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趙少康:侯友宜永遠是我的老大!

話說當副總統也真可憐,永遠是個無聲的跟班,只有在各種慶典時,才能跟在總統後面露個臉。多數副總統並無大志,他們每天心中最想知道的大事,就是總統是否還健在。我寫這些無聊事,主要在告訴,侯趙配,努力拚選舉吧!閒言閒語何足掛心!(中央社) 作者/王建煊 總統選舉的熱鬧只剩下幾天了,幾家歡笑,幾家淚的場面就將顯現。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是個不錯的政治領導人,勤政愛民。我們基金會在新北市林口成立「鑫淼天使居」,主要在照顧風中殘燭的無子獨居老人;身為市長的侯友宜,十分支持,破土典禮時,他曾率市府主要幕僚參加,為我們留下勤政愛民的深刻印象。 但這次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聲勢一直拉不起來,主要原因不在侯友宜,而是因為國民黨老大了,這八年在野期間幾乎沒有什麼表現,2015年發生的「換柱風波」,為國民黨留下的污點始終陰魂不散;國民黨選總統的信心跌到谷底,一心委曲求全的盼望藍白合,但終不如願,只能硬著頭皮選下去。 及至提名擅長選舉的媒體人趙少康搭檔副手,並操盤選務,侯的氣勢開始拉升,已有可望當選的氣勢。一時之間趙的聲望似已超越老闆侯友宜,功高震主,弄得趙出頭不是,不出頭也不是;趙不得已在12月22日政見發表會上,連喊三次:侯友宜是我的老大,我的老闆,侯友宜是我心目中的掃黑英雄,是我的總統!是最好的新北市長,最好的總統!功高震主的壓力似乎不小。 (國民黨提供) 但是侯友宜也是見過世面及當過副手的人,選舉時,只要有助選票,能夠當選,功高震主的人愈多愈好;侯只要當選總統,功高震主根本就不會存在,到那時,副總統只是個很安靜的跟班。李登輝當選總統時的副總統是李元簇先生,曾任政大校長、教育部長、法務部長、救國團主任,能言善道,常得理不饒人,但是當了副總統後,就鴉雀無聲,怎麼打,一個屁都不會放;此後的副總統,蕭萬長及吳敦義等都是能言善道的人,但當了副總統,就變聲帶萎縮的人。所以在這裡特別告訴侯友宜先生,不要怕趙少康功高震主,他震動的聲音越大,你當選總統的機會愈大,安啦! 話說當副總統也真可憐,永遠是個無聲的跟班,只有在各種慶典時,才能跟在總統後面露個臉。多數副總統並無大志,他們每天心中最想知道的大事,就是總統是否還健在。我寫這些無聊事,主要在告訴,侯趙配,努力拚選舉吧!閒言閒語何足掛心! 這次選舉裡,民眾黨及民進黨似乎沒有這種功高震主的閒言發生,但民眾黨總統選舉操盤的黃珊珊,表現十分強悍,外界也有柯對黃珊珊言聽計從,黃才是選舉老大的傳言。藍白會破局,柯P當選總統機率甚小,黃列不分區第一名,將來民眾黨裡黃可能是主角,但黃也可能只是柯的小跟班。講這些似乎有點在挑撥是非,但是非已在,挑不挑撥,結果都一樣。 此外,這次跌破眼鏡的是,民進黨賴清德居然選了姚立明當競選總部主任委員,操盤民進黨的選舉。姚立明何許人也,姚也是位能言善道,有腦袋,精打細算的好手,賴清德看中他,足見賴不簡單。 姚立明,湖南省長沙人,曾任新黨立法委員,新黨明顯主張兩岸和平統一,三十年如一日。而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也是三十年如一日,這兩個怎麼能合在一起,真是匪夷所思。我查字典,匪夷所思的解釋:非一般人所能想得到的。不錯,這真是非一般人所能想得到的。 這次選舉,表面看是國民黨,民眾黨、民進黨在玩大戲,其實真正在玩的是新黨。趙少康是新黨創黨的立法委員,黃珊珊是新黨的台北市議員,姚立明是新黨的立法委員,三黨大選都操在新黨之手,新黨何其有幸,能享此盛譽!看在我這位85歲的新黨創黨元老眼中,多少也有些欣慰吧!!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社論〉政策荒謬政治介入,高教危機何時休?

