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會改革釋憲過後,朝野僵局能解?

倘若執政黨倨傲心態在國會改革釋憲結果出爐後變本加厲,化解朝野僵局難矣!圖為朝野針對總預算案進行攻防。(中央社,資料照) 憲法法庭宣布國會改革法案釋憲判決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高呼憲法光復,但國民黨、民眾黨卻一致撻伐,朝野反應南轅北轍。此次釋憲不僅引發憲政爭議,甚至延燒到國內政局;尤其是立法院內總預算案卡關停滯不前,在野黨還將高度爭議法案排入議程,國會瀰漫山雨欲來之勢;朝野僵局能否有解?備受矚目。 持平而論,此次釋憲結果看似朝野互有勝負,但實際上國會改革法案當中讓立法院得以發揮強力監督力量的「牙齒」都被拔光;甚至若干大法官色彩濃厚,也未迴避此次釋憲,部份釋憲內容反被批為憲政災難,因此「政治介入」之說不脛而走,凡此皆已埋下激化朝野對立的伏筆。釋憲過後,賴總統似乎釋出善意,表示願到立院國情報告,但在野黨卻將之視為作秀之舉,直言「不必來了!」由此即可看出朝野對立近乎無解。 就國會改革法案釋憲過後的政情發展來看,「以牙還牙」的態勢已然拈弓搭箭:儘管立法院已將總預算案排入十一月一日報告事項,有望付委審查,但朝野三大爭點依舊未能取得妥協;大法官、考試委員以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等人事案尚未展開審查,釋憲過後不確定性陡增;《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兩部法律部份條文修正案在立法院展開攻防,朝野立場迥異,尤其《憲法訴訟法》更直指憲法法庭。簡言之,朝野過招的深水區還在前面。 諸多朝野死結越綁越緊,但目前雙方仍然互相緊咬不放,政情走向更顯詭譎。可能性之一,朝野繼續大打焦土戰,讓爭議法案躺在立院動彈不得;其結果大致為,就算總預算案在今年年底出不了立法院,根據《預算法》規定,政府該收的稅費照收、該付的錢照付、該做的事照做,一般政務不受影響;修正財劃法反正已喊了二十五年,繼續喊下去也就繼續喊下去;倒是新任大法官、考試委員、NCC委員人選恐將繼續晾著。 可能性之二,朝野針對若干重大爭議事項取得妥協。例如,儘管憲法法庭判決立法院不能主動邀請總統進行國情報告,也不能要求國情報告後即時詢答,但賴總統仍可釋出更大善意,透過朝野協商同意回覆立委提問,如此既可免除違憲爭議、履行自己競選總統時的承諾,亦可為憲政慣例開創先例;何況五月十三日朝野就曾針對總統國情報告進行黨團協商,當時國民黨並不堅持即問即答,關鍵仍在能否按此取得協商共識。 再如,總預算案的三大爭議當中,原住民禁伐補償金乃依法必須編列,但行政院卻想討價還價。持平而論,儘管《憲法》第七十條規定「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但一方面要求原住民禁伐補償金依法足額編列並非立法院在審查總預算案時所提出,法律也未禁止立法院立法增加歲出,《預算法》第九十一條即有相關規定。換言之,只要行政院能夠依法足額編列原住民禁伐補償金,擋在朝野之間的大石頭自然可以先搬走一塊。 質言之,朝野對立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於民進黨的「戰狼」心態作祟,賴清德先是要求民進黨立委反守為攻,還放話「青鳥會飛出來」;綠營對總預算案屢屢情勒在野黨,不顧即使總預算案沒過關,延續性或經常性經費仍可如常支出的法律規定。倘若執政黨這般倨傲心態在國會改革釋憲結果出爐後變本加厲,化解朝野僵局難矣!

Read MoreRead More

〈社論〉預警失準…,農產品產銷失衡何時了?

