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綜合醫院社工室共有9位專業社工師,去年服務3198位個案。(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失聯移工生出先天性心臟病的兒子,經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團隊積極治療,社工團隊也奔走尋找資源協助,讓母子順利回國。這名印尼籍母親離台前感謝說,幸好孩子生在台灣,才有活下來的機會。
南山醫務社工獎8月28日在台北頒獎,童綜合社工獲團體組卓越獎。該院社工室共有9位專業社工師,24小時服務門診、急診、住院病患,去年服務3198位個案,還擴展服務社區民眾,導入各式健康促進的活動與理念。
童綜合醫院社工團隊榮獲第7屆南山醫務社工獎團體組卓越獎。(記者陳金龍翻攝)
社工室課長游怡貞指出,目前社工服務3大工作內容,1是個案工作,運用社會資源協助病人因應危機,促進疾病與社會適應能力,改善生活品質;2是團體工作,院方目前成立8種疾病病友會,藉由辦理講座與活動鼓勵病人與家屬走入社區,加強病友間的向心力;3是社區工作,以社區民眾健康需求為核心,將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概念導入社區。
吳肇鑫表示,童綜合社工團隊建置全國首創性侵害驗傷採證套組資訊系統及保護性個案簡訊通報系統,在突發事件時結合急診、護理、檢驗、藥師,讓個案需緊急用藥、醫療處置、相關檢驗連結,即時提供個案最適切的處置。
童綜合醫院社工團隊在個案訪視時,關懷了解患者與家屬需求。(記者陳金龍攝)
童綜合鄰近工業區、台中港等具特殊地緣性,就醫族群中失聯移工因無健保身分衍伸醫療費用、照顧資源薄弱等問題,經由社工團隊協助媒合相關資源,並連繫協調國際醫療轉送歸國;也協助外籍人士生育過程可能面臨問題與需求,如生母或生父身分不明、無健保自費醫療費用,維護非本國籍兒少權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隨著開學季到來,醫師提醒,家長務必注意腸病毒等傳染病,孩童上學盡量自主戴口罩、勤洗手,入秋冬後更要小心腸胃型感冒諾羅病毒傳染。
疾管署日前指出,近期腸病毒、腹瀉疫情都呈現連數週上升。其中,腹瀉1週就有12.5萬人次,開學後及9月為中秋烤肉季,預計疫情將延燒到9月底。
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今年夏季流感疫情已經到了尾聲,目前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腸病毒,過去多是在開學後才會開始傳播,但今年在近1、2週,還沒開學時,臨床上就可看到病例一直在增加,加上腸病毒傳播力強、傳染快,家長務必留意。
黃高彬說,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身上的水泡會不會怎麼樣,但其實只要做適當個人清潔,這些水泡都會完全恢復。
此外,秋冬季節將屆,黃高彬提醒,要開始注意諾羅病毒。諾羅病毒感染主要症狀是嘔吐及肚子痛,其他大部分症狀都不明顯,拉肚子情況不太嚴重,少數則會有發燒、全身痠痛狀況,並可能伴隨呼吸道症狀,因此又被稱為「腸胃型感冒」。
他也提到,韓國曾經有報導指出,秋冬季節海鮮類傳染諾羅病毒案例多,除避免生食海鮮,勤洗手、戴口罩,一旦出現病例,更要做適當隔離。
人生充滿勇氣的重生媽媽李鳳珠。
(文圖/周大觀基金會提供,記者楊淑芬整理)
李鳳珠1967年出生於苗栗後龍農村,年輕時歷經二度婚姻、獨生女過世、母親自殺,自己又罹患癌症。經過這些打擊,她走出悲痛,49歲重返校園,成功克服學業挑戰,2022年榮獲總統教育獎肯定,更憑藉精湛廚藝參加國際賽事,榮獲3面金牌。
