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群山淡景

群山淡景 詩╲靈歌 圖╲黃騰輝 那山壁,層層堆疊 立起大面積的燃燒 秋思是柴火 望鄉是右上空的夕照 被雲直拉而遠眺 橫移而寬廣 像城堡、似宮殿 像被雲肢解而俯視的月 總有沸騰的淚 搓成紅線 垂落暗夜,染成黑焰 沉澱由濃轉淡又積厚的 渴望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藍晶中昇華的純潔靈魂∣∣讀阮囊的詩〈扇面〉

文/向明 圖/盧博瑛 詩意 阮囊是藍星詩社於一九五四年在公論報副刊初創《藍星詩週刊》上即發表作品的一員。他自金門以上尉官階退役後,即回台隱逸於台東,不求聞達於世間,更不浪跡於文壇,連將作品彙整出一本詩集的慾望都迴異於常人,一直始終拒絕。直到他於2018年以九十高齡過世後,始由文訊雜誌社結合我等友人將他藏諸於世的詩作一百四十五首及論述四篇,徵得他獨生女兒阮詠芳女士的首肯為他編輯成《蜉蝣如是說》阮囊詩文集一書問世。我曾以〈哲人的沉潛,詩人的風範〉一文陳述我對這位老友詩人所具的獨特性和精神面。我曾說:我們當年這些半吊子知識青年多半頂多只讀到初中旋即被抗日戰火趕離家鄉流浪在外,每個人都有不是承平時代人所能想像得出的遭遇和言說難盡的痛苦!因之寫出來的作品和表現的言行多半都會不自覺的有當時現代主義後期轉向存在主義的那種在虛無中苟安求存的思維在。讀阮囊這麼多有內涵,且充滿哲思的詩必須先有這種求真知的心裡準備,否則可能只見詩中無盡且多義的意象置換轉折,絕難深入到他心底所欲宣說的鬱結! 最近在翻讀他詩集中的〈扇面〉一詩、總被他詩中實象與抽象思維的交相運用,一直覺得其驅使語言的手法既靈動又深切,必須多加體會始得窺其堂奧,詩如下: 門與窗都轉動著,美麗的半徑們轉動   著 一些象徵的扇面便裝飾了這世界 我們在扇面組合成的圖案上思想 我們在扇面組合成的圖案上散步 每推動一扇窗,便聯想到旭日的光輝每  推動一扇門,便聯想到虹的顯現 便聯想到這兩幅大扇面也裝飾了藍晶晶  的虛無 往往我自我的窗口伸出我的手,探進虛  無的窗口 感覺它的溫暖 往往我自我的門檻伸出我的足,探進虛  無的拱門 感覺它的靜穆 往往我肅立於扇面組合圖案上閉目沉思 讓純靜的靈魂在藍晶晶的虛無中昇華 ——文星雜誌第三卷第三期1959/1 按照這首詩發表的年代(民國48年),台灣尚是從古老的以農立國的時期走入準備從靠香蕉稻米出口外銷到逐漸進入輕工業代工製造的現代社會。民間原本尚是在保守的過著團扇消夏暑,商家仍在過著傍晚上板子關店休息的老習慣,後來慢慢歐風東漸,西方一切現代化的電氣化的產品都隨著經濟復甦的慢慢富有在台灣各大都市和家庭漸次出現。敏感的現代詩人,尤其如阮囊這樣一個在虛無中求生存熬過來的丘八詩人,是不免會抓住這蛻變中的各種從未見過的各種意象,譬如從電動旋轉門想到扇面,從旋轉門的來回轉動,永遠只能限制在一個圓周的半徑內來回,這些門窗的方便變化轉動,也使他豐富了許多對外在的聯想和暇思,而且讓他純淨的靈魂在藍晶晶中得到昇華。 為了對這首意象繁複組合成的詩的深層了解,深知我的觀點不足以透視解釋,乃求知於我的老師覃子豪先生因我知道在他所著《詩創作論》一書中,曾對〈扇面〉一詩有著獨特的短論:他認為有一種詩是以智慧為其構思的動力,是玄想惑於抽象的真誠,突入超絕與抽象的世界之中,提示人生與宇宙的奧秘。阮囊在〈扇面〉一詩中所表現的,便是在抽象超絕的世界中所穫得「直覺的智慧」。他認為這首詩,不是現實世界的反映,而是真實世界的一種昇華,直達於形而上學的理念世界,純粹美的世界,它是精神的組合和心靈的感應,超越了喜怒之上!靜穆得像一片「藍晶晶」的虛無,接近了西洋文學的所謂「純詩」。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紀 電燈球交換所

變 文/林宇軒 圖/蕭明輝  總督府電器作業臺南出張所。者番新設電燈球交換所。置在臺南市府口街南偏。即東市場抹角之南。架設電話百六十二番。自去一月開始。辦理電燈球交換。及其他簡易事件。其辦理區域。即大埔街以北仁厚境街、岳帝廟街、戲檯後街、二老口街等處即東方一帶。餘則由出張所直接辦理云。  ──《台灣日日新報》明治四十五年五月十日 上學期修習了張文薰老師開設的「歷史敘事研究與實踐」課程,每位參與的同學必須參考日治時期的若干文學作品,轉譯出一篇一萬餘字的歷史小說;而相較於熱門的張文環、呂赫若或王詩琅,我選擇了較為冷門、1900年出生於台北的楊華。儘管楊華曾經參與屏東的傳統詩社「礪社」甚至在私塾教書維生,但他最為人所知的成就並不是古典文學而是新詩,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就將楊華稱為「台灣新文學史上最早被肯定的詩人之一」。 從楊華出發,我延伸了短篇小說〈薄命〉主角「愛娥」的故事,並且參考了他其他作品的情節,試圖扭轉「愛娥」在原先故事裡全然被宰制的形象。在另一篇短篇小說〈一個勞慟者的死〉當中,楊華寫道:「室中的一張破桌上點著一個手照,黝黝的火焰時時冒著黑煙,微微的滿光照到施君的可怕的臉上。」讓我好奇的並不是這些情節與敘述,而是用詞的選擇──「手照」是什麼?我首先聯想到的是手電筒。