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喜歡、欣賞、鑑賞、收藏~古董收藏四部曲

盧陽正 作者介紹:盧陽正(正陽廬主人),曾經是媒體工作者,專職出版社編務,目前擔任台南市文物協會理事。閒時醉情於明清時期銅製文玩珍品,凡三十餘載,收藏宣德爐、佛像與文房雜項等頗具心得。 從臉書好友分享「世界國際藝術平台」傑出青年余景宇的演講,內容講到藝術收藏的進程,應該是「喜歡、欣賞、鑑賞、收藏。」這個觀念值得有興趣古董收藏,甚至是想藉藝術收藏創造更多商業機會的朋友作參考。 當然啦!喜歡與欣賞是一種感覺與初心,要進入收藏之前,則需具備相當的鑑賞能力,才能獲致更多正向的進展。 如何訓練自己從喜歡與欣賞,進入鑑賞與收藏呢?多閲讀相關專業書籍、實際觀摩與比較,培養美感與藝術鑑賞能力,瞭解拍賣市場趨勢,建立藝術收藏的正確觀念與方向,才不會一直在收藏的道路上徘徊不前。 本期分享品項包括茶壺、宣德銅爐、文房雜項等收藏品,希望能讓大家生活更貼近美與藝術,發現自己喜歡與欣賞的東西,逐步走上快樂收藏之路。 紫砂壺的線條之美 喜歡、欣賞、收藏的開始 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紫砂茶壺開始大量流入台灣,掀起庶民泡茶養壺風潮,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擁有幾只自己喜歡的紫砂壺。 紫砂壺 這就是從喜歡而欣賞的開始,漸漸具備鑑賞能力以後,會進而追求收藏名家作品。當時也造就了顧景舟、蔣蓉、陳鳴遠、時大彬等大師級作品水漲船高,相信有不少藏家因此獲得高價報酬。 其實收藏也可以不計報酬,而單純以個人審美觀與喜好去收集。 以圖中這只紫砂壺為例,雖不是名家壺,但作工細緻線條優雅,令人賞心悅目,價錢普普,可以輕鬆入手,也算是「只要我喜歡」的另類收藏吧! 《 天圓地方 》圓形爐祭天,方形爐禮地 古代爐具形制依「天圓地方」之傳統觀念而制,其中又以取「天圓」者為多,取「地方」者少也。 宣德爐中的方形爐包括: 臺几爐、馬槽爐、鼎式爐、四方爐等,以下分享兩款方型爐: 1.獅首龍紋四方爐(無款) 此四方爐四屏浮雕,兩屏以牡丹花襯托獅首耳;兩屏則分飾栩栩如生的龍形紋。整體爐形配上檀木座,予人一種古樸典雅的美感。 獅首龍紋四方爐 2.馬槽爐(松月侶 款) 馬槽炉爐為方正耿直之器,雙戟耳,形似馬槽,爐底四個直角支腳。銅質重沉壓手,篆刻「松月侶」底款遒勁鏗鏘有力。 馬槽爐,篆刻「松月侶」底款。 銅嵌螺鈿雙連筆筒 清代傢具盛行嵌鑲華麗螺鈿,材質以漆器、檀木、黃花梨等為主,為中國傳統古代裝飾工藝。 銅嵌螺鈿雙連筆筒1 這項工藝在唐朝時期傳入日本,至今仍獲得保存。唯銅鑲嵌螺鈿製作不易,坊間甚少出現銅質嵌螺鈿工藝作品。 此件雙連筆筒的螺鈿圖案:一面是兩位仙人松下對奕;一面是仙人端坐與童子汲水。 銅嵌螺鈿雙連筆筒2 此文房具工藝極為細膩,鑲嵌細工密合,螺鈿採色更是搭配的天衣無縫。物件外觀雖流露出濃濃的中國元素,唯從人物衣著髮飾特徵與工藝,也有幾分日本風味,深值關注。 明代 銅螭龍形筆擱 筆擱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筆架,也可說是筆格、筆枕等。古人用毛筆書寫、繪畫,需要構思或暫時停息時,書房案頭均備有置筆擱筆的文房珍玩,避免筆墨沾污書案與紙具,為書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房具。 銅螭龍形筆擱 製作筆擱的素材很多,包括玉、瓷、象牙、水晶、銅、鐡、木等。筆擱的造型更是琳瑯滿目,融入天馬行空的巧思,兼具置筆與文人墨客附庸風雅的審美元素,是文人案頭可遠觀可近玩的珍品。 爐、瓶、盒「焚香三事」 香爐、香盒、小瓶 香爐、香盒、小瓶是古代文房几案上的必備用具。香爐用來焚香;香盒用來盛裝香料;小瓶用來收納置放香箸、香匙或香鏟等。 文人的焚香極盡巧思,其對香事的重視,包括香席的營造;香料的考究;尤其對於爐、瓶、盒香具三事,一點也不馬虎。 香盒 分享一套小巧細緻的爐、瓶、盒,凡造型、工藝、用料、包漿、鎏金等細節都很講究,其中還注入文人喜愛的花鳥題材,對於香事已昇華為雅玩清賞的境界。 獅首鼓墩爐 鼓墩爐顧名思義形若鼓墩,兩側飾獅首,代表威猛從武士之用爐,下承象足或馬蹄足。 兩個鼓墩爐(有、無鼓釘) 1.獅首鼓墩爐「大明宣德年製」底款,造型寛平圓潤,鼓腹上下沿飾小鼓釘,形成環狀天地珠。 獅首鼓墩爐 2.獅首鼓墩爐 帶狀鼓沿上下各一,無鼓釘,「大明宣德年製」款橫於鼓腹上沿,鼓底有龍形印款。 「大明宣德年製」底款,鼓底有龍形印款。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天長了一張火燒雲的臉