李鳳珠國中畢業即步入社會,到工廠縫皮包、車衣褲,貼補家計。22歲時嫁為人婦、育有一女,因先生染上毒品、躲債離家、拋妻棄女,向法院訴請離婚,獨力帶著女兒遷居外地。32歲時再嫁,對方有3個兒子,豈料接二連三的天災摧毀溫暖的家,最終離婚。
更不幸的是,李鳳珠的獨生女在颱風天失足墜橋亡,母親因自責自殺,她數度輕生又被診斷出癌變,種種不幸讓她深陷憂鬱症。
49歲那年,李鳳珠為替愛女及自己一圓就學夢,戴起老花眼鏡重返校園,橫跨保母、照服員、中餐、烘焙及美容等領域,大學還創下連續7學期蟬聯書卷獎第1名。
她在2020年榮獲媽祖美食節全國技能大賽銀牌、校內賽金牌、2021年榮獲加拿大與比利時國際廚藝競賽3面金牌,迎接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
李鳳珠課餘也不忘參與志工服務回饋社會,累積服務時數逾數千小時,以正面樂觀態度,展翅迎接精彩未來。
醫師曾祥睿指出,「媽媽手」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建議以手術方式治療。(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32歲高姓律師女助理5月喜迎第一胎寶寶,孩子出生後經常感到右手腕及拇指基部疼痛,連擰毛巾、托餐碗盤都牽制受限,尤其在抱孩子和餵奶時疼痛更加明顯,確診為「媽媽手」肌腱炎。經施以局部麻醉手術及微創傷口治療方式,同時運用防沾黏塗料,術後疼痛感明顯減輕,手腕功能恢復正常。
高雄阮綜合骨科醫師曾祥睿說,孕產婦因懷孕末期荷爾蒙的改變,會導致液體積聚;尤其在手腕及手部,導致腱鞘及滑囊水腫甚至發炎。「媽媽手」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由於手腕和拇指頻繁的不當使用,導致腱鞘發炎與狹窄,使肌腱在活動時卡住或摩擦,從而造成疼痛。
患者的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一旦發生粘黏,則有緊繃感,大拇指活動時會因此「卡住」,拇指側手腕處甚至可觸摸到凸起腫脹且疼痛的腫塊,當握拳、扭動手腕或舉起物品時更明顯。
慣用單手拇指滑手機也會罹患媽媽手。 (記者王正平攝)
據統計,此症女性發生率是男性6倍,常見於需要反覆使用手腕和拇指的動作或職業。例如抱嬰幼兒、洗衣服、扭毛巾等,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者,例如打字員、單手端托餐盤的服務生、慣用單手拇指滑手機者。
曾祥睿指出,「媽媽手」藉由改變動作及復健等自然修復有可能好轉,但也有可能變成只要大拇指一用力就會痠痛或無力的慢性發炎。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建議以手術方式治療。手術在門診局部麻醉後即可施行,前後約20分鐘左右,創口小、感染風險低,無須住院,術後1週即恢復手腕功能,照常生活工作。
曾祥睿建議,預防「媽媽手」可做伸展運動強化手部肌肉:
1.大拇指牽拉運動─將大拇指握在拳頭裡,拳眼朝上,將拳頭向下,直到手腕感到緊繃,維持10秒鐘後放鬆,動作重複10次為一回,每日做3回。
2.大拇指阻力運動─橡皮筋套在拇指和其他手指上,拇指慢慢張開以感到橡皮圈的張力,盡可能撐到最大後維持1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動作重複10次為一回,每日做3回。
台南市後甲國中一年級 ◎周博智
落日下,門外嗡嗡聲響起,只見外公扛著大袋子走入屋內。「外公,你回來了!這次是什麼?」袋子內,許多黑影不住躍動。外公得意的大笑:「虎頭蜂,很大欸!能釀不少酒,你要不要吃點幼蟲?好吃喔!」「不了。」我說,接著一頭栽入書中世界,他不以為意,笑嘻嘻的走進廁所,處理那些東西去了—這就是我的外公,一位到處抓蜂的外公。
