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國會改革誰無恥?(下)

民進黨號稱「0524社運」集結了上10萬人到場抗議藍白立委的國會改革,卻無力於辯駁國會改革實質內容的「正義性」。(中央社) ■劉東皋 原本以為,賴清德在就職總統後,雖對兩岸關係的進一步良性交流難有期待,但至少在內政上,若他真的願以「清廉勤政」為他「深愛的這片土地人民」奉獻心力,對台灣社會的健全發展也是一大功臣。然而,看他上任以來對國會改革的態度與作為,不但對台灣民主制度的健全發展不想有所作為,還變相鼓勵那些在國會外抗議改革正當性的所謂「社會運動者」;想來台灣民主政治要向上提升,真的只有寄望下次的政黨輪替了。 依「正常理論」而言,民主選舉制度如果真是「普世(好)價值」,理論上,應該是在民主發展道路上,會發揮「汰惡揚善」的機制,讓從政者的品質經過民主選舉制度愈來愈好,並因「好」的政治人物能不斷的改善體制缺失,最終也會讓整個社會人民的總福祉及平均福祉大幅提升。 然而,台灣這套東缺西落的民主制度,至今卻仍讓只有四成得票率的總統得以代表「少數民意」治理台灣;而總統就任後,又從不思改革國會讓台灣民主政治真正落實民主制衡、以達清廉執政之效,放任眾多牛鬼蛇神政商勾結大玩暗盤交易等遊戲,致令台灣淪為李遠哲口中「更加腐化」的沉淪之島。 從一月總統暨立委選舉至今僅四個月,藍、綠、白的選民支持結構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動。民進黨的執政貪腐經過大選過程的充分揭露,卻仍有三成多的政黨票,顯示這中間的許多支持者只講顏色而無法以是非說服;國民黨的死忠者也有三成多,而唾棄民進黨貪腐並厭煩國民黨的民眾也有三百六十九萬票支持柯文哲,這些人更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支持意向。 民進黨號稱「0五二四社運」集結了上十萬人到場抗議藍白立委的國會改革;但這場民進黨所稱的「社運」,只一再強調國會改革的「程序正義」,卻無力於辯駁國會改革實質內容的「正義性」。而當藍、白兩黨各自皆提出說明程序與內容的合法與合理性,聚集民眾中許多所謂的社運人士或政治人物乃只會叫囂「台灣國會香港化」、抹紅藍、白立委是中共同路人,而完全不理會國會改革實質內容,對台灣的民主法治發展歷程的向上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關鍵效益。這場「社運」,可說是台灣自解嚴以來最貧乏無力、毫無正義血色的「街頭聚會」。 那些只為綠黨私利而不顧台灣社會向上發展的惡質政客,縱使能動員五十萬人上街頭,也不過就是賴清德得票數的十分之一,在不具正義性與正當性之下,有何「社會正能量」可言?難道其餘八百多萬選民支持的藍、白兩黨立委,會怯於這種群眾街頭聚會而不敢推動「正義且正當」的國會改革嗎?想來應該不會。 (作者為中報雜誌社總編輯。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國會改革誰無恥?(上)

