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住院自付額上限調高 明年上路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國內健保議題備受關注,衛福部預告訂定草案,將調高健保住院自付額上限,單次住院增加到新台幣5萬元,全年累計增為8.4萬元,預計明年元旦上路,初估影響1.09萬人,不影響經濟弱勢及重大傷病。 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規定,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住院費用上限,按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最近1年每人平均國民所得估算,每次住院為每人平均國民所得6%;無論是否同一疾病,每年為每人平均國民所得10%。 衛福部研擬未來同一疾病每次住院自行負擔費用上限從4.8萬元調高到5萬元,全年累計住院自行負擔最高額從8萬元調升到8.4萬元。 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副司長陳真慧說明,相關新制預計明年元旦起上路,每次住院自行負擔費用上限及全年累計住院自行負擔上限分別提高2000元與4000元,影響人數相對較少,推估影響1.09萬人,全民健康保險住院負擔增加2337萬元。 她指出,現行法定免部分負擔的重大傷病等對象,或是原本由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等弱勢對象,都不受住院自付額上限新制影響。草案預告期60天,盼讓外界充分了解和提供意見。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縷鄉情

■張子筑 午後小憩,半夢半醒之際,依稀聽聞母親的呼喚。覺來,惺忪睡眼,渾渾然穿越時空,回到雲端記憶裡徘徊。 想起一個落日餘暉的秋分,母親喚我上山採地瓜葉,地瓜葉是給禽畜吃的。 彼時念初中,我騎著上學的交通工具,老式的腳踏車,座椅前有橫桿,其後有置物架,長得不高的我推車蹬腳滑行幾步後,右腳猛一跨過橫桿,然後奮力踩踏板,一陣搖幌始趨平穩,車輪順勢轉動,繞過村莊,駛向略有坡度的山路,山坡路旁是大片的台糖甘蔗園,遇到坡度大時牽車緩步前行。騎騎復騎騎,行行重行行,任兩旁蔗葉婆娑起舞弄姿,天邊彤霞變幻莫測揮彩,腦海裡沒有絲毫雜念,當下只想快快到達地瓜園。 黃昏的山上,人煙漸稀,一路上有的荷鋤歸去,有的趕牛下山,回家是忙碌一天後的閉幕式,沒有彩排,沒有掌聲。雖然踩著疲累的腳步,但是那自然鋪陳的慢板旋律,映照枝頭飛鳥歸巢,遠處炊煙裊裊,正演繹著純樸的農村生活。 到達之後,我把鐵馬停在相思樹下,走進偌大的地瓜園,隨興抓起地瓜藤使力割取,小把小把匯成一大把,然後熟稔地抽出較長的瓜藤來綁成一大綑,再使勁甩放在車後的置物架上,並以橡皮條固定妥當,終於大功告成,這才安心踏上歸途。 回程了,夕陽為伴。懷著滿載而歸的喜悅,更有飛奔滑溜的快感,因為是下坡路段,可以縱情如駿馬馳騁草原的狂野,豈一個爽字了得。感受居高臨下的遼闊視野,蜿蜒小路穿梭其間,小河像細絲,歸鳥如麻點;遠山隱身在絢麗霞光間,虛無縹緲宛若渲染的潑墨畫作;雲彩斑爛,絢麗多姿,放眼望去盡是如詩如畫的鄉園美景,小小心靈第一次如此悸動,驚讚不已。 及長負笈從師,乃至嫁為人婦後,那份年少時烙印心版的悸動,一直是思念家鄉牽引的絲縷,隨著時光遞嬗愈發堅韌,愈發綿密。 鄉情自古是撩撥騷人墨客第六感的費洛蒙,他們筆下歌頌的絕妙詩詞讓我們讀來心有戚戚。此刻,想起李白的「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聽聞笛聲,觸動思鄉情懷,游潤於字裡行間流傳千古。我則幻覺慈母呼聲,引來思鄉情懷,文疏學淺,禿筆難抒懷,但是心心念念依舊「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親」。