■潘玉毅 秋天長了一張火燒雲的臉,從盤在頭頂的晚霞,到唇上胭脂染過的楓葉,從未摘盡的石榴、柿子,到精光錚亮的紅棗耳墜,都是紅彤彤的模樣。這顯是秋天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間或夾雜著一抹類似鎏金的黃,是沉甸甸的稻穗被人誇得低下了頭。 從初秋到深秋,秋意越來越濃,萬物的顏色越來越重。早晚打街上經過,街邊的梧桐樹葉子已經開始飄落了。雖然還沒有完全落下來,風一吹,雨一淋,已有十分寒意。好在秋衣秋褲已經穿起來了,路上的行人只需緊一緊衣裳,也挨得住凍。 依照四時排序,春是釀的,夏是蒸的,秋是燒的,冬是熬的。春日里,百花釀成景,方有那一地春色、一池春水;夏日里,嘉木繁蔭,雷雨前的煩悶和持續不斷的雨水便是這一番蒸煮的結果;冬日里,天冷得熬,那一碗剛剛端上桌的正騰騰地冒著熱氣的羊骨頭粥豈非也是熬出來的——那麼秋天呢?有人說,秋天又不是酒,怎麼可能是燒出來的。 然而,就算其它三個季節的修飾詞或有牽強附會的意思,「燒秋」卻是實至名歸的。 這一點,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或許未能體會,但當你走進農村你就會有所領悟。黃昏時分,在路上行走,在巷子裡穿梭,走到哪兒,你都能聞到一股很明顯的煙熏的味道。在農村里,多有焚燒秸稈的舊俗,燒完將草木灰埋進土裡,便是作物生長最好的肥料。「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這樣的場景,溫庭筠在講述「南山燒畬」的《燒歌》裡也有提到。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但仍有許多人固執地保留著這個陋習,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北風彷彿是點火的信號,催促著他們行動的步伐。 這個時節,農村裡還有很多可以用來燒烤的食物,洋芋,番薯,蘿蔔。燒烤這些東西十分講究火候,如果你想在急切之間用猛火將它們燒熟多半是不可能的,除非架一個鍋。只有等明火熄滅之後,將錫箔紙包好的芋頭、番薯或蘿蔔扔進火星四濺的柴堆裡,過個二三十分鐘,便能開吃了。揭開錫箔紙的剎那,香氣誘人。對於好喝酒的人來說,就著烤好的美味,再來一口新燒的白酒,別提有多愜意了。當然,同樣愜意的還有在學堂裡讀書的孩子們。每年的這個時候,學校一般會組織一次野炊,因為再往後天就太冷了,不適合小孩子出遊。 農村孩子的野炊有別於城裡孩子的秋遊。週末一至,老師將班裡的小伙伴分成幾組,各自背著鍋,拎著鏟,帶著油鹽醬醋米筷碗勺,出發了。通常,我們要尋一處空曠的地方,旁邊還得有條河,方便淘米洗碗。在這之前,我們必須翻過好幾座山頭,常常清晨出發,到目的地已是晌午。搭灶台,拾柴禾,淘米洗菜……我們有許多的活要做。常有不諳於家務的孩子,被煙嗆得眼淚直流,被自己燒焦或燒糊的飯咽得說不出話,但誰也不覺得懊惱。 吃罷午餐,有些人圍在一塊做起了遊戲,有些人削尖了竹子到小河裡叉魚,運氣好時還能捉到幾隻上岸的王八。一團紅雲上來,天空、河流都被燒得變了顏色。樹樹秋聲,山山寒色,沾了童年的味道便再也洗不去了。這樣的記憶,當真是無比的美妙。許多年以後,也是這樣的秋日,未能忘懷的我只能燒點時光慢慢回憶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抄襲者

