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馬動力技術獲日本海事協會核發原則認可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核發原則認可(AiP)予洋馬動力技術(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簡稱YANMAR PT)開發的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成為首例取得AiP且由日本製造商開發的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 日本海事協會表示,在邁向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的過程中,氫燃料電池因深具潛力而倍受關注。同時,因為氫氣與傳統氣體燃料具備截然不同的特性,IMO正積極進行安全相關討論。根據IMO暫行指南與相關的IEC標準,日本海事協會於去年發布了「船載式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指導方針(第二版)」,其中明確規定使用燃料電池動力裝置及系統本身船舶設計的安全要求,以促進與擴大燃料電池在船舶中的使用。 YANMAR PT開發的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300kW)經過專門設計,配備關鍵輔助零組件,像是整合於系統外殼內的氣閥單元,著重於可輕鬆在船上安裝。此外,此系統讓多個裝置可以並聯,並可調整氫燃料電池模組的數量,讓此系統能對應不同船舶的功率輸出要求。 該協會根據其指導方針的規定,對此系統進行審查,經檢驗所需測試與風險評估的結果,確認此系統符合所規定的要求後,即核發了此AiP。該協會將持續積極參與脫碳議題相關的先進倡議,與業界先鋒攜手合作獲得的專業知識將進一步整合歸納到該協會的規則與指導方針中,為整體航運業的脫碳化提供支援。 附圖為日本海事協會副會長 重見利幸(Toshiyuki Shigemi,左)與洋馬動力技術董事暨特機事業部長 廣瀨勝(Masaru Hirose),及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YANMAR PT提供)

Read More

產發署頒證通過TIPS驗證81家企業

產發署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113年度TIPS頒證暨智財管理結合永續經營專題講座」,由連錦漳署長頒證。(產發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以下簡稱產發署)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113年度TIPS頒證暨智財管理結合永續經營專題講座」,由連錦漳署長頒證予112年度通過TIPS驗證之81家企業,表揚企業整合營運策略、建立智財防禦機制及保護創新研發的能力。 產發署為協助企業建立智財管理制度,自96年起推動「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簡稱TIPS),並於109年與金管會證期局共同推動將智財管理納入「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項目,且將通過TIPS驗證列為「公司治理評鑑」的加分要件之一,藉以提升各產業對智財管理之重視與投入程度,產發署亦透過結合跨領域顧問業者能量,提供業者智財管理輔導、培訓等服務,加速協助企業導入TIPS。 連錦漳署長表示,政府推動企業導入TIPS至今,連續九屆公司治理排名前5%的企業,有50%是通過TIPS驗證;臺灣專利申請前十大中,更有70%是通過TIPS驗證,可見今天獲得頒證的企業,未來都有成為公司治理排名前5%的潛力。 另因應智財管理連結永續發展之國際趨勢,活動中也特別安排智財管理結合永續經營專題講座。邀請台灣領頭企業的台積電,以其智財管理及永續經營的成熟經驗,分享其如何將智財管理結合永續經營、穩固護國神山,並由中國鋼鐵、東元電機、汎銓科技分別分享其如何運用商標、專利、營業秘密等與其營運目標緊密關聯的智財權,落實永續發展、彰顯經營績效,期許啟發臺灣企業思考智慧財產如何連結永續經營策略,以彰顯企業營運特色與競爭優勢。 未來,產發署除持續與跨部會攜手合作,完善智財管理輔導、培訓及驗證之服務體系,亦將鼓勵企業從兩方面精進智財管理,一是將智財管理能量連結企業創新研發及經營管理資訊對外揭露,彰顯無形資產對於創新研發、企業經營等加值效益;二是將智財管理結合永續經營,提升企業的永續價值和競爭力,期能帶領企業不斷精進智財管理,為公司治理創造加乘效益。

