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依賴素肉 恐營養不均衡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不論是要減肥或希望降低攝取膽固醇,部分民眾會以素肉為替代蛋白質來源,醫師提醒,素肉是經調味重組加工製成,過度依賴加工食物恐會缺乏營養素,甚至造成慢性發炎。 初日診所醫師楊智雯表示,很多人擔心膽固醇過高,不吃肉等動物性蛋白,只有吃大量蔬菜,及吃素雞、素鴨、素魚等素肉,以為能補進蛋白質,結果反而造成營養素無法均衡,因為傳統素肉主要成分是從黃豆的豆粕萃取出的大豆分離蛋白再經過調味重組加工製成,有些還會添加的添加物,並非天然健康食物,非優質蛋白質,長期食用恐造成營養素不均衡;若過度依賴加工食物,甚至會造成慢性發炎。 楊智雯表示,吃素民眾可選擇豆腐、豆乾和毛豆等植物性蛋白質,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於保持肌肉量,並促進新陳代謝。 楊智雯指出,鎂、鋅、鐵等礦物質對健康減重也非常重要,鎂缺乏會讓人感到焦慮和躁動,對於減重過程中的心理狀態非常不利。鋅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有助於皮膚的修復和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尤其對男性來說,鋅對於荷爾蒙水平的維持至關重要。缺乏鋅會導致肌肉量減少,脂肪增加。 鐵在人體中扮演著運送氧氣的重要角色,而少了氧氣,粒線體也無法生產出ATP。肌肉中的肌紅蛋白是存在於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需要鐵運送並儲存氧氣。 缺乏鐵會導致肌肉缺氧,使肌肉虛弱無力,嚴重缺鐵可能有疲倦、運動耐量低、容易喘、頭暈等症狀。 楊智雯建議民眾,富含鎂的食物有綠色蔬菜、堅果和全穀類食物,富含鋅的食物則有紅肉、海鮮、堅果和全穀類食物。鐵也可以透過食用紅肉、深綠色蔬菜的方式來補充。

Read More

大部分手術不需禁食8小時 術前2小時可喝飲品 術後不用等排氣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庚營養師陳昕玫指出,有別於傳統手術需禁食8小時,目前最新的營養觀念是大部分手術在術前2小時仍可補充高碳水化合物飲品,手術後也無需等待排氣,即可先嘗試清流質飲食,以利病人快速恢復,並減少術後不適感。 陳昕玫表示,針對營養不良的患者,在手術前建議及早介入優化,因患者如體重下降5%到10%,則可能會增加術後併發症風險,故建議術前7到10天就開始營養介入,由營養師給患者個別化評估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及營養素,以利術後康復。 在住院後,術前兩小時可補充高碳水化合物飲品,建議總量不超過400毫升,以零纖維、零油脂為主,依個人耐受性選擇適口性佳的飲品,例如:運動飲料、無渣果汁、冬瓜茶、蜂蜜水等。 陳昕玫表示,手術完畢延後飲食,會增加感染併發症且延遲復原,對於部分非轉移性的結直腸吻合術患者,術後4小時應開始嘗試進食。針對結直腸手術患者,則可以軟質低渣取代清流質可減少惡心、加速腸胃道功能恢復、預防術後腸阻塞並減少住院天數。 陳昕玫指出,手術的急性壓力會造成精氨酸快速耗損,進而影響T細胞功能跟傷口癒合,故可挑選含有精氨酸、麩醯胺酸、omega-3或是核甘酸之口服營養補充品。 如患者被要求「清流質飲食」,則可飲用清澈透光的零油脂零纖維液體,如運動飲料、冬瓜茶、無渣果汁、米湯、雞精或專用營養品。如被要求「全流質飲食」,則可將6大類食物攪碎後呈軟流質或軟嫩質地,不太需要咀嚼且易消化的類型,如蒸蛋、布丁、豆花、南瓜糊或是等滲透的營養品。 陳昕玫表示,患者如需「軟質低渣飲食」,應以低油脂、低纖維且口味溫和食物,避免油炸、油煎或加工食物,如:滑蛋牛肉粥、鱸魚麵線、山藥小魚粥等。總之,術後加速康復整合了病人的照護療程,術前給予個別化介入及營養優化,並縮短禁食時間,減少長時間飢餓等不適感,更有利病人術後之恢復及照護品質之提升。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小針刀治療網球肘

