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生美術比賽 印證藝術根苗韌性

「美感開箱」啟動儀式,右起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長李泊言、評審代表羅振賢委員、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次長、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副司長王淑娟。(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一一一學年度全國學生美術比賽頒獎典禮七日在台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舉行,同時於南海書院第一、二展覽廳舉辦特優作品展。包含繪畫、西畫、平面設計、水墨畫、書法、版畫及漫畫等七大類,印證藝術根苗的韌性與生命力。 繪畫類國小中年級美術班組,台南市永康國小王歆茗同學的「奇幻遊樂園」,作品人物描繪動感,色彩多元豐富,讓人充滿幻想與期待;新竹市建華國中陳宥蓁同學,以獨特的構圖場景,企鵝佇立岸上,海底世界生動豐富,隱喻表現其主題「世界一隅」,榮獲西畫類國中美術班組特優。 平面設計類國小中年級組新北市金山國小陳楷叡同學的「遺失的美好,即將消失的蹦火仔」,技法細緻,滿滿的漁穫如同磺火一般,彷彿將漁夫的表情都給照亮,觀察在地文化相當細微。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林芷彤同學,以純熟精煉、層次分明的空間效果描繪,於水墨類高中(職)普通科組獲得特優;書法類台北市立明倫高中呂淇安及版畫類屏東高中洪峻偉兩位高中職美術班組同學,去年度均獲該類組優等,今年更進一步獲得特優的肯定。 版畫類國小中年級組嘉義市大同國小溫柏銓同學,以版印併用裱紙技法營造多層次畫面空間,自由而生動的塗鴉畫風,傳達風趣自在的「籃球明星」;輔仁大學張育維同學的作品,以諷刺誇張的手法闡述現代人缺乏公德心,連續兩年獲得特優。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用文字溫暖讀者

■以薰 「讀者的鼓勵跟肯定,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啊!」某位投稿者分享她發現有粉絲的奇妙感覺,而這份驚喜更是促使她寫作不輟的動力。這段經驗分享,讓我想起自己也曾有過與讀者互動的經驗。 那年父親大人腎結石開刀,在社區教學醫院手術。醫生信誓旦旦,表示這是小手術只要兩天就能出院。完備入院手續,父親進了手術室,未久即回到病房。 麻藥未退前,父親沒什麼感覺,豈知不到幾個小時,父親感到排尿仍不順,且流出的液體都是紅色,我們招喚護士協助,但來回幾次仍不見父親減輕疼痛。到了晚上終於忍不住請醫生再回院,確認需再進手術室。又折騰了數日,父親想出院,於是我們讓他掛著尿袋回家。 以為過兩天就恢復正常,巨料父親又赴院掛了兩次急診,著實困擾。後來因緣際會,擔任照服員的友人推薦我們某院名醫,抱著姑且一試,再進行一次手術,終於康復。 號稱小手術卻把一家人搞得雞飛狗跳,我感慨良多,把這個就醫經驗寫作分享。刊出後數日,報社與我聯繫,說有一位花蓮讀者想知道我父親大人最後在哪裡手術,他們正遇到相同的醫療困擾。透過報社編輯轉告,希望能幫到這位讀者解決棘手的問題。 我從沒想過自己的文章能有助人的功能,這是一次很殊勝的經驗,鼓勵我繼續寫作,分享生命經驗,用文字給人溫暖。期待能有更多與讀者的互動,讓自己的文章發揮照亮他人的價值。