不過,手電筒的台語「手電仔」和日語「懷中電燈」都和「手照」全然無關,更不用說當時的台灣不太可能有手電筒出現。但真的是這樣嗎?在網路發達的年代,我著手檢索許多報刊資料庫,試圖釐清當時台灣燈具普及的情況。 在《台灣日日新報》當中,我找到了一則名為〈新設電燈球交換所〉的短文。舊的問題還未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電燈球」是什麼?是指電燈泡嗎?為什麼需要「交換」?憑藉著「電燈球交換所」這六個字,一幅科幻的圖景就浮現我腦中:在總督府的安排之下,黑夜裡的眾人手捧不同型號的電燈泡,有秩序地在新設的「電燈球交換所」外頭相互交談、點頭置換各自胸懷的電燈泡,然後像星星點燈一樣逐步照亮整個街區。 回到手照,我才頓悟事情根本不用搞得那麼複雜。教育部的「教育百科」就表示「手照」是拿在手裡的燭具或燈盞,在《老殘遊記》和《官場現形記》都使用過這樣的詞彙。那麼,什麼是「電燈球交換所」呢?從一個誤會出發,不合理的科幻想像看來需要更多的考究才能破除。將這些史料的迷霧放在一旁,電腦前的我從這裡開始寫起:   是夜晚,有風從窗框縫隙透了進,  油窗紙在案頭燈的照映之下微微晃 動,提示時間正不停流逝。愛娥低 頭,左手仔細調整衣服的角度,右 手捏緊針線,看準時機來回縫補,  白天因勞動而磨損的衣服就在夜晚 的一針一線中被緩慢修復。她不知 道補好的衣服能否帶來更好的生 活,只知道一定會帶來更多的勞 動。勞動是為了生活,或者生活是  為了勞動?這些奇怪的思緒縈繞在  腦中揮之不去,只看燈芯的火光朝  向自己的臉,聽蟬聲自窗外向房裡  綿延……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學所研究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烏鴉的「wu」

白雲散去 文/吳守鋼 圖/陳之麟 烏鴉的「汙」 有一隻口正渴的鳥,看見路邊的瓶裡有不少水,但是,要喝卻夠不著。思忖了一陣以後,開始往瓶裡叼石頭。水慢慢升上來後喝到水了。 《伊索寓言》裡的古老故事。 啥鳥,居然這麼聰明?鴿子,黃鶯,還是杜鵑,鸚鵡? 都不是,是烏鴉。 喔喲,就是那長得其貌不揚、渾身漆黑,簡直就是不吉利的代名詞。 真是的。化石版的伊索老人為啥不點贊一下會學舌的鸚鵡,不豎大拇指誇誇不會飛卻討人喜愛的企鵝,偏偏於幾千年以前就講了這麼一則故事?是否想警示新鮮賽似朝露的後人們,烏鴉是不可惹的? 的確,讓黑咕隆咚的烏鴉變白,就好像要千里馬在頭上長出角一樣的不可能,但是,可以說,烏鴉是世界上最用腦子的飛禽。從EQ(情緒智力)測定上即可看清,它與人類之間僅隔著海豚和猩猩的距離,卻把小狗、花貓甩出了幾條馬路之外。 不過,伊索老人只交代了烏鴉會用工具,其他還有嗎? 有。會將咬不動的食物放在水裡浸泡一下,等變軟之後,再悠然地帶著紳士風度地食用。能把啄不開的帶殼核桃叼到馬路當中,讓卡車、汽車去碾碎,然後,輕鬆瀟灑地享受。 對恨它的人,例如抓過他的,威嚇過它的,偷偷打過它小報告的,會不屈不撓地記住你五年。 能儲存食物。這不稀奇,不只動物有這習性,連人也樂此不疲,對吧。看看那肥頭大耳的銀行總裁就是答案了。有一天大家都拒絕去銀行存錢了,銀行不就要不倒自閉了嗎? 然而,如此有頭腦的烏鴉卻不討人喜歡。或許就是那黑、那醜的長相闖的禍吧?所以,這裡的常識是,老鼠上街,不敢喊打,而烏鴉在天,個個叫抓。 人有權歧視烏鴉,當然,烏鴉也不是沒權歧視人的。 此話怎能講?那就從島國的倒垃圾一事開講吧。 垃圾不是天天都能拿出來倒的,即使倒也是嚴格分成等級的。說是垃圾,以後還可廢舊回收的瓶子、鐵罐、塑膠之類,一星期回收一次。菜皮、剩飯之類,一星期兩次。 而稀奇總發生在這兩次的當天早上,天還朦朧未亮,就有「嘎——嘎——」不停來叫起床的了。 打開窗戶,只見電線桿上,屋頂上,馬路上,一群群,一組組,一排排,也有不少單幹的個體戶,都在等著家家戶戶出來倒垃圾,開早餐呢。這風景總讓俺聯想起廣東人大清早喝早茶的氛圍,吃著各自的早點,聊著不鹹不淡的閒話,打著四面八方的招呼。此時,烏鴉們也一樣,一個勁地撕開人們丟出來的垃圾袋,那裡的點心豐富得讓過路人羞愧。因為也許都是他(她)們前一天或前兩天餐桌上的東西啊:吃剩的壽司,倒胃的酸菜,雞骨頭,魚塊肉塊不算,還有……不說了,說了再讓大家臉紅一次不好。不挖隱私,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 是的,人與人之間可以有無數裝的手段,但是烏鴉可不管這一套。烏鴉們知道,此時正是這一個星期中僅能讓他們填飽肚子、不受饑不喊餓的幸福日子,怎能拱手讓給垃圾車?烏鴉此時此刻的心理與貪官一樣,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烏鴉們烏合一起,協力把裝在垃圾袋裡的點心展露無遺,然後撒得遍地開花。「滿城盡帶黃金甲」,不,滿地盡成垃圾箱。 烏鴉的「舞」  因為長相,使得人類無視烏鴉的存在。或者換個角度說,因為人類偏重長相,小看烏鴉,此後才讓烏鴉攪得到處垃圾飛舞。於是,左鄰右舍開始反省,想出各種各樣應付烏鴉的對策。 早晨家家搬出垃圾集中在一起後,再用一張很大的網兜把堆積在一起的垃圾遮住、罩住,不讓烏鴉隨意拖拉出來。