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蕭蕭.文化隨筆 春秋筆,千秋詩

迷漾日月潭 文/蕭蕭 圖/簡昌達 我和老彭一樣搭橋引路 孔子客氣。後世尊他為至聖先師,他卻謙稱自己「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是專注於承傳、延續、說解、編纂、傳播,搭橋引路的工作,而不在於創新、開啟,突發奇想、獨標一格地樹立個人學霸的威望。孔子說自己對古聖先賢之道,篤信其真,喜好其誠,依古而行就對了!這是《論語.述而篇》孔子說的原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很多人在思考「老彭」是誰?普遍信賴的答案是老子和彭祖,但老子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經》,彭祖「少好恬靜,不恤世務,不營名譽,不飾車服,唯以養生活身為事。」似乎與這裡所稱的「述而不作」搭不上關係,如果沒有別的人選,我倒是找到一個合理的視角,那就是他們兩人都曾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老子,「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清楚記錄,為大家所熟悉,那就是周朝藏書室的官員。至於彭祖,清朝文獻學家王謨(約1731-1817)喜歡博覽考證,他所輯的先秦史料《世本》提到彭祖,有宋衷的注:「彭祖姓籛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守藏史,柱下史,經手的都是來自四方的檔案、文書、奏章、圖籍、史料,不是創作者。孔子「竊比於我老彭」,言下之意有點欣喜、興奮,「就把我當作老子、彭祖那樣的圖書館管理員吧!」尤其是用了「我」字,拉近了許多距離,比起後人說的「我佛慈悲」的「我」更見親密,或許可以體會一下河洛話的「guán(我的、我們的)」那種親切感,「guán阿順」,「guán蕭蕭」,親人似的磁性語調。 太史公將《春秋》推上「史」的峰極之巔 孔子雖然說自己述而不作,但歷史上一般還是流傳他「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贊周易」,將《春秋》當作是他的代表著作,說孔子根據魯國史料,起自魯隱元年(B.C.722),截止於魯哀公十四年(B.C.481)西狩獲麟,以編年體方式撰成史書《春秋》,共兩百四十二年史事,依「年.時(季).月.日.事」的順序記載而下,文字簡明,近乎大事年表,但魯國這段歷史長達兩百多年,所以全書也有一萬五千字左右。有人客氣一點,說孔子是根據現存的魯國史料,高懸義理,定下體例,形成歷史上所謂的微言大義、春秋筆法,強調的是看歷史的高度,約省的是一字褒貶的智慧,略過程,重結果,因此不說他「作」春秋,說他「修」春秋,這一說,完全吻合了孔子「述而不作」的志意表白,但不減《春秋》高居在史書上讓人矚目的位置。 司馬遷的《史記》,通史之祖,自稱有究天人之際的哲學觀,有通古今之變的歷史眼,有成一家之言的文學筆,但是只要提到《春秋》,他的語氣就放軟了,低下了,「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弊起廢,王道之大者也。」這是司馬遷在自己書上寫的、有著近代人所說的「自我推薦」的〈太史公自序〉裡的話。所以,司馬遷警惕那些掌握國家大權,治理國家大事的人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則前有讒媚之人卻未能洞悉明辨,後有賊寇眈眈虎視而不能覺察;當人家部屬的更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則執守恆久不變的常規卻不知為何該如此推展,遭遇突發事故更不知道如何權衡應變。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那就可能蒙上首惡之名。 