■簡玲 所有指涉鋪天蓋地,已見端倪。一些文字剽竊文字,故事複述原創,時間依循日夜,至於瘟疫和戰爭,新聞一再抄襲歷史。 因為要成為那樣的人,她放手一搏。 她抄襲一所學校孕育知書達禮,抄襲一座無需丈量卻可以盡情奔跑的草原,抄襲包容的天際以便容納陰晴不定的暴風雨,抄襲一條河流願你順遂揚帆,抄襲迢迢道路讓你勇氣征服。她無所差池地抄襲,符合世人期待的樣子,抄襲虎媽策略,抄襲碎念抄襲憂傷抄襲忐忑與不安。 她知所進退地抄襲一座孤島,深入骨髓的意志毋庸置疑,咬緊舌尖苦澀,困境重重走向那個位置,因此,請不要抹黑她誠實明淨的心胸,說真話的母親,不該被鞭撻。 身為她的後裔,理應喚起沉淪,妳卻不知不覺心生恕宥,戀慕抄襲者,複製她走過的路她犯過的錯,竊取她的天性和定義,終其一生,抄襲著她的抄襲,勇往直前的母者。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科技VS人情

■陳穆儀 我任職的公立醫院一年有二次屆齡退休的日子;這天,幫一位服務46年的大姐舉辦歡送餐會。 最佳女主角發表感言說:自高中畢業來院就職,從小姐做到阿嬤,這是此生唯一的工作、有始有終,所以對醫院感情很深。但也非常感慨,我們這管理近500萬號病歷的單位,從早期365天24小時全年無休(白天檔小姐、晚上檔先生),隨著時代的進步變成夕陽作業,漸漸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 回想起那些大家一起揮汗工作、閒聊八卦,互相關心生活起居、分享家庭日常或子女教養……議題,甚而互通有無哪裡購物划算、成為彼此媒人(還製造出幾對夫妻檔)的青春歲月,數十年的光陰忽悠而過。如今,醫院發展的趨勢是電子病歷、智慧醫療,還有與時俱進的人工智慧、資訊上雲……,人們與世界的距離近了,但對身邊人的關懷與情感卻隨之淡薄。 冰冷的科技與溫暖的人情,孰輕孰重?本來就是難解的習題。但期許你我都能「不役於物」,在善(運)用科技之餘,也別忘了回歸現實世界、用心觀照自己身邊的人事物,才能真的不虛此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搭便車驚魂記

