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城市展 海大發表創新能源科技打造海上浮式101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第二屆「2050淨零城市展(Net Zero City Expo)」3月19日至22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盛大展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4樓S224攤位展出一系列涵蓋海洋能源、生態、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的前瞻技術與研發成果,包含新型浮式風力發電平台的創新技術,除了透過錨定和負載調整降低系統運動,抗風抗震抗浪,能穩定發電機組、提高發電效能,且能夠裝載更大的風力發電機,未來高度更勝台北101大樓,將有機會作為臺灣另一項知名技術指標。 海大積極回應國家能源發展政策,並致力於海洋永續目標,相關技術發展圍繞2050淨零排放計畫之12項關鍵戰略,期望以技術創新為基石,締造更加環保、永續的未來。海洋工程科技中心除了展現造船系關百宸副教授提升離岸風場發電效能的對稱性新型浮式風力發電平台,河工系翁文凱教授也改良了波浪發電機組,由於臺灣冬季與夏季的海流條件差異大,固定式點吸收波浪發電系統使用圓柱形浮體加連桿可以適應不同海況,且系統設計可提高發電效率,目前已在八斗子漁港實機測試,未來期望在發電潛力海域進行商轉。 由高聖龍主任帶領的海大智慧航運中心研究團隊以氫燃發電技術為核心,透過氫氣與氧氣在燃料電池中的高效反應,提供零排放的能源,其電化學轉換過程相較於傳統轉換方式更具效率,也有助於減少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現場並展示氫燃機供電的咖啡機與自動販賣機,向大眾展現氫能作為可持續能源的潛力。此外,智慧航運中心團隊亦開發出可以協助海洋環境的測量與水文調查的智慧化海洋測繪載具,無人船舶的自主導航技術也將能提升海事安全,為智慧船舶帶來新的可能性。 海洋藍碳技術是解決氣候變遷和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途徑,海洋中心展出張睿昇研究員大型藻類的保種與養殖的技術,利用藻場進行生物減碳,40坪的藻場年產量可達500kg,除了食用還可萃取天然物作為飼料添加、藥妝等用途。另外,生科系黃志清特聘教授以低溫碳化處理大型藻類,能延長藻體碳封存,提高海洋碳儲存及捕獲效率,且同時可從碳化材料中提取活性成分,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 另外,養殖系冉繁華特聘教授團隊為業者提供一系列綠色水產養殖技術,包括LNG冷排水養殖、漁電共生及智慧化的養殖環境監測與生產決策系統等,相關技術目前已成功於現場實際應用,能提高育成率並避免損失。海大產學合作企業華侖生技公司也展出碳捕捉利用核心技術,使用微藻固化大量的二氧化碳,並將藻粉製成各式飼料與漁民契作,利用生物體封存,減緩二氧化碳回到空氣中的時間,同時生產對人類有用的糧食。 海大社會責任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也展現了執行教育部USR計畫下的各種成果。未來海大將持續投入再生能源研發,強化造能、儲能、能源管理到運營監控技術,提供永續能源完整的解決方案,海大產學營運總中心將秉持初心與獲國家新創獎-新創育成獎的榮耀,推動更多創新與發展,開啟更多可能性,為產學攜手共創更美好的未來,歡迎來到海大攤位S224進一步了解! 海洋大學並將於3月22日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挪威、美國、波蘭及比利時等國際專家及國內專家學者聚焦海洋能源、離岸風電、海洋藍碳及智慧航運,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促進潔淨能源的發展。