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必會蹈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 章學誠《文史通義》有「六經皆史」,六經都是先王政典的說法。《禮》用以節人,《樂》用以發和,《書》用以道事,《詩》用以達意,《易》用以道化,唯有《春秋》是用來道「義」,可以撥亂反正,有可能跟司馬遷一樣,將《春秋》放在「史」的峰極之巔! 劉歆有「夫子沒而微言絕,七十子終而大義乖」的感慨,我倒覺得《春秋》一經三傳(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的流傳,說不定可以讓「微言」不絕,「大義」不乖。 陳義芝以詩證史、以詩補史 西方文學,敘述的功能比較強韌,篇幅拉長,史詩的寫作成為文學發展的一大特色,遠古的《伊里亞德》、《奧德賽》,早已是史詩的經典,文學的源頭。東方的詩歌好像一直都不時興這種空間背景龐大,既可通天也能下地,人物不妨虛構,且可隨時往來神人之間、物類之外,至於時間感也就任憑漫漶無邊無際了——或許我們的腦海閃過屈原的〈離騷〉、〈九歌〉,不過,也只是閃了一閃,這歷史長河裡唯一以神話書寫成就詩篇的詩人。我們還是回到以抒情、感懷、紀實為主流的詩經系統,篇幅不輕也不薄,可以吟誦,不短也不小,適合書寫,藝術的含金量十足,即使展延為戲劇,也可以形成張力。雖微言,不棄大義,頗有《春秋》的精神,在歷史的制高點,衡量世理,也不忘抒放意象的詩。 華語文學不一定有西洋史詩類型的大製作,卻往往通過「詩」去完成「史」的評騭:「詩」以「面」、以圖畫、以色彩去扮演、複製,「史」所代表的那個《春秋》精神,或者反過來說,《春秋》所代表的那個史的評鑑衡,則以「點」的小面積去點醒,去發揮警策作用。 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我去淡水「雲門劇場」欣賞陳義芝的《如果眼中有淚》演出,屬於「趨勢詩劇場」的年度大戲。廣告文詞中提到:「厚實的情懷,深刻的情境」十個字,原是指著陳義芝的詩特色,卻也無妨當作「詩」與「劇」(或「舞」)的互動,「詩」與「史」的互證、互補。「導演賦予它們各別表情、豐富情緒與起人遐思的畫面,一切一切的安排串接,如拉開一個一個早已命中注定排序良好的抽屜。」這裡的導演原來是指著劇場的導演,說他將陳義芝的詩以象徵性的布景、岩石、從天垂降的紅長布、揮舞的肢體、甚至於小到三支手電筒,再佐以閩南話、客家話、四川腔的語言,京劇、南管、佛樂,吉他、大提琴、手風琴,豐富了舞台上舞者的生命,且直指詩的生命。 但這裡的導演未嘗不可以是劇場導演後面那個觀察人生的詩人,詩人後面那個創造生命水花、火花的至尊無上的神。 這一方小小的舞臺,原來就不是一方小小的舞臺。 《如果眼中有淚》詩劇場的主架構,其實來自陳義芝的最新詩集《遺民手記》(印刻,2024)。《遺民手記》主題詩是同題的一篇〈遺民手記〉,長篇抒情兼敘事的最新創作,由十一首各三十行以上的詩所組成,以歷史平視角度敘說第二人稱的「你」的遭遇,寫陳義芝父母及其同袍離散、攀索的生存困頓,透露大時代的顛沛、倉惶與哀號,人與時代相互之間無可伸展的糾葛,兼又難以平復。其後的卷二〔遺民後書〕,增入其前以第一人稱的「我」,人子的視角所親聞親見的父母辛酸,包括「居住在花蓮」、彰化「溪底村剪影」、「北海岸潮聲」的三個空間;第三部分則改以父親或不特定的身影的「我」,呈現苦難時代的不同面向,包括名篇〈出川前記〉、〈新婚別〉,稱之為〔離亂備忘錄〕;最後則以詩之「本事」的散文體製,分明敘述,增強歷史的真實與情意的鬱結,是為〔散繹13〕,這時的「繹」有抽絲引線以理出頭緒、推演事理的深義在,置於詩集之後,動人之處不輸前三卷的詩文本。 組詩〈遺民手記〉用字謹嚴,選擇「遺民」二字,應是微言而有大義。「遺民」是指時間縱軸上,浩劫之後殘留的百姓,或是改朝換代之際不仕新朝的人,衡諸歷史與詩文,陳義芝的〈後記〉也清楚標示「紀念 父母那一代身經戰亂苦痛的人」,「一個庶民家族在巨大的時代變局中的經歷」,當然是指劫後餘生者。有人想到同音的「移民」,「移民」是空間橫軸上,遷往他國永久住居的人,顯然軸線就有了相異的歸趨,更襯出「遺民」眼中的「淚」。 深刻了解「遺民」的「劫」「餘」之淚,這「千秋詩」的「春秋筆」就有了一定的撼人的震力與震幅。