三個教育部長接力「拔管」,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竟能說是他核定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真是好個禮義廉恥。(中央社資料照) 教育部日前公布一一二學年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共有十九所低於百分之六十的所謂「淹水線」;另有五十二個碩博士班註冊率掛零,其中包括台清交成政等頂尖大學碩博士班。台灣高等教育從生源到師資、從學術倫理到政治介入,堪稱「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幾乎每年都有新增學校逼近經營困境的消息,甚至估計未來五年至少四十所大專校院面臨退場危機。台灣高教走到這個地步,荒謬的政策絕對難辭其咎。 觀察一一二學年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低於六成的大專校院,除一所公立之外,其他都是私立;這些被水蓋過的私立大專校院地理區位分布大致為:偏鄉多於都市、南部東部多於北部;唯一一所低於「淹水線」的公立大專校院,也是屬於偏鄉的國立台東專科學校。這種地理區位分布,幾乎就是少子化、就業機會的縮影。換言之,少子化、城鄉發展差距已經喊了好多年,但顯然高教政策應對無方,幾乎對這些學校放牛吃草。 尤有甚者,賴清德為競選總統大開補助私校大專生學費支票,蔡政府如應斯響,教育團體卻反而擔心此一政策恐將更加衝擊偏鄉私校。為了選舉,卻以整體高教環境、偏鄉大專校院生存為代價;更何況補助學生學費,對私大收入並無助益,這能稱為負責任的政策嗎? 政府應對無方或放任不理,還造成若干趨向:外國高教向台灣高教搶生源,國立大學向私立大學搶生源,一般大學向科技大學搶生源,都市學校向偏鄉學校搶生源。根據教育部推估,未來幾年大學生源還會年年減少,一一七學年幾乎比一一二學年將近再減三萬人,如果政策還是繼續「無為而治」,屆時不但勢必會有更多的偏鄉私立大專校院被淹水,恐怕都市私立、離島偏鄉公立大專校院也會拉警報。 生源減少已是大專校院心中的痛,大學老師更擔心學生素質也在下降。且不管一0八課綱的禮義廉恥爭議,二0二一年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憂慮一0八課綱「高中的基礎數理教育若學習時數不夠、課程深度不足,必影響紮根,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如今已不幸印驗;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就發現,一0八課綱升上來的大一新生數學及化學程度降低,這是個雙重危機,「後果就是理工醫農四大皆空」。台大已是如此,其他大學老師的感受會更深吧! 就大學經營的整體面觀察,由於大學教師待遇與國外落差大、私大退場教師難以轉進其他大學、五十五歲以上資深教授占比持續攀升、大學學費長期動漲,再加上生源減少、校系萎縮導致大專校院教師人數呈下降走勢,種種因素不但將私大經營推向險境,更讓年輕人攻讀博士意願趨向低落,大學整體經營環境更加扭曲。 相對於政策面猶如坐在大學校園外,近年政治力卻在大學校園內大伸其手。三個教育部長接力「拔管」,當時擔任閣揆的賴清德竟能說是他核定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真是好個禮義廉恥。繼林智堅、鄭文燦等人之後,近日民進黨立委候選人何博文又因論文抄襲被撤銷碩士學位,這些論文抄襲幫簡直是在幫民進黨「作育英才」。甚至,蔡英文論文門,教育部竟能封存三十年。過去的民進黨要求政治力退出校園,可如今呢? 務實面對大學所面對的艱困處境,多一點政策善治,少一點政治介入吧!

Read More

〈社論〉九二共識危險?美國為什麼不反對?

總統蔡英文表示,中華民國憲法不是風險,但與九二共識的連結才是風險;如果真如她所說,為什麼美國不反對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進行溝通、協商?(中央社) 蔡總統在元旦開國紀念日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新年談話,提及自己信守承諾維持現狀,並努力分散風險、布局全球,為台灣留下一個「世界的台灣」;強調現在的台灣,是世界認識的台灣,更是世界認同的台灣。通篇談話文青風依舊,唯過半國人已不再滿意把個人權力看得比國家利益還重的國家領導人。尤其是她回答媒體提問,指出中華民國憲法連結九二共識才是危險;國人不禁要問,如果真如她所說,為什麼美國不反對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進行溝通、協商? 蔡總統條列近八年任內政績,卻不提國人面對的通膨、房價狂漲及低薪等問題。更甚者,她把台灣面臨缺電問題都歸咎於馬英九政府,卻絲毫不反省當年陳水扁政府從未進行重大電廠建設的事實,反將馬政府蓋的電廠當成自己功勞。 這就是民進黨「有功攬身上、有過推前朝」的一貫作風。將國家面臨的危機扭曲成國際社會「接受」台灣的理由,這就是為了政權、不惜賭上人民安全的民進黨真面目!台灣執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及高科技產業技術牛耳,這才是各國關切台海和平穩定及台灣安危的關鍵,而這些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核心的重要產業,都要歸功於蔣經國前總統的高瞻遠矚及當時國民黨官員的奉獻。 蔡總統還接受媒體提問,有意將原本該是單純的元旦談話轉換成輔選場合,所以她把焦點集中在兩岸議題,像是誇大中共介選與抹紅九二共識等,還不忘駁斥習近平提到的「兩岸必然統一」論調。很顯然,她就是欲藉此國家重要紀念日傳遞府院黨總動員的訊息,絲毫不顧場合是否恰當,也凸顯了民進黨黨政不分的惡習,更是對其所謂「維護民主體制」的一大諷刺。 當總統將國防預算視為政績時,國人的真實感受不是安全,而是緊張與徬徨。捍衛國家當然需要強化戰備與自我防衛能力,而強化國軍戰備也需要全民支持。但蔡總統只提備戰、卻做不到避戰,才是國人無法諒解民進黨政府的主因,畢竟兩岸軍力懸殊,唯有設置兩岸關係「護欄」,才能降低彼此敵意、徹底化解台海衝突因子。 國人當然強烈反對中共無所不在的干預壓力,也反對其蠻橫言行。但蔡英文從未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亦是台海陷入當前對峙狀態的原因。反之,以憲法定位之兩岸同屬中華民國為政策基礎,絕非是投降或自我矮化,而是以對等尊嚴原則推進兩岸對話。美國不支持台獨,但不反對台灣與中國大陸以九二共識為兩岸接觸的前提,證明華府從未認為這項默契等於賣台。 三位美國學者葛來儀、白潔曦與柯慶生日前在《外交事務》雜誌的投書,提到「嚇阻與保證」並進,才能有效阻斷中共輕啟戰端的念頭,相當程度代表美國政府的立場。如果美國真信任賴清德,為何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去年必須三度訪台,還公開重申不支持台獨的官方立場?她除了向中共傳達「不獨不武」的訊息,難道不是要提醒賴清德不得逾越美國的紅線? 蔡英文用溫馨筆觸娓娓道來八年政績,試圖複製前兩次的選戰調性;不過這些冰冷數據不但已無法喚醒熱情,反而讓人民意識到:曾幾何時,高喊本土清廉的民進黨已淪落到利用網軍側翼殘害民主。她提到「堅守民主、守護和平」,只剩「民進黨作主」的空口白話,也反襯她最後一次元旦談話只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性格反射。