年輕時,是一名勇敢的消防員,天天與祝融博弈,與死神拔河,而賭注就是了—他的命。明知可能一不小心,便和家人陰陽永隔,他仍不畏生死救援,面對任何困難都不退縮。即使現在已經退休,只要別人有需要,他依然盡力替其他人服務,常常到處抓危害鄉民的各種蜂類。他的才能可不只如此,不僅是技術高超的水電工,更曾從事過網咖、雜貨店老板,這樣有勇有謀的外公,是我打從心底敬愛的對象。
外公非常疼愛子女,從不吝嗇在孩子身上花錢,不但買昂貴的藥湯給子女喝,還幫媽媽買了一台鋼琴。有一次,地方混混找上門來,外公雖沉著應對,他的小腿卻還是被重重砍了一刀,他卻沒送醫,僅草草幫傷口止血,甚至妥善收拾了現場,當時還是醫生的媽媽放學回家時,外公已準備好豐盛的晚餐給她享用,只因在他心中,沒有什麼比子女吃到一頓熱騰騰的飯菜更重要。
每每回憶到這,我不禁會想:外公的父愛,是何其偉大呀!而他的勇敢,及為鄉民服務的真誠,我不知何時方能比得上?我只要外公的百分之一,也會感到滿足。我想,我會把外公當成我最尊敬的人,一生一世的追隨。
台南市安平國中一年一班 ◎陳亮豪
憤怒之後,往往是情緒堆積,往往是對憤怒的過程後悔,往往是給自己重新反思的機會。
憤怒之後,往往是探究自己憤怒的種種或憤怒中的失態、言辭,再深思熟慮。
一次的歷史小考,滿出書本的年代、人物和一次次重大社會運動,盤旋於空中,以一隻隻猛禽,我手拿獵槍準備一隻隻射殺,一隻、兩隻,三隻、四隻…漸漸的視野開始模糊,而惱人的情緒,毫不猶豫的衝破了薄弱的城牆,而緊張成兩翼包抄而來,漸漸消散的耐心,再也耐不住那來自情緒的潰堤,大叫著,崩潰著,毫不留情的將一絲理性帶著淚水盈眶而出,經此以後,留下了一片泥濘不堪的狼藉,而那洪流、早已散成一塊塊晶瑩的鑽石,禁錮著每名戰俘,而我,也失去了動力,頹廢在一旁,手中的書本,反而成了智識的枷鎖。
怒氣後,看著手中的書本,開始了深深的後悔,而人並沒有許多早知道,我毅然決然的走向書桌,繼續了未完的狩獵,雖心中夾帶怒氣,卻依然重振腳步,踏回了未了的路程,再一次次重振後,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每個人的怒氣後皆有些不同,怒氣往往是效率的牢籠,憤怒之後,依然可以重拾未完的工程,方可反省悔過,而脾氣往往是可以控管的,掌握怒氣之後,做個更好的自己。
■劉先昌
2023的雨季遲到了,或許是今年潤二月的關係,以往高黎貢山區的季候,一到清明,雨水就嘩啦啦的降下來,但是今年已過了谷雨、立夏、小滿仍是太陽高照,一直到了芒種才見雨水,氣候真的是變了,變得就連靠天吃飯的老農,都沒法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就在大雨滂沱夜晚,朋友來電邀我到他住處用膳。這種打傘也擋不住雨水的天氣,只得換上長筒雨鞋,穿上兩截式雨衣,往他的住處走去。走近院落,已聞到廚房飄來的菜香,在廊簷下脫下雨衣換上拖鞋,隨他們坐在火塘邊烤火,山區襲人的寒冷也一掃而盡,在寧靜的山區一隅,熱飯、烤火與對話交織著,屋內有著溫暖與輕鬆的氣氛。
前兩日鄰人在山區獵到一隻山羌,宰殺後分了一份給他,經過精心烹調後,桌上多了一份美味菜餚,其他肉蔬也佈滿了一桌,一碗辛辣沾料更是在地人必備的佐料,於是就著雨聲、談話聲,這一頓晚飯吃得舒適滿足,撤下殘羹剩飯後,我們移座至火塘邊繼續未完的談話。
通常熱茶會適時遞上,但朋友說,今晚他來煨雷響茶。他說,老人們的說法是「燉茶」,就是將陶罐裡放上茶葉在炭火中燉,但是漢字裡的煨字,更能傳神的表達意思。他拿來粗質陶罐,先立放在炭火裡煨著,並不時轉動,讓它平均受溫,待罐子被熱力烤到發白,才用火鉗把它挾出。問他原由,他說一是要烤的滾燙,二是能殺菌消除異味,邊說邊抓了一撮本地茶,放進煨的己發燙罐子裡,並且不停的搖動陶罐。
