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把關食安 新北斥資上億打造國家級實驗室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今年以來安問題連環爆,新北市長侯友宜22日在市政會議指出,為強化檢驗效能用科學把關食安,市府預計斥資上億元將現有衛生局實驗室升級為國家級實驗室,建置包括分子生物、化學、細菌、病毒、放射性核種等測試實驗室,可檢測超過一千項檢驗項目,並運用智能科技提升管理效能,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到位。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廿二日在市政會議中作「新北永續─健康淨零」專案報告指出,市府啟動食安智慧監控中心2.0計畫,除納管全市14家團膳業者及102所學校自設廚房,運用智能溫度計與AI影像辨識,遠端溫度監控擴大延伸至166家大型公立幼兒園,校園食品中毒案通報率降低87.5%;另為強化稽查效能,原有食安稽查人力56人,預計今年再新增7人。 陳潤秋表示,從最近幾次食安事件發現,食物中毒的品項與過去不同,例如寶林茶室案的邦克列酸,目前實驗室受限場地、空間不足,檢驗量能有限;為擴充食安檢驗量能,新北市與中央合作將斥資1億元,把現有衛生局實驗室升級為「國家級」的實驗室。 陳潤秋指出,為配合衛生局搬遷到新北第二行政中心的時程,將運用蘆洲重陽大樓打造約580坪「國家級」高效能的「重陽實驗室」,預計115年完工。 未來重陽實驗室將建置包括分子生物、化學、細菌、病毒、放射性核種等測試,配置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分子生物PCR等高精密儀器,可檢測食品中的微生物、添加物、藥物殘留、放射性核種等項目約1100項,比如食品中有諾羅及A肝病毒、登革熱病毒PCR檢測、食品中毒致病菌等,且檢驗人力也由現行15人增加至20人。

Read More

骨鬆性骨折 後遺症無法補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慢性病之王「三高一低」,其中「低」即是「低骨密」,骨密度過低將造成骨質疏鬆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醒,骨鬆性骨折留下的後遺症無法完全康復補救,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 根據國發會數據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統計調查,65歲以上民眾發生1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女性占19.8%,男性12.5%,更年期婦女骨鬆症盛行率約為30%,足見骨質疏鬆症為台灣全民健康未來高度隱憂。 骨鬆症學會秘書長暨高醫岡山醫院骨科部主任林松彥醫師憂心,大多數患者直到骨折後才發現早已罹患骨鬆。然而,骨鬆性骨折對生活影響非常嚴重,除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無法自理。 林松彥表示,一旦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留下的併發症是完全無法補救的,即便擁有再高深手術技術,面對骨鬆性骨折,也沒辦法達到穩定固定,這些患者無法早期康復、活動,恐有後遺症及併發症。 要想有效治癒,「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林松彥說明,最有效避免骨鬆性骨折及後遺症,即是先行檢測出骨密度異樣,加以預防。

Read More

中藥逐血瘀 婦甲狀腺結節縮小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8歲女性發現甲狀腺結節已3年,並且有輕微甲亢問題,需要手術切除結節,轉至中醫科治療。由於個案有失眠、心悸等問題,中醫使用「血府逐瘀湯」服藥1個月後,失眠及心悸問題逐漸改善;7個月後再次接受西醫檢查時,甲狀腺結節已經小於1公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當結節還小時症狀不明顯,常是由健檢發現;當結節變大後產生壓迫,會造成呼吸不順、吞嚥不適、或是聲音沙啞的症狀。對於良性結節,建議定期追蹤其大小;倘若為惡性或持續增大,則考慮手術治療。 謝旭東指出,甲狀腺結節在中醫歸屬於「癭瘤」或「氣癭」的範疇,形成與飲食、遺傳、情緒壓力有關,當這些原因造成中醫所謂「肝氣鬱結」,氣鬱之後伴隨的瘀血發生於脖子兩側,導致甲狀腺結節。 中醫治療甲狀腺結節主要使用內服中藥,逐步縮小結節。謝旭東說,治療上使用「血府逐瘀湯」針對肝經的氣滯血瘀有療效;若有失眠問題,可加上半夏、茯苓等藥寧心安神;有日久體虛的狀況,可加上地黃、首烏等藥滋補,使人體的陰陽系統達到平衡,結節自然縮小。 在日常調理上,結節3大必按穴位包含內關穴、太衝穴、三陰交穴,每天睡前雙側輪流按摩各5分鐘。內關、三陰交行氣活血,促進結節的消散;太衝穴為肝經的原穴,能夠疏肝理氣,緩解緊張的情緒。 謝旭東建議,發現甲狀腺結節要先檢查發病原因,不再像過去由於飲食缺碘所致,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都有可能引起,甚至也與自體免疫相關,比如橋本氏甲狀腺炎。若甲狀腺結節伴隨有甲亢,多數與肝氣鬱結相關,建議調整生活步調並放慢,飲食上可以多食用青色食物養肝,比如青色的蘋果、葡萄或綠色的蔬菜等。