有個當了十多年的東京都知事,據說居民只記住了他做的兩件正能量的事。其中一件就是用大網兜把垃圾套住。 這對策很有效,但是,效果有時不大。這不能怪烏鴉。很多人僅僅敷衍了事,沒把垃圾遮緊,許多都露出在大網兜外面,正好給烏鴉有機可趁,有食可供。 緊接著,又有更嚴格的措施出籠了。人們把垃圾都關在籠子、箱子裡,還搭上鉤。這方法也不錯。 但是,遠遠地,站在高高的電線桿上監視著的烏鴉早就看在眼裡,並且,毫不費力地就學會了、記住了怎樣解開鉤子的方法。等人一離開,馬上就飛下來了。雖然費點時間,花點力氣,與接下來的美餐比,這點時間和力氣又算啥呢。人類去赴宴不是也穿得花枝招展的嗎。 此後,人們也利用烏鴉怕光的弱點,開發了許多武器。用鏡子照它,加電網電它,還有超聲波,閃光燈,遙控遠距離操作,發聲,發光,發情,不,發情的是貓…… 聽說最近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方法,有人不知從啥地方請來了烏鴉的天敵:老鷹來幫忙。在烏鴉成群的地方,養鷹人把老鷹放飛出去,讓它衝進烏鴉群裡。烏鴉見到突如其來的老鷹,就如孫悟空見到了玉皇大帝那樣,嚇得四處逃竄。隨後,匠人還演戲呢,把之前就準備好的假烏鴉擺放出來,讓其趴在地上作死狀,四周鴉毛一地。 烏鴉真會舉一反三。看著同類的屍體,感受到了人與鷹合作的威力,一時這地區的烏鴉都作鳥獸散了。嘻嘻,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一招,不知能矇騙烏鴉多久? 今天大清早,俺還是在那一聲堅硬的「嘎—」的叫聲中醒來了。 烏鴉的「悟」 就這樣,人與烏鴉鬥,烏鴉與人鬥。奮鬥不盡,其樂無窮,是無止盡、無仁義的戰爭。其實,要說是誰挑起了這場戰爭,俺閉著眼睛也能回答你:人類,是人類的自以為是所致。 先說側論。 烏鴉與鴿子:都是站在同一條地平線上爭搶食物的飛禽,但是,人們卻武斷地稱鴿子為和平鴿,是和平的象徵,和平的使者,桂冠一大堆,烏鴉只能站在一旁受委屈。 熊貓與狗熊、北極熊:雖然都姓熊,而狗熊威武,北極熊威風,但是,遠不如傻乎乎、呆頭呆腦,整天抱著竹枝啃個不休的熊貓有福。竹枝就是它撒嬌的橄欖枝吧。 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狗肉: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都可吃,大口吃。烤羊肉吃,炸牛排吃,啃肯特雞吃都行,一旦走錯席位,去吃狗肉,歐洲兄弟會大喊大叫起來,可憐可憐。 憑臉值說話,與價值無關。明白了吧,自以為是是以臉值來撐腰的。 對待動物如此,史書上這類史實更多,例如呂后與楊貴妃。呂后能幹。 且不說病榻問相之類,當年還幫公公下地種田,助夫君鍘草除根,幹掉了陰謀家韓信……等等,對劉氏漢朝來說,她可說是最大的功臣。但俺堅信,呂后肯定是個貌不美的醜女,最大的理由是,那時劉大哥還未成氣候,僅是地方上的一個小混混罷了,哪有娶美女的資本?唯有當了大大之後,才有本事找了一長串的美女作為補救。 雖這樣,後人卻硬要說呂后的不是,無視她扶持丈夫打天下,坐天下,稱霸天下的功績,無視那半壁江山有她的臭汗在。 所以,站在一旁的司馬遷實在看不過,才在《史記》裡為她添了一筆: 「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農作物穡,衣食滋殖。」 如此一個太平盛世,加上如此一個大善人的世界! 世間卻裝著沒看見。非但不提,還硬給她戴上了史上三大惡女的高帽子。 而楊貴妃呢,正相反,是令無數世代子孫難忘的四大美女之一。美麗得連見多識廣的玄宗都神魂顛倒。當時她還是兒子的媳婦,公公硬要把她弄成後母、國母。自從把楊貴妃弄到手之後,玄宗開始神智不清起來,再也不顧國業家業了。幫著劉邦奪天下的呂后哪有給唐玄宗幫倒忙的楊貴妃有臉值呢。 嗚呼,只看臉值,忽略價值。 在廣東人的茶館裡,常看見喝早茶的人中有拿著鳥籠遛鸚鵡,遛黃鶯,遛什麼的。有朝一日,若看見有遛烏鴉的,請私訊俺,俺一定來買單。切記切記。 海水當然不可鬥量,那麼,烏鴉豈可貌相?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菟絲子謠或一段即興賦格

——題盧丹畫作《菟絲子的永恆綿延》 詩/米家路 圖/盧丹 彷彿間,晃眼瞥見 一張孟加拉斑駁的金黃虎皮 匍匐游弋,隨波蕩漾 碎浪散開,捲起撫媚的身姿 裂隙口溢出迷離的煙霧 五光十色的星雲冉冉升騰   你生於蠻荒之地,無依無靠 無根的宿命催生利器 逾越厄運的悲愴,藤莖 纏繞,蔓延,拋射出 銳利的長舌,戳入 宿主飽滿的血腹 今夜,死亡孵化成奇妙的熏香   我沿無邊而陡峭的疆界 幽靈般遷徙,黯然流浪 舔自己受難的傷口 寄宿他鄉,無根無依,如一條Parasite 潛心操練變通之術,移根發芽,化成 Para-site   替身披著一件迷彩的蠻草風衣 從暗黑的瓦罐里舀出一碗烈酒 致命的幻視如跌入黑洞的怪獸 撲騰,攪亂離散的星雲 風蕭蕭兮,渡口傳來急促的召喚聲 「菟絲子,菟絲子,快裂開 千萬別回頭,千萬別回頭」 否則美杜莎的蛇頭將你吞噬 你將成為幽靈的囚徒,萬劫不返 鄉愁即宿命,宿主遠在天涯   這一片溫柔的纏繞看上起刻骨銘心 藤莖鱗片狀相互鉤聯,環環相扣相生 但濁浪湧起,海妖迷惑的歌喉撕破夜空 你的宿主頃刻斃命,崩潰如游萍 風颯颯兮,奧菲厄斯踏岸而歌 「菟絲子,菟絲子,快上岸 千萬別回頭,千萬別回頭」   她從淵面粼粼波光中升起 閃亮的五指潑灑出彩虹般的幻景 勾繪出混沌裂開而澄明的賦格曲 她瞬間的凝視轉化成一聲天啟的召喚 時間如水的綿延,生命如絲的纏綿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踏莎行/曲折的述說