不知為什麼,柯建銘的種種言行,總會讓人聯想起影視劇中清朝乾隆時期「和珅」的角色。(中央社,資料照) 劉東皋 國會改革法案引起社會紛擾,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曾痛責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無恥硬拗」,並對新任總統賴清德提出質疑問「看得下去嗎?」柯建銘則在近日的記者會上大罵黃國昌是「開台四百年來寡廉鮮恥第一人」。就歷來國會改革的過程、個人在社會上的信譽度、以及執政後便兩套標準而硬拗的情況來看,誰是真正的無恥,社會上多數善良人民應已有公斷。 台灣的「民選總統制」走到「民選皇帝制」,導致民主法治的實質敗壞,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台灣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完全失去制度上的制衡。除了司法、監察的可信度被大多數人民看輕外,立法院更欠缺如美、德、法等國家的實質調查權與官員任命的聽證權,若執政黨再掌握立法院多數下,立法院常淪為行政院的「立法局」,讓台灣民選總統幾乎可以妄所欲為、乃至無法無天。 在黃國昌、羅智強等立委陸續提出民進黨與柯建銘過去在野時期都曾倡議「國會改革」的證據後,柯建銘在五月二十六日星期天,不嫌麻煩的召開記者會「自我表白與清洗」一番,其中的種種言詞,看在多數善良百姓眼裡,頗符合黃國昌所形容的「無恥硬拗」;讓人不免連想起一句俗話:「人不要皮,天下無敵」。 黃國昌在其臉書中以「臉皮是鱷魚皮做的嗎?」形容柯建銘的無恥硬拗;柯建銘則以更強烈的「四百年來寡廉鮮恥第一人」痛責黃國昌,其手法,正符合近八年來民進黨執政過程中,當被戳到執政弊病與兩套標準的痛處後,民進黨相關人等必然以烏賊戰術抹黑對手打混仗,以圖在公眾視界中達到混淆視聽、拖對手下水的目的。 而柯建銘在自我辯解、自圓其說的手段與方法上,確實有其聰明之處;把本來符合各先進民主法治國家都具有的國會調查權、人事聽證權,以及自己曾主張的總統至立法院即問即答等,硬拗成是(台灣的)國會擴權;對於自己曾主張的國會改革內容,也敢於自稱「當時是基於政治攻防手段」。 不知為什麼,柯建銘的種種言行,總會讓人聯想起影視劇中清朝乾隆時期「和珅」的角色;那種為了個人及私黨的私利私慾,而能在乾隆面前將死的說成活的、什麼死人勾當都可以和忠君愛國、人民至上扯在一起的大奸臣。就和珅這種大奸臣角色,不論是在中華民國歷史、或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歷史,基本上就是禍國殃民的歷史定位。 就其個人在台灣社會的信譽度上,我們大膽假設,如果今天是柯建銘與黃國昌兩人分別代表民進黨與在野聯盟參選總統,黃國昌至少拿下六成以上的選票,而柯建銘恐拿不到兩成;相信支持賴清德的選民中,應有很多人寧願放棄投票而不想投給柯。 (作者為中報雜誌社總編輯。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被迫表態,「藝」口同聲的難言之隱?

五月天主唱阿信(右一)說出「我們中國人」,可以猜想應該是經過複雜的沙盤推演。(路透,資料照) 五月天團長阿信在北京鳥巢開唱時,一句「我們中國人」的發言,重傷了許多台灣歌迷與民眾的心。雖然台灣藝人為了大陸市場而「公開挺祖國」已經不是新鮮事,但草根性極強的搖滾天團五月天竟也不敵壓力而需要公開表態,從社會輿論及新聞報導的各種反應來看,許多台灣民眾除了生氣以外,其實更是感到遺憾。 日前,五月天好不容易挺過假唱風波,還宣布演唱會將在花蓮舉辦,為花蓮注入震後重建的觀光強心針。無論是演唱會時的垃圾話,還是常常參加公益活動或大筆捐款,五月天做為天團卻有著親民形象,這是他們成軍二十六年所累積出來的形象。可是,當主唱阿信說出「我們中國人」的那一刻,許多「台派」的心都碎了。 「要不要賺人民幣?」是藝人表態與否的重要關鍵。面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強勁力道,再加上近年來國際精品產業也與中國大陸演藝圈產生某些連動效應之後,「要不要賺人民幣?」的這個判斷標準,就變得更加複雜了! 當然,仍然還是有很多台灣藝人堅持與大陸市場切割,堅守「本土意識」,他們認為屈服於大陸市場就是「跪著賺錢」,這也形成了台灣藝人發展的兩種趨勢。 坦白說,只要台灣藝人跨足大陸市場,不管是影視音的流行娛樂產業,還是直播帶貨的電商市場,被迫公開表態是遲早的事。 為什麼可以篤定的說是「被迫」?影視產業不像半導體產業可以用供應鏈的經濟實力掌控主導權,半導體產業牽動全球與國際發展,業者握有在商言商的權利與能力,而大陸當局對影視產業仍握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及否准權,藝人挺「祖國」才能獲得上架機會。兩岸關係又是極其敏感的話題,非政治圈的公眾人物多數都是能不碰就不碰,怎可能主動公開表態? 從公關危機的角度來看,五月天這次的公開喊話,可以猜想應該是經過複雜的沙盤推演,包括表態時機跟串場談話的設計等等,背後可能都有一番經過推敲的安排。畢竟,五月天去年在大陸舉辦巡演時,遭到大陸網友質疑上海演唱會的部分歌曲為假唱,還遭到上海市文旅局執法總隊到場稽查,歷經半年調查,五月十一日才宣布調查結果,讓五月天擺脫假唱陰霾。如今同樣在大陸巡演中公開表態,如果把此舉看成是「投桃報李」,或許也不為過。 從結果論來看,對五月天來說是暫時保住了大陸市場,也沒有假唱風波,公開力挺「祖國」的發言也讓五月天免於被封殺,從經紀公司的角度來看,或許這是保全大局的唯一方法。然而,對「台派」來說,就算藝人有難言之隱而被迫表態,但是心裡的惆悵滋味卻是很不好受。 台灣藝人面對兩岸關係的敏感議題,已經成為難以避免的事情,台灣民眾對於「祖國」宣言的套路也越來越習以為常,五月天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例子。只是,對那些為了搶票而包下網咖的歌迷們,以及在演唱會上尖叫吶喊、聽著垃圾話又哭又笑的的五迷來說,團長阿信的發言的確讓「台派」傷心了! 只不過,台灣藝人的難言之隱,跟這些歌迷的傷心與惆悵,似乎已經成為台灣演藝從業人員跨足大陸市場的難以避免之路了。

