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夜未眠

樂馬 熬過鬱悶的睡前鋪墊,無視鬧鈴催促,隨手輕輕啞了手機,心裡默念再五分鐘。殊不知成了偷取時光的咒語,當睡眼惺忪迎接早晨,總能體會天上一日世上千年的無力,緊接著便是急忙盥洗換衣,以超速換取時間。努力回想昨夜不知何時開啟的夢境,卻在現實裡逐漸模糊。 是勾得人魂不守舍的美夢嗎?抑或只是單純對現實的最後掙扎。等到再記不清任何一幀畫面,人已在工位上為每月一次的發薪高潮拚搏。在漫長的白晝審視嚴密的睡眠計劃,昏沉沉地編織一眠方休的好景色,發出令旁人不解的竊笑。允諾今晚肝臟不再加班。 看著日頭昏昏晃晃,精神卻在夕陽餘輝中逐漸覺醒,在即將離開公司的前一刻食言。夜色似乎讓空氣質變成紅牛套上野格酒,每吸一口便神清氣爽,與長夜下了注定折戟沉沙的戰帖。 與床的山盟海誓破滅於繽紛的網路世界,指頭如刃,一揮便斬斷大半光陰,轉眼驚訝發現今日即將結束,忖度十二點一到立刻關機熄燈。轉身又滿心歡喜漫遊網路世界,直勾勾盯著數不盡的碎片訊息,彷彿大腦也被割成一片一片。 轉眼鬧鈴緊催,心頭不免糾結,又同靈魂做起交易,懇求再給予五分鐘,各種延貸加深了心中煩躁。同樣的愁鬱再次輪迴,甚至以拿破崙一天只需要睡四小時來自我催眠。 於是又成肝臟眼裡的慣老闆,日夜輪倒週而復始,在承諾與懊悔中折磨,帶著沉重的罪惶惶終日。有時明明在健身房練得大汗淋漓,榨乾了最後一絲力氣,保證明天會被乳酸拉扯到雙腿站不直,但儘管疲憊如此,眼皮仍捨不得世間繁華,在小夜燈陪伴下盯著藍光,在眼瞎的恐懼中依然故我。 意識到有種無法明言的物質正在腐蝕身體,於是放下手機,在溫暖的黃燈起身而坐,但手機一離身,立刻心裡紊亂,腦子一片空白。 曾幾何時笑話過朋友手機成癮的我,也被智慧型手機支配,變成床上行屍走肉的喪屍。夜已深,時間滴滴答答敲擊心房,究竟在堅持什麼,有什麼偉大的理由讓自己和自己作對?興許是畏懼每個寂靜的夜晚,才需要廉價的娛樂填補莫名的孤獨。 佯裝一個深思人為何而生的哲學家,激盪著千百個抗拒入睡的藉口,可以承認自己不是柏拉圖,但無法瀟灑面對失眠的事實。 ──拍了拍臉,強迫停止浪費能量的無意義思考,打開燈,自調一杯威士忌蘇打,讓善解人意的酒精替我與心靈告解。手機扔到雙人床的另一頭,確保在臂展之外,指頭連捎都捎不到。 少了紊亂的媒介,房間重回黑暗時,四周是沉靜的。緩緩鬆懈緊繃的神經,聽見了意識深處溫柔的呼喊:睡吧,睡吧,沒有煩憂可以阻止你好好睡一場。 睡吧,你不是憂懼會一睡不醒的伯慮國民;睡吧,精神抖擻地去跟陽光約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風中,愛妳 ── 紀念黑蝙蝠中隊

讓想像奔馳 詩/圖 林明理 曾經,在深藍的夜空中,他們升起 以最低安全高度,── 掠過海峽,飛入鐵幕, 像隻展翅上騰的神鷹, 無畏風雨。 人們已為他們命名。而我彷彿聽到 昔日那些勇殉的靈魂猶仍 被歌者稱頌,一遍又一遍…… 恰似這雨聲,到了窗前 忽而又杳無蹤影…… 恰似所有愛情的淒美與旋律。   啊,雨啊雨, 如此迷離,如此清新,── 時而喃喃自語, 時而像是孩子氣地,旋轉再旋轉: 「噢,親愛的, 別為我哭泣,那顆天邊最亮的星子 ──有我為妳朗讀的訊息。 那些眷村故事 和所有的顛沛流離, 不久將被歷史重新考掘,而我心如昨, 愛妳,在風中,愛妳單純的美麗。」   註:那年,友人葛醫師談起祖父葛光遼在最後一次執行偵照機任務,英勇殉職的故事,遂而寫此詩,期許將這一則光陰的故事獻給所有黑蝙蝠中隊的罹難者家屬。

