胰臟身處位置在胃部後方,當發生像是上腹悶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非特異性症狀,很容易被當作只是一般腸胃消化不良問題,也因此很難靠症狀來早期發現,大多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另外,錢政平也提醒民眾,「肥胖」是健康的慢性殺手,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都包含肥胖;除了外表肥胖,也須留意體脂是否過高,形成的「隱性肥胖」(男性體脂肪率正常值約為15-25%,女生約為20-30%),過高的體脂容易造成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問題,也會提升其他慢性病風險。 胰臟癌的致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民眾該如何面對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錢政平建議,民眾日常應維持飲食均衡、戒菸戒酒,作息正常來降低發生機率;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務必提高警覺,主動安排檢查,才能為自己多爭取較好的治療時機,其危險族群包括肥胖、吸菸、遺傳慢性胰臟炎、糖尿病,以及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家族史,都比較容易發生胰臟癌。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書香歲月長

文/管淑平 圖/李盈慧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會因為讀書而感到幸福和滿足。那些長長的日子,因一本書,而有了質感。 記得年幼居住農村時,生活條件比較清苦,沒有什麼可供娛樂的地方,於是,大人們放在紙箱裡的那些報紙,就成了我快樂的來源。那些四四方方的寬大的報紙,就如同一個充滿秘密的寶盒,總能讓我忘情地盯著大半天。 不過,當時的我尚不識字,面對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無從下手,只能挑選那些帶有圖畫的報紙來看。我翻來覆去地尋找,如同一位探險者在荒蕪的沙漠中尋找著綠洲。在我的折騰下,原本一張張平展展的報紙卻被翻得有了褶皺,如同一張張打著卷兒的泛黃的老照片。剛開始,我比較小心翼翼,生怕大人們發現我的「傑作」,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大人們並沒有察覺,於是我便大膽地用小剪刀將帶有插圖的報紙慢慢地裁剪下來,這樣,我就有了一本小小的畫冊。 然而有一天,母親發現箱子裡的報紙被我裁剪得七零八落,對著我一頓責罵。不過,當她看到我一個人在角落對著那些滿地的圖畫哈哈大笑時,她決定教我認字。從那以後,只要母親有空,她便教我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從我能夠寫字認字到能夠讀懂那些報紙上的文字為止,母親這才鬆口氣。 於是,那些報紙、書籍上的文字不再是一堆堆無法理解的符號,而是變成了我能讀懂的故事,給我帶來諸多樂趣。 後來,我上學了。學校是在另外的一個村子,由於交通不便,因此,每天天還未亮,我就得起床洗漱、就餐,然後翻山越嶺前往村校讀書。那時的我,如同一只頑強的蝸牛,背著沉重的書包,穿越在窄窄的山路之間。冬天,雪花漫天,山路難行,我常常被凍得小手青紫,嘴唇開裂,但一想到讀書與求知,心裡不由得就生出一些小歡喜與憧憬來,絲毫不覺得雪天苦寒。也正是這樣的日子,讓我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更加熱愛讀書。 二年級時,母親曾將她收藏的一本《唐詩賞讀》給了我,封面樸素,尾頁已經掉落。書籍裡選取了好幾十首代表性的詩歌,不過,每篇詩文裡,都有母親親手做的筆記。儘管書籍其貌不揚,母親卻十分愛惜,她用那些報紙做了一張書皮,將那本唐詩包裹起來,看上去跟書店裡展覽的書籍沒什麼不同。母親空閒的時候,就會領著我讀唐詩,待我熟讀,她便用通俗的語言給我闡釋詩句的意思以及詩歌的背景、詩人的心境等。那些清詞麗句就如同一汪汪清泉似的流進了我的心裡。每每我讀到一首詩時,都會有一種新的情感在心中湧動。 因為有母親在背後的耐心教導與發力,小學時,我的成績一直穩列前茅。她不僅教我讀書識字,更教我如何做人。她告訴我:「農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就只能努力啃書,把書啃透,融會貫通!」於是,在母親默默無聞的影響下,我也硬著頭皮讀了很多拗口、深奧的書籍。當時覺得很枯燥,但成年後卻很懷念那時的溫馨歲月長。 高考後,我前往北方讀書。離開故鄉的孩子,就像被放逐了一樣,形單影隻。於是,那幾年裡,書籍就成了我唯一的陪伴。那時,我住校外,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洗漱完畢,前往學校。在學校上完課後,就宅在圖書館看書、整理筆記。現在想來,那時的校園生活好像就如白紙一張紛飛了,唯獨,青燈歲月裡,只有卷卷書香惹人醉。 工作後,我時常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於是,每天下班,都是擠著時間看書。誠然,想看盡天下書籍,那實在是有些說夢話,不過還是像補課似的讀了一些書籍。儘管,有些書籍與我的緣分尚淺,只是匆匆而過,但還是給我的心靈以激蕩。那些徜徉於書海的日子,真不常有,於是讀書的可貴就顯而易見了。