當高麗菜短缺價格高漲,農民就會大幅增產,產量驟增價格隨之崩跌,農民虧損即改種其他作物,價格又開始上漲,形成惡性循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農糧署昨公布「大宗蔬菜播種量及供苗預警資訊」,高麗菜呈現超量種植的「紫爆」危機,農民恐血本無歸。無奈的是,大家對類似戲碼並不陌生,幾乎每年都會上演,且不僅發生在高麗菜,雞蛋、稻米、牛奶等農產品都有類似問題。 仔細探究,農產品產銷失衡原因各不相同: —高麗菜:當高麗菜短缺價格高漲,農民就會大幅增產,產量驟增價格隨之崩跌,農民虧損即改種其他作物,價格又開始上漲,形成惡性循環。政府雖設有預警機制,以育苗場通報育苗量作為指標,惟通報育苗場有限,無法代表整體情況;加上基於自身利益,也未必會通報正確數值,倘若以多報少,就會導致預警失準。 —雞蛋:近十年來蛋價亦是暴漲暴跌,以這次波動為例,前兩年遇到禽流感來襲,蛋雞銳減,農業主管機關為降低民怨,農業部管制的進口蛋雞種雞配額,原本每年僅進口二十萬隻左右,二0二三年種雞進口量竟然暴增至高達三十四萬隻,完全破壞市場機能,蛋雞供給量驟增,雞蛋產業瞬間惡化,蛋價崩跌乃是必然的現象。 —牛奶:我國牛乳產業產銷失衡,並非源自於國內生產過剩,相反的還在減產中。引用中央畜產會的統計,二0二三年乳牛飼養場數較上年減少百分之二點四,產乳牛在養頭數也較上年減少百分之四點四。而進口液態乳進口數為五萬八千多公噸,其中包含鮮乳近三萬九千公噸、保久乳一萬兩千多公噸及其他液態乳約七千兩百公噸,相較於上年總進口量大增近四千四百公噸。 之所以如此,主因是國產乳品標示標準不當所致,外國保存期限高達九十天的「偽鮮乳」,也可與保存期限僅有十四天的國產均標示為「鮮乳」,形成不公平競爭;加上缺乏食農教育,讓冰磚奶橫行,始讓國內優質的乳品節節敗退。 —稻米:我國稻米生產面積與產量長期居高不下,背後原因並非國人喜好米食,而驅動稻米的產量,事實上台灣飲食西化,每年食用稻米的量屢創新低,去年年均僅剩四十二公斤,理論上應減產因應。惟台灣仍保有公糧保價收購制度,稻農遂沒有誘因改種植其他作物或減少種植規模。此舉非但經常造成公糧爆倉,使用效率低落,而且還排擠其他作物的生產;雜糧等作物生產量遠低於需求,而需仰賴大量進口,導致我國糧食自給率直直落,去年衰退至百分之三十點三之譜。 持平而論,我國各種農產品產銷失衡各有其不同的因素,有必要進行大幅調整。首先,推動農產品出口:我國農產品質極佳,具有國際競爭力,若能擴大出口,有助於產品調節,提高農民收入。其次強化預警機制:應引入AI、大數據等科技,提高預警準確性。 其三,尊重市場機制:政府應避免過度干預市場,防範市場機能破壞;並建立合理的乳品標示等市場規範,促進公平競爭。其四,產品加值:由一級產業,邁入二級與三級產業,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產品,讓產品得以多元去化,並提高附加價值,還可結合旅遊以及餐飲等產業,促進農村、漁村創生。 再者,台灣也應加強食農教育。國人對在地優良農產品認識不足,不少人迷信外國進口品,有賴政府仿效日本做法,透過食農教育普及食育,例如:在學童營養午餐中增加在地鮮乳等食材,即可讓學童養成食用國產農產品的終身習慣。

Read MoreRead More

〈社論〉別讓低薪之痛在台灣繼續痛下去!

蔡英文在2016年總統就職演說中特別點出低薪問題,賴清德擔任蔡政府閣揆期間也提出過解決低薪五大措施,但低薪依舊是台灣的痛。(本報資料照) 勞動部長何佩珊日前在立法院指出,若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在台灣薪資若低於三點一萬元就算低薪,此一說法再度引起朝野和民眾對於低薪問題的關切。回首過去八年多,蔡英文在二0一六年總統就職演說中就特別點出低薪問題,賴清德擔任蔡政府閣揆期間,也提出過解決低薪五大措施,但八年多晃眼一過,低薪依舊是台灣的痛;如今賴清德已居總統高位,更不應讓台灣的低薪之痛繼續痛下去! 台灣低薪問題存在已久,馬英九執政時期即修法以抵稅方式鼓勵企業加薪,但蔡英文政府卻沒有跟進性的有效政策,以致低薪問題遲遲未獲解決。甚且,何佩珊到底有沒有認真研究過何謂低薪?也頗令人質疑,她在立法院說出不到三萬一是低薪之後,勞動部官員隨即表示OECD對於低薪並沒有確切的定義,這不啻反襯何佩珊的低薪說法恐怕只是個不求甚解的草率演出。 且不論何佩珊到底有沒有仔細研究過低薪的定義,但低薪的確是個相對性的說法,而且關乎受薪階級的感受問題。即以房價而言,二0一六年第一季房價所得比為八點四六倍,今年第一季已躥升到十點三五倍;換言之,即使這八年受薪階級的薪資有所成長,但看到房價越攀越高,攀到別說年輕人望房興嘆,連四十歲以上新增房貸族的比例都已超過五成,買房難度全面提升,恐怕越來越多的人會感覺自己是低薪一族吧! 造成台灣低薪困境的原因牽涉廣泛,而且解方也絕非鼓勵中小企業加薪抵稅一招,這從馬政府時期修法之後,全台灣將近一百六十多萬家中小企業僅約一千家提出申請即可見一斑。再進一步而言,立法院上會期將中小企業加薪抵稅條款延長十年至二0三三年,但經濟學界仍不看好此一政策的成效。而面對營業盈餘占GDP的比重持續升高、受僱人員報酬占比越來越低的問題,並未看到政府深入探討其成因並提出因應對策,也顯示政府並沒有把解決低薪當作重點政策。 再從產業結構發展失衡的角度來看,許多學者專家早就點出台灣過度倚重高科技電子產業,但民進黨政府卻有如迷信般地持續深陷泥淖;相對地,傳統產業、尤其是中小型傳產,生存壓力不僅越來越重,還得繼續面對能源轉型、AI浪潮、美國和中國大陸政策與市場風險等挑戰,在此逆境下,傳產受僱人員哪還敢期待大幅加薪? 要知道,台灣受僱於資訊電子產業的人數僅約九十萬人左右,占全體受僱人員比重約為百分之十一,就算肥了一朵紅花,但瘦了片片綠葉,低薪問題怎解?更何況薪資差距拉大,更增加了許許多多勞工的相對被剝奪感和低薪感。 民進黨政府還試圖以提高基本工資作為擺脫低薪困境的手段,但蔡政府已連續八年調漲基本工資,事實證明這也未能奏效。更進一步而言,賴清德擔任閣揆時提出的五大政策—公部門主動解決低薪、薪資水準列入政府採購及獎項等之加分項目、鼓勵企業加薪、薪資透明化、提高時薪,當時勞工團體就認為乏善可陳,如今更證明只是隔靴搔癢,賴政府尤應徹底檢視這些政策是走錯方向?還是力道不夠?如果賴政府找不到病灶、下不出對症藥方,自然解決不了低薪問題。 質言之,低薪問題牽涉產業、貿易、區域發展、教育、勞動力供需等政策,賴政府應跨部會檢討,別把解決低薪繼續淪為撈取選票的口號!