Read More

經濟艙症候群 日常保健預防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隨著疫情趨緩,越來越多人開始出國旅遊;但長途飛行或久坐不動,易引發「經濟艙症候群」。透過日常的自我保健與中醫調理,可有效緩解下肢水腫並預防其反覆發作,降低經濟艙症候群風險。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蔡昕儒指出,經濟艙症候群又稱為「深層靜脈栓塞」,是由於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循環不佳,形成血栓而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典型症狀為單側下肢急性腫脹、疼痛,皮膚顏色改變呈現紅色或紫色,如果突然起身,致血栓跑到肺部,可能引起呼吸困難、胸痛,甚至猝死。 她說,中醫理論「濕性趨下」的概念強調水容易往低處流,當體內痰濕過重時,水分便會滯留於下肢,形成水腫。水分的代謝與肺、脾、腎三臟的功能密切相關。治療下肢水腫時,中醫通常從「脾虛」或「腎虛」的角度進行調理。 如果水腫由脾虛引起,患者通常會伴隨食欲不振、腹脹、疲倦乏力、頭昏頭重等症狀,這類水腫通常需要健脾利水的治療;而腎陽虛型的水腫則表現為腰痛、膝蓋酸軟、四肢冰冷、小便量少等,治療的重點則是溫腎助陽。若有氣滯血瘀症狀,也會酌加活血化瘀藥物治療。 預防下肢水腫,日常保健很重要,建議運動及避免久坐或久站,1、2小時就起身伸展,促進血液循環;若有靜脈曲張等相關病史,也建議穿著彈性襪減少血栓風險。飲食方面,應避免過量攝取生冷食物和飲料,如生菜、水果,並減少烤、炸、辣和高鹽分食物。 蔡昕儒說,薏仁是常用的健脾利水消腫食材,煮薏仁水可幫助身體排除濕氣;若體質較為虛寒、容易怕冷的人,則可以選擇喝薑母茶,幫助祛寒消腫。此外,按摩足三里、三陰交、太谿等穴位,或配合溫灸療法,也有助於減輕下肢水腫症狀。

Read More

阿婆皮膚癢 中醫滋陰補氣改善

中藥材桂枝可解肌去皮膚風濕。(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90歲阿婆個子嬌小瘦弱,主訴皮膚很癢,背部紅紅一片,皮膚觸診乾燥,說話聲音低微。另一名40歲女性上班族體瘦面色較黃,腳掌皮膚很癢、會起白屑。另有一名17歲高中生身形高壯膚白微胖,手腳的皮膚癢、易起紅疹,尤其膝蓋後側和手肘部位更明顯。中醫依體質用藥治療調養,症狀均大幅改善。 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表示,門診經常遇到主訴皮膚癢的患者,可能是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蕁麻疹、汗皰疹等。中醫學在分析疾病病因會從「風、寒、暑、濕、燥、火」6個方面去看;根據每個人的年齡體質不同,也會適當加一些調整體質的藥物。體內濕氣重的人使用化濕利水的藥物、血虛氣弱的補養氣血、陽虛的補陽、陰虛的滋陰,往往有不錯的療效。 90歲阿婆有陰虛的表現,氣也不足,雖然皮膚紅有發炎現象,在清熱的同時要注意滋陰補氣;40歲女上班族則是血虛,要酌加養血的藥物;17歲高中生體內痰濕較重,要加重化痰袪濕。 黃盟珠建議,體質的調整非一蹴可幾,患者需有耐心,注意自身的飲食,少食炸辣重口味等燥熱食物,衣物以棉麻寬鬆柔和為主,再配合醫師用藥,就能有不錯的效果。

Read More

〈醫師專欄〉練習蹲

■吳重達 「我最近開始練習蹲下,很辛苦、很痛;不過,越來越下去,也沒剛開始那麼痛了。」這是一位醫師的60多歲病人說的。 約20多年前,這名病人因運動受傷,左膝關節半月軟骨破裂,臏骨關節面軟骨損傷,做了關節鏡手術;復原後,他持續高強度運動。最近半年,他運動後左膝開始疼痛、腫脹,症狀在近2個月變得更嚴重,關節活動度變差,蹲不下才回診。 理學與X光檢查,確認其左膝已發生中度退化性關節炎;基本上,這是當初半月軟骨與關節面軟骨損傷後的必然後遺症。經過充分討論,病人做了關節鏡清創手術。他做手術的明確目標是「能持續從事他熱愛的運動,直到真的老到動不了為止」。 意志堅定的病人術後馬上積極復健,包括肌力與活動度訓練;術後6週,股四頭肌肌力、不負體重時的膝關節活動度已近正常。不過,他沒辦法完全蹲下去。無法全蹲有何困擾?用日常生活需求來說,出門在外內急時,碰到只有蹲式廁所時,就十分尷尬了。 即使從沒受過傷的人,進入退化年齡後,有一天也會驚覺自己突然變得很「硬」,彎不下去、轉不過去。一位醫生朋友坦承,他出外需要時只能找坐式或殘障廁所,因為實在蹲不下去。 有解決方法嗎?上述的病人提供最佳示範:練習蹲。剛開始時,要將關節四週已攣縮的軟組織(包括韌帶、肌肉、肌腱、關節囊等)拉開一定會痛;所以,這必須是一個漸進、不能操之過急的過程。慢慢、長期練習,禁得起痛的人就有機會再完全蹲下,整個身體狀況,尤其是柔軟度也跟著提升。 該病人驕傲地說,他們球隊的年度聚餐,他發現自己竟然是年齡最長的那個人。會後大合照,他發現許多該蹲前排的晚輩都不敢蹲,站後面;他老人家就蹲在最前面,留下一臉得意的照片。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傷口僅針孔大小 免縫合 超音波導引針刀術 告別板機指