文/黃絹 插圖/國泰  在洛杉磯上成人學校時,某日下課後我跑到市中心逛,逛到了該回家時,已是太陽西沈的傍晚時分了,沒有直達公車,我必須轉三班公車才能回得了家,搭上第二班轉乘的公車,正在慶幸這班公車不像以往等得地老天荒才姍姍來遲時,司機竟然在我坐定後不久,宣佈他將下班了。 跟台灣的公車不同,美國的公車司機不須將車開到終點站,只須在他將下班時,在某一站聯絡同事前來交接就可下班了。不幸的是,我坐上的是末班車,不會有交接的司機,而且車上就只有我和另一個來自韓國的乘客,那位韓國人一聽很認命,沒有異議就下了車,只有我不甘心,巴著司機,硬是向他拗到一張轉車券。 下了公車,路上黑漆漆的,不知道是在哪條路上。我向路過的一對墨西哥夫妻詢問,他們熱心的告訴我要走到哪條街;搭哪一號公車。 找到了他們所說的公車站牌,以防萬一,我特地向一位站在集合住宅前抽煙,看來頗為正派的墨西哥男子確認。 墨西哥男子告訴我,那班車的確可到我住的的公寓,但時間太晚了,已經沒有公車。 我怔愣了一下,正想著該怎麼辦時,他做了個開車的手勢,表示說他可以送我回去。 我遲疑著。 雖然來到美國後,時時感受到美國人的善意;當我問路時,得到的總是熱心的指引,在我來不及趕上公車的時刻,會有人幫我攔車。或是走在路上,總會聽到一聲聲道早安和說哈囉的招呼聲,這令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我倍感新鮮有趣,但新鮮歸新鮮,秉持著安全為上的原則,我仍然不敢隨便搭陌生人的便車。 但最後我為什麼會點頭同意讓他送我呢?也許是看他一副誠懇,不像壞人的樣子,也或許是時間已晚,而我疲累已極,恨不得及早點回去公寓休息,我順著他指的不遠處停放的車子看去,那輛車窗有點像小貨車,從半啟的車窗可以看見裏頭有一瓶像似穩潔的清潔劑,我心想,它看來似乎沒有什麼危險性。 坐進車裏,我把背包攬在胸前,基於感謝和禮貌,我問他的名字;他說他叫Carol。 Carol問我住址,我翻出皮夾,把一張寫在紙上的住址交給他。 他看了一下,問我,結婚了沒? 還沒。我回他。告訴他我現在在成人學校學英文。 他點點頭,穩穩地開著車子,沒說什麼,我也保持著沈默。 開了一段路,我轉頭看著車外,看到了眼熟的街景,知道他走的確實是我回家的路,我寬心了不少。 忽然間他看著我,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一隻手指指著嘴唇,說了一句我沒聽懂的西班牙話。 我納悶地看著他,不解其意。   他聽我問,用英文說了句KISS。 原來,他是在說親吻的什麼…理解了他的意思和企圖後,登時我挺直了背脊,對他那詭異的微笑提高了警覺。 我僵著臉回他:「NO!」 忽然一手開車的他,沒有預警地伸手捉住了我的左手。 我被這突來的舉動嚇了一跳,腦子還算靈光的我,試圖不讓場面難看,扭著身子轉動手肘,那樣子看來好似變成了他捉著我的手想看我手錶時間的樣子,我也刻意看了一下錶,但看的當然不是時間。 我不落痕跡地抽回了手;他繼續開車,但車內的空氣僵持緊蹦,彷彿只要有個小小的動作,就足以戳破這看似平和但張力十足的氣氛。 為了怕他下一步舉動令我來不及防備,也為了讓他放鬆戒備,我靈機一動,舉起兩手,虛與委蛇地跟他說:「WAIT,WAIT。」 他看看我幾秒,緩緩地點了點頭說:「O‧K」。 緊繃的氣氛稍微紓緩了些,車子駛上了一條大道,路上車輛不少,要對窗外喊救命嗎?我望著車外想,但我實在喊不出HELP這個英文字眼來,車子再過去將是一片樹林,接著是棒球場,之前的公車這樣走過,我心中猜想著他是否會在那裏有所行動。 坐在車裡,問我當時害怕嗎?倒也還好,因為我看到了我熟悉的道路,也看到路旁的公車站牌,而且我注意到這輛車子車窗並未緊閉,這讓我的心情安定了一半,紅燈亮了,車子停了下來,我轉頭望著站牌想,還要玩下去嗎?那麼到時候恐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想到我再待下去可能會發生的悲慘的情況,讓我不能不立刻採取行動,於是,我拉著車門把手,脫口對他拋下一句:「我要走了。」 他愣了一下,趁他還未反應過來的空檔,我打開車門跳出車外,沒想到車斗過高,讓我跌坐在馬路上,雖然腿軟得站不起來,但隨後的一秒,我虛脫的意識到,我終於安全脫險了。   人在外地旅行,總有許多風險,對於陌生人,縱使善良的不少,但也有可能遇到懷有惡意的,不能不提高警覺,不論是為了省錢或是為了方便才搭便車,安全絕對才是最重要的,經歷過那次搭便車驚魂,有很多年,我都不敢再隨便搭上陌生人的車。