Read More

〈社論〉景氣趨熱?別被數據迷惑而過度樂觀!

四月份景氣對策信號亮出往熱絡「轉向」的黃紅燈,可能並非今年四月太好,而是去年四月太弱。(取自行政院國發會網站) 行政院國發會於二十七日發布四月份景氣概況,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較三月份增加四分,以創下二十六個月新高的三十五分,從代表「穩定」的綠燈升為往熱絡「轉向」的黃紅燈,國發會認為這顯示國內景氣穩定回溫。持平而論,目前台灣內部、外部的確存在有助於經濟回升的條件,但同時也存在趨向不利的不確定性;簡言之,景氣對策信號雖然持續向上爬升,但也毋須被數據迷惑而過度樂觀! 以當前經濟大環境來看,AI科技需求扮演推升全球經濟成長的主攻手,而以電子高科技產業為強項的台灣也大有可趁之機;也拜AI商機之賜,今年前四月台灣出口金額年增率達百分之十點六,為台灣增加不少底氣,接下來幾個月出口也應可繼續呈現穩健成長走勢。就國際趨勢來看,聯合國於五月十六日公布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指出,今年一月以來全球經濟已有所改善,並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上調零點三個百分點,這為出口導向的台灣提供了正向的動力。 但是,國際大環境當然也並非全然都是形勢一片大好。首先,俄烏戰爭、以哈戰爭不但沒有平息跡象,甚至還恐將越演越烈。針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提議允許烏克蘭以西方國家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二十八日俄羅斯總統蒲亭強硬回應這恐將引爆全球衝突。質言之,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倘若持續加劇,對全世界經濟勢必造成難以預料的風險。 其次,兩岸關係在賴清德就任總統之後非但沒有緩和跡象,中共當局甚至發動圍台軍演;兩岸當局雖然都自認遞出橄欖枝,但對方也都沒有表達認可。儘管近年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趨向下降,但大陸仍為台灣最主要的出超來源;再加上兩岸ECFA是否終止前景不明,大陸是否持續對台灣祭出貿易手段也非台灣能夠片面掌握,整體兩岸政經氛圍也為台灣經濟增加不確定性。 更必須注意的是,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衝突戰更趨尖銳,日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對大陸電動車、電池、電腦晶片和醫療產品等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其中對電動車加徵關稅稅率增加到原來的四倍,達到百分之百,半導體也從百分之二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五十;此外,美國要求取消對大陸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聲浪高張。中國大陸對美國也沒有軟化跡象,連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推測中國大陸恐對美國作出強烈反應。台灣固然有機會從這波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獲益,但也必須提防兩面刃效應。 歐美降息或許對全球、乃至台灣可望是個利多。以歐美通膨等數據觀察,歐元區通膨率已接近歐洲央行(ECB)目標值,幾位ECB要員已釋出暗示降息的訊息,市場預料最快六月份是ECB降息的成熟時機。但是,美國降息卻一直是「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若干國際金融機構甚至預測美國降息時間點可能從七月延後到九月。換言之,美國降息利多還要再等等,甚至台幣還有再升息的可能性。 再回到景氣對策信號,四月份雖然升到三十五分,但必須注意的是,構成景氣對策信號分數的九大項目,都是以年增率計算;也就是,可能並非今年四月太好,而是去年四月太弱。正如近日蛋價雖然創下近兩年「新低」,但產地價比二0二0年五月下旬卻還是貴了近三成呢!