Read More

舟山保稅船燃加注量破700萬噸聚焦船產業鏈發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舟山高新區管委會消息,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油價起伏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舟山船加油產業突出重圍,持續呈現迅猛發展態勢,繼2022年保稅船燃加注量突破600萬噸後,2023年再突破700萬噸大關,保稅船加注量達704.64萬噸,較前(2022)年度增幅近17%(+16.95%)。 舟山市保稅船燃協會表示,舟山保稅船燃加注量實現百萬噸年增量實屬不易,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各口岸部門一直以來的全力支持,歸功於舟山始終聚焦船加油全產業鏈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回應市場需求,主動補齊短板,在拓品類、擴錨地、引新企等方面持續發力。 據稱,大陸首單港外錨地LNG加注、首單錨地集裝箱船生物燃料加注、國內生物燃料加注,推動舟山在新型船燃加注區域和船型多樣化上取得雙突破,成為大陸首個具備多種清潔能源錨地加注服務能力的港口。 目前舟山五大燃供錨地超過20個錨位形成南中北貫通佈局,蝦峙門北、馬峙、秀山東錨地均可夜間供油作業,專線氣象、高頻通信、遠端監控、清汙應急全域覆蓋。2023年舟山以更高標準核准“白名單”供油駁船59艘,其中“舟山船型”供油船累計投運九艘,國內最大噸位7000噸級專業供油船成功涉水,“舟山船型”2.0版首制供油船開啟首航,該船舶的可作業天數可從220天提升到270天左右,大幅提升舟山供油的確定性和供油能力。

Read More

流感死亡+5 癲癇男腦病變不治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類流感疫情趨勢。(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寒流來襲氣溫遽降,疾管署23日公布,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2萬7638人次,疫情仍持續處高原期,且為近10年同期的次高,預估流感疫情下週將升溫至最高峰。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呼吸道病原體以腺病毒(39.0%)及流感病毒(38.7%)為多,其次為副流感病毒(8.6%),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新冠病毒等持續於社區活動,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 上週新增30例流感併發重症(5例A型H1N1、22例A型H3N2、3例B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80多歲,其中20例未接種流感疫苗;另新增5例死亡(4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年齡介於20多~80多歲,其中3例未接種流感疫苗。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死亡個案中最年輕者為北部20多歲男性,本身有癲癇病史,沒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其過往病歷偶爾會有喉痛、咳嗽及流鼻水症狀,這一次則是在相關症狀之後又發燒2天,隨即在家被發現已失去意識、沒有呼吸脈搏。 類流感就診人次升高,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寒流來襲,民眾要做好保暖和個人衛生,儘早接種疫苗,避免感染併發重症。 (記者戴淑芳攝) 男子經送醫急救後恢復生命跡象,X光顯示已經有雙側肺炎,快篩確診感染A型流感,開立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治療,而男子入院後也發生癲癇,轉加護病房救治。男子住院期間意識始終沒有恢復,研判有缺氧性腦病變,住院4週後不治。 林詠青提醒,民眾一旦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Read More

〈耳鳴暈眩保健專欄〉頭痛發作 為何身體歪一邊?

左側偏頭痛性內耳充血時,內淋巴液比重變輕,橢圓囊耳石斑向下沉,壓迫纖毛細胞,產生大量前庭訊號,使患者以為身體左側正在上升,身體及頭部便反射性地向右側偏斜,欲固定前方視覺。(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40歲男性汽車業務員,每次只要工作壓力一大就會兩眼視力模糊、兩側太陽穴悶脹,接著整個頭都劇痛,好像裡面有一支很鋒利的錐子在亂扎,得服用止痛藥才能勉強工作。就在某次頭痛發作時,突然用左耳接電話,不僅聽不清楚,還一直聽見迴音;起身辦事時,像有一股吸力一直把身體拉向右邊,開始惡心想吐,以為是腦中風趕緊送醫。 就醫時,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正常;轉至暈眩門診,請他閉眼靜坐,只見他身體一直向右偏,眼球一直快速地向左旋轉。聽力檢查顯示正常,但左側耳蝸功能呈現異常,橢圓囊眼肌反射檢查呈現異常。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偏頭痛性內耳充血」,起因於偏頭痛發作時,血液中出現大量的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CGRP),經由迷路動脈進入某一側內耳,小動脈管壁擴張、血流大增,微血管壁通透性大增,大量水分經由血管紋進入耳蝸,接著流遍內耳,整個內耳水腫。 由於內淋巴液比重變輕,橢圓囊耳石斑比重較重,向下沉壓迫纖毛細胞,產生大量前庭訊號,使患者以為站在向左傾斜的地面上,身體及頭部反射性向右側偏斜,企圖維持平衡反而產生眩暈及眼震。 這時,由於柯締氏器相對較重,向下壓迫聽毛,一有正常聲波傳入,聽毛很難隨著聲響一起擺動,無法同時啟動聽覺訊息,就會被大腦解讀成「迴音」,其實就是耳蝸性耳鳴,極易引發聽覺過敏。 此症狀雖不需要特別治療,本身就會好轉;但若病況嚴重時,還是得就醫,確認是否為腦中風。接著,醫師會開立副腎皮質素、血管壁調節劑或乙型受器調節劑,緩解動脈壁擴張及搏動,減少內耳血流量;再搭配利尿劑,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內耳水腫。 需注意的是,治療期間,最好不要吃到動物奶類製品,以免偏頭痛保持在持續誘發的狀態。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媽媽的味道