Read More

馬國女大生被殺 :台政府還公道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籍男子陳柏彥涉嫌殺害馬來西亞來台就讀蔡姓女大生後,吞藥輕生,經送醫救治,目前雖已初步清醒,但因其身體狀況仍不穩定,檢警仍待其完全恢復才能進一步查證行凶動機,而被害人家屬也已在十四日晚間抵台,女大生父親受訪則是悲慟說「殺人就是錯,請台灣政府還我們一個公道」。 被害蔡姓女大生是從馬來西亞交換來台就讀,因仍有二門學科未修完學分現延畢,曾擔任模特兒及從事網路直播主工作,十三日被警方發現陳屍在台北市士林大東路租屋處,涉嫌殺害蔡女的凶手陳柏彥則是在犯案後,返回新北市鶯歌租屋處服藥輕生,但在事前陳嫌曾打電話告訴父母輕生念頭而獲救,並在救護車上說出在大東路殺一名女性,全案才曝光。 陳嫌送醫後,案發地轄區士林分局即派員進行戒護,經過一天的救治,陳嫌目前已初步清醒,由於,其身體狀況仍不穩定,檢警只能等陳嫌恢復才能做進一步偵訊。 被害人的父母、弟弟及阿姨一行人,則是在十四日晚間搭機抵台,死者父親在面對媒體時則悲慟的說「我們辛辛苦苦把女兒養這麼大,到這裡給人家被殺,殺人就是是錯,請台灣政府還我們一個公道」。 檢警在案後,曾在陳嫌家中搜扣到的手機、平板,另也在蔡女租屋處尋獲蔡女手機,現已進行解碼判讀,以了解兩人的確切關係。而原訂十八日進行解剖,但考量家屬已趕抵台灣,決定提前今天進行解剖,以釐清死因。

Read More

去年被打傷 直播主昨陳屍海邊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擔任網路直播主的黃女昨天上午被人發現陳屍在彰化芳苑鄉潮間帶,警方指出,黃女頸部發現勒痕,旁邊還留有一條童軍繩,至於死因仍待檢方會同法醫相驗釐清,不排除有他殺之嫌。據了解,去年七月二十一日黃女曾網路直播被打傷,揚言控告施暴者。 彰化縣警察局芳苑分局員警指出,有漁民上午前往採蚵時,發現有人趴臥在潮間帶一動也不動,一度以為是浮屍,趕緊通報海巡單位以及芳苑分局等單位,員警等人到場後發現女子已無氣息,警方在她頸部看見勒痕,旁邊還有一條童軍繩,認為死因不單純。 警方指出,循線查出死者是擔任直播主的黃女,而黃女去年曾在網路公開自己被打傷的影片,標題是「再次遭打傷 因欠錢對方半夜堵門叫囂?證據都有了 一定會提告到底」,黃女死因需法醫相驗確認。   (珍惜生命,請打一九九五)