Read More

大義覺迷》失智的是你,傷心的是我!

蘇老師現在是中度失智,有一天會進入末期,人可能變得更像個大傻瓜,也可能有更多怪異行為,蘇老師若不因失智而痛苦,而辭世,她也一定會有別的痛苦,這些現在也不宜多想,一切交給上帝吧?(本報資料照) 作者/王建煊 妻子蘇老師五年多前失智,現已進入中度。蘇老師雖已中度失智,但在照顧上並不會造成甚麼困擾,尤其聘有外勞,更不會感到失智的蘇老師是我的負擔,既然沒甚麼負擔,為甚麼會常常傷心難過呢? 我和蘇老師結婚近60年,幾乎是相親相愛60年,世界上似乎很難找到她這樣的妻子,能幹、漂亮、愛心滿滿,畢業時成大第一名,且被非正式的評選為校花,對我之好,更是難以形容;因此看到她現在失智,有時言不及義的樣子,我心中的難過真是無法形容,坦白說,真不知如何是好? 我現在86歲,她小我半歲,她雖失智,但身上致死毛病並不多,而我卻有攝護腺癌相隨,已超過六年,看樣子我會先她而去,我走了她怎麼辦呢?種種亂七八糟的思緒,時生難過之情,就交給上帝吧!不然要怎麼樣呢? 蘇老師雖中度失智,但有時談吐清楚,事理分明,你不會感到她失智。有客人來我都邀她一起參加,可以腦力激盪,據說這對失智的人是最有益處的事;但偶而在與朋友交談時,會突然變臉,大罵客人,叫人家滾,這時來往不多的客人,會驚覺蘇老師確實失智了。 (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蘇老師與我談話,她最經常問的是:「我媽呢?我爸呢?」 我說:「妳媽已死了近50年了!」 「你去叫我媽回來呀!」 「我哪裡有辦法?」 「你不是很有辦法的嗎?我討厭你,你為甚麼不找我媽回來!」 「我死了,才能在天上見到妳媽媽!」 「那你就趕快去死呀!你死了,見到我媽,叫她趕快來看我!」 「我死了,妳就看不到我了。」 「我不喜歡你,我不想看到你!這世界不公平,為甚麼死了,才能看到媽媽!我好可憐,我爸媽都不要我,他們跟上帝在一起,不跟我在一起! 聽到蘇老師的這些兒語,你可能覺得很好笑,但我卻不是,我會難過流下淚水,蘇老師的人生已告一段落,我有千萬個不捨;蘇老師帶我信上帝已超過60年,我每年在教會站講台,傳福音,最少100場,我很清楚,草必枯乾,花必凋謝,但人就是人,還是有軟弱的時候,想不開的時候。 前面對話中蘇老師雖曾說:我不喜歡你,我不想看到你。事實上,她現在心中的天下只有我一個人,她經常問,你愛我嗎?我說,I live you very much,她會用英文說me too,然後晚上睡覺也會緊抱著我,有時還將大腿放在我肚子上,常被壓得透不過氣,但我盡可能等她睡著了,才將她的腿推開。從各種事情上,你都可看出,她的世界就是我,這對許多失智的人都會有這種現象。 失智這種病,與癌症等其他的病有很大的不同;每個人失智狀況不盡相同,就蘇老師來說,她似乎並不像我們認知的那樣痛苦;她雖然失去過去的種種光彩,但她並不難過,因為她不知道,難過的是我們,心中總有諸多的不捨。 蘇老師現在是中度失智,有一天會進入末期,人可能變得更像個大傻瓜,也可能有更多怪異行為,這些現在也不宜多想,一切交給上帝吧?蘇老師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蘇老師父親是台大物理系名教授,且是教會長老,他們全家必然會在天家再相逢,所以我們也不必為蘇老師有太多傷感!同時我也對自己說,不要想太多,蘇老師若不因失智而痛苦,而辭世,她也一定會有別的痛苦,別的原因而離開我們,生老病死的人生問題,還是交給上帝吧!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何不直接宣布勞保不改革了?