詩╲攝影 葉莎 往更深處走 就抵達村莊的帽沿 那裡別著一條河 河面的霧氣是一種曲折的述說 它像炊煙又像雪的潰敗 一切冷寂是生命的細節 無法再更深了 我這樣對自己說 那些在河面上出現的容貌光顯 清澈透明而美 無非是一種幻覺 (不要在幻覺中迷失,也不要成為幻覺之幻) 繞過歲弊之葉抵達寒凶之樹 走過雪虐之徑抵達風饕之路 遙望一切坍毀與一切消散 無法再更深了 凌晨三點五十分 一天中最淺的時刻 我醒來,在深雪中醒來 喚回游離的魂魄,緊緊摟住 並說:妳不走失我也絕不走失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尋找推理小說的文學地景(下)

青柳碧人《天空樹下的新娘和新郎》東京晴空塔。 文/攝影 陳銘磻 大谷羊太郎∕神戶異人館戀殺人∕神戶異人館 神戶位於大阪灣北岸,背依六甲山,兵庫縣轄下的海港城市,氛氳生浩氣,颯沓舞回風,繁忙的貿易量維繫經濟命脈,是日本最早對外通商港埠,後來發展為世界商港。 現今的神戶市中央區,曾是生田神社領地,喻稱「神封戶」,簡稱「神戶」。若要走訪作家谷崎潤一郎作品中出現多次的神戶,可先到生田神社走走,再去北野異人館散步,不啻為懷舊行程。 神戶自明治維新開埠,轄境北野保留不少歐式樓房,稱「異人館」,洋溢異國風情。時過境遷,洋風未減,作賦景觀生別趣,旅人以此往訪風見雞館、山手八番館、英國館、法蘭西館、奧地利之家、荷蘭館等沉浸懷古風情。 「異人館」是幕末到明治,外國人的居所;「異人」大都指歐美人士。 史載,從開國到明治,居住日本的外籍人士,原則上僅限外僑,1899年後,政府允許外籍居民混居,並在原外國人居留地以外的山坡建築房舍,屬神戶和長崎的異人館最知名,得見當地的工匠甚早採用西方建築技術。當代活躍在神戶的英國建築師亞歷山大‧納爾遜‧漢塞爾是「異人館風格」中為人周知的外國建築師。相對於橫濱和函館等地,「異人館」一詞並不常用。 神戶北野町山本通,集中大量修建於明治和大正時期的西式建物,過去是外國人居所,當前則成為觀光勝地,1980年被選為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此外,神戶西部的JR鹽谷站的山手地區,被稱作詹姆斯山的50座異人館,保存完好,這是昭和初期英國商人歐內斯特‧威廉‧詹姆斯建造的別墅群。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山本通約有30%異人館被毀,目前僅有40多處保存完好,「異人館通」已成山本通的別稱。 1931年出生東大阪的大谷羊太郎。大學時期即以職業音樂家聞名,1970年以《殺意表演》獲得第16屆江戶川亂步獎,出版120多部推理小說,《神戶異人館戀殺人》為其中著名者。 「是巧合還是陷阱?村岡刑事造訪神戶,所到之處都發生謀殺案。」小說敘述:東京警視廳搜查一課刑事村岡,在一次休假中,拜訪神戶一位老友,同時對於與初戀情人野本由加在神戶重逢懷抱期望,未料,無意中在北野異人館附近目擊一樁兇殺案的嫌疑人;第二天,又目睹老友的情人的兇殺現場。妹妹是發現者,卻遭警方追捕,巧合還是陷阱?為了洗清村岡罪名,八木澤中尉跟隨村岡腳步,前往異人館、三宮、港島,加深對由加的猜疑。 讀者說,這無異是以神戶異人館為背景推理的長編旅情之作。 梓林太郎∕六甲山殺人夜色∕神戶六甲山 行經有馬溫泉的七處溫泉源頭、溫泉寺、鼓瀧公園、有馬稻荷神社、銀湯、作家谷崎潤一郎在有馬溫泉住宿過的花小宿,徒步到有馬纜車站,前行六甲山頂,僅需20分鐘,神戶市街盡收眼底;再從六甲山頂搭車下行抵神戶三宮觀賞為悼念、祈福阪神大地震,自1995年起舉辦,關西的三大燈節:京都「嵐山花燈路」、大阪「光之文藝復興」和神戶「夢燈」,其中的「夢燈」燈廊光雕即在神戶舉行。 旅行不趕路,讓路自己趕!趕路的行旅見不到真切風景,見不著六甲山美景。 六甲山位於兵庫縣神戶市東灘區與北區之間的山脈,海拔931公尺,列入瀨戶內海國立公園範圍,山域屬於神戶市、蘆屋市、西宮市、寶塚市。從「六甲纜車六甲山上」站搭乘巴士,即可前往、六甲山除了著名的夜景,尚有值得造訪的不少景點。六甲音樂盒博物館:在高山欣賞清新迷人的八音盒音色,使人身心舒暢。六甲高山植物園:觀賞1500種來自世界各地高山及寒冷地帶的植物。六甲山滑雪場:日本第一座人造滑雪場,雪道坡度平緩,適合初學者滑行。六甲花園露台:可眺望神戶市景色暨購買六甲山紀念品、伴手禮。 1933年出生長野縣,1980年以小說《九月的山谷》獲得第三屆「小說珠寶」娛樂小說獎的梓林太郎,以六甲山為背景寫作的推理小說《六甲山殺人夜色》,創造了受歡迎的山岳小說系列,並成就為山岳之謎的專家。 《六甲山殺人夜色》敘述,在風景明媚秀麗的長野松本上高地的入口大正池,發現一具被毆打致死的屍體。根據死者身上留下的物件查察,判定身分是在有馬溫泉一家酒店工作的朝川翔吾。