Read More

逾29萬國人 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

  914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亞東醫院辦理衛教講座,呼籲病友配合醫師治療。(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9月14日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亞東醫院14日舉辦衛教講座,呼籲異位性皮膚炎病友不要氣餒,只要配合醫師治療處方,仍有很高機率能改善生活品質,與異膚和平共處。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差異皆不同,主要症狀搔癢難耐,患者常因無意識抓癢至破皮,造成細菌感染,長期可能皮膚粗厚、外觀龜裂,影響患者睡眠品質,不僅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擾,甚至可能產生憂鬱症。據研究推估,台灣約有逾29萬人有相同困擾,其中約26.6%屬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亞東醫院皮膚科醫師蔡雅竹指出,異位性皮膚炎通常為遺傳、環境及過敏原刺激所致,不同年齡的發病位置及病灶也有所差異,典型表現有嚴重搔癢感、皮膚乾燥,甚至會導致紅腫症狀,尤其到晚上更為嚴重,患者因皮膚癢反覆搔抓導致皮膚發紅、脫屑,嚴重時會起水泡、滲出組織液,久而久之患部變得粗厚,呈現苔癬化。 傳統異位性皮膚炎外用藥膏多以類固醇為主,可能副作用包括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黴菌感染等,並不建議長期使用。隨著醫學技術進步,口服小分子藥物及生物製劑成為患者進階的治療選項。 914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亞東醫院皮膚科醫師蔡雅竹於衛教講座中說明患者的治療選項。 (記者吳瀛洲攝) 蔡雅竹表示,使用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劑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2週後即可明顯達到顯著止癢的療效,而每天連續口服藥物治療12週後,有高達70%的病患達到病灶分數改善75%的目標;生物製劑則為每2週施打一次單株抗體,約4-6週可看見明顯成效,改善搔癢和症狀。  

Read More

烏龍! 誤植去年版本 校園流感疫苗接種書 百萬家長白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秋冬流感疫苗預計10月開打,但已有100多萬名家長簽署的校園接種意願書卻搞烏龍,疾管署14日已函請校方請家再次登入意願書簽署連結。 疾管署表示,今年流感疫苗接種計畫提供家長以電子方式簽署學生之流感疫苗接種意願書。但13日發現系統簽署意願書所載的流感疫苗說明內容,卻誤植為去年版本,已立即請系統廠商更新並於13日晚6時確認完成更新,為正確內容。 疾管署表示,請112年9月13日晚上6時前,已替在校子女完成線上簽署流感疫苗接種意願書之家長,敬請再次登入意願書簽署連結,閱讀更新版之流感疫苗說明。 疾管署指出,估計已有100多萬名家長完成意願書簽署,因內部作業疏漏,造成家長及學校的不便,深感抱歉。已即刻透過系統中家長所留的email和發函請學校轉知家長等多元管道,敬請家長再次閱讀112年度版本意願書。 疾管署表示,這次事件係廠商未依契約如期更新版本,疾管署將檢討系統上線相關程序,並將對廠商依契約進行罰款。

Read More

4成2到3天排便1次 學童消化不良 平均身高矮9公分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營養基金會最新調查「國中小學童生活習慣及腸胃問題現況調查」14日出爐,高達9成學童近3個月內曾遇到消化不良狀況,更達3成以上每週出現一次或以上,腸胃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且影響成長。 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指出,在今年8月間,透過網路問卷調查小孩年齡層落在國中小區間的家長,共抽樣1157名。結果顯示,近4成學童平均排便頻率每2至3天一次或更少,更超過8成在3個月內曾出現脹氣或腹瀉等問題。且調查中也顯示,曾發生消化不良情況的學童,平均身高較同齡矮,家長不容忽視。 吳映蓉表示,腸道內存在著超過100兆以上的細菌,包含好菌、壞菌及伺機菌。而人體有7成免疫細胞在腸道中 ,一旦壞菌多於好菌時,可能會引起健康問題,一般最直接表徵為便秘、消化不良、脹氣等。 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表示,一旦腸道菌相失衡,壞菌就會破壞小腸絨毛,恐減少小腸吸收面積,影響營養吸收力,讓成長受阻。國外更有研究證實,腸胃健康有助於骨骼發展 。 吳映蓉指出,調查樣本中,考量甫從國小畢業邁入國中的時刻,是正值發育成長的關鍵階段,因此擷取國中一年級學生數據有兩大發現:第1,近3個月內曾遇到消化不良者,平均身高竟較沒有者矮9公分;第2,家長認為孩童有營養吸收不佳狀況者,相較營養吸收佳者,平均身高竟顯著相差8公分。 王韋力說,腸胃健康是長時間累積結果,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足、多運動能增加好菌,幫助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反之,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將會增加體內壞菌。

