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與病床數較去年同期增加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3日指出,統計到5月底醫院護理人員有11萬9569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09人,5月全國醫院總病床數14萬1155床,與去年5月同期相比也增加1879床。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去年底各大公私立醫院相繼為護理人員加薪,加上政府推動夜班獎勵津貼、三班護病比等政策,護理人員受到實質鼓勵而繼續留任,使今年上半年離職潮並未進一步擴大。6月畢業季將至,能否招到護理人員新血將是重點,盼衛福部能儘快推出前部長薛瑞元承諾的白班繁重加給,扭轉護理職場氛圍。 衛福部指出,統計今年5月全國醫院總病床數14萬1155床,其中急性一般病床8萬4133床;特殊病床5萬7022床,與去年5月同期相比增加1879床,但急性一般病床卻減少231床;特殊病床則增加2110床。 衛福部表示,觀察歷年每月護理人員執業趨勢,每年1月至4月為低點,9至11月為高點。三班護病比標準今年3月1日起實施,推動原則以「獎勵先行」、「逐步推動」及「引領標竿」3原則,同步啟動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直接獎勵。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蔡淑鳳表示,今年起要求地方衛生單位動態監測,當醫療機構醫事人力異動,應同步監控醫院病床數是否連動受到影響,避免醫院病床數統計與實際運作出現落差,不論是最新動態監測或地方衛生單位回報,皆無巨大關床潮。 蔡淑鳳指出,以今年1至4月統計與衛生單位回報,並無出現外傳醫療機構關床率高達3成之情況,僅6家醫療機構小幅調整床數,分別為1家醫學中心減6床、5家地區醫院減少20床以下,關床占比數不可能達3成,甚至連1成都不到,但仍會了解各醫院關床的原因。 蔡淑鳳指出,統計顯示醫學中心護理人力增加最多,區域醫院護理增加確實相對困難。據112年調查結果,護病比越高,護理人員工作負擔越重,造成離職率越高,職場給予適當負擔,同步啟動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直接獎勵,盼改善醫療環境,人才留得住。

Read More

身心兼顧擺脫安眠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人服用安眠類藥物比例逐年升高,每年用量已超過10億顆。專家指出,失眠認知行為合併呼吸中止症治療,才能身心兼顧擺脫安眠藥。 55歲的林先生長期苦於失眠,嘗試過各式民間偏方卻反覆無常,以致依賴於助眠藥物。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林先生的焦慮得以緩解,睡眠品質也有所改善,但仍未可完全恢復,特別是半夜易醒和多夢的問題持續困擾著他。經專業建議,透過詳細的臨床評估和睡眠檢查,發現林先生除心理狀況外還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影響他睡眠問題的重要因素。 經過心理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林先生得到了全面性的改善,並依醫囑逐步減少依賴助眠藥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林先生現在的睡眠狀況和日間精神狀態已恢復到10年前的健康水平。 好夢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失眠成因複雜,安眠藥並非萬靈丹,目前失眠治療的方式「失眠認知行為治療」,透過各式助眠的行為技巧,以及認知上的調整等方式,核心順序上是「找原因,再處遇」,最理想的方向是,先根本上找出失眠的主要原因,再對症下藥給予合適的睡眠管理方法。  

Read More

越痛越不敢動 五十肩惡性循環 肌萎縮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醫師,我手舉不起來,也沒辦法伸到背後,打過針也每天吃消炎藥,但還是很痛。」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程瀠萱說,中醫門診常常可以接收到這類患者的困擾,通常有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五十肩找上門了! 程瀠萱指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五十肩」,是一種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產生瀰漫性發炎。造成五十肩的可能原因,包括外傷、重複性的活動、手術、化療、中風等,甚至臨床上很多患者發作的原因不明;最常見的症狀,分別為「活動疼痛」、「角度受限」以及「睡眠壓痛」。一開始發炎的疼痛導致不敢活動肩膀,後來筋膜修復癒合肌肉組織黏在一起,活動拉扯更加疼痛,此為惡性循環,患者越是不敢動,沾黏就越嚴重,疼痛也越劇烈,若放任不治療,肩部肌肉也有可能僵硬或萎縮。 她說,五十肩分4期:第1期疼痛期(3個月內),關節囊發炎後產生劇烈疼痛但活動不卡,夜晚疼痛明顯。第2期沾黏期(3-9個月),疼痛仍在,肩關節活動逐漸受到限制。第3期冰凍期(9-14個月),因發炎反應下降,疼痛漸漸減輕,但關節囊明顯沾黏,肩膀活動受限明顯,嚴重影響生活。第4期恢復期(1-2年),肩關節活動角度逐漸恢復,但許多人會留下部分關節角度限制。無論在哪一個時期,都對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夜間疼痛影響睡眠,同時關節的活動度受限制,導致穿脫衣服很困難,或者是洗澡搓背困難。 程瀠萱說,中醫治療五十肩以針灸、針刀放鬆筋膜,傷科手法改善沾黏復發,近一步拉伸增加肩關節角度,內服中藥與外敷的藥布減少發炎反應、活血化瘀。患者也要配合運動,多管齊下,協助將病痛在初期即予以改善。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肌張力不全症

