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心房顫動即心房出現快速而不規律的電氣活動,導致心臟不規律跳動。醫師指出,有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4至5倍。提醒民眾若有心臟亂跳、心悸、或胸悶等疑似心房顫動的症狀,應及早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郁安表示,心房顫動是成人很常見的心律不整,其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在老年族群,發病率達8%。心房顫動大致可分為陣發性、持續性、長期持續性,以及永久性等4個類型。其中,陣發性心房顫動在7天內能夠自行終止;持續性心房顫動持續時間會超過7天;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持續時間則會超過12個月。
至於永久性心房顫動,是患者和醫師共同接受持續性心房顫動的狀況,並且決定不再嘗試恢復和/或維持竇性心律。
陳郁安說,大多數心房顫動患者無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無力或頭暈等。
高危族群包括老年人、肥胖者、有家族史的人,以及經常攝取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的人。另,高血壓、冠心症、瓣膜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肌炎、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亢進、感染和手術後的患者也易患心房顫動。
她也提到,心房顫動與中風有密切關係,有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4至5倍。在心房顫動的診斷與評估方面,主要依賴靜態心電圖、24小時攜帶式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工具。
治療上,除了心率與心律控制之外,共病症管理、預防血栓栓塞也很重要。
由於心房顫動的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對於預防中風等嚴重併發症至關重大,陳郁安提醒,民眾若有心臟亂跳、心悸、或胸悶等疑似心房顫動的症狀,建議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