Read More

交部:智慧航運亮點海上環境防災航運安全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多年來致力「智慧運輸、智慧生活」之願景目標,將人工智慧、大數據、無人機、雲端運算、5G通訊等資通訊前瞻科技導入陸、海、空運輸系統中,以提供更便民的服務。為讓民眾進一步瞭解智慧交通計畫之創新成果和應用情境,交通部暨部屬機關攜手地方政府共計29個單位,於113年3月19至22日假臺北南港展覽館2館之2024智慧城市展,以「匯流未來市」為主題打造「智慧交通願景館」,透過中央主導計畫及地方區域型計畫兩大區塊,呈現中央與地方政府戮力推動智慧交通發展多年之豐碩成果。其中「智慧航運」亮點在海上環境防災以及航運安全,將呈現海上智慧航安系統與智慧氣象資料分析等技術應用落實情況; 「智慧交通願景館」中央主導計畫展區,展示來自交通部暨部屬單位之智慧交通相關計畫專案成果,分為「智慧空港」、「智慧鐵路」、「智慧航運」、「智慧公路」、「大數據 /無人機科技」五大領域,參展單位包含交通部交通科技及資訊司、氣象署、運輸研究所、鐵道局、航港局、高速公路局、公路局、臺灣鐵路公司及中華郵政等。「智慧空港」將展示機場導入5G智慧旅運服務,以嘉惠旅客;「智慧鐵路」呈現捷運如何應用智慧營運分析系統,提升運輸效能,同時介紹鐵道運輸可透過5G傳輸列車資訊,進行即時監控與大數據分析,強化預判與即時反應;「智慧公路」讓民眾認識公路局與內政部地政司合作開發之智慧自駕公路服務,以及能即時掌握高速公路路況之1968應用程式;「大數據 /無人機科技」將介紹能匯流整合各類運輸資料並迅速分析之平臺,以及未來應用場景,另外將展示無人機物流運送科技的場域驗證落實成果。 此外,地方區域型專案展區則展出各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共同執行之智慧交通專案,有「未來移動」、「步行城市」、「深度漫遊」及「車流脈動」四大主題展區,呈現城市如何利用智慧科技來改善交通流動和市民生活品質。展覽邀請109-111年「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補助地方政府評鑑」獲獎之城市,包含基隆市政府、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臺中市政府、南投縣政府、臺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屏東縣政府及澎湖縣政府共同展出,以呈現中央地方聯手推動智慧運輸之成果。「未來移動」展區著重在展示科技智慧如何拉近時空與人我距離;「深度漫遊」展區,呈現出永續觀光與創新服務的價值;「步行城市」展區說明各地方如何運用終端控制調控號誌與行人燈等工具,落實人本交通並提升城市宜居好感度;「車流脈動」展區則呈現如何在智慧路網中導入多元資訊應用,達到改善交通壅塞之成效。 透過「匯流未來市」智慧交通願景館之豐富內容,民眾將能體驗智慧交通如何縮小城鄉差距,創造生活與城市進化的動能。交通部將持續推動臺灣智慧交通技術的發展,助力臺灣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時加強交通數位轉型之國際技術合作,以期奠定我國智慧交通技術創新在國際市場之領先位置! 交通部「匯流未來市」智慧交通願景館將開放至113年3月22日,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共同探索未來智慧交通的無限可能!

Read More

新修正進口小客車應行申報配備明細表已自3月起實施 請進口人依新格式申報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為期進口小客車申報事項更臻明確及周延,並減少徵納雙方對查驗與核價結果發生爭議,關務署特別修正「進口小客車應行申報配備明細表」(下稱配備表),並已自今(113)年3月1日(進口日期)實施,請進口人依新格式申報,使貨物通關更便捷。 基隆關指出,上述配備表共32項次,用以補充進口報單申報事項的不足,並作為進口小客車通關時查驗與核估價格依據,惟該配備表自103年修正迄今已近10年,而現今汽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且電動車市場日漸普及,相關內容已不敷使用,經整合各大廠牌汽車配備後酌予修正,例如刪除卡帶及CD音響,新增Apple與Android系統手機整合介面、智慧型頭燈、電子後視鏡、電動輔助踏板及電動車外接供電功能等配備。 基隆關進一步說明,倘進口車輛配備未能按配備表中功能相近項目申報,仍應於新修正配備表第32項下(PACKAGES OR OTHER OPTIONS)如實報明。至進口日期為本年3月1日前的小客車,申報進儲保稅倉(D8報單)或自由貿易港區(F1報單)者,爾後仍得以修正前的配備表辦理出倉(區)進口。 基隆關最後提醒,新格式配備表可至關務署官網(路徑:首頁https://web.customs.gov.tw/資訊匯流/資料下載/書表下載/進口報單—進口小客車應行申報配備明細表)項下下載。特別呼籲小客車業者,應以實際車輛的配備誠實申報,以免受罰,得不償失。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政珍詩學隨想 所謂「陌生化」