■陳俊銘 「肌張力不全症」是指因肌肉不自主地收縮,形成肢體扭曲和重覆性動作或姿勢的一種動作障礙症。所謂肌張力是正常人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被動的彎曲關節時所出現的些微阻力。這是由於肌肉、關節、及結締組織本身所具有的張力。錐體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會增加,小腦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會減低,而外錐體系統有病變時,肌張力可能增加或減低,或兩者同時存在,當兩者同時存在時肢體出現扭曲的姿勢及動作,就稱為肌張力不全症。 肌張力異常的成因大略可分為3類:1.遺傳性:患者帶有不正常之肌張力異常基因,由上一代遺傳而來。2. 原發性:自然發生之肌張力異常,找不到任何病因。3.次發性:因某種疾病侵犯到大腦基底核而引起的肌張力異常症狀。 肌張力異常的症狀依其在身體上波及的範圍,又可分為局部性、半身性及全身性等等。較主要的局部性肌張力異常包括眼瞼痙攣症、斜頸症、肢体肌張力異常、口頷部肌張力異常、聲帶部肌張力異常。 臨床上扭曲性的動作為本質,速度從緩慢纏繞性的手足徐動症到快速扭動的舞蹈性或跳躍性動作皆可。肌張力不全症通常會因活動或緊張而加重,靜止或休息狀態則減輕。病人常常找到方法來減輕症狀,有感覺性小技巧,例如用手觸摸眼角可以降低眼肌痙攣症,也有動作性小技巧,像病人走路非常困難,卻可以跑步或跳舞,也是因為這些特徵,病人常被誤會為裝病。 肌張力不全症可以是一種病,也可以只是一種症狀而已。依發病年齡、症狀分布及病因不同分類。而遺傳性肌張力不全症迭有發現,目前被發現與原發性肌張力不全症有關的基因位置,至少有17個。 中醫治療肌張力不全症,在中藥部分主要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柔筋為主,方以血府逐瘀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葛根、羌活、烏藥、丁香等,改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鬆弛患側沾黏組織。 配合針灸,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透太陽、相關四肢穴位、頸背穴位、額中帶、額旁一、二、三帶。眼針:眼八卦針。耳針:下視丘、視丘、基底核、腦幹、頸椎。體針:風池、落枕穴、崑崙、跗陽、百會透太陽、四神聰。配合針刀治療,將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結成硬塊的部分用針刀鬆解掉,有助於肌張力不全症改善,但不是一次就完全鬆解,視病況多次鬆解,以達到穩定療效。可配合星注神經節阻斷術,放鬆緊繃之肌肉,脖子會較鬆軟,使肌張力不全症獲得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睡7小時活最久 過或不及死亡風險更高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吳易澄指出,美國加洲大學針對100萬名美國民眾進行研究,發現1天睡7小時的人活得最久,睡得太多或太少,則反而有更高的死亡風險,建議民眾規律作息,調整睡眠,如遇睡眠障礙應求助醫師進行謹慎詳細的評估與治療。 吳易澄表示,一個好的睡眠,是要睡得飽,也要睡得好,失眠的主觀感受相當多元,包括入睡困難、早醒或睡不久、睡眠斷斷續續等,不同的睡樣態都有其特別的神經與精神病理成因。睡眠中的其他行為也包括夢遊、說夢話、磨牙等不自主的動作,而規律的生活作息是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而光線、噪音、溫度、空氣流通也都會對睡眠品質有所影響。 吳易澄指出,壓力帶來失眠是很常見的,短期的壓力性失眠約1個月內就會緩和,超過1個月仍持續睡眠障礙,則必須調整生活或工作安排。生活壓力與生活習慣,常是導致失眠的主要因素,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工作與勞動型態有很大的不同,而從事各種輪班工作,則往往會使得睡眠障礙成為常態。 吳易澄表示,飲食習慣也會直接影響睡眠 ,比方說飢餓或過飽,喝水過多導致頻尿,刺激性飲食,含有咖啡因的茶或咖啡,也常常會導致失眠,有些民眾甚至喝酒助眠,其實酒精會改變睡眠結構,減少深睡期,反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更別說包括睡眠藥物本身的長期藥物或毒品濫用的影響,因此,要改善失眠情況,可以先從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入手,先嘗試建立一些睡前習慣。 吳易澄提醒睡不好的民眾,應提早就寢時間,盡量不要熬夜,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晚上應避免喝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以免難以入睡。調暗房間燈光,保持內部空氣流通,並在舒適的溫度中入眠等,都有助於入睡。 吳易澄表示,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支柱,也是增強免疫系統的有效方法之一,如遭受失眠之苦,建議民眾可用睡眠日記來記錄每天的生活與睡眠狀態,釐清問題及找出改善方法,並應求助家庭醫學科或精神科醫師,針對睡眠問題做謹慎詳細的評估與治療。