Read More

〈社論〉總統候選人辯論,賴清德矛盾畢露!

賴清德在電視辯論中脫口而出「中華民國災難說」,即使賴清德澄清是漏說「憲法」兩個字,但他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這也是場「災難」?(中央社) 距離總統大選投票日已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選前唯一一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於上星期六舉行,過程中三位候選人砲火四射,相互詰問中各有得失。不過,或許是背負著執政包袱,以及受到本身台獨意識形態的侷限,賴清德在這場電視辯論中不但出現重大失誤,更暴露出不少矛盾,現任副總統的優勢霎時褪色! 這場電視辯論,主要聚焦在兩岸政策、房地產、高端疫苗、光電黑金、物價等議題,由於民進黨完全執政失政連連,即使賴清德有意扳回一城,但也難逃侯友宜、柯文哲追擊,以致產生若干「受迫性失誤」,甚至是「非受迫性失誤」。 就以三位候選人的房產爭議而言,當此議題與賴皮寮和南鐵東移麻花糾纏時,賴清德雖然自稱沒有炒房,還提出三大居住政策試圖加分,但選民感受更深的是讓年輕族群感到壓力山大的房價問題。畢竟民進黨在蔡英文執政之初早就說要給年輕族群居住正義,但不僅社會住宅政策大跳票,連賴清德擔任過市長的台南市屬於地方權責的已完工進度更是至今掛零;尤其民進黨完全執政七年多以來,根據地產業者估算全台新案房價漲幅高達百分之八十九,曾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都難辭其咎,也讓賴清德的說詞顯得軟弱無力。 其次,在高端疫苗採購合約方面,儘管賴清德強調贊成公開合約,但在選民心中浮現更多問號:賴清德為何不早要求蔡政府公開?賴清德贊不贊成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會議記錄完全公開?賴清德贊不贊成造成新冠疫情破口的「三加十一」會議記錄也要公開?甚至,賴清德贊不贊成蔡英文博士論文也取消封存? 當然,有關於兩岸、外交政策,仍然是辯論中最受關切的議題,賴清德也強調十年前擋下服貿台灣的經濟才有動能。但眾所周知,民進黨反ECFA卻又不願終止ECFA;不但分散大陸市場的新南向政策並未奏效,連影響亞太地區經貿往來至鉅的RCEP、CPTPP,蔡政府也無能帶領台灣進入;甚至,今年台灣GDP年成長率寫下近十四年來新低,通膨更讓台灣人民的實質總薪資倒退嚕,二0一六年之後所得分配差距連年惡化。賴清德固然言詞犀利,但數據卻真實又無情地推翻了賴清德! 賴清德最大的失誤,在於他脫口而出「中華民國災難說」,即使賴清德澄清這是「口誤」將「中華民國憲法」說成「中華民國」,但賴清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這也是場「災難」?他在辯論會後記者會又說,侯、柯都念「國立大學」,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定義這也是「台獨」,莫非賴清德心中還真的沒有中華民國憲法,已被中共政權牽著鼻子走?還是賴清德這個「務實台獨工作者」心心念念的國家是台灣國,而非中華民國,才會將中華民國國立大學想成是「台灣國國立大學」? 賴清德兩岸政策矛盾百出,根本的問題在於他到選舉時才想擁抱中華民國,可是卻又偏偏演不好,還從台獨的角度自說自話。例如,他指稱接受九二共識會讓渡主權,問題是哪個政黨、哪個時候主張過讓渡主權?再者,賴清德是否可說明為何九二共識跟中華民國憲法連結是風險?顯然這些是賴清德、蔡英文自創的莫須有罪名,然後硬要塞給其他政黨吞下去。他又偷換概念把中華民國等同台獨,說到底,他就是想搞台獨吧!