文/簡政珍 圖/柯適中 希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說:為了讓觀者或是讀者能有「生命的躍動感」,作品要將描寫的對象「陌生化」,以免墜入習以為常的認知。因此,所謂「陌生感」事實上就是「新鮮感」,任何有創意的詩作無不如此。但是不少批評家將台灣現代詩(尤其是後現代詩)「陌生化」簡化成為:詩要刻意強調「困難」以及「怪異」才能感受到「陌生」。這些批評家只有在「極端」化的怪異才能看到「陌生」,因此把那些文字遊戲的詩作視為超凡的想像力。如此的認知,事實上是將「陌生化」套入理論化的框架。框架使某一種詩想變成僵硬明顯的信條;框架使詩以及詩的詮釋失去「躍動感」。這些批評家以為極端的「陌生」才是創意,殊不知真正有創意的詩人,使「陌生」在似有似無之間,使詩在平凡中顯現不平凡。

Read More

〈中華副刊〉茶湯暖寒冬

李勝國 每年冬天,母親會做一種飯食——茶湯。一碗茶湯,飄著幾粒香香的芝麻、鹹豆腐條。在寒冷的冬季裡,吃得人暖暖。 這種茶湯是用小米麵炒製而成的。小時候,沒有脫粒機,穀子用手鐮掐回來後攤曬在房頂,待乾後一家人用棒槌捶。然後在村裡的石碾上把穀子碾成小米。 炒茶麵首先要把米淘洗乾淨,母親會用面盆、水桶把米整個泡在水裡,反覆淘洗後用笊籬撈出來晾乾——不能曬,小米曬後口感會變得很差。 洗好的米不用等其乾透,抓在手裡感到微微的潮就能拿到石碾上碾成麵。母親說牛走的太快太急容易將米壓成餅,碾的麵粗細不勻,要人推著不緊不慢反覆碾壓。這個人首當其衝就是父親,父親推累了,我們兄妹三人就一起推一會兒。母親則圍著碾臺走,不停地用小笤帚掃動著碾臺上的米。隨著石碌碡咯吱咯吱地轉動著,石碾上的米漸漸變成了細細地淡黃色的麵。 將麵盛到大簸簩裡晾著。每隔一段時間,母親會用手抓起一把用力攥一下,當米麵不再聚型成小塊就可以入鍋炒了。 大鐵鍋用清水反覆刷洗幾遍,爐灶內燃起木柴,待鍋乾透,母親便將木柴去除,灶內只留存些熟火,然後將米麵倒入鍋中——一次倒入不能太多,約四五斤,多了不容易翻炒。 母親說炒茶麵時不能用木柴火,火太硬太急,必須用軟火,小火。每次母親只讓我往灶內裝少許的玉米皮,而且待其燃盡後才能再放。 母親身子前傾,用馬勺不停的翻炒,母親說不能停,一停面就糊了,糊了做出來的茶湯不但發黑而且發苦。 隨著翻炒,鍋裡騰起了陣陣水汽,年輕的母親揮開雙臂,一口氣能炒三鍋。炒好了茶麵依舊晾在簸簩裡,等其散盡熱量。最後一鍋炒芝麻,自己地裡產的,炒時飄出的香味能灌滿整條街。 將炒好的芝麻混入茶麵攪拌均勻,茶麵就做好了。母親會將其分成三份——奶奶一份,姥姥一份,自己留一份。 一個週末的中午,女兒問現在冬天了,奶奶什麼時候炒茶麵呀?特想喝奶奶做的茶湯。話音剛落,母親的電話來了,說上午碾了米磨了麵,你回來咱們炒茶麵。 回到家,母親已經把大灶的鐵鍋刷洗乾淨了。我生起了火,木製的馬勺現在是沒有了,母親就把女兒小時候玩的小鐵鍬刷洗乾淨,用來炒茶。 米麵入鍋,照例改用燒玉米皮,母親翻炒了十幾下,便停了下來,喘著氣,老了,炒不動了,母親撩了撩滿頭的白髮。我接過小鐵鍬,娘——我來炒。我以為自己年輕,一口氣炒出這一鍋應該不在話下。可翻炒了二十幾下,兩只胳膊就酸了,加上煙氣熏著,我的額頭見了汗。中間撤火休息了兩次,我才將茶麵炒完。 晚飯,母親做了兩種茶湯——一種裡面放著炸豆腐條,那是我最愛吃的;一種放著肉餡,卻是女兒最喜歡吃的。茶湯香氣氤氳裡我看見旁邊桌子上早已分好的三份茶麵——我們兄妹三人一人一份。