然而,調查過程發現死者早在16年前,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第二天,行方不明,不知去向。安曇野警察局的刑事道原傳吉判斷,從長野到六甲山如此遙遠的距離,這一天,地震時的神戶到底發生什麼事?地震後的朝川翔吾,生活是怎麼過的?道原傳吉追查這一名拋棄家人和家鄉的男子,悲傷而隱密的過去。情節就像在看一部兩小時的懸疑劇。上高地的殺人案件,不明就裡,難以理解。只能這樣了,「嗯,我想只有到有馬溫泉查察了。」 道原刑事為了解開阪神淡路大地震受害者之謎,千里迢迢到六甲山麓的有馬溫泉查案,案件的表面看似簡單,卻讓人摸不著前後情節的轉折,其節奏明快的結局,不由讓人關注,受害者一直躲到最後的原因以及各種巧合,到底作者如此安排,要留予讀者怎樣的推理邏輯? 松本清張∕被玷汙的書∕神戶明石海峽 明石海峽位於瀨戶內海的播磨灘,右側為大阪灣。1988年,耗資五千多億,建造一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歷時10年,1998年通車,連接本州和淡路島。 被列為世界跨距最大的懸索大橋,橋墩跨距1991公尺,寬35公尺,兩邊跨距960公尺,橋塔高達298.3公尺,總長3911公尺,是橫越明石海峽的大橋,與貫通岡山和香川的瀨戶大橋、連接廣島和愛媛五個小島的島波海道,並稱日本三大橋。 明石大橋如橫亙海峽的巨龍,屹立在清澈碧波的明石海峽,從舞子、淡路島或垂水方向看,其建築美學、力學,共同締造的大橋,美不勝收,無不令人讚譽,嘆為觀止。 舞子車站天橋欄架旁,可鳥瞰如海上長虹的明石大橋,以及淡路島;眼前明石海峽上方,乳白色長橋在湛藍天空下,呈現浩蕩之氣,彷彿置身幻境;舞子車站前的舞子公園,園區建有一座「移情閣」,這幢原屬華僑實業家吳錦堂擁有的建物,1984年由日本華僑總會捐獻給兵庫縣政府,整建為「孫文紀念館」,館內展示孫文在神戶居住時的用品、「天下為公」石碑;2001年,被指定為國家重點文物。 明石市位於兵庫縣,平安末年屬播磨國,海峽面積寬敞,適合大輪船進出,是平家和宋朝往來貿易的港埠。時當平忠盛身任國守,獲上殿資格,公卿出身的殿上人對武家人進殿咸感不滿,又無可奈何。有一次,平忠盛從任所回京,鳥羽上皇問他:「明石的景色如何?」忠盛作歌答道:「明石海岸邊,年年四季風不停。殘月朦朧夜,海風勁吹勢更猛,風助浪濤勢洶洶。」上皇欣賞這首歌,下令收入《金葉集》。 《平家物語》敘述,平家在「壇浦海戰」遭源氏滅亡,平清盛三位女兒建禮門院、攝政關白藤原基通的夫人、攝政藤原兼雅的夫人等四十三人遭活逮,九郎判官源義經命令被活捉的平家男女送往播磨國的明石浦。女官慨歎:「幾年前路過這裡,哪裡想到今日會落到這步田地。」不禁悲從中來,吟詠了一首詩歌:「流落煙波上,露宿明石浦;借問海上月,伴我可淒苦。」 另外,推理作家松本清張的《被玷汙的書》,也以神戶、舞子、淡路島作為小說舞台,敘述從事出版的紺野美也子,千方百計拉攏名家撰稿,期間出現要紺野陪他旅宿的青沼,目的未達,決心報復。「到了舞子之濱,便看到黑黝黝的淡路島,海峽之間的海水映照夕陽餘暉,給人深沉的感覺,燈標上的燈光不停擺動。」錯綜情節出現在淡路島,最後,青沼的惡行被揭露,終至聲名狼藉。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尋找推理小說的文學地景(上)

大谷羊太郎《神戶異人館戀之殺人》神戶異人館 文/攝影 陳銘磻 日本是集推理小說為大成的國度,不乏「旅情推理」的作品紛紜上市,以《十津川警部》聞名的已故推理作家西村京太郎,其作品承載豐沛、複雜的旅次與地景情愫,讚譽為「旅情推理作家」,這種稱呼係指小說情節發生在旅途或區域地景中。如:松本清張的《零的焦點》以金澤和兼六園為背景,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以淺草隅田川為背景、《浪花少年偵探團》以住吉大社為背景,島田莊司的《羽衣傳說的回憶》以宮津天橋立為背景、《北方夕鶴2∕3殺人》以阿寒湖為背景,西村京太郎的《快車奧只見殺人事件》以會津若松、豬苗代湖為背景、《終點站謀殺案》以青森為背景,橫溝正史的《本陣殺人事件》以倉敷真備町為背景,宮部美幸的《模仿犯》以隅田川畔的大川公園為背景,佐佐木讓的《在廢墟中乞求》以北海道為背景、伊阪幸太郎的《死神的精確度》以仙台為背景……,推理小說與地景連結成文學名景,自是日本推理作家獨創的特色。 青柳碧人∕天空樹下的新娘和新郎∕東京晴空塔 東京晴空塔,有譯稱東京天空樹、新東京鐵塔,是位於東京墨田區的電波塔,由東武鐵道及其子公司東武塔晴空塔共同籌建,2008年動工,2012年完工,同年5月啟用,高634公尺,2011年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第一高塔」,是全世界最高的塔形建築;當前為世界第三高的人工構造物,僅次於哈里發塔及默迪卡118。 晴空塔的建造目的,是為降低東京市中心內高樓林立而造成的電波傳輸障礙;並因應日本的類比電視服務終止後,取代東京鐵塔作為數位無線電視的訊號發射站。 塔的基部為三角形,往上逐漸成圓形,350公尺及450公尺處,各設觀景台,鐵塔本體旁另興建一棟地上31層、地下3層的附屬大樓,名為「東京晴空塔東塔」,由業主東武鐵道委託住商大樓管理代為營運,作為出租商辦使用。