Read More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台灣光復79週年,你記得了什麼?(下)

民國26年8月14日,中日上海淞滬會戰打響,張錫祜奉命由南昌飛往上海,途經臨川上空遭雷電所擊機毀人亡。民國28年國民政府正式下令,每年8月14日為空軍節。(取自空軍軍官學校網站) ■何啟聖 陳難「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高貴品格,讓這份信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傳遍全球,也掀起世界反法西斯的強大回響。遺憾的是,因日本軍國主義的封鎖,這封信遲遲未能送到美惠子的手中,一直到五十年後,戰後改嫁的美惠子才一睹信件的內容,此時,因國家帶來的屈辱與喪夫的哀痛,全部湧了上來,美惠子當場痛哭失聲。 張錫祜,出身教育世家,父親是開南大學的創辦人張伯苓,他鼓勵學生投身抗戰,而他兒子率先響應,投筆從戎。身高超過二百公分的張錫祜,鶴立雞群,因機艙空間狹小,他這樣的身高,在戰鬥機飛行員中,實屬罕見,也因此備受矚目。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中日上海淞滬會戰打響,日本大型旗艦「出雲號」開進黃浦江,張錫祜奉命由南昌飛往上海,對日艦進行攻擊,當時天氣非常惡劣,氣象測報一直提示不良,張錫祜急於炸敵,躍上戰機,冒險飛行,奔著「出雲號」飛了出去,終因天氣惡劣,途經臨川上空遭雷電所擊機毀人亡,時年二十六歲。 消息傳至父親張伯苓處,只見他仰頭喊了聲「好」,「死的好」,誠如張錫祜在赴難前的家書寫道,「此次出發非比往常,生死早置度外,望大人勿以兒之膽量為念,若能凱旋而歸,當能奉雙親于故鄉,以敘天倫之樂;倘有不幸,雖負不孝之名,然為國而殉,亦能慰雙親于萬一也。」張伯苓的一句「死的好」,其此生不能殺敵報國之恨,因兒為國捐軀,無憾了! 林桓,有個北洋政府擔任司法總長的父親林長民,堂叔為黃花崗烈士林覺民,姐姐是民初知名的作家、詩人林徽因。因著七七事變的爆發,林桓放棄清華大學機械系的學業,報考中央航校。 民國三十年三月十四日,日寇對成都發動空襲,林桓駕機升空,勇猛迎戰,奈何敵機性能優越,儘管憑藉高越的飛行戰技,擊落多架日軍戰機,但林桓最終仍遭機槍掃射,頭部中彈,剛從航校畢業的他,就在成都上空,陣亡了。那年,他僅有二十三歲。 得知惡耗的姐夫梁思成,不敢告訴妻子林徽因及岳母,藉著出差之名,前往成都,將林桓的遺體埋在當地一處無名的墓地。同時,將林桓的一套軍禮服及畢業所配發的「中正劍」,小心翼翼的打包,藏在木製衣箱的最底層。最終,紙包不住火,還是從鄰居的口中得知死訊。 林徽因為這個以身殉國的弟弟,在三年後寫下了「哭三弟桓」,她說,「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這首詩寫得很長,至此,林徽因就再也不曾寫詩了。而讓人感傷的是最後一句,「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是啊!日本戰敗後的台灣,因著光復,從殖民而為民主,由日奴而為富足,在台灣光復七十九週年,反思我們似乎忘掉了誰?忘掉了誰因著「我死則國生」,維繫了國祚綿長?這一頁屬於中華民國一百一十三年歷史中,最慘烈悲壯的波瀾壯闊,你記得了什麼? (作者為致理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專任教授)