■鄧秋妍 媽媽喜歡桂花,所以只要聞到淡雅沁脾的桂花香,我總會閉上眼深吸一口;張開眼看到小而白的花瓣悄悄含蓄微合,就覺得像樸實的媽媽。 她的化妝品只有一支豆沙色口紅,去喝喜酒或特別場合時,才隆重地拿出來描畫。保養品就一盒百雀羚雪花膏,常擦了又來摀著我的臉摩娑,溫潤潤有時帶著大蒜味,那一定是剛做完菜時。當然她沒有梳妝台,只有一個帶鏡子的木箱,鏡子可由箱子板撐起來,箱子板蓋上前就趁隙把鏡子收進去。多年後我在民俗博物館見過這類用品,那深紅壇木飾鳳雕花的可精緻了,而媽媽用的是爸爸簡單用木板釘的。 六歲時,媽媽帶我和讀小學的三哥去廈門街外婆家,說是外婆,其實媽媽叫這位裹了小腳又放大的老太太「姑媽」,是遠房表親吧!老太太是兵工廠長夫人,當年夫人作主讓媽媽離開湖南家鄉,和爸爸北方城裡結婚。民國38年,工廠帶著眷屬一起來台灣,在舉目無親的異地,廠長夫婦是家裡唯一的長輩親戚。 大太陽下,我忽左忽右躲進媽媽傘影子裡,走了一大段路,搭上黃嘴尖頭公車,下車又爬個陡坡才到了那棟日式榻榻米住宅。假期年節時,屋子裡人來人往鬧嚷嚷,夫人是好多小蘿蔔頭的外婆。那天是平日,木格子門在蟬聲中安靜敞著。聽她們絮叨半天,才知道媽媽是來借錢的,夫人只拿了一垛魚罐頭給媽媽,臨走塞些銅板說給坐車用。看著媽媽失望呆滯的臉,我好難過。 爸是軍官,但微薄薪餉要養我們5個孩子委實不易,所以媽媽很節省。買完菜回來,常把菜一樣樣擺出來算錢對不對數;她常躲角落裡吃東西,像過期發霉或是那時大家不敢吃的含鉛皮蛋,她捨不得丟就自己吃掉。那時吃一個生日蛋糕是很稀罕的,媽就把刮下來的奶油花包包子;煉豬油剩的油渣也是包子餡料,這2種我都不敢吃,所以印象很深。養十姊妹鳥、縫毛線花、做竹篾手環的家庭代工,媽都很興頭的和眷村媽媽一起做!後來去救災總會學裁縫,那裏附帶的托兒所是免費的,所以就順帶上我。有次媽媽正就著一大匹白布車縫著,冷不迭鄰居媽媽進門,媽媽趕忙把布藏起來,兩個女人拉拉扯扯,我才看清楚那是寫上毛筆字的輓聯,她居然用輓聯邊角的白布來做內衣,鄰居媽媽笑著說:「虧妳想得出來!」 我是老么,從小就跟媽媽睡,有時三哥會擠過來一起和我頭對腳的睡,他興奮的一直和媽媽說話,耳邊聽到媽媽溫柔說:「噓,小聲點,妹妹睡著了。」我不吭聲,享受這靜謐的幸福。早上起晚了,站床上看媽媽笑盈盈走來,我兩手平伸,她一件件幫我穿好衣服,我像宮廷劇裏被奉待的女王。讀小學時,睡前常聽到媽媽沙沙翻報紙聲,她歪過頭說:「這新少年版妳可以看看,也可投稿喔!」那時家裡訂的是大華晚報,我後來真的常看常投,媽媽是我寫作的啟蒙師。 小學母姊會媽媽輕鬆參加,母女倆志在早早結束去學校後門買冰淇淋吃,田埂上我們邊跑邊吃邊閃躲將落的大雨,媽媽像我同學一樣天真!國二時,她老喊頭暈,爸爸帶媽媽去看醫生,說要住院,媽硬說自己好好的住甚麼院。那年春天,媽媽一夕間腦溢血走了,爸自責說:「早知道我該押著她住院!」媽媽一輩子捨不得花錢,最後卻不得不捨下了我們。 她離開幾十年了,但只要聞到桂花香和手上蒜頭味,媽媽彷彿一直在我身邊。