Read More

〈 觀策站 〉「以核減煤」才是台灣能源政策的務實做法

法國總統馬克宏(右二)表示,核電是遏制氣候變遷「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取自Emmanuel Macron X:Twitter) 宋磊 隨著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節能減碳的呼聲越來越高,就實務面而言,減碳已不單是政治口號,也是全球各地的環保人士積極努力的工作,然而在節能減碳的同時,也必須兼顧全球經濟的發展與成長,為此如何達成環保與經濟成長?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根據「二0二三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表示,有超過二十餘國認為必須在二0五0年以前將世界核電產能提高到二0二0年水準的三倍,以協助全球達到「淨零」排放目標;身為美國氣候特使凱瑞於會中表示,若要達成二0五0淨零排放,不得不使用一些核能;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表示未來不會新建未採取減碳對策的燃煤火力發電廠;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核電是遏制氣候變遷「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 從以上的跡象顯示,在高喊節能減碳的同時,各國對於再生能源並非全然放棄,而是在推動能源發展的同時,也一併兼顧到能源與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核能的必要性! 以當前的台灣為例,因執政黨長期堅持廢核政策,並期待透過天然氣、燃煤等方式發電,已讓台灣空氣汙染相當嚴重。對於台灣而言,雖然再生能源並非完全毫無價值與意義,但這並非代表政府能以粗暴的形式全然否決核能發電的重要性,加上台灣的經濟高度仰賴高科技發展,其該產業屬於高耗能、耗水的產業,台灣若沒有穩定且成本相對低廉的發電,我國的高科技產業未來如何更有競爭力? 同理,這幾年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台灣的「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固然以台灣的面積、密集的人口、數量龐大的汽機車確實也是熱島效應的元凶之一,但若非錯誤的能源政策,則台灣的熱島效應將有機會獲得延緩的機會。 以我國的地理型態來說,因屬於「海島型國家」,幾乎所有的能源皆須仰賴進口、海運,倘若當前兩岸情勢緊張,國際能源船隻無法駛向台灣,天然氣、石油的儲量將會在兩週內全數用盡,這對台灣而言已非單純的國安問題。 因此,對於我國而言,在衡量所有發電利弊的同時,核電仍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無奈當前的執政當局輕忽科學事實,也無視國際上的能源變局,執意推動非核家園,這不但會殃及台灣的空氣汙染,長期來說也會傷及整體台灣的經濟發展。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生。本文為觀策站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怎麼好意思蹭蔣經國?

經國先生治國期間反共是政府的基本國策,但他始終是「反共不反中」;反對共產制度,而不是反對中國大陸人民,更不是反對中華文化。(取自馬英九前總統臉書) 距離大選之日只剩十幾天,賴清德日前突然打起「蔣經國牌」,這不僅是他用以攻擊國民黨「親中」的話術,也是他合理化「反中」的藉口;但這種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手法,非但不能打動人心,徒然只增加國人對他的反感。 賴清德日前在電視政見會中聲稱,國民黨死抱「一個中國」的神主牌,造成國家認同分歧,影響國內團結。他點名批判現在以馬英九、趙少康、韓國瑜、朱立倫為首的國民黨領導人,「不思如何落實蔣經國路線,卻反其道而行」,「不但不反共,還親共」,並要全國民眾評評理,「國民黨對得起經國先生嗎?對得起生養它的這塊土地嗎?對得起廣大的台灣人民嗎?」 賴清德的這番言論立即引發外界熱議。長期以來,一直貶抑蔣家父子,詆毀國民黨大陸政策的「務實台獨工作者」,怎麼會突然認同蔣經國?他批評國民黨不走蔣經國路線有沒有道理? 要探究這些問題,當然要先明確蔣經國路線的定義:第一,蔣經國所說的本土化究竟是什麼意思?第二,蔣經國的統獨立場究竟是什麼? 蔣經國從民國六十一年六月接任行政院長,到七十七年過世,實際治國大約十六年。在這段期間,他起用了大批台籍青年菁英,後來很多人就把這種「催台青」作法當成蔣經國「本土化」政策。這當然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不過,按照經國先生本人的說法,「真正的本土化,是要凡百施政和建設的成果,不論硬體軟體,都要落地生根」,而不是一般人「把本土化視為提拔台籍菁英擔任重要職位」那麼狹義。這也就是說,在經國先生的心裡,本土化的真義是所有施政和建設成果,必須落地生根,為全民所共享。 以此標準來看,經國先生在行政院長任內,毅然推動十大建設,以財經改革與基礎建設為主,運用國家整體力量,發揮整合乘數作用,加速促成經濟結構升級,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基礎。 反觀賴清德,同樣擔任行政院長,他推動的勞保改革,改到現在潛藏債務越來越多,高達近十二兆元,二0二七年恐將破產;他標榜的二0二五非核家園目標徹底落空,數位身分證也完全停擺,其他諸多政策不是跳票就是爛尾收場。試問,賴清德「對得起這塊生養他的土地嗎?對得起台灣廣大的人民嗎?」 再者,在經國先生治國期間,反共確實是政府的基本國策,但他始終是「反共不反中」;反對共產制度,而不是反對中國大陸人民,更不是反對中華文化;他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這和民進黨政府拚命想要「去中國化」,把中國人視作寇讎,完全是南轅北轍。 此外,經國先生的「革新保台」和民進黨政府的「抗中保台」也有本質的不同。經國先生是希望藉三民主義在復興基地建設成果,厚植國力,進而促成國家統一,使大陸同胞都可享受安和樂利、自由幸福的生活。他有生之年始終主張統一,也一直強烈反對台獨,這樣的路線從來未曾改變,也無人懷疑。試問,跟這個路線完全背道而馳的賴清德,怎麼有臉來蹭蔣經國? 說穿了,賴清德的「借古諷今」招數,純粹只是選舉伎倆。他想藉此醜化國民黨,卻自曝其短;在一月十三日經國先生逝世紀念日投票的選民,不管藍、綠、白,相信都會清楚賴清德走的路線絕對不是蔣經國路線!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蔡政府外交工作回顧:自我膨脹的成績單