Read More

半月板軟骨修補系統 10月起納健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照護因外傷或退化造成膝蓋半月板軟骨破裂病人,健保署宣布,10月起「半月板軟骨修補系統」將納健保給付,預估1年約4300人次受惠,健保挹注預算約1.16億點。 健保署表示,半月板軟骨破裂多為半月板承受過度擠壓、旋轉或壓力,常發生在忽然減速或突然改變方向的運動等,主要分為外傷性及退化性。 其中外傷性破裂主要發生在運動傷害,退化性破裂主要發生在退化性關節炎病患,常伴隨疼痛、腫脹及膝蓋無法正常活動等症狀。若破裂程度較嚴重,臨床上會考慮施行半月板切除或縫合修補等手術治療。 健保署指出,由於關節鏡手術下修補半月板技術日漸精進成熟,並因應其發展出新式醫材半月板軟骨修補系統,可在關節鏡下透過微小傷口完成膝關節半月軟骨縫合,近年民眾自費使用半月板修補系統醫材有逐年成長趨勢,因此與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持續關注討論。 健保署委託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依報告顯示,相較傳統縫合線,使用半月板修補系統可以顯著縮短手術時間,且臨床經驗顯示有手術傷口小、減少傷害神經血管風險、恢復較快等好處。半月板軟骨修補系統已漸成為臨床常態處置,具有臨床需求及必要性。 健保署說,今年7月召開「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特材部分)」討論通過,在健保財務可負擔下,透過加速研議將半月板軟骨修補系統納入健保給付,以符合臨床需求。另經與廠商溝通協調,所有供貨廠商皆願意配合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同意自10月1日起將半月板修補系統納入健保給付範圍。

Read More

防疫定位追蹤 即時管控院內感染

防疫定位追蹤系統能快速回溯醫院工作者確診後的院內足跡與時間,有效降低感染風險與成本。(新竹台大分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台大分院於疫情開始至今,不僅持續藉由「防疫定位追蹤系統」有效管控感染風險外,也擴展功能運用於人員管理上,包括針對需跨科部服務之醫護、清潔、傳送等人員進行定位。若發生人員確診,能快速藉由系統標記出確診者的院內足跡、精確時間點及高度密集所在處,以縮短疫調人工詢問的時間,快速掌握接觸者,進行精準分眾及快篩、N95口罩配戴、即時性環境消毒等措施,有效防止擴大感染。 新竹台大分院表示,在提升傳送人員的工作效率上,防疫定位追蹤系統更可進一步協助各科部快速掌握就近傳送人員的所在位置,可以大幅縮短案件傳送、病人接送及電話聯繫所需的時間,更可減少傳送人員來回勤務中心之流程,降低人員體力耗損,並提升作業效率。 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疫情加速新科技的推動,伴隨後疫情時代來臨,如何再將科技持續用於疫情風險控管,並以原功能為基礎,繼續運用在更廣泛的智慧醫療領域,將是現今最重要的課題,期待未來與更多的頂尖的科技夥伴策略合作,持續開創智慧醫療服務的新里程碑。 新竹台大分院智慧醫療創新中心主任譚慶鼎副院長表示,新竹台大分院於110年成立智慧醫療創新中心,致力推動創新科技在醫療、健康及管理領域上的應用與服務,藉由推出更先進的醫療服務體驗,進而打造友善且高效率的工作環境。近年來積極與各領域業者合作開發,建置導入之平台及系統包括防疫定位追蹤系統、非接觸式生理監測、遠距醫療雲端平台、虛實整合視訊診療等利器等,可大幅減少人員之間的接觸,降低感染風險。

Read More

血管滿斑塊 陽光型男陷猝死風險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14日公布近5年的2萬3千多筆膽固醇大數據,顯示超過5成的民眾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頭號警訊,但醫師提醒,膽固醇本身無好壞之分,脂蛋白型態是才關鍵,看數值更要看品質,否則即使是陽光型男,如血管滿斑塊,恐成運動猝死的高危人選。 據統計,心血管疾病對國人的致命威脅早已超過單項癌症。但根據聯安診所14日公布5年2萬3千筆膽固醇大數據發現,竟高達50%的民眾膽固醇過高,等於每2人中,就有1人有高膽固醇問題,對於民眾的心血管健康影響不容小覷。 46歲的黃先生是熱愛馬拉賽運動的陽光型男,之前健檢發現心血管檢查相關數值皆正常,所以長年以為自己心血管相當健康。直到今年至健檢時,加強篩檢膽固醇品質指標及頸動脈血管,發現sdLDL(小顆緊密低密度脂蛋白)數值竟高達42.2mg/dL(男性標準值 < 31.2 mg/dL),且頸動脈的血管內到處都有動脈粥狀硬化斑塊,若不及時治療,血管內可能形成血栓,恐成運動猝死的高危人選! 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以往民眾對於膽固醇易有「惡名昭彰」的迷思,但其實膽固醇是身體不可或缺的存在,更是幫助荷爾蒙生成的重要角色。 一般民眾總認為,高密度脂蛋白就是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就是壞的膽固醇;現今又以低密度脂蛋白(LDL)最受民眾關注,醫學上也訂定在不同風險時的目標數值。但其實兩者都各有其重要的功能,高密度脂蛋白擔任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運車,而低密度脂蛋白則擔任膽固醇的運輸車,對身體都很重要。 施奕仲強調,如果比喻LDL(低密度膽固醇)是膽固醇的運輸車,sdLDL就是一台小型又不太工作運輸的車子,如果數量一多,不只膽固醇無人運送至身體所需的位置,它還會在血管內皮層為非作歹,甚至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的堵塞,是LDL中真正的壞心人。因此,透過詳細檢測sdLDL的數量,才能真正了解LDL的品質,也才不會疏漏可能隱藏其中的心血管風險。 因此,根據聯安的大數據進一步分析,發現有12%的民眾膽固醇LDL數值看似正常,但其實品質相當不佳,隱含心血管堵塞危機。 另外,施奕仲提醒,胖瘦並非血脂高低與品質好壞的決定因素,千萬別因自己體態標準就掉以輕心,就算是瘦子也可能隱含心血管風險,唯有檢測才能客觀評估身體狀態。