他解釋說,綠茶放入罐裡,如果不持續的搖動,茶葉就會被黏住烤糊,將無法做成雷響茶。他持續抖動著陶罐,過程時間全憑經驗。這時他提起爐上的滾水,對準罐口一陣激沖,罐子發出一陣聲響,罐口的茶水就像燒開的水,不停的往外冒泡,如此持續一段時間,待水溫下降再次沖入滾水,罐口再次翻滾冒泡,原來這就是滇西飲茶文化,一種讓人愛不釋口的雷響茶已經做成。
他拿了一只搪瓷小杯,為我注入沖好的茶,茶湯顏色呈橘色看來色澤豔麗,我端杯在鼻前嗅了一下,一陣自然茶香襲鼻,又輕啜了一口在嘴裡,確實不同於開水沖泡的茶味道,這是因為滾水把綠茶最精髓味道激出,帶有一種釅茶滋味,而罐裡的茶水倒盡後,再加入滾水後仍不失原味,竟可以沖注到五、六次之多,這種以火煨罐,沖激茶葉作出的雷響茶,確實不同於泡茶,更能挑起茶香的底蘊。
他補充說,如果拾幾粒糯米與茶一起放入,茶湯會帶有糯香的味道。此地的少數民族製作雷響茶時,會加入許多作料,如僳僳族在茶罐裡放入酥油、核桃仁、花生米、鹽巴及雞蛋等配料。最後將一塊燒紅的鵝卵石放入,使罐內發出聲響,猶如雷鳴一般,顯然各民族製作工序不一,但如同雷鳴聲響的情況卻是相同的。
他回憶道,1960年代,農村非常貧困,就連買茶葉的錢都拿不出。他伴在爺爺身邊,見到老人到山裡採摘二葉一心嫩茶,放在陶罐裡烤著,再用滾水沖入罐裡,如此也能喝上幾口雷響茶;甚至在不產茶的時節,老人只得摘下老葉,在炭火裡煨著,待烤乾後放入罐裡用水沖激,也能喝上一口雷響茶,雖然它不是熟茶製作出的味道,但這也是「窮則變、變則通」的方法,如今那個艱困年代過去了,現在隨時都可以喝到雷響茶,但是由於農忙及雜務,真正製作仍是要找閒時,或是像今晚大雨、氣溫下降、朋友造訪,才能興起那種製作雷響茶的閒情逸緻。
今晚的我,一個遠從海島過來的旅行者,跨越2500公里來到高黎貢山區,恰逢雨季初臨,氣溫驟降的夜晚,在飽食一頓後,坐在火塘邊,聽著朋友半世紀前的故事,嘴裡品著外地沒有的雷響茶,這口茶的滋味感覺份外有韻,也溫暖了我這顆飄泊的心。
中醫師邱雅琳說,智能艾灸盒無須手持,適用不同體型,腰、膝、肩、肘部位都能進行艾灸。(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艾灸」是中醫經常使用的治療方式。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邱雅琳說,艾灸指利用艾草燃燒時所產生的遠紅外線及化合物溫通經絡,促進代謝、提升免疫力,適合用來處理寒證如精神不振、畏寒,手足冰冷、痛經、關節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邱雅琳表示,傳統執行局部艾灸時,有些長輩或慢性病族群,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皮膚對溫度較不敏感而導致燒燙傷;或因為需要手持而多有不便,穩定性也欠佳,影響民眾艾灸意願。
奇美中醫團隊研發的「智能艾灸盒」改良自「丹田灸」。傳統的丹田灸為桶狀結構,針對腹部的穴位進行大範圍的溫灸,經常應用於宮寒所導致的痛經、不孕或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成效良好。然而,使用丹田灸時患者需自行手持,維持固定姿勢30分鐘,如果患者在療程中不慎分心,有可能因翻覆而燙傷。
邱雅琳說,為提升艾灸安全性,且保留艾灸的療效,經與奇美教學中心3D列印團隊合作開發出可偵測溫度的智能艾灸盒,多角度升降支架則可保持盒身的穩定性,艾灸無須手持也不用擔心不慎打翻,更可適用於不同體型的患者,腰、膝、肩、肘每個部位都能進行艾灸。此外,為了讓組裝和清理更方便,艾灸盒體積較傳統丹田灸輕巧,長輩及女性都能輕鬆上手,實用性大大提升。
藍面具 ◎台南市學東國小方晨寧
忙碌的工地 ◎台南市後港國小四年甲班林邑薰
鐵鎚素描 ◎台南市復興國小六年十四班葉祐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