Read More

茂盛醫院北上開生殖診所 邱泰源盼減緩少子化問題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新北市板橋茂盛生殖診所2日開幕,衛福部長邱泰源出席致詞時表示,這次赴瑞士參與WHA發現瑞士每家都生3、4個孩子,婦產科醫學會從100年注重少子化問題,衛福部也提撥經費,盼能創造更多未來主人翁。茂盛醫院長李茂盛則說,盼今年人工生殖法草案完成修法,放寬適用對象。 專為不孕夫婦催生的台中市茂盛醫院,北上在新北市板橋開設生殖診所昨開幕。新任衛福部長邱泰源等人出席。邱泰源說,茂盛醫院長李茂盛是他的大前輩,長年耕耘在生殖醫學,這次赴瑞士參與WHA發現瑞士沒有少子化問題,每家都生3、4個小孩。而婦產科醫學會從100年注重少子化問題,衛福部也提撥經費補助試管嬰兒,截至今年1月底已順利產下16296名嬰兒,盼茂盛能創造更多未來主人翁。 李茂盛表示,因應北部民眾期待,入駐新光集團位於板橋傑仕堡開設生殖診所,並由台大醫院教授趙光漢出任院長,並複製台中茂盛醫院的臨床、學術能力到板橋生殖診所,幫助不孕夫婦圓夢。 李茂盛說,他們透過多年建置的人工生殖實驗室,購置AI相關設備,包含胚胎影像即時監控系統、高效伺服器、AI大數據演算平台等,才研發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將試管懷孕率提高至70%。 李茂盛指出,近期衛福部擬訂人工生殖法草案,大幅放寬適用對象,包含同婚家庭、單身者,代理孕母也得以非商業方式進行,他樂觀其成盼今年能完成修法,並舉例在歐洲同性婚姻、單身、代理孕母生育的新生兒占比高達3成,對少子化來說有幫助,且台灣5年前通過同性婚姻法,理應適用人工生殖法,別讓他們為求子遠赴異鄉。

Read More

過敏性結膜炎紅癢 中醫助緩解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梅雨時節氣候變化大,加上春夏季節百花盛開,有些人會對花粉或植物種子發生過敏反應,眼睛因過敏造成結膜炎。在台灣,約有3成的民眾曾患過敏性結膜炎,中醫治療除使用疏散風熱的藥物外,並可透過按摩眼睛周邊的穴位,緩解眼睛過敏充血紅癢的症狀。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沈祐任表示,中醫認為,現代眼科解剖學中的結膜,也就是白睛的地方屬於「氣輪」,其對應到中醫臟腑理論中的肺,而肺主皮毛,若肺衛不固則容易受到外邪侵擾。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主要為充血、紅腫,且症狀多數出現的快且急。結合以上症狀特性,可知證型屬於「風熱」。 中醫治療過敏性結膜炎,除了使用桑葉等疏散風熱的藥物外;又因為肝開竅於目,會酌加疏散頭面部肝熱及養肝目的藥物,例如菊花、夏枯草、枸杞子等。如果有結膜水腫的現象,也可以酌加薏苡仁、蒼朮等利水藥物。 他表示,除服用中藥治療之外,按摩眼睛周邊的穴位,包括絲竹空穴、攢竹穴、睛明穴等,都有助於緩解眼睛過敏充血紅癢的症狀。但要注意在眼周的穴位按摩時,施力方向要避免朝眼球使力,以免傷及視力。 沈祐任提醒,在過敏發作期間,盡量避免燒烤、油炸、辛辣之類的食物,避免加重體內的熱性,使得症狀加劇。