晴空塔設有附屬購物中心東京晴空街道,販售迪士尼與各類精緻商品、觀景台、展覽廳、水族館,咖啡廳供應多種甜點飲料,室內電梯隨高度不同,燈光會多樣變化,450樓的天空迴廊可見東京晝夜不同的容顏,可說是近年東京熱門的旅遊地景。 以晴空塔為背景寫作《天空樹下的新娘和新郎》博得不少讀者讚譽,出生千葉縣千葉市的青柳碧人,小說家,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畢業,2009年,以在日本補習班負責學習輔導和教材開發時寫的數學推理小說《濱村渚的計算筆記》獲第3屆講談社誕生小說組冠軍,其細膩的平衡思考贏得讀者青睞的系列濱村渚的計算筆電作品,累計銷售量超過60萬本。其他著作尚包括:《從前,某個地方有一具屍體》。 《天空樹下的新娘和新郎》是一部群劇,有趣的小說,序曲從一位新嫁娘在婚禮場地眺望天空樹的場景開始,描繪多對男女間的各式愛情,小說充滿幽默感,更有一些揪心場景;讓人起疑,一開始的新娘是誰?主角之一池原翔一誤以為他和來宮惠彼此相愛,這是可以理解的,他更想在天空樹下與松下清美完成新戀情,最後所有情況都顛倒了,小說中每個角色的情節平行發展,最終匯聚在一起,而他們產生交集的共同點都在晴空塔。 小說提及:在一座俯瞰天空樹的城市,一對熱戀中的男女來來回回,某人的小惡意行為可能會導致某人的偉大救贖,這不只是「猜兇手」的故事,更是史無前例「猜新郎新娘」的懸疑小說,那麼,到底誰的婚姻才會幸福? 這是日本極少數以晴空塔作為背景的小說,作者以愛情為議題主軸,有趣的傳達晴空塔浪漫而奇幻的撼動力。 松本清張∕天城山奇案∕伊豆天城山 《天城山奇案》是松本清張的著名小說,1959年11月在雜誌揭載。NHK和TBS分別於1978、1998年改編電視劇,1983年由松竹電影拍攝電影。 小說描述住在伊豆下田,出身鐵匠鋪的少年,負氣離家,想徒步攀登天城山,完成心願。途中遇見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讓少年產生奇妙情愫。未料同行女子中途被一名流浪的土木工人搭訕,她要他先行離去,原來兩人意圖交易,潛入天城山一處叢林野地交媾。 少年走出天城隧道,滿心期盼女子追趕過來,事實不然。第二天,少年意興闌珊回到下田,母親見他回家,歡喜啜泣。不久,少年在靜岡經營印刷業,某天,承印了靜岡縣警部的〈刑案搜查參考資料〉,資料記載發生在天城山,一名土木工人遭謀殺的案件,兇手指向一名娼妓,少年的名字連帶出現其中,天城山之旅,怎會演變成一樁妒殺懸案? 天城山位於靜岡縣伊豆半島中心,高1406公尺的萬三郎岳,半島最高山。 原始森林恣意延伸杉木林冷寂的天城山道,被日光渲染成一團灰濛濛,像浮世繪迷離影像,時常,林子傳來陣陣烏啼,與溪水潺潺聲,交會成某種漂泊閒適。 從山頂眺望,可見川端康成《伊豆踊子》和松本清張《天城山奇案》描述的天城砌石隧道。這裡也是滿清愛新覺羅‧慧生與大久保武道殉情的地方。 慧生本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與其日籍妻子嵯峨浩的長女,生於滿洲國新京,後來到日本唸書,幼稚園在學習院就讀,直到進入大學部國文學系。 大學期間,男同學大久保對她傾心愛慕。1957年12月4日,慧生出門後再也沒回家,6天後,被發現與大久保陳屍天城山。慧生頭有彈孔,左手無名指戴有婚戒,頭枕大久保左臂。兩人將剪下的指甲與頭髮包入白紙,埋於附近。警方判定是一起殉情事件。新聞稱這起事件是「在天國結合的戀愛」;就嵯峨家看來,有跡象顯示慧生對大久保的追求感到困擾,認定是他脅迫慧生一起殉死,然,最後仍成一樁懸案。 這一條徒步約五小時的山徑,從水生地下到河津,全程13公里,起點立有川端康成與《伊豆踊子》文學碑,行經天城山隧道、羊腸小徑、海拔1125公尺的八丁池、天城七滝和杉並木道,都是著名地景。 迢遙天城山,走進蓊鬱杉林參天的「宗太郎杉並木道」,幽暗沉靜,幽深邈遠,直挺的杉並木,植於1877年,高大挺拔的樹幹,四、五層樓房高,行走其間,如繪圖氣派的原始況味,竟以神奇姿貌出現眼前,使人心神倏然飛揚,心胸開闊起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禮,是理路更是履踐

台南山區河岸的秋天 文/蕭蕭 圖/江金榮 結構與節奏是生活的美好曲線 時序翻過白露,「露從今夜白」,這個節氣裡接得毫無縫隙的一句詩。沒錯,時序進入九月,我內心就多了一份清涼意,那是繽紛之秋在季節屬性裡的精彩。 就在這秋之中寫了一篇前輩詩人詹冰的詩集導論,詹冰詩以圖象詩名於世,那種繪畫美、建築美所形成的視覺愉悅最是讓人讚嘆。但我總覺得詩的結構之所以美,其實因為她也是詩的另一種節奏,尤其詹冰晚年所寫的許多生活圖繪、親情戲謔、歐洲遊歷的作品,情深千尺,勝過卓蘭、三義、大湖的鯉魚潭潭水,那是一種生活優游的節奏。 以圖象詩躍出於台灣詩壇,詹冰表現的卻是結構與節奏相互助成的客家韌性,那「結構與節奏」因而成為客家生活全面回歸的美好曲線。溫馨而和諧!   六經的關鍵人:孔子 九月,也屬於孔子。