Read More

拳擊手腦死 國家級館主起訴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胡姓男子去年參加新北市拳擊俱樂部舉辦的友誼賽,因頭部遭到重擊後腦死不治。台北地檢署指出,現場未依規定安排醫護人員,賽後無法評估選手狀況,認為丁姓俱樂部負責人涉及過失死罪嫌,十三日依法將他起訴。 新店拳擊俱樂部成立約十七年,擁有國際一星拳擊教練、A級國家級拳擊教練及裁判資格的丁姓負責人,也兼任拳館教練。 去年七月三十日下午,該拳館舉辦「第十一屆全國大拳頭拳擊友誼賽」,二十六歲的胡男報名七十五至八十公斤級賽事,與二十九歲的徐姓男子對戰。 比賽初期雙方你來我往,但胡男後來遭對手連續攻擊後倒地,裁判判定實力懸殊,立即中止比賽並判定徐男獲勝。胡男下場後仍頭暈目眩,其女友立刻叫救護車,但送醫搶救後,仍因顱內出血而腦死不治。 檢方指出,丁男明知國際拳擊總會技術及競賽規則,比賽應配置醫護人員在場,且應由醫師依國際拳擊規則附錄的「體檢合格證書」表列事項,評估選手適合參賽後,選手才能參賽,且賽後應由醫護檢查拳擊手狀態,隨時採取必要救護。 但丁男疏未注意安排醫護在場,僅讓拳擊手過磅並出具「保證個人身體狀況確實良好」聲明書,即任由拳擊手參賽,且未注意安排實力與經驗相當的對手,認定丁男涉有過失,十三日依過失致死罪嫌予以起訴。

Read More

指揮中心解編? 專家:視重症死亡數而定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COVID-19疫情穩定下降,台大醫師李秉穎13日表示,如何客觀看待國產疫苗是這次疫情帶來重要課題,別讓政治力摻入防疫,若朝野無法同心協力,再有疫情還是會面臨很多問題。 近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何時解編受各界關注,對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13日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表示,還是要看重症、死亡比例是否下降到一定程度。 他指出,流感1年死亡人數100例到300例之間、約150例至200例,若每天因COVID-19死亡人數比流感多,就要考慮是否完全解除管制,尤其病人若因COVID-19重症住院,到底是不是還要強制隔離,在醫院或特定場所傳播,可能還是會造成相當傷亡。 另,針對至今仍不斷傳出爭議的高端疫苗,李秉穎直言,從這次COVID-19抗疫經驗就知道最重要的其實是疫苗,如果沒有疫苗,現在恐怕還是無法解封,要關在家裡,仍要嚴格防疫,疫苗出現讓重症、死亡變少,才能比較快回復原來生活。 他表示,這段期間國產疫苗的爭議,使得疫苗運用受到影響,但這種爭議每次大流行都會出現,例如2009年H1N1流感疫苗(國光疫苗)被罵得要死,這次就是高端被罵,他認為下次如何客觀看待國產疫苗是重要課題。 李秉穎強調,不要讓政治力摻入防疫、影響國產疫苗,若完全依賴國外疫苗,會影響抗疫時序,也會招致很大批評跟檢討,如何看待國產疫苗,是這次疫情非常需要去仔細討論的事情。

Read More

大便像果醬 腸癌已轉移

50歲女積極抗癌勇於追夢獲獎連連 「超乎尋腸‧義線希望」義大醫療與罹癌鬥士同心抗癌。(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50歲的林小姐,3年前健檢糞便檢查即有潛血反應,近期因排便習慣改變及排便時伴有果醬狀黏液至義大醫院就診,經大腸鏡檢查後確診為乙狀結腸惡性腫瘤。轉診至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致一門診諮詢後,林小姐很快地接受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發現已有淋巴結轉移,需要接受後續的化學治療。經醫師建議及家人鼓勵,在化學治療這段時間,因為生活步調放慢了,她鼓起勇氣參與了以前因忙碌一直推遲的國際競賽,並獲得了許多獎項。整個療程結束後已過了1年多,病況依然穩定沒有復發的跡象。林小姐表示,感謝義大醫院有完善的團隊,讓她可以勇敢面對癌症,也謝謝癌症,讓她更勇於追求她的夢想。 義大癌治療醫院院長洪朝明醫師指出,近年癌症始終占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直腸與肛門癌又名列十大癌症死因之第3名。但初期治癒率超過9成,即使是第3期也有超過7成的治癒率,但一旦轉移成為第4期,5年存活率就只剩下1成5。然而,約有5成的病患在確診時就已經轉移。  醫師陳致一指出,義大醫療以積極正向的心態面對,組成了跨領域多專科團隊定期討論個案。團隊的人員除了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尚包含腸胃內科醫師、血液腫瘤科醫師、消化外科醫師、放射科醫師、放射腫瘤科醫師等等,如有需要也會會診中醫醫師協同治療。