■陳俊銘 針灸對於急性運動傷害有著很好療效,但若是反覆性運動傷害,形成的沾粘組織所造成的疼痛,針灸有止痛作用,但容易反覆發生疼痛,此時小針刀就扮演重要的角色。 針刀最早是在1976年由大陸朱漢章教授發明,結合外科鬆解術和中醫針灸技術,針對組織沾黏造成的疼痛,有著很好的療效。透過針刀鬆解組織沾黏,可達到很好的根本治療。 「網球肘」的醫學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因網球運動員易患此病而得名,家庭主婦、磚瓦工、木工等長期反覆用力做肘部活動者,也易患此病。主要指手肘外側肌腱炎疼痛,疼痛的產生是由於負責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複用力而引起的,患者會在用力抓握或提舉物體時感到患部疼痛。網球肘是慢性疲勞綜合症的典型例子,主要是手腕伸展肌,張力十分大,容易出現肌肉筋骨連接處的部分纖織過度拉伸,形成輕微撕裂。 網球肘的病因包括: 1.擊網球技術不正確,網球拍大小不合適。2.手臂某些活動過多,如網球、羽毛球抽球、棒球投球。3.其他工作如刷油漆、廚師切菜、屠夫砟肉、划船,使鎚子或螺絲刀等。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玩網球或高爾夫;從事需要握拳狀態下重複伸縮的工作;肌肉不平衡;柔韌性下降;年齡增大。 小針刀是治療網球肘的利器,透過針刀將肱骨外上髁發炎狀態沾黏的肌腱韌帶組織鬆解開,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配合中藥挑紅四物湯藥甘草湯,加減丹蔘,川土,素勺,木瓜,桑枝,雞血藤等,有效治療網球肘。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救急藥品勿長期使用 張國周強胃散 售價調漲2成

本報綜合報導 知名成藥「張國周強胃散」將調漲,大小包裝均將調漲約20%,大罐裝建議售價將來到720元。醫師31日提醒,這類成藥只能用來救急,沒辦法治病,有任何不適應儘速就醫。 繼「普拿疼」止痛藥7月起漲價,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近日在LINE群組秀出一張圖片表示,8月29日接獲張國周製藥公司通知,小包裝品項的建議售價,從原先每罐150元調整為180元,450克大包裝則從600元漲到720元,均調漲2成。 通知內容指出,上次調整價格是民國107年,迄今已逾6年,期間歷經COVID-19疫情、物料成本多次調漲、中西藥材原料取得價格日益升高等因素;加上法規更迭致使各相關品質管理、分析檢驗、人事、GDP運輸等費用增加,製藥廠產、銷、運等成本相對大幅度提升。 「成藥只是救急用藥。」員榮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強調,胃散能中和胃酸、幫助消化、消脹氣等,但沒辦法治病,如果疼痛超過1週,或有黑便、血便、噁心、想吐、胸悶、心悸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 此外,如果本身已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消炎止痛藥,出現胃痛等不舒服症狀,因為產生胃潰瘍的機率較高,還有腎臟科病人,胃散所含鋁、鎂可能過量,都不建議長期服用胃散。