Read More

全國367例 南市M痘累計15例 今年尚無個案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去年6月起M痘(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疾管署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19日全國累計確診367例;其中,台南市有15例。台南衛生局說,全市今年度尚無新增個案,惟全球M痘疫情仍持續流行,提醒符合疫苗接種條件者,盡速完成2劑接種。 衛生局表示,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等,均符合公費接種M痘疫苗對象者,可至12家合作醫院施打。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約4~8成,施打2劑疫苗(兩劑需間隔4週以上)可達9成保護力,並有效降低併發重症風險。 衛生局長李翠鳳說,民眾前往非洲M痘病毒流行地區要自我保護,如有出現皮膚病灶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及發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等,以利診治。

Read More

櫻桃殘藥超標 美促鬆綁用藥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1日公布本週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3批來自美國的紅櫻桃農藥殘留量不合格。食藥署指出,美國方面已針對櫻桃使用之殺菌劑滅芬座提出鬆綁要求;而我方目前同意「滅芬座」農藥使用於水梨、蘋果,是否開放櫻桃使用?正進行相關行政程序中。 食藥署指出,本週驗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的有自美國進口紅櫻桃3批、自泰國進口調味粉、自印度進口粉狀茶葉、自大陸進口乾蓮子、自緬甸進口紅豆2批、自土耳其進口山艾碎、自泰國進口鮮榴槤。 漂白劑含量不符規定有自印尼進口花生風味調味醬、自美國進口馬鈴薯粉。重金屬含量不符規定的有自大陸進口凍黑皮刀、自大陸進口冷凍蝦蛄。另外,自大陸進口蓮子真菌毒素含量不符規定。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4~8月是美國櫻桃產季,目前邊境管制措施分2部分,一是整體從美國進口櫻桃,從今年4月1日~9月30日期間,採20~50%加強抽批檢查。食藥署統計,去年11月13日~今年5月13日,美國鮮櫻桃總計報驗46批,其中3批不合格、占6.52%。 林金富表示,去年有4家美國櫻桃製造廠因農藥殘留違規情形嚴重,遭暫停輸入:業者若是從這幾家製造廠輸入,將採逐批查驗,直到連續進口5批次、進口合格數量達到原本不合格批次的3倍以上,才會調降該業者之管制強度。 食藥署表示,本次違規的3批美國進口櫻桃,各被檢出農藥滅芬座0.05~0.17ppm,這是今年首次美國進口櫻桃違規。滅芬座是一種殺菌劑,台灣僅准用在水梨、蘋果等,未訂定櫻桃的農藥殘留容許量;美國方面對此已提出要求放寬使用限制之申請,目前正在行相關程序中。