Read More

經前症候群顏面抽搐之中醫療法

診間一名36歲女性患者,經前容易顏面抽搐,平常易頭暈與四肢冰冷,長期經前服用西藥止痛劑,求助中醫治療。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形偏瘦;觸診:雙側肩項肌肉緊束;問診:經前顏面抽搐,月經來潮量少且色黑偶有血塊,下腹易悶,平素喜飲冰飲,夜眠差且長期熬夜,倦怠感,易生悶氣,頭暈與心悸且四肢冰冷;舌診:『舌淡紅苔白膩且有齒痕』;脈診:『左關弦;右關細澀』。中醫辨證:『肝鬱脾虛』。針藥處方思維:『疏肝健脾、補氣養血』。內服中藥約2個月後之經期來潮前,上述症狀皆癒。 「經前症候群」於臨床上的診斷是依據女性在月經週期中的後半黃體期(約月經來前一週)時,是否有特定臨床症狀造成生活上的影響;「經前不悅症」則是指更嚴重且令人衰弱的情感症狀,致使人際關係、社會與職業領域受到衝擊。經前症候群與經前不悅症的病因尚未確定,但有以下相關理論提出:一,月經週期內雌激素與黃體素的濃度波動比較明顯;二,血清素與丙型氨基丁酸(GABA);三,遺傳。主要心理與生理症狀如下:1.心理症狀:易怒、焦慮、食慾改變、性慾改變、注意力下降、憂鬱、失控衝動、情緒不穩、睡眠品質改變或嗜睡、緊張、不參與平時活動;2.生理症狀:腹脹痛、身體疼痛、乳房腫脹、頭痛、疲勞、惡心、四肢腫脹、體重增加。 治療方法:1.非藥物療法:運動、營養補給品(補充鈣、維他命B6、維他命D);2.認知行為治療法;3.藥物的首選治療: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二線藥物則有口服避孕藥或促性腺釋放激素促進劑;4.全子宮卵巢切除為治療的最終手段。 從人體之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兩大系統歸納得知,足三陽及手三陽主司人體六腑的氣血,且集中於頭部及臉部,任督二脈也皆匯集於此,故古醫書記載:頭為「諸陽之首」、「諸陽所會,百脈相通」。“女子以血為用”,”血者,藏於肝,統於脾,主于心”,又“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精血同源”,腎為氣血之根,故本病又與「肝、心、脾、腎」有關。月經前後全身氣血匯集於下焦,若平素喜飲冰涼則陽氣偏弱,或飲食作息不正常則陰血偏虧,故將經前顏面抽搐分為虛實兩端,其中:實者為『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寒凝血脈、痰熱阻滯』; 虛者為『氣血不足,肝腎陰虛』。 多數女性在經期前後都曾經歷過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悅症狀。中醫藉由「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獨特性,配合患者清淡飲食,忌食冰涼飲料(含冰塊飲料、青茶、綠茶)、重口味食物(奶酪、加工食品)、含酒精與咖啡因飲料,改善生活作息與充足睡眠可加速痊癒。(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萬華疫情發送細胞簡訊 已落實刪除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有關立委質疑「COVID-19指揮中心期間-因應萬華疫情發送細胞簡訊」乙事,疾管署31日重申,細胞簡訊發送對象,依規定最多存放28日後已落實刪除或銷毀。 疾管署表示,有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應萬華疫情,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辦理「萬華地區高風險註記族群」發送細胞簡訊事宜,相關作業主要是透過基地台訊號(非GPS定位),請中華電信、遠傳、亞太、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五家電信業者,經指揮中心依據時間、特定區域、確診案例與其他因素綜合考量,認定為疫情嚴重地區,就110年4月15日~5月12日期間與匡列區域,找出曾出入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共約60萬人由電信業者篩選資料後發送細胞簡訊。 有關細胞簡訊發送對象,依指揮中心規定最多存放28日後必須刪除或銷毀,已由NCC國家通傳會完成5次至五大電信事業機房實施行政訪查、辦理個資保護、資料刪除之稽核作業,以確保電信業者落實刪除機制。 疾管署表示,在採取科技防疫措施時,為確保民眾個資獲得充分保護,及減少對個人自由之干涉,在符合比例原則下,遵循最小侵害原則、合目的性原則、衡平原則等三大法則下,規劃施行相關防疫措施,期望能在個人隱私與防疫工作雙重利益取得最佳平衡。

Read More

夏季好發腸病毒 醫籲小心重症3前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夏季為腸病毒好發時節,醫師提醒,除會出現口腔特定位置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等症狀,腸病毒重症3大前兆包括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籲請民眾多留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表示,腸病毒喜歡高溫的環境,一般好發在夏季與初秋。台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傳染或病例聚集情形,高峰期多落在每年4到9月,不可輕忽。 由於腸病毒在感染時,主要會在腸道內繁殖,因而命名為「腸」病毒,但它並非以腸胃道症狀為主要的疾病表現,大多好發於10歲以下孩童。 杜戎玨說,腸病毒感染會出現口腔潰瘍、手腳有水泡等症狀,重症3大前兆則包含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其中,所謂的肌躍型抽搐,是一種全身肢體突發式顫抖,有點類似受到驚嚇的動作,在小朋友快入睡時發作特別頻繁,家長要多加注意。 他指出,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如糞口、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像是飛沫、咳嗽或打噴嚏等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童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因此,杜戎玨提醒,家長應加強「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除提高病識警覺,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做好咳嗽禮節、定期以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及器物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