Read More

奇蹟!車禍重傷OCHA 低溫療法搶救10天甦醒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19歲陳姓男子車禍重創,送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時已無呼吸心跳,搶救後在加護病房昏迷了10天,4月1日早上奇蹟甦醒,卻不認得父母,直到當天晚上,才認出父母,媽媽感恩地說:「這真是充滿驚喜的愚人節!」陳男目前正積極復健,並努力找回失去的部分記憶。 陳男在3月間發生車禍,救護車送到彰化醫院急診室時已無呼吸心跳。主治的神經外科主任趙紹清表示,經急診團隊14分鐘CPR及3次電擊後,陳男恢復心跳,但昏迷指數只有3、瞳孔已放大,全身電腦斷層發現其脾臟破裂、腎臟撕裂、肺部挫傷及腦部蜘蛛膜下腔出血,馬上由外科接手止血,再由神經外科置放腦壓監測器,發現其腦部溫度高,馬上啟動低溫療法,控制腦溫在32至34度,穩定了生命跡象,將腦部2次傷害降到最低。 趙紹清說,陳男能否甦醒及後續病況並非樂觀,在昏迷10天之後的4月1日早上,陳男醒了過來,父母來到病榻前呼喚,陳男卻認不出來,直到晚上才叫了聲「媽媽」。 陳媽媽指出,兒子醒來那天是愚人節,她還以為是電話通知的惡作劇,沒想到是真的,雖然兒子一時認不得她,但她還是很高興,因為10天的生死拔河已經讓她快崩潰了,那時候心想「不認得也沒關係,醒來就好,不管怎樣都是我的兒子。」沒想到晚上就認出她了,真是驚喜交織。 趙紹清表示,陳男救活的關鍵首先是溪湖消防隊在現場的立即急救、醫院急診團隊快速搶救及找出致命傷害,其次是在加護病房進行了腦壓監測溫度的7天低溫療法,讓遭逢高速衝擊的腦部傷害慢慢恢復。 醫院說,陳男已轉到普通病房,開始積極進行物理及職能復健,在各種輔助器材的幫助下,訓練肌力和抬手腳、翻身等動作。

Read More

高醫獲國內外疾病照護品質雙認證

高醫榮獲國內外疾病照護品質「雙認證」,分別榮獲13項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以及4項國際JCI-CCPC疾病照護品質認證。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致力追求疾病照護整合,13日分享榮獲國內外疾病照護品質機構的「雙認證」,包括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13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為南台灣醫療院所中獲得最多認證項目的醫院,並通過JCI國際臨床照護計畫認證4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之卓越表現。 高醫副院長黃炫迪表示,高醫秉持以病人為中心,整合團隊進行跨專業的照護模式,除橫向的跨領域團隊合作,也強調縱向的照護延續性,更重視後續居家自我照護及技巧指導、預防保健與連續性照護,由病人的角度來審視科別跨專業團隊照護運作模式、定期團隊評估,持續提升服務品質。 除醫策會疾病別全認證之外,高醫也不畏疫情挑戰,完成JCI第7版條文及「全視訊」國際認證評鑑,是守護民眾健康的安心保證。 高醫醫品病安管理中心林宗憲主任表示,高醫2020年啟動JCI-CCPC及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在院方的大力支持之下,各個照護團隊開始不間斷的準備作業。 高醫並透過資訊化有效管理個案資訊,每個疾病照護團隊都有專屬的個案管理系統及跨團隊溝通平台,讓個案管理的訊息能夠即時掌握不漏接。為有效監測醫療品質,更定期召開相關照護會議,讓臨床照護中所面臨的問題,能透過政策性的支持,以及品質改善活動,提升照護團隊的服務品質。