Read MoreRead More

<開講>解讀美國對我出售NASAMS

張競 10月25日美國公佈對臺出售三套「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 National Advanced Surface-to-Air Missile System)以及附屬裝備;總金額11.6億美元。 https://www.dsca.mil/sites/default/files/mas/Press%20Release%20-%20TECRO%2024-48%20CN.pdf 謹就本案分析說明如下: 此項軍售在2022年就已獲得美國確認,但因我方未能完成預算編列與美國軍備承商產能無法供售等多項因素,延遲至今才完成供售審查程序。 本項軍備投資案係始自空軍民國108年「天隼二號」增強要點防空自衛能力案,但迭經修訂原始規劃配置構想,從對外籌購現役點防禦防空或近接武器系統,搭配國造自製中低空防空飛彈;再逐漸修訂建案構想,將要點防空作戰需求逐次擴大至有限要域防空架構,並開始轉向至向美國直接採購源自美軍部署於其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之「美國首都區域防空系統」(National Capital Region's air defense system),經過逐次更新調整所發展出之「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 National Advanced Surface-to-Air Missile System)。 就目前供售數量僅有三套來說,其實並未完全滿足我方原先所計劃之四個連,每個連四個發射架之預期採購數量。當然此種落差亦會影響到未來全案投資規劃與發展進度。舉例來說,原始為四套系統所規劃之營區、陣地、聯絡道路與防護配套設施與兵力編制,恐怕就要有所調整。 儘管原先依據作戰構想與任務需求,為該系統所律定之任務職能,基本上是優先考量護衛指揮中樞政經要域,然後依序考慮保存戰力階段之戰機集中要域,或是對敵反擊飛彈指揮管制中心,此時就必須有所權衡與取捨。 吾人亦必須注意,儘管此項防空系統接戰能力確實能夠涵蓋較大區域,在表面上可以將其任務稱為要域防空,但在本質上還是依據被保護任務目標而調整之要點防空系統。其與區域防空、地面部隊野戰防空以及艦艇編隊之艦隊防空,或是泊港期間內之要港防空還是要相互配合。 基於整體防空作戰之「統一指揮管制、分區負責接戰」原則,前述各個不同部隊兵力所各自負責之防空作戰責任,在使用新防空系統部隊兵力加入後,都必然要面對相當時日之磨合適應期。這個道理是與交響樂團要納入新樂器組合,所必須面對挑戰完全相同。 交響樂團依據特定交響曲樂譜,現有樂器演奏組合無法滿足某個音域(range)之演奏需求時,自然就必須引進某種樂器組合來補足此段空缺。而整體防空作戰作戰構想與兵力指揮管制原則,其實與交響樂團要依據樂譜,統合不同樂器組合完全相同。針對不同區域、空層、威脅狀況與地形要素,籌建不同防空系統,依據作戰構想與任務需求,分配其作戰職能,指定其部署位置,這與古典樂團演奏交響樂整個籌辦與演出過程,基本軌跡相當類似,要真說是異曲同工亦不為過。 就臺澎金馬整體防空作戰體系來說,確實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各類地面防空系統與各型防空戰機,從成軍服役到功成身退汰退除役不知凡幾。勝利女神力士飛彈、鷹式飛彈與九零高射防砲,都曾經各領風騷數十年,最後還是要退出防空作戰舞臺。假若再加入考量防空戰機、地面部隊野戰防空與艦隊防空系統更新,說是兵無常勢兵力序列經常有新戲也是真話。 所以舊武器除役與新系統加入,整體防空作戰體系都要歷經內部重新整合陣痛期,作戰責任區亦會隨著兵力部署而重新洗牌,此乃軍事武力有機體人生常態,大家也不用太過於擔心。 最後還是要多講一下,拜登政府老是在華府週五下午公佈對臺軍售訊息,這真是標準「週五傾倒新聞」(Friday News Dump)標準操作手法。距離美國大選如此之近,再加上其金額有限,選舉操作可能性看來也不會太高。北京必然循例抗議,但是對美國選情來說,亦將是不痛不癢。 看來這是拜登政府在選舉投票前最後一筆對臺軍售,但拜登政府在選後到一月份前,還有無可能再宣布對臺軍售?不論有無臨去秋波最後幾筆軍售,依靠評論美國政情在政學界討生活的觀察家與評論者,必然還是能夠做出多筆文章!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