Read More

〈中華副刊〉鸚鵡樹

■紀小樣 鸚鵡──放棄了南美與藍天、放棄了鄉音,堅持保留鮮豔的翅膀。 鸚鵡──從亞馬遜河到福爾摩沙──飛了一萬八千五百公里。牠木愣地沒有加入討價還價的行列──爺爺跟鳥店老闆說一公里折合新台幣一塊錢──成交。 鸚鵡──我的第一隻寵物,我用小學生的黃帽子當牠的巢,我清除牠的穢棄物;我幫牠洗澡、用吹風機吹乾,牠等我下課跟牠玩。 鸚鵡──吃爺爺幫我們買的核果與水蜜桃、西瓜、芒果、芭樂與香蕉……牠陪我們飛得比旭日與夕陽還高──斜射的陽光掃掉我們的憂傷。 鸚鵡──不是貓學貓鳴、不是米克斯犬學狗叫、學夏天的蟬、夜晚的蛙……聽得懂人話──也學鄰人罵我雜種──不怕成為鸚鵡湯。 鸚鵡──跟我爸爸、媽媽一樣飛走了;我不心存希望時,牠卻又飛回來──比父親、母親更不會迷路。 鸚鵡、鸚鵡,我哭了;鸚鵡、鸚鵡,學我的哭聲──那麼黯沉、抽搐又不敢宏亮;這樣才不會打擾119與警察。 鸚鵡──有一天跟爺爺一樣僵化了,我用湯匙挖洞,把死──以及很多的快樂……埋在樹下。但我還是經常去樹下跟牠說話;像以前我跟爺爺說的一樣多……。只是爺爺重聽、耳囊臭掉了,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但是他會跟我點頭,像鸚鵡一樣。 那年春天,樹跟我說話了──是鸚鵡的聲音、熟悉的爺爺的聲音。我抬頭看到那棵樹──哇!開滿了鸚鵡的翅膀。

Read More

〈中華副刊〉〈咖啡‧色‧物語〉花神和黃姑娘

 文/離畢華 圖/盧兆琦 對南人而言,十幾度的氣溫是冷的,何況,這幾天氣溫一直下滑,就想起即使是冬季也陽光明媚只有少少幾天陰霾的南部。 花神喜歡停留在溫暖的地方,才好為鮮花孕育各種顏色。找到適當的瓶子時,咖啡機旁已隱然聞到掌管La Flor del Cafe的女神曼妙體態散發的氣息:在花香裡層埋了橘花的香氣,這是多麼令人迷惑的事。在將菊花插入瓶中時,發現「三」這個數量實在很奇妙也很難保持平衡,兩朵插在一起剩下的一朵立顯孤單,無法達到和諧的美感。三朵並排則顯得厚重,像強烈的慾望、像三美神。相較之下,學名稱為苦蘵俗稱燈籠草的就親暱許多,之所以形容為親暱是因她夏天得見秋天也得見,不必在大園御苑,凡常路邊即可見得,當她結出一個個小巧的綠燈龍時,因顏色和藤葉相近,有時不容易看到,秋天的結果則帶著一抹酡紅,像小姑娘脂玉的雙頰透出粉色,好像你一注視她,她的臉就更紅了。花店裡賣的更是艷麗的橘紅。問題是天上的神和地上的草,屬性相配嗎?花神咖啡和巧克力蛋糕上面那顆燈籠草心裡的金珠滋味,滋味相配嗎? 離開家門的那一天,穿著秋裝,手上抱著輕暖卻體積龐大的羽絨衣,像抱著五六歲的大孩子一樣,竟是汗流浹背,可是,我知道車子一過台南氣溫就明顯降低,你在中央空調的車廂,如何體感車外溫度?你沒瞥到不遠處道路上行人服裝已從短袖汗衫轉換成長袖加了薄外套嗎? 廣播說下一個停靠站到了新竹,列車緩緩滑進月台,停車技術尚待磨練的列車司機一直開動電門又推回最低度,以便對準月台上標示的車廂號碼。兩人也一直調整關係,你前進一點你後退一點,為何不是你後退一點或你前進一點?愛喝熱湯的我和習慣冰水的你無法交換口裡的滋味;一臉燦笑面對已然拉不起微笑線條的面具要如何地笑呢?哭也不能。在北門郵局等你的時候,納悶為何身邊經過那麼多匆匆的笑容,為何軋過身邊的汽車會嘎嘎地笑著?   月台上等著上車的人已然一身毛衣軟裘,氣溫在新竹風的助威下那樹梢頭冷得直抖瑟,傻了似的搖頭晃腦。果然一走出北城大站,雖然看見來接的車子在那頭等著,司機對著我猛揮手,我卻被迎面而來的冷氣逼回候車大廳內,穿上羽絨衣再一次進入參雜了冰冷雨絲的北地。這時南屋正沐浴在黃昏的橘色光芒之中,地上的身影和夏至時分的位置明顯不同,但都拉得長長的,仍然隱喻了默默的熱情。看著他一行冷冷的淚,很訝異為何自己在這個當下會想念南國金碧輝煌的黃昏裡,站在那一面牆邊的黃姑娘。   移開咖啡杯檢視這一瓶花,主花無可避免孤立了第三者,毫無章法插入的燈籠草一如生命力超強野氣勃勃的炙熱的愛,不管花神、無論黃姑娘都與那一瓶清水無涉。