醫師蔡國聖(右)、陳彥廷(左)指出,超音波導引針刀治療時間短、傷口小。(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40歲張姓男子平時工作需頻繁抓握物品,突然發現右手中指、無名指出現僵硬、疼痛症狀,甚至有時還會「卡住」、失去控制,需左手協助復位。經門診進行超音波導引針刀,手術時間僅需10分鐘,症狀大幅改善。 台南新樓醫院復健科醫師陳彥廷表示,板機指是手指屈肌腱及其周圍腱鞘的發炎和厚化導致,造成腱鞘內的肌腱無法順利滑動,常見於反覆使用手部進行抓握或其他重複性動作的族群,如鍵盤工作者、工廠工人、使用球棒球拍類運動者等。常見症狀包括手指僵硬,常於早晨間發作,僵硬後隨之出現手掌底部的疼痛;病情加重時,手指會發出「卡住」或「彈跳」的感覺,甚至完全無法伸直或彎曲,無法自主恢復到原位。 板機指的治療如輕微或早期情況,可使用非手術治療緩解發炎、改善症狀,為組織修復提供較佳的條件,如透過超音波、石蠟浴、震波等儀器治療軟化肥厚的腱鞘或肌腱,或以手指護具固定、減少手指彎曲動作。另可服用非類固醇等抗炎藥物,或在局部皮質注射類固醇。但長期注射類固醇可能會有肌腱斷裂風險。 陳彥廷指出,傳統板機指手術須進開刀房,會留下約1公分傷口,術後手指即可恢復活動,後續須回診拆線。現行的超音波導引針刀可於門診診間進行,傷口僅有針孔大小、免縫合免拆線,手術時間僅需10分鐘。但板機指微創針刀術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仍應經醫師評估及治療,確保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Read More

全身水疱 婦染瀰漫性帶狀疱疹

醫師陳麒亘表示,單純及帶狀疱疹病毒皆有可能出現瀰漫性的病症,應儘速就醫,以防病毒擴及體內其他器官系統,造成更嚴重的疾病傷害。(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1歲王姓婦人罹患糖尿病及高血壓,因胸壁右側出現多顆疼痛性水疱,左側腹、背、四肢、嘴唇等亦發現許多水疱病灶,有些變成破皮傷口或乾掉結痂,診斷為瀰漫性帶狀疱疹病毒感染。經全身性抗病毒藥物治療,約1週後水疱多結痂掉落,疼痛獲得改善。 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麒亘表示,一般而言,帶狀疱疹病毒產生的症狀較為嚴重,可能出現嚴重的神經痛,甚至是侵犯到眼睛、聽覺平衡系統、或中樞神經系統等。就皮膚而言,當出現瀰漫性感染時,除主要受影響的皮膚區域外,還會蔓延至身體其他較遠且不連續的部位,並出現20顆以上的病灶,即可被視為瀰漫性疱疹病毒感染。 單純疱疹及帶狀疱疹病毒皆有可能出現瀰漫性的病症,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可能一開始出現在嘴唇或生殖器附近,之後蔓延到皮膚其他地方;後者則大致可以見到原先受影響神經所支配的皮節處,有最多且集中的病灶,其他部位的病灶則較為散在性。 陳麒亘提醒,無論何種情形,一旦發現瀰漫性病症是病況變嚴重的徵兆,通常是罹患嚴重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身上才會出現感染,當下需要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治療,以防病毒擴及體內其他器官系統,造成更嚴重的疾病傷害。 陳麒亘表示,目前針對50歲以上的成人,以及18~50歲具有罹患帶狀疱疹高風險的族群,建議施打2劑非活性重組帶狀疱疹疫苗。臨床試驗證實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尤其是高風險族群重要的防護措施。 已經罹患帶狀疱疹病人,雖然短期內再感染機會不高,但復發風險仍存在,建議於急性期緩解後再進行帶狀疱疹疫苗的接種,提升免疫力。