Read More

美核准Novavax新版新冠疫苗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繼莫德納、輝瑞/BNT的新版疫苗幾天前上架開始施打後,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當地時間30日也核准Novavax的最新版COVID-19疫苗。Novavax的最新版疫苗針對的是JN.1變異株。 美國衛生官員鼓勵民眾比照流感疫苗施打,同樣每年須接種COVID-19疫苗。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建議所有6個月以上者都應施打新一劑。 相較莫德納、輝瑞/BNT的mRNA疫苗,Novavax疫苗使用的是較為傳統的次單位蛋白技術。雖然Novavax因財務挑戰而比兩家對手晚進市場,銷量也落後,但更受一些客群偏好,尤其是對mRNA疫苗出現負面反應的人。 Novavax表示,最新版COVID-19疫苗可望於美國勞動節(9月第一個週一,今年為9月2日)後上市。 FDA於22日核准莫德納與輝瑞/BNT的新版COVID-19疫苗。根據FDA的新聞稿,這兩款單價mRNA疫苗選定的是最新KP.2變異株。FDA於6月初建議製造商在2024-2025版疫苗選株時選擇JN.1,但隨病毒進一步變異和確診例又開始增加,後來建議若情況許可,應以KP.2為首選。

Read More

開學了 預防腸病毒別忘勤洗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隨著開學季到來,醫師提醒,家長務必注意腸病毒等傳染病,孩童上學盡量自主戴口罩、勤洗手,入秋冬後更要小心腸胃型感冒諾羅病毒傳染。 疾管署日前指出,近期腸病毒、腹瀉疫情都呈現連數週上升。其中,腹瀉1週就有12.5萬人次,開學後及9月為中秋烤肉季,預計疫情將延燒到9月底。 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今年夏季流感疫情已經到了尾聲,目前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腸病毒,過去多是在開學後才會開始傳播,但今年在近1、2週,還沒開學時,臨床上就可看到病例一直在增加,加上腸病毒傳播力強、傳染快,家長務必留意。 黃高彬說,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身上的水泡會不會怎麼樣,但其實只要做適當個人清潔,這些水泡都會完全恢復。 此外,秋冬季節將屆,黃高彬提醒,要開始注意諾羅病毒。諾羅病毒感染主要症狀是嘔吐及肚子痛,其他大部分症狀都不明顯,拉肚子情況不太嚴重,少數則會有發燒、全身痠痛狀況,並可能伴隨呼吸道症狀,因此又被稱為「腸胃型感冒」。 他也提到,韓國曾經有報導指出,秋冬季節海鮮類傳染諾羅病毒案例多,除避免生食海鮮,勤洗手、戴口罩,一旦出現病例,更要做適當隔離。

Read More

邱泰源:爭取20億挹注罕藥專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罕病家庭背負著龐大的醫療費用。衛福部長邱泰源31日說,已向行政院爭取20億預算挹注罕藥專款,這也是史上首次以公務預算補助罕藥費用。 台灣有約1.9萬個罕病家庭,隨科技進步,許多罕見疾病有望獲得救治,健保署日前將每劑4900萬罕病SMA基因治療藥納入健保給付,後續更放寬其他SMA相關用藥給付條件。根據罕見疾病基金會官網,罕藥專款預算近5年從約70億元成長到約108億元。 邱泰源表示,這幾年罕藥預算增加幅度超乎預期,今年已向行政院爭取20億元,這是第1次以公務預算挹注罕病費用。他也強調,這只是第一步,許多罕見疾病仍無藥可醫,從罕病照顧到新藥發展都需要更好的研究,包括次世代基因定序等,同時要提升民眾治療可近性,都必須仰賴科學家研究,盼將治療普及化到所有人身上。

Read More

嬰溢吐奶 肥厚性幽門狹窄惹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剛滿月男嬰因溢吐奶超過1週就醫,經診斷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男嬰反覆溢吐奶導致嚴重電解質不平衡與代謝性鹼血症,引發心肺功能抑制,經北醫附醫團隊緊急手術後脫離險境。 北醫附醫兒科部醫師簡睦旼表示,這名男嬰通常在進食半小時後溢吐奶,每次都吐得很用力,但並未影響口慾,嘔吐後仍想進食,因此懷疑可能是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男嬰胃部幽門肥厚,胃中也有無法順利通過的奶水,確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是影響嬰兒胃部出口(幽門)的疾病,因幽門肌肉異常增厚,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反覆溢吐奶。台灣每千名嬰兒中約0.49名罹病,以112年新生兒13.5萬人推估,患者可能超過60人,男嬰比例高於女嬰。 研究發現,80%嬰兒溢吐奶發生在下食道括約肌自發性放鬆時,當胃部裝滿奶水或食物會誘發自發性放鬆;尖峰期約是4個月大時,41-67%的健康4個月嬰兒,每天至少溢奶1次,6個月大時會明顯減少,12-14個月降至5%以下。 簡睦旼提醒,嬰幼兒溢吐奶雖是常見狀況,但若持續性噴射狀嘔吐、夜間吐奶或膽汁性嘔吐,腹部顯著鼓脹,務必就醫。