〈社論〉釋憲結果是民進黨的勝利、民主的倒退

憲法法庭對於國會改革法案釋憲案的判決結果與民進黨的主張若合符節,甚至限縮立法院監督權。(中央社) 憲法法庭二十五日針對國會改革法案釋憲案作出判決,結果是部分合憲、部分違憲,若干立法更因違憲而立即失效。表面上看,此一判決似乎是朝野各有勝負,但進一步觀察,判決結果卻與民進黨的主張若合符節,憲法法庭甚至限縮立法院監督權。質言之,此次憲法法庭的釋憲判決是民進黨的勝利,卻是民主的大倒退! 今年一月十三日總統、立委大選,總統雖由賴清德勝選,但得票率僅百分之四十點零五,遠低於百分之五十;立委選舉方面,民進黨更是一口氣少了十席,丟到過半席次優勢。賴清德不僅淪為雙少數總統,在野的國民黨、民眾黨更達成藍白合的共識,在立法院以多數席次監督執政黨;不過,掌握完全執政優勢長達八年的民進黨卻未能領會「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的精髓,依舊企圖以權力輾壓在野黨,惟在野陣營卻已脫胎換骨,也以國會多數席次強力監督民進黨。 回頭檢視在野黨共推國會改革法案的出發點,幾乎都是針對民進黨完全執政種下的惡因。質詢答覆、藐視國會罪部分,主要是針對蔡政府時期從閣揆到閣員對立委質詢的避重就輕、實問虛答,甚至反嗆、反質詢立委;人事同意權部分,主要是針對蔡政府時期無視於國會的監督、制衡功能,仗著民進黨多數席次強行通過爭議人選;調查權、聽證權部分,主要是針對蔡政府留下的諸多政策或行政作為的黑箱。至於總統赴國會進行國情報告,更是賴清德競選總統時的承諾。 然而,習於享受完全執政大權的民進黨,當然不甘於在野黨強力監督,遂以民進黨掌控的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三大國家機器,外加民進黨合力訴求釋憲。眾所周知,當前全數大法官均由蔡英文擔任總統時所提名,民進黨走上釋憲一途仍然握有裡應外合優勢。 果不其然,七月十九日憲法法庭針對國會改革法案做出暫時處分裁定,不僅裁定內容照著民進黨的劇本走,甚至連宣告暫時處分裁定的日期也能被民進黨發言人「神預言」料中。過去民進黨嘲諷「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如今儼然成為「憲法法庭是民進黨開的」! 就釋憲結果來看,以質詢答覆和調查權而言,官員不得拒絕提供資料或不得拒絕表達意見被判違憲,不啻賦予官員於質詢或接受調查時逃避道出真相的空間;尤其是此二者於立法時設立的罰則也都被判違憲,更讓國會監督變成「沒有牙齒的老虎」。申言之,執政黨有此保護令,抱著「一皮天下無難事」心態的官員任由在野黨再怎麼監督,也都能繼續好官我自為之;甚至若有政府官員遮掩違法,在野黨也只能徒呼負負! 再以人事同意權而言,無虛偽資料具結被判違憲,不啻賦予被提名人提供虛偽資料的空間;甚至立法時對於被提名人答復不實、隱匿資料或提供虛偽資料者的罰則,也被判違憲,此一判決無異於為被提名人大開欺瞞國會的方便之門。藐視國會罪也被判違憲,讓台灣依舊處於落後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先進立法的境地,即使政府官員逃避監督、矇騙國會,國會也莫可奈何。 總的看來,民進黨窮盡洪荒之力封殺國會改革,莫非是擔心長期執政留下的「潘朵拉的盒子」在國會被在野黨掀開?尤有甚者,此次釋憲結果等同宣告憲法法庭可以限縮直接民選的國會的合理立法權與監督權,更會加深朝野的扞格!

Read More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台灣光復79週年,你記得了什麼?(上)