Read More

〈中華副刊〉墨緣筷筒憶春聯

 文/攝影 宋玉澄 近日去家小餐廳,桌上有隻插滿筷子的筷筒;餐桌上擺筷筒,正常不過;奇異的是筷筒上有字,寫的是墨緣。菜沒來,雙眼盯著那墨緣兩字,竟有些傷感起來。 墨是書法,緣是緣分。墨緣兩字,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與書法有緣,未明言的就是書法的喜好者,甚至就是位謙虛的書法家。只是想到當年書房裡放筆的筆筒,如今竟流落在餐桌上,改放筷子,雖然沒到斯文掃地的地步,終有流落他鄉,雞棲鳳凰食的味道。 父親生前的書桌上,也恆擺著一只大小相似,外表雕刻住花草的竹製筆筒,價錢不高,符合文士無財的身分。筆筒裡面插滿了大小不一的毛筆,狼毫、羊毫…,也不知真假,都是他的最愛,閒來無事,就會在報紙上揮毫一番,像是件快樂的事;惟到了除夕前數日,就開始忙碌起來,裁剪紅紙,調和墨汁,挽袖寫春聯,一幅幅的還有一條橫批;一份自用,更多的是送人。 大年初一,戶戶的家門上,都貼好了春聯。父親就會去「走春」,他的走春與人不同,別人是到郊外名勝景區,他老人家是到各家各戶去參觀別人家貼的春聯;背著雙手,慢慢踱步,看內容,看書法,看氣勢;遇到心儀的作品,還會停下腳步,點頭再三,像是與春聯還是寫春聯的好手對談交心。 我與書墨無緣,自是無法體會其中樂趣,卻是個聽話的小跟班,只覺得父親像是在看展覽、觀比賽,趣味盎然中還在心中默默評比。 父親走後,那只筆筒也跟著奇異消失不見了;大概就像古時的劍士,有所謂的人在劍在,劍亡人去的說法。 遺憾的是現代的人邁進工商業,人人手上一隻智慧手機或桌上一台電腦,滑來滑去或是敲敲打打,不懂軟筆書法,連硬筆也少用了,前人留下的文房四寶更是棄若敝屣;就是春聯,也多以一紙公發,上面印有恭喜發財的紅油紙代替了。 當年隨著父親養成的走春習慣,近些年已漸漸不走了。因為家家戶戶的門旁,沒有了春聯,少了春意,還覺得失落了甚麼;那說不出的失落,像心上被箍著一條無形的大鐵鍊,框框噹噹的讓人步履沉重。

Read More

〈中華副刊〉缺蛋的由來

■傅詩予 雞動和激動其實是同一件事 雖然翻譯器翻得很搞笑   雞因為太陽東升激動了,所以大叫 可,在這個科技時代再沒有人理牠 即使農村的孩子也沒在意 貓也是,誰還倚賴貓捉老鼠啊   自然的韻律被科技演奏 我們被文明飼養的五穀不分 這時推出的農村一日遊 成為最時尚的旅遊   被放生的孩子學母雞下蛋 父母捲起袖子割菜 知識最豐富的是戴笠帽的老農夫 竊笑著被書本耽誤的都市人 他說養一堆雞,不如賣一張門票 這就是都市開始缺雞蛋的由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採收落花生