Read More

加熱菸捐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於法無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有民團29日以凱道遊行,訴求開放加熱菸可徵收200億元菸捐稅,用於挹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但衛福部國健署指於法無據,台灣戒菸聯盟認為加熱菸會增加106萬年輕人吸菸人口,「健康台灣」理念岌岌可危! 據新版菸害防制法規定,禁止電子煙及加熱菸等新興菸品在台灣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或廣告。截至今年8月12日,仍無加熱菸通過健康評估。有民團及民代聚眾在凱道遊行,訴求開放加熱菸上市,以菸捐稅挹注百億癌藥基金。 對此,台灣拒菸聯盟表示,加熱菸的行銷目標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且8成以上的使用者終淪為雙重尼古丁使用者。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明確警示,菸草公司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讓年輕一代對尼古丁成癮,新興菸品,如電子煙、加熱菸等就是菸草公司的捷徑。 特定團體為干擾衛福部進行的加熱菸上市審查,施壓政府、犧牲年輕人健康,製造出「開放加熱菸年增超過200億菸捐稅」假議題,若此訴求成真,台灣拒菸聯盟推估將新增106萬年輕人吸食加熱菸,賴總統提出的「健康台灣」岌岌可危! 拒菸聯盟強調,依法菸捐稅並非加熱菸審查條件,廠商送審資料也不包括菸捐稅等資料,審查委員根本無法審查,請國健署依法行政,不可利用菸捐稅施壓審查委員。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是新成立的項目,所以需要的是新財源,所謂加熱菸捐支應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缺口,沒有法源依據,即使加熱菸通過上市,徵收的菸捐稅仍然屬於舊財源範疇,不可能成為任何新項目預算來源。

Read More

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 6年投56億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29日通過衛福部所提報的「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在2025至2030年,預定6年投入56億餘元,力拚擴大酒癮治療、精神病去汙名化、發展網路成癮介入方案,以及布建資源降低自殺死亡等,建構更完善且普及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 衛福部提出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總經費56億3千1百萬元,推動期程為2025至2030年,將結合13個部會、提出6大策略,其下有23項子策略,另設13項KPI,包括推展全方位心理健康促進、發展連續性精神照護網絡、提升多元化成癮治療量能、精進家暴及性侵害加害人治療、健全司法精神處遇制度及強化科技與數位心理健康基礎等。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聽取報告後裁示,心理健康是普世人權,也是政府現階段的施政重點,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希望從資源的布建、前端預防、醫療照護、危機處理等面向,建構更完善、普及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 卓榮泰指出,這項計畫不僅契合賴清德總統揭示的健康台灣國政願景,更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健康」策略目標一致,各部會須全力推動,全面提升國人的心理健康。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轉述,卓榮泰院長也請各部會在政策規劃跟推動的過程中,秉持把心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原則,持續強化跨部會合作及各項服務的銜接,並優化向下延伸到小學的相關配套,以擴大對年輕族群的心理支持,也全面的對其他相關必要的各族群全面提升國人心理健康福祉。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鄭淑心表示,未來會在科學實證的基礎之下,將心理健康資源的布建,從醫療端拓展到社區,同時也會均衡資源,結合各部會共同推動各項策略,希望達到強韌體系、普及資源、整合照護跟提升全民心理健康韌性等四大目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