Read MoreRead More

王必勝:寶林案中央地方交鋒 失互信恐妨害專業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來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引發關注,由於未即時扣回嫌疑食材掀中央、地方言詞交鋒。衛福部次長王必勝12日指出,特殊事件考驗臨機政府應變能力,高度政治化只會讓中央跟地方的專業人員失去互信。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導致2人死亡,雖已確定是邦克列酸(原名米酵菌酸)惹禍,但這是台灣第一次檢出,事發至今逾2週時間,仍找不到產生毒素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從何而來。 多名北市議員質疑,市府未在第一時間扣回粿條等嫌疑食材送驗,引出中央不願意協助處理檢體說法,王必勝日前第一時間回應絕無此事,食藥署主動攜回食材。 王必勝接受媒體「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表示,根據疑似食物中毒案的指引,確實規定是要求收「食餘」,並沒有要求收「食材」,但此次是發生死亡個案的特殊事件,市府應要臨機應變「想深一點、多做一點」。 他指出,為了追查釐清案件,甚至透過關係找到一名曾在外送平台叫了2份粿條的網友,卻慢了一步,餐點已被丟棄,另外因百貨公司有處理廚餘系統,時間到就會收走,因此也未能從百貨公司撈到相關「食餘」。 王必勝強調,例行的事大家都會做,一個政府能不能做得更好,就要看特殊事件、危急事件發生時的危機處理能力,其中「當責」的態度更是關鍵,此次事件考驗著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政府若能當責,就會覺得「這就是我的職責,我就會很努力去做,如果又有能力,就會把這些事情都做好。」 他也說,從西布特羅到寶林茶室案,可以看出這幾次事件被高度「政治化」,讓中央跟地方的專業人員失去了互信,進而妨害到專業,國家的施政架構是由中央制定政策並負責監督,而地方則負責執行,執行政策時須中央與地方合作,高度政治化就沒辦法回歸專業、回歸科學,這也是中央和地方都應該認真檢討的地方。

Read MoreRead More

胃食道逆流50年 3合1手術擺脫

陳姓男子吃東西就反芻,經醫師進行胃食道逆流微創3合1手術,解決50年困擾。(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南投65歲陳姓男子14歲起深受胃食道逆流困擾,一吃東西就反芻,看遍中西醫,無法解決胃食道逆流困擾。去年底到台中醫院接受「胃食道逆流微創3合1手術」,不到2小時手術,竟根治半世紀的老毛病,從此可以吃最愛的鳳梨酥、綠豆椪,人生從黑白變彩色! 台中醫院消化外科暨微創中心主蔡金宏說,患者到院後,檢查確診為賁門閉鎖不全合併食道裂孔,導致嚴重胃食道逆流,不但喝一口水就會反芻,近年病況嚴重,甚至晚上睡不到1小時,就被自己胃酸嗆醒,苦不堪言。 蔡金宏指出,他利用自創的「抗胃食道逆流微創3合1手術」,第1階段先修補食道裂孔,接著進行胃折疊手術,最後進行高選擇性迷走神經截斷手術,降低胃酸分泌,降低胃酸逆流,手術僅透過肚臍本身的天然孔,加上3個0.5公分小傷口,約1個半小時完成,患者隔天拔掉鼻胃管,明顯感受症狀改善,還能吃到最愛的鳳梨酥跟綠豆椪無須再忌口。 蔡金宏表示,台中醫院近5年透過抗胃食道逆流微創3合1手術治好的患者超過百例,年齡從20至72歲不等,幾乎每個人都曾有胃食道逆流困擾,只是嚴重度不一,患者中罹病超過30年才獲治療的至少10例,困擾超過10年的至少30例,嚴重胃食道逆流患者甚至抱怨晚上要墊高2-3個枕頭才能入睡,否則睡到一半會被自己胃酸逆流嗆醒,相當痛苦。