蕭美琴為外交官抱屈,認為在野黨不該藉斷交攻擊政府,但國民黨從未責難外交人員,卻要咎責吳釗燮,此舉絕非政治打擊、而是追究政治責任。(中央社,資料照) 李正修 外交部本月二十二日發布本年度外交工作回顧,總結整體外交工作表現,並以「台灣向國際展現堅韌、自信,廣獲肯定,國際整體挺台力量再創新高」為標題,向國人報告蔡英文政府今年的外交成績單。然而,看似送往迎來的風光,實則暗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大內宣與自吹自擂,也淹沒外交官的辛苦付出。 執政黨及政府部會宣傳政績、為政策辯護是理所當然的民主常態。不過,若政策成效低於國人期待,而主其事者又急於邀功表態,其政策宣傳必然充斥著華麗且浮誇的詞藻,尤以農委會及外交部這些年的作法為甚!事實上,在有識之士眼中,如此自我吹捧的字眼頻繁出現在蔡政府各部會文宣品,所代表的並不是真實成果、而是心虛。 蔡政府的大內宣標準模式就是「報喜不報憂」,並將任何批評都汙衊為配合中共對台認知戰的「幫凶」。年度報告提到:「外交部近年掌握國際情勢發展的契機,成功將台灣推上國際舞台中央,備受國際重視與肯定,台灣已不再是單獨面對來自威權的打壓與挑戰」。究竟是誰給了吳釗燮底氣,竟以如此目中無人的字句,將台灣面臨的戰爭風險扭曲成「備受國際重視與肯定」?如此說法不也自證兩岸瀕臨戰爭衝突邊緣,絕非國民黨恫嚇選民,因為在馬英九時期,國際社會從不需要為此擔憂。 其次,蔡英文信誓旦旦地要帶領台灣走向國際,故推動許多對外政策,像是參與RCEP及CPTPP申請案等,並以新南向政策作為連結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橋樑。然而,她八年任期即將結束,區域經貿整合的進度卻仍掛零,明顯比不上馬政府。現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還表示,將會帶領台灣儘快加入CPTPP,若非心有定見,否則就是空口說白話,毫無國際政治的常識。 相較於南韓已有七成的自貿協議涵蓋率,我國仍在一成上下徘徊,再加上我國競爭對手幾乎都已成為RCEP與CPTPP的會員國,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來說,明顯是個警訊!台灣雖是半導體產業鏈樞紐、亦是高科技業重鎮,但這些產業無法支撐整體經濟成長。倘若政府無法有效化解我國參與經濟整合的問題,恐將面臨邊緣化危機! 最後,外交部報告提到,今年度有許多國家政要訪台,許多國際會議也陸續提到各國無不關切台海和平穩定對全球安全的重要性。確實如此!在見證俄烏戰爭及以哈衝突對全球局勢的衝擊後,國際社會都將目光轉到台海,一方面警告中共不得輕易動武,另一方面也提醒蔡政府不該逾越紅線,就怕擦槍走火釀成無法收拾的後果。 然而,外交部越炒作國際友台論,越讓國人意識到戰爭已非遙不可及,而是真切感受的現實!如果台灣是因為台海衝突風險而成為國際焦點,相信國人寧可不要此等鋒頭。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日前在電視政見會為外交官抱屈,認為在野黨不該藉斷交攻擊政府,「遭遇打壓應共同憤慨才對」。顯然,她完全不懂「民主政治即是責任政治」的真理。國民黨從未責難外交人員,但要咎責吳釗燮,此舉絕非政治打擊、而是追究政治責任。對此,蕭美琴錯了! 外交年度回顧報告通篇都在吹捧政績,卻避談讓蔡英文尷尬的國際參與及自貿協議進展,還將國家安全當成外交政績,更證明蔡政府這八年的外交工作僅剩華而不實的外賓參訪可誇口,才會出現「將台灣推上國際舞台中央」的荒唐用詞,實令國人無言且無奈。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Read More