Read More

〈中華副刊〉立冬響起春之聲

■施崇偉 麻雀,銜起最後的秋葉,啾啾地穿過村前的白果林,為大地收回一張張燙金的扇面。立冬,是從結滿鄉愁的老柚樹上採擷而來的節氣;立冬,辣椒成串掛在窗櫺上,芫荽種在小拱棚裏;立冬,意味著時序進入歲末。收藏好秋收的瓜果、稻香,沉著備足度過整個嚴冬的糧草;翻出毛衣、絨褲、老棉鞋;圍爐而坐,暖暖的空氣中飄著新熬的羊湯,煮一壺熱茶或大碗公盛滿燒酒,關乎溫暖的詞語與故事從嗓音裏金豆般地蹦了出來。 這般情形在我孩提時也常有類似。不同的是,那是個不懂得冷的年齡和不害怕冷的年代。 生活的山村冬天也是熱鬧的,刮著刺臉的風也無法把撒野的孩童關在茅屋。曬過糧食的壩子泛著穀物氣息,乾涸了的大田草垛布下八卦陣,它們正好是我們鬥寒的舞臺。撒著歡地追逐,點燃地角的秸杆烤紅苕,大點的孩子有時還能抓來一兩條野魚。南方少雪,但確有一年下雪了。雪花飄舞,像是老天賜予孩童的禮物。從來沒見過這白茫茫的世界,一夜間大地穿上了厚厚的棉襖,讓人根本忘記了寒冷。漫天的鄉野,一群熊孩子堆雪人、打雪仗,只有盡情玩,覺得才是不辜負這場聖潔,才是不辜負純粹的童年。 慢慢長大,不時聽到地球變暖的新聞。可我感受到越是長大越害怕冬天的寒冷。有一年,懷著改變生活窘迫的夢想到城裏去打工。可得來的工錢除去房租、伙食、孩子的學費,依然捉襟見肘。母親捎來話,立冬過後就是父親的五十歲生日,他的那件棉襖都露出棉花了,讓我在他生日時在城裏給父親買一件新棉襖。可偏偏,公司的老闆沒收到貨款便把咱的工資給拖欠著。看著天氣漸涼,隔父親的生日一天天臨近,而我在那個月,連房租都還欠著,哪里來錢給父親生日禮物啊。不得不告訴老人,父親生日回不去,新棉襖也買不成了。父親是走了三里來到鄉場打的電話:「娃,舊棉襖還能穿,不用買。你自己在外,可要記得多穿點,別涼著了。」我縮在寒風凜冽的公用電話亭裏,身體在抖,熱淚在流,也分不清是天氣的冷還是父親的暖,讓我抽泣得不能自抑。 接連幾天冷雨,包裹我身體的細軟都武裝起來。坐在書房裏覽讀,母親泡來一壺熱茶,悄悄放在我桌上;老婆不知何時給木凳墊上了柔軟而保暖的墊子。捧讀著《東京夢華錄》:「立冬前五日,西禦園進冬菜。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之用。於是車載馬馱,充塞道路。」忽聞敲門來。奔跑而來的快遞員,送來一大捆包裹。拆開一看,圍巾、毛衣、棉褲、保暖鞋,一應俱全。沒來得及換上新衣,女兒的電話打來:「衣服都收到了哈?明天,還有一個烤火爐,你經常坐書房,最得注意不要涼到腳杆了。」要不是看到窗前結起的霜花,哪能感覺到冬天有寒冷?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冬天來了不可懼,有童趣回味,有親人守望。冬天來了,而春天也不遙遠,我聽到了春的聲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水丰尚書 愛貓說