何啟聖用一所「有去無回的學校」為題,介紹空軍官校前身、位於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取自空軍軍官學校網站) 何啟聖 兩天前的十月二十五日是台灣光復七十九週年紀念,上課的時候,我問同學,台灣光復的意義是什麼?多數同學都默不支聲,只有少數同學答道,「結束日本的殖民統治」、「台灣重回『祖國』的懷抱」。我再問,結束日本殖民統治的原因是什麼?有同學說,「日本戰敗」;當我繼續問,日本為何戰敗,就再也沒有同學能夠回答了。 我教授的這堂課是「廣告管理實務」課程,而在「廣告層級效果模式」中,所謂的「認知→認同→實際行動」過程,我想藉由台灣光復紀念,以中國對日抗戰那些愛國青年慷慨殉國的悲壯史實,讓同學兼收歷史與理論的學習之效。何況,師者,本就傳道、授業、解惑,傳做人原則、處世之道,即屬本務。 台灣光復,源於對日抗戰的勝利,在這十四年(從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算起)當中,日本殘害中國逾三千萬軍民同胞的生命,當中,有著太多血淚斑斑的英勇壯烈與從容就義。 我用一所「有去無回的學校」為題,介紹空軍官校前身、位於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七個班次的五百餘位學生全數投入抗日戰爭,幾乎全數陣亡。讓同學們深切體認,台灣光復是多少仁人志士的鮮血譜成的浩然史詩。 這所中央航校的學生,多的是家世顯赫、名門望族、高官子弟,這群富二代、官二代卻視死如歸,把「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寫成了自己生命的傳記,但今天誰人記得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和赤膽忠心的姓名?紀念台灣光復,就不能不知道這些聽來讓人血脈賁張、熱淚盈眶的抗日故事。 陳懷民,對日空戰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殉國當時才二十二歲,也是世界空戰史上,與敵機對撞、同歸於盡的第一人。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日軍為慶祝天皇生日,砲轟武漢,企圖摧毀我空軍,向天皇獻為壽禮。陳懷民升空迎敵,五分鐘不到,即擊落日機一架,其精湛的飛行技術、無懼的剛猛頑強,引起日軍注意,五架敵機朝陳懷民座機撲來,密集的掃射,擊中油箱著火,他因中彈負傷,最終放棄跳傘逃生,選擇正面朝那架由日寇王牌戰機飛行員、有著「紅武士」之稱的高橋憲一座機,筆直撞去。碧血灑向長空,兩團火球墜入長江。 武漢百姓抬頭為英勇的空軍喝采,當中,也包括陳懷民的父親,但他並不知道,那團火球中英靈正是他的兒子。得知死訊後,陳懷民的母親哭瞎了雙眼,而他的女友、出身金融巨賈的富家千金王璐璐,身著陳懷民送她的旗袍,在殉難的長江邊,投江殉情。 在這個悲愴故事背後,還有更戲劇性的發展。在清理戰場時,發現遭擊落身亡的高橋憲一上衣口袋中,有一張照片及家書,那是他的新婚妻子美惠子所寫,敘述做為一個飛行士妻子的孤淒與哀泣,字裡行間流露出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丈夫安危的擔憂之心。陳懷民的妹妹陳難接過信後,提筆給美惠子寫了封長信,信中表達了對美惠子的同情和關愛,也表明了對日本侵略戰爭的堅決抵抗的態度,更有對世界和平的美好嚮往和期待。陳難十分清楚,日本軍閥的錯誤政策,造成兩國人民陷入無情的戰火之中,無數的軍人成了戰爭的炮灰,高橋憲一與美惠子都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 (作者為致理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專任教授)

Read MoreRead More

〈社論〉教育部切勿藉轉型正義以政治汙染校園

進黨政治黑手介入校園手段更蠻橫的案例,當屬阻擋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教育部直接操刀的「卡管案」。(資料照) 教育部日前發布補助大專校院辦理轉型正義教育實施計畫,每案最高補助三十萬元,此舉遭到在野黨立委質疑是「政治洗腦」。轉型正義是二0一六年民進黨完全執政至今喊得震天價響的口號,但事實證明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只是惡鬥在野黨的工具;再者,早期民進黨大聲疾呼黨政軍退出校園,但近年來民進黨以政治黑手介入校園早已前科累累。教育部務須謹守本分,切勿藉轉型正義之名重蹈政治汙染校園之覆轍。 按照行政院引述聯合國秘書長指導說明,「轉型正義」乃社會試圖接受過去大規模侵害行為所遺留的問題,確保責任受到追究、正義獲得伸張,達成和解的所有相關程序與機制;另根據學者巴肯(Elazar Barkan)的觀點,轉型正義是以政治和解達到社會重建的目的。而蔡政府的首任促轉會主委黃煌雄認為,促轉會的目標應是「真相、責任、公義、和解」。質言之,轉型正義要達到最主要目的是和解,但民進黨卻是反其道而行,藉轉型正義之名大搞政治鬥爭之實。 正因為民進黨對於轉型正義的出發點只是為了惡鬥在野黨,因此不惜冒著違憲疑慮,以立法院絕對多數席次制定黨產條例、促轉條例;儘管民進黨窮盡國家機器、全黨之力遮掩黨產條例、促轉條例違憲爭議,但依舊無法改變黨產條例、促轉條例是政治鬥爭法律的本質,而依據這兩部法律成立的黨產會、促轉會更淪為民進黨的政治打手。黃煌雄之所以辭去促轉會主委一職,就是當時的副主委張天欽自詡為「東廠」。 擔任促轉會主委不到四個月又十天的黃煌雄,二0一八年十月六日發表辭職聲明中還苦口婆心地呼籲朝野「共同努力為超越政黨輪替的轉型正義留下空間」,奈何權力至上的民進黨卻仍是聽者藐藐,依舊對在野黨窮追猛打,徹底汙名化了「轉型正義」這個追求和解的代名詞。 民進黨不僅扭曲「轉型正義」的意涵,甚至還大開民主倒車:蠻橫立法將農田水利會私產沒收納為公產、藉著「查水表」和關閉中天新聞台箝制言論自由、強行推動軍公教年改引發背離信賴保護原則違憲爭議、防疫政策黑箱重重、放縱網軍大肆出征反對意見、爛修公投法護航一黨私利、…。民進黨諸多作為被批評為新威權、專制,難怪民進黨創黨元老林正杰會感嘆現在的民進黨已經變得法西斯、比白色恐怖恐怖一百倍。 民進黨口是心非的還不只表現在「轉型正義」,過去民進黨強力訴求的黨政軍退出校園,也被現在的民進黨拋諸腦後,民進黨將政治黑手介入校園的案例更俯拾皆是。例如,二0二一年十一月民進黨新北市黨部就被爆料與某大學合辦公共政策研習會;全教總揭發黨產會在總統大選前不到三個月發函桃竹苗各高中職,要入校辦理座談研習。試問,這些算不算黨政軍介入校園? 民進黨政治黑手介入校園手段更蠻橫的案例,當屬教育部直接操刀的「卡管案」。蔡政府為了「卡管」,不惜折損三位教育部長,司法單位還約詢遴選委員;當時蔡總統還詢問前台大校長陳維昭是否可重啟遴選,但陳維昭向蔡總統直言這是「政治事件」,政府操作手法太粗糙。民進黨政治之手伸入校園,已到肆無忌憚的程度。 民進黨藉轉型正義大搞政治鬥爭,政治介入校園又屬常業犯;如今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辦理轉型正義教育,就別再給莘莘學子錯誤示範了!