<開講>2024全球政經契機:台灣面臨下一波3年機會與挑戰

未來無論那一個政黨成為下一任總統,國家的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成為未來帶領國家及人民往前的首要任務。(中央社) 王冠斌 2023年已接近尾聲,而這幾年來,全球經歷2019年自新冠疫情後,以為可以擁有一片新鮮空氣,但沒想到竟迎來2022年烏俄戰爭。但在戰爭未歇至今,2023年又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爭和全球升息及通貨膨漲下,讓未來整個全球經濟景氣更是不確定的窒息。對於未來的全球總體經濟及產業趨勢,充滿了危機,但也更顯露出更多的轉機;只是身處全球更為不確定的未來下,台灣該如何因應,便成為未來可能的3年,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將會是關鍵上的3年。 一、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 全球經濟貿易因各國政治現象,形成各經貿實體的區域經濟,如東協、RCEP、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EPA)、綜合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CECA)、及貿易發展暨合作協定(Trad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TDCA)等等各種經貿協定,而這形成了另一種形式的經濟效率上的困境外,必然也成為另一種貿易上的障礙及不公平的貿易壁壘。 這幾年因為晶片問題,各國給台積電設廠的補助及優惠措施,但因國際情勢及產業趨勢下,張忠謀董事長亦曾表示,貿易關係全球化已死,因為未來的貿易經濟關係,已從全球採購生產下的戰略,轉變為更為緊張的區域供應,為此,成本的增加下,未來能否再以有效率地提供最有效率的成本及產生,看來已成為過去。 二、政經結構與軍備競賽—影響全球經濟分配與發展 這兩年來全球因為戰爭及全球領導人問題,讓全球對於各區域所要面臨的問題,沒有一個有單一問題的解決方式,而是牽動各自國家、區域及文化價值,如近期的以巴戰爭,便是挑起了更多的人道危機。而身處全球關注下的台灣,已非僅有晶片爭奪安全問題,更是未來戰略下的領導問題及政權下的國內壓力與競爭分水嶺。 自烏俄戰爭之後,各國無不提高更多的軍備預算,從各國所占的GDP比例,美國3.2%、中國大陸1.7%、印度2.4%、英國2.1%、俄羅斯3.1%,而台灣2024年國防預算6068億將占2.5%,是否將排擠其它的政府支出,相信都須看未來我國的經濟成長率,是否能支應各項的預算能力。 近期台經院、中研院公布2024年我國的經濟成長率為3.15%、3.02%,然而對於主計總處在看待2023年GDP為1.42%,而2023年為3.35%目標下,能否達成,恐怕仍讓人既期待,又怕外部因素的下,發生了什麼黑天鵝事件,如美國大選、OPEC石油產源、全國升息政策、俄烏戰爭、以巴衝突、中美關係及NATO國家政治氛圍(如左派思想及工會罷工崛起)。 三、疫情改變產業型態及人口結構發展 疫情改變了人類對於生命的態度、工作價值、工作方式及移居方式,當然也帶來新的商機及新的淘汰,只是多數所謂的新商機,並無法去填補這幾年產生的問題,如今年一個黑天鵝WeWork在2023年11月10日宣布破產,並帶來近200億美元的負債,原以為因疫情帶來新的就業模式,但事實上,全球經濟及產業模式,並不如原所趨勢認為,共同辦公及移動辦公,能撐起未來的經濟模式,如同台灣仍有為數不少之辦公大樓,目前仍持續招租中,或許未來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證明,這趨勢的觀察是否正確。 我國近幾年來發布的人口分布,可確定除了邁向老化外,工作人口的移動及產業的缺工,看來短期間是無解,此可從這幾天幾所學校廢校及停招下,可見其問題的嚴重性。就2023年3月教育部公布私校退場條例下,就有18所學校停辦及11間學校要面臨專案輔導,而所公布的40所學校,如無法改善自已問題,也勢必面臨關門的窘境,未來這問題,將衝擊整個教育體系及社會問題,因此,如何在就學及就業之下,發展人力及培養國家總體計畫下的十年大綱及百年大計,有賴2024年新政府上任後,擘畫下一個世代的國家綱領。 四、碳權議題與企業資本永續難題 2023年12月17日,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在杜拜正式落幕,而每次的決議,常讓環保團體及小島國家認為,只是淪為口號,且對於工業排放大國,除了無拘束力外,往往是成為最大的問題原因。這幾年有關於碳權議題,在台灣除了成為國家政策下,也成立了環境部及台灣碳權交易所,並且於2023年12月22日啟動了國際碳權交易,成績算是不錯,首批交易量便有8.8萬噸,總交易金額逾80萬美元。 隨著政府加大碳權議題的強化及訂定短中長期計畫下,並立下於2024年初確立碳費費率及2024年盤查碳排,並2025年依盤查結果開徵碳費,也對於全台500多家年排放2.5萬噸的排放源,將在2025年繳交第一筆碳費,這是否能讓企業得到其競爭上的能力及進入國際市場,仍值得未來持續觀察與期待。 為因應未來瞬時的3年機會及挑戰,我國應著重於以下發展方向 一、政經穩定與貿易夥伴 未來無論那一個政黨成為下一任總統,國家的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便成為未來帶領國家及人民往前的首要任務;另外由於全球貿易短期內,仍屬於區域經濟的框架,地緣政治的經貿活動,能否突破及參與各項貿易協定,便是產業出口的必然要件之一。 二、人才培育與人口政策 我國自教改自今,學用與產業發展,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困境。每次政府用心的人才媒合會,仍無法有效解決人力的磨擦性,實應儘速檢視及修正問題的嚴重性;另外城鄉發展不均及人口分布,各國也存在共同的問題,從以往的青農下鄉,因種種問題,也減損了成效的推行。而近期因老化的長照問題,推行的住宿型機構,能否導引下一波產業及人力的服務,也值得觀察。 三、國家安全與產業永續發展並重 雖說,國家安全意識在近幾年,是全球議題及迫切感,惟就歷史角度,各種問題不一而同,但舉凡如瑞士、奧地利及新加坡等,除了必要的軍事力量外,其產業的核心能力,更是顯著,而非表現在GDP的表面數字,而是在全民的經濟有感,因此,如何讓國內產業提升、經營環境改善及對於政策的穩定,至為重要。另外如何讓全民對於未來的危機感,不至於與統計數字上的平行時空感,更是必須的務實態度。 最後,期待新任政府,於2024年帶給全體國民新氣象及願景,相信是國民全體之福。 (作者為企業資本永續發展研究智庫中心負責人)