文/秀實 圖/林佳瑩 舊居養貓,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印象是一截模糊一截深刻的。 早期人家養貓,並不在意於寵物的「寵」,而是為了治鼠。那時家在戰前樓宇的二樓,雜亂骯髒,讓鼠輩有了存活空間,橫行於白晝。後來坊眾帶來了一隻虎紋貓,常蹲在鋅皮屋簷上。貓確實是老鼠的天敵,有了貓,老鼠便絕跡了。固然有些老鼠是不怕貓的。孩童時代聽過了不少貓被老鼠咬死的事。那些長期隱匿在溝渠裏的大鼠。體形健碩,目光如刃,遇上小不更事的貓,往往能反客為主。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貓鼠大戰,是蒲松齡《聊齋誌異》裏的〈大鼠〉。聊齋多鬼怪之談,這篇卻是憨憨的老實,記載了明朝萬曆年間宮廷中出現一頭大鼠。這是凶鼠兆凶年,打破了物種相剋的定律,朝廷急於治患,「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噉食」。然大鼠最終的下場是,被波斯國進貢的外來貓,智取絞殺。 貓懂人性,並擅仿效。我常言,你如何,你的貓也將如何。兒童時家居狹窄,但仍蓄有一頭橘色貓。到我中學畢業時,貓患上重症,全身乏力,不啜飲不進食。某晚牠歇力地爬進紙皮箱,然後躺下,就這樣過身了。貓性難測,但特愛紙皮箱,可以蔽身,可以消暑,更可以磨爪。我常夢想,能為天下的流浪貓搭建一座紙皮屋的家。 後來我們搬到新居。母親從街市相熟的菜檔要來一隻初生小貓。眼睛還未睜開,樣子逗人憐愛。貓的學習能力很快,也很能適應不同的環境。一週過後,便和我們混熟了。寵物是這樣的,妳愈寵牠,牠要求會愈多,最終倒過來欺侮主人。所以養貓的人被稱為「貓奴」。弟兄姊妹都視這隻貓如瑰寶,吃好玩好,結果貓也染上公主病,除了依偎在人身邊,賣萌撒嬌,吃玩都得細心呵護。 貓有很多奇怪的行為是我們難以理解的。能群居,和同伴玩作一伙,也自有其一套獨處的方法。我自牠身上學習了很多。「好奇害死貓」,這是我唯一拒抗的,不能學習貓的好奇,以趨吉避凶。這是英國諺語,原文有兩句:Curiosity killed the cat,but satisfaction brought it back。所以主人家應該滿足貓的所有需求。對貓的許多反應我們常大惑不解,其神秘處猶似羅斯威爾事件中的外星人,故慣以「喵星人」戲謔之。 2007年家庭丕變,我獨居西貢。大妹送來一頭褐色貓與我相伴。幼貓時取名「菠蘿」,寓意甜(糖)心。及長,日見養尊處優,尤勝中產白領,乃更名「太婆」。太婆就是我鏡裏的影子,絲毫不差。我困居一隅,多孤寂不語,有時會無端嚎叫,「太婆」一樣,蹲坐於沙發椅背,半天無聲,有時卻又無故大叫奔突,讓我莫名所以。但有貓為伴,人的寂寥會減輕。我雖不懂貓語,但貓卻曉人意。走過時,會以額頭磨娑我腳踝,坐下即會跳上我雙腿。因為我不慣空調,夏天人貓分房睡,冬天時牠常伏於我腹上,同枕共眠。我詩〈孤單四等〉把有貓相伴的孤單的人列為最輕的一等:「穿越人潮,逆行或順流∕都是一隻忘卻季節的鷗子∕屋簷上或窮巷裏∕的貓,在一場驟雨過後∕看著天空的文字」。可見今時養貓之功效,已不在捕鼠,而是以寵消悶,摒除孤寂。 2020年中新冠疫情剛肆虐,太婆患病,狀甚辛苦,連沙發也跳不上去。大妹接走太婆治病,家裏頓感空虛。但我起居出入,常疑惑牠只是躲藏在某一角落,或沙發底,或被褥間,或書箱叢中。大妹是那種跡近貓痴的人,她每天都到坪石邨後山餵飼流浪貓,家裏即收養了五、六隻。太婆到來後,情緒極為歡愉,常與一灰白小貓玩在一塊。看過幾次醫生後,身體狀態也逐漸好轉。某次飯聚,我說如果太婆康復,我領回家中。大妹回覆我,多看一頭半個月吧,到時要把健康的太婆還你。年底天氣漸涼,忽爾接到大妹電話,說太婆不行了,已走。我頓感空虛,太婆真的離去。翌日我們把牠埋葬在坪石邨後的山坡裏。那裏麕集了一群流浪貓,很是熱鬧。在無月的晚上,星空燦爛,太婆不會寂寥,並且時辰到了,牠便會返回那片墨藍的星空。 貓是動物界的詩人。然人孤寂,貓也是孤寂的,都喜歡群居。一人一貓相伴,我會說:與貓一樣孤寂,然貓也會說:與人一樣孤寂。