Read More

〈中華副刊〉時夏已長,願與你虛度時光

■王俞德 當夏日的陽光灑滿大地,草長鶯飛,荷香柳長,美好如斯。晝長夜短,白晝的漫長與夜晚的短暫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我懷揣著與你一同沉浸其中,品味這獨特的時光。 當黎明的曙光初現,那最初的一抹金色陽光悄然穿越窗簾的縫隙,我們的一天便在這份寧靜與期待中悄然開啟。那巍巍的山巒,宛如大地的守護者,默默見證著歲月的更迭與流轉。在朝霞的映襯下,它們顯得更為巍峨壯麗,我們手挽著手,漫步於山間小徑,感受著大自然的神秘與魅力,彷彿與世隔絕,只剩下我們和這寧靜的天地。蜿蜒小徑,鬥折蛇行,兩旁野花一路鋪展開來,通向山巔,通向靜謐的遼闊,通向內心的無限澄澈。 午後時分,陽光如火般熾熱,這正是賞荷的絕佳時刻。荷塘中,荷花亭亭玉立,紅白交織,嬌豔欲滴。它們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引來款款蜻蜓翩躚其間,荷風輕拂,碧翠微顫,令人心曠神怡。靜靜地欣賞著這夏日的美景,看流雲波心,自由自洽,聽風吹蓮葉,喁喁私語。眼裡漣漪,心中微瀾,恰似絲綢輕舞,任由心靈沉浸在這份寧靜與美好之中。 落日融金,斜陽晚照。我們站在水邊,望著波光粼粼的湖面,心中湧起一股對生活的美好祈願。夕陽的餘暉灑在水面上,金光閃閃,波光粼粼,映照出我們瀲灩的笑臉。這一刻,我們彷彿與這湖水融為一體,共同感受著人間仲夏的神秘與靈動,手與手、心與心開始相攜相融。多少過往悲欣,消散於剎那的感動帶來的豁然開朗。 夜幕降臨,燈火初上,一絲絲涼意拂過發間、臉頰、指間。我們坐在山間庭院中嶙峋自在的石凳上,享受著這份出世的寧靜與美好。庭樹森森,疏影橫斜,短笛悠揚,蟲鳴起伏,流火斜飛。此時,我們敞開心扉,暢談著彼此的心事,分享著快樂與憂傷,彷彿時光就此永恆。 月上中天,皎潔如水,舉杯邀月,把酒言歡。月光下,我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彷彿與這天地融為一體。杯中時半時滿,酒入柔腸,化作萬種風情,如星辰璀璨。我們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憧憬著未來的美好時光,讓歲月在不經意間緩緩流淌。 當新的一天再次破曉,朝露未晞,晶瑩剔透。我們相視一笑,心中朝暉萬縷,情絲纏綿。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愛不知所終,倏忽而逝。在這晝長夜短的夏日裡,與你共度時光,願有所歲月皆可回首,而深情白頭不是幻想。 在這漫長而短暫的夏日裡,願我們能一同虛度時光,享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美好。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境界。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寧靜天地,與愛人或朋友共度這寶貴的時光。讓我們珍惜每一個瞬間,感受生活的美好與溫暖,讓這份寧靜與美好永遠伴隨在我們身邊。 即使是虛度,我也願意。分分秒秒,雖何其短暫,卻是命中永恆的記憶與寶藏。