Read MoreRead More

新竹生醫第三生技大樓啟用

行政院長陳建仁(左2)主持新竹生醫第三生技大樓啟用 ,滿足未來再生醫療、精準健康產業的研發需求。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生醫園區第三生技大樓12日由行政院長陳建仁主持啟用典禮,可提供100坪、200坪、300坪不同坪數大小共50個單元廠房出租,目前廠房申租率已達95%以上,以新藥委託開發製造及細胞醫療業者為主,包括臺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尚寧生技、台寶生醫、建誼生技、貝爾克斯生技等公司都將進駐。 陳建仁表示,生醫產業是政府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及「5+2產業創新計畫」之政策重點;近年更因為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在精準醫療、智慧醫療、再生醫療與數位健康科技等領域都有很大的突破與進展。現時生醫園區蓬勃發展,十分感謝園區廠商與國科會多年來的努力。生醫的本質是人文關懷,在生醫帶來經濟發展同時,也要對人類發展做出貢獻,政府會做產業的靠山,成為溫暖堅韌、生醫產業蓬勃的國家。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國科會所屬3大科學園區是台灣生技廊道十分重要的一環,新竹生醫園區更是生醫產業發展專區,。生醫產業是國家核心戰略產業,國科會協同相關部會推動精準健康產業政策,布局以AI或數據驅動之服務/產品、晶片跨域應用等方向,為臺灣生醫產業未來開展新的道路,打造更健康、更幸福、更溫暖的國民健康福祉。  

Read MoreRead More

太熱太冷或吹風 她都偏頭痛

醫師陳俞名表示,CGRP單株抗體是針對偏頭痛機轉研發出來的專一性預防性藥物,副作用非常少。(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45歲謝女士自國中至今受慢性偏頭痛困擾超過30年,天氣太熱或太冷、頭吹到風都能輕易誘發頭痛,因常態性痛到嘔吐,甚至導致賁門鬆弛,需要手術治療。經由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陳俞名醫師診斷並不斷調整用藥,於今年1月開始施打CGRP單株抗體,再搭配其他藥物治療,頭痛症狀獲得明顯改善,不僅降低疼痛的程度和頻率,更讓她找回沒有頭痛的生活。 謝女士學生時期經常頭痛到躲去廁所嘔吐,甚至痛到忍不住撞牆,不僅被同學揶揄是否懷孕,還被老師誤認為裝病、不想上課。謝女士在2022年初次諮詢花蓮慈院頭痛專科陳俞名醫師的門,經各種口服預防用藥未見改善,符合難治型偏頭痛的標準,去年開始進行每3個月施打1次、連續打3次的肉毒桿菌素治療,雖略有幫助但效果甚微,因此再次換藥,改用每月施打一次的CGRP單株抗體,並在今年接受第1次單株抗體治療後,病況獲得了巨大的進步。 陳俞名表示,肉毒桿菌素能應用在許多適應症包括慢性偏頭痛,而CGRP單株抗體則是針對偏頭痛機轉研發出來的專1性預防性藥物,相較於傳統口服的非專一性藥物,治療副作用非常少。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約四成的慢性偏頭痛患者接受CGRP單株抗體治療後,達到了每月頭痛天數減少至少一半的效果。陳俞名指出,每個月頭痛超過15日且持續超過3個月,定義上即為慢性偏頭頭痛,除了口服藥物,經醫師評估屬於適合進階治療者,即可以申請肉毒桿菌或CGRP單株抗體做偏頭痛的預防治療。 花蓮慈院頭痛專科門診提供中西醫合療服務,能處理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等各種類型的頭痛問題,由醫師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和必要的診斷測試確定頭痛的原因和類型,並根據診斷結果提供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陳俞名醫師每週1上午和週3下午設有頭痛門診,並與中醫師沈炫樞、吳立工合作進行中西醫合療的收案與互相轉介。他呼籲,對付偏頭痛最重要的是不要忍耐,及時就醫檢查,找到問題根源並對症下藥,達到治療疾病、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渺光之律 陸衍俳句

人非草木 五個秋   五官 蜿蜒起伏的一生   五桐號 心裏的絨雪衣   五點鐘的城市 百千鳥噪   荒歉時佝僂老父的收納罐 五斗米   懷恩堂聖誕節晚鐘聲 五陵年少   墮五里霧中 倫敦重慶異地戀   共同澆灌文字 華文俳句社五周年   無嘴巴的稻草人 五穀不分   穿過千年廢墟 五日京兆   一二三四五 兩個孩子跳飛機     (華文俳句社供稿)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