對於勞保改革議題,勞動部長何佩珊在立法院表示政府撥補就是一種改革之後,又對媒體表示她不是來做勞保年改的。按照勞保精算報告,勞保基金恐將於二0二八年破產;若僅靠政府撥補,許多學者早就警告只是杯水車薪,無法徹底解決勞保破產危機。勞保破產極、極、極可能發生在賴清德總統任內,而賴政府的首任勞動部長已擺明不會推動勞保改革,莫非要由賴清德自己來做改革?還是乾脆擺爛坐視勞保破產? 對於勞保破產問題,許多勞工早就急如熱鍋上的螞蟻,近年勞團更多次走上街頭呼籲政府正視;但是,何佩珊連番透露無意改革,顯然並非失言。何佩珊如此雲淡風輕、老神在在,反倒令人反思:莫非勞保破產只是個假議題? 近年勞團多次走上街頭呼籲政府正視勞保改革;,但賴清德政府的首位勞動部長卻連番透露無意改革。(取自「2024工人鬥總統」,臉書) 要釐清勞保破產是假議題還是真議題,倒也並非難如登天。翻開勞動部委託辦理、一一0年十二月公布的「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精算及財務評估」,截至一0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保費收入不足支出年度」為一0六年,「基金累積餘額出現負值年度」為一一七年。「勞動部主管一一二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中指出,「一一0年度之精算負債及未提存精算負債增加數均大於以前年度,財務缺口急遽擴增」,「未來財務狀況恐更加嚴峻」。 簡言之,根據勞動部認可的精算報告,以及勞動部自己的官方說法,勞保破產並非危言聳聽的假議題,而是鐵板釘釘的真議題! 再進一步來看,自一0九年度起蔡政府開始撥補勞保基金,而且撥補的金額年年增加,今年度的撥補金額更達一千兩百億元,再加計分三年度撥補的疫後特別預算三百億元,蔡政府對勞保撥補的總金額已達兩千六百七十億元。但是,對照起一一0年度的勞保精算報告,勞保破產落在一一七年度,到一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勞保基金累積餘額為負七千五百八十億元。由此觀之,許多學者警告僅靠撥補無法徹底解決勞保破產也並非不愛台灣的危言聳聽! 既然勞保破產是不折不扣的真議題,而且預估破產年度就在賴清德擔任總統的第四年,那麼賴政府就必須認真面對。畢竟勞保基金存續與否不僅攸關目前參加勞保的千萬勞工的退休生活基本所需,更關乎新世代勞工權益、甚至加重子孫負擔。任令勞保走向財務斷崖恐將引爆世代摩擦,負責任的政府不應迴避閃躲! 事實上,一0六年二月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就曾提出勞保年金改革建議方案財務評估報告,過去幾年勞團、學術界也提出過若干改革構想與建議,例如建立新制與舊制切割、課徵富人稅充實基金等等。簡言之,勞保改革缺的不是建議方案,缺的是如何整合出各方「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方案,以及政府勇於承擔的魄力! 蔡英文擔任總統時,確曾信誓旦旦地宣示推動勞保改革,但最後卻一事無成,讓勞工白白期待了八年,勞工從民進黨「心中最軟的一塊」變成「心中最好騙的一塊」;甚至,賴清德曾任蔡政府副總統四年、行政院長將近一年半,蔡政府勞保改革交白卷,賴清德也難辭其咎。 如今賴清德已成為總統,就職演說卻還是重彈「只要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無用之論,他的先發勞動部長更明示無意勞保改革,賴清德何不直接宣布他總統任內不推動勞保年改了?