Read More

雙眼皮貼無效 熟女眼瞼下垂 重症肌無力

醫師李剛伯說,平時多注意身體的警訊,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可改善疾病的預後。(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53歲女眼瞼下垂數月,合併雙眼複視,因影響外觀曾嘗試雙眼皮貼改善,但無效果,就醫眼科檢查並無異狀,轉至神經內科查出「重症肌無力」所致。經對症治療後,眼瞼下垂及複視均已改善。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剛伯說,重症肌無力是自體免疫疾病,抗體攻擊自身的神經肌肉接合處,可能與胸腺腫瘤相關,此病典型特色是休息後力量會改善。治療方法包括類固醇療法、免疫抑制劑、血漿置換及免疫球蛋白。他說,身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不同的器官和結構之間密切相關,並且一些常見症狀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背後有著不簡單的原因。例如視覺、眼睛轉動的異常可能代表著周邊神經、肌肉,甚至是腦內的病灶;手腳痠麻除了肇因於脊椎壓迫引起之外,還可能是各種各樣的周邊神經病變的結果,這些症狀可能與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維生素缺乏等因素相關。 他舉另外一個例子,一名33歲男性最近一個月突發性頭痛合併複視,頭痛合併雙眼後眼窩疼痛,經檢查發現雙側第6對腦神經麻痺,第6對腦神經主要支配眼睛的外直肌(控制眼睛向外看),當出現病變時,會產生水平複視(物體左右重疊)的症狀。經治療後頭痛及複視也已有改善。 另外,李剛伯強調失智症及中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尤其是中風有高達30-47%病人可能會有認知功能障礙,且中風後失智症對於中風患者有著較高的死亡率,發現中風一定要把握黃金3小時內送醫救治,將危害減至最低。

Read More

腹股溝麻痛 椎間盤突出惹禍

彰化醫院脊椎神經外科主任賴肇康說明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及治療過程。(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57歲詹姓男子有尿路結石病史,懷疑他腹股溝疼痛是結石引發,結果竟是靠近胸椎的椎間盤突出,痛點和病灶位置明顯不同。醫師表示,椎間盤突出通常會出現後腰部疼痛及大小腿麻痛,痛在腹股溝比較少見。 詹男去年底左側輸尿管結石,進行體外震石後,左腹下方至腹股溝(台語俗稱該邊)卻持續悶痛,也會麻麻的,有時候像是電流流過的感覺,他以為是結石問題,彰化醫院泌尿科主任陳文銘做了X光及電腦斷層等檢查後向他說,尿路沒有結石,懷疑是神經系統的問題。 脊椎神經外科主任賴肇康指出,核磁共振檢查可看出病患的腰椎第1及第2節之間的椎間盤突出,這個位置已靠近胸腰交界處,當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脊神經就會產生疼痛,這裡的神經反射區在腹股溝,所以才會在腹股溝出現痛及麻的症狀。經過微創脊椎手術,去除突出的椎間盤後,腹股溝已不再出現麻痛感。 賴肇康說,臨床上,高達9成的椎間盤突出發生在腰椎第4節及第5節,或是腰椎第5節及薦椎第1節,因為這兩節會承受身體最多的壓力,這裡的脊神經反射區擴及臀部,甚至從大腿伸延至小腿、足底、腳趾,而該病患的椎間盤突出位置比較少見,因而造成不像一般常見的症狀。 賴肇康表示,椎間盤突出的原因來自於退化、運動傷害、姿勢不良等,應注意在生活中盡量維持正確姿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