Read More

〈社論〉台灣真想從用愛發電變成用肺發電?

環團抗議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位居世界第一。 (資料照) 環境部二十六日公布空氣品質監測統計,PM2.5與臭氧今年較去年小幅升高;單就PM2.5觀察,雲嘉南、中部及高屏空品區時常超標。此一監測結果令人感到意外,卻又不意外;意外的原因在於環境部強調近年國營事業減少排放量達百分之五十二,令人不意外的原因在於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痛批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世界第一是台灣之恥。簡言之,民進黨不切實際的能源政策,已讓台灣從用愛發電走向用肺發電。 有關空汙的警訊,不只空氣品質監測統計,環境部的二0二三年版溫室氣體排放資訊也顯示,二0二一年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二0二0年增加百分之四點二,較二00五年基準年也增加百分之二點二二。由此觀之,蔡英文口中的「淨零轉型」、「留給下一代更好的台灣」,已遭客觀數據證明純屬空話,甚且越來越糟。 若說環境部的警訊還不夠響,十二月初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中,全球氣候行動網絡等獨立機構公布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位居倒數第七的第六十一名,比去年退步四名,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竟在非產油國中倒數第一,人均碳排、二0三0減碳目標、再生能源占比、二0三0再生能源目標都被評為「極差」。民進黨且別說誰在唱衰台灣,畢竟連全球性評比也認證蔡政府讓台灣掉到世界之末! 照說,台灣並非沒有資源改善空品,許多台灣人民也有減碳意識,但何以淪落至此?十二月五日「氣候先鋒者聯盟」在立法院揭露的數據可見出端倪:二0一五年到二0二二年,台灣發電量增加近三百億度,新增發電量中火力發電就占了百分之九十八,今年增加的發電量更超過百分之百是火力發電。原來,蔡政府和民進黨並不會用愛發電,倒是用碳、用天然氣發電卻很在行! 或許有人會說,這兩、三年台灣燃煤發電已從二0一七、一八年的高峰往下降;但必須合併觀察的是,燃氣發電卻幾乎年年攀升;同時,低碳電力方面,二0一六年之後新增的再生能源電力,卻比同期核電減少的發電量多不到二十五億度。中火在澄清盧秀燕的抨擊時,強調較二0一四年減碳六百萬噸;但事實證明,全台灣火電新增發電量卻遠多於綠電新增發電量,即使中火減煤也只是換成其他地方的台灣人民用肺發電。 又或許有人會說,燃煤發電可以用賴清德說的「乾淨的煤」,但學者專家早就證明沒有「乾淨的煤」,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更直言「燃煤就是髒」。又或許有人會說,燃氣發電比較乾淨,蔡總統就曾強調台灣的能源轉型方向之一是「增氣」,但學者專家早就證實天然氣有百分之八十是甲烷,若以二十年評估,甲烷的全球暖化潛勢是二氧化碳的八十倍左右,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早已表明,脫碳的同時要減少甲烷排放。試問,台灣人民會想要這樣的發電嗎? 總統大選戰情方酣,賴清德的能源政策主軸與精神幾乎與蔡政府大同小異,二0二六年燃煤、燃氣發電合計占比將達八成,讓人擔心台灣的空品還會持續惡化。更令人擔心的是,李遠哲曾與蔡總統討論溫室氣體排放議題,蔡英文撂下一句「二0二四年以後不是我的事」。今年十月賴清德談到電力議題,強調他是「競選未來四年的總統,不是未來十年的」;倘若他當選總統,會不會也學蔡英文來上這麼不負責任的一句?