Read More

<開講>打出來的國會改革法案

蔡文斌 2024年5月28日,立法院三讀完成《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修法。立法過程,衝突不斷,堪稱「打出來的國會改革法案」。 2024年5月28日,立法院長韓國瑜敲下議事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份條文三讀修法完成。(中央社) 30年前,幾次修正憲法增修條文,在陽明山中山樓一再演出「山中傳奇」。朝野對抗,相當嚴重,不下今日。當年幾次修憲,成就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當時「打出來的憲法」,惡法亦法,施行迄今。 1993年12月30日,立法院打群架。在野黨霸占主席台,挾制會議主席(王金平),搶奪文件,破壞表決及擴音系統等設備,甚至將垃圾桶套在會議主席的頭上。但主席忍辱負重,完成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安全局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三組織法之立法,咨請總統公布,以免三機關淪為黑機關。 不滿上述立法,朝野立委提出三件釋憲聲請書。司法院大法官於1994年4月8日作成釋字第342號解釋,基於議事自律,且立法程序未達到重大明顯瑕疵,祇諭知補正,未宣告違憲。 楊建華大法官提出唯一的一份不同意見書指出,當日議場狀況,平面及電子媒體都有報導,國人有目共睹,根本沒有會議,更沒有讀會,怎能說是已完成立法。 現任立法院韓國瑜院長與現任立法院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在上揭不同版本釋憲聲請書,曾分別參加連署。 取法美國的總統發表國情咨文,30年前國民大會以憲法增修條文,明文增訂國情報告與國是建言。當年國民大會議事規則及運作實務,是統問統答。如今,立法院藍白合作修正通過的版本,要求即問即答。 矯枉何需過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雖然修正,要求總統即問即答。但民進黨黨團已揚言聲請釋憲。民進黨黨團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未必會受理,受理也未必會宣告違憲。 而且,即使修正施行,總統不到立法院,或到立法院但不接受即問即答。國會一定繼續亂下去。 (作者為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開講>解讀兩強海洋事務對話

張競 5月24日北京與華盛頓舉行第二輪海洋事務磋商,會後美國國務院發佈新聞聲明(Media Note): https://www.state.gov/china-coordinator-mark-b-lamberts-virtual-meeting-wit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c-ministry-of-foreign-affairs-director-general-for-boundary-and-ocean-affairs-hong-liang/ 新華社發佈新聞通稿: 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world/20240528/621f010887b146b39c3c1dcbc0fd6bcc/c.html 相較於2023年11月3日雙方首度舉辦海洋事務磋商,當時美國國務院亦是發佈新聞聲明(Media Note): https://www.state.gov/china-coordinator-mark-b-lamberts-meeting-wit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c-ministry-of-foreign-affairs-director-general-for-boundary-and-ocean-affairs-hong-liang/ 但是北京則是透過外交部官方網站《業務動態》欄位,發佈雙方會晤磋商訊息: https://www.mfa.gov.cn/wjdt_674879/sjxw_674887/202311/t20231104_11174045.shtml 依據前述兩次海洋事務新聞公開資訊,對照當前實際國際與兩岸情勢,吾人可歸結下述解讀要點,祈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此次北京方面相當明確升高新聞處理規格,從外交部官方網站《業務動態》欄位公布訊息,提升至由新華社發布新聞通稿,希望擴大傳播效應姿態明顯,顯然希望獲得各方認真其所希望傳送訊息。 其次是此等工作主管層級磋商,會前必然經過幕僚協調,並且在正式對話前,相互交換會議資料,期程自然就是事先預訂。因此此項磋商視訊會議日期與議程,應當在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前就已確定。儘管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引發北京強烈反應,但顯然並未讓此項磋商會談為之流產。 在此必須提醒,北京時間5月24日(華盛頓時間為5月23日)雙方透過視訊進行磋商時,解放軍在臺海周邊演習並未結束,由此顯然讓吾人能夠確知,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後,中國大陸在臺海周邊舉行軍事演習,並未影響雙方繼續執行原定議程;而演習期間共軍機艦各項活動,亦未讓雙方中斷對話磋商議程。 同時更要指出,多位政治觀察家不斷置疑,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內容,華盛頓方面是否在事前掌握,甚或是否默許其中論述。但就北京與華盛頓依舊繼續舉辦此等視訊磋商來看,不論當前綠營高層與華盛頓相互間有何暗盤,顯然賴清德所表達政策立場與論述,已經無法干擾或是阻礙北京與華盛頓雙方互動議程。 同樣亦要點破,同樣當北京透過解放軍在臺海周邊實施軍事演習表達立場,華盛頓亦必須維持繼續與北京對話,並無任何跡象顯示,華盛頓會因為臺海軍事情勢與共軍動態,取消其與北京所預定之外交磋商與對話議程。 不過在新聞處理上,顯然雙方存在默契,並未立即在會後就對外公開此項視訊磋商;更是明顯拖到演習結束並跨越周末後,才以同步方式分別對外發布新聞。同時北京方面刻意升高新聞處理規格,應該算是以正面態度評價本次對話溝通。 儘管雙方新聞稿內容必然是各說各話,各自強調其所希望表述觀點與立場,但是從北京與華盛頓在管制新聞發布之步調與時機節點觀察,雙方都能理解到在共軍演習時,確實不宜立即公開此項議程,亦顯然對暫緩發布視訊磋商新聞必要性具有共識,對此吾人必須嚴肅重視。 最後是對比兩次華盛頓新聞聲明內容,顯然第一次海洋事務對話時,美方明確提出2023年10月22日北京在仁愛礁攔阻菲國船隻,再加上2023年10月24日攔截美方軍機兩項事件,所關注海域直指東海與南海,但卻隻字未提臺海。 但第二次對話時,華盛頓就重申維持臺海穩定和平,並關切共軍在臺灣海峽以及臺灣周邊軍事演習狀況;但卻未曾具體提及任何在南海與東海發生之爭議事件。但此時共軍「聯合利劍-2024A」演習尚未落幕,華盛頓會後未曾立即發布新聞稿,其中玄機令人玩味。 國際社會各國各自應對其交涉對象,但是當臺北變成北京與華盛頓對話議題時,吾人必須要問,國安高層事先是否知悉?事後能否獲得簡報與說明?臺灣社會疑美論能夠獲得市場,很重要因素是源自被人蒙在鼓裡所產生負面感受,假若國安高層是在北京與華盛頓公布新聞聲明後,才能掌握狀況,這就真正讓人感覺大事不妙囉!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