Read More

中醫針藥雙管齊下 婦改善失眠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40歲何姓女子長年受失眠所苦,時常感覺頭暈脹、心悸,白天注意力較難集中,胃口不佳,有時雙手末端出現麻木感。經1個月針灸,搭配清熱除痰的中藥治療,已能連續多日睡6個小時,頭暈感以及心悸感都減輕,注意力渙散情況也大幅改善。 57歲黃男則由於工作內容調整,自感壓力較大而失眠,且急躁易怒,生氣時感覺頭暈頭脹,伴有耳鳴情況,食慾不佳,且伴隨便秘等情況。經過針灸,搭配鎮心安神的中藥治療2週後,夜間睡眠時間增加至5~6小時,常做夢的情況也改善許多,急躁易怒的情形也減緩,食慾增加,排便較順暢。 員榮醫療體系中醫部醫師吳晉廷指出,根據世界睡眠協會《睡眠醫學期刊》公布,台灣失眠盛行率約17%,推算近400萬人失眠;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全台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有3成的人服用安眠藥。 實證醫學研究指出,在180人的大型臨床試驗中,以百會、神庭、四神聰、神門、三陰交為穴位傳統針刺6週後,可有效改善睡眠品質及白天功能狀態。 他說,長期失眠容易影響發育、加速衰老、使免疫力下降、以及提高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機率。失眠的原因百百種,必須釐清發生的原因,才能從根本改善。 吳晉廷表示,失眠在中醫稱作「不寐」,雖然造成的原因很多,但總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最常見的遭逢壓力的失眠,其病機大多為肝氣沒有疏暢,氣鬱不舒,進而擾動心神,以致無法入眠。另外,如若吃到不乾淨的食物,或大魚大肉的消化不良,會導致腸胃受傷,或釀為痰熱壅塞在胃中,也會導致不易入睡,中醫在治療時會根據不同的原因,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Read More

常摔破碗碟 指關節腫痛無力 類風濕關節炎作怪

醫師孟家駒呼籲,如有2個以上關節持續腫脹、疼痛、僵硬、無力,或是活動度受限逾6週,尤其雙手關節同時出現症狀,須趕快尋求醫師診療。(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陳金龍∕台中報導 42歲家庭主婦手指關節腫痛無力,經常摔破碗碟;超音波檢查發現不但多個手指關節有類風濕關節炎,連兩手的腕關節也發炎。經免疫藥物治療,症狀大幅緩解。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免疫風濕科醫師孟家駒表示,手部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侵犯部位。醫學統計,女性和男性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比例為3比1,且以30~60歲女性居多;致病原因除基因外,可能與抽菸、牙周病、感染後導致的免疫功能失調有關。 婦人經常摔破碗碟,超音波檢查,右手腕關節發炎情形(紅圈處)。(記者陳金龍攝) 患者經由身體檢查、按壓手部各關節,發現多隻手指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腫脹、疼痛情形;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發炎指數偏高。進一步以超音波檢查發現,其雙手的5個掌指關節、2個近端指間關節、2手的腕關節都有發炎情形,符合類風濕關節炎典型特徵。 孟家駒呼籲,民眾如有2個以上的關節持續腫脹、疼痛、僵硬、無力或是活動度受限達6週以上,尤其雙手關節同時出現症狀,須趕快尋求專科醫師的診療。對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者,關節疼痛時應多休息,減少患部關節過度彎曲;症狀緩解後避免大角度活動、避免手指負重過大,早上起床需先做適度關節活動後再進行日常工作。

Read More

211餐盤減澱粉 男成功控糖

醫師張育睿建議「211餐盤」掌控血糖。(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40多歲沒有糖尿病病史的劉姓男子平常喜歡喝很多水、排尿量也很多,但近來發現體重有明顯減輕情況。檢查發現血糖超過500mg/dL,糖化血色素飆到10%,確診為糖尿病。除以降血糖藥物治療外,並調整日常飲食型態,從原本三餐加量白飯、乾麵的習慣,調整成蔬菜2份、蛋白質1份、全榖雜糧類1份的「211餐盤」,雙管齊下控制血糖,幾週後血糖數值明顯下降。 灣橋榮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張育睿指出,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包括糖化血色素小於7%、餐前血糖維持在80~130mg/dL、餐後血糖峰值小於180mg/dL。要達成這些目標,健康的飲食型態相當關鍵。 張育睿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多攝取非澱粉類蔬菜,減少添加糖分及精製的穀類食物如白麵條、白米飯、饅頭和麵包類,改以原型食物為主食,並減少食用加工或有過多調味的食物。 張育睿進一步說明「醣類」、「蛋白質」、「脂肪」及「鈉」的攝取原則。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能有助改善血糖,建議患者優先選擇富含纖維、加工程度低,例如蔬菜、豆類、水果及全穀類食物,取代精製澱粉和糖分;適量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如毛豆、豆腐、魚肉等,並使用低脂或脫脂乳品,有助於保持健康體重,也能延緩飢餓感以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此外,「體重管理」對於糖尿病預防和控制也相當重要。研究顯示,過重糖尿病前期病患,若減輕7-10%體重,可預防進展為第2型糖尿病;而對於許多超重或肥胖的第2型糖尿患者,體重減輕5%則有助於改善血糖、血脂和血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