Read More

新變種!BQ.1、BQ.1.1占美感染率逾10%

佛奇憂恐傳播倍增 新型變異株在歐洲也掀新一波疫情 中央社∕亞特蘭大14日綜合外電報導 秋冬COVID-19疫情恐再起,美國CDC今天發布最新預估,1個月前剛命名的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Q.1及其亞系BQ.1.1,已占新確診病例的10%以上。 美國哥倫比亞新聞網報導,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接受訪問時表示:「一旦出現這樣的變異株,你要觀察它在變異株中的相對增長占比有多少,看來這次新變異株的傳播倍增速度相當棘手。」 美國CDC表示,目前估計BQ.1和BQ.1.1各占全國確診病例約5.7%,合計為11.4%。先前在夏季流行疫情中位居主導地位的BA.5,在流傳中變異株的感染率已降至67.9%。 美國CDC發言人諾德隆在一份聲明中表示:「BQ.1和BQ.1.1雖只代表Omicron變種病毒中快速增長分支中的一小部分,但目前BA.5在美國仍是主流病毒株。」 而BQ.1和BQ.1.1似乎有望超越目前感染率約12.2%的BA.4.6。 與此同時,美國衛生當局一直在為今年秋冬預計將再掀流行的COVID-19疫情預做準備。BQ.1變異株在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已超越許多變異株,並已開始造成新一波疫情。 CBS News報導指出,BQ.1、BQ.1.1及BF.7都是從BA.5發展出來的分支。 英國衛生安全局10月稍早的一份報告指出,BA.5是迄今最具傳染力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衍生出的3種亞系都展現出超越BA.5本身的成長優勢。

Read More

中研院醫療史研討 中醫團體首次合辦

中研院與中醫團體共同以「世變中的醫療史與疾病史」為主軸舉辦國際研討會,14、15日在台北舉行。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研院與中醫團體以「世變中的醫療史與疾病史」為主軸,共同舉辦研討會。這也是中醫團體首次進入中研院殿堂,合辦醫療史的會議。 中研院及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等單位於14日到15日舉辦「世變中的醫療史與疾病史:近世傳統醫藥的知識、文獻與制度暨台灣中醫藥通史編纂」2022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表示,這2天會議包括有台灣、日本、美國、韓國等地的專家學者發表4場專題演講,並有5大發表主題,範圍涵蓋:近代的食物與藥物,中西醫教會視野下的疾病史,醫療史的跨領域書寫,傳播、報刊與醫藥知識,醫學典籍與知識流動。此次學術研討會是台灣中醫團體首次進入中研院,一起合辦醫療史的會議,可謂意義重大。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表示,這次會議的主辦方「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現任董事長林昭庚是今年度的新科中研院院士,也是台灣中醫界首名院士,也是國內少數學、碩、博皆在台灣本土完成訓練的醫師院士,由為大會主題演講、並全力贊助這場會議,更顯得這場會議的重要性與獨特性。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指出,中醫是醫師法認可的專業人員,但過去一直未被政府重視,在這次疫情期間,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讓國人注意到中醫藥的價值,未來這些都是台灣醫療史上重要的紀錄。

Read More

亂棍打死同事 嫌悠哉看下棋被捕

中央社∕台東縣十五日電 台東知本地區某工廠宿舍發生凶殺案,四十歲卓姓新進員工頭部遭重創倒臥血泊死亡;警方根據監視器畫面逮捕涉案的林姓被開除同事,經初步偵訊坦承因嫌隙行凶。 位於知本地區的一家工廠,員工今天上午上班時,發現四十歲卓姓同事倒臥宿舍內,房間內有打鬥痕跡,立即報案處理。 監視器畫面拍到,一名男子以頭巾遮臉進入宿舍,不久離開後同樣以毛巾遮臉。看到監視器畫面的員工指認,身形和特徵是被開除的五十二歲林姓前同事。 警方立即展開緝捕,今天上午在台東市鯉魚山發現林嫌在看老人家下棋,當場逮捕。偵辦員警表示,林嫌初步坦承,因和死者有嫌隙,持木棍要教訓死者,未料失手打死人,真正原因還要進一步調查。 其他同事表示,卓姓死者是公司新來的司機,林嫌曾偷竊死者財物被移送法辦,林嫌也因此遭公司開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