Read More

日本靜岡片裝香菇 檢出微量輻射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9日指出,發現今年首例日本輸入的輻射食品,為日本靜岡縣生產,於2月29日送樣的「片裝香菇」,食藥署表示,輻射劑量雖未超過標準,但已勸導業者退關,相關商品並未輸入台灣地區。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這批來自日本靜岡縣的片裝香菇,被檢出「銫-137」每公斤7.9貝克,雖符合每公斤100貝克以下標準,但依據立院主決議要求,食藥署已對業者進行道德勸說,請業者主動退關。 食藥署表示,日本福島核電廠於民國100年發生事故後,禁止輸入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食品近11年,到111年2月21日起開放福島5縣食品輸入,改為邊境檢測,項目包括碘-131、銫-134、銫-137等人工核種。 另外,邊境查驗發現1批自印度進口的48公斤咖哩香料粉,被檢出致癌物環氧乙烷,違反不得檢出規定,已要求業者銷毀或退運,並未流入市面;南韓生產之冷凍柚子皮切絲、冷凍柚子果泥也被驗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烏克蘭進口的高梁及自阿根廷進口之鮮蒜頭農藥殘留含量也不符規定。另外,自日本進口之生螢烏賊1批、自印尼進口月桂葉1批被驗出重金屬含量不符規定,自越南進口調味湯粉之甜味劑含量不符規定、自印尼進口椰子糖塊漂白劑含量不符規定等。 食藥署與各地衛生局執行112年乾製水產食品製造業稽查專案,共稽查65家業者,抽查140件產品標示及抽驗90件水產原料或成品。(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9日公布112年10-12月市售食品重金屬監測結果,抽驗62件產品,發現2件巴西蘑菇被驗出含重金屬鎘,地方衛生局經要求業者限期改正,但業者卻無產品可供複檢,且無法提具體來源資料,依法處以每案3萬元罰款。 食藥署指出,去年10-12月總計抽樣檢驗62件產品,包含6件食米及其他穀類、16件蔬果植物類、15件水產動物類、1件禽畜產品、11件蛋品及加工品、1件乳品類、8件嬰幼兒食品、2件飲用水等。

Read More

跌倒拇指痛半年 竟是舟狀骨髓水腫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縣40歲女子半年前發生車禍,跌倒時以左手撐地,導致大拇指根部疼痛,甚至連擰毛巾都劇痛,幾經求診,一直無法改善。轉到員榮醫院求診,查出是大拇指根部如黃豆大小的「舟狀骨」骨髓水腫,打了一劑消炎針,疼痛就消除了。 患者陳述,車禍發生後,她先到骨科就診,X光檢查,骨頭未裂斷,認為是挫傷,給了消炎藥布。但情況未改善,轉向復健科求助,過了數月仍未改善,才到神經內科就診。 神經內科主任葉宗勳表示,患者經神經傳導測試無異樣,但因大拇指疼痛影響到工作,因此安排做手部磁振掃描,才發現原來大拇指根部「舟狀骨」骨髓水腫,才會一直痛。 葉宗勳表示,「舟狀骨」位於大拇指的基底,扮演著支撐和穩定手部的角色。如果出現了水腫或發炎,可能導致疼痛、不適和功能受限。可以直接用針鑽入發炎部位施打藥物或進行其他治療。 葉宗勳說,處置過程中,醫生會使用適當的麻醉和消毒措施來確保患者的安全。處置後,患者需要適當的休息和康復時間,確保手部能夠復原。 葉宗勳說,骨髓水腫可能存在於以下疾病如骨折,前十字韌帶撕裂傷、退化性關節炎、骨髓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缺血性壞死及痛風等,患者如果有疼痛情況一直無法解決,都可向神經內科求診。