Read MoreRead More

<開講>破解黑熊學院神秘面貌

張競 本月14日中國大陸對台實施「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恫嚇施壓,在演習結束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宣布,將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增列至「台獨」頑固分子清名單,並宣稱將對黑熊學院及沈伯洋、曹興誠實施懲戒,將依法終身追責。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右)與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左)被大陸國台辦增列至「台獨」頑固分子清名單。(中央社,資料照) 依據國台辦所發新聞稿內容,直指沈伯洋為「黑熊學院」負責人,但隨後沈伯洋就對媒體宣稱其並非黑熊學院負責人,並且反嗆國台辦查證能力有問題,結果引發各方議論以及嘲諷。 但沈伯洋如此辯解,很快就被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透過資料搜尋居然發現「黑熊學院根本不存在」,黃士修特別強調,沈伯洋在2021年所創立黑熊學院只是倡議團體,但卻沒有法人地位;換言之,黑熊學院從來就未曾向任何政府主管機關完成登記手續,黑熊學院從頭到尾在台灣社會高調活動,在本質上就是個黑機關或是非法組織。 誠然依據黃士修所搜尋結果,顯示確實是有三個看起與所謂黑熊學院有關係之分支機構,其中包括2022年5月所登記設立之「黑熊社會企業有限公司」,當時負責人為目前擔任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之曾柏瑜;但是依據總統府對外發布資料顯示,曾伯瑜是以事實上並不存在之黑熊學院所擔任顧問身分,獲聘成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 另外兩個機構則分別是2023年9月登記設立之「社團法人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再加上2023年11月登記設立,但在2024年6月變更登記並停業一年之「台灣黑豹數位股份有限公司」;但前述三個分支機構,基本上都與沈伯洋本人或是沈伯洋妻子曾心慧具有某種關係。 前述資訊經由黃士修先生公開於社交媒體發布後,儘管沈伯洋諸多行為經過黃士修先生分析後確實可議,但經過媒體轉載數日,並未獲得沈伯洋本人回應,不過卻讓吾人獲得下列數點認識;首先必須感謝黃士修先生所提供事實查核資訊,亦須肯定其對黑熊學院真實狀況所提出之客觀分析。 其次就必須非常嚴肅指出,沈伯洋委員在出面反嗆時曾說:「國台辦事實查核能力顯然非常有問題,因為我根本不是黑熊學院負責人!這等於官方帶頭造謠,當然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 請注意沈伯洋並未指出,黑熊學院其實並不存在,而是負責人另有其人。因此吾人要質問沈伯洋,能否公布黑熊學院向政府主管機關登記註冊資料,讓社會公眾理解黑熊學院與前述三個分支機構關係為何?到底是那個分支機構才是黑熊學院化身? 黑熊學院在名稱上看起來是應當向教育部登記註冊,但前述機構看起來若非透過經濟部完成企業工商登記,就是向內政部辦理社團法人登記註冊, 而且最重要的是沈伯洋到底能否讓台灣鄉親理解,到底誰才是黑熊學院院長或是負責人。 在現代社會中,假若不是存心欺詐錢財之黑幫與邪教,基本上都要向政府主管機關完成登記,並且其財務與運作都要受到監管;而黑熊學院在過去數年間,以黑熊學院名義,高調辦理各項教育講習活動,並且透過網路出售多項物品,其募集資金、收取款項以及金錢財務帳冊與流程,能否攤在陽光下經得起社會檢驗? 最關鍵要點是此等財務報表都應該經過負責人簽證,並且送交主管機關接受查核,只要將所謂「黑熊學院」財務資料拿出來,就可以馬上讓各方理解到,到底「黑熊學院」神秘面貌長得是個什麼樣?而誰又是黑熊學院真正負責人! 最後必須提醒,當沈伯洋指控他人帶頭造謠極不可取時,又未否認黑熊學院並不存在,顯然就有義務公布黑熊學院向政府註冊資料,否則沈伯洋本身豈不是也在帶頭造謠嗎?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若要對黑熊學院提供資金時,究竟是由那個分支機構負責收款?其實社會大眾會對此更有興趣。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要是委託所謂「黑熊學院」辦理活動,又是由那個分支機構出面與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簽署委託協議呢? 吾人不禁想起其實黑熊這個名辭並不算太光彩,到處從事詐騙之台灣民政府,就曾經以黑熊名義,組織過準武裝團體與治安機關對抗過,但事實證明黑熊部隊只不過是個無法承擔大任虛張聲勢空架子。 如今既然沈伯洋出面澄清其非黑熊學院負責人,但卻沒有說明黑熊學院並不存在,顯然就必須拿出確切證據,提供事實讓各方查核,就讓吾人拭目以待!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i-meihua.com/Article/Detail/16006,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ad More