Read More

5月嬰新冠併肺炎 入住加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COVID-19疫情仍具威脅,上週新增238例本土併發症、20例死亡;其中,1例重症為中部5個月大男嬰,併發肺炎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上週新增23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與前1週新增245例相當,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20例死亡,較前1週新增13例上升,累計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疫情仍具傳播風險。 在重症特殊案例部分,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其中年齡最小的是中部5個月大男嬰,本身有先天染色體與心臟疾病史,未達打疫苗年齡,5月中出現發燒、躁動不安、咳嗽有痰、呼吸困難到急診就醫,X光顯示肺炎,新冠PCR陽性,住院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況穩定,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林詠青提醒,因為小於6個月的嬰幼兒還未達打疫苗年齡,建議同住家人要接種XBB疫苗來保護,另年長者、孕婦都應接種XBB疫苗,以提高防護力。

Read More

一床難求!土城醫院急診室60人等嘸病床

本報綜合報導 近日因腸病毒、流感等疫情肆虐,各大醫院人滿為患,新北市議員林金結20日質詢指出,土城醫院、亞東醫院、三峽恩主公醫院都一床難求,昨天土城醫院急診室就有60人在等病床,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由於護理人力缺乏,因護病比有相關規定,有些醫院有床也開不了。 國民黨議員林金結表示最近因感冒常跑醫院,發現土城醫院、亞東醫院、三峽恩主公醫院都是一床難求,他昨天詢問,土城醫院急診室就有60人在等病床,很多人還沒等到病床,就只能先回家,衛生局應協助解決問題。 陳潤秋表示,因疫情影響,許多醫院缺乏護理人員,在白天班、小夜、大夜等,需達不同的護病比才有辦法開病房,因此,即使有空病房,在醫護人力不足下,有床也不能開。 陳潤秋說,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持續爭取提高護理人員的待遇,讓他們願意留任,另藥師、醫檢師、復健師都有人力缺乏問題,中央到地方都持續努力希望讓病房開得出來。 她表示,最近有很多醫院紛紛提出加薪方案,也把徵人的觸角延伸到學校,和還沒有畢業的護理人員簽約,希望畢業後能夠立刻投入職場。 陳潤秋表示,大台北西區病床數確實比較少,因此,板橋醫療園區預計今年底會開始招商,希望設置499床一般急性病床,讓總床數超過800床的區域級醫院能盡速加入服務行列。

Read More

食藥署駐廠永豐 維持輸液出貨 林靜儀:暫無缺貨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20日指出,永豐化學公司生產之輸液因違規遭勒令關廠,藥界擔憂造成開刀及住院之危機,衛福部已協調現有製造廠商增加產量,並專案洽請其他藥廠協助,評估輸液貨源充足,衛福部未來也將改善藥品寡占市場情況,以增加藥品供應之韌性。 衛福部表示,永豐化學供應全台約7成輸液,近期因嚴重違反PIC/S GMP相關規定,遭勒令關廠,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示警,恐釀各大醫院開刀、住院停擺危機。衛福部健保署、食藥署20日與相關藥廠舉行會議,以協調藥廠持續生產。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藥品品質不容退讓,永豐涉及實驗數據造假等63項違規,其中3項是嚴重品質問題,衛福部絕不可能坐視不管,永豐暫停製造期間,預計貨源較吃緊,衛福部已請現有製造廠商增加產量,並專案洽請其他藥廠協助。 林靜儀強調,輸液暫時沒有缺貨問題,永豐內部尚有庫存,食藥署已派員駐廠,將維持合約醫院出貨,均衡貨量且避免囤貨,衛福部未來將業不可缺少藥品,推動藥廠均衡產量措施,以避免單一業者市占率過高,強化藥品供應韌性,同步建立備援系統。 食藥署統計,永豐生產的輸液,其中14項有其他合格藥廠生產,已要求業者增加生產,另外7項有3家業者表達專案進口意願,將從包括日本等地進口;至於4項無其他替代品的藥品,預估至少還有3個月庫存,供應應不是問題。 對於外界指稱台灣輸液價格過低,才造成供不應求的問題,林靜儀表示,民國104年起輸液價格不再調降,甚至把葡萄糖水價格調漲,據調查這次缺貨品也無砍價狀況,且廠商也沒有提出輸液價格上調需求,絕無砍價砍到輸液廠商無法生存狀況,積極兼顧健保與合理藥價。