Read More

〈中華副刊〉蕭蕭.文化隨筆 古琴二字的六書馳想

蕭蕭 你會彈琴嗎? 不會耶,但我撥的弦會響。 「琴」這個字,二十世紀以後我們習用為弦樂器的通稱,指著可以在弦絲、簧片上,撥、拉,撫、按,挑、剔,或者引啊、擊啊、點啊,從而發出美好聲音的樂器,如胡琴、月琴、風琴、手風琴、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等。但在清朝以前的文獻,琴是特稱,專指古琴。講述其他的琴時,要加上這琴專有的屬性或形容詞,如月琴,是因為共鳴箱為圓形造型,有如滿月;如風琴與管風琴,是經由類似幫浦的構造物去輸送空氣成風,通過簧片或音管的震動發出聲音。後來為了跟一般的琴有所區別,「琴」才特別加上「古」字,合為「古琴」。   一、琴與古琴 「琴」與「古琴」通稱,特別選用「古」字,不僅是因為斲琴的年代早於其他樂器,伏羲氏、神農氏時代就有斲琴的說法,更重要的是古琴的造型純樸渾厚,平整穩實有如古代的的謙謙君子,音的演出又能聲清韻古,超越流俗,不是其他樂器所可比擬,有如「古道」、「古風」之令人嚮往,「古拙」、「古樸」之令人欣喜,所以特別稱為「古琴」。 何況,「古」字比「琴」字出現得早,甲骨文、金文裡有「古」字。古字上部的「十」指稱禦敵用的盾牌,所以古是堅固之固的古字。漢朝的許慎《說文》則認為:古,故也,識前言者也。固、故,兩種意義,加強了後人對「古」字的信賴。 中國古文字的形成,往往可以看出一種文化成長的初衷、動機,甚至於研發的過程。所以,「琴」字既然是「古琴」的專用字,認識「古」字如此,認識「琴」字亦然,將「琴」字加以研析,可以踏出認識古琴的第一步。清朝王念孫在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作序時說:「訓詁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學明。」小學就是廣義的文字學,包含研究字形的文字學(也稱為狹義的文字學)、研究字音的聲韻學、研究字義的訓詁學,小學認識清楚了,才能進一步去研究經學。可見深入認識一個「字」的原始面貌是認識事物最基本的功夫。 目前可考察的最古「琴」字是小篆。因此,我們就以小篆「琴」字,通過文字學的「六書」說法來認識古琴的形制、聲音與製作的意義。   二、古「琴」字:形制上的探討 小篆的「琴」字可以歸類為「象形字」,顯示的是一張琴豎立,像人挺直的身軀。「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象形字通常屬於獨體文,點明的是具體物,將實物形體,客觀地運用簡單的筆畫、符號,具體呈現,使人明白,大約是世界上文字最原始的雛形。 琴是器物,晚清文字學家饒炯認為「琴」字就是「外象琴體,中象琴柱,上四橫、象弦軸,下二橫、象弦軫,左右直下、象弦。」(見《新訂說文部首六書例讀》)。所謂琴體是指小篆「琴」字裡圓拱的形體及其凸起物,象的是琴首、琴肩;所謂琴柱是指上四橫、下二橫、兩根直線。但造字終究不是畫圖,不必處處落實,或企圖還原為原物,否則,古琴是由桐木的琴面與梓木的琴底所合製而成,琴弦是從琴面繞到琴底,如何繪製? 如果以透視法來研究琴字,「玨」字就可分兩部分來看,拱門下那二橫畫,象雁足(雁柱),這是琴底的視野;拱門上那四橫畫,象弦軫,這是琴面所可看到的景象;中間兩直線象徵古琴的七弦,用透視法這琴弦就能從琴面頭部的「承露」、「絨剅」、「琴軫」上,直拉到琴面尾部「焦尾」中間的的「龍齦」,再繞到「琴底」的「雁足」。因此,這圓拱門造型表示的就不僅是古琴頭部、尾部的上下之分,還是琴底、琴面的內外視境。 「琴」字,因而寫實、立體而逼真了! 