我們一直在談的六經,唯一聚焦的對象、環述的中心,就是孔子,有人在十日紀念他,有人在二十八號紀念他的誕辰,但都在九月的涼溫氣候裡,都推崇他德侔天地,道貫古今,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贊周易。 孔子對人因材施教,對經典他也採取不同的態度「刪、訂、作、贊」,對大量的詩文創作,大刀闊斧尋找最恰切的聲音;禮樂儀式,則以合宜為訂定的準則;近當代的歷史,要有自己明確的史識,他也挺身而出;唯獨對周易,他抱持崇敬的態度,讚揚、贊助,讀易讀到「韋編三絕」是信服式的讚揚,為易經做傳寫《十翼》,翼是雙翅,襄助展飛的意念那麼堅定!這就是孔子,「加我數年,卒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 但在平時的日常教育,生活倫理,孔子的態度一向明確,《論語》最後一篇的〈堯曰〉,他說了三句話「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孔子將「知命君子」懸為最高遠的目標,先是有人人要成為君子的想望,而後君子有著最終極的人生使命「知命」,如何才能知命?讀易、解易、將易融入自己的生命內底。其後二句是知禮、知言,「知命」之前所必須經歷的,生活裡的日常,安身立命的根基。 反過來說吧!先讀禮、讀詩,知禮、知言,成功作為一個踏踏實實的「人」,然後才去讀易、知命,追求成為「君子」的高遠目標。 《論語》是孔子教學生活的實錄,我喜歡那種無意間的一舉手一投足,卻又富含生命意義的浮世繪,譬如陳亢問孔鯉的那段私房教學的秘密。 陳亢(字子禽,一字子亢)是孔子晚期的學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沒有列入,但卻配享孔廟東廡的先賢,他是一個好奇的人,卻敢於提出疑惑,他就挑戰性的問過子貢:「仲尼焉學?」子貢答得好,子貢先從「文武之道未墜於地」談起,只是人的見識卻有深淺之別,「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大者小者,其中都有周文王、周武王所存留的道理在。所以孔夫子有什麼不能學的?而且,誰不是他學習的老師? 最初陳亢跟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同時受教在孔子門下,正式或非正式未可驗證,但他私下想著:會不會老師有私房的資材特別教導自己的小孩?會不會為自己的孩子抓重點、寫摘要?所以,忍不住問孔鯉:「從你爸爸那兒,你有聽到特別的見聞嗎?」孔鯉誠懇的說,沒有啊,閒暇的時候,爸爸一個人站在庭院裡,禮貌上我快步走過他身旁,他隨口問「讀詩了嗎?」,我說還沒哩!爸爸說:「不學詩,無以言。」我就趕快到書房讀詩經。後來有一天,爸爸又在庭院悠閒踱著,鯉「趨而過庭」,爸爸這次問的是「讀禮了嗎?」我說還沒哩!爸爸說:「不學禮,無以立。」我就趕忙去讀禮經了!就這兩句話。《論語.季氏》這段記載,孔鯉據實回答,可愛,陳亢勇於提出一般人的見識,也可愛,連孔子的悠閒、清描淡寫的問話都可親,這是父子之間的日常,友朋之間的日常,而「詩禮傳家」的文化內涵卻那樣扎實地深入我們的脈管血液裡,千年百年,代代綿延。 詩、書、禮,孔子所深深重視。「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用最正式的雅言在教學,在辯證的,那就是最日常的詩、書、禮。   六經的關鍵點:禮 隋代王通曾提到《尚書》「帝王之製備,索然而皆獲」,《詩經》「興衰之由顯,究焉而皆得」,《春秋》「邪正之跡明,考焉而皆當」。這三部經典都有「史」的價值與作用。明朝的王世貞更明言「天地間無非史而已。」「六經,史之言理者也。」(《藝苑卮言》),因此推湧出清朝章學誠「六經皆史」的論點,在他的《文史通義》中大事闡發,後代的學者大約也接受這種經典古籍是前人智慧結晶的歷史積澱,「六經皆史」幾乎成了定論。 不過,探究六經之所以成書的本質,我喜歡另一種觀點。 《禮記.經解》說明六經不同的教化成果,會有明顯的區隔,《詩》教:溫柔敦厚,《書》教:疏通知遠,《樂》教:廣博易良,《易》教:絜靜精微,《禮》教:恭儉莊敬,《春秋》教:屬辭比事。孔穎達認為其教雖異,總以「禮」為本。沿用「六經皆史」的話語術,是不是也可以用「六經皆禮」來涵籠這種教化功用。 如果用形象喻詞來說,「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這三個喻詞句式整齊,頗有自我整飭的效果,用以強化君子審禮之不可或缺,更具力量。   禮是可以履踐的理路 劉熙的《釋名》是聲訓的專書,所謂「聲訓」是用同音、雙聲、疊韻或近音來相訓,來解釋字義,來推求字源。記得大學上課時,老師舉的例子就是「禮者理也」,印象深刻到日後對禮的思維從未遠離這個範疇。後來加入音近的「禮者履也」、「禮者體也」,從本質上的條理,加入了行動式的履踐,方法上的體會,豐富了禮的認識。 研究所時,老師開了一門「人理課」,宣稱天有天理,地有地理,物有物理,人,豈可沒有人理?我又盪開這個思緒,肌有肌理,紋有紋理,詩,豈可沒有詩理? 後來自我變化「結構與節奏」的文字遊戲:「結構是凝固著的節奏.結構是視覺的節奏∕節奏是流動著的結構.節奏是聽覺的結構」,有著童戲的愉悅,直到看見余光中為台東寫的二行詩,相「對」的效果一直堆疊上來,任何人都認同的「城比台北是矮一點∕天比台北卻高得多」,一直堆疊到「無論地球怎麼轉∕台東永遠在前面」的無可堆疊!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間奏曲 伊菲歌涅亞書