Read More

台大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 準確率逾9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胰臟癌為國內重要癌症死因之一,為加強胰臟癌相關診療,台大醫院除了整合胰臟癌多科團隊,全面提升胰臟癌的治療成效;更打造世界首創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可判讀電腦斷層影像揪出早期胰臟癌,經驗證其準確率高達逾9成。 台大醫院23日舉辦胰臟癌精準醫療記者會。內科部教授廖偉智表示,胰臟癌為我國2022年第7大癌症死因,美國也預估胰臟癌將在2030年之前成為全美第2大癌症死因。 由於胰臟癌擴散快、患者5年存活率僅有10%,素有「癌王」之稱。廖偉智說,雖然在小於2公分、還未轉移時確診治癒率高達80%,但過去所仰賴電腦斷層(CT)等影像檢查,對於早期胰臟癌症狀不明顯,且有些肉眼難以辨識,因此有4成小於2公分早期胰臟癌,在CT上未被發現。 有鑑於此,台大醫院與台大跨領域整合,打造世界首創的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可分析電腦斷層影像有無胰臟癌並指出腫瘤位置。經全國資料集驗證,其準確率超過9成、能偵測約8成的小於2公分胰臟癌。 廖偉智說明,此系統是以台大院內超過3000例的資料進行開發,早期胰臟癌腫瘤本身也許看不到,卻會造成周邊胰臟變化,這些變化也就成為了重要線索。 不過他也說,這些線索也可能很不明顯,若沒有仔細看就會忽略,對於沒有充足經驗的醫師,也不見得能夠立即聯想胰臟癌相關風險。因此,重點就是要把影像詳細的分析跟標準化,讓訓練出來的模型能夠辨識初期徵兆。 廖偉智表示,去年7月這項人工智慧診斷輔助系統已獲得衛福部食藥署醫材許可,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認定為「突破性醫療器材」,預定今年於台大醫院正式導入臨床服務。 為加強胰臟癌相關診療,台大醫院表示,該院由外科部、內科部、核子醫學部、病理部、麻醉部、腫瘤醫學部、影像醫學部組成胰臟癌多專科診療團隊,病患從診斷、治療、開刀、到術後併發症的處理,以及後續的治療,都有標準作業流程。

Read More

石頭奶別慌 施壓+按摩可改善

醫師劉思妤鼓勵媽媽親餵寶寶正確移除奶水,有助緩解乳房腫脹。(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林小姐產後第3天開始雙側乳房腫脹不適,甚至連雙側腋下都腫脹。診斷為乳房腫脹,俗稱「石頭奶」。在醫師協助下先以手擠方式移除奶水,並教導可以改善乳暈水腫的反向施壓法及乳房淋巴按摩;回家後,林小姐試著親餵寶寶移除奶水,乳房腫脹情形大幅改善。 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小兒部醫師劉思妤表示,乳房腫脹原因為哺乳期奶水開始大量製造,加上血管擴張壓迫,導致淋巴回流受阻。腫脹的部分除了奶水外,還有淋巴組織液的堆積。 劉思妤說,新手媽媽出現乳房腫脹常不知所措,腫脹的乳房讓寶寶含乳不易無法移除奶水,脹痛感也讓還不熟悉手擠奶的媽媽無法自行移出奶水,這時候就需要藉由專業人員協助。 為了讓哺乳媽媽的問題能夠獲得足夠的支持,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於今年設立自費哺乳諮詢門診,由國際泌乳顧問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陪伴哺乳媽媽共同面對哺乳期的難題。

Read More