〈社論〉陸日韓峰會矛盾未解,台灣壓力大!

中國大陸總理李強(右)、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及南韓總統尹錫悅(中)舉行高峰會,三方各有政治盤算與利益考量。(路透) 中國大陸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南韓總統尹錫悅二十七日舉行睽違四年之久的陸日韓峰會,唯三方對於部份重要議題各持己見,最終未能達成共識。會後的聯合聲明確定要加速推動三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還強調對區域和平穩定及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各自立場」。值得注意的是,原先被日韓點名的台海問題並未被提及,箇中微妙之處,值得台灣持續關注。 聯合聲明提到,三方同意加速FTA談判,期許能達到「自由、公平、全面、高品質和互利」等目標。關於東北亞安全最大威脅的北韓問題,這次李強、岸田及尹錫悅分有不同考量,因此僅表示「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也是我們的共同責任」,但對於無核化進程則表達「各自立場」。此舉與過往強調「三國承諾實現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有截然不同的態度,極可能是三方應如何將台海爭端訴諸於文字僵持不下而出現的妥協結果。 不過,峰會之前的雙邊會前會其實多少有觸及區域安全議題,各抒己見。李強要求日方重信守諾,妥善處理歷史及台灣等問題;岸田則重申台海和平穩定對日本乃至國際社會極為重要的立場。尹錫悅與李強呼籲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除了啟動外交與防務對話,也認為不該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以維護兩國及全球產業鏈穩定。南韓雖因尹錫悅扭轉過去「仇日」路線,進而大幅改善雙方互信,但這次會談是否能成為改變雙邊關係的新契機,仍備受考驗。 從峰會的三場雙邊會談到聯合聲明的字句安排就可看出,三方外交角力不斷、也各有政治盤算與利益考量。中共當局亟欲拉攏日韓以應對美國壓力,避免東北亞真的出現民主同盟;日本希望大陸能遵循國際現行秩序,不要在周邊地區恣意生事;南韓則將焦點放在經貿及北韓問題,仍盼北京協助穩定北韓,以免金正恩尋釁滋事。 很顯然,三方欲推進FTA談判以淡化區域安全問題所引起的爭議點,藉著含糊其詞的操作避免失焦,但其實矛盾依然存在!國際政治錯綜複雜,因時依循利益調整自身定位所在多有。上任後一向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立場的尹錫悅,突然回頭重啟三方峰會,不就是為了因應四月選舉慘敗的新民意?日本雖重視美國,卻也不願忽略大陸市場,更希望北京能展現對平壤的約束力。因此,這些年日韓雖配合美國強化印太地區的軍事結盟,仍不忘記修補與鄰居的互信。 隨著陸日韓打算重啟FTA談判,在區域經濟整合日趨邊緣化的台灣更加面臨嚴峻考驗!前年生效的RCEP已對台灣傳統產業造成壓力,現在與台灣有同樣高科技產業競爭力的日韓爭相搶進大陸市場;倘若大陸施壓各國,恐怕對台灣加入CPTPP的申請案將是一大阻礙。 台灣固然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大陸對台灣安全及經貿發展有高度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強化自身力量以對抗中共當局壓力是重要基本元素,但以對話化解歧見、降低敵意才是真智慧。兩者並進,方能確保國家安全。 日韓強化與美國軍事合作的同時,也和中共當局對話、協商,以維護東北亞區域和平穩定。蔡英文前總統的外交及兩岸路線已證明讓台海和平陷入嚴峻考驗,賴清德政府應借鏡東京和首爾的靈活外交策略,才能為台灣打開新出路。