紅櫻之戀 文/柏森 圖/簡昌達 死亡是浩大的,悲傷倏忽,我看著自己的眼睛,透過鏡子,認識到其他,諸如遺忘或者感受痛苦是和鈍於感受相反的事。竭盡所能。生命消逝,精神會留下。 * 這就是奇怪的夏季迴旋嗎。雖然一直處在亟欲死亡的邊緣,(儘管無法確切明白),雖然我已極度難以和這樣憂鬱共處,並且它日日漸大,和它與我有記憶開始的生命共長,如此深層地,只能使我說出沒事,推擠著零碎的字、句,言不及義。 遠超於這些語彙的深厚情感,欲死的念頭,和每一次活著而感受幸福的瞬間,等重。它應該永遠都不要被指認是個罪。它是活著的另種延伸。 許多時刻時間交匯並相聚於此,許多時刻。 * 從肋骨中,取出 血肉生長著新的意志 他的輪廓像人 他的聲音像風 吹動葉梢,被鳥禽馴養 因而生出翅膀 我看見人,嶄新的 人,尚未理解生命 那純真的模樣 * 每塊石頭都有它的屬靈,街邊那棟房子,石頭與石頭的堆砌。其中有兩扇窗關起,從房子的對面看起來像是一雙眼,折射天空的倒影。悠悠地,雲,然後鳥群,夕陽光線在夏季的,一種因燥熱而疏離的冷淡中,燦爛著。 * 夏天,割取自我的季節。夏季大三角。舐傷者。看到的群星來自過去。 我是宇宙裡的一顆星星,另些人的未來。 * 你不感覺這世界是可愛的,而即便我們有時並不這麼愛它,它也反過來包裹著我們。 我想擁抱,我想知道這些擁抱是否正因我們的意念而相互吸引著。我是你,我是千萬個視線中唯一受到歡迎的使者,在你的眼中,我們沒有理由錯失彼此。 * 哥雅自山屋前來,命黑色晶石透出它本有的核心。它彰顯,並言說:被看見的靈魂重新被發現,天空賦予大地希望,池子裡餵養的魚群聚集在一起,為了他們不清楚的聲音而造字。 哥雅盤坐草地,他一開始作畫,便看見遙遠群山中,一個巨人轉身離去。 * 是我們將我們的生命(包括一切私密性如人格、或一切公眾性如政治),帶往文學,世界的文學,精準地說,是將人對現實的關懷從群體的非面目裡,具體並且從中獨立出來,人是以一個完整的個人在這其中書寫,他關懷現實而以在精神、形上的所有現象,專注地承諾他自身。 如實,同時接受自己就是屬於這世界的一部分,人類的一部分。 世界可愛,因人一往情深。 * 你要知道,無論任何事情發生,幸福會超越悲傷,悲傷是瞬間的,假使什麼都能存在,我也會存在在我所拍下的底片、音樂和我所寫的詩中。 我僅僅相信,人回應和決定,不全然因為期待與自我承諾。有時,人會朝往他認為的更好的方式前去。我很擺盪,我嘗試下定決心,如果苦痛可以昇華(不是消失或寂滅),我們都別往不捨思考。 我熱烈地喜愛那些老照片,我能仔細欣賞著,許多時刻,感覺安心並且提醒自己:我身處他方,這並沒有關係。 * 一九九0年,旅行者一號從外太空拍攝到一張遙遠照片,一道紅色光束間一針亮點,那是地球,遙遠的地球,在我們抬頭時有人正俯視著我們。 移動成為停格。 夜空裡千瘡百孔的其他,星星運行的絕對靜謐,還有什麼是可能抵達?失去方向,漂流,漂流,漂流,無止境── 對視著。 * 我感覺自己疲軟不堪,有的時候,我也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一瞬間是萬物的變化。 當我返回自己,思索何為人類,我想除了自己之外,我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 然而,這並不是讓人失望的道理──因為在無意義之中尋求意義,你只是荒謬的悖論,正因為你是,這荒謬的悖論,一切事物才又開始了他們的生命。 * 傍晚,沒有人在家,沒有開燈,只有夕陽的光,這是夏日令人鼓舞的期待。書本印漬橙色的浮動,波的流淌。 重新學習到的德語句子,試圖哼著它的旋律,未果,因為不是弦樂,我在腦海裡重新它的音調。 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 * 和P散步,討論起聽過最喜歡的是什麼聲音。下降的樂音,裝有消音器的號角聲,車流奔馳。這些事物的共通處是什麼? 我說,半夜滲入涼意時,開窗可以看見遲遲未完成的建築、空洞的鋼筋結構,從那遠遠直視,山和高速公路的景象,那渺小汽車接連而逝。不過專注地聽,耳朵周圍的肌肉細細調整著頻率一樣,氣音間一些流速聲最終抵達。 像風一般。 * 文字帶我們實現真實(ideal),詩人得以隱匿,在每個真實裡,選擇善作為目的,使美就成了它的形式。 修辭背後,那超於詩的事物,那真實之物,作為無法以智識而被理解,因此人們開始言說,以語言作為某種暗示,足夠使接獲之人發覺,傳遞,並居其產生意義。 秘密地交換著,各自秘密,如姿態,如形色。 是我直覺的一種美將顏色都混入眼中。 在所有立意之前,安於接受著自身的無可理解而前去,探尋,在眾多路徑底,詩人所作,是在這現象世界中,試圖指出那些不可命名之物。 * 像風一般。我喃喃自語這是聽覺的「遙望」,不在此刻,不在彼時。神秘地消匿其中。 遺忘之際,世界在我的對面。 * 閉上雙眼,我看見永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