「琴」字上半部的「玨」有一種富貴的徵象,「玨」音ju,「二玉相合為一玨」,清朝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將玨字視為左右疊文的「會意」字,「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比類」的「比」是「並」的意思,指同時將兩個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類」是指同類型的象形或指事字,這裡當然是兩片玉,兩玉相疊,其義自見,這就是「會合而得意」的「玨」字。 不過也有人卻認為「玨」字「即形為義」,是「視而可識,察而見義」,類似「丄、丅」的指事字(饒炯:《新訂說文部首六書例讀》)。這兩者的不同在於朱駿聲認為「玨」字是疊文會意,所以義在形外,我們明眼一瞥就可以了解字的意思。饒炯認為「玨」字是疊文指事,義在形之內,必須進一步進入字形內,細察審思而見其義。途徑不同,深淺有別,但最後的旨意相同,都是兩片玉結合為一玨。 古琴面有十三徽,標記音點所在,一徽一音,通常以玉石、貝殼製成的圓點做為徽識,是「具體的玉」在琴體中呈現,或許可以稍微呼應「琴」字裡兩片玉的存在。 「琴」字,我們豪華地放在視覺意象的觀察裡,更應該輸出她的聽覺意象。   三、古「琴」字:聲音上的模擬 將「琴」字與聲音做繫連,是隸書「琴」字形成以後的事,秦、漢後解說「琴」字大多視之為「上形下聲」的形聲字,段玉裁注《說文》雖然也說「琴」是象形字,但在許慎提到古文「琴」寫成上珡下金時,段玉裁點出:「今人所用琴字,乃上從小篆,下作今聲。」古代「金」、「今」、「人」同韻,所以古文、隸書的「琴」字不論怎麼寫,上半部的「玨」保留小篆的象形遺義,下半部的「金」、「今」、「人」則有聲符的標音作用。現代人寫「琴」多寫成「玨」+「今」,除聲符標音作用外,是否也有「聲兼義」的期望,期望「古通今」、「琴通心」! 現在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九霄環佩琴」,相傳唐朝開元年間四川斫琴世家第一代高手雷威所斫制,後來蘇東坡有詩刻記其上:「靄靄春風細,琅琅環佩音。垂簾新燕語,蒼海老龍吟。」 東坡的詩以四種聲音來形容古琴:春風、環佩、燕語、龍吟,仔細歌詠諧韻處,不是也落在「音」、「吟」的「十二侵」韻目上!「老龍吟」可以說是詩人蕩馳其中的美好想像,「環佩音」卻是自古至今歷代仕女所追求的、所堅持的美聲。以此「琅琅環佩音」反思琴字的上半部「玨」,難道只是單純「二玉相合為一玨」的意思?二玉何以要相合為一玨?難道不是為了那「琅琅環佩音」? 玉是美石,其美有三個要件:質地瑩潔,色澤光潤,聲音舒揚,所以「玉」字通常用來形容晶瑩潔白的東西,如「井冰粲如玉」(謝眺〈詠竹火龍詩〉);形容昂貴珍奇之物,如「炊金饌玉」、「食玉炊桂」;形容美好的人、事、物,如「玉人」、「玉食」、「玉帶」、「玉手」、「玉面」、「玉闕」等等。再如樂器美聲如「琴」、「瑟」、「琵琶」,無不帶有兩片玉,當然是質地瑩潔,色澤光潤。最特殊的是:以「玉」為部首的字幾乎都是「形聲」字:瑾、瑜、玲、琳、璧、環、玳、瑁、璋、琰、琨、瑤等等,是否也在暗示瑩潔、光潤之外,玉有多種琅琅舒揚之聲。若是,「琴」、「瑟」、「琵琶」就不僅僅是數弦並列如二玉相陳的色之美,而是玉石相擊、聲若孤桐的琅琅之美。 因此,「琴」字的「今」聲,可以當作琴音的模擬;「玨」字的二玉並列,除了弦與軫的形體模擬,誰也無法排除二玉相擊的「琅琅環佩音」。 宋朝何薳(1077-1145)說:「秦漢之間所制琴品,多飾以犀玉金彩,故有瑤琴、綠綺之號。」(《春渚紀聞.古琴品說》),他看到了玉的光彩,我們更多了聲音的想像。 你會彈琴嗎? 不會耶,但你「談」的,我懂了。