〈社論〉自相矛盾的全民防禦政策能抗中保台?

高中發放青年服勤同意書疑似要動員參戰,引發家長恐慌、反彈,教育部長鄭英耀在立法院致歉。(中央社) 中共解放軍繼十四日的「聯合利劍—二0二四B」演習後,福建海事局二十二日又發布公告在距離台灣最近的平潭島進行實彈射擊,對台武力威脅遽增。這是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共軍接連三次進行極具針對性的軍演,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壓台獨氣焰,恐嚇性質居多。對此,朝野政黨同聲譴責中共的蠻橫行徑,更認為已對台海和平及兩岸關係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 面對中共始終不願放棄武力脅迫手段,台灣當然應該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也要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合作,共同遏止中共犯台野心並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台灣礙於兩岸關係而無法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式軍事同盟,所以必須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以及捍衛國土意志,才能獲得各國的支持和援助。然而,執政黨切莫只是嘴巴高喊「抗中保台」,實際上卻畏首畏尾地不敢面對真相,反而以政治手段抹紅在野黨及民間的質疑。 民進黨強調強化國軍備戰及全民防衛動員能量,但諸多自相矛盾、光怪陸離的現象陸續被在野黨揭露,不僅掀起民眾議論,更激化出兩岸是否已瀕臨戰爭邊緣的危機感。且不論近半民眾不滿賴總統兩岸政策的民調結果,近期引發家長恐慌的高中生「戰時狀態青年服勤同意書」調查,就可看出民進黨處理國安問題的虎頭蛇尾窘狀。 據傳,有高中發放「戰時狀態青年服勤同意書」,希望徵求高中生於未來戰爭爆發時,能主動參加後勤工作,引發軒然大波。國防部長表示沒有軍事勤務的問題,教育部則說目的是協助避難引導等勤務,不會讓學子上戰場。但礙於家長壓力,教育部同意停用該項調查表。 結果,部分民進黨立委指責在野黨欲提案修法刪除《民防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中有關學生的字彙就是解除武裝的前奏。明明是執政黨說不清楚這份調查表與全民國防有何關聯性,更不敢向家長說明當前兩岸風險的真相,卻將所有責任歸咎於在野黨的質疑。 根據《兵役法》,年滿十八歲男性都有服兵役的義務,也都會被列管在戰時動員名冊,根本不需要另行調查。更何況,依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規定,青年及後備軍人皆是優先動員對象,亦是我國行之有年的後備動員勤務工作。賴總統在成立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時就表示,展現社會整體防衛韌性是全民的責任,不能只倚賴軍隊抗敵;他還說和平必須靠實力,不能只靠一紙和平協議。但從民進黨對延長役期到一年的遮遮掩掩,到現在對高中生戰時後勤任務含糊其詞,民眾實在看不到執政黨的擔當。 且不論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國會殿堂脫口而出「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荒誕不經,台灣縱深淺、幅員窄,一旦戰爭爆發豈有前線後方之分!民進黨說學生無須上戰場,根本就是無力降低兩岸敵意、避免兵凶戰危的開脫之詞。 事實上,賴總統口中的「全社會防衛韌性目標之一」就是「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還預計培訓四十萬「可恃民力」,卻連戰鬥部隊的編現比還低於八成,民進黨立委個個都變成了空口說大話的勇武派戰將。執政黨自己既無心對外釐清真相,又想藉著炒作中共對台威脅以鞏固政權,卻推託是遭有心人扭曲全民防衛本質。把國家安全及兩岸對抗當成鬥爭在野黨的工具,才是我國面臨的最大危機!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