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首位,每年發生人數達8千多例。針對監察院批評行政院長期未能積極管理,漠視檳榔危害,衛福部口腔健康司23日指出,已委託專業團體訂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預計年底提出,目標是在符合民情狀況下,減少檳榔對健康的危害。
監察委員趙永清、范巽綠、蕭自佑23日表示,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自西元2003年早已發布「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警訊,國際間如土耳其甚至將檳榔視為毒品,禁止販售和嚼食,泰國也推動管制措施並禁止進口檳榔。
監委指出,行政院漠視國內口腔癌發生率居世界第一的事實,台灣雖已有檳榔廢園轉作計畫,但檳榔種植面積仍高達4萬公頃,為國內第2大作物,僅次於稻米;衛福部認為檳榔不是食品,農業部則認為檳榔不是農作物,結果無法可管,籲政府應加強檳榔危害的管理措施,並加速提出專法。
對此,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張雍敏表示,檳榔危害是跨部會的議題,涉及衛福部、農業部、勞動部、教育部、經濟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口腔司已委託專業團體制定草案,預計年底完成,目標是減少檳榔對國人健康的危害,立法過程需有社會共識、符合民情。
張雍敏提到,目前口腔癌每年發生人數約8千多例,衛福部持續防治,包括從媒體宣導、提供可近性的篩檢、全人照護品質提升等措施,可以看到2013年到2021年整體嚼檳率下降,國中生從1.18%降0.4%、高中生從2.46%降1.66%,成人則下降四成,從5.8%降至約3.5%。
對於專法方向是否會朝向菸品管理,張雍敏說,包裝上加註警語、圖片等是規劃方向之一,需要有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