Read More

警械使用條例 2項子法通過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為完備「警械使用條例」修法後的法制,內政部十三日於部務會報通過兩項辦法,規範員警開槍後可能衍生適法性爭議的調查小組組織及運作事宜,並對合法使用警械導致第三人損失,明訂補償及其救濟方式。 內政部表示,警察依法維護社會治安,保護人民安全,但執行職務時面對各式危險,依法可使用警械以保護自身或民眾安全。為讓員警執勤使用警械更有保障,警械使用條例修正案已於去年十月十九日公布施行。 內政部十三日再通過依該法授權訂定的警械使用調查小組組織及運作辦法及警械使用事件補償辦法兩項草案,進一步落實員警用槍及保障民眾權益,將依法制作業程序,於近日發布施行。 內政部指出,警械調查小組部分,彈性配置委員十三人至十七人,成員包括機關代表、鑑識、彈道、法律、警政、心理、精神醫學等領域專家學者、律師公會、關注警察權益或人權團體代表及警佐人員,其中專家學者及團體代表,不得少於總數的一半。 為釐清事實真相,調查小組對於十年內的死亡或重傷爭議事件,得開啟調查;調查時得通知事件當事人到場或請相關人員列席說明,並得視調查需要,實施現場勘查、訪談或模擬;調查報告完成後,應公開供外界檢視,維護民眾知的權利。 在警械補償辦法部分,為妥適處理警察依法用槍致第三人受損的補償事件,針對請求權人及補償機關界定、補償方式、項目及基準分別訂定標準。 為有效化解歧異達成共識,草案也明定處理補償事件,可採取機關與請求權人以協議方式進行;至於請求權人若不服補償金額,或補償機關於法定期間未為處分等情形,請求權人可提起救濟。

Read More

COVID-19降為第4類 延至下週公布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本土COVID-19疫情穩定下降,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指出,原預定13日要宣布法定傳染病改類事宜;但目前仍在討論收尾或交接事宜,改類時間「估計下週會宣布」,至於指揮中心去向則由行政院公布。 台灣自2020年1月15日起將COVID-19列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展開長達3年防疫生活。隨防疫方式在改變,今年是回歸正常生活的一年,日前王必勝鬆口,預計4月底、5月初修改COVID-19法定傳染病類別,擬這週說明相關事宜。 不過,在13日疫情例行記者會中,王必勝改口表示,COVID-19從第5類改第4類,觀察疫情,目前還算穩定,因此正進行改類相關準備,與衛生福利部及跨部會討論收尾、交接工作,估計下週宣布,期程仍是4月底、5月初。 由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將在今年6月屆滿退場,在緊急防疫的法規層面,傳染病防治法要修法接棒。 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莊人祥說,修法事宜已在行政院法規會討論過一次,預期近期還會再次討論,若都完成就可以送到立法院審議。 針對傳染病防治法修法若未在6月30日前完成,莊人祥表示,因傳染病防治法現行法規仍可適用,對於防疫並無影響,只是防疫補償項目會有時間落差。

Read More

一動就漏 3成中年婦女尿失禁

醫:治療方式多元 勇於就醫清爽下半身 醫師林立璇指出,應力性尿失禁治療以肌肉復健為主,如凱格爾運動、骨盆底電刺激治療或陰道雷射。(台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據衛福部統計資料,我國停經後的女性中,幾乎每3人就有1人有尿失禁困擾,且隨著年紀增加,發生率也跟著提高。頻尿、夜尿、尿失禁等也恐影響生活、睡眠品質。台南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立璇表示,尿失禁是婦女常見的症狀,如有相關困擾應勇於就醫,擺脫滴滴答答的煩惱,迎接清爽下半身。 尿失禁影響的不只是更年期後女性,藝人Ella陳嘉樺前也曾於臉書分享生產完後打噴嚏、原地跳耀、跑步等動作都會造成尿失禁,還有子宮和膀胱脫垂的症狀,經就醫診斷為「應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脫垂第2級」,最終在接受手術治療後順利改善。 女性骨盆底肌肉容易在生產後、長期咳嗽、搬運重物等腹部壓增加下造成尿道肌肉受損,因而產生「應力性尿失禁」,臨床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運動、搬運重物時漏尿,嚴重情況可能連走路、做家事、睡覺翻身都會尿失禁。而更年期後的婦女因神經退化,常會有頻尿、尿急感、尿急性漏尿、夜尿等症狀,此為「急迫性尿失禁」,這兩種病徵可能同時發生在某些病人身上。 林立璇指出,應力性尿失禁治療以肌肉復健為主,如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強度與張力,或利用骨盆底電刺激治療或陰道雷射,刺激骨盆底肌肉被動收縮、刺激表皮細胞更新及膠原蛋白重組新生。若保守性治療失敗,則需接受微創陰道吊帶手術等治療改善。 而急迫性尿失禁則以藥物治療為主,抑制急尿感、搭配養成定時解尿等習慣改善。其實尿失禁是常見婦女症狀,生育年齡女性中,每5位就有1人有尿失禁的困擾,更年期後女性的盛行率高達3成,呼籲女性勿諱疾忌醫。林立璇強調,如有相關困擾務必及早就醫,配合醫師共同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