■蔡明裕 放暑假以後,大舅父的落花生田,就開始要採收了,大舅母準備了一些手提的竹籃,請了幾個工人,我也去幫忙,趁早上七點多,太陽光還沒照到落花生田時,就開始採收的工作,低矮的落花生叢,枝藤葉很茂盛,一個人負責採收兩行落花生,長在小土嶺上,綠意盎然的落花生,要用雙手去拔起枝藤葉,因為在田土裡的落花生是整串的,也是要用點力氣拔的,「剝!」的裂土聲傳出後,帶著土屑的整串落花生,才會出土的。 把整串落花生的土屑用力甩掉後,一手緊握著枝藤葉,一手的手指快速的把帶殼的落花生脫離根部,竹籃裡就傳出「批批潑潑」落花生入籃的聲音,還很悅耳的,一叢一叢採過落花生的枝藤葉,我把它們很有秩序的橫擺著,剛開始覺得滿有趣味的,但是久了以後,我的手開始酸痛紅腫,動作逐漸慢了下來,尤其低矮的落花生叢,採收時一直是站著,而上半身要向下斜的姿勢,腰也逐漸痠痛了! 整著上午沒有風吹來,一直汗流浹背,我伸起腰,被愈來愈炙熱的陽光照到,感到更加的不舒服,我採收的速度比一般農民慢,大舅父安慰著說,我還在讀小學,落花生能採收這樣的數量已經很好了,我看到大舅父的手掌都已經結繭,想起大舅父說過,他從年輕開始就做過很多粗重的農事,便又提起精神,決定這次採收落花生,一定要努力的完成。

Read More

〈中華學園〉奶奶,對不起

台中市龍港國小六年甲班 ◎張紫瑄 我錯了,我不應該在奶奶好好跟我說話的時候發脾氣,因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候很固執,所以我常常對奶奶沒有耐性,事後想想覺得很愧疚,而且她還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真的很怕她生氣起來會怎麼樣。 像是有時候明明很熱,但奶奶就是覺得天氣冷一直叫我穿長袖,就因為這點小事,可能會影響彼此一整天的心情;還有,嘔氣出門直到回家時看見奶奶還是笑臉相迎,更覺得自己的不懂事和任性真是不應該! 家裡煮飯、洗衣等大小事都是奶奶在做,明明已經夠辛苦了,為什麼我就不能多多體諒她、多多陪陪她呢?奶奶也很老了,是時候安心享福,我覺得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奶奶,對不起,我以後會好好孝順您的!

Read More

北京又見防護服

大陸上月放寬COVID-19防疫管控後,染疫人數急升。圖為農曆春節前夕,一名穿著防護服的旅客在北京火車站外行走。(路透)  

Read More

流感重症增2例 30多歲男仍住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正處秋冬流感季,疾管署7日公布新增2例流感併發重症,為70多歲男性及30多歲男性,皆為B型流感。其中,70多歲男性治療後康復出院,30多歲男性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流感新增重症個案之一的70多歲男性因抽菸,長期有咳嗽及呼吸喘症狀,去年12月15日自述症狀比以前嚴重,29日開始出現意識改變、胸悶及呼吸困難等情形,由救護車送急診就醫。 個案到院時經胸部X光檢查顯示雙側肺浸潤插管,同日檢驗COVID-19快篩陰性、流感篩檢陽性,開立克流感使用,30日通報流感重症收住加護病房,今年1月6日康復出院。 另一名30多歲男子去年12月25日才從越南入境,自主防疫期間住在旅館,每天快篩陰性,31日開始出現發燒、胸痛、呼吸喘、有痰等症狀,今年1月2日就醫,COVID-19快篩和PCR採檢都是陰性,胸部X光顯示肺炎,流感快篩陽性,收住加護病房,並給予抗病毒藥物,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根據疾管署統計,目前累計21例流感重症,包括16例H3N2、2例H1N1、3例B型,其中3例死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