Read More

剛果M痘Ib病毒株 傳播風險更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剛果出現新的M痘Ib分支病毒株,更具人際傳播風險,疾管署20日提醒民眾,須注意個人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符合疫苗接種條件之民眾,應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疾管署表示,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截至5月19日累計確診367例病例(346例本土及21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新增8例(6例本土及2例境外),於北中南及東部均有本土M痘病例,顯示社區仍有傳播風險。 依WHO及各國監測資料,全球M痘疫情仍持續流行,M痘病毒可分為第1分支(I)病毒和第2分支(II)病毒,其中第2分支(II)病毒包括IIa和IIb兩子分支,原流行於西非,症狀較緩和,後者(IIb)自2022年起為全球疫情主要流行株,亦為國內個案目前檢出病毒株。 第1分支流行於中非,重症率及死亡率較高,剛果為既有疫區,而該國自2023年1月起已通報超過1萬9000名疑似M痘病例,及900多名死亡個案,另依據4月公布之研究資料,剛果約自2023年9月出現新的Ib分支病毒株,人際傳播風險較原剛果地區流行之Ia分支更高,I、II型病毒均已從「動物傳人」發展為「人傳人」。 疾管署呼籲,雖目前國內未檢出M痘第1分支(I)病毒株,惟國際上疫情持續,國際間旅遊頻繁,接種疫苗為預防M痘感染之最有效方式,經統計,「未接種疫苗者」其感染M痘之機率約為「接種1劑疫苗者」的2倍,更是「完整接種2劑疫苗者」的5倍。 因此,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的民眾,應盡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 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Read More

防食物中毒 加熱超過70℃ 儲存低於7℃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自「寶林茶室」爆發食安事件後,陸續發生食物中毒相關新聞事件,引起民眾高度關心,營養師表示,只要了解並掌握「溫度、時間、個人衛生」這3大要素,即可降低食物中毒機率,吃的安心。 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表示,導致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食品本身是否受到汙染、不當的儲存和加工方式,以及環境和人為因素等。一般來說,食物中毒以細菌性最為常見。 對此,魏賓慧提出3大關鍵要素,首先是「溫度」,生食應充分煮熟外,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70℃,才能消滅細菌,所以盡量減少吃生食或是半生不熟食物的機會。 除了高溫殺菌外,低溫儲存則需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魏賓慧指出,冰箱內的空間約7分滿最佳,讓內部的冷空氣有空間來流動維持冷度,一旦空間過滿會影響氣流循環,導致冰箱內的溫度提高,反而縮短食物保鮮期。 此外,擺放食材也有小技巧,應以生食放下層、熟食放上層為準則,以免生食產生的汁液滲出汙染熟食,導致交叉汙染。 再者是「個人衛生習慣」,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存在於人的皮膚、毛髮、鼻腔黏膜等部位,特別是傷口處,魏賓慧表示,若未妥善包紮,可能因烹調者的手汙染食品,且在適當環境下,細菌會快速繁殖,並孳生具有耐熱性又能對抗腸道酵素的腸毒素,即使加熱也難以去除,因此,手部有傷口、化膿、紅疹等情況時,宜妥善包紮,應避免接觸食物。 最後關鍵則是「時間」,一般細菌在溫度介於7℃至60℃時會迅速滋生,建議民眾在享用美食時,應避免菜餚在室溫下久放,盡量在2小時內用餐完畢,若要將餐廳剩菜帶回家,建議回到家後應先將熟食充分加熱,達到消滅細菌後再存放於冰箱中。 食品中毒是可以預防的,魏賓慧提醒,通過正確的食材保存方式、減少食物在危險溫度帶(7℃至60℃)停留時間超過2小時、食物確實充分加熱及維持手部清潔,可以遠離食物中毒的危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