Read More

〈社論〉姑息民粹,賴清德置總統格局於何地?

賴清德總統對立法院外群眾表示感謝,還讚揚群眾是「公民理性發聲」,無異於躲在群眾後面挑動對立。(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執政伊始,連日來立法院議場內由民進黨發動的肢體衝突不斷,立法院外大批民眾聚集聲援民進黨;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發文感謝這批群眾,還表示「到了一個臨界點,大家都會坐下來談」;賴清德深夜談話也對群眾表示感謝,還讚揚群眾是「公民理性發聲」,賴、柯都一派倚恃群眾壓制在野的架勢。所謂「當家不鬧事」,賴清德身為總統,卻放任民粹激情對抗立法院多數,這是將總統格局置於何地? 在民主政治運作裡,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此乃最基本的道理。以此觀察近日立法院內爆發的嚴重肢體衝突,在野黨經正常程序提案、邀請政府相關部門出具意見、召開公聽會、進行委員會審查、朝野協商,就程序面而言已屬完備;法案進入表決階段,就看同意、反對票數多寡,民進黨在立院為少數,在野黨贏得表決並不意外。質言之,從立法過程來看,群眾走上街頭有何正當性?更何況,立法過程媒體皆有報導,又何來「黑箱」? 再就一般民眾的民意來看,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針對引爆衝突的「公務員藐視國會罪」立法的態度所做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七點五受訪者非常贊成、還算贊成,百分之二十九點二不太贊成、一點也不贊成;兩相比較,「公務員藐視國會罪」立法支持度遠高於不支持度;以此觀之,群眾又有何正當性走上街頭?也難怪民進黨大老林濁水要痛批民進黨「自己過去幾十年的主張原來都是狗屁倒灶」了! 既然從立法院內的表決票數以及一般民意來看,群眾走上街頭抗議立法院的國會改革立法並無正當性,就更凸顯群眾走上街頭的民粹操弄! 所謂「民粹」,實與民主政治算是共生體;不過,民主的初衷是「以數人頭代替砍人頭」,追求的是多數決之後的社會和諧,但民粹卻是挑動不同意見者的對立、衝突。民粹之危害民主,以美國前總統川普爭取連任失利之後,其支持者不服選舉結果闖入國會山莊為顯例;去年一月巴西暴民攻占總統府、國會、最高法院,甚至較美國民粹闖入國會山莊更為激烈。二者共同特徵為:我贏了是民主,別人贏了就不是民主。 再從另一個層次來看,民主追求的是國家、社會的整體利益,民粹卻往往是為了滿足政客或政黨本身的政治利益,國家、社會利益並非首要。歷史上,希特勒以民粹掌權,卻將德國帶往幾乎亡國之路;在當今國際場域裡,澤倫斯基以民粹當選總統,卻將烏克蘭帶往俄烏戰爭之路。 近年全球颳起的民粹風,多有其共同的動力來源:透過網路快速而無遠弗屆以及匿名性的傳播力聚眾興風作浪,亦即「數位民粹主義」。近年來民進黨放任網軍恣意出草反對者、甚至網內互打,即神似「數位民粹主義」幽靈作祟。無論如何,值得探討的是,如果民粹主義者掌握政權,是否會遵守民主憲政、維護民主政治運作?抑或煽動民粹戕害民主?賴清德感謝立法院外群眾之餘,不妨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甚且,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特別提到「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該遵守程序正義,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才能避免衝突,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言猶在耳,他卻姑息民粹激情,無異於躲在群眾後面挑動對立,執政還不到半個月就毀棄自己的期許與呼籲,豈非自貶總統格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