Read More

戒菸就贏 快邀親友組團拿獎金

2024戒菸就贏比賽宣布開跑,號召「萬眾一心 快樂戒菸」。(國健署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24戒菸就贏比賽」由陳漢典擔任戒菸大使,以「萬眾一心 快樂戒菸!」率先號召,呼籲20歲以上的吸菸者站出來,在後疫情時代快樂戒菸!即日起至4月底前,吸菸者與不吸菸的親友,兩人一組,快上「華文戒菸網」報名「2024戒菸就贏比賽」,5月2日至29日確實不吸菸,就有機會一起抽中最高獎金30萬元(1組)或6萬元(6組)等獎項! 全球每年800萬人死於菸害,台灣每年可歸因於吸菸的死亡人數2.4萬人,每年因菸害所造成的整體經濟損失高達1,858億元,戒菸不僅對健康有益,同時也能減少國家財政負擔。 「2024戒菸就贏比賽」戒菸大使陳漢典,號召「萬眾一心 快樂戒菸」。 (國健署提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104個戒菸的理由,停止吸菸20分鐘,心跳就會下降復原;停止吸菸12小時,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就會降至正常值;停止吸菸2到12週,增加血液循環與肺部功能;停止吸菸1到9個月,咳嗽與急促呼吸情形症狀會獲得顯著改善;停止吸菸5到15年,中風機率則降低至與非吸菸者一樣。 據國健署委託調查,戒菸就贏比賽1年後戒菸成功率平均達3成5,在當時5月活動期間的戒菸率甚至可高達7成5。 「2024戒菸就贏比賽」戒菸大使陳漢典,號召「萬眾一心 快樂戒菸」。 (國健署提供) 陳漢典表示,會找舞蹈老師(小宏老師),一起報名。也強調,最近因為練舞而有椎間盤突出,所以開始復健,但是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戒菸也是,不要等到身體出現問題再戒菸,現在就可以報名戒菸就贏,嘗試戒菸。

Read More

跳投脛骨粗隆骨折 少年癱倒

醫師廖志祥提醒,青少年脛骨粗隆處的生長板尚未閉合,如果過度跳躍,很容易骨折,建議運動前做好暖身、伸展。(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15歲李姓國中生酷愛打籃球,日前一個急停跳投的動作後,膝蓋下方突然劇痛,整個人癱倒在地,就醫檢查是脛骨粗隆骨折,醫師提醒,青少年脛骨粗隆處的生長板尚未閉合,如果過度跳躍,很容易骨折,建議運動前做好暖身、伸展,膝蓋前側不適超過3週,經休息仍未改善,就應盡早就醫。 高雄中正脊椎骨科醫師廖志祥表示,脛骨上緣的突起即是脛骨粗隆,脛骨粗隆是膝蓋韌帶與脛骨的連結處,年輕朋友打籃球、踢足球、跳高時,起跳及落地瞬間,股四頭肌用力收縮,力量經由膝蓋韌帶傳送到脛骨粗隆上,把脛骨粗隆處的生長板硬生生拉起,造成骨折。 患者日前在學校上體育課,一個打籃球跳投動作後摔倒在地,膝蓋下方痛到爬不起來,送醫檢查是脛骨粗隆骨折,醫師為他進行固定手術,在生長板打上3支骨丁,還繫上鋼線固定,由於骨折也侵犯關節面,醫師進一步以關節鏡清除關節內的血水。術後約2至3個月的復健治療,患者又可重回球場競技。 廖志祥說,脛骨粗隆骨折好發於12至15歲的年輕運動愛好者,這些青少年的脛骨近端有兩處生長板,快速發育階段,生長板由後往前閉合,但在15歲增高期後段,脛骨粗隆處的生長板還未閉合,仍處於疏鬆、脆弱層,但青少年的肌肉、肌腱及韌帶快速生長,在股四頭肌劇烈拉扯下,造成脛骨粗隆骨折。 如何預防這樣的運動傷害發生?廖志祥說,適當運動可預防脛骨粗隆骨折,首先強化膝蓋周邊肌肉、骨骼,讓膝蓋的穩定性更高;另外運動前適當伸展,例如股四頭肌及腿後肌腱的伸展,讓肌腱保持柔軟度;運動前也要暖身,且循序漸進,讓骨骼發育跟上肌力。 廖志祥提醒,發生脛骨粗隆骨折前,常先發生脛骨粗隆骨凸炎,患者跑跳時會覺得膝蓋前側不舒服,但經過適當休息及藥物治療後即可改善,但如果膝蓋前側已不舒服超過3週,經過休息也無法改善,應盡早就醫,找到病因,以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