Read More

大義覺迷》2024年1月13日快到了!

如果這次台灣大選,30年來始終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新黨,表現若能令人刮目相看,台灣人民主張和平統一的仍大有人在;全體台灣人民之福和平統一的希望就會大一點,武統機會就會小一點。並且,三大政黨的選舉,都操在新黨人之手,你還能小看新黨嗎?(圖取自新黨FB) 作者/王建煊 明年1月13是台灣大選日,選舉的項目有三:總統副總統、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因此投票日,選民可投三張票。其中不分區立委員選舉,所謂的政黨票很重要,但常不為人關注,可是對我所屬的新黨來說,就無比重要。 不分區立委選舉是對政黨投票,共有34席立委,得票率達5%以上即可獲席次,這次共有16個政黨參與,新黨提名8位。不分區立委提名,排名第一的常是票源、粉絲最多的第一位,可以藉此拉抬整個聲勢。例如,國民黨排名第一的是韓國瑜,曾高票當選過高雄市長,並曾參選過總統,民間聲望甚高,由他領銜參選不分區立委,拉抬整個國民黨的效用極大。民眾黨排名第一的是黃珊珊,民進黨第一名是林月琴,皆非等閒之輩,都有拉抬氣勢的影響力。 新黨要找這樣的人頗不容易,找來找去,又找到王老先生我。我是新黨創黨元老,在新黨處境如此艱難的時候,我能有拒絕的空間嗎?我是一個充滿熱情及公平公義的人,曾寫過一本《公平正義何處尋?》的書,很多粉絲恭維我是公平正義的化身。對新黨我義無反顧,好在我的日子已不多,能為國家、人民及新黨奉獻的機會也不多了!跳下去!拚了吧! 新黨成立於1993年,迄今已有30年歷史,成立之初甚獲台灣人民支持,1995年首次參與立委選舉獲21席,是第三大政黨。現在新黨雖甚沒落,在立法院並無席次,有稱新黨是泡沫政黨,政黨在國會沒有席次而泡沫化,當然是十分難過的事,但是只要發憤圖強,自有予人耳目一新的機會。 (圖取自中選會網站公告) 在我的心目中,新黨能否東山再興,成為第三大黨,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重要之事,但是新黨在這次大選中,在立法院能否獲得一定席次,攸關台灣全體人民的未來。新黨成立30年來,主張兩岸和平統一始終未變,海峽對岸也清楚地瞭解,不像其他的政黨變來變去的欺騙人民,但因手法高明,人民卻毫無感覺,這是十分悲哀的事。 大家要知道,國內外許多專家都估算,2024年是中國大陸武統台灣機會最大的時候。首先,大陸武統台灣的力量早已綽綽有餘,更重要的是2024年初,台灣大選,年末美國總統大選,烏克蘭戰事及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美國陷入泥淖,早已焦頭爛額;加以拜登總統大選的力衰,川普捲土重來,而最近美國眾院又表決通過,對拜登啟動彈劾調查,當然這是大陸武統台灣最好的時機,屆時中華民國不見了,台灣民主共和國只有在夢中相見了。 但是,如果這次台灣大選,30年來始終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新黨,表現若能令人刮目相看,大陸方面即有理相信,台灣人民主張和平統一的仍大有人在,兩岸和平統一並非完全沒有希望,武統機會將大為減少,這將是全體台灣人民之福。 但我要誠實的告訴各位,即使這樣,台灣也未必能逃過武統的災難,但是我們多努力一點,和平統一的希望就會大一點,武統機會就會小一點;所以,為了台灣2,300萬同胞,我們一定要讓新黨這次大選能一新耳目,這是我王老先生願意代表新黨參選不分區立委的重要原因。坦白說,台灣少了一個新黨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少了一個30年如一日主張和平統一的聲音,那就事關重大了! 有人說,新黨不分區立委當選如果多兩席,國民黨就少兩席,席次分散了,其實這沒有甚麼分散不分散,新黨在某些方面,比國民黨還國民黨,在立法院自可有一致行動。此外,為什麼不說新黨多兩席,民眾黨或民進黨就少兩席呢?其實,現在國民黨還是政府遷台時的國民黨嗎?大家心照不宣罷了! 有人說新黨有個三、五席立委也成不了大事,大家要知道,新黨當年成立時,只有五位立委,縱橫立法院,影響各種法案的通過。每年立法院每個會期結束時,會有國會記者民調,評選問政最佳立委,我王老先生是問政第一名立委。大家要想國家好,兩岸和平相處,千萬不要忘記新黨呀! 更有趣的是,現在大選在即,每天媒體都是選舉新聞,熱鬧烘烘,這些選舉看似國民黨、民眾黨及民進黨在選,但是操盤的人都是新黨人。國民黨操盤大將趙少康,是新黨創黨立委;民眾黨操盤人黃珊珊,從前是新黨台北市議員;民進黨操盤大將姚立明原是新黨的立法委員。三大政黨的選舉,都操